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莞爾一笑

底下讀者回應!

-----

奇美電前3季虧逾444億元

中央社 – 2011年10月31日 下午6:51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31日電)奇美電子今天公布財報,前3季累計虧損新台幣444.48億元,每股虧損6.08元,均大於友達前3季的累計虧損405億元,每股淨損4.6元。

奇美電子前3季財務報告顯示,帳上現金約310億元,短期借款約214億元,1年內到期長期借款約655億元,帳上累計虧損超過500億元,為紓解資金壓力,奇美電子表示,已積極爭取400億元聯貸案,以及進行「應收帳款」的融資案。

面板景氣不佳,10月下旬面板報價續跌,許多尺寸面板價格甚至已來到現金成本以下,可能出現「做愈多、賠愈多」的情況,面板廠多降低產能利用率因應。

奇美電子目前產能利用率約60至70%;友達日前法人說明會指出,第2季產能利用率約80%,第3季降至77至78%,第4季將觀察面板價格趨勢,決定產能利用率降低比例。1001031

---

讀者回應:

 
123 3小時前 檢舉不當使用
虧這麼多就算了 虧的金額還如此不吉利 嘆...
回應
 
哈~哈~哈~............跟我第一眼看到感覺很像!.........
 
如果全部是4 就算了...最後那個 8 還有那麼一點畫龍點睛之妙!.........

賈老師難過的一幕

賈老師說他看到這一幕,心裡有無限的惆悵,您以為這些高中生是上了高中才
會騎機車的嗎?!...那當人本基金會看到這一幕時,怎麼不跳出來說:
我們『愛的教育』可以改善這一切嗎?!...

競爭力下滑才是科技業的危機 (轉載)

昨天晚上的從『數字看台灣』節目中,謝主持人有訪問前金管會主委龔照勝先生。

是專注在其金融專業領域討論,但其中也不乏提到與台灣科技發展的相關議題。

有幾點個人也蠻贊同,撇開政治議題觀點來看:從今年歐美國債問題,我們

看到許多國家都面臨金融問題,所以龔先生提到所謂金融改革隨著金融全球化的變革,

沒有所謂的一次金改或是二次金改...這些是政治術語,金融改革本來就要隨

全球化問題持續的修正。謝主持人呼應說:像高科技兩兆雙星,幾乎是全由

官股銀行在背負龐大的資金風險,不管亞洲的日本或新加坡...幾乎持續推動

銀行民營化,而我們卻因為政治問題,讓原本走向銀行民營化又走回國營化,

屆時兩兆雙星龐大的負債資產有可能會造成國內金融風險,看來得要由全民買單。

看來一個是做過了頭,另一個又極端的改過了頭...一直找不到正確的金融政策,

尤其龔先生又提到:金融本來就應該走向一個比較正常的獨立營運方式,

不應該淪為少數有『遊說能力』的利益團體護航...。

---

在節目最後謝主持人又再一次提到國內教育問題,龔先生也提到這幾年我們所謂的

台灣之光,幾乎全都是由所謂技藝人士(像麵包師傅等)發光發熱,這代表著我們還是

不能忽略基礎技職教育的重要性...這一點個人覺得真開始懷疑國家教育政策有沒有在想

這個問題?!....

-----

看看以下這一篇社論...您跟我說:從大方向來看,人家賈伯斯回歸蘋果第一件是就是

把蘋果的產品線砍到只有四個基礎方向,而且一次只做一項,其專注努力令人動容。

重點還是其遠大的目標與企圖心。但反觀國內科技業,短視與搖擺心態處處可見...

簡單舉個例子,您搞個機海策略,結果每支手機大同小異..核心技術還是只有一個,

還是別人的,只不過一直重覆複製,真的也看不到未來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以前在IC 廠工作,只知道:喔...大陸市場很大,好~趕快看人家要什麼,

就趕快搞顆IC ...然後,派幾個FAE 到處支援,搞市場....今天流行數位音樂,

搞MP3 IC ,明年流行山寨機,就趕快搞山寨機...景氣好,大家沒差,大家都賺微薄利潤,

景氣差...大家就惡搞,惡性殺價競爭,幾年下來,工程師一波換一波,

您跟我說:您被派去大陸...有多偉大的任務?!我都不怎麼相信,因為我看到

人家賈伯斯傳理的蘋果工程師們也沒像我們搞FAE 如此,人家還不是可以提高

市場價值,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產品。...您個人也可以自己想一想:從比較大、宏觀

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您可以在香港機場候機室裡想,想想人家賈伯斯在做每一件事

時,他的真正目的與他的企圖心在哪?!而您呢?!...混口飯吃?沒錯,那幾年內

萬一您沒撈到,萬一景氣反轉,老闆要您放無薪假,或找到比您年輕能承受舟車勞頓

的辛苦時...您怎麼辦?!那就是您本身競爭力下滑的危機了。...

