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iPhone 苦悶台灣』---讀後感。

大家新年快樂。

過年到處都是人,也不可能天天往外跑,那是很累人的事。

待在家裡是可以好好的K 一兩本書,增廣一下見聞。

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於大陸,但明明原來的書名是:"一只iPhone 的全球之旅"

怎麼到了台灣就變成了"苦悶台灣" ?!...而書中的內容也不只是台灣苦悶而已啊。

出版社太危言聳聽了。雖然書中提到的台灣代工高科技在這一場戰役中的悲哀...

但也不能全然的壓在"苦悶台灣" 啊。

----

其實,書中對於iPhone 背後整個產業的改變,尤其是對於各個角落的加工與零件供應,

再到所謂的大陸水貨與山寨產品...甚至軟體業的生態改變均有深切的報導與分析。

我要強調的是:他是一種報導與分析,因為他的手法有點像一般天下雜誌或商業週刊

的報導分析手法。...也並不全然代表一個真正的市場調查與產業發展。

以我看完的第一深切的感觸是:Apple 的確在這一場戰役所取得的戰果是有目共睹的。

但反過頭來,對於我們台灣的產業來說:真的要以相對的賭注來賭這麼大嗎?!

尤其這些為了想做蘋果生意的台商們或供應商們。這一場戰役相對於日、韓來說,

我們賭得都比誰都還大,也幾乎賭上身家財產:不斷的借錢遷廠,擴廠...結果賺得

卻是小錢。還不斷的投入許多資源,甚至講難聽一點:也幾乎快放棄其他產業發展資源了。

真的有必要要陪蘋果這樣一個單一代工客戶玩這麼大嗎?!

難道我們的產業真的沒有別的產業或更有競爭價值的產品或工業技術可以搞了嗎?!

...搞IC 設計、半導體的就非得只做蘋果相關的?

或是拼命的融資借錢,去不斷的配合蘋果訂單去擴廠嗎?!...然後,搞軟體設計的...

就只有做手機APP 才有前途嗎?!大家都玩這麼大,但遊戲規格卻都是別人定的。

甚至書中提到的為了水貨或山寨產品,大家拼命的投入資源去搞這些周邊次等

產品或零件(包括IC 半導體元器件等)。原本大家應該朝向一個更健康或更有競爭力

的人才培育與研發方向,但大家卻為了搶這一種短利的市場需求...不斷的讓自己

陷入於一個不自覺的資源投資與風險評估中。

當然,蘋果帶給我們新的科技產業與產品發展典範,也因為他所創造需求也帶動了

相關產業的新趨勢...但真的有必要這麼過熱的投資與汲汲然亦步亦趨嗎?

我們是否也該冷靜的思考我們本身的資源分配與真正的產業綜合發展,還有我們真正

自我的核心價值?!

---當然對我來說:我就根本不會想這麼一頭熱跟別人瞎起鬨,我不是講過了嗎:

人多的地方就不要再去了。

您也別看那些台面上的那些代工大廠做得很爽,其實他們背後真正賭的是一個

誰也不一定能掌握得住的龐大賭注啊...尤其我看到那個最大的代工廠不斷的

找地建新廠或借錢擴廠,甚至最近一年的資本支出超過1500 億元...這一種龐大的

迅速膨脹擴充....以歷史經驗來看:開疆闢界背後所帶來的就是沈疴財務危機啊。

歷史上偉大的王朝都是如此,如何瞬間由盛轉衰皆是如此。

所以,簡單來說:該如何小心使得萬年船,才是一個真正經營者該思考的核心問題。

我沒那麼偉大,我只要做我該做,做我能做的~我就可以長命百歲的冷眼看歷史了。

接下來,我會陸續的揭櫫書中許多我們所應該引以為戒的報導背後真實值得我們

思考與探討的議題。

----

特別在旁邊擺一張光碟以示真實。

----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又統計報導一次

那一天我站在大賣廠的家電區,看著LG 的3D 電視外加現代少女的演唱會的

示範影碟...真的覺得人家的電視真的做得不錯。

或許您覺得搞代工只要有錢賺就好(好像台灣這些高科技老闆都是這麼想的!),

但那一天有個老闆跟我講一件事情,我也覺得意義深遠...

因為在代工產業中,我們都只是提供廉價勞工,好一點的,還可以提供一些較成熟

零組件,當然也是標準化,特別要求Costdown 的...

我們從來也沒自己想過要自己朝向終端系統產品開發,當然這些老闆都怕得罪

這些委外代工的品牌廠商,但您看人家韓國的這些廠商還不是照樣搞自己的系統

終端產品,因為畢竟人家的核心技術就是好。.

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研發觀念在裡頭。這就是那位老闆跟我說的:

因為您得必須自己下來搞系統終端產品,您才會精益求精的要求產品的品質與極限。

否則,您都只會想Costdown,...得過且過。

這個例子裡,大家最常從零件供應商聽到一句話:不會啊~我們家的東西,

交給誰代工這麼久了,也都沒問題啊。...是不是?!

但是以從終端系統產品開發的角度來說:就是因為自己有從終端的系統產品角度來看,

我們就是要要求更好的東西或零組件...如果照這些供應商的說法:那我不會自個兒

從大陸進口這些東西就好了嗎?!

簡單的一個例子:國內大家開IC,大概都只會說:喔~人家有什麼製程的東西,

我們就用什麼製程的東西來搞IC就好了。但以真正系統產品的角度來說,

人家真的在系統應用角度上就非得挑戰目前沒有存在的某種製程時,或是要提升

系統時脈時,會遇到什麼瓶頸?!...但國內的心態就是縮回去,還是想辦法Costdown

就好,但那位老闆跟我說:實際上,當您能夠挑戰這一個瓶頸之後,才是真正系統價值,

您才能真正看到我們所存在的系統整合價值。連帶的您所能要求的所有供應廠商才能

整個提升品質與產品價值....

所以,以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國內這些搞LCD面版的,都只是一味的擴廠,Costdown

的削價競爭,但自己從來也不想從系統終端產品好好搞好。您不從終端系統產品研發、

鑽研...您怎麼知道這類產品的未來趨勢呢?!您又怎麼能夠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呢?!

人家會從終端產品去探討怎樣的零組件或原物料,可以真正提昇產品的附加價值,

進而要求相關零組件或原物料提高標準或提升品質。人家的東西當然就會越做越好。

所以,國內的許多業者如果沒有這一種心態的話,我想:大家都只會越做越退步,

也越來越沒機會提昇自己,因為您做的都是人家認為很成熟的...只要誰能便宜供貨

或供應資源的,誰就搶著做 --- 這一點大陸早晚也會做的啦。

---------------------------------------------

台廠雙i獲利 雙輸韓國

大陸證券商華泰聯合證券針對蘋果公布的供應商進行分析,以一台 iPhone的獲利來說,當中蘋果的利潤占58.5%,台灣的企業利潤僅占0.5%,低於韓國企業的4.7%;iPad利潤中,韓國也優於台灣企業。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析師指出,台灣從上游到下游供應鏈利潤「低的嚇人」,不論是iPhone與iPad利潤都輸給韓國,突顯台灣電子產業必須擺脫代工命運、爭取關鍵零組件的急迫性

在平板電腦的部份,由於台灣為觸控面板主要供應來源,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在iPad利潤中,台灣公司利潤占比提高至2%,較iPhone佳,但仍低於韓國公司占比7%。

分析師指出,韓國廠商為蘋果主要DRAM和面板供應來源,比方三星和LG等都是主要供應商,因此在利潤分配中占據較大比重。相形之下,台灣在產業鏈中的附加價值不高,利潤占比較小;大陸業者獲得更小的利潤分配。

業內人士表示,一般而言,手機廠商所獲得的利潤通常不會超過總利潤的一半,但由於蘋果在產業鏈中具有主導地位,在商品定價上享有更多自主權。日前蘋果在「2012年供應商社會責任報告」中公開156家供應商名單,占蘋果所有供應商的97%。

分析師指出,台灣廠商主要提供屬於相對標準化、成熟化的產品,像是 PCB供應商主要集中在台灣、日本;連接器、機構件、功能性元件廠商主要是歐美、日本、台灣公司;螢幕顯示器由日本、韓國、台灣廠商提供;代工以台灣廠商為主要來源。

蘋果過去嚴格要求供應商不可以對外宣布為蘋果概念股,但這次首度罕見供應鏈名單,帶動電池供應廠新普 、順達,機殼廠可成、零組件廠順德、PCB 華通、台郡 、樞軸廠新日興等股價昨(17)日亮燈漲停。

蘋果供應商透露,蘋果公布名單的主要用意是要求供應商必需善盡社會責任,包括在環保、工時、工作環境等,都必須符合相關規定與標準,蘋果的各項要求甚至比當地政府都還要更嚴格。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2012 新展望---技術發展?!

