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從技術觀點看大陸市場

昨天跟業務去拜訪了一個客人,而這位客人在這幾年的業務市場幾乎全都在大陸。

這位客人公司員工數不多,他們也是在這幾年內才進入大陸市場的。

不像早期很早去大陸卡位的台商一般的識途老馬。

客人的產品當然是以技術能力為導向的,而不拚價格,也不搞大型加工生產線,

首先,業務先看到客人桌上擺著華為訪客的通行證,就很好奇的問:

你很厲害耶。你怎麼打進華為這家公司的呢?

當然不是因為中美貿易戰,而是真正靠的就是技術實力。他的競爭對手是德國大廠。

客人沒有雇用任何業務,完全是靠自己跑,很簡單:靠著就是技術指標。

他說:他原本只是在大陸做小小生意而已去,認識的人有限,然後呢?

他發現:大陸跟我們早期有些所謂的技術論壇,就是會有一些技術愛好者搞的社團,

有時他們會辦一些所謂的技術論壇聚會,也會特別花錢請一些領域專家來演講,

他說:他就是先發現他這個領域的論壇演講,然後去找到那位主辦單位人員,

毛遂自薦的說:我也可以上台演講,不用錢的,我還會特地自費機票從台灣過去。

結果:一場演講之後,驚為天人。社團組織馬上雇用他成為他們技術委員會的專家。

為什麼?很簡單,大陸人搞技術的心態都很保護自己,往往請專家來演講時,

常常會東躲西藏的掩飾一些技術問題,總讓別人覺得不是那麼舒服的。

他說:他沒差了。反正,也年過五十了,棺材也都進了 2/3 了。

之後,當然在吃飯閒暇扯蛋時,就有人提到說:那個華為好像在找個東西,

也找不到適當的供應商。"專家啊~你要不要去試試啊?" 就這樣子而已。
-----
當然啊~重點還在於技術的磨練養成。

他很語重心長地跟我說:Chamber 啊~ 真的,只要專注一個技術,磨久了,就是你的。

他磨了多久?至少二十年。

業務問:那你怎麼保證你的東西不會被大陸人仿冒呢?

很簡單,就是不斷的往前走。停下來 Down Cost ,肯定是會死的。因為他們企業

全都是拿政府補助的,拚成本價格是絕對不行的。

搞產品也不能光搞產品本身,也要連產品周遭的應用與系統一起整合進來才行。

最後他也講到幾個他自己認為的重點心得:

大陸市場是一個病態市場。

如果你想從他那裡賺個十塊錢,最後,你可能連一塊錢也賺不到。

但如果你只想從他身上只賺個一塊錢的話,有可能會從他們身上賺到十萬元。

這個從阿里巴巴的馬雲身上可以證明的,他舉了一個例子:有個大陸人,

看準了大陸人經濟起飛,喜歡名牌,所以他就想辦法從香港以跑單幫的方式起家,

專搞一些法國巴黎的流行名牌精品服飾、皮包等,到大陸轉賣。

後來致富了。結果被政府查稅了。認定他走私沒繳稅。

但他賣的真的是法國名牌真品;馬雲的阿里巴巴是賣仿冒品,結果政府不去抓

馬雲的阿里巴巴。卻來抓賣真品的商人。

很好玩吧。

他還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事:絕對不要拿政府(共產黨)的錢。不管對方用甚麼理由。

因為很簡單:只要不拿錢就沒有所謂的權利義務的問題,也沒有對價關係。

也不會有任何把柄問題,反正一個人,無事一身輕,能賺就賺,不能賺就走。
----
後來離開後,在車上業務問起我:其實,以他的實力,生意其實可以搞很大的,

但他自己卻又若有所思的說:對啊~他搞那麼大幹甚麼?他現在已經如魚得水,

他自己也說了:棺材都已經進了 2/3 了...搞技術也能賺到錢了啊。



3 則留言:

  1. 這技術台灣沒有客戶要用嗎? 只有中國廠商要用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一點問得很好。

      因為現在台灣許多廠商,只要一上市櫃,看的都是營收或營業額。

      那怕你的技術好,市場不大,許多廠商都望之卻步。所以沒有人想跟他合作。

      另外一點:有所謂的好技術,往往就需要有白老鼠客人願意配合嘗試與大膽採用,

      一樣的~台灣有很多廠商都很保守,穩穩的~不想多事。

      久了~台灣這些搞技術的,不是小小的搞,就是往外找機會。

      這一點我可以體會我這位客人的心情。以我跟他的交情。我想也是應該多少也有這一點因素吧。

      他真的在台灣蹲很久了。也熬過一段很長的低潮期。所以他才會有感慨的說:

      沒差了,棺材都已經進了 2/3 了。

      刪除
  2. 同意作者的看法, 台灣廠商在這市場都比較久, 採取的是保守策略. 中國廠商有著大市場做後盾,基本上都蠻敢衝的. 對於採用新技術的動機也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