----------------------------------

社論-競爭力下滑才是科技業的危機

  • 2011-10-31 00:49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如果,對國內科技產業這波裁員、無薪假風潮再起,只以景氣循環視之,就太輕忽了;因為,從許多數據、產業變化來看,台灣科技產業面臨者絕對不是單純的景氣問題,而是更深沉的競爭力問題。

 從兩年前蘋果推出iPad,在全球帶動搶購風潮,震撼也改變產業結構後,加上歐美景氣低迷導致的需求不振、台廠本身競爭力問題,三重利空交雜下,先是年初台灣PC大廠宏碁執行長蘭奇去職、公司由盈轉虧,接著廣達、英業達因負責代工的平板電腦難敵蘋果勢力,而宣布大幅裁員;台灣引以為傲的「雙D產業」─DRAM與LCD面板也陷入低迷,每個產業預估今年至少要虧損上千億元;被視為未來明星產業的綠能產業─太陽能與LED,相關廠商從年初的樂觀到年底的蕭條,虧損、無薪假傾巢而出。台灣科技業的危機,可說舉目盡是。

 台灣科技產業一直以PC為重點及核心,追隨微軟與英特爾的腳步發展,即所謂的「WINTEL陣營」。微軟負責軟體、英特爾開發處理器,台灣則根據「WINTEL」訂出的架構,負責生產各種相關硬體。這套機制運作數十年,打造出台灣科技業的鍍金年代,讓廠商賺足錢、成就無數科技新貴,但,現在這套模式的不良後遺症顯露了。

 追隨別人制定的架構,好處是有規則可循、可迅速量化生產,台灣廠商最擅長大量製造、壓低成本,長期培育出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紀律森嚴的勞工、不惜「暴肝」投入的工程師,讓台灣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生產重鎮。但壞處是這種模式,缺乏差異化、知識與技術含金量低,容易複製,後進國家很容易追趕;加上台灣「一窩蜂」的習性,最後淪為殺價競爭。台灣許多所謂科技大廠,表面風光、營收數千億或上兆元,但毛利只有三%、五%,好一點者也只到七、八%。如非蘋陣營不能藉著Win8、UlstraBook等產品推出,及早「反攻復國」成功,WINTEL陣營的台廠前景實在讓人憂心。

 即使目前風光一時的所謂「蘋果概念股」,台灣廠商的「含金量」也有限。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Kraemer等最近出了一篇論文「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Apple iPad and iPhone」,分析蘋果的全球供應鏈如何分享由iPad與iPhone創造的價值。結果是在iPhone4中,蘋果獨享五八.五%,台灣供應鏈享受的利潤與日本相同,只有○.五%,南韓卻享有四.七%,是台灣的九倍,其它美國廠商則享有二.四%。在iPad中,蘋果占三十%,台灣占二%,高於日本的一%,但仍遠低於韓國的七%。最慘的是大陸,表面上組裝出口,創造對美國高額的出口貿易值,但實際上「只領到工資」─連利潤都享受不到,在這兩項產品中,大陸的勞工投入成本占整個大餅的大概二%左右。

 另一家市調研究機構iSuppli把iPhone4拆解分析後發現,前七大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中,包括螢幕、快閃記憶體、SDRAM、處理器等四項,都由韓國製造,占其元件成本的四二.七%;肯定為台廠提供者為觸控面板,僅占五.三%;另外未能辨識那家供應商的是照相鏡頭,假設也是台廠大立光供應,也僅占五.一%,台廠遠遜韓廠。台廠這種分食低毛利的情況,事實上已創造出「蘋果奴」的新名詞了。

 因此,與產業雷同、發展程度相近的南韓比較可發現,同樣作為供應鏈,從蘋果產品的拆解分析中,台灣廠商的技術層次與「含金量」明顯低於韓廠;同樣供應全球產業的雙D,台廠的技術及市佔率節節下滑,與韓廠差距日遠;二○○九年大陸推家電下鄉時,台灣的面板在大陸市占率超越韓國,但在全球市場上,台灣卻與韓國的差距日益拉大,「民族大義」還是不敵技術與市場需求。至於台韓在DRAM 的差距,則更不在話下。同走品牌之路,台灣雙A陷困境,智慧型手機宏達電雖光芒四射,但仍難與韓國三星並肩,三星的智慧手機市占率今年第三季超越蘋果iPhone,成為全球最大廠。

 國內科技業會有今日情況,絕非一日造成,部分與政府政策有關,更多的則與企業主的選擇有關。大部分企業選一條輕鬆的路走─走代工、重短利、輕研發、全力cost down;生產基地先從台灣轉到大陸,成本上漲則又從沿海遷到內陸;再不行,到東南亞、南美洲…,研發投資嚴重不足。韓國大廠則是重研發、走品牌、加深差異化、加強技術含金量。十年磨劍,今日見真章,台韓科技業差距越拉越大。

 全球科技產業結構丕變之際,加上韓國廠商步步進逼,這波科技產業的低迷,絕對不能單純以景氣循環視之。從政府到業界,一定要思考出一條新的出路,才能重新打造、磨亮台灣的科技業。否則,當景氣春天回來時,大部分科技廠商可能發現:自己猶在寒冬之中。

---

茂德逾放 恐吃掉國銀1成獲利

2011年 10月31日

【廖珮君╱台北報導】茂德548億元的放款,確定10月將打入逾期放款,本國銀行10月逾期放款比率將跳升約0.23個百分點;而最壞狀況是,將剩下34%、約186億元放款全部提存呆帳準備金,將吃掉國銀約1成獲利
上周五由台銀、合庫邀集主要債權行開會,確認茂德0.1%降息案未能全數過關,各銀行須在10月底財報上轉列逾期放款。若以國銀8月放款等數字估算,全體國銀逾放將跳升0.26個百分點達0.73%,創近1年新高。
據透露,9月國銀已將茂德合計約100億元放款轉入逾放,9月全體國銀逾放已從8月的0.47%、跳升0.04個百分點到0.51%,10月將剩餘440多億元全列逾放、再加上太子汽車逾放,10月逾放將再增加0.23個百分點到0.74%,創近1年新高。

