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中午全家外出用餐,兒子給我及從穩定工作教職退休的賈老師上了一門課。
要我們嘗試從字面上去解釋:甚麼是"反脆弱"?申論題...然後解釋到"槓鈴理論"。
回家之後,趕快上網查一下這兩個關鍵字:"反脆弱","槓鈴理論"(其實也有人稱為
槓鈴策略(BarBell Strategy))。其實也是很多人很容易犯的錯誤觀念:在不知道未來風險時,
用一個很高比例去投資一個低報酬、甚至幾乎沒有任何成功(或獲利)的機會,當然還會
幻想如此這般的投資可以創造成功(或獲利)的機會,也不願意嘗試用一個低比例的來投資
一個高報酬(或成功)的機會。
其實你也可以去網路搜尋一下,你大概也可以找到以下兩篇關於工作與生涯投資文章:
「你未來想要做什麼?」用「槓鈴理論」反思工作的選擇
或是:
越穩定的職業其實風險越高?反脆弱理論教我們的事
當然啦,相關的文章也很多。
如果用比較實際的例子來了解槓鈴理論,也可以直接看以下這篇文章中,所舉的一百萬
投資組合解釋:槓鈴策略——確保投資時心裡有數
如果大家不喜歡財務投資的話,那我就用另一個我們工程師的技術觀點來解讀,
其實這些也都是時常繞在我們身上常見的現象,譬如我之前提到的:我覺得我自己的
技術了得,也對自己所鑽研的成果也非常有自信,所以可以接案子或開公司或工作室搞
自己喜歡的技術服務或產品開發,如果有機會別人看到這樣子的機會,來找你合作,或
想合夥投資你來弄個新創公司時,你會怎麼做?我想大部分很多人會選擇上述一百萬投資
例子中的第二個方案:
方案一:80萬買銀行保本理財產品,20萬買基金或者自己做股票;
方案二:100萬買個「中等風險」的量化對沖私募基金或者P2P理財;
是的,我自認技術了得,幹嘛要跟別人合作,我自己一個人接外包案子,接技術服務
又餓不死,等於是買一個 "中等風險"的營運模式,結果搞了十年、二、三十年之後,
不停地一直逼著自己在追逐最新市場技術與產品機會,搞得自己累得要死,只求溫飽。
或許真的可以接個顧問職、或是寫寫技術書或文章,弄一些技術課程賺一點講師費,或
趁機賺一點硬體板卡獲利...其實這些都還是屬於"中度風險"的機會而已。也不願意嘗試
花一點自己也承受得起的風險來賭一下:那20 萬可能會帶給你十幾、二十幾倍的報酬。
剛好我跟賈老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案例。服教職工作的賈老師就是那個方案二。
而我當初從技術走到募資新創公司:從公開資訊也剛好可以看到:我就是20% 股權,
拿到另外80% 資金給自己一個創造成功的機會。大家也知道:軍公教的薪水就是餓不死
而已。你還以為它真的可以為你人人創造升官發財的機會嗎?---中等風險。現在還可能
還冒了一個極大的"黑天鵝"風險:高度的通貨膨漲問題。
以前我們上一代的父母都會教我們,甚至耳提面命的、千交代、萬交代的告訴你:
賺錢要趕快存錢:把錢存在銀行裡最保險...你覺得現在這樣子的一個觀念是對的嗎?
你認為我們也應該用同樣的觀念教導我們子女嗎?現在銀行存款利率就是1~2%。
而現在世界局勢所顯示的通貨膨漲是以每年3~5% 在漲。那就更不用說基本居住條件的
房價成長速度了。
兒子們上班後,他們用他們的本質學能與技術賺薪水,但在上班之餘,也懂得進修
看看這些額外的理財觀念:(兒子他們自行購買閱讀的書籍,還拿來考我們...)
我當然非常感謝賈老師,從小強烈要求小孩子能靜下心來:努力學習閱讀習慣。
賈老師從小孩小時候,真的很辛苦的,每隔一、兩周就跑到市立圖書館,借出很多
課外讀物,從圖文並茂的童書到一般故事書,要嘛念故事給小孩聽,或是鼓勵他們
自行閱讀這些課外讀物,家裡也儘量配合的塑造出閱讀環境...
陪著他們靜下來閱讀思考...很多家長都覺得小孩子嘛!要嘛交給學校、安親班...
每一個小孩都與天俱來的自動自發,會安安靜靜的坐在書桌前努力用功念書的...
你覺得呢?或是隨便丟個平板電腦給他就好了...他也會自動地從遊戲中學習?是嗎?
其實現在小孩子成長所接收的資訊或觀念都比我們以前小時候或唸書時的環境,
真的差很多了,甚至一樣上班搞技術開發,他們所處的產品研發觀念與使用的工具,
乃至於市場競爭環境條件,都我們這一代真的差很多了。說真的...我們有時候,
也趕不上他們,甚至說多了,反而被笑說老古板了:就像我們長大懂事之後,
回頭看看自己的父母親時,有時候觀念也會差很多了。所以我們現在比較不會用
長輩的觀念來對待小孩,反而會以朋友角度來跟他們彼此分享經驗與共同學習成長。
就像這一次他給我們兩個老的上這一門"反脆弱"觀念課程一樣。
真的受益匪淺...所以與其你天天擔心小孩子到底長大沒?倒不如真的多聽聽他們的
學習與想法,或許你就真的可以體會到說:小孩子長大了。
我們兩個老的,真的可以放心地去做自己老人家該做的人生大事:好好地照顧自己吧。
不是嗎?
