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為什麼我們的官員都是「後知後覺」的呢?

我早就一直呼籲:希望教育部官員能到第一線實際體會一下我們的人才培育問題。

希望他下回也可以實際去中小學校園體會一下基層教師的心聲,

我想他就應該比較清楚我們的教育問題不是他們坐在冷氣房裡可以想得到的啦!

怎麼總是讓我覺得我們的政府作事情怎麼會老是會講出這一種:

大家每天在講,在討論的事...然後他們還是一副無感的樣子呢?

還真的是狗吠火車呢?!

----

卓永財痛批教改 企業無才可用 台灣將淪落輸出台勞!

2012-08-21 01:21
  • 中國時報
  • 【康文柔/專訪】

台灣的產業競爭力衰退,問題的根源,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直指,「教育制度生病了!」因學術界長年尊崇美國價值,一味抄襲美國的制度,教育改革不合國情,大學就讀零門檻,青年失業率上升,企業卻沒有可用的人才。卓永財憂心地說,惡性循環持續下去,不出五年,台灣會淪落到輸出台勞!

     卓永財今年七十歲,因出生在佃農家庭,早年家境清寒,讓他對現行教育制度頗有感觸。「你看有錢人都去念國立最好的大學,貧窮人小孩反而讀很貴的私立學校,這個教改是不是有問題?」

     交通大學現有七成的學生來自推甄,對這個現象,卓永財用「可怕」來形容,回憶教改推行之初,他在交通銀行任職時,曾強烈主張推甄比率不能過半,要為窮人留一線機會。

     卓永財痛批,考試是相對公平的制度,窮人翻身靠的是教育,錯誤的教改,阻礙了社會階級流動。「中研院院士用美國思考來看台灣的問題,忽略社會背景完全不同。」卓永財指出,高等教育一味崇尚美國價值,最後造成教育與社會、產業脫節,學校對產業沒有貢獻,產業要升級,學校無法供應人才。

     「教育必須回歸基本面,教學是為了社會培植人才,研究是為了解決社會的問題。」卓永財慨嘆說,國立大學運作的經費,來自政府編列的預算,是人民納稅的血汗錢,台灣的高等教育主事者,應有擔負社會責任的想法,有一流的國家才有一流的大學,若有朝一日,台灣國力衰敗如菲律賓,台大文憑也沒有價值。

     卓永財指出,從台大到最後一個大學,都只重視論文,高等教育沒有差異化,又普設大學供過於求,學生素質日益低落,身無一技之長,導致企業無才可用,青年失業率攀高。

     對台灣的前景,顯得憂心忡忡,卓永財說,「人跟社會完全脫節,這個社會怎麼可能不生病?」人才是產業的根基,產業步入衰退,無法創造就業機會,民眾消費力減弱,連帶衝擊到服務業,最後人民沒有所得,政府沒有稅收,一旦舉債落入惡性循環,慘況將如同現在的希臘。


----

蔣偉寧:技職企業落差超過想像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表示,台灣人力培養確實出了狀況,好像在吃老本,技職教育的訓練與企業需求的落差,「超過我的想像」。

蔣偉寧下午到台中與工具機暨零件公會成員進行產學座談會,工具機業者提出許多人才培育的困境,蔣偉寧說,應成立產學策略聯盟,讓企業及學校定期交流並交換意見,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及台灣引興公司董事長王慶華都表示,產業要發展,人才及研究發展很重要,但目前大學發展與企業需才方向有落差。王慶華說,現在技職學校的教科書、技能檢定項目及設備與業界需求都脫節。

嘉義的穎杰公司董事長涂美華表示,南部有技職學校還在用30年前的舊教材;而嵩富機械公司建議教育部將高職現在一學期3小時的基礎實習時數,增加到6小時,才能有充分時間訓練及學習。

健椿工業董事長葉橫燦提出成立「工具機學院」的想法;福裕事業公司協理蔡在湖表示,未來採募兵制,希望學校能建立學分制度,獎勵學生在大三或大四畢業前,先到企業實習半年至1年,再回學校修最後學分。

聽完業者的苦水,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說,國內的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的教材及設備趕不上其他先進國家的情況非常嚴重,還有很多高職的科,設備費甚至是零。

蔣偉寧表示,台灣人力培養確實出了狀況,好像是在吃老本,如果說人才現在位於頂峰,但未來會往上還是向下走,確實是挑戰,教育部會努力做突破。

【2012/08/21 中央社】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產業?!口號?!

說真的,要在這裡討論這麼偉大的經濟產業政策的話,我想應該沒啥人有興趣的啦。

我們就說簡單一點的身邊所碰到的現象好了。這些都可以讓我們「一葉知秋」。

上週跟幾位老朋友在園區三期附近的金山"扯閒蛋"....您可別小看這一種"扯閒蛋"。

它是有許多產業資訊交換與一些就業市場,甚至內線消息喔,當然啊...

其中還有許多八卦小道消息啦!.........

不過呢~我們都還是以比較正面的態度來看待這一種"扯閒蛋"的資訊交換。

為什麼?!很簡單,因為以目前園區許多高科技公司,不管規模大小其實都已經面臨

一定程度的市場經營挑戰,大家在一起還是交換與討論一些所謂的「看法」與因應未來

趨勢之「策略」...您還在等政府的口號與政策嗎?!別傻了吧!自己來比較快吧!

-----

坦白講,園區高科技公司,尤其是一些上市櫃公司來說:他過去所累積的資產與現金

其實都還有一定的水位,但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是:這些錢要拿來作什麼?!

這是大家心中一直存在的疑慮。您說:拿來作平版電腦?!開一棵超級電腦用的CPU ?!

這錢要花在哪裡才是真正大家所要知道的產業問題!

您以為人家台積電要投資太陽能是傻瓜嗎?!當一個企業手上一大堆資金時,

您教他們怎麼處理?!正常一點(比較正派經營的啦!)的總還是希望在其相關領域裡

找一些投資標的來讓公司資產能作有效的管理。-當然啊,有些中小企業在經營上的資金

與資源都是比較受限的,但人家這一種大型企業,反而會為手上太多資產也會有困擾的!

---

若再以人才為導向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來說:設計人員當然也是一種重要資產啊,但這一種

資產不同於其他機械設備或是現金水位,它是需要花錢去維護的"重要資產"。

但問題來了...那要作什麼?!怎樣的市場需要什麼產品?!

我跟您說:您以為人家沒有在想嗎?!...但是答案呢?!往往是令人失望的啦。

而且現在不比以前他們那個時代了,這一點他們也很清楚...以前啦,隨隨便便找個公寓

辦公室,幾張桌子,大家拼一點搞個設計,一個光罩費用幾十萬元,大家湊一湊就開幹了。

但現在呢?!很簡單~也是隨隨便便要開一棵有市場又有競爭力的產品...大家保守估計

差不多都要上億的。您真的不要老是喜歡背後罵老闆...如果是您的話,您要怎麼作?!

所以您不要老是怪薪水待遇不好,沒什麼股票紅利獎金...甚至還要擔心年終獎金...

現在這些老闆們,心裡想的真的是未來要作什麼產品啊?!然後還要保證隔壁那一家公司

不會緊接著跟作,搶市場啊....您覺得有可能不會嗎?!.........

----

所以啦,以目前大家手上的產品計畫所用的技術:寫什麼Android,或是搞硬體的搞USB

或是Serial ATA...甚至那一種什麼 H.264 /H.265 等等...您覺得很重要嗎?!

對於大公司來說:真的很重要嗎?! --- 您當然可以領薪水學這些技術啊,但是呢?!

您能對於這些老闆的未來公司經營可以產生什麼影響?!他真的會聽您解釋技術的東西嗎?

這個就是大象公司的問題,這也是目前許多大型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困境...所以,

我們老是怪罪人家郭老先生也不對啦---- 要不然您覺得他要怎麼辦?!賭這麼大了!

----

所以我們在另一種論調中提到所謂中小企業的扶持與創新能力,他們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是我們也會看到另一學派者所倡導的,希望政府機構或政策要懂得照顧大型

企業之外,也要想想我們的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

或許您是宅男工程師,您真的沈溺於技術開發或只是簡簡單單的寫寫程式或搞搞電路版..

但終究有一天您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與困擾,大家會看到這一篇文章時,相信大家

多多少少也算是我忠實的讀者,大家也應該相信我的技術領域與一些專長所在...