還有186億未提存

目前26家債權行對茂德共548億元放款,已提存約361.68億元的備抵呆帳,僅剩下186.32億元未提存,平均提存比達66%。
據透露,金管會也認為,若茂德引資案再無具體進展,不排除下一步將要求各債權行對茂德放款的提存比,從目前66%再拉高到70%,依此估算,全體債權行得再增提約22億元備抵呆帳準備金。
若以8月底全體國銀稅前盈餘達1507億元,最壞狀況是剩餘186億元全提存,將吃掉國銀獲利約12%,國銀第4季盈餘也將縮水。
據了解,不少銀行已將茂德全數提列呆帳準備金,或已增提到7成,彰銀副總施建安說,目前彰銀對茂德放款已提列7成呆帳準備金,預計年底可到85%。彰銀對茂德放款約32.73億元。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表示,茂德狀況大家清楚已久,各銀行都已提足呆帳準備,且有12吋晶圓廠在那邊,各銀行非全部都會損失。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USB 轉RS232/I2C/SPI ?!

其實很巧的是,我原本最近有用到USB 來做一些信號資料轉換,

而好友這兩天也發表了一篇關於MODBus 的文章,就在昨天還有通路商的

FAE 也問我一個問題:可不可以把一般Keil C 語言中的 printf() 轉換成USB 介面?!

(註:一般Keil  C 中的 printf() 是把相對應的字元透過UART 之Tx 傳送出去的。)

之前也一直有人問我關於USB 轉 I2C 或SPI 的問題。

所以,我才想到說:關於這一種簡單的介面轉換似乎還是許多人經常會碰到的,

尤其是之前我都會勸大家為了簡單、省去麻煩,就直接買一條USB 轉RS232 的

線回來就好了。但是實際應用卻又常常不需要這麼麻煩的接線方式。

譬如來說:之前我有寫了一篇關於園區RD 最夯的一塊PCB 版子。其實大家會用到的

RS232 也都只是用到 Tx 與Rx 而已,但實際一般USB 轉RS232 是要真正做到

標準RS232 的所有接線規格的:(如下圖)

-----

所以,不免就得先在我們系統應用版子上先用一棵UART 轉RS232 的IC ...先轉成

RS232 再轉回一般TTL 的Rx/Tx 給我們的USB 控制IC...簡直就是脫褲子放屁。

而實際上要真正做到RS232 的規格...上圖的每一支RS232 的定義腳都要做到很精準。

所以,其實USB 轉RS232 的IC 也不好搞,也是會有相容性的問題。

像SiLabs 的USB 轉RS232 也是拿一棵標準USB 控制IC 來寫韌體的,搞了老半天

還是都會有一些相容性或水土不服的問題。您不知道?!可能您也只是用到Tx/Rx 而已吧!

據說後來大家公認比較好的USB 轉RS232 的控制IC是 FTDI 的...

----

但是基本問題是什麼?!我說了也不過為了 Tx/Rx 兩隻腳而已,更重要的其實還是

在資料傳輸中的資料內容/封包...或是像上述那個MODBus 的命令列的支援。

所以,我認為還是自己辛苦一點:與其用別人的USB 轉RS232 控制IC,

還不如自己拿標準USB 控制IC 來自己寫一個應用轉換功能。這個道理跟所謂的

USB 轉I2C 、USB 轉 SPI、USB 轉 JTAG 或是USB 轉DMX512 等道理是一樣的啦。

像我所說的:I2C 、SPI 、JTAG或是DMX512 等,他的電器規格或是一般

UART 的BaudRate 等其實他們基本電器規格都很簡單的,他們這些介面

最複雜的是來自於他們本身所處的系統應用環境與條件,譬如:您要用I2C /SPI 

來下命令?讀寫資料?!或是有其他的特殊功能目的?!這些都跟您的系統應用息息相關。

譬如我上回提到的

USB HID 技術散記(三) --- 系統干擾問題

他就是得在USB 控制IC 的韌體上,處理與解決資料傳輸的問題,而讓系統更穩定。

當然啊...USB 的傳輸速率與這些I2C、SPI 或是JTAG 等的頻寬一定是不一樣的,

您的USB 控制IC 的韌體得一定要同時處理USB 傳輸管理韌體,也得要兼顧

I2C、SPI 或是JTAG 的資料傳輸或記憶體FIFO 的管理控制,如何最到資料傳輸

同步問題,的確是一大考驗。

很多人問我這一個問題該如何?!其實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系統經驗的累積與許多

周邊輔助工具協助的,譬如示波器或是USB 分析儀等,甚至還要在PC 端寫一些

簡單的應用程式來測試與驗證結果。---所以,要有效率的搞好這些東西,

基本上,最好可能要自己能掌握韌體,軟體與驅動程式的初步雛形。

至少我自己本身也都是如此的,否則,您會因許多不確定因素,

造成自己心理上的障礙與瓶頸....也間接影響到您自己對工程問題解決的自信心。

---

那您會跟我說:本公司講求專業分工,管韌體的不必管驅動程式,而上層應用軟體

還有另人專業處理...是的,既然貴公司的人力規模這麼優,那應該就不用來問我了。

或是您跟我說:我只懂得寫PC 軟體,或是我只會寫單晶片韌體...那怎麼辦?!