選舉選完了,日子還是得要過,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題才剛要開始而已。

我們產業所寄予厚望的兩兆雙星...當然DRAM 就不用說了,那個需求一直萎縮,

現在搞DRAM 說不會倒是騙人的。不管您的技術如何先進,市場不再,誰都一樣的。

然後再看看另一個顯示器大戰。

我總覺得我們國內業者只會搞製造,從來不會想從基礎材料或是終端應用市場的

系統整合來搞產品或技術發展...其下場可想而知了。

那天跟一位昔日園區CEO 聊天時,他本身也是技術出身的,就用非常肯定的語氣

對著我說:Chamber...現在若真的要以技術在台灣搞公司的話,鐵定不要以IPO

為手段或目標,因為台灣的法規只會重視財報、業績...等等。搞到最後這些所謂的

高科技公司全變為業務導向的公司...根本沒有人會看核心技術的永續發展。

這些公司最後全被業務或搞財務部門人員所主導公司發展...

--

講得沒錯。的確是!

您再回頭檢視您待過的、或是所認識的上市櫃的高科技公司...哪一家不是全都在搞

營業額...搞帳面上的業績...最後呢,那些真正搞技術的人才全都被晾在一邊,

有賺得算您運氣好,但也不代表您可以在這家公司可以專注您所愛的技術開發。

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所以啦,如果您是真正搞技術的,您要好好想想:以目前現今許多科技產業或是政府

許多相關法規或是未來政府政策發展來看...我們該如何出發再一步發展,

才是我們真正所關注的。
 

-----

...

南韓LG電子公司最早將於2012年下半年在日本推出55吋的有機EL(電激發光)電視機。在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家電展會「CES」上,該公司電視機業務負責人接受本刊採訪時透露了這一消息。


價格方面,預計最初將定為約40萬日元。幾乎與此同時,南韓三星電子公司也計劃在日本市場上投放55吋的有機EL電視,在世界電視機市場上壟斷了市場佔有率前兩位的南韓企業將要對日本電視機市場發起攻擊。
...

---

這一期的商業週刊所推薦的書刊:

《iPhone 苦悶台灣》

...

iPhone的觸摸屏(觸控螢幕)、攝像頭(鏡頭)、連接器、印刷電路板等許多零元件(零組件),都是由台灣的公司生產,而iPhone幾乎全部在台灣企業開設的工廠中組裝。不論如何評價台灣對蘋果的貢獻都不為過;可以說,台灣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成就了iPhone世界頂級的品質。

  這原本是件值得台灣人驕傲的過程,但在和負責編輯本書的人類智庫副總編輯討論內容時才發現,她在書中看到了不同於我的「台灣角度」。讓她特別感觸的是,台灣這片很小的土地活在國際分工的大舞臺上,實在有太多的不容易,以及不得不的「現實主義」。

  身為大陸人,我也不免跟著一陣默然。當我拿起手上這支風靡全球的iPhone,想像著它身上的零元件,可能就是我位在上海的家僅僅幾十分鐘車程外的某家台資工廠所生產的,我該是感到驕傲,還是略顯悲哀?

......

部分文章內容:

...

在iPhone 4中,這種被稱作Retina的顯示器,以極其精細的畫質,虜獲了無數消費者的心。這塊顯示器極其細膩清晰——普通電腦螢幕顯示的解析度僅為72 dpi,而iPhone 4的解析度為電腦的三倍多。

iPhone最貴零組件LCD螢幕由韓國LG生產、iPhone 4的A4晶片由韓國三星代工。蘋果曾介紹iPhone 4的續航時間大幅提升,主要歸功於三星電子生產的大容量電池,以及積層陶瓷電容器。iPhone 4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晶片也來自三星電子;iPhone 4還使用由韓國中小企業生產的零件,包括壓敏電阻器和軟性電路板等組件。

二○一○年,僅三星一家公司,就提供蘋果價值七十四億八千萬美元的原材料,韓國成為蘋果最重要的零組件採購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從韓國採購的零組件大部分是高附加價值、不易替代的組件。

...

LG螢幕讓賈伯斯大誇讚

為了確保韓國在顯示技術方面的領先,韓國政府也積極參與這一行業。二○一○年五月,韓國政府宣布了為期五年的計畫,將投資約一百八十五億美元到下一代液晶顯示器設備和元件廠商。

LG和三星在顯示技術上的競爭一直很膠著。雙方採用不同的技術,也各自培育了自己的陣營,這種競爭大大推動了韓國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

在LG Display的產品陳列室裡,正在開發著大量新型的顯示技術。在這裡,LG處處希望將自己的產品,和採用不同技術規格的三星產品做比較,以凸顯自己產品更好的特性。雙方在中小尺寸顯示器、3D電視等多方面較勁。

...

---

賣一支iPhone 韓國賺台灣9倍利潤

蘋果決定把新一代處理器A6交給三星代工,台灣廠商還是無緣嚐到蘋果最甜美的部份。根據加州大學和雪城大學三位教授合寫的《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路利潤》中分析,2010年蘋果每賣出一台iPhone,就獨佔58.5%的利潤。拿走iPhone次大塊利潤的,是塑膠、金屬等原物料供應國,佔22%。韓國享有的利潤排名第三,不過也只有4.7%。雖然iPhone的零組件和組裝主要還是靠台商,但台灣享有的利潤比中國還少,只有0.5%。iPad供應鏈,台灣也只分得2%的利潤。

蘋果大賣 沒人笑得出來

iPhone開賣即使限額、排隊,直到現在,每天仍賣出上千台,但事實是,電信公司從史上最狂賣的手機裡,卻賺不到錢。

消費者會想,「那我每個月付出的一千多元語音及上網費到哪去了?」補貼加上增建頻寬,幾乎花光了這筆收入。用戶和電信公司綁約兩年,靠著電信公司的龐大補貼,一支原價兩萬多元的iPhone4,只賣三千四百元,以賣得最好的方案一三四九元計算,整整一年電信公司從用戶手中收到的錢,都還不夠彌補對手機做出的補貼。

而下載一百億次的數字,更是讓所有電信業者都傻眼,這天文數字擠爆了電信公司提供的網路頻寬。「電信公司是負責提供一條管線,讓客戶直接到App Store上買東西,中間都跟我們無關,賺不到錢,」中華電信行動分公司總經理石木標苦笑說,但是另一方面,「當我們iPhone賣得嚇嚇叫的同時,網路就要再建,頻寬要更大,我們付的成本更高。」
 
在蘋果的強勢主導下,電信公司幾乎對每支iPhone補貼三百到三百五十元美元,反觀宏達電等手機廠的Android手機,電信公司只需掏出兩百美元補貼。加上iPhone使用者吃掉的頻寬,也是一般Android手機的兩倍。

品牌與代工間的新角力

2010年富士康高調宣布調薪後,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iPhone 4上市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將補貼鴻海的成本。以什麼形式,補助多少,則無進一步說明。但多數代工廠並不樂觀,一名台灣前四大代工廠總監透露,日前美國一品牌客戶來訪,他直接探詢補貼的可能性,答案是,「根本連門都沒有。」
 
沒有品牌商補貼,代工廠自己吸收成本,還活得下去嗎?一名台灣代工廠董事長十分堅定地強調:「我可以明白告訴你,代工廠在產業鏈中掌握了沉默的主導權。」

「未來,代工廠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整個產業生態系統(eco-system),」一名管理學者強調,「隨著環境改變,要脫去管理的僵固性,跟上時代的變化。」在消費力、代工商自身佈局的幾股力道交錯下,將進入最劇烈、最惶惶不安的陣痛期。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BeagleBoard 網站

我發現TI 那一塊BeagleBoard 還蠻好玩的...