當然啊,各位目前專注於技術領域肯定是可以超越我現在的層次...但大家可以想一想:

一樣是從技術領域觀點出發,您覺得您未來是否也會跟我一樣面臨同樣的問題?!

那您自己該如何?!難道還要再多學一兩樣新產品?!新技術嗎?!

還是跟我們一樣:有空還是多出來喝喝咖啡..."扯閒蛋"....搞不好,您還可以矇到一些

您所意想不到的"好機會"耶! ---- 我直接跟您說好了:現在園區附近有許多公司最缺什麼

什麼職務的工作嗎?!答案是公司高階的企畫人員,不管是技術產品或是市場經營策略。

甚至就是缺 CEO... .........(注意喔!CEO不同於董事會裡的有錢的董事長喔!)。

但這些職缺都不會刊載在人力仲介網的啦!

如果您有興趣的話...請私底下跟我聯絡....哈~哈~哈~.........

------

政府只有口號 產業政策在哪

出口,是台灣生命線。當歐債風暴席捲,來自全球的買家自顧不暇時,台灣跟著受創;於是,政府喊出各種口號,經濟部也派出貿易尖兵全球突圍,卻忽略最根本的問題──沒有產業政策。

聞此言,政府肯定要站起來大聲疾呼:扶植中堅產業、推行三業四化(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產業特色化),經濟部也選定了智慧生活、工具機、物流產業、資訊服務及創新時尚紡織等「五項亮點產業」,怎會沒有產業政策?

難道,只要將政策掛上「產業」二字,就是「產業政策」?

政府每年選擇了一大堆要扶植的、維新的產業,卻還沒有認清,當世界是平的,政府已無力主導產業。五年前,宏達電(hTC)絕對不是政府眼中「亮點」,而今,卻成為關乎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企業。

拚出口,關鍵是擁有高附加價值、打入全球通路的產業,政府沒力量找出明日之星,唯一能做的是打造良善的「產業環境」。

政府不應針對個別產業砸大錢,更不能讓產業靠「政商勾結」打通關,而是營造對產業友善的環境,無論是勞工、資金、土地、法令,給予產業公平的機會。

當政府鬆好土,播下種子,給予肥料和水,產業如花,不用口水,自然會開。


【2012/08/18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CAN to USB


我搞USB 也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搞USB 也不是說要天天都得要搞USB,
要不然這一種搞法,不用幾天、幾個月或幾年下來,哪受得了啊。
我也常常奉勸大家,這一種東西本來就是一種工具,您也不要太認真的把他當作
不得了的技術或產品...就像我在講那個 USB ROM Emulator 的故事一樣。
有很多東西能不能賣得好~還是得要有一點運氣的啦。---當然啊,基本的工程的努力
還是要有的啦。
----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更多憤怒鳥會接棒!——最大企業落難,芬蘭政府竟然不救(轉載)

讀者回應推薦,值得大家瀏覽。

本文源自於商業週刊 2011 年  七月1233期。

記得去年的現在包括DRAM 的茂德 ...及LCD 產業都面臨嚴苛的市場考驗。

LCD 我們就不用解釋了,但茂德一年後結果就是走上倒閉的命運...

的卻有點符合文中芬蘭的經驗...或許我們的政府、經濟官員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不過~我們的官員應該只是把這些報章雜誌的內容當作茶餘飯後的休閒刊物吧!

要不然...這一種文章又不是第一次刊登,也經常討論...但也沒見有明確的

對策,政府最會的就是花錢辦煙火啦...搞不定的問題就辦個路跑啊,什麼

宣導園遊會啊,大家就吃吃喝喝,大拜拜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我想這也是許多民眾很容易被收買的地方,還能說什麼呢?!唉~...

----

更多憤怒鳥會接棒!——最大企業落難,芬蘭政府竟然不救

--------------
 
多年前,台灣常拿芬蘭當借鏡,要學它的小國競爭策略。今日,芬蘭政府冷處理諾基亞危機,台灣該怎麼做,答案呼之欲出。

這趟芬蘭之旅,最讓我驚訝的其中一點是:從政府單位到一般民眾,大家對於芬蘭最大企業諾基亞從高峰墜落,都是「冷處理」。

早就做好準備!企業本有起落,失敗政府不會救

「企業本來就有起落,他們必須自己reborn(重生), 這是很自然的情況。」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執行董事何睿楷(Riikka Heikinheimo)說。「它失敗就失敗了,政府不該救,損失也是它們自己應該承擔的, 這就是市場經濟。」芬蘭經濟研究所(ETLA)研究主管亞爾柯(.Jyrki Ali-Yrkk?)說。

說得如此輕鬆。我看著手上的數字,諾基亞在高峰時,其出口比重佔全國四分之一;芬蘭政府傲視歐盟的高研發投資,諾基亞貢獻其中37%。

而且,芬蘭單一年度的稅收,超過十分之一是來自這家公司。即便如此,芬蘭政府的態度還是不救?

「諾基亞還是芬蘭最重要的企業,但是,影響力正在降低」,亞爾柯修正記者手上的數據。他說,諾基亞產值現在佔芬蘭國內生產毛額(GDP)已經降到1.2%。企業稅收比重已將降到3%。「它仍對芬蘭重要,但不是唯一。」

所以,芬蘭人已經準備好了?他笑著說:「對。」

翻開當地媒體《赫爾辛基時報》(Helsinki Times),左邊的專欄寫椎嶎「Nokia is not junk.」(諾基亞不是垃圾),但右邊更大的篇幅報導,卻是寫椎嶎「芬蘭軟體業的機會來了!」除了因為蘋果(Apple)與Google帶動的智慧手機風潮,讓各種應用軟體需求產生,更關鍵的是,諾基亞的墜落,讓更多的人才釋出,流往軟體產業。

數據顯示,2010年,芬蘭GDP成長約3.1%,雖高於歐盟27國的平均GDP成長率1.7%,若考量2009年芬蘭經濟嚴重萎縮8.2%。去年的經濟復甦力道仍顯不足。

但根據芬蘭中央銀行研究,未來在出口擴張與建築業復甦帶動下,經濟成長率將高於預期;今年的GDP成長率可達3.9%,明年可達2.7%,分別高於原先預估之3%與2.5%。

狂撒創新種籽!年花兩百億元,支 持近兩千個好點子

但芬蘭令人驚訝的不是這些數字,而是芬蘭怎麼能夠,少了諾基亞的貢獻,卻立刻生出了一隻「憤怒鳥」(angry birds,編按:App下載遊戲冠軍,由芬蘭公司Rovio研發,詳見未來出刊一二三五期專文報導),成長動能接二連三。

「我們十年前就投資憤怒鳥了。」何睿楷說。

所以是芬蘭政府很有先見之明,看到軟體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所以先行投資?

「不,事實上,我們不能,也不會決定,誰該在未來佔有一席之地,而且,誰知道好主意會從哪來?」何睿楷很誠實地回答。

對芬蘭政府而言,他們要做的,就是選擇來自各領域、具有創新性,並可能在該產業發揮關鍵影響力的想法,然後資助他們。「就像是撒下種子一樣。」何睿楷說。去年,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投入約6億3000萬歐元,支援1896個創新想法的發展。

「那回報率是多少?」我問了一個笨問題。

何睿楷對我說:我們不計算這些。因為他們早有準備,這些錢,大部分會被這些新公司拿來繳錯誤的學費。

每年,國家技術創新局就是看似「笨笨的」砸下6億歐元去投資創新想法。

種子撒多了,總有大樹長出。

於是,芬蘭軟體業長出了「憤怒鳥」、「哈伯飯店」(Habbo Hotel)與「英雄本色」(Max Payne)等著名軟體遊戲,在硬體業,長出了如ABB Oy、Beneq Oy與Savo-Oy等太陽能電源系統公司。

對芬蘭政府而言,責任不再是選定一棵大樹費心培植,保護它不受風吹雨打,而是,不斷撒下創新的種子,讓它在森林自然成長,並由市場決定,誰可以繼續存活。

芬蘭並非一開始就體悟到這點,而是繳了不少學費後,才學會這個道理。

時間回到1999年,諾基亞登上王座還不滿兩年,路透(Reuters)就撰文警告:一旦諾基亞出事,芬蘭也遭殃(As Nokia Goes, So Goes Finland)。