那您就是走錯公司了,您應該到剛剛那一家公司才對,這麼命苦幹嘛?!

但是事實上就猶如賈伯斯所堅持的軟體與硬體相對應整合還是需要的啦。

這一點就得從您自己做起吧!...

------

像SiLabs 的USB 控制IC 譬如:C8051F320/F321 或是C8051F340 都有整合

I2C/SPI/UART_Tx_Rx,乃至於 PWM 都有...您的應用又不是要做到像標準

的RS232 每一隻腳為的精準控制...還是自己辛苦一點,自己開發USB 韌體程式吧。

(備註:如何將Keil C 的printf() 導到 USB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在韌體上,但如果在系統整合上,其實沒那麼容易,因為您根本不知道

人家在 printf() 函數的引數裡會用多少字串長度?!您怎麼擔保這些

字元字串可以有效的、精準的傳送出去呢?!而您PC 端的接收程式

又該如何處理這些FIFO 呢?!....這些都系統整合的小細節,

就像Godspeedlee 小老弟的文章所述:

"假如我們要傳送的封包是可見文字與二進位的混合時該怎麼辦?"

做起來都是不簡單的故事。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該不該換工作呢?(好文章,與各位參考)

朋友寄給我的...我記得我以前好像在哪裡也看過這一篇文章?作者是同一位。

文章Highlight 是轉寄給我時就有的,不是我標記的。

但在這一波不景氣裡,看來格外不同的感觸。

這一週花了不少時間在看『賈伯斯傳』,感觸也蠻深的,一本很不錯的科技人的傳記。

之前在吵說:我們的高等教育如何?!想想:人家賈伯斯把那個高等教育的時間省下來

在社會大學中學習。昨天一位朋友來寒舍坐時,也聊到現在許多研究生上了研究所,

才知道要開始唸書了。那他之前在幹嘛?!...那他又用什麼成績上研究所的?!

那甚至他的論文方向是什麼?!---朋友說:現在很多碩士論文就像一篇專題報告而已。

甚至,搞不好也是別人代筆的...我今年還聽到某私校技術學院直接擺明了:

16 萬元/學期,碩士保證班。那又何苦呢?!只是大家都變得辛苦,無意義而已。

---

再來就是我從『賈伯斯傳』裡,體會到真的:人才真的很重要。為何文中大家都會

批判賈伯斯的人事管理冷酷無情,想一想:他說得也沒錯,

用笨蛋做事,只是浪費大家彼此的時間而已;但相對來說,當他手上有優秀的人才時,

他也不會輕易放棄,在他重返蘋果時,他第一次再槓上董事會時,就是在股票選擇權上,

極力的爭取留住好人才,這也是他從一開始的Woz 、麥金塔計畫再到Pixar 團隊,

所見到的經驗累積,他幾乎都是用最少的人力,最優秀、頂尖的人才給自己創造機會。

我想這一點真的需要台灣許多公司老闆的借鏡,從『賈伯斯傳』裡,您真的可以處處

看到一位真正科技CEO 與公司科技、技術團隊的緊密搭配演出;而台灣大部分的科技界

的老闆都只是忙著法說會,財報...或是講難聽一點:就是喝酒應酬拼訂單。

真的沒有太關注自己公司真正核心價值的建立與培養,乃至於產品形象與公司品牌。

很推薦這一本值得科技人賞讀的一本當代科技人物一生傳奇的傳記。

----

該不該換工作呢?

作者: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方德信督學

上了這麼多年班,突然一早上進公司,總務就發個紙箱給你,還站在一旁盯著你收拾東西,連電腦也不許開,收拾好了就走人。事情過了個把月,你還是氣憤難消

你說看到昨晚的電視新聞,上千名失業勞工聚在勞委會抗議,你也真想去抗議。

說來也巧,昨天中午我正好經過勞委會,所以對於他們抗議的原由,我能理解。  

但當你說也真想去抗議,我就有些話想對你說說。你我曾在券商共事,長期研究過許多上市公司的營運,你應該還記得,許多統計資料都顯示,有七成以上的公司,開業之後撐不到三年。剩下的一半也會在後來的兩年中陸續結束,能夠持續經營超過十五年以上的公司,不到百分之十,十五年以上的,更是不到百分之一

照這樣來算,如果我們都從二十五歲左右進入職場,想要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並不切實際,對嗎?

比較實際的情況應該是,我們會經常因為公司前途無亮自行跳槽,也常會因為公司無法再經營下去而不得不離開,對嗎  ?

你們公司的情況,半年多前就有跡象了,我還問你怎麼不另謀高就,你說你試了,但是談來談去,發現薪資都沒有現職高。

我講了一句很刺耳的話,你還記得嗎 ?我說,別抱怨了,雖然他是個不善經營的人,但至少他付給你的薪資,已經超過你的「市價」了。

你的競爭條件已經在衰退當中,繼續這樣下去,保不住工作只是遲早的事

曾經和一位創業成功的朋友有過一席印象深刻的談話。他長我十來歲,在成功前曾經有過兩次事業失敗的經驗,負債累累,第三次,他成功了。那日與他飲酒吃飯,已是他創業成功的第五個年頭。他說前四年的獲利都用來還了債,現在才算稍微賺了點錢。

我舉杯表示佩服,微醺的他卻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你上班的公司經營不善,快要倒,你會有什麼打算?