他還可以疊層架屋把許多塊 BeagleBoard 結合起來一起用,

真的很難想像這些平台可以創造出什麼令人驚豔的系統應用成果。

有興趣可以參覽他的專屬網站:BeagleBoard.org

老外賣MCU的這一點就是很厲害,搞得讓大家有點良性競爭的創造系統應用風潮。

重點是:他的USB 是搞成USB HOST...還直接給四組,跟一般PC 的南橋一樣。

...

真的很難想像這一種系統平台之爭...微軟還可以撐多久?!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考得上是一回事,能不能持久比較重要

如果增加教師甄試名額,也順便也可以讓一定年資的老師退休的話,
我相信我們家的賈老師一定第一個跑去申請退休,我也會支持她的!
畢竟這幾年來,少子化而且許多教改團體鼓吹學生維護自身權益高漲,
幹老師已經不是一件輕鬆差事了。

2012 CES 開幕

一年一度電子業的國際大事:CES 大展將於今日開始...

當然在參展過程的背後是累積了這一年多以來各家廠商努力的成果以及全球未來

科技趨勢。

當然時代的進步,我們也不一定要出門才能參覽這些盛事,在正式參展前,

其實各家早就紛紛的發表了許多成果,而這些成果都已經可以透過『雲端』

的呈現在您眼前了。以下是EE Times 關於 CES 報導影片:

http://www.youtube.com/eetimesgroup

-----

其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們之前所討論的32 bit ARM MCU 平台現況,

尤其TI 那個 AM335x  ARM Cortex A-8 之 Beaglebone 平台,已經有多種應用

平台出現了。包括 Android 的作業系統。當然也有許多各家對於未來產業或

產品趨勢的看法,好玩的是:Nvidia 的HPC 主管表示:

 Nvidia believes ARM, not Intel, holds the future for supercomputing,

with Sumit Gupta saying ARM CPUs are inherently more efficient

than x86 processors. 

看來ARM 的動作越來越大,也代表Wintel 的地位果然有點動搖了。

 

這個我也會慢慢相信:畢竟如果以ARM 的平台可以同時兼顧行動平台與家用平台

的話...那有哪一個系統業者要花兩次功去架構兩個不同的平台呢?!

眼前畢竟行動平台的成長力道遠大於家用平台。目前行動平台就是ARM的天下。

我說過:不管您的技術如何?真正能在市場發揚光大的是:

所有參與盛會者,皆有利可圖才行。

當然我們國內業者總喜歡慢慢的等別人市場搞大之後再來切入,但以我們過去的

經驗是:當這一種以後進者進入市場來說,最大的損失就是智權的專利佈局。

尤其現在越來越重視專利智權的的貿易戰爭,沒有專利智權就幾乎沒有戰場可言。

您可以翻開國內這些業者在一些很成熟的世代產品中(譬如還在 8 bit MCU 世代中)

還在大放闕詞的申訴專利智權...結果,其實有許多專利也大多是濫竽充數,

真正要拿出來打專利智權時,才知道許多根本不屑一提。

----

參與CES 並不一定要去參展自家的產品而已,主要還要抓住市場與全球未來科技趨勢,

因為畢竟趨勢才是代表商機所在,這個就跟股市投資一樣,是在買未來機會。

...

如果您在工作上總覺得的好像對於目前工作總提不起勁或甚至有很重的危機感,

那就代表您很擔心您目前所從事的技術開發領域是有點過時了,也總覺得這些東西

好像別人(或菜鳥)可以隨時取代您似的,那就是代表您的產品技術有點落在

時代趨勢中的衰退期,...有些產品或技術並不代表他不能用了,而是代表

他們即將面臨世代交替了。譬如:國內許多MCU 廠商,這幾年也都開始大肆的

宣傳他們家的 8 bit MCU 是支援Flash Based 或甚至-40 ~85 度的工業規格...

但是呢?!這些是很厲害的技術嗎?!甚至還說:自己OTP的價格還可以多優?!

您說呢?!大家都已經慢慢的明瞭真正的市場商機在哪了?!您覺得還有多少

系統應用玩家未來還願意跟您們這樣子玩呢?!而系統應用產品的趨勢如何?

一樣很傳統的跑步機也可以融入不同平台應用,不是傳統的系統應用市場不見,

而是他們都即將用不同的面目來呈現新世代的系統應用環境。

以前資訊不發達,能出國參觀展覽或研討會的機會不多,所以還傻傻的搞,

但現在透過網路雲端資訊分享,透過這些文字甚至影像的資訊,我們可以幾乎

同步的獲得一手的訊息。有空大家可以看看或聽聽別人的看法與一些新科技

產品趨勢吧!

 

----

雖然看起來開機好像有點慢但的確已經很不簡單了,至少這已經是一個趨勢:

原本一個龐然大物的PC 可以縮到這麼小的跑google 搜尋。看來這一塊

Beagleboard 還蠻強的。

how to use Beagleboard as full PC

其他好玩的應用可以連結其他Beagle Board 關鍵字。

(還有搞機械人與其他傳統原本需要整合什麼WiFi 等~都可以一次搞定。

---

這個更好玩:以後可以自己搞一個飛行模擬器了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真正放眼天下

如果真正撇開政治問題來看,我們的產業政策是否太過於強調大陸思維了?

其實。從過去本身的工作經驗發現:有許多國內業者(尤其是高科技業者),

一直很強調所謂的大陸佈局,甚至都完全放棄了歐美日市場...代工這檔子的事

那就更不用說了。

翻開去年有關韓國三星的財報,過去一度我們還以為人家韓國會走不過亞洲金融風暴,

但眼前的事實是:人家真的放眼天下,不止科技品牌產品行銷全球,就連這幾年來

人家的文創與許多軟體周邊也開始在全球發光發熱:譬如人家的時代少女、SJ等團體。

但看看我們自己的硬體或是我們自己的文創,甚至過去所累積的軟體、文化等...

幾乎都是陷在大陸市場的消耗,您看一些藝人也是撈完大陸之後,就慢慢銷聲匿跡了。

我們當然可以義憤填膺的抵制韓貨,但事實上我們又拿得出什麼東西跟人家比?!

就拿一個之前我所闡述的32 bit MCU 來說:我還都不願意提到Samsung 的MCU。

但事實上,Samsung 的32 bit ARM MCU的歷史比我們想像的時間還早佈局。

就連他們8 bit MCU 在大陸市場的滲透度也很高。...但反觀我們台灣這些MCU 廠,

您有看有哪一家真正的在佈局下一世代?!有啦,我們還是要稍微誇一下:新唐科技。

至少人家勇敢面對這個局面,但其他的~您看:幾乎每一家截至今年,幾乎應該還沒

看到未來的競爭力...因為大家還在為大陸許多低階市場在流血殺價競爭。沒錯啊...

這些市場大家搶著做,餓不死啊,但然後呢?!您高興的人您大可歡喜去做。

但我還是要鼓勵一下時下,甚至新一代的工程師們,您們真的要好好的思考這一個問題。

因為這才是您們真正要面對的全球競爭的挑戰...

最後:每一次我站在大賣場裡看著韓國LCD 電視撥著少女時代的大型演唱會的

展示影片時,心中就有無限的惆悵...我們還在為大陸政治議題吵個沒完。

最後誰贏?!...贏的也不一定是我們或大陸這些老中啊。

----

名家觀點/跟上2012科技業六大趨勢

2012年將在平實和低度期待下拉開序幕,在全球消費能力和景氣不佳時,科技產品的獨特性和創新性將更為重要。科技業者並沒有悲觀的權利,不應該將心思放在歐債與景氣的趨緩,而忽略世界趨勢的改變,競爭者是不會因為對手的遲疑而停下腳步的。

在CES電子展於本周開展的同時,筆者提出2012年值得注意的有六大科技趨勢:

一、由品牌之爭轉為平台之爭:過去手持裝置都是由SONY、SAMSUNG、HTC、MOTO等品牌在市場上競爭,將逐漸演變成Apple的iOS、Google Android 4.0和微軟的Windows Phone 8三大作業系統捉對廝殺,以硬體夾帶平台,用平台豐富的服務來培養消費者長期使用習慣。各平台將整合愈來愈多生活層面,如支付系統的NFC(短距離通訊協定),或者以數位憑證搭乘高鐵等。

