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莞爾一笑

底下讀者回應!

-----

奇美電前3季虧逾444億元

中央社 – 2011年10月31日 下午6:51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31日電)奇美電子今天公布財報,前3季累計虧損新台幣444.48億元,每股虧損6.08元,均大於友達前3季的累計虧損405億元,每股淨損4.6元。

奇美電子前3季財務報告顯示,帳上現金約310億元,短期借款約214億元,1年內到期長期借款約655億元,帳上累計虧損超過500億元,為紓解資金壓力,奇美電子表示,已積極爭取400億元聯貸案,以及進行「應收帳款」的融資案。

面板景氣不佳,10月下旬面板報價續跌,許多尺寸面板價格甚至已來到現金成本以下,可能出現「做愈多、賠愈多」的情況,面板廠多降低產能利用率因應。

奇美電子目前產能利用率約60至70%;友達日前法人說明會指出,第2季產能利用率約80%,第3季降至77至78%,第4季將觀察面板價格趨勢,決定產能利用率降低比例。1001031

---

讀者回應:

 
123 3小時前 檢舉不當使用
虧這麼多就算了 虧的金額還如此不吉利 嘆...
回應
 
哈~哈~哈~............跟我第一眼看到感覺很像!.........
 
如果全部是4 就算了...最後那個 8 還有那麼一點畫龍點睛之妙!.........

賈老師難過的一幕

賈老師說他看到這一幕,心裡有無限的惆悵,您以為這些高中生是上了高中才
會騎機車的嗎?!...那當人本基金會看到這一幕時,怎麼不跳出來說:
我們『愛的教育』可以改善這一切嗎?!...

競爭力下滑才是科技業的危機 (轉載)

昨天晚上的從『數字看台灣』節目中,謝主持人有訪問前金管會主委龔照勝先生。

是專注在其金融專業領域討論,但其中也不乏提到與台灣科技發展的相關議題。

有幾點個人也蠻贊同,撇開政治議題觀點來看:從今年歐美國債問題,我們

看到許多國家都面臨金融問題,所以龔先生提到所謂金融改革隨著金融全球化的變革,

沒有所謂的一次金改或是二次金改...這些是政治術語,金融改革本來就要隨

全球化問題持續的修正。謝主持人呼應說:像高科技兩兆雙星,幾乎是全由

官股銀行在背負龐大的資金風險,不管亞洲的日本或新加坡...幾乎持續推動

銀行民營化,而我們卻因為政治問題,讓原本走向銀行民營化又走回國營化,

屆時兩兆雙星龐大的負債資產有可能會造成國內金融風險,看來得要由全民買單。

看來一個是做過了頭,另一個又極端的改過了頭...一直找不到正確的金融政策,

尤其龔先生又提到:金融本來就應該走向一個比較正常的獨立營運方式,

不應該淪為少數有『遊說能力』的利益團體護航...。

---

在節目最後謝主持人又再一次提到國內教育問題,龔先生也提到這幾年我們所謂的

台灣之光,幾乎全都是由所謂技藝人士(像麵包師傅等)發光發熱,這代表著我們還是

不能忽略基礎技職教育的重要性...這一點個人覺得真開始懷疑國家教育政策有沒有在想

這個問題?!....

-----

看看以下這一篇社論...您跟我說:從大方向來看,人家賈伯斯回歸蘋果第一件是就是

把蘋果的產品線砍到只有四個基礎方向,而且一次只做一項,其專注努力令人動容。

重點還是其遠大的目標與企圖心。但反觀國內科技業,短視與搖擺心態處處可見...

簡單舉個例子,您搞個機海策略,結果每支手機大同小異..核心技術還是只有一個,

還是別人的,只不過一直重覆複製,真的也看不到未來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以前在IC 廠工作,只知道:喔...大陸市場很大,好~趕快看人家要什麼,

就趕快搞顆IC ...然後,派幾個FAE 到處支援,搞市場....今天流行數位音樂,

搞MP3 IC ,明年流行山寨機,就趕快搞山寨機...景氣好,大家沒差,大家都賺微薄利潤,

景氣差...大家就惡搞,惡性殺價競爭,幾年下來,工程師一波換一波,

您跟我說:您被派去大陸...有多偉大的任務?!我都不怎麼相信,因為我看到

人家賈伯斯傳理的蘋果工程師們也沒像我們搞FAE 如此,人家還不是可以提高

市場價值,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產品。...您個人也可以自己想一想:從比較大、宏觀

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您可以在香港機場候機室裡想,想想人家賈伯斯在做每一件事

時,他的真正目的與他的企圖心在哪?!而您呢?!...混口飯吃?沒錯,那幾年內

萬一您沒撈到,萬一景氣反轉,老闆要您放無薪假,或找到比您年輕能承受舟車勞頓

的辛苦時...您怎麼辦?!那就是您本身競爭力下滑的危機了。...