想都沒想,我說當然馬上開始找下一個工作。他意味深長的笑著看了我一會,才開口說:「這半年來,我到處問人這個問題,你是第八十六個,大家答案都大同小異。從來沒有一個告訴我:『我會去告訴老闆,別擔心,我會用我的全部家當陪他拚到底。』」

他說:船沉了,和船一起沉的總是船長。水手都帶著剩餘的糧食、飲水,搭救生艇走了

所以他學到了教訓。績效好,該加薪就加,該發獎金就發,但績效不好,該減薪、該裁撤,一定公事公辦,不會拘泥員工的年資或彼此的感情
因為,「如果你感情用事,顧慮那些該裁該減薪的人而不處理,反而會造成表現好的人會離開你,最後留下來那些原本就該砍掉的人,公司很快就不可挽救。這不只是控制成本的問題,而且能避免人才流失。」

從那天開始,我再也不曾認為公司有持續雇用我的義務,因為我的確沒有陪老板沉船的打算

除了上班時間仍舊做好我職掌的工作,我也在自己身上下了一些工夫,做好隨時隨地可以離開的準備,不論主動或被動。

還記得你曾經笑過我到處面試去探行情嗎?就是因為與他那一席話。勞雇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條件式的關係,當維持關係的條件不存在,雙方都有解除關係的權力。我們若指望在一家公司上一輩子的班,那得保證老闆永遠喜歡我們,我們也永遠喜歡老闆,再加上他公司永遠不會倒、能賺錢,還要我們的價值永遠不會被取代

我不是在幫資方講話。我知道有些資方是故意惡性倒閉,不過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希望能夠成功,不但自己有好日子過,還可以提供許多穩定的就業機會,養活好幾家人,甚至像王永慶,養活的是數萬個家庭的幾十萬人。

創業者投入資金、時間,還有比員工更多的勞心勞力,同時承擔著因為營運能力不足、判斷不正確、被倒帳、景氣反轉等無時不刻都存在的失敗風險。平均每當一人創業成功,就有九個人失敗,而這些成功的人,平均都先失敗過兩次。

相對而言,受雇者得到一個職位,只要每天早上按時去上班,做好指定的工作,每個月時間到了就有一份薪水可領來養家活口,如果外面找得到薪水更高、前途更光明的工作,通常會遞出辭呈離去。而如果找到的工作薪水更低,就表示在現職上已經「超額獲利」。若是公司經營失敗,除了拿不到的薪水,沒有其他的風險。在這樣的相對關係下,我們身為職員、勞工,有什麼資格抱怨老闆為了能夠繼續營運下去而裁員?我們該不該想一想,為什麼走路的是我們?

曾經聽過一個很詼諧的老頭講課,他說他平生最看不起的,是下了班就罵老闆,隔天又繼續去上班的人。

他說,若有本事找更好的工作,不用抱怨,做就是了。如果沒有這個本事,那就根本沒有抱怨的資格。

這一個多月來,聽你埋天怨地,希望你也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完全沒有責任。你得到幾次面試的機會,但條件都不如你原來的工作。有沒有想過外在的環境變了,你的心態也該調整?現在的就業市場,是一個硝煙密佈、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殺戳戰場。但仗還是要打下去,你所應該做的事情,是遍尋你的身上、四周,找出任何還能使用的武器。哪怕原本用的是機關槍,現在只剩一把美工刀,要先守住一個小小的方寸別被打掛,你就能繼續在戰場上存活,而且,你一定要記得現在這個經驗:永遠要不停止成長學習。別再使自己陷入武器不夠用的處境。這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別人的。

拿自己的不幸去怪別人是最容易的事,但卻一點幫助也沒有。說真的,景氣的確不好,現況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每個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惶恐, 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坐以待斃一定沒指望,你同意嗎?

今後我仍然願意陪你喝酒聊天,喝咖啡吃飯,陪你檢視身上的武器,一起研究在這戰場上存活下去的策略。我們是長年的朋友,理當互相支持。但那不表示我想同情你,也不認為你需要我的同情,所以,聽你怨天尤人,今晚是最後一次。加油。我們一起。



環境變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沿用昨是今非的邏輯。
-
彼得.杜拉克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不整合的產業結果

企業經營者真的要拿出魄力與良心做事。

我這兩天讀了『賈伯斯傳』,大家都很容易把賈伯斯的成就聚焦於麥金塔或蘋果。

但我發現他在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的成功歷程更令人激賞...

據書中表示:Steve Jobs 被踢出Apple 之後,他將Apple 持股賣到只剩1 股。

(他意思是說:他還可以利用這一股可以參加Apple 股東會)...變現拿到約一億美元。

除了NeXT 公司之外,他幾乎全都自己掏腰包投資Pixar ...前前後後幾乎花光積蓄。

(原本說好投資1000 萬美元,最後卻一路追加到 5000萬美元。結果"玩具總動員"

上映後一週,皮克斯IPO上市,他持股80% 為他創造 12 億美元價值...比蘋果當年還多!)