消費者擔心在獨特平台上的應用程式投資最後會變成「平台孤兒」,導致許多自有平台以失敗告終,如HP以webOS的平板電腦及RIM的Playbook,西瓜靠大邊的效應助長作業系統大者恆大的趨勢。而台廠在平台競爭的世代裡首先扮演供應鏈的角色;其次是發展屬於平台之下的硬體品牌;另外也可以成為App應用程式的提供者,台廠如何轉型備受考驗。

二、產能擴張競賽的產業將進行生存淘汰賽,政府補貼的科技發展也將式微:這些產業包括兩兆雙星的半導體(DRAM為主)、TFT-LCD、LED、太陽能及電動車,競爭力較弱的廠商未來可能不是退出市場,就是要被迫整合。過去幾年,企業或因低利率而籌資相對容易,或因政策支持而取得資金,現在則是不然。金融海嘯後銀行放款態度趨嚴,負債比率過高卻未能獲利的企業不再容易貸款,而各國政府債台高築,補助的力道將會愈來愈受限。

三、「眼球注意力革命」的平台競爭開始,戰火將由手機與平板電腦延伸到電視領域:數位頻道在各國陸續開播,並收回類比頻道,媒體分眾分流趨勢將更加明顯,未來有用的數位內容將比頻道的數量更為重要。今年Apple的iTV會興起什麼樣的革命,是科技業高度期待的大事。同時移動式裝置上播放數位頻道內容也更加簡便,像Amazon從電子書店的內容,延伸到報章雜誌、音樂、影片、遊戲的服務提供,而且所有服務幾乎都要收費。更重要的是,數位平台都是以電子傳輸,不會受到國界限制,只要突破語言的障礙,就可以接觸到全球的消費者,從單一國家市場擴展到全球市場。當消費者愈來愈熟悉Google和Apple所架構的平台,微軟也會逐漸釋出善意,去提高應用產品在微軟平台的上架意願,避免在眼球革命中缺席。

四、新興市場制定規格的動作方興未艾,但成效有限:新興市場通常想挾著龐大的內需消費力,設定獨特規格來提升授權的談判能力,這是個博弈的過程,但是仍然有國際規則的限制。像中國的3G行動通訊標準TD-SCDMA,雖然有自己的獨特性,但走出國內市場,使用者均要更換手機或轉成雙頻/多頻功能,反而降低使用者的意願,因此人口再多,走出去卻不能和別人相容,也是枉然。

五、內容平台藉由社交圈帶來的流量和廣告,將不足以支撐新舊平台的競技:隨著網際網路愈加興盛,人際關係愈來愈依賴在網路上進行互動,藉由平台所產生的付費內容與付費遊戲將是平台業者的重要收入來源,但也因此對傳統電信業務的營利造成挑戰。

六、輕薄的行動裝置領域仍為趨勢,2012年Wintel(微軟與英特爾)將在這一領域的最後背水一戰:下半年微軟準備推出Win 8,英特爾也將著力於超薄筆電及行動裝置所核心晶片的推動,Wintel的結合如果沒有成功驅動整個市場,那麼Apple和Google的勢力會更加龐大,未來五至十年很多競爭者將爭食Wintel所留下的巨大市場版圖。

在獨特性和低價化的潮流下,2012年將逐漸發展新的微笑曲線,其兩端分別是通路和平台,而製造則移至曲線的底端。期待2012年科技產業有更多劃時代的商品出現,而台灣科技業者跟上趨勢的速度與轉型的成功與否,在今年至關重要。

(作者是施羅德投信投資長,本文由陳朝燈口述)

【2012/01/09 經濟日報】

-----------

三星去年營收3.82兆 創新高

今年電視要賣3900萬台 並搶攻電子書市場

2010年 01月08日

【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在電視產品熱銷以及記憶體價格反彈下,三星電子(SAMSUNG)昨日預告2009年第4季及2009年全年營收分別上看歷史新高39兆韓元(1兆959億元台幣)以及136.05兆韓元(3兆8230億元台幣),同時提出2010年薄型電視3900萬台銷售目標,並切入電子書閱讀器市場。

表現亮眼

三星電子2009年業績俏,同時對2010年展現旺盛企圖心,周三股價先行反映衝上歷史新高84.1萬韓元,昨則拉回至81.3萬韓元,收跌3.33%。三星電子2009年大漲77%,漲幅超越大盤的50%。

股價也同步攀高

為鞏固全球電視市場龍頭寶座,三星電子昨提出今年薄型電視銷售目標,包括液晶電視3500萬台、電漿電視400萬台;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背光的高毛利產品將囊括1000萬台,將較去年激增近3倍,並預備導入3D(3 Dimensions,三次元)題材,拓展3D LED電視市場。
此外,三星電子還宣布搶進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發表首批產品包括螢幕6吋、售價399美元(1.27萬元台幣)的E6及螢幕10吋、售價699美元(2.23萬元台幣)的E101,均具備藍牙、WiFi及手寫筆辨識功能,搭配Google電子書服務,挑戰亞馬遜(Amazon.com)、SONY(索尼)。
三星電子昨初估,2009年第4季營收目標為38~40兆韓元(1.07~1.12兆元台幣)間,若以中間值39兆韓元計算,較上年同期成長18%,營業利益則在3.5~3.9兆韓元(984~1096億元台幣),雖無法超越前季4.23兆韓元(1189億元台幣)歷史紀錄,但仍超越市場預期,並扭轉上年同期大虧7400億韓元(208億元台幣)局面。

今年估賺3510億

三星電子預估2009年營收可望成長15%,營業利益則年增90%至10.92兆韓元(3069億元台幣)。據路透最新調查,分析師預估三星電子2010年稅後純益可成長30%至12.49兆韓元(3510億元台幣)。
首爾Hana Daetoo證券分析師李廷說:「三星電子面臨韓元升值衝擊,以及競爭升溫造成行銷成本增加,手機與家電毛利恐略受影響,但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短時間內仍將是金雞母,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需求也可望隨電子書閱讀器等新品湧入市場而增加。」

--------------

三星去年營利 史上第二高

南韓三星電子6日宣布初步財報,受惠於智慧型手機熱賣和出售硬碟部門的進帳,去年第四季營利為5.2兆韓元(約1400億台幣),優於前年同期的3.01兆韓元;上季營收也成長12%至47兆韓元(約4.3兆台幣),雙雙刷新紀錄。分析師預期,在手機買氣支撐下,本季獲利將維持堅挺。

三星估計,去年第四季營收47兆韓元,比前年同期成長12%;營業利潤5.2兆韓元則成長73%。至於去年一整年,三星營收164.7兆韓元,比前年成長6.5%;全年營業利潤16.15兆韓元,是史上第二高。

道瓊社報導,分析師表示,雖然電腦晶片和面板價格下滑,智慧手機和高階電視銷售成長,仍讓三星第四季業績上升。

三星去年第三季賣出2780萬支智慧手機,成為智慧手機一哥,超越1710萬支的蘋果公司。三星和蘋果去年4月以來,針對手機和平板電腦在10個國家進行30場左右的專利官司;最新數據顯示,官司似乎對三星營收沒影響。一名分析師表示,三星去年第四季手機出貨量估計達3500萬支,繼續領先各國對手。

在Galaxy智慧型手機推波助瀾下,去年三星賣出逾3億支手機,締造空前紀錄。這也顯示三星正積極推出行動裝置,彌補半導體和平面面板部門獲利萎縮的損失。大宇證券分析師詹姆士‧宋(音譯)說:「現在三星的行動部門很賺錢。蘋果可能很難追得上,因為他們只有幾款手機。」

三星出售硬碟部門給希捷(Seagate),加上從微軟收回部份手機專利權利金,也提振了三星上季的獲利。三星去年4月宣布賣掉硬碟部門,上個月交易完成後進帳14億美元。


 

【2012/01/06 聯合報】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Silabs 32bit ARM MCU

上回有稍微的介紹了全球各大MCU廠所推出的32 bit MCU 現況,

剛好就有廠商很熱心的提供了他們家的32 bits MCU 給我參考評估,

在此就順便以這一家32 bits MCU 給各位介紹一下目前人家真正MCU 都朝那個方向

與技術潮流走。讓大家心裡有個底吧!...