----------------------------------

社論-競爭力下滑才是科技業的危機

  • 2011-10-31 00:49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如果,對國內科技產業這波裁員、無薪假風潮再起,只以景氣循環視之,就太輕忽了;因為,從許多數據、產業變化來看,台灣科技產業面臨者絕對不是單純的景氣問題,而是更深沉的競爭力問題。

 從兩年前蘋果推出iPad,在全球帶動搶購風潮,震撼也改變產業結構後,加上歐美景氣低迷導致的需求不振、台廠本身競爭力問題,三重利空交雜下,先是年初台灣PC大廠宏碁執行長蘭奇去職、公司由盈轉虧,接著廣達、英業達因負責代工的平板電腦難敵蘋果勢力,而宣布大幅裁員;台灣引以為傲的「雙D產業」─DRAM與LCD面板也陷入低迷,每個產業預估今年至少要虧損上千億元;被視為未來明星產業的綠能產業─太陽能與LED,相關廠商從年初的樂觀到年底的蕭條,虧損、無薪假傾巢而出。台灣科技業的危機,可說舉目盡是。

 台灣科技產業一直以PC為重點及核心,追隨微軟與英特爾的腳步發展,即所謂的「WINTEL陣營」。微軟負責軟體、英特爾開發處理器,台灣則根據「WINTEL」訂出的架構,負責生產各種相關硬體。這套機制運作數十年,打造出台灣科技業的鍍金年代,讓廠商賺足錢、成就無數科技新貴,但,現在這套模式的不良後遺症顯露了。

 追隨別人制定的架構,好處是有規則可循、可迅速量化生產,台灣廠商最擅長大量製造、壓低成本,長期培育出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紀律森嚴的勞工、不惜「暴肝」投入的工程師,讓台灣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生產重鎮。但壞處是這種模式,缺乏差異化、知識與技術含金量低,容易複製,後進國家很容易追趕;加上台灣「一窩蜂」的習性,最後淪為殺價競爭。台灣許多所謂科技大廠,表面風光、營收數千億或上兆元,但毛利只有三%、五%,好一點者也只到七、八%。如非蘋陣營不能藉著Win8、UlstraBook等產品推出,及早「反攻復國」成功,WINTEL陣營的台廠前景實在讓人憂心。

 即使目前風光一時的所謂「蘋果概念股」,台灣廠商的「含金量」也有限。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Kraemer等最近出了一篇論文「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Apple iPad and iPhone」,分析蘋果的全球供應鏈如何分享由iPad與iPhone創造的價值。結果是在iPhone4中,蘋果獨享五八.五%,台灣供應鏈享受的利潤與日本相同,只有○.五%,南韓卻享有四.七%,是台灣的九倍,其它美國廠商則享有二.四%。在iPad中,蘋果占三十%,台灣占二%,高於日本的一%,但仍遠低於韓國的七%。最慘的是大陸,表面上組裝出口,創造對美國高額的出口貿易值,但實際上「只領到工資」─連利潤都享受不到,在這兩項產品中,大陸的勞工投入成本占整個大餅的大概二%左右。

 另一家市調研究機構iSuppli把iPhone4拆解分析後發現,前七大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中,包括螢幕、快閃記憶體、SDRAM、處理器等四項,都由韓國製造,占其元件成本的四二.七%;肯定為台廠提供者為觸控面板,僅占五.三%;另外未能辨識那家供應商的是照相鏡頭,假設也是台廠大立光供應,也僅占五.一%,台廠遠遜韓廠。台廠這種分食低毛利的情況,事實上已創造出「蘋果奴」的新名詞了。

 因此,與產業雷同、發展程度相近的南韓比較可發現,同樣作為供應鏈,從蘋果產品的拆解分析中,台灣廠商的技術層次與「含金量」明顯低於韓廠;同樣供應全球產業的雙D,台廠的技術及市佔率節節下滑,與韓廠差距日遠;二○○九年大陸推家電下鄉時,台灣的面板在大陸市占率超越韓國,但在全球市場上,台灣卻與韓國的差距日益拉大,「民族大義」還是不敵技術與市場需求。至於台韓在DRAM 的差距,則更不在話下。同走品牌之路,台灣雙A陷困境,智慧型手機宏達電雖光芒四射,但仍難與韓國三星並肩,三星的智慧手機市占率今年第三季超越蘋果iPhone,成為全球最大廠。

 國內科技業會有今日情況,絕非一日造成,部分與政府政策有關,更多的則與企業主的選擇有關。大部分企業選一條輕鬆的路走─走代工、重短利、輕研發、全力cost down;生產基地先從台灣轉到大陸,成本上漲則又從沿海遷到內陸;再不行,到東南亞、南美洲…,研發投資嚴重不足。韓國大廠則是重研發、走品牌、加深差異化、加強技術含金量。十年磨劍,今日見真章,台韓科技業差距越拉越大。

 全球科技產業結構丕變之際,加上韓國廠商步步進逼,這波科技產業的低迷,絕對不能單純以景氣循環視之。從政府到業界,一定要思考出一條新的出路,才能重新打造、磨亮台灣的科技業。否則,當景氣春天回來時,大部分科技廠商可能發現:自己猶在寒冬之中。