小國家、大企業,是當時國際上對芬蘭與諾基亞的第一印象,當年的諾基亞前景正好,1997年擠下摩托羅拉(Motorola)後,不僅順勢搶進全球前50大企業之林,還助了當時尋求連任的芬蘭總理利波寧(Paavo Lipponen)一臂之力.這位立場親商的總理說,「或許說我們倚賴諾基亞沒錯,不過我們就是要這麼做,這樣才能在紙漿與鋼鐵工業外,立下第三根經濟支柱。」這個決策讓他成為芬蘭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

曾扶植諾基亞!網路泡沫破裂,經濟被嚴重拖累

這種小池塘養著一隻大鯨魚不成比例的局面,其實是芬蘭政府過去十幾年刻意扶植的結果。

自1980年起,芬蘭政府先將隸屬國會的國家研究與發展基金(Sitra)轉型成為國營形態的風險創投單位,然後再設立國家技術創新局,專門投資通訊產業的創新業者。

根據亞爾柯的研究,諾基亞便是在這段時期接受兩個單位的研發補貼,總計共佔企業本身研發經費的25%。

諾基亞之所以能崛起,芬蘭政府那隻「有形之手」功不可沒。

只是,2001年,千禧年網路泡沫破裂,緊接著又是光通訊產業崩盤,諾基亞淨利衰退約5成,也拖累身後以它馬首是瞻的電信產業,這個貢獻全國工業產出約4成的巨人,將芬蘭GDP成長率從5.3%一舉打至2.3%,跌幅逾半,這種市場瞬息萬變的變化,說明瞭要期待政府官員有「全面的知識」,選出「有前途」的產業來發展,根本是不切實際的。

現在痛定思痛!不再拿納稅人的錢去扶植產業


於是,芬蘭痛定思痛,現任國家研究與發展基金主席科索寧(Mikko Kosonen)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明:「2003年內閣改朝換代,逆轉了整個鼓勵創新的方向。過去8年來,Sitra每年投資多項創新計劃裏,八成是規模3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而且不再鎖定高科技,更注重公共利益或國家競爭力。」

芬蘭政府也表明不會再支援諾基亞。掌握最多研發經費的教育部還放話:「芬蘭不會有一個新的諾基亞,所以在目前的經濟情況下,我們需要尋找新的領域。」

芬蘭已經看清楚,扶植「幼稚產業」的邏輯,不再適用於未來。因為環境不斷在轉變。

由政府扶植幼稚產業讓它壯大,可以用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論點來代表:一個具有潛力的產業,在成長的痛苦期間得到政府的協助,將來就可以在全球市場上,和其他國家的對手競爭。所以,政府或課徵關稅,或給予補貼,等到國內幼稚產業「長大成人」,就可以收穫果實。

只是,政府補貼就是人民被迫要拿出自己口袋裏的錢,去支援政府官員心目中認為「有前途」的產業。

姑且不論這些官員是根據什麼標準認定,事實上唯一值得政府補貼的產業,乃是這個產業在取消補貼後,還能把當初補貼時讓消費者付的代價連本帶利撈回,可以說,唯一值得補貼的產業,就是那種即使補貼取消,也能獲利的產業。但如果真有這種產業,那又何必勞煩政府來插一手?

無數經驗顯示,讓政府官員取代市場,選擇哪種產業「有前途」,絕大多數的結果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連諾基亞這種頂尖企業,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潰。企業原本就有起落,政府何須多事,重壓納稅人的錢?這是芬蘭政府的體認。

從芬蘭的例子看回台灣。台灣從政府到民間企業都說,要傚法芬蘭的小國經濟策略,才能走向全世界。但我們是否已經看到,環境改變對政府官員決策能力的考驗?這些年鼓吹政府扶植特定產業的聲浪始終不絕,例如雙D(DRAM、面暗坆產業的先例:幾年下來,已花了納稅人500億元紓困,約佔台灣GDP的0.3%。台灣政府真的清楚,自己砸的錢,是替未來種下希望,還是只是為幾棵根已腐爛的大樹,勉強延續生命而已?


商業週刊 1233期  2011/07/11 曠文琪、邱碧玲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晶體點火與CDI 點火在機車

很多人私底下來信問我關於機車點火問題,我就統一簡單回答如下:

主要原因是因為現在台灣出現電腦噴油點火系統後,我們可以看到

一些全晶體式點火控制系統在機車應用上。我在以下的文章有稍微提到晶體點火問題。

 單晶片與引擎控制(五) -- 點火系統概念篇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觀察站╱電子業,斷鏈中 政府不知道嗎(轉載)

先不要以政治口水來談這一件事,反正,搞政治就是喜歡推來推去的.....

那我們自己就從我們自己電子從業人員的心態看起吧!

今天一位IC 公司的PM  跟我講了一句很好玩的比喻:我們台灣現在搞電子的~

已經快跟清末時期義和團的心態是一樣的:個個都自認自己在面對國外競爭時,

都是刀槍不入的~個個(每一家公司)都各自為政,奮勇向前殺敵,

結果呢?!哈~哈~這個結果就不用我們說了。

我覺得他的比喻超好的,您看看我們現在這些兩兆雙星的面版、DRAM、太陽能

或LED ...每一個叫得很大聲的高科技產業,哪一個不像義和團的?!

--- 但這樣子說起來:那我們的政府不就像是清末政府一樣嗎?!.........

喔~...不能再扯政治議題。....

其實我覺得這比喻很好的原因是:早期我們的電子行業還有一招半式,出來闖蕩江湖,

初期看起來還蠻嚇人的,當然也攻無不克,也嚇得國外客人不得不甘拜下風。

但是搞久了呢?!人家就看出那一招半式了...然後呢~我們自己就開始耍起猴戲了。

一天到晚就開始吹噓,然後搞了老半天,還是就是哪幾招:殺價,代工...殺價...代工。

還蔚為風氣,一天到晚就有一些鄉民相繼加入義和團,跟著瞎其鬨的。

自認拿著大刀、箭矛...在那邊自個兒耍了起來。旁邊不懂的鄉民還跟著鼓掌瞎其鬨的...

股市投資者...大學畢業生...甚至那些所謂的自稱原本來自於水電工,參加了X匠

團練之後,也自認造就一身好武藝,刀槍不入了...也跟著別人拿著刀劍上街找敵人砍了...

...靠~我越講就越覺得還真的越來越像一群義和團的耶!............

沒關係~反正那一段清末民初的歷史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我們就等著看結果吧!

--- 還是覺得這個比喻怎麼這麼傳神啊?!...............

----

台灣出口連續五個月負成長,年減幅度創下近3年來新高。財政部分析衰退的主因是「來自宏達電(htc)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800億元,對台灣出口影響很大」。但真的只是單一公司的問題嗎?還是台灣電子出口產業結構已發生嚴重的質變,而政府竟渾然不知?

從7月份出口地區來看,美國、歐洲、大陸占了我國出口市場7成以上,而三大市場同步大衰退20%、14.4%、11%,連我積極推進東協六國出口亦呈現5.8%的衰退。反觀對與我國產業結構相似的韓國,雖然上半年亦出現衰退,但韓國比去年同期僅衰退0.8%,台灣則是5.8%。

雙宏困境牽連廣!
NB被砍單,面板、半導體、PCB等供應商也如骨牌倒…

為何台灣出口全面大衰退?先從台灣出口產業結構來看,出口大部分是來自外銷的電子業,而電子業與全球景氣連動最密切,台灣電子業又是站在全球電子零組件供應鏈的位置,因此只要那一個地區景氣衰退,直接受害的就是台灣電子業。以一家公司砍NB訂單為例,除了NB大廠出貨急降外,並回頭通知NB、面板、半導體、PCB等供應商砍單,呈現一連串的砍單骨牌效應。如今年NB雙雄上半年較去年同期訂單大幅減少近900億元,但受累的不只是NB產業,而是整個NB供應鏈,包括IC設計、面板、零組件等。而韓國是上下游垂直整合,一受到景氣不佳,先砍台灣的供應鏈訂單,集中在自己的工廠生產,這也是為何韓國與我同為外銷大國,但衰退遠低於台灣。

