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工程師創業經驗故事(七) 社群平台行銷與時間軸的演進

最近一位狗友一直跟我談家族事業接班問題。他的年紀跟我的小孩差不多。

這個所謂的家族事業也沒有多大的事業,其實就是一家在新竹地區有點名氣的

小吃攤。從他父親年輕時,從擺攤子賣小吃,胼手胝足的打拼,現在有自己的店面。

但畢竟也是不容易的一個事業。而這位狗友也曾經去了日本的餐飲業待過幾年,

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後來就被叫回來算是接班吧。不過,也不能說完全接班啦,

只是在老人家的眼裡,是否可以完全放手?還沒有一定的定論。

不過,隨著這幾年疫情嚴峻,又到逐漸解封的情況下,其實各行各業,尤其是餐飲、

或服務業都嚴重面臨人力短缺的問題。沒生意也煩惱。生意一下子太好也煩...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九) --- 無線技術(一)

當我剛開始接觸電子實作領域時,就對所謂的無線通訊技術,就非常有興趣,

這可能是跟我一份暑期打工的經驗有關吧。那時是在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的

日商有利(UNIDEN)電子公司工作(那時台灣註冊是台灣有力電子),工廠裡生產的

就是無線電話機,就覺得這個東西很神奇。但畢竟學校念的是機械。在學校時,

也就沒啥機會接觸了。而那個時代要自己DIY 玩這東西,真的也沒那麼容易,就是要

有錢也要有閒啊...畢竟一個人一天只有 24 小時啊,我們還要打工賺學費與生活費啊。

後來畢業後有個暫時"穩定保障"的工作,而且這期間公司長官也願意讓我多方嘗試的

學習一些電子基礎知識,所以我就開始收集這方面的資料與材料。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出自於唐朝劉禹錫【烏衣巷】的一首唐詩。

當然這首唐詩有其時空背景悲慘的歷史故事。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研究一下。

那為什麼要來談這麼嚴肅的話題呢?其實就是因為這兩天收聽股癌的節目(EP294)聽到

一段很搞笑的內容。

因為股癌現在算是網路紅人,這一兩年上過不少其他網紅節目,也受邀去了職棒開球。

但既然是網紅,那就得接受公眾的檢視...不管是正面或負面觀點。

所以他自己就很自嘲的點出以下這段他人製播的一個小短片: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感言

這是一句常常會從別人嘴吧聽到的名言。

當然啊,能夠有資格講這句話的,肯定都是有一定年紀或年資的人啊。

簡單來說:所謂十年功,從你學校畢業到有十年功,至少也要過了三十好幾了。

如果你年輕時,還一度尋尋覓覓的找領域發展與定位的話,那更有可能不小心就會

超過四十、五十歲了。之所以會想到這件事是因為不小心又回顧到這篇文章

而特別有感的是:時空背景的改變,也看到小孩的成長與就業。

我自己當然以前也曾經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啊。開公司簡報募資,參展得獎。

別人請我在技術論壇開講等等。走過這樣子的歲月,給了自己怎樣的心情感想?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八) --- 愛迪生傳之讀書心得

其實我在約三年多前就也有寫過一篇關於愛迪生、特斯拉與西屋創辦人---Westinghouse

故事的一本書了 :

一本科技與人文的故事書---"光之帝國——愛迪生、特斯拉、西屋的電流大戰"

而在這篇文章的之後,其實也有一部在講愛迪生故事的電影:電流大戰

拍這一種電影?這種講述宅男技術的電影,而片中還有點鄙視或譏諷愛迪生的情節,

票房怎麼會好呢?不想一想人家愛迪生是甚麼人?人家是教科書、小朋友乃至於宅男工程師

的偶像呢。誰不想成為偉大的發明家,一生擁有那麼偉大的專利。心裡想:肯定光坐享專利

權利金就一輩子不愁吃穿了吧。

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七) --- 技術創業再回到認識技術發展本質

如果你問我搞技術好不好玩?我個人認為這個答案應該會隨著時間或年紀增長,

而有所不同的解讀,或是當你經歷許多不同人生閱歷之後,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當然啊,如果你的技術人生都只是在某個領域或某些特定產品市場等時,也有可能

有著不同的體會與認知吧。 

舉個例子,以前領我入門電子技術領域的師父,他很快地從技術領域裡,藉由

產品市場的爆炸性成長(光碟機市場),藉由公司上市櫃之後。賺了他人生的財富自由。

後來,雖然也還是去幾家公司擔任高階主管職務,但我相信:應該都已經不再涉入

很深入的技術開發工作(譬如撰寫程式、除錯或整理技術報告等)。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六) --- 不談當年勇,讓你有不同的思維

那天已經舉家移民美國的 IC 設計公司的老同事,突然從美國打網路電話給我。

聊了一些,有點感慨的說:好像以前我們搞的產品都已經不存在市場了。

的確是,像我以前剛畢業在財團法人機構做機車零部件(引擎控制器研究),後來離開

去了園區IC 設計公司,當年我們公司主力就是兩個產品:數位相機 SOC 及 Scanner SOC。

後來我又跑去做了 MP3 SOC (搭配 USB 隨身碟的功能)。很不幸的是:這些產品現在

完全都被智慧型手機給取代了。就算是我另一位老同事以前用DVD SOC 搞車載多媒體,

也都被現在所謂的 Car Play 這一類智慧型手機所延伸的功能給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