---

茂德逾放 恐吃掉國銀1成獲利

2011年 10月31日

【廖珮君╱台北報導】茂德548億元的放款,確定10月將打入逾期放款,本國銀行10月逾期放款比率將跳升約0.23個百分點;而最壞狀況是,將剩下34%、約186億元放款全部提存呆帳準備金,將吃掉國銀約1成獲利
上周五由台銀、合庫邀集主要債權行開會,確認茂德0.1%降息案未能全數過關,各銀行須在10月底財報上轉列逾期放款。若以國銀8月放款等數字估算,全體國銀逾放將跳升0.26個百分點達0.73%,創近1年新高。
據透露,9月國銀已將茂德合計約100億元放款轉入逾放,9月全體國銀逾放已從8月的0.47%、跳升0.04個百分點到0.51%,10月將剩餘440多億元全列逾放、再加上太子汽車逾放,10月逾放將再增加0.23個百分點到0.74%,創近1年新高。

還有186億未提存

目前26家債權行對茂德共548億元放款,已提存約361.68億元的備抵呆帳,僅剩下186.32億元未提存,平均提存比達66%。
據透露,金管會也認為,若茂德引資案再無具體進展,不排除下一步將要求各債權行對茂德放款的提存比,從目前66%再拉高到70%,依此估算,全體債權行得再增提約22億元備抵呆帳準備金。
若以8月底全體國銀稅前盈餘達1507億元,最壞狀況是剩餘186億元全提存,將吃掉國銀獲利約12%,國銀第4季盈餘也將縮水。
據了解,不少銀行已將茂德全數提列呆帳準備金,或已增提到7成,彰銀副總施建安說,目前彰銀對茂德放款已提列7成呆帳準備金,預計年底可到85%。彰銀對茂德放款約32.73億元。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表示,茂德狀況大家清楚已久,各銀行都已提足呆帳準備,且有12吋晶圓廠在那邊,各銀行非全部都會損失。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USB 轉RS232/I2C/SPI ?!

其實很巧的是,我原本最近有用到USB 來做一些信號資料轉換,

而好友這兩天也發表了一篇關於MODBus 的文章,就在昨天還有通路商的

FAE 也問我一個問題:可不可以把一般Keil C 語言中的 printf() 轉換成USB 介面?!

(註:一般Keil  C 中的 printf() 是把相對應的字元透過UART 之Tx 傳送出去的。)

之前也一直有人問我關於USB 轉 I2C 或SPI 的問題。

所以,我才想到說:關於這一種簡單的介面轉換似乎還是許多人經常會碰到的,

尤其是之前我都會勸大家為了簡單、省去麻煩,就直接買一條USB 轉RS232 的

線回來就好了。但是實際應用卻又常常不需要這麼麻煩的接線方式。

譬如來說:之前我有寫了一篇關於園區RD 最夯的一塊PCB 版子。其實大家會用到的

RS232 也都只是用到 Tx 與Rx 而已,但實際一般USB 轉RS232 是要真正做到

標準RS232 的所有接線規格的:(如下圖)

-----

所以,不免就得先在我們系統應用版子上先用一棵UART 轉RS232 的IC ...先轉成

RS232 再轉回一般TTL 的Rx/Tx 給我們的USB 控制IC...簡直就是脫褲子放屁。

而實際上要真正做到RS232 的規格...上圖的每一支RS232 的定義腳都要做到很精準。

所以,其實USB 轉RS232 的IC 也不好搞,也是會有相容性的問題。

像SiLabs 的USB 轉RS232 也是拿一棵標準USB 控制IC 來寫韌體的,搞了老半天

還是都會有一些相容性或水土不服的問題。您不知道?!可能您也只是用到Tx/Rx 而已吧!

據說後來大家公認比較好的USB 轉RS232 的控制IC是 FTDI 的...