電子產業嚴重質變!
受全球電子業品牌集中化、垂直整合化的影響,台灣電子業全球供應鏈的角色逐漸斷鏈中…

其次,出口重要的品牌--包括宏達電、宏碁「雙宏」,今年同步出現衰退,宏達電較去年前7月份大幅衰退44.5%,大減約800億元;宏碁前6月份衰退2.3%,約衰退40億元以上。其中宏達電受到美國Apple專利權控訴案,One X重要領先機種卡住進入美國的時間點,連帶影響歐、亞市場上市時機,因此宏達電下修今年第二季、第三季財測、出貨,因此如果我出口要靠宏達電,恐怕今年第二季、甚至第四季都不會好。在美市占率一度是龍頭,但如今節節後退,專利權戰卡死宏達電,形成產品、市場惡性循環。而宏碁在蘭奇去職,庫存調整後,今年正值調整期,向前衝的力道減弱。

第三是中國大陸的興起,大陸過去依賴台灣面板為最大宗,如今可以自製,面板又占出口大陸比重甚高,亦是我對大陸出口衰退的主因。

我國過去電子業站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目前正受全球電子業品牌集中化、垂直整合化的影響逐漸斷鏈中,因此,我國的電子產業正明顯轉向,由過去追求「量」的成長,轉為「質」的精進,以期求質變後,獲利的提升。以台灣兩兆雙星之一的面板產業為例,在2008年前曾一度全球市占率第一,但在出貨越多,虧損越大下,面板雙虎去年合計大虧逾1350億元,甚至被譏為「僵屍」產業,現在面板雙虎積極求質變,以AMOLED、廣視角等先進技術敗部求勝,因此,這些大廠已言明未來將追求獲利成長,不再追求營收成長。

因此,短期內我出口要靠電子業將難以彈升,長期要成長亦受電子產業自發質變而難以為繼。未來,台灣要推中堅產業促經濟,政府先要明確的了解,台灣站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已褪色,未來要靠中堅產業振衰起弊,先要認清要站在全球的那一個位置,制度有配套的政策,才能有效的助產業、興出口。

2012/08/08 聯合晚報】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我們失去了什麼?!而獲得了什麼?

我想我們身為科技人,我們每天穿著整齊的衣服在冷氣房裡賣肝工作,

但我們有想過我們所站的土地是怎麼來的嗎?!

如果今天我們因為犧牲了另一些生存空間而創造了更多人的幸福,或許大家還可以

自我安慰、麻痺一下!但是事實上我們這樣子的經濟數據,就更沒辦法讓我們可以

完全漠視這樣子的結果:

"...奇美電昨天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公布第2季稅後淨損95.67億元...但仍是連續8季虧損;

上半年稅後淨損222.31億元,...以股本731.3億元計算,上半年每股淨損3.05元。... "

那我們是不是無形中在助紂為虐呢?!...我們有因此有比較快樂幸福嗎?!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亡?!

我也常常講:這輩子搞電子科技能不能賺錢,已經沒辦法能多改變什麼了。

但至少我還得懂得:多燒香積德,我得要為我的子子孫孫留一點善果吧!

至少也要為別人多留一條生路吧...也要為子孫留下一片淨土!

--- 或許標榜幸福企業的許先生也可以感受到這一份悲戚吧。

就讓我們每個人做起,放了這些人一些生路吧。反正我們可以作的事很多,

也不一定得要逼迫別人...而讓我們有個光鮮亮麗的上班環境吧!

----

20120807

把屎還給吳敦義

 

不是第一次看張森文哭,卻沒有一次這樣驚心動魄。絕望兩個字,甚至已經不適用在他身上。


張森文這個名字,一時間可能很難讓人記起。但若說起「張藥局」,對土地徵收案稍微有點印象的,便知道這是大埔的受害居民。

大埔案不符合土地徵收的原則要件,早已是說到爛的事。土地徵收必須符合正當性、必要性、必須是最後手段,大埔這案件,別說符合其中一個要件,實際上是連個邊都摸不著。

群創說要地,苗栗縣政府就圈地,一圈圈出個超越群創公司要的面積,再開發成都市計畫區。這是以開發工業區之名圈地,行土地炒作之實,沒有正當性。

律師詹順貴進一步指出,目前全台已開發的都市計劃區超過450個、面積高達47.5萬公頃,可以容納2400萬人口。這個數字超越全台人口,「更別說其中約有500萬人住在鄉村。也就是說,住在都市的只有1700萬人!」供過於求的浮濫計畫,沒有必要性。

在缺乏合理性及必要性的情況下,苗栗縣長劉政鴻動用怪手鏟田、出動優勢警力壓迫大埔居民,理所當然地引發眾怒。是幸也是不幸,犧牲了一塊良田,但至少讓所有土地徵收案件一起浮上檯面。農民兩次集結上凱道、輿論的支持,讓這問題備受矚目。時值總統選舉,迫使有意卡位總統選舉的吳敦義,不得不跳出來解決問題。

但「解決問題」四個字,實在太抬舉吳敦義。吳敦義所作的事,比較是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所說,是「擦屁股」的行為。因為吳敦義並沒有動用行政權,「停止」大埔案這樣一個不合法理的案件,而是採取了「以地易地」(保留房屋、農地集中劃設)的策略。

99817日,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和幾位農民代表,進到行政院第一接待室,和吳敦義會面,與會者甚且包括苗栗縣長劉政鴻。這一場會面之所以重要,在於「爭議點的相關人員全都出席」,會中做出結論:

一、區段徵收範圍內之原土地所有權人,未於法定期限內完成申領抵價地者,其所有建物及基地同意原位置留,基地部分辦理專案

二、未於法定期限內完成申領抵價地原土地所有權人之農地,於區段徵收範圍內集中劃設農用土地,按其徵收前原有農地面積,採專案讓售方式辦理,並由苗栗縣政府協助施設農水路系統,以利其耕作。

這兩點簡單來說,就是原屋原地保留,農地統一集中劃設之後,按原面積進行專案讓售。


大埔居民朱馮敏無法接受,悄無聲息地自殺。就是在她自殺後不久、農陣開了記者會,我見到了張森文。

那時候的張森文活像被鬼附身。看上去像個人,卻處於瘋癲的失神狀態。他會哭、也會說話,但話語已經失去邏輯,典型的受創反應。張森文是傳統價值觀下成長的男人,認為養家就是他的責任。這樣的男人,遭遇兩次徵收,讓自己的房子,一坪一坪削減成六坪大;大埔徵收來襲時,張森文的太太彭秀春又爆發憂鬱症、成天哭。這一連串的事件,已經不是實質的損失,更是羞辱,以及無窮的自責。

然而大埔阿嬤的死,沒有撼動這個決議一絲一毫;吳敦義甚且能說出「她(大埔阿嬤)本來就有病」這種喪近天良的話語。無須事後諸葛,約莫在當時,大埔今日的悲劇就是可預見的。

那一天張森文哭叫著對媒體講話、又叫大家不要拍他。走路搖搖擺擺,看著他,我曾經以為張森文會去死。但他終究沒有,為了太太,他撐著;灣寶居民洪箱、張木村和陳幸雄等人,不斷致電或去訪,張森文夫婦,因著人間微薄的暖意,困難地活了下來。

就為了活下去。對我來說,捍衛家園,是展現生的意志。為了活下去,接受行政機關的將錯就錯,只求這錯能有一個停損點便好,但這盞微弱的希望之火,僅在99817日至100510日,燃燒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991228日,內政部都委會按照了行政院的指示,做出原屋原地保留的決議;但苗栗縣政府卻不斷要求推翻、希望繼續徵收這些居民的土地與房舍;100510日,內政部都委會召開審議,竟然從善如流地遵照苗栗縣政府的意志。然而,這段期間,原先要地的群創公司已經完全不開發了、徵收的必要性跟合理性更加薄弱了,今天,10187日,內政部都委會還是做出了繼續徵收的決議。把大埔受害居民,當傻子一樣戲耍。

內政部都委會推翻的理由是什麼哪?