因為他欣賞Pixar 的動畫技術與相關人才,最精彩的過程莫過於他以Pixar CEO

與迪士尼公司的簽約合作過程,到最後把Pixar 賣給迪士尼...也因此與當時迪士尼

CEO (也是前ABC CEO,而被迪士尼併購後進入迪士尼的。)結下情緣,也讓後來

iTune 有機會跟ABC 合作數位內容,所以這一段Pixar 的成就,也算是賈伯斯後來

成功的佈局過程吧。...其中Pixar 的創意總監約翰·拉薩特(John Lasseter)更是人生

最大轉折,從原本矢志學習創作電腦動畫,讀藝術學院,也如願進入迪士尼工作,

後來卻失意離開迪士尼,也算是我們這一類標準的宅男工程師...卻在賈伯斯的力挺之下,

後來迪士尼原本想高薪挖角回迪士尼,他因感念賈伯斯的知遇之恩而婉拒(註),

公司合併後,他反而成為整個迪士尼動畫部門的最高創意總監。

所以,我想這個過程,真的值得許多年輕工程師好好學習...

當然也希望台灣這些真的從高科技產業賺到錢的老闆們,

可以取之於社會、產業,再回饋於產業或社會。

真的,非常高興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成功的典範。---也分享各位。

-----

PS : 原本皮克斯內的技術團隊原本以為可以幫迪士尼代工動畫已經是

心懷感激了(就是我們台灣許多工程師的想法一樣。),但賈伯斯堅持

要把皮克斯塑造成與迪士尼平起平坐的一個專業品牌。

『賈伯斯傳』內對於賈伯斯與皮克斯的註解是:

"賈伯斯之所以赫赫有名。除了創造優質產品之外,就是創立擁有響亮品牌之優質企業。

在他的時代中,他創造了最優秀的兩家企業:蘋果與皮克斯。"

---

面板業 史上最大虧損

面板業景氣冰封,友達前三季稅後虧損累計高達404.61億元,若加計奇美電、華映與彩晶的虧損,今年台灣面板廠合計虧損恐達1,200億至1,300億元,比2009年的金融海嘯時期還慘,恐將成為台灣面板史上最大虧損。

友達(2409)昨天舉行法人說明會,公布第三季財報大虧近15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前三季虧損近405億元,每股大虧近4.6元。

友達表示,未來兩季恐仍看不到景氣回升,今年友達的資本支出將再由700億元降至600億元,明年也將腰斬至300億到400億元。

友達光電代理總經理鄭煒順昨天對產業景氣發出警語,他表示,原本預期產業下滑只是短期調整,但今年總體經濟比想像嚴苛,第3季看不到景氣回升,甚至未來1到2季也難見回升,將嚴控費用、降低成本,財務會更保守穩健。

友達第三季合併營收為989.27億元,單季大虧157.96億元,每股虧損達1.79元,不僅連四季每季虧損都超過百億元,第三季虧損金額也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景氣持續不明,市場關心面板廠財務情況,友達說,未來一年時間內到期的還款總數約430億元,長期可動撥額度也超過450億元,且目前帳上現金仍有830億元,資金調度並無問題。

不過,鄭煒順強調,友達仍將致力於保持技術領先優勢,雖然現階段面板產業非常辛苦,但他相信大尺寸面板、尤其是電視面板的需求,終究還是會回來。

至於匯率,友達表示,第三季美元升值、新台幣貶值,其實是從第三季末才開始,因此對於整個第三季的營收幫助並不明顯,可能要第四季才會開始反映;倒是日幣升值,因為材料採購的關係,對毛利率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2011/10/26 聯合報】

---
 
DRAM廠今年虧千億

面板產業苦哈哈,DRAM業更苦,「兩兆」產業今年都傷心。三大DRAM廠南科、華亞科、力晶前三季合計虧損570億元,法人預期,若DRAM價格持續低迷,加計瑞晶及茂德,五家DRAM廠今年虧損總額直逼千億元,慘烈程度僅次於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

對於目前DRAM慘狀,一家DRAM廠透露,估計再一個季度,就會有業者撐不住而被迫退出這個市場,目前就比誰的氣長。

五家DRAM廠背後都揹負龐大的銀行債務,銀行的態度攸關DRAM廠能否持續推進製程的關鍵,沒有金援去做製程進化,就等於沒有競爭力,最後會被淘汰出局。業界傳出,最近將有DRAM廠再度面臨向政府要求紓困的窘境。

對於政府此時是否應向DRAM廠伸出援手,主導台灣DRAM廠走向整併之路。

【2011/10/26 經濟日報】

討 論 區
之前沒遠見和魄力發展Oled現在被三星整碗端走,DRAM又不肯整合,一定要讓現在dram老闆跑路抄家,再換個有能力的全部低價接收。不然只是便宜了那幾個吸血寄生董事。
你最好給我身出元首~! 爛人~! 拿納稅人的前開玩笑~!有本事那些經理人把以前賺到的錢全部交出來~! 由其納各內線性皇的~!
--------------------------------------------------------------