----

但是基本問題是什麼?!我說了也不過為了 Tx/Rx 兩隻腳而已,更重要的其實還是

在資料傳輸中的資料內容/封包...或是像上述那個MODBus 的命令列的支援。

所以,我認為還是自己辛苦一點:與其用別人的USB 轉RS232 控制IC,

還不如自己拿標準USB 控制IC 來自己寫一個應用轉換功能。這個道理跟所謂的

USB 轉I2C 、USB 轉 SPI、USB 轉 JTAG 或是USB 轉DMX512 等道理是一樣的啦。

像我所說的:I2C 、SPI 、JTAG或是DMX512 等,他的電器規格或是一般

UART 的BaudRate 等其實他們基本電器規格都很簡單的,他們這些介面

最複雜的是來自於他們本身所處的系統應用環境與條件,譬如:您要用I2C /SPI 

來下命令?讀寫資料?!或是有其他的特殊功能目的?!這些都跟您的系統應用息息相關。

譬如我上回提到的

USB HID 技術散記(三) --- 系統干擾問題

他就是得在USB 控制IC 的韌體上,處理與解決資料傳輸的問題,而讓系統更穩定。

當然啊...USB 的傳輸速率與這些I2C、SPI 或是JTAG 等的頻寬一定是不一樣的,

您的USB 控制IC 的韌體得一定要同時處理USB 傳輸管理韌體,也得要兼顧

I2C、SPI 或是JTAG 的資料傳輸或記憶體FIFO 的管理控制,如何最到資料傳輸

同步問題,的確是一大考驗。

很多人問我這一個問題該如何?!其實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系統經驗的累積與許多

周邊輔助工具協助的,譬如示波器或是USB 分析儀等,甚至還要在PC 端寫一些

簡單的應用程式來測試與驗證結果。---所以,要有效率的搞好這些東西,

基本上,最好可能要自己能掌握韌體,軟體與驅動程式的初步雛形。

至少我自己本身也都是如此的,否則,您會因許多不確定因素,

造成自己心理上的障礙與瓶頸....也間接影響到您自己對工程問題解決的自信心。

---

那您會跟我說:本公司講求專業分工,管韌體的不必管驅動程式,而上層應用軟體

還有另人專業處理...是的,既然貴公司的人力規模這麼優,那應該就不用來問我了。

或是您跟我說:我只懂得寫PC 軟體,或是我只會寫單晶片韌體...那怎麼辦?!

那您就是走錯公司了,您應該到剛剛那一家公司才對,這麼命苦幹嘛?!

但是事實上就猶如賈伯斯所堅持的軟體與硬體相對應整合還是需要的啦。

這一點就得從您自己做起吧!...

------

像SiLabs 的USB 控制IC 譬如:C8051F320/F321 或是C8051F340 都有整合

I2C/SPI/UART_Tx_Rx,乃至於 PWM 都有...您的應用又不是要做到像標準

的RS232 每一隻腳為的精準控制...還是自己辛苦一點,自己開發USB 韌體程式吧。

(備註:如何將Keil C 的printf() 導到 USB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在韌體上,但如果在系統整合上,其實沒那麼容易,因為您根本不知道

人家在 printf() 函數的引數裡會用多少字串長度?!您怎麼擔保這些

字元字串可以有效的、精準的傳送出去呢?!而您PC 端的接收程式

又該如何處理這些FIFO 呢?!....這些都系統整合的小細節,

就像Godspeedlee 小老弟的文章所述:

"假如我們要傳送的封包是可見文字與二進位的混合時該怎麼辦?"

做起來都是不簡單的故事。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該不該換工作呢?(好文章,與各位參考)

朋友寄給我的...我記得我以前好像在哪裡也看過這一篇文章?作者是同一位。

文章Highlight 是轉寄給我時就有的,不是我標記的。

但在這一波不景氣裡,看來格外不同的感觸。

這一週花了不少時間在看『賈伯斯傳』,感觸也蠻深的,一本很不錯的科技人的傳記。

之前在吵說:我們的高等教育如何?!想想:人家賈伯斯把那個高等教育的時間省下來

在社會大學中學習。昨天一位朋友來寒舍坐時,也聊到現在許多研究生上了研究所,

才知道要開始唸書了。那他之前在幹嘛?!...那他又用什麼成績上研究所的?!

那甚至他的論文方向是什麼?!---朋友說:現在很多碩士論文就像一篇專題報告而已。

甚至,搞不好也是別人代筆的...我今年還聽到某私校技術學院直接擺明了:

16 萬元/學期,碩士保證班。那又何苦呢?!只是大家都變得辛苦,無意義而已。

---

再來就是我從『賈伯斯傳』裡,體會到真的:人才真的很重要。為何文中大家都會

批判賈伯斯的人事管理冷酷無情,想一想:他說得也沒錯,

用笨蛋做事,只是浪費大家彼此的時間而已;但相對來說,當他手上有優秀的人才時,

他也不會輕易放棄,在他重返蘋果時,他第一次再槓上董事會時,就是在股票選擇權上,

極力的爭取留住好人才,這也是他從一開始的Woz 、麥金塔計畫再到Pixar 團隊,

所見到的經驗累積,他幾乎都是用最少的人力,最優秀、頂尖的人才給自己創造機會。

我想這一點真的需要台灣許多公司老闆的借鏡,從『賈伯斯傳』裡,您真的可以處處

看到一位真正科技CEO 與公司科技、技術團隊的緊密搭配演出;而台灣大部分的科技界

的老闆都只是忙著法說會,財報...或是講難聽一點:就是喝酒應酬拼訂單。

真的沒有太關注自己公司真正核心價值的建立與培養,乃至於產品形象與公司品牌。

很推薦這一本值得科技人賞讀的一本當代科技人物一生傳奇的傳記。

----

該不該換工作呢?

作者: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方德信督學

上了這麼多年班,突然一早上進公司,總務就發個紙箱給你,還站在一旁盯著你收拾東西,連電腦也不許開,收拾好了就走人。事情過了個把月,你還是氣憤難消

你說看到昨晚的電視新聞,上千名失業勞工聚在勞委會抗議,你也真想去抗議。

說來也巧,昨天中午我正好經過勞委會,所以對於他們抗議的原由,我能理解。  

但當你說也真想去抗議,我就有些話想對你說說。你我曾在券商共事,長期研究過許多上市公司的營運,你應該還記得,許多統計資料都顯示,有七成以上的公司,開業之後撐不到三年。剩下的一半也會在後來的兩年中陸續結束,能夠持續經營超過十五年以上的公司,不到百分之十,十五年以上的,更是不到百分之一

照這樣來算,如果我們都從二十五歲左右進入職場,想要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並不切實際,對嗎?