----

首先我們先利用他基本的產品功能簡介來稍微檢視一下目前一般 32 bits MCU 都含

有哪些基本功能:

1. 核心:就不用說了,當然是32 bit ARM Cortex-M3 。這一點我們就不要太鐵齒了,

              這個又不只有一家而已,而且還有許多大廠都採用,他的技術優勢應該是受人

             矚目與推崇的。我們又沒有比人家聰明...也就順從一下潮流吧。

2. Flash ROM /RAM:因為目前ARM 都是採用比較先進的半導體製程...所以這些容量

大小您就不要太質疑了,您就盡量發揮了,不要在那邊還要跨Bank 或切Bank 的搞得

累死人了。

3. Clock :Siliabs 的MCU 最讓我推崇的地方是,他內建的震盪時脈了,既準又穩定,

不像有些人雖然『號稱』很准~結果:又是溫飄或是電壓飄的,受不了...

改了幾個IC 版本,講起話來還支支吾吾的~一股其中必有隱情的樣子。

所以人家直接就給您 80MHz ...您想一想:32 bits MCU 跑80 MHz。如果您用

傳統8 bits MCU,就算您是 1T的~至少也是您的四倍。一個FAT32 Table,

一個簡單的LONG 宣告變數,您8051 得要抓四次才抓完變數到RAM而已...怎麼玩?!

4. 耗電:人家跑得比您快,也沒有比你耗電啊。因為人家用的是先進製程,操作電壓

可以壓在1.8 V 啊...

接下來啊...因為是先進製程,肯定很容易是Pad Limit...所以啦,一些不管是數位邏輯

電路或是Circuit ...就盡量塞給您了,來個跳樓大拍賣啊。

 

5.直接支援硬體的128/192/256 Hardware AES 加密功能,這個東西讓您在搞一些

RF 應用時,就不用那麼辛苦的寫Alogrithm 了...而且還擔心佔用MCU 的運算頻寬了。

對目前與往後一些無限傳輸功能來當然有加分作用的。

6.至於那一種什麼ADC 或是DAC了...這些以前大家還可以拿出來炫耀一下自己家的

MCU 都厲害,現在這些技術都很成熟了。其實也不要太意外,那萬一自己還搞不到

這一種層次的~那就自己要檢討自己了。

7.這幾年拜iPhone/iPad 所賜,讓電容式觸控介面大行其道,所以,往後這一種

基本的人機介面也會納入一些MCU的基本配備的。所以,您們家的也沒有?!

要搞噱頭,嚇嚇市場...就趕快去想辦法生一組出來吧。...

8.DMA 功能是以前一般MCU 比較不容易會納入考量的~因為主要還是MCU 本身的

功能有限,或是所存在的記憶體空間有限,所以,大家就避而不用,但在實際應用上

往往在許多時候,DMA 是蠻好用的...尤其當您MCU 的周邊介面越來越複雜之後,

就顯得DMA 功能的不可或缺了。

9.就是我們講的周邊介面支援了,以前為了要找一個兩組UART的MCU 就得辛辛苦苦

的挑那一兩個特殊的MCU,結果人家現在就直接給您了,還支援USB ...這一點特別讓

我感到窩心。看來USB 這個東西還是蠻好用的...尤其像現在這一種32 bits MCU 幾乎

跟以前一台小型桌上型PC 的CPU 效能相近,當然就得支援這一種電腦常用的USB 啊!

----

其實,我們稍微瀏覽看了一下這些32 bit MCU 之後,我們就可以直覺的瞭解到說:

現在MCU 的硬體技術已經進步到說:您只要好好的發揮您本質專業學能,好好的把您

自己本身的系統應用技術發揮出來就好了...去創造屬您自己本身的附加價值,

這些硬體功能,大家大致上都大同小異,您想真正靠搞電子技術賺錢?!

您還是要認真的去定位一下您自己本身的系統價值。

--------------------

另外,關於SiLabs 32bit MCU 有幾個特殊的功能,我還是特別把他稍微提一下:

這個Sample Sync Generator 咚咚...一下子我也搞不清楚他要做什麼?!

稍微仔細一看:原來他的Clock Source 與 ADC 的Clock Source 同步的...

我猜它就是一般我們用來產生抓取外部感應器的Timing Generator ,哪一種感應器?!

答案是:影像感應器,像是CMOS 或是CCD Sensor 的...這些感應器都需要一組

Timing Generator 來讓感應器吐出Pixels A/D...我們再利用A/D的轉換得到

真正的初步影像...靠~以前我們搞掃描器或是數位相機,還都要特別開一棵專用的

IC 來處理這個的呢~現在怎麼連一般MCU 都提供這一種功能...

可見未來影像介面的資料處理,也會是一般MCU 常會遇到的系統問題。

反正 32 bit MCU 效能夠,我想簡單的影像Raw Data 處理還是可以應付的...

我突然想到:之前有人要搞那個機器人的Tracking 功能,那就不必還要大費周章的

還要外掛一棵影像IC 了...現在的32 bit MCU自己不就可以搞定了?!神奇啊。

當然啦...這個TG(Timing Generator)到底好不好用?很難講,但畢竟也是一個趨勢吧。

------

接下來就是時下最流行,最夯的電容式觸控介面了。

光是支援這個介面,就可以讓一棵MCU 有多少市場,或是多少客人願意摩拳擦掌試一下了。

自從開始流行電容式觸控介面時,那時大家公認C公司是比較有名的方案商,

也算是比較有市場上實戰經驗的....據『小道消息』表示:Silabs 搞這個介面功能時,

好像有從C公司挖角設計人員加入。純『小道消息』臆測,相不相信就看各位了囉。

-------------------

稍早我有提過:早期MCU 真正與一般CPU 有很大差別,主要有幾個功能是一般MCU

比較難達到的~而DMA 介面支援就是其中一項...另一個比較重要的是: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而這兩者之中,以DMA 的一般需求會比較普遍一點。

----------------------

以前8 bit MCU 本身的效能不佳,曾經有人也想過要不要支援DMA 來解決一些問題?

但是畢竟8 bit MCU 所能支援的周邊介面不多,而本身對於自己內部的記憶體容量

又是斤斤計較的...所以,也沒有多少機會可以加入DMA功能的~

但現在32 bit MCU 所面對的市場以及他自己本身核心效能的提升,也大大的讓DMA

可以真正的架構在新一代的MCU 內部了,所以,我們發現在ARM 發表MCU 之後,

他也提供標準的PrimeCell uDMA ...也都提供了標準的設計準則,這些都是很專業的

設計人員對於市場與產品定位的相當體會與瞭解,您不要以為您沒有想到,

只是在您真正看到趨勢與市場應用時,您敢不敢把這些東西架構在您的產品設計觀念裡?!

台灣有許多IC  設計公司的PM(產品企畫經理),常常為了殺價或價格優勢,就顯得

比較綁手綁腳的...結果常常等別人真正卡到市場的佔有率之後,才在那邊捶胸頓足的...

最後辛苦的~不管事後勤支援的IC 設計人員或是一線的客戶支援的系統工程師們

都是最辛苦的一群賣肝人啊!

-------------

以前我常常提到說:有人搞USB ,老是無法把USB 的效能真正的發揮出來,

其實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就算簡單的傳個幾K Bytes 資料,都還要靠MCU 韌體

本身在那個小小的USB FIFO 之間中斷進進出出的~明明要傳個 1K 還要在那邊32 bytes

的FIFO ,一個中斷~搬一次...中斷一次~搬一次的~...一天到晚讓PC 在那邊收NAK 比

收您的USB 資料還多,現在有了DMA ~就不一樣了,甚至當您要支援那一種不同介面

之間的傳輸,像是I2c 轉USB 或是SPI 轉USB...有了DMA,就可以批哩趴啦讓硬體

一次把您搞定...所以我說:當您MCU 的周邊介面一多,這一種DMA功能就非常好用了。

有機會我們再來實驗幾個情形給大家參考參考。

-----------------------

這一個I2S ,可不是我們一般所稱的I2C 喔~(當然他原本也有支援I2C了!)