張森文的家,位於道路的街角,有一位和劉政鴻交好的當地里長,不斷說「保留張森文的家,會有交通安全疑慮、會出車禍」。就憑著這樣的理由,推翻了原屋原地保留的政策。有多可笑?於情,灣寶居民洪箱說得好:「台灣哪一條道路沒有發生過車禍?只要發生過車禍的都要拆房子嗎!」

於法理,律師詹順貴表示,行政院的政策指示,是根據土地徵收條例第44條第一項第四款,針對土地徵收案件,「行政院有權提出專案讓售」。換句話說,行政院的指示和徵收案「已經脫鉤」;之所以還要讓大埔案回到都委會,是因為徵收完成後、土地使用狀態被更改,必須再透過審議機制,讓建地變回農地。詹順貴強調,「都委會委員,基本上只能遵循這樣的邏輯去審議。」

可是我們所見並非如此,都委會委員,認為自己有權「重新審議」大埔案件。為什麼會這樣?徐世榮指出,都委會的委員組成,29位裡,有14位是機關代表。而都委會的審議機制,基本上是合議制、以主席意志為意志;換句話說,不是不能,而是不為。

前些日子,王家都更案抗爭,在那裡,我又遇見張森文。他和太太彭秀春一起聲援,同樣遭收家園被剝奪的「一般人」。那陣子我覺得,張森文雖然因為大埔的土地徵收案,隨著彭秀春也罹患嚴重憂鬱症,但那陣子他恢復了一點人色。悲憤還是有,但他已能夠自嘲。這代表,他恢復了一點信心。雖然不能說是積極正面的信心,但好說帶有李銳《太平風物》裡,砍了村長杜文革頭的陳有來的那種,「和你一拚」的氣魄。

好景不常。今天張森文跪在大眾面前,淚流滿面。抽抽噎噎,幾乎是無聲地掉淚。雖說是跪著,但毋寧說張森文是「站不起來」。今天營建署都委會,對兩年前前行政院長、現任副總統吳敦義承諾「原屋原地保留」的行政承諾置之不理,在大會裡確認了五月的決議,依然強行要拆除包括張森文、黃福記、朱樹以及柯成福這四戶的房屋。

張森文總算給打垮了。今天這場徵收案的結局,比起兩年前,只有他一個人成為「大埔棄兒」還難讓他接受大埔全拆、全不拆、只拆一戶到最後還是得拆,而且增加到拆除四戶。灣寶居民洪箱不禁痛哭大罵:「這真是凌遲!你要兩年前就拆光算了不是嗎!」

彭秀春、洪箱等人一擁而上,想攙扶張森文,但他動也不動。吳敦義兩年前出來擦屁股,不但沒有擦乾淨,反而再度將屎,抹在這些徵收戶的身上。

即便如此,張森文最後還是站了起來,即使步履蹣跚。彭秀春哭著說:「我會抗爭到政府來拆我家的那一天!」農陣表示,將繼續進行訴訟、前往行政院抗議,甚至不排除重回凱道。

土地徵收爭議沒有結束、大埔爭議沒有解決。
要還給徵收戶乾淨的臉孔,唯有把屎丟回吳敦義的臉上、塞回他的嘴裡!
我會持續紀錄,也邀請觀看的你們,參與農陣日後的每一場抗爭!
 
------------
 
 
 

人間異語:血汗賺的房子 兩個月就變沒了

2012年08月08日
 

Q:聽聞內政部都委會推翻副總統吳敦義先前對你們最後四戶原屋保留的承諾,此刻你的心情?


A:我跟先生為了守住我家6坪土地,已抗爭3年了,剛聽聞此決議,我先生當場崩潰痛哭,他被政府逼得憂鬱症很嚴重,這些年班也沒辦法上,很辛苦;我也哭,但我要堅強,戰到最後。
我們30年前貸款買下苗栗公義路上這塊土地,11坪,3層樓,我裝百葉窗,把家弄得蠻舒適的,家雖小,但很溫暖,三個小孩都有自己房間。
10年前,政府要開馬路,我們很配合,房子就被拆一次,只剩6坪。
家被拆,再也難恢復,那時小孩長大讀書,很需要用錢,我沒錢裝潢,就這樣一天過一天。我對小孩很愧疚,大家擠一間房間睡,很無奈痛苦。沒想到僅剩6坪,已拆無可拆,政府還不放過我們。

Q:苗栗縣政府這個區段徵收土地,要做什麼用?

A:這計畫一開始就沒說明會,也沒通知,鄰居都說不會動到房子,等接到通知,已在走程序。
這過程,我沒簽過任何一個字,但我的房子土地,經電腦打一打,已變成苗栗縣政府的。我們再怎麼陳情,都沒用,發什麼消息都沒有媒體播,直到兩年多前,苗栗縣政府直接開怪手剷除農田裡即將收割的稻子,消息才經公民記者傳出去。
後來,朱阿嬤因太憂心,喝農藥自殺,媒體才開始大篇幅報導。99年8月17日,當時行政院長吳敦義拍胸脯保證原屋保留。
但我們到內政部營建署開會,每次決議都不一樣, 從縣政府到內政部,有三次會議都通過保留,像燈會前,官員還說,原屋保留,我的抗議布條可以拿下來,但燈會後又翻盤,說我家旁邊馬路容易出車禍,機車不能過,我請他們提車禍數據,也不提。

得憂鬱症生不如死

馬路已這麼寬,連遊覽車都可以過,為何機車不能過?我們家開藥房,就靠這6坪大為生,但拆與不拆,我們好辛苦。我跟先生因此得憂鬱症,被逼到生不生、死不死,難道一個朱阿嬤還不夠?還要逼我們死?我還要養小孩,要堅強,這些官員、都委會學者何其殘忍。

Q:苗栗縣政府給你們什麼條件?

A:第一次徵收一坪3萬多,現在徵收,還是3萬多。政府提出兩條死路,一條是領補償金,第二是配地,如果我蓋房子要50坪,配回6坪,我自己要按開發後價錢一坪至少6萬,買回54坪。買間房子有這麼容易嗎?這土地都是我們夫妻一滴血一滴汗攢來的,他程序2個月走一走,房子就變他的,這是什麼社會?
其實庄裡的人都不願意被徵收,但面對政府,不敢吭聲,只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把土地權狀交出去。其實死的不止是朱阿嬤,還有幾個人都為此鬱悶而死。
我原本只是個家庭主婦,連話都不敢講,也很少接觸外面,但遇到這事,我手無寸鐵,只能走上街頭。我心裡很苦,只能走出來,我要堅強的告訴大家,政府是如何凌虐我們。台灣的土地徵收太浮濫了,對底層百姓是很大打擊。記者陳玉梅採訪整理

 
 
 
---
 
 
奇美電昨(7)日公布第2季稅後淨損收斂至95.67億元、每股淨損1.31元,符合市場預期。董事長暨執行長段行建表示,面板產業第3季平穩,奇美電本季表現可望優於第2季,並落實嚴控資本支出,全年控制在180億元內。

奇美電昨天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公布第2季稅後淨損95.67億元,較首季收斂約25%,優於友達單季虧損127億元,但仍是連續8季虧損;上半年稅後淨損222.31億元,也低於友達的882.7億元;以股本731.3億元計算,上半年每股淨損3.05元。

段行建指出,第2季認列部分業外虧損,包括匯損8億元、反拖拉斯案的和解金3億元、銀行借款利息增3億元,否則第2季財報表現會更亮眼。

段行建表示,奇美電第2季產能利用率達90%,第3季仍可再拉升幾個百分點。整體看來,第3季面板產業景氣平穩,奇美電表現會優於第2季。

他說,第3季液晶顯示器面板、筆電面板出貨可望成長,在群創光電、奇美電、統寶光電 3家公司合併之際,筆電面板市占率僅7%至8%,盼年底能倍增。

法人指出,奇美電中小尺寸面板第2季基期較低,有利第3季成長。大尺寸面板方面,電視面板在新尺寸帶動下出貨可望成長,除39、50吋兩款新尺寸外,58、29吋產品也將帶動營收。隨著出貨成長帶動,本季虧損可望繼續縮小。

奇美電昨天公布7月合併營收397.97億元,月增8%,年減3.44%。以出貨量計,大尺寸面板出貨1,256.4萬片,月增5.2%;中小尺寸面板出貨3,390.9萬片,月增12.6%。奇美電昨天股價跌0.15元,成交量3.6萬張,收8.59元,再創歷史新低。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創新不足 美商:台灣恐變諾基亞(轉載)

關於這個議題,我就以清大彭教授的文章作為對照。

您跟我說:台灣哪一家大型企業會真正的想砸錢搞研發、創新?!

您看我們偉大的郭大老闆這兩天寧願為了人家到底要不要跟他談價碼?搞得焦頭爛耳的,

他寧願捧著錢跟人家談,也不願意砸錢在長期的技術生根....一樣的道理,

我們都是搞技術出身的~您拿著錢來跟我買,我就一定要賣嗎?!