韓廠追殺 兩兆「雙星」變「傷心」

自由時報 – 2011年10月26日 上午10:13

〔自由時報記者陳梅英、洪友芳/台北報導〕南韓面板、DRAM挾政府龐大的政策支持,不僅是台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近幾年來更一路追殺,造成台灣雙D產業今年合計虧損上看兩千億元,「兩兆雙星」被韓廠砍殺成「兩兆傷心」。

市場低迷 三星不減產

在市場需求低迷、且供過於求,日本爾必達及台灣DRAM業者紛紛減產來改變供需關係,但三星因製程成本上的優勢,硬是不減產,海力士將產能轉到利基型產品,也無減產,造成台灣業者不僅虧損加大,未來甚至恐要拱手讓出市場。

華亞科總經理高啟全就說,三星是可敬又可怕的對手,台廠只能盡全力拉近距離,很難追上。南科發言人白培霖直言,現在市況很差,隨時都可能有業者活不下去,面對三星獨大,未來恐有業者「被迫性」離開。

更可怕的是,就算全球景氣展望不佳,三星電子明年還計畫資本支出達十五兆韓元新高,擺明是要提升製程、拉高產能,台灣DRAM廠面對的壓力將更大。

面板產業也一樣,就算友達、奇美電減產,但南韓LGD、三星減產並不積極,面板報價持續探底,不少機種都跌破現金成本價,造成面板雙虎已連續虧損四季。

在韓廠追殺下,台灣雙D有多慘?面板廠的友達今年前三季虧損破四百億元,面板雙虎合計虧損超過八百億元,全年恐破千億元大關;DRAM廠也差不多,南科、華亞科、力晶前三季共虧損五百七十億元,若加上茂德等其他業者,DRAM廠今年合計虧損也將破千億元。

-----------------------------------------

英業達 毛利率跌破4%

筆記型電腦(NB)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昨(25)日表示,第四季NB出貨將與第三季相當或小幅成長;展望明年,整體NB成長力道不會太大,伺服器業務將有較強成長動能。

不過,英業達第三季單季毛利率已宣告跌破4%大關、僅達3.81%,創下近八季來的新低。英業達昨天下跌0.2元、收11.7元。

英業達昨天舉行法人座談會,由發言人兼副總徐信群對外說明;展望第四季與明年,英業達持保守態度,認為出貨與營收均只能持平或小幅成長。法人表示,英業達前三季NB出貨量約1,230至1,240萬台,第四季與第三季持平或小幅增加,英業達原先訂下今年2,000萬台NB出貨目標將無法達成。

英業達第三季營收910.77億元,稅後純益8.1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27元;前三季營收2,510.17億元,稅後純益15.22億元,前三季EPS為0.51元。英業達第三季單季毛利率已跌破4%,但前三季毛利率仍達4.07%,相較於去年同期4.27%衰退,第四季毛利率仍無法重回4%以上。

徐信群表示,NB出貨第三季430至440萬台,第四季NB出貨將維持第三季的規模或小幅成長。

不過,由於NB與Server的產品組合調整,英業達的毛利率將持續感到壓力,第四季毛利率4%以下。美元回復弱勢也是另一變數,同樣將對英業達第四季獲利產生壓力。

徐信群表示,大陸的生產成本往上攀升,在報價上有相當困難性,很難轉嫁至供應商,使得英業達第三季與前三季,在上海、重慶的生產基地營運都還是虧損。第四季大陸生產成本增加的壓力還是存在,但英業達將與供應商協調,希望能儘量降低成本壓力。



問題還是出在教育

林董事長提到有關理工科第一志願的教育問題,

但是我每天都可以聽到基層教育的賈老師的心聲,台灣的教育改革真的有問題。

我自己本身跑一些製造基層市場,真的...台灣越來越缺乏昔日技職教育人才的那一塊。

什麼事情讓我們最憂心?!不是那一種無知,最可怕的是似懂非懂的自以為是。

賈老師的青少年教育所看到的:一群自以為是的衝動少年,但是,我們的教育制度

無法讓老師放手的去修正這個觀念,錯誤的社會價值觀嚴重的扭曲青少年的

學習態度。那就更遑論上了高等教育的創造力了...簡單舉例來說:社會新聞中的

磁能車詐財案,這明明是一個很基礎的能量不滅定律的觀點,但有些人卻會以

似懂非懂的觀點來扭曲宇宙既存的鐵律。--- 老師明明跟您說:人還是要用功唸書

才是重要課題。我不也舉例說了嗎?!您要上班寫程式,您以為只要會C 語言

就好了嗎?!...數學演算法或基本的物理定理觀念都不懂,您怎麼有核心價值可以

超越別人?!您也別以為您年輕可以賣肝就可以了。那個肝是論斤賣的啦。

---

至於我碰到的是:真的台灣的製造業或基礎工業真的越來越缺乏實務的技術人員,

您說:引擎研發,沒有幾個人願意動手拆引擎,連機車行也不容易找到學徒。

連我汽車保養廠都只剩下老師傅在撐了。

PCB SMD 加工廠也沒多少人願意擔任機台操作人員等...但我們的工業真的都

不需要這些人了嗎?(PS : 我認識一家在竹北的PCB SMD 廠,年中那一位SMD

技術員離職後,根本再也找不到銜接技術員,外加大環境改變,上個月就結束了

二十幾年的工廠...不禁令人欷噓!)

...