這一個I2S 是用來支援一些標準的聲音輸出介面...這是有別一般DAC 的聲音輸出。

I2S 算是一種數位式的聲音介面,外面有一大堆標準的喇吧的前級放大器IC,

大多支援這一種I2S 介面,常見資料形式是所謂的16 bits 外加向左靠齊。

有了這一棵介面,您可以好好的專心的寫一個音樂的或聲音的Alogrithm 演算法

然後,再利用這一個I2S 外加DMA...就可以成為一個簡單的聲音或音樂產生器了。

您看:現在32 bit MCU 可搞到又有影像處理,觸控操作介面...還外加聲音介面

這簡直是一棵多媒體IC 了....您還無法發揮您的系統開發與創意價值,那我說的:

您真的要不要考慮換個行業搞啊?!...

(PS : 喔~您不要以為有了這個,外加32 bit ARM...您就可以跑MP3 播放器...

以目前他只有跑 80 MHz...拿來解MP3,我是覺得還是有點難啊...如果速度再提升,

或是未來真正又整合了DSP...就鐵定不成問題的~...)

---

最後,我們把原廠所提供的評估驗證版Show 出來給大家看一下:

左邊那個A 與B 是讓您拿來玩觸控功能的...可不是什麼PCB 版的註記!

有了這個觸控功能,您看連一般MCU EV 版的一大堆按鍵功能都可以省了!

夠簡單吧...這才是真正的SOC...幾乎都沒啥別的周邊零件,這一樣一塊EV 版,

才是我說的市場商機所在啊,以前為了讓人家搞得懂您們家的MCU,還要搞什麼

一大堆周邊電路的~成本貴~賣貴一點,人家還不想用,搞得太簡單就沒辦法

凸顯自己家的MCU 的優點...

所以我才說32 Bits MCU 真正會改變一些MCU 學習平台的生態。

另外,現在32 bit MCU 幾乎都已經採用標準的 JTAG 介面了,也就不要自己在那邊

搞自己的什麼奇奇怪怪的一大堆什麼介面,一下IDE/ICE 的介面跟什麼燒錄介面不同,

一下還要買ICE ,一下子還要買燒錄器...

還只能買您們家的~搞到最後,搞死一大堆工程師,所以,我常常開玩笑的說:

您要作客人的生意,就不要老是要搞死客人的工程師,等這些工程師們被您惹毛了,

就算老闆堅持也沒輒...有名的一句話:誰最大?!老子不幹最大!哈~哈~

-------------

目前原廠EV 版所提供的IC 編號為 SiM3U167...您看:連EV 版上一棵震盪器也沒有

...您就知道,有多省啊...現在有很多電子技術成熟,讓很多元件廠商很難生存啊。

--------------

這回先簡單的帶一下產品概念~下回有機會再跟各位報告軟體或其他相關產品應用訊息。

謝謝!下回待續...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全球MCU 廠的產品趨勢與佈局

之前我們討論了有關 8 bits 及32 bits MCU 的一些市場觀念,所以呢,

我們就來整理一下目前世界上幾家重要的MCU 供應商的產品趨勢以及他們未來的

產品佈局,當然我們要強調的是:這些MCU 廠他們在傳統 8 bits 市場裡,

早已穩坐全球龍頭地位了,產品成熟度以及在各方面的產品應用市場地位應該都難以

撼動的。而唯有新興系統應用產品的出現,對於小廠或是新進者才有機會的。

所以我們才要探討新一代的MCU 趨勢啊。

這些廠過去也都曾嘗試推出所謂 16 bits MCU ,不過,這一兩年來很明顯的都

直接推出 32 bits MCU 以應戰其他MCU 廠的新產品挑戰。

以下這些資料都是從各家MCU 廠的官方網站取得的,所以應該都算是最新資訊了。

我們就一一來檢視一下各家產品的基本特性:

----

Freescale ---這是以前Motorola 。其實,他們早在N 年前就有推出自己架構的

32 bits MCU了,也有應用在車用電子市場,不過看來他也擋不住 ARM 的市場威力,

這是他在去年(2010)所推出的Kinetis MCU Families ,其架構為ARM Cortex M4 。

從以下的產品族系表格來看:產品線一開始還算蠻完整的。

另外在新一代的MCU 的產品特色是:傳統的MCU 中的類比周邊回路中,無非都是

ADC 、DAC 或是放大器與比較器而已,但現在許多MCU 也都把觸控回路也整進來了

整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我想這已經是一個產品趨勢了。


 --------------------------

TI ---德州儀器公司。TI 算是在 16 bits MCU 市場很成功的一家MCU 公司,其MSP430 在

市場頗受好評,不過,看來他也得再推出 32 bits MCU,他也很早就有自己的 32 bits MCU

了,為了順應潮流,他還是推出ARM MCU 。

他在其官方網站就直接大辣辣的把基本的市場定價策略直接給標出來了,

這是傳統IDM廠的優勢,反正他愛怎麼定價,根本沒人可以奈何了他。

這個標價或許並不是最終的市場價格,但我想這是一定的產品價格區隔吧...

所以,很明顯的 32 bits MCU 一出現,自然就會壓縮低階MCU 的價格空間,

所以我一直強調說:當在市場價格操作之下,自然系統應用市場就會成長...

更會加速低階MCU 市場的萎縮。更討厭的是:這些老外廠也開始懂得學會

台廠的殺價策略了:您看他的 Cortex-M 系列,直接給您報US 1.0 ,真是討厭。 

更誇張的是他的16 bits MSP430 就直接報出0.25 這一種台廠價,所以您就知道

台廠的MCU 大概一般市場行情價就得從0.2 以下往下報了,所以台廠MCU 就真的

比一棵雞蛋還便宜...如果真的沒量的話,您就等著自己孵蛋吃了。...

------------------

Renesas --- 日系的瑞薩。 他是結合了傳統Hitachi 與NEC 的MCU...他們也都早就有32 bits

MCU 了,而且因為早期本身日本完整的家電產品線,所以自己本身MCU 的系統應用產品的

出海口都幾乎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們就未必一定得配合其他全球市場需求或趨勢...

因為別人要不要用他們家的32 bits MCU ?!那是別人家的事,他不一定得賣您面子。

那個CISC 32 bits 就不用看了; 32 bits RISC MCU 中的 V850 是NEC 的產品線,

SuperH 為原來Hitachi 的產品線。還是強調一點:Renesas 是目前全球MCU 供應商中

的前三大。所以人家是有資格有發言權的。 

----------------------

Toshiba --- 日系東芝,雖然是日系MCU,但人家就沒有像Renesas 的那一種規模,

對於相對市場規模小一點的供應商來說(其實Toshiba 也不小了啦!),如何擴大

市場規模是商業考量之一,所以這就得跟著市場潮流趨勢走才行。32 bits MCU 採用

ARM based 就可以理解的...因為Toshiba 本身也算是IDM 廠,所以產品的製程技術

也可以自行掌握的,所以他就自己發表了ARM 的核心製程--- 目前是90 奈米...

未來也會朝向 65 奈米。也明顯的效能也都會一併提升到 500 MHz 。

這些都是未來32 bits MCU 的優勢,當然還有可能是多核心的啦。

以前都以為ARM 是用在一般消費性電子市場,頂多是用在一般工業控制上,

但是目前也越來越多會應用在車用電子市場,除了價格優勢外,系統應用產品

的附加價格也會推升本身MCU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的。以下是Toshiba 兩款

ARM based 的 車用電子MCU...注意喔:人家也是有整合馬達驅動控制的。

可不是一般簡單的消費性電子用的MCU 而已。

-------------------

NXP --- 以前的Philp 。看完美系與日系MCU 之後,我們就來看歐系的MCU廠了。

NXP 的MCU 也算是世界前幾大的,他之前也曾推出16 bits MCU ...不過,可能因為

一樣師出歐洲同門的關係,他推ARM MCU 就非常積極,所以人家就直接挑明的說:

NXP's MCU Solutions 100% ARM 。就是說給我ARM ,其餘免談!!

多有魄力啊...他也算是最早幾家宣布採用ARM成為他們下一代MCU core 的~

NXP 的ARM 的歷史是很久了啦。

-----------------------------

ST --- 也是歐系的MCU 大廠,不管是在工業控制或是車用電子市場都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

也是IDM 廠...其實這幾年來,在台灣地區推 ARM 的MCU 也算是動作很大的公司...

我早在四、五年前就接觸到他們的STM91x 系列了...所以看來在市場的推波助瀾之下

他們產品的市場操作只會更積極而已。

(PS : 我認識一位朋友,他們原本是用Winbond 的8051 做一些門禁系統...