就算我想賣,您叫人家如何跟底下研發工程師交代?!人家也是絞盡腦汁,盡心盡力的...

我跟您說:我真的看過有些很堅持的工程師,他寧願把東西拿去砸掉,也不願意賣啊!

---

那我們就以彭教授的文章來看...以我自己的職場生涯的經驗來看:

的確是,我是在比較多的中小企業中,找到比較多的創新研發動能與熱誠。

至於在大公司裡,您下回可以去試試:看您的研發創新工作可不可以經得起兩到三週的

週報...然後在下一回的大部門的月報或季報中,看有多少有擔當的主管可以拍胸脯的

幫您承擔會議砲火?!就算到了高階主管會議之後...您還要面對董事會,公司法說

對外的季報與財務壓力。...這樣子來回幾輪之後,您看有多少公司?多少所謂的研發

創新計畫還可以屹立不搖的?!

---- 如果真的有的話,那今天我們就不會看到這一篇分析報導了。

所以啦,下回您要進大公司時,就別跟別人說:您有什麼偉大夢想計畫,人還務實一點。

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真正偉大創新發明都是從小地方,甚乃至於是從家裡車庫或

市場小角落開始的啦。...那就得看我們的政府機構願不願意去思考這個問題,

我想這也是彭教授的呼籲吧!

---

創新不足 美商:台灣恐變諾基亞

2012-08-07 01:11
  • 中國時報
  • 【李宗祐/台北報導】

     國科會科技諮議顧問、美國史丹佛研究公司總裁卡爾森指出,台灣沒有完整的創新體系,創投能量也不夠,如果又無法吸引優秀人才,會變成科技產業發展很大的問題。他以曾是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手機大廠諾基亞為例,建議台灣要引以為鑑。

     因應台灣創新科技產業發展遲遲找不到具體可行策略及目標,國科會昨日召開第一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為台灣把脈。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呼應卡爾森並表示,日本的高科技產業曾有輝煌的過去,卻跟不上創新的腳步,國力日漸式微為例,警惕我國千萬不能重蹈覆轍。人才培育、全球化及創新研發,才是台灣再次站上國際舞台發光、且絕對不能錯過的機會。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上周在「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會前記者會表示,國家型科技計畫應有明確目標及深遠影響,帶動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卡爾森昨日則以美國經驗跟他「唱反調」。

     卡爾森指出,在美國真正帶動創新發展的研究計畫,是由DARPA(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補助學研機構執行、以四到五年為限的是專案計畫,而非執行期動輒一、二十年的國家型科技計畫。

     他以史丹佛研究公司(負責把史丹佛大學授研究專利技術移轉給產業界)為例,「愛瘋」手機風靡全球的語音秘書SIRI,就是史丹佛大學執行DARPA專案計畫的專利,後來賣給蘋果電腦。「我們每年都可以培育出一到兩家創新科技公司」。

     卡爾森也指出,七年前,諾基亞還是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手機品牌,也研發出很多好的產品,近年卻因缺乏創新研發,全球市占率節節敗退。這幾年全球很多知名品牌陸續在市場上消失,都是因為沒有創新的點子,值得台灣借鏡。

     卡爾森強調,矽谷有五十三%的公司,很多人才都來自印度、大陸和台灣;美國上市公司四十%執行長是移民,在全球創新競技場中,人才培育非常重要。「我們的中學教育非常重視培養創新概念,從六年級到八年級都有創新學程。」

     但他直言,「我不認為台灣有完整的創新教育體系,創投能量也不夠強。如果又不能吸引優秀人才,就會變成很大的問題。」

----

-----

彭明輝:以小事大的產業發展策略

十二年國教爭論不休,論者普遍忽略一個事實:政府持續將資源集中於園區產業,而偏廢中小企業,就永遠解決不了明星學校的存廢之爭與升學的壓力。

過去廿年來,政府迷戀明星產業與未來產業,將資源傾注於科學園區,任令園區外的中小企業自生自滅。家長眼見只有園區產業有未來,子女再不肖也要逼他們擠研究所,冀能進入園區上班。因此,技職教育淪為備胎,適性教育純屬空談,學生從國中小就開始擠明星學校的窄門,為的只是園區內有限的職缺。

中小企業占台灣企業的百分之九十七點七,吸納百分之七十八的就業人口。只要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就足以維繫經濟的穩健成長,提高實質薪資,提供足夠就業機會,讓大學與技職體系畢業生都看得到未來──這才是教育與經濟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但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倒行逆施,導致稅基嚴重流失,工業區產業萎縮,失業率攀升,實質薪水持續下降,連帶地拖垮了整個教育系統的正常發展。

政府迷信未來產業,卻忘了王永慶的警語:每一種產業都有人賺錢,也有人賠錢;重要的不是夕陽產業或未來產業,而是能賺多少錢。政府罔顧中小企業,是因為迷信規模經濟,從來沒有警覺到:歐美先進國家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他們照樣有全球競爭力

台灣是個小國,一味地尾隨歐、美、日大國的明星產業,因而淪為跨國企業的僕從,只有代工業,沒有真正的高科技產業。小國難與大國競爭,要克服不利的先天條件,必須深諳「以小事大」之道,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而《戰國策》裡的田忌賽馬頗值得玩味。

國內的一流人才在素質上,絕不輸先進國家,但是人才總量遠遠落後日本與歐美的一流公司,更不足以挑戰跨國企業長年經營的專利封鎖。但是先進國家的許多中小企業,只能招聘到二、三流的人才,如果將台灣的一流人才與中小企業結合,去跟先進國家的中小企業競爭,就有機會發揮「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的優勢。美國著名的跨國顧問公司Arthur D. Little曾為台灣建議過產業發展策略,其核心思想與此不謀而合。

該公司受我國政府委託,撰寫的專案報告〈公元兩千年台灣的機會〉,其中所列舉之產業發展空間遍及電子、電機、化工、機械等各大產業。項目林林總總不勝枚舉,但基本上都符合三大原則:(一)該項產業在日本與歐美皆以中小企業為主,台灣企業在規模上有與之一搏的機會;(二)該產業技術已成熟或接近成熟,且核心專利多半過期,可以利用台灣各大學的研究與教育能量,迅速縮小產業技術落差,再以成本優勢取代;(三)該產業的附加價值與利潤空間,仍然明顯地高於台灣的既有產業,足以維持台灣產業的成長。

以上策略如今仍舊適用,如果台灣徹底釋放大學的研發能量,與業界合作開發各種產業關鍵零組件,再以成本優勢競奪日本和歐美中小企業的全球市場,誰說台灣的中小企業沒有明天?

為證明國內一流人才,遠勝歐美中小企業人才,筆者曾協助業者開發新型自動光學檢測設備,三年內即迫使蟬連全球龍頭卅年的美國公司退出市場,足證上述策略絕非虛言。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2012/07/27 聯合報】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32 位元MCU 大行其道?!

怎麼辦~大家終於開始要玩 32 bits MCU 了!

那原來還要搞 8 bits MCU 的怎麼辦?!...

但是3000多個客人,卻賣了 2000多萬顆...那就是代表一個客人都還沒做到 1萬顆?!

那很辛苦耶,會不會搞死一大堆AE 工程師啊?!

但是想想:豆漿機需要用到 32 Bits MCU 嗎?!...或許真的未來32 bits MCU 的

生產經濟效能比較好,連8 bits MCU 也可能因為晶圓代工廠的配合度越來越差,

變得越來越難找到配合代工廠嗎?!那如果有這麼一天到來的話:

那還真的豆漿機就有可能還是得用 32 bits MCU 了...只不過,在系統應用使用上

就真的還要多想想一些額外功能,否則,光簡單的基本的豆漿機功能讓32 bits MCU

有點大材小用了。

----

但屆時也沒辦法,現在搞電子最討厭的是:明明應用市場就只是那鳥樣子,但明明就

有人喜歡拿這樣子的題材來炒,搞了老半天,您若不跟著搞,您就會倒楣,就會被

「無知」的客人吐槽 :" 啊~您們家還在賣8 bits MCU 啊?!人家 32 bits MCU 就只

剩下那幾塊錢啊~您們還賣這麼貴啊?!...."