我每次聽到賈老師在發中等教育改革政策牢騷時,我就不免更擔心當這一批學生進入

社會職場後的結果...修車子修不好就算了,萬一是您老了,連找個信得過的醫生

是不是也要擔心一下?!也只能祈求這些教育官員真的要為我們的未來好好的想一想。

----

冷眼集/台灣「超恨」什麼?搞一輩子代工!

創新的威力有多大?一支要價數萬元的iPhone手機,堅持創新的蘋果公司擁有三成毛利,代工的台商卻只獲得百元微薄利潤。難怪電子代工大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感嘆,台灣教育阻礙成功,沒教學生創新。

林百里常把「創新」掛在口邊,他認為,企業要有獨一無二的創新,像蘋果推出的好產品,才能擁有成功的機會。他曾說:「我也許不是最好的創新者,但我整合很多創新者幫我創新。」

近三十年來,台灣電子業被視為經濟的支柱,國家對科技業提供賦稅、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但電子業的經營卻愈見險境。

不但雙D(DRAM、LCD)產業深陷虧損,電子代工廠的毛利從過去的「保六」(毛利百分之六)、「保五」,到現在連「保四」都有困難,相較蘋果產品的毛利動輒三、四成,凸顯台灣電子業確實面臨創新危機。

身為台灣電子龍頭大廠之一,林百里批評台灣教育太死板,沒教學生怎麼創新,並稱他自己「書不讀好,所以才會成功」;但包含廣達在內的諸多電子業台商,表現仍遠落後注重創新研發的蘋果,顯示在企業創新一節上,林百里也不能自詡為成功。

但林百里的警語,仍點出台灣的教育環境與產業發展的缺陷。台商自豪的改善製程、降低成本、靈活經營的策略,這幾年在中國大陸等新興製造基地興起後,已面臨強大的考驗。

台灣產業升級無法在一朝一夕間完成,教育的變革更是需要長時間努力。林百里曾形容他的人生觀是:「先有夢想,然後為自己的能力定位,一步步往前走,追求最後成功實現。」

林百里感慨台灣創新不足,點出台灣當前產學關鍵問題,若由廣達帶頭創新,再進一步影響他的母校台大與台灣教育環境,這一聲「恨台大」的暮鼓晨鐘,更可成為台灣發展創新的正向力量。

【2011/10/26 聯合報】

----

EDUCATION-博士年產3700人 就業市場難容

2011-10-26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多數博士都希望在大學任教,但目前不少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職稀缺。於是有些博士躲到博士後研究,有些則放下身段去企業找工作。

     為解決博士就業問題,日前國科會宣布「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鼓勵企業界聘用博士後研究員,國科會補助每人每月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自行負擔,起薪不得低於5.76萬元,俗稱57K方案。構想一出即遭各方抨擊,有的調侃國科會成為「博士就業避難所」,有的批評國科會成為輔導博士就業機構,不一而足。

     57K遭批博士就業避難所

     台灣博士已明顯供過於求。以在學人數來看,2001年僅1.6萬人,2001到2005年以每年平均15%的漲幅平穩增加,到2006年雖已開始控制在學人數,但每年博士生已突破3萬人,到2010年更增長到3萬4178人。

     再以畢業人數來看,據國科會統計,1995年台灣每年畢業的博士生僅1053人,2001年1500人,2010年已增長到3705人,成長幅度驚人。

     每年「量產」3700名博士,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業市場無法容納、求職不易,2008年畢業的博士僅68%找到全職工作。一個重要因素是,多數博士都希望在大學任教,但目前少子化,不少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職稀缺,這類孤注一擲者很容易失業。於是有些人躲到博士後研究,有些則放下身段去企業找工作。104人力銀行表示,從金融海嘯以後,台灣博士的工作機會有下降趨勢,反倒大專以上學歷的工作機會增加,不少博士為了增加自己工作機會,在面試時會刻意隱藏自己的高學歷,跟大專畢業生一同競爭。

     「博士教育原本應該是精英教育,現在卻變成普及教育,甚至推廣教育!」一位大學助理教授無奈表示,10年來,全台博士生劇增近3倍,還有頂著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光環的精英,返台謀職時成為「流浪博士」。

     高學歷、高失業,一名大學助理教授表示,即使公立彰化師大、嘉義大學等熱門科系招聘教授,一個職缺都有上百名博士生搶著應徵,其中不乏留學美、英、德國知名大學。嘉義大學企管系招聘教授,更來了一名曾經當過大學院長的博士,讓系方嚇了一大跳。

     博士失業偷書消除壓力

     有些博士因失業而做出極端行為。今年8月,高雄市光華路政大書城逮到一名連偷數個月書籍的「雅賊」,且專偷科學類及勵志類,令警方吃驚的是,該竊嫌竟是新竹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竊嫌說,他雖是名牌大學博士,但求職不順,本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被交大學長的同事欺負,被迫離職,此後一直找不到工作。「背負名校博士高才生招牌卻失業,壓力真的很大!」該博士落網後稱:「我買得起這些書,我也不知為什麼就想偷。」

     「沒想到高學歷反而束縛了自己的就業空間,」有博士在部落格上喟歎。為了化被動為主動,今年年初有近20人組成「博士團」到廈門參加「台灣專業人才對接會」。雖然因為「台灣博士」身分受到額外關切,但是也有博士坦言,大陸的博士也很多,因此大陸就業機會雖然相對較多,競爭壓力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