比較實際的情況應該是,我們會經常因為公司前途無亮自行跳槽,也常會因為公司無法再經營下去而不得不離開,對嗎  ?

你們公司的情況,半年多前就有跡象了,我還問你怎麼不另謀高就,你說你試了,但是談來談去,發現薪資都沒有現職高。

我講了一句很刺耳的話,你還記得嗎 ?我說,別抱怨了,雖然他是個不善經營的人,但至少他付給你的薪資,已經超過你的「市價」了。

你的競爭條件已經在衰退當中,繼續這樣下去,保不住工作只是遲早的事

曾經和一位創業成功的朋友有過一席印象深刻的談話。他長我十來歲,在成功前曾經有過兩次事業失敗的經驗,負債累累,第三次,他成功了。那日與他飲酒吃飯,已是他創業成功的第五個年頭。他說前四年的獲利都用來還了債,現在才算稍微賺了點錢。

我舉杯表示佩服,微醺的他卻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你上班的公司經營不善,快要倒,你會有什麼打算?

想都沒想,我說當然馬上開始找下一個工作。他意味深長的笑著看了我一會,才開口說:「這半年來,我到處問人這個問題,你是第八十六個,大家答案都大同小異。從來沒有一個告訴我:『我會去告訴老闆,別擔心,我會用我的全部家當陪他拚到底。』」

他說:船沉了,和船一起沉的總是船長。水手都帶著剩餘的糧食、飲水,搭救生艇走了

所以他學到了教訓。績效好,該加薪就加,該發獎金就發,但績效不好,該減薪、該裁撤,一定公事公辦,不會拘泥員工的年資或彼此的感情
因為,「如果你感情用事,顧慮那些該裁該減薪的人而不處理,反而會造成表現好的人會離開你,最後留下來那些原本就該砍掉的人,公司很快就不可挽救。這不只是控制成本的問題,而且能避免人才流失。」

從那天開始,我再也不曾認為公司有持續雇用我的義務,因為我的確沒有陪老板沉船的打算

除了上班時間仍舊做好我職掌的工作,我也在自己身上下了一些工夫,做好隨時隨地可以離開的準備,不論主動或被動。

還記得你曾經笑過我到處面試去探行情嗎?就是因為與他那一席話。勞雇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條件式的關係,當維持關係的條件不存在,雙方都有解除關係的權力。我們若指望在一家公司上一輩子的班,那得保證老闆永遠喜歡我們,我們也永遠喜歡老闆,再加上他公司永遠不會倒、能賺錢,還要我們的價值永遠不會被取代

我不是在幫資方講話。我知道有些資方是故意惡性倒閉,不過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希望能夠成功,不但自己有好日子過,還可以提供許多穩定的就業機會,養活好幾家人,甚至像王永慶,養活的是數萬個家庭的幾十萬人。

創業者投入資金、時間,還有比員工更多的勞心勞力,同時承擔著因為營運能力不足、判斷不正確、被倒帳、景氣反轉等無時不刻都存在的失敗風險。平均每當一人創業成功,就有九個人失敗,而這些成功的人,平均都先失敗過兩次。

相對而言,受雇者得到一個職位,只要每天早上按時去上班,做好指定的工作,每個月時間到了就有一份薪水可領來養家活口,如果外面找得到薪水更高、前途更光明的工作,通常會遞出辭呈離去。而如果找到的工作薪水更低,就表示在現職上已經「超額獲利」。若是公司經營失敗,除了拿不到的薪水,沒有其他的風險。在這樣的相對關係下,我們身為職員、勞工,有什麼資格抱怨老闆為了能夠繼續營運下去而裁員?我們該不該想一想,為什麼走路的是我們?

曾經聽過一個很詼諧的老頭講課,他說他平生最看不起的,是下了班就罵老闆,隔天又繼續去上班的人。

他說,若有本事找更好的工作,不用抱怨,做就是了。如果沒有這個本事,那就根本沒有抱怨的資格。

這一個多月來,聽你埋天怨地,希望你也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完全沒有責任。你得到幾次面試的機會,但條件都不如你原來的工作。有沒有想過外在的環境變了,你的心態也該調整?現在的就業市場,是一個硝煙密佈、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殺戳戰場。但仗還是要打下去,你所應該做的事情,是遍尋你的身上、四周,找出任何還能使用的武器。哪怕原本用的是機關槍,現在只剩一把美工刀,要先守住一個小小的方寸別被打掛,你就能繼續在戰場上存活,而且,你一定要記得現在這個經驗:永遠要不停止成長學習。別再使自己陷入武器不夠用的處境。這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別人的。

拿自己的不幸去怪別人是最容易的事,但卻一點幫助也沒有。說真的,景氣的確不好,現況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每個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惶恐, 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坐以待斃一定沒指望,你同意嗎?