在去年也全面更換ST 的ARM 為新一代的系統平台,很簡單:因為現在門禁系統也會

越來越複雜...有新的功能強大的32 bits MCU ,可以提供更好的系統服務功能啊!)



--------------------------------------------

Infineon ---- 歐系MCU大廠,這是以前傳統的德國Simens公司,他們在車用電子或是

工業控制應用市場都扮演重要角色,他跟日本的Renesas 一樣,在本身國家擁有

強大的系統產品需求之下,老早就發展自己的32 bits MCU 了,當然本身國內產品需求

也提供了本身產品在系統應用的出海口,所以人家也不一定要賣市場趨勢的面子...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考量是:您的32 bits MCU 如果市場定位類似的話,

其市場價格也不一定容易掌握一定的毛利...這是人家大廠的思維模式。

我們台廠這些小廠就沒啥資格想這些,要賠人家玩,就得殺價競爭,

否則我們拿什麼跟別人競爭市場啊?!


---------------

Fujitsu --- 日本富士通...這也算是一家包山包海的電子整合廠,也算有一定的系統應用產品

市場出海口的,只不過他的規模就沒像其他廠這麼大了。

但人家這一兩年也是非常積極的搶攻市場,之前我推過那個 8 核心的MCU時,

我有在大陸深圳配合過幾家Design house ...後來我也稍微問了一下他們的近況,

他們後來也都跟我說:這些日系的MCU 報價也很殺,產品穩定性又好,所以他們

近年來也都慢慢會採用這些日系MCU。所以,人家要鞏固得來不易的市場,

當然未來那一種 32bits MCU 市場,人家就得跟著潮流走啊。

---------------------------------------------------

好了,我們已經說完一些台面上的大廠了...以上人家之所以可稱為大廠是因為人家可說是

IDM 廠,人家有自己的晶圓廠,也都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成本、價格與市場供需...

如果真的要卯起來殺價競爭,或是談什麼市場規模...其他的Fabless 小廠是很難跟

他們在市場上平起平坐的啦。那我們一般所熟悉的MCU 廠呢?!

我們就接下來看看:

Atmel : 這是我們從開始玩 8051 時就很熟悉的MCU 廠...過去幾年,市場還曾經

一度傳出說:Freescale 與Microchip 要聯手合併它,但那時Atmel 的AVR

雖然市場反應不錯,但好像還差了那麼一點...後來他們就趕快推出ARM 的MCU,

看來他當初的決策是對的...不但鞏固了他原本AVR 市場,也讓他們可以繼續玩

32 bits MCU...看來人家也是有完整的產品的Roadmap 了。

------

Microchip --- PIC 系列的提供者。應該也算是台廠MCU 的第一假想敵吧...這幾年來

他的8 bits MCU 幾乎都是台廠MCU 攻擊的目標...所以,他們為了擺脫這些台廠的糾纏

之前他們也推出16 bits MCU --- PIC24 系列...不過市場反應不怎麼樣。

後來就趕快再推出DSPic 系列...在一些馬達應用市場反應還不錯,

不過,在其他強大的32 bits MCU 出現下,也有點倍感壓力...所以目前他推出了以下

PIC 32 的 32 bits MCU。不過他採用的是 MIPS 的核心,而不是我們所知的ARM based 。

這一點說真的:我還真的有點替他擔心...當初以前我的公司也有用過MIPS 的 32bits 核心,

雖然說:他的成本是比ARM 便宜,但人家後來ARM也推出精簡的 Cortex 系列...

當初PIC 8 bits MCU 因為其架構簡單,小巧靈活,所以在市場佔了一席之地,

但後來人家8051 也朝向RISC 架構走,也懂得小包裝,小宗市場鑽....外加許多

台廠幾乎跟著他的屁股挖市場牆角...他原本的MCU 優勢未必可以持久。

這下他的32 bits MCU 又走如此路線,還真的會替他捏一把冷汗!

(PS : 之前有學校採用他們的DSPic 玩馬達控制,後來人家接觸了32 bits ARM之後,

也發現32 bits ARM MCU 表現的的確比較優異...看來他們未來市場壓力會越來越大的!)

-----------

Cypress ---- 這算是MCU 的新生吧,我指的是相對於之前我們討論的那幾家。

但Cypress 自從USB MCU 起家之後,也的確慢慢的走向較專業的MCU 廠了,

尤其後來觸控螢幕方案一役,也算是讓他嚐到勝利的果實。

後來他也推出所謂的PSOC...只不過的是他的第一代PSOC 所採用的是他自己的

M8C 核心,一般系統應用者不是那麼熟悉,所以他們也不得不再趕快改版

推出大家所熟悉的8051 核心的 PSOC3 ,當初林老師本來也磨刀霍霍的看好PSOC...

但是他的8051 based 的PSOC3 出來的實在太慢了,連林老師也等不及的投靠他營了。

這下看來Cypress 要一血前恥,他的PSOC 5 就直接採用市場公認的 32 bits MCU 了。

所以,我常常開玩笑的說:小公司或是新創公司就不要自己太『ㄒㄧㄠ/ 腳瘡』

(台語:蹺屁股),去搞一個人家不是很熟悉的平台來陷害您的客人...

因為如果客人有更好的選擇時,您是鐵定第一個被換掉的!...偏偏這個時代

搞電子的東西,大家都大同小異的可以隨時替代的。所以往往您被換掉的機會

都很大的!否則,您就得學人家Renesas 或是Infineon ...自己擁有廣大的自己系統

應用產品的出海口...不用靠別人的系統應用產品,自己可以撐起一片天啊!

-----------------

Silabs  --- Silicon Labs 的MCU...以下資料不是從官方網站取得的,因為過去他們在

8051 市場的確有一股後起之秀態勢,但畢竟世界潮流還是慢慢的朝向 32 bits MCU 。

所以,Silabs 也得被迫面戰這一個趨勢...這一、兩年來,過去採用Silabs MCU 的

客戶也殷殷期盼 Silabs 的  32 bits MCU,雖然過去Silabs 也有推出100 MIPS 的

8051 MCU,但畢竟效能還是無法與真正 32 bits MCU 相較量。所以,在去年年底

(2011) 他正式推出了32 bits ARM MCU...以下就是他們初步的Datasheet 所節錄的。

後勢的市場反應如何,就靜待市場的評價了。 

---------------------

-------------------------------------------

---------------

結語:因為我們拉哩拉渣的簡單的帶過全球幾家MCU 供應商的新一代MCU,

我們先做一個簡單結語,以後還有許多討論機會:目前來看,我曾說過:

8 bits MCU 不是一定要被淘汰,只是以市場利益操作來看,32 bits MCU是提供了

更多市場成長空間...也促使各家MCU 不得不得面戰這一局面...因為如果您不去面對

這樣子的市場需求,您勢必在下一代的MCU 市場中會被淘汰的。

當然這個趨勢也不是要每一家MCU 廠放棄他們原本所擅長的MCU 架構,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採用 32 bits ARM 核心的MCU,他們還是都可以保留他們原本

MCU 架構中的優點:譬如Cypress 原本的PSOC 架構,Silabs 原本的Crossbar 或是

PCA 架構等等...甚至每一家自己所擁有的Touch Sense 功能等。我想這是32 bits ARM

在推廣其ARM 核心時成功的地方,讓整個業界願意接受他的平台。

也可以保留原本各家的優勢,各發揮所長。

但畢竟無論如何,還是得回到系統應用端來看市場:因為只有需求才能真正創造

未來市場成長。很簡單,原本8 bits MCU 提供一個1 KBytes 或區區幾KBytes 的

ROM Size ...真的無法因應未來複雜的系統應用需求,換個角度說:您覺得在

1KBytes 或區區幾KBytes 的ROM Size 裡,您可以創造多少系統附加價值?!

如果沒有的話,您怎麼可以提高MCU 本身的市場價值,同樣的可以提升您

本身MCU 的市場單價呢?!----所以,我才一直強調:今天MCU廠要推出MCU

不是只是純粹想到本身的毛利而已...而是要去想如何創造系統真正的應用價值。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

中國官場有一句話: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看來一點也沒錯。

在歷史上再偉大的王朝都會面臨接班問題,更何況是處於訊息萬變的高科技業呢?

