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一)

又過了一年,又老了一歲。對我們這一種說老也不老的工程師來說,但要談新技術,

又有點跟不上潮流時代新知,講老東西又會被吐槽老人家老是緬懷過去。

所以呢?新年度了,覺得應該要有不同的技術生活面向吧。有空就來搞一些技術生活

點滴的雜記,說真的。待過小公司、上市櫃公司,也曾經募資創業開公司了。

走過許多產品技術開發,與公司、市場歷練,到了這種年紀都已經不是很單純的看技術

功力深厚,也不用談甚麼驚艷華麗的技術展示,需要的是多一點務實的生活體驗吧。

這一年來,也非常感謝老天爺與老闆還肯賞我一口飯吃,所以呢?去年年底就給自己

添購了一個小設備:USB 分析儀。因為我手上原有的USB 分析儀已經超過 20 年了。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2021 年半導體展瀏覽與雜記

2022 年的第一篇文章,既不作回顧,也不作展望,先把元旦連假放假前一天的

2021 SEMICON' TAIWAN 半導體展的行程記錄作一個簡單的紀事。

其實這個行程也是臨時插入的。因為其實已經上了年紀,也離開園區一陣子了,

說真的,像這一種比較偏半導體生產或設備展的東西,真的跟我比較無關了,

而且也不像年輕時,那麼有理想抱負或野心企圖心了。只是人家希望我也還能撥空

去看一下,所以就趕快把手邊的事務先擱一邊的跑一趟台北南港了。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車用電子漫談(十三) --- 從一個實際案例來看CAN Bus 在車用系統的測試驗證

這一篇是延續車用電子漫談(十二) --- 電動助行車漫談的故事內容的。

其實對於許多電子應用系統來說,產品技術開發都只是屬於非常前期的開發工作,

真正困難的階段都是在於後段的產品功能實際測試驗證的。而這一方面都是牽涉到

你產品系統真正的應用在實際的使用情況,這些都是牽涉到產品市場的真正專業知識

領域的。譬如說:以前我待過IC 設計公司,開發過微控器(MCU),這種產品你只要

驗證到可以寫程式開發,所有程式指令都可以正確執行,大概就完成了,至於客人

會用這個MCU 做甚麼產品開發?那就不關你的事了。但後來這麼簡單的工作,大家

也都會做了。所以呢,這些IC 設計公司就會進一步找人或與別人合作,針對一些市場

比較有市場規模的東西,進行所謂的"公版方案"(板卡)設計。最後賣的產品就是搭配

這個MCU 的基礎應用產品,譬如現在大家比較常聽到的有 Arduino 或是樹莓派等

這些產品。甚至有些特殊應用產品也會所謂的標準公版:譬如以前我公司做過的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工程師創業經驗故事(六) 見賢思齊的思維與策略規劃

之所以突然還要寫這一篇文章是我有收到老同事傳給我:MTK 蔡明介董事長在國內

12/3 日所做的一場演講的 Powerpoint 簡報資料,因為本身待過台灣的IC 設計業,

當然可以很容易地體會到這份演講內容的意涵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如果你有興趣這份演講內容的話,可以私底下跟我說。但我還是以我個人的角度

先點出這份演講的幾個重點,或許也可以作為我們一般創業者可以思考與邏輯判斷的參考。

至於你說以前人家創業也沒那麼辛苦啊,但你也不要否認:現在時代不同了,創業所面臨

的挑戰也不少啊,以前你可以只靠寫單晶片韌體或純軟體就可以接案賺錢。現在就算你

能搞到公板模組也不一定能賺錢啊...去購物或淘寶網站看看,買個馬達控制模組,都還送

你整套的原始碼、教學課程資料內容,外加教學影片等等,還一副怕你學不來似的。

所以啊,你不花一點點心思想想技術以外的策略規劃的事嗎?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工程師創業經驗故事(五) 智權與專利佈局

若以技術創新創業來說: 智慧財產與專利佈局。肯定是一項重要指標。

因為有很多事物口說無憑,而最能凸顯技術價值,無非就是得透這些方式來表達

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但你說:這些智慧財產與專利佈局真的有你所說的那麼具有

實質價值嗎?這可能就見仁見智了。我就來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各位。

因為畢業後就在以研發著稱的財團法人機構上班,這種單位最重視就是這些東西了。

單位的有很多經費是來自於政府機構,但有時候,大家也搞不懂每年花了這麼經費預算,

到底產出多少價值?因為有些技術還沒有轉換成商品生產製造,行銷業務時,真的也

不知道這些技術到底有多少實質效益?所以啦,對這些單位來說:智慧財產與專利佈局

就成了評鑑這些單位機構很重要的指標之一了。至於外面的私人機構呢?那又是另外

一回事,剛好我也有經歷這方面的一些過程,所以也可以順便說說吧。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反脆弱---槓鈴策略:兒子教我的一門課

 週末中午全家外出用餐,兒子給我及從穩定工作教職退休的賈老師上了一門課。

要我們嘗試從字面上去解釋:甚麼是"反脆弱"?申論題...然後解釋到"槓鈴理論"。

回家之後,趕快上網查一下這兩個關鍵字:"反脆弱","槓鈴理論"(其實也有人稱為

槓鈴策略(BarBell Strategy))。其實也是很多人很容易犯的錯誤觀念:在不知道未來風險時,

用一個很高比例去投資一個低報酬、甚至幾乎沒有任何成功(或獲利)的機會,當然還會

幻想如此這般的投資可以創造成功(或獲利)的機會,也不願意嘗試用一個低比例的來投資

一個高報酬(或成功)的機會。

其實你也可以去網路搜尋一下,你大概也可以找到以下兩篇關於工作與生涯投資文章: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車用電子漫談(十二) --- 電動助行車漫談

這篇是延續之前車用電子漫談(十一)---技術人才與市場專業分工的主題內容。

但我這回要來講一個其實是在市場存在很久,卻是很少人關注的產品市場與技術。

那就是電動助行車,一般俗稱老人代步車。因為前兩天有一篇社會新聞令人難過的事:

新北婦買二手助行車!爬坡突失動力 倒退嚕撞電桿慘死

其實,這個產品在台灣已經深耕很久了,只是對年輕人來說:沒啥驚艷的技術或激情產品。

只要你是搞工程,或對於系統技術開發工作有興趣的,只要你上了年紀,其實你就有很多

故事可以跟別人說,也可以分享給年輕人一點工作經驗的。不管產品技術開發,或是

商品市場機會等等。而我就是一個可能是非常特殊際遇的人吧。人生不在於富貴貧賤或

穩定安逸生活,而是活出一個豐富與充實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