"沒關係...反正大家頭都洗了,要擺爛的,誰不會?!"...反正記者也喜歡問問這家後,

也會跑去問另一家說:...那您們也要不要拿這個題材幫我們弄幾個新聞稿啊?!

至於,那些還名不經傳的小IC 設計公司,那就自己看著辦吧:

從上海IC咖啡看中國IC設計創業

---簡單的節錄幾個重點如下:這些對於海峽兩岸都通用。

"...技術方面,對於海歸初創者,他們在美國做設計時,通常有公司深厚的技術累積和能力強大的合作團隊的支撐,及矽谷豐富的技術資訊交流背景。而回國創業後,上述優勢已基本不在。..."

國內許多工程師也是有如此的心態,當您離開大公司時,您才發現:您什麼都不是。

那您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跟底下工程師大放闕詞,數落原來公司如何不堪...

您就自己自求多福吧!

"...美國晶片企業的分工很細,大部分工程師只了解自己的小部分工作,對整體設計流程的細節掌握很少。因此要想在中國繼續開發核心商業化技術,通常困難重重。..."

現在在大公司裡搞的IC 架構是更龐大,每個人搞的都可能只是小小玩意而已,

自己出來作,也就不用太自豪什麼都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撇開技術以外的東西,

您怎麼做到生意再說吧。

----

文中的幾個建議:

1.中國IC設計初創型公司的CEO必須既精通技術、又懂管理,同時要有極強的市場把握能力,因為這關係到公司的生存。如果欠缺,就引進該方面職業道德規範的大腕。若還不放心,那就說明你不適合創業,還是去繼續打工算了。

  2.要牢記「客戶是上帝」這句最易懂也最易忘的名言。在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產品定義,評估設計成本,然後設計晶片。

  3.不要守株待兔,要學會騎馬找馬。就像展訊那樣,用2G和2.5G的利潤養3G的開發,直到3G熬出頭。

  4.由於整體經濟狀況,歐美市場通常呈棗弧形,中國市場則是典型的金字塔型。要針對這一特點,制定合理的商業模式。上面幾位投資經理人指出,最好在創業起步階段先定位中低端客戶,從三線、二線,逐步進入一線客戶。

  5.無論技術還是產品創新,只要有特點就會成功,前提是一定要堅持市場導向。技術、市場、產品等,不管哪方面一定要有獨到之處。有一句話在IC設計業中同樣適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廉。」

-------------------------

結果:大家搞到最後,也都只是想賣元器件而已,就那麼一棵IC....但就代表您行了嗎?!

昨晚週日晚,朋友帶了一位國外客戶來找我談技術問題,搞到最後,這位老外客戶就說了:

"他發現您們台灣現在搞的東西,常常一個,兩個東西都還好,但只要碰到比較複雜,或牽涉

到比較大型的系統整合的東西時,就常常亂七八糟的亂成一團,他們也搞不清楚您們在

作什麼?!弄了很久也沒啥對策或答案的?!..."

朋友問我的意見。我也只能私底下分析給朋友聽:

很簡單啊,因為現在工程師也只喜歡待在這一種公司裡混,他們也只喜歡把一棵

IC 搞好,就以為就沒事了,開 IC 作設計的~只要把東西交給AE之後就沒事了...落得輕鬆

耍嘴皮子...幹AE 看到設計者輕鬆了,也不想太多事...交給系統廠之後,也想落得輕鬆...

結果就常常成了這副模樣。...您還以為台灣現在還有多少系統廠商裡,還有多少功力厲害的

系統工程師啊,還可以幫您們家的IC 抓問題啊?!...

就跟台灣社會政治環境一般,反正大家擺爛吧....也難怪人家老外會有這一種納悶了啦!

只是他不懂,少見多怪了。

---

MCU廠耕耘家電醫療市場

2012年08月06日
 

【楊喻斐╱台北報導】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廠商包括新唐(4919)、盛群(6202)、松翰(5471)等同步搶進ARM Cortex-M 32位元MCU市場,鎖定非主流市場應用,以追求新的訂單動能,其中新唐預估今年出貨將倍增,盛群下半年也將量產出貨,松翰表示,目前產品正在與客戶配合開發當中。


攻非主流市場有斬獲

新唐副總黃瑞明表示,ARM Cortex-M0 32位元MCU已經陸續獲得客戶認證,下半年的出貨成長可期,又以應用於非觸控領域的需求最佳,預估今年全年ARM Cortex-M0 32位元微處理器的出貨量可達2000萬顆,較去年成長逾倍,穩居全球第1大。
新唐目前的MCU客戶一共3000多個,去年就已是全球M0 32位元微處理器最大供應商,市佔率逾5成,已漸和全球市佔第2的恩智浦(NXP)拉開差距。黃瑞明表示,中國大陸市場是主要勝出的關鍵,由於外商較重視毛利率,相較之下,台系廠商容易透過價格策略搶得市佔率。
盛群也傳出接單捷報,費時2年開發ARM Cortex-M3 32位元MCU,成功透過美洲代理商打入中南美洲家電品牌,最快今年第4季量產出貨,帶來新的訂單動能,而盛群的MCU產品目前銷售市場以中國大陸為大宗,應用於小家電產品,包括近年來熱賣的豆漿機等。
松翰MCU產品則鎖定醫療器材為主,例如血壓器等,至於32位元的MCU產品已進入與客戶共同開發階段,惟從產品開發、客戶認證到量產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因此32位元MCU對於松翰而言,短期之內還不會見到顯著的營收貢獻。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教育部自樹一格?

   年代新聞:20120804 從台灣看全球

我個人覺得教育部要好好跟行政院的其他部門好好開個跨部會檢討會。

否則,教育部再這麼亂搞下去,根本不要說未來黃金十年,我們那個百年樹人的

教育問題會把我們國家給搞死了。

----

但我個人卻覺得教育部好像是生活在雲端,尸位素餐的官員似的....

別人或民間機構怎麼建言,他們都好像聽不進去似的!唉~唉~唉~

哀~哀~哀~  .........

-------------------

 

---------

-------------------------

---------------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大學文憑 只值一份狗屁工作(轉載商業周刊)

我還是要說一句:這一種科技創業故事是發生在美國。如果在台灣就很難說了。

另外:我也覺得布萊恩也不用以類似"羞辱"的方式來揶揄一位哈佛畢業生,

或許以某種程度來說:可能只是想填補自己內心所欠缺的那一份"學歷"吧!

我當然認同布萊恩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創業來達到他人生的目標,但也不代表每個人

都有如此的機會與幸運吧。--- 但這卻是許多奮發向上成功者容易犯的毛病。

譬如: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過得不如理想,像求學階段的成績,但後來有機會

與昔日競爭者有著一樣顯赫的工作資歷時,就比較容易特別凸顯自己的努力與成就。

人生真正成功的定義可能還是因人而異吧!

不過,這篇文章最後所歸納的成功方式,我覺得寫得不錯。

因為我也看過許多台灣一些工程師,尤其是一些菜鳥工程師,或許就如同前面所說的,

經由不斷的努力與競爭,在他畢業工作一陣子後,他得到了周遭許多親朋好友的肯定,

就常常忽略掉了許多這些成功方式:譬如不懂得經營工作以外的人際關係,或是如何

該去進一步的拓展自己的視野...尤其在台灣的科技公司,您以為您一份令人稱羨的

工作職務就可以讓您永保安康嗎?!慢慢的您會發現:您的工作可以一開始是強調您

過人的努力與個人成就。但後來越搞可是要越搞一些勾心鬥角的鳥事才能更進一步。

搞到最後~都把自己給搞臭了---就是文中所提:沒有去建立自己的品牌。

然後就開始覺得工作乏味,又一股不安定的心情纏繞的自己周遭,然後就更想

利用職權去掩飾自己的不安與慢慢流失那一份原本的成就感...(有些台灣許多大公司

裡中高階主管常見的心態...)。

從這一篇文章觀賞的省思中,或許可以讓您好好的想想或觀察一下周遭人際關係吧。

---

PS : 那我自己是不是也是誠如我自己所說的那般呢?!那是我自己不安而心虛呢?

還是大環境讓我不斷的自我麻痺而不自知呢?!....