有段時間我也很沉迷在追求各式知識,然後我遇到問題了: 現代知識成長速度遠大於個人吸收速度。
回覆刪除然後我改成: 修改自己的掃描知識的速度而不是完整吸收,再利用科技外掛腦(Google)來補償缺失的吸收力。
不過仍有問題,雖然表現起來有廣度也有深度,但還是沒能有效應用。
如何利用資訊網路來適應時代,是我這一代的問題。
下一代則是在資訊海中,如何找到自己的東西。
所以現在要追求知識時,有時候真的要想清楚,尤其是技術投入,
刪除有很多東西都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單純的只要自己努力用功就可以了。
不管是廣度或深度,最重要的,真的要好好想想:他的真正有效應用---
講難聽一點:就是如何轉換成真正的價值,不管是為自己創造優勢,尤其是變現收入。
要不然呢?吃飽撐著?網路上那麼多東西與知識...你有甚麼特別之處?
能願意跟你埋單的客戶或金主在哪?
網路行銷廣告看起來好像是那麼一回事,但實際上,有沒有有效的投放與收益?
也是一門學問啊。
就下一代,並不是我看不起。而是時代養成另一種個性。滑世代(平板電腦)出生在好環境,但出社會就遇到一個全球大通膨(疫情後)變成做什麼都不成,變成不喜冒險。但十年後會是一個機器人(勞力自動化)時代,但青年人衝勁不足。國家還可以趕上來,一定要有人下去做基礎建設,不意外的會是我這一代在退休後重新出馬。
回覆刪除也不是說放給下一代他們就會做,而是時代造就這個狀況,變成我這一代要背負更多的責任及工作。
想退又退不了可能是我這一代的寫照。
至於年輕一代的,未來會面對甚麼狀況,說真的,也輪不到我們操心,
刪除就像我們上一輩也想不到我們現在不管是網路科技或是世界絕是會變成如此這般。
這些都是每一個世代自己要面對調整的...當然也要對他們有信心,那如果變差了呢?
那也是他們自己也要自己想辦法克服解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承先啟後而已。
至於我們自己對於一些未知的未來呢?這一部分有很多同儕或朋友也都有一些想法或看法,
這些也都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交代說明清楚,但肯定的是:那些都絕對不可以像我們以前
那一種簡單的想法與做法:只要我努力地繼續鑽研技術,然後只靠耍嘴皮子就可以混吃等死。
我們都已經都快面臨:就算你不退,也是得退時候了。
所以大夥們才會不斷的思考與推演:
舉個簡單的例子,宏佳騰研發副總是我老長官、也是我學長。
面對電動車的趨勢,你說:還可以專注燃油車研發?替代能源?幾歲了...
你認為你還可以再戰幾年?那是不是有其他的做法可以成為你所說的:
"變成我這一代要背負更多的責任及工作。" ---肯定不會是再帶年輕人坐下來,
搞我們以前那一套:燃油引擎動力設計研發、測試等工作吧。你說:是不是啊?
硬放也不是不行,就會出現"斷層現象"。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現在企業普遍缺少有力的二代領導人。這種斷層就是政府對於社會需求沒有控制好的結果。斷層一產生,老一輩只能做到死。所以很多企業家退不下來,或是退下來沒幾年又回鍋。
刪除這一次的斷層是因為累積+疫情所生成,我只是提早看到問題。
其實企業第二代的碗也不好端啊。
刪除若撇開有沒有能力或興趣一回事,有時候上一代留下來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時,
上一代的作法已經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用時,或是新的產業競爭者或新一代產品技術出來等等。
你也不要以為:我老爸是企業第一代的老闆,所以我就可以想像說:
我無後顧之憂,所以一切都可以隨我的意思慢慢學,慢慢搞。甚至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物。
錯~其實你當企業第二代,真的也沒多少空間可以自由地學習的。
譬如來說:車廠的第二代,我想新一代也都知道世界潮流是車用平台,甚麼物聯網、車聯網...
你覺得他們這些第二代的真的有那個美國時間去研究那個嗎?
他們整天要為了接班,要搞清楚公司企業與協力廠商或是相關產業潛規則...
乃至於公司財務會計、人事等等...就他夠忙的啦。
整公司的專業經理人(或老臣)就整天盯著你這個"少主"到底有多少本事?
要嘛就是努力承擔那個企業包袱;要嘛也得想辦法斷尾求生求新求變化...
但真的不容易啊...你以為每個企業家老爸都會那麼容易的把政權交接的嗎?
你想想乾隆說白了:他要退休去頤養天年了,結果還不識繼續當太上皇"干政"四年多...
直到他掛了為止....
所以我才說:這種事啊,講白一點:個人造業、個人擔啊。
不管如何,我們都只要把我們自己該做的事做好,
至於未來的風風雨雨...真的不要太操心啊,老天自有安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