今後我仍然願意陪你喝酒聊天,喝咖啡吃飯,陪你檢視身上的武器,一起研究在這戰場上存活下去的策略。我們是長年的朋友,理當互相支持。但那不表示我想同情你,也不認為你需要我的同情,所以,聽你怨天尤人,今晚是最後一次。加油。我們一起。



環境變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沿用昨是今非的邏輯。
-
彼得.杜拉克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不整合的產業結果

企業經營者真的要拿出魄力與良心做事。

我這兩天讀了『賈伯斯傳』,大家都很容易把賈伯斯的成就聚焦於麥金塔或蘋果。

但我發現他在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的成功歷程更令人激賞...

據書中表示:Steve Jobs 被踢出Apple 之後,他將Apple 持股賣到只剩1 股。

(他意思是說:他還可以利用這一股可以參加Apple 股東會)...變現拿到約一億美元。

除了NeXT 公司之外,他幾乎全都自己掏腰包投資Pixar ...前前後後幾乎花光積蓄。

(原本說好投資1000 萬美元,最後卻一路追加到 5000萬美元。結果"玩具總動員"

上映後一週,皮克斯IPO上市,他持股80% 為他創造 12 億美元價值...比蘋果當年還多!)

因為他欣賞Pixar 的動畫技術與相關人才,最精彩的過程莫過於他以Pixar CEO

與迪士尼公司的簽約合作過程,到最後把Pixar 賣給迪士尼...也因此與當時迪士尼

CEO (也是前ABC CEO,而被迪士尼併購後進入迪士尼的。)結下情緣,也讓後來

iTune 有機會跟ABC 合作數位內容,所以這一段Pixar 的成就,也算是賈伯斯後來

成功的佈局過程吧。...其中Pixar 的創意總監約翰·拉薩特(John Lasseter)更是人生

最大轉折,從原本矢志學習創作電腦動畫,讀藝術學院,也如願進入迪士尼工作,

後來卻失意離開迪士尼,也算是我們這一類標準的宅男工程師...卻在賈伯斯的力挺之下,

後來迪士尼原本想高薪挖角回迪士尼,他因感念賈伯斯的知遇之恩而婉拒(註),

公司合併後,他反而成為整個迪士尼動畫部門的最高創意總監。

所以,我想這個過程,真的值得許多年輕工程師好好學習...

當然也希望台灣這些真的從高科技產業賺到錢的老闆們,

可以取之於社會、產業,再回饋於產業或社會。

真的,非常高興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成功的典範。---也分享各位。

-----

PS : 原本皮克斯內的技術團隊原本以為可以幫迪士尼代工動畫已經是

心懷感激了(就是我們台灣許多工程師的想法一樣。),但賈伯斯堅持

要把皮克斯塑造成與迪士尼平起平坐的一個專業品牌。

『賈伯斯傳』內對於賈伯斯與皮克斯的註解是:

"賈伯斯之所以赫赫有名。除了創造優質產品之外,就是創立擁有響亮品牌之優質企業。

在他的時代中,他創造了最優秀的兩家企業:蘋果與皮克斯。"

---

面板業 史上最大虧損

面板業景氣冰封,友達前三季稅後虧損累計高達404.61億元,若加計奇美電、華映與彩晶的虧損,今年台灣面板廠合計虧損恐達1,200億至1,300億元,比2009年的金融海嘯時期還慘,恐將成為台灣面板史上最大虧損。

友達(2409)昨天舉行法人說明會,公布第三季財報大虧近15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前三季虧損近405億元,每股大虧近4.6元。

友達表示,未來兩季恐仍看不到景氣回升,今年友達的資本支出將再由700億元降至600億元,明年也將腰斬至300億到400億元。

友達光電代理總經理鄭煒順昨天對產業景氣發出警語,他表示,原本預期產業下滑只是短期調整,但今年總體經濟比想像嚴苛,第3季看不到景氣回升,甚至未來1到2季也難見回升,將嚴控費用、降低成本,財務會更保守穩健。

友達第三季合併營收為989.27億元,單季大虧157.96億元,每股虧損達1.79元,不僅連四季每季虧損都超過百億元,第三季虧損金額也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景氣持續不明,市場關心面板廠財務情況,友達說,未來一年時間內到期的還款總數約430億元,長期可動撥額度也超過450億元,且目前帳上現金仍有830億元,資金調度並無問題。

不過,鄭煒順強調,友達仍將致力於保持技術領先優勢,雖然現階段面板產業非常辛苦,但他相信大尺寸面板、尤其是電視面板的需求,終究還是會回來。

至於匯率,友達表示,第三季美元升值、新台幣貶值,其實是從第三季末才開始,因此對於整個第三季的營收幫助並不明顯,可能要第四季才會開始反映;倒是日幣升值,因為材料採購的關係,對毛利率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2011/10/26 聯合報】