其實在原文報紙中間有一段文字:When Company founders stay their usefulness"

我們中國有句話說:及其老矣,戒之在得。講的是不能倚老賣老。

這篇文章畢竟是國外科技公司的觀點,在國外公司董事會的運作機制是比我們

開明多了,反觀國內許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會也沒這麼有彈性運作,所以,

往往我們常常更容易看到國內許多高科技公司上市櫃之後,甚至在組織上就又更顯得

有點打迷糊戰的意味...所以,在經營或是競爭策略上,就更顯得缺乏高科技業界應有的

積極與創新的應有的作為。所以,拉遠的來看整個全球科技界發展與競爭佈局來說:

我們國內這些高科技業的接班問題更顯得讓人擔憂了。

----------------------

紐時摘譯:科技公司創業元老 何時退場是學問

2011/12/07 15:57

Of Tech Visionaries and Exits

科技公司創業元老 何時退場是學問

By Quentin Hardy

------------------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turns out many wonderfully rational products with

cool precision. Which seems amazing at times, given how some high-tech

companies are run. Emotion can trump reason, particularly on issues like

success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科技業經常以令人驚嘆的精準度推出許多極其合理的新產品在

知悉部分高科技公司如何經營運作之後,這種成就有時候似乎

還真令人不得不稱奇。感情可能凌駕理智,尤其是涉及接班與

公司管理問題時。

The tech world is rich in visionary founders and strong early leaders, those

whizzes who dream up game-changing products and strategies. These executives

are often celebrated, even mythologized, and with reason: the right one can

make employees and shareholders rich.
科技界不乏具有遠見的創辦者與強有力的初期領導者。這些曠世奇才

憑空想出各種足以改變大局的新產品與經營策略。這些企業高層通常

遠近馳名甚至化為神話般的人物。這種結果可謂其來有自:適才適所

的企業領導者可以使員工及股東致富。

But tech companies are often notoriously hard to run. And sometimes, these

leaders cling to dated visions and stifle innovation. Sometimes, they simply

won’t get out of the way. Promising executives with new ideas get fed up and leave.
然而科技公司通常也極難管理。有時候,這些領導者固守已經過時

的見解,甚至扼殺創意。有時候,他們就是不肯退居二線。

前途大有可為且滿腹創意的高層主管往往因為難以忍受這種局面而求去。


 

“No one wants to talk about it, but founders stay too long, and they

chase ou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ders,” says Kevin Rollins,

the former chief executive of Dell. “It’s really the fault of the board,

which doesn’t manage the strategy and sticks with a founder whose

vision has run out of gas.”
戴爾公司前執行長羅林斯說:「沒有人願意談論這件事,

然而企業的創辦人在位太久,趕走了下一代的企業領導人。

老實說,這是董事會的錯,因為董事會不掌握好企業的經營策略

只知道緊抱著見解已經落伍的企業創辦人。」

Mr. Rollins was Dell’s C.E.O. from 2004 to 2007, when he was ousted

and replaced by the company’s founder, Michael S. Dell. Mr. Dell had

given up the C.E.O. spot to become chairman – until he wanted his

old job back. Mr. Rollins, who was paid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as C.E.O., oversaw a series of disappointing quarterly earnings,

and Dell’s share price fell 9 percent during his tenure.
羅林斯於2004年至2007年之間擔任戴爾公司執行長。

公司將他解聘後,改由創辦人戴爾親自接任執行長。

戴爾此前曾經擔任公司執行長,後來放棄執行長一職改任董事長

直到他想回鍋為止。擔任戴爾執行長期間,羅林斯的待遇高達

數千萬美元,不過同一時期,戴爾公司的營收也接連數季

不如預期,公司股價並在他擔任執行長期間重挫9%

“There is my case, but there is also the case of Cisco, Microsoft, Research

in Motion and Yahoo,” Mr. Rollins says. “You are going to see a big

succession problem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and the boards probably won’t

do anything about grooming for succession until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ders

gets in and has problems.”
羅林斯說:「這是我的實際例子,而思科、微軟、

(加拿大黑莓機製造商)RIM、雅虎這些公司也都有同樣的問題。

未來三年,你一定會目睹這些企業面臨嚴重的傳承問題。

而在新一代領導人上場接班並碰到問題之前,這些公司的董事會

在培養接班人方面大概也不會有任何作為。」

Charles H. Giancarlo, a managing director at Silver Lake Partners,

a private equity firm specializing in technology, says succession “

has become a lunchtime topic in the Silicon Valley .”
私募股權基金「銀湖夥伴公司」專以科技業為標的,總經理吉恩卡洛

表示,科技業領導層交接問題已經成為「矽谷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Mr. Giancarlo spent nearly 20 years at Cisco Systems, and became

the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development officer. But he

quit in 2007 over disagreements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ongtime C.E.O., John T. Chambers. Mr. Giancarlo says many

technology companies are at a turning point. “People are realizing

that the business has gone from unbelievable leadership, with

teams making the right calls, to those companies meandering and

failing,” he says.
吉恩卡洛曾經為思科系統公司效力將近20年,因為表現傑出而逐步

晉職公司執行副總裁、開發總監。2007年,他因為對於長期擔任公司

執行長的錢伯斯的表現無法認同而求去。賈恩卡洛指出,許多科技公司

已經走到轉捩點。他說:「人們已經開始明白,這一行已經由領導好到

令人不敢置信  由經營團隊做成正確決定  的黃金時期,轉入迂迴

曲折而失敗的歧途。」

Both Cisco and Dell have underperformed the broad stock market in

recent years.
思科與戴爾這兩家公司的股價,近年來表現始終不如大盤。

Mr. Rollins says Mr. Dell balked at his ideas about moving beyond PCs.

Mr. Giancarlo says Mr. Chambers created a thicket of time-sucking boards

and councils that led to endless meetings.
羅林斯指出, 戴爾 先生不肯接受他所提必須設法超越個人電腦層次

的理念。吉恩卡洛表示,錢伯斯設置徒然浪費時間的種種委員會,

而這些委員會只知召開沒完沒了的會議。

“Councils are how every dictator organizes below themselves,” Mr. Giancarlo

says. “It prevents any real challenger from rising up.”
吉恩卡洛說:「這些委員會正是每一個獨裁者組織部屬的作法。

它使得任何真正的挑戰者都無法出頭。」

A Dell spokesman said that, under Mr. Dell, the company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diversifying its business. “Mr. Dell has recruited the

strongest, most capable and stable senior management team in the industry,”

the spokesman wrote in an e-mail. A spokesman for Cisco noted that the

company earlier this year streamlined its decision-making and exited a business

in consumer cameras, among other changes.
戴爾公司的一名發言人說,在戴爾領導下,該公司在多元化經營這

方面已經獲致「顯著的進展」。這位發言人透過電子郵件聲稱,

錢伯斯已經延攬並建立一支同業之中陣容最堅強、專業能力最突出

而且最穩定的經營管理團隊。思科的一名發言人指出,該公司最近

厲行多項改革,包括今年稍早精簡決策流程,以及退出消費者

攝影機市場。

Jeffrey Sonnenfeld, a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t Yale University , says tech

boards have a hard time managing founders, since those executives also have

exceptional value.
耶魯大學管理學教授桑南菲爾德指出,科技公司的董事會近年來

難以駕馭它們的創辦者,因為這些企業高層也有其獨特的價值。

“The founder and the early leader can do certain things to change the company,

too. Rollins couldn’t change the company religion, but Dell can – he has

inspirational authority,” Mr. Sonnenfeld says.
桑南菲爾德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創辦人與初期領導人也可以

藉由他們的作為來改變整個企業。羅林斯無法改變戴爾公司的價值觀

,戴爾卻辦得到。他具備足以鼓舞人心的權威地位。」

“The board can fear the founder,” he said, “but that is O.K. if he is growing with

 the business.”
桑南菲爾德又說:「董事會可能對創辦人心存畏懼,不過只要創辦人

與公司一起成長,這就不成問題。」

原文參照:


http://bits.blogs.nytimes.com/2011/11/19/tech-visionaries-and-the-succession-question/

2011-12-06聯合報/G5/UNITEDDAILYNEWS 陳世欽譯 原文參見紐時週報七版下

 

 

 

回應(0)
引用(0)

文章分類

USB DIY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07
  • 累計人數:546746
  • 發表文章:936
  • 相片數量:5
  • 回應數量:138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更新日期

2013/08/30 14:45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