----

大學文憑 只值一份狗屁工作(轉載商業周刊)

 

布萊恩‧法蘭克林(Bryan Franklin)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投入音效設計事業,

由於企業的草創和經營搞得他分身乏術,最終他並沒有完成學業。

而今,有超過三百部劇情片在布萊恩的工作室進行剪輯或混音,包括《神鬼戰士》、

《末代武士》和《人工智慧》等片。布萊恩從零開始,靠著白手起家,

從未向投資人伸手要過一毛錢,最後,布萊恩在二○○○年把公司賣掉。

布萊恩笑容滿面的說:「我用賣掉公司那筆錢,在舊金山的九曲花街買了一間房子。」

到了二○○二年初,布萊恩已經是第三次以自創、獨資的方式開創出獲利事業。

那時他正缺一名助理,因此他在分類廣告刊登了求才訊息。布萊恩告訴我:
 
「我在二十四個小時內,收到兩百封履歷。求職者大部分都是大學生,不過也有很多
 
碩士生來應徵,其中有幾個是通過律師考試的法律博士、還有大約六位的企管碩士。
 
我對那位哈佛企管碩士感到很好奇,便把他列入候選人名單,他是我面試十多人
 
當中的其中一人。」
 
「他穿著三件式西裝來我家,我和他談到以後要他負責輸入資料的網站,
 
待遇是每小時十美元。他對這個網站的想法還停留在一九九九年的心態。我想他應該沒說
 
「上市」(IPO)這兩個字,但是我非常確定他在面試中有提到「流動性」(Liquidity)一詞。」
 
「我的反應是這樣的:『聽著,我要找的是資料輸入和客服的職缺,我要確定當客戶
 
打電話進來的時候,能感受到需求是有被照顧的。」
 
「然後他說:『嗯,你知道的,我認為我們必須以策略角度,思考哪一種關係可以有效拓展。』
 
那一次的面試大致就是以類似的方式在進行。他還一度提起:『那麼,很顯然我們有幾個
 
完全不同的做法和優先要考慮的事,所以我第一個禮拜要進行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一個
 
優先矩陣,來當作安排優先順序的參考。」然後我腦中浮現他忙著在建優先矩陣,
 
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一個人在做的畫面。」
 
「最後,我雇用了一位年輕的非裔美籍女性,她高中沒畢業,但是她有絕佳的職場倫理和
 
高度的生存智慧。事實證明三年多下來,她的工作表現相當優異,她獲得多次的加薪,
 
並曾經管過三個人。」
 
 
街頭智慧讓工作更有效率
 
 
假如經濟不景氣,你會寧願自己是布萊恩‧法蘭克林,也不願是那名哈佛企管碩士。
 
換句話說,當景氣衰退時,你希望能把握人生際遇,當那個刊登求才廣告的老闆,
 
而不是乞求別人施捨一個工作機會的人。我們假定你會希望自己是用人單位
 
(也許是中小企業家或某公司的部門主管),而不是拉下臉去找工作的人。
 
為什麼那時候是布萊恩找人(即便他連大學學歷也沒有)?為什麼哈佛企管碩士
 
會需要找工作?
 
我個人不認識這個企管碩士,所以我只能憑經驗推測他的困境;但是我相當清楚
 
布萊恩的情況,因為他是我關係密切的朋友。
 
在那之前,布萊恩已經投注十年的熱情,以實際擁有事業的方式,把自己的資金
 
當作賭注,戮力學習能夠幫助他成功的事物業務、行銷、領導能力、管理、財務和會計。
 
換言之,布萊恩一直把心力放在正規教育外的個人進修,專注學習某些研究人員口中
 
所謂的「實戰智慧」如何在現實世界有效率的把工作完成,又稱為「街頭智慧」。
 
另一個人,也就是那位哈佛企管碩士,想必也研讀過相同的行銷、業務、管理、
 
領導能力、會計、和財務類的教材。但我的猜測是,他大部分都是以抽象、理論的
 
方法在做研究。為了達到如此神聖的教育立場,哈佛生的教育重點或許是偏重在學業
 
表現上如何爭取好成績,而不是現實世界「立刻完成工作」的實戰智慧。
 
這兩人都念了很多書,但是(我猜想)其中一方的教育是以「理論」為主,
 
那是大專院校最便捷的選擇;另一方的教育(並非經由正式授課的自我進修)則以
 
「實務」為主。一方受到僵化、一板一眼、死讀書的教育;另一方則站上第一線接受
 
實戰教育,經常處於必須面對個人災難的邊緣。一方在全世界最有聲望的學術殿堂
 
受教育;另一方則是在千錘百鍊的商場硬漢學校歷經磨練。一方是著重學術知識的
 
「學院派」;另一方則關注實戰智慧的「街頭派」。
 
當經濟衰退時,你認為哪一派的人會勝出?當景氣再次復甦時,又是哪一派的人會贏?
 
如果你想知道,今天那一張用來證明你學業表現的大學文憑到底值多少錢
 
(那個我們一再向年輕人耳提面命,告訴他們為了成功,應該不計龐大的時間成本和
 
財力,去追求的單一選項價值),你只需要在分類廣告刊登找零工的訊息就可以得到
 
答案了。
 
這些擁有大學學歷的求職者,已經獲得社會、父母、師長和身邊的每個人告訴他們
 
為了成功所必要的配備一張證明學業表現的畢業證書。但是,以布萊恩的個案來說,
 
在二○○○年初相對溫和的衰退中,竟然有好幾百位學士、碩士、博士,排隊向這位
 
不修邊幅、沒有大學學歷的年輕老闆,爭搶一個時薪十美元的狗屁工作。
 
我在本書訪問和特別撰文介紹的人物當中,大約有九成是貨真價實的百萬富翁,
 
有幾位甚至是億萬富豪(以美元計)。其中有些人赫赫有名,多數則是沒沒無聞,
 
但他們顯然是深具潛力的明日之星,他們透過本書所描述的策略,實踐了本書的精神
 
和課程,並且在這世界留下令人讚嘆的事蹟。
 
 
教育不等於追求優異成績
 
 
然而,觀察我書裡寫到的那些成功人物的人生啟示,它們明確的顯示,「教育」
 
絕對不能和「學業表現」畫上等號。我們已經將這兩件事混為一談,不計賠上自己、
 
孩子、整個經濟和文化的高昂代價。此外,雖然要追求成功,教育總是必要的,
 
但追求優異的成績並不是一切成就的保證。就像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的:
 
「我從不因上學干擾我受教育。」
 
(馬克吐溫十一歲時,就放棄小學學業,去印刷廠當學徒)
 
我書裡那些故事的中心思想是:即使你可以在大學學到很多美妙的事物,
 
但是你人生的成就與幸福,和大學所學、或是畢業時印在你名字後面的成績,
 
幾乎是毫無關聯。有關係的,是你的動力、積極精神、堅持、為別人生活帶來
 
貢獻的能力、想出好點子並有效遊說他人的能力、你的領導力、悠然穿梭於社交和
 
工作人脈的能力(有些研究人員把這項能力稱為「實戰智慧」)、以及不管和
 
你唱反調的人怎麼說,經歷生命的各種起落沉浮,你仍然全心全意、堅定相信自己
 
最終會獲勝的信念。

這些是我書裡訪問的那些自學富豪人士的實務技巧,他們摒棄晦澀難懂的學術技巧,
 
著眼於真正的學習。
 
成功技巧第一式:讓你的工作變得意義非凡和做有意義的工作,包括怎樣才能
 
改變世界,又不至於搞得傾家蕩產?
 
成功技巧第二式:尋覓卓越出眾的良師益友,與有權有勢的人物為友,
 
及建立世界級的人脈
 
    成功技巧第三式: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知道的行銷竅門、如何無師自通變行銷大師
 
    成功技巧第四式: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知道的銷售竅門、如何無師自通變業務高手
 
    成功技巧第五式:如何投資耀眼未來,一手打理搶錢力

  成功技巧第六式:建立自己的品牌
 
成功技巧第七式:編織創業人生
 
當然,要達到真正全方位的成功境界,就其字面的完整意義來講,我們也需要
 
學習許多實用的個人技巧,這包括像是如何找到及維持一個美好的親密關係;
 
如何維持健康活力;以及如何在一個越來越混亂失序的世界,追尋我們的精神信仰。
 
家財萬貫的富豪,很可能是感情和心靈的乞丐。假如我們孤立無援、體弱多病或
 
缺乏愛的滋潤,就算全世界的財富堆在眼前,人生也會變得索然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