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二十九) --- 今年今日的生活感言

今天一大早就收到許多同學、朋友等的祝福,非常感謝各位的祝福。

也祝福大家都能一生身體健康,萬事順心如意...

中午全家就一起去餐廳,也順便慶祝小兒子他前天辛苦的通過口試,因為口試委員

有外籍教授,所以也是全程英文口試,也是該指導教授門下第一位接受口試學生,

感謝教授這兩年來的用心指導與在研究工作的安排。(還接了產學合作案)

今年秋天也將進入外商公司接受國際就業市場競爭的挑戰。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二十八) --- 所面臨的系統開發經驗

現在要你從事單晶片 MCU 的系統開發工作,真的不需要像我們早期那般的

還要自己搞甚麼開發版,又要辛辛苦苦的建立每一段程式或完善驗證一個副程式函數庫,

慢慢地從零開始,然後一不小心,你的長官或你的市場客戶要求你換MCU 平台時,

你又得非常"歹命的"從頭再來一次,換了系統平台,又擔心彼此之間不相容,或差異

過大的難以為繼的無縫接軌。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才賺不了甚麼錢的,一天到晚又是

換硬體,也跟著辛苦的換系統平台裡面的函數庫或相關應用開發元器件介面...這也是

ST 公司這種大者恆大、資源充分表現與看到市場趨勢發展的策略:MCU 機海戰術!

當老闆、長官或市場客戶跟我們討論系統方案時,真的很難不從既有現成的解決方案裡,

找出最快,系統資源最完整豐富的平台。我這幾年一直強調的:搞技術或產品開發,

有時候不是在比誰的技術有多好?而真的就是要比這些資源的支持,尤其是小公司或

單位組織人員不多。資源也有限的條件下,該如何把系統開發工具迅速完成?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車用電子漫談(十四) --- CAN Bus 延伸應用

這次來回頭聊聊 CAN Bus 在車用系統以外的應用。

關於CAN Bus 的技術文章討論,最近的已經要追溯到 2021 年的這一篇文章了。

車用電子漫談(十三) --- 從一個實際案例來看CAN Bus 在車用系統的測試驗證

而更早關於CAN bus 的文章就更早於 2020 年了。我就把他們補貼連結在文章末。

講坦白的話:寫韌體或軟體程式,乃至於系統整合來說。最難的都不是這些

系統開發或程式撰寫的過程,因為產品最終還是要經由許多各項產品在不同的

使用條件環境中驗證測試後,才能順利地生產上市銷售。我說過了:如果產品只講

技術開發,而沒有帶有任何完整的整體產品的驗證測試,那也只不過就學校實驗室裡

的研究專題而已罷了。你認為產品開發最燒錢的是甚麼階段?你以為只有是產品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二十七) --- 祝所有天下母親節愉快

今天適逢母親節,來講一點感性的話題。

我一直強調:要講技術或產品市場,真的說不完的。因為時代潮流就是會一直

往前行,也會一直充滿著挑戰與新思維、策略地的運用。永遠追不完的啦...

套個大陸最喜歡講的幾句順口溜與名言:"國外一開源,國內就自研。"

"我們不生產代碼,我們只是代碼搬運工。"

"設計圈的老話:國內設計師的水平要取決於 VPN 的穩定程度"。這一類的口號名句。

以上這些都是大陸這幾年喜歡常常掛在嘴邊的話,當然我們私底下也會拿來用。

那就更不用說:人家夾帶著豐沛的人口資源與國家政策的補助政策。

你說:這一兩年來的電動車帶來的國際貿易話題。那就更不說這其中的電子電機硬體

、資訊軟體的開發與生產了。其衍生相關的教育資源(學習開發電路板)與書籍出版品

,那個已經不是在比技術,而是在比資源啊。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二十六) --- IC Chip 的成本概念

因為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有提到一個MCU (IC) 的基本成本概念:Core Limit/Pad Limit。

這是我以前在 IC 設計公司時,常常會聽到的一個 IC 設計與製造上的一個重要成本概念。

詳細的名詞定義是不是這樣子的?我也不知道,但基本概念應該沒錯的。

剛好這一兩年新聞都在炒護國神山 tsmc 在半導體界所扮演的角色,所以我們也可以拿

這篇文章參考看看,到底這些新聞背後:關於晶片設計生產製造的成本觀念。

首先我們先用圖示來解釋一下所謂 Core Limit/Pad Limit 的基本概念: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工程師創業經驗故事(十九) --- 大者恆大

以前我在園區 IC 設計公司待過,在那個產業環境裡,常聽我們公司 PM (產品企劃經理)

在描述一些相關產業的產品分析與市場趨勢概念,總是脫不了這個概念:大者恆大。

這當然不只是一句玩笑話,也不是甚麼偉大的企管或商業理論,他就簡單的說明一件事:

那就是:一家公司所能掌握、所能運用的資源操作。我們這個世代開始就是血淋淋的面對

這樣的產業發展環境。剛開始學單晶片時,總覺得寫寫韌體,搞搞系統,這個所謂的

大者恆大跟我有甚麼關係, 然後呢?我學的 8051 單晶片,人家 IC 設計公司就把8051

包進 SOC (System On Chip) 裡:

2024年4月4日 星期四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二十五) --- 選擇比努力重要

在上一篇文章的留言中,我們提到了大家都喜歡講個一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

尤其是你已經努力了十幾、二十年之後,你或許也很認真地思考與努力之後,

到了四、五十歲之後,體會會更深。的確,有時候回顧自己過去十幾、二十年的

工程師歲月,也難免會有這種感慨。但千金難買早知道啊。

那我們真的可以有比較好的選擇之後,才可以精準的努力嗎?

所以我在留言中提到:所謂選擇也不是盲目的選擇,事前的分析規劃,真的是比

全心全力的投入努力還重要。畢竟我們都是一個人,青春歲月也非常有限的。

要說努力,肯定每個人都會說自己很努力啊,更何況還要加上先天的聰明才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