---
 
DRAM廠今年虧千億

面板產業苦哈哈,DRAM業更苦,「兩兆」產業今年都傷心。三大DRAM廠南科、華亞科、力晶前三季合計虧損570億元,法人預期,若DRAM價格持續低迷,加計瑞晶及茂德,五家DRAM廠今年虧損總額直逼千億元,慘烈程度僅次於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

對於目前DRAM慘狀,一家DRAM廠透露,估計再一個季度,就會有業者撐不住而被迫退出這個市場,目前就比誰的氣長。

五家DRAM廠背後都揹負龐大的銀行債務,銀行的態度攸關DRAM廠能否持續推進製程的關鍵,沒有金援去做製程進化,就等於沒有競爭力,最後會被淘汰出局。業界傳出,最近將有DRAM廠再度面臨向政府要求紓困的窘境。

對於政府此時是否應向DRAM廠伸出援手,主導台灣DRAM廠走向整併之路。

【2011/10/26 經濟日報】

討 論 區
之前沒遠見和魄力發展Oled現在被三星整碗端走,DRAM又不肯整合,一定要讓現在dram老闆跑路抄家,再換個有能力的全部低價接收。不然只是便宜了那幾個吸血寄生董事。
你最好給我身出元首~! 爛人~! 拿納稅人的前開玩笑~!有本事那些經理人把以前賺到的錢全部交出來~! 由其納各內線性皇的~!
--------------------------------------------------------------

韓廠追殺 兩兆「雙星」變「傷心」

自由時報 – 2011年10月26日 上午10:13

〔自由時報記者陳梅英、洪友芳/台北報導〕南韓面板、DRAM挾政府龐大的政策支持,不僅是台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近幾年來更一路追殺,造成台灣雙D產業今年合計虧損上看兩千億元,「兩兆雙星」被韓廠砍殺成「兩兆傷心」。

市場低迷 三星不減產

在市場需求低迷、且供過於求,日本爾必達及台灣DRAM業者紛紛減產來改變供需關係,但三星因製程成本上的優勢,硬是不減產,海力士將產能轉到利基型產品,也無減產,造成台灣業者不僅虧損加大,未來甚至恐要拱手讓出市場。

華亞科總經理高啟全就說,三星是可敬又可怕的對手,台廠只能盡全力拉近距離,很難追上。南科發言人白培霖直言,現在市況很差,隨時都可能有業者活不下去,面對三星獨大,未來恐有業者「被迫性」離開。

更可怕的是,就算全球景氣展望不佳,三星電子明年還計畫資本支出達十五兆韓元新高,擺明是要提升製程、拉高產能,台灣DRAM廠面對的壓力將更大。

面板產業也一樣,就算友達、奇美電減產,但南韓LGD、三星減產並不積極,面板報價持續探底,不少機種都跌破現金成本價,造成面板雙虎已連續虧損四季。

在韓廠追殺下,台灣雙D有多慘?面板廠的友達今年前三季虧損破四百億元,面板雙虎合計虧損超過八百億元,全年恐破千億元大關;DRAM廠也差不多,南科、華亞科、力晶前三季共虧損五百七十億元,若加上茂德等其他業者,DRAM廠今年合計虧損也將破千億元。

-----------------------------------------

英業達 毛利率跌破4%

筆記型電腦(NB)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昨(25)日表示,第四季NB出貨將與第三季相當或小幅成長;展望明年,整體NB成長力道不會太大,伺服器業務將有較強成長動能。

不過,英業達第三季單季毛利率已宣告跌破4%大關、僅達3.81%,創下近八季來的新低。英業達昨天下跌0.2元、收11.7元。

英業達昨天舉行法人座談會,由發言人兼副總徐信群對外說明;展望第四季與明年,英業達持保守態度,認為出貨與營收均只能持平或小幅成長。法人表示,英業達前三季NB出貨量約1,230至1,240萬台,第四季與第三季持平或小幅增加,英業達原先訂下今年2,000萬台NB出貨目標將無法達成。

英業達第三季營收910.77億元,稅後純益8.1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27元;前三季營收2,510.17億元,稅後純益15.22億元,前三季EPS為0.51元。英業達第三季單季毛利率已跌破4%,但前三季毛利率仍達4.07%,相較於去年同期4.27%衰退,第四季毛利率仍無法重回4%以上。

徐信群表示,NB出貨第三季430至440萬台,第四季NB出貨將維持第三季的規模或小幅成長。

不過,由於NB與Server的產品組合調整,英業達的毛利率將持續感到壓力,第四季毛利率4%以下。美元回復弱勢也是另一變數,同樣將對英業達第四季獲利產生壓力。

徐信群表示,大陸的生產成本往上攀升,在報價上有相當困難性,很難轉嫁至供應商,使得英業達第三季與前三季,在上海、重慶的生產基地營運都還是虧損。第四季大陸生產成本增加的壓力還是存在,但英業達將與供應商協調,希望能儘量降低成本壓力。



問題還是出在教育

林董事長提到有關理工科第一志願的教育問題,

但是我每天都可以聽到基層教育的賈老師的心聲,台灣的教育改革真的有問題。

我自己本身跑一些製造基層市場,真的...台灣越來越缺乏昔日技職教育人才的那一塊。

什麼事情讓我們最憂心?!不是那一種無知,最可怕的是似懂非懂的自以為是。

賈老師的青少年教育所看到的:一群自以為是的衝動少年,但是,我們的教育制度

無法讓老師放手的去修正這個觀念,錯誤的社會價值觀嚴重的扭曲青少年的

學習態度。那就更遑論上了高等教育的創造力了...簡單舉例來說:社會新聞中的

磁能車詐財案,這明明是一個很基礎的能量不滅定律的觀點,但有些人卻會以

似懂非懂的觀點來扭曲宇宙既存的鐵律。--- 老師明明跟您說:人還是要用功唸書

才是重要課題。我不也舉例說了嗎?!您要上班寫程式,您以為只要會C 語言

就好了嗎?!...數學演算法或基本的物理定理觀念都不懂,您怎麼有核心價值可以

超越別人?!您也別以為您年輕可以賣肝就可以了。那個肝是論斤賣的啦。

---

至於我碰到的是:真的台灣的製造業或基礎工業真的越來越缺乏實務的技術人員,

您說:引擎研發,沒有幾個人願意動手拆引擎,連機車行也不容易找到學徒。

連我汽車保養廠都只剩下老師傅在撐了。

PCB SMD 加工廠也沒多少人願意擔任機台操作人員等...但我們的工業真的都

不需要這些人了嗎?(PS : 我認識一家在竹北的PCB SMD 廠,年中那一位SMD

技術員離職後,根本再也找不到銜接技術員,外加大環境改變,上個月就結束了

二十幾年的工廠...不禁令人欷噓!)

...

我每次聽到賈老師在發中等教育改革政策牢騷時,我就不免更擔心當這一批學生進入

社會職場後的結果...修車子修不好就算了,萬一是您老了,連找個信得過的醫生

是不是也要擔心一下?!也只能祈求這些教育官員真的要為我們的未來好好的想一想。

----

冷眼集/台灣「超恨」什麼?搞一輩子代工!

創新的威力有多大?一支要價數萬元的iPhone手機,堅持創新的蘋果公司擁有三成毛利,代工的台商卻只獲得百元微薄利潤。難怪電子代工大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感嘆,台灣教育阻礙成功,沒教學生創新。

林百里常把「創新」掛在口邊,他認為,企業要有獨一無二的創新,像蘋果推出的好產品,才能擁有成功的機會。他曾說:「我也許不是最好的創新者,但我整合很多創新者幫我創新。」

近三十年來,台灣電子業被視為經濟的支柱,國家對科技業提供賦稅、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但電子業的經營卻愈見險境。

不但雙D(DRAM、LCD)產業深陷虧損,電子代工廠的毛利從過去的「保六」(毛利百分之六)、「保五」,到現在連「保四」都有困難,相較蘋果產品的毛利動輒三、四成,凸顯台灣電子業確實面臨創新危機。

身為台灣電子龍頭大廠之一,林百里批評台灣教育太死板,沒教學生怎麼創新,並稱他自己「書不讀好,所以才會成功」;但包含廣達在內的諸多電子業台商,表現仍遠落後注重創新研發的蘋果,顯示在企業創新一節上,林百里也不能自詡為成功。

但林百里的警語,仍點出台灣的教育環境與產業發展的缺陷。台商自豪的改善製程、降低成本、靈活經營的策略,這幾年在中國大陸等新興製造基地興起後,已面臨強大的考驗。

台灣產業升級無法在一朝一夕間完成,教育的變革更是需要長時間努力。林百里曾形容他的人生觀是:「先有夢想,然後為自己的能力定位,一步步往前走,追求最後成功實現。」

林百里感慨台灣創新不足,點出台灣當前產學關鍵問題,若由廣達帶頭創新,再進一步影響他的母校台大與台灣教育環境,這一聲「恨台大」的暮鼓晨鐘,更可成為台灣發展創新的正向力量。

【2011/10/26 聯合報】

----

EDUCATION-博士年產3700人 就業市場難容

2011-10-26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多數博士都希望在大學任教,但目前不少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職稀缺。於是有些博士躲到博士後研究,有些則放下身段去企業找工作。

     為解決博士就業問題,日前國科會宣布「促進博士後研究員到產業方案」,鼓勵企業界聘用博士後研究員,國科會補助每人每月3萬元,其餘薪資由企業自行負擔,起薪不得低於5.76萬元,俗稱57K方案。構想一出即遭各方抨擊,有的調侃國科會成為「博士就業避難所」,有的批評國科會成為輔導博士就業機構,不一而足。

     57K遭批博士就業避難所

     台灣博士已明顯供過於求。以在學人數來看,2001年僅1.6萬人,2001到2005年以每年平均15%的漲幅平穩增加,到2006年雖已開始控制在學人數,但每年博士生已突破3萬人,到2010年更增長到3萬4178人。

     再以畢業人數來看,據國科會統計,1995年台灣每年畢業的博士生僅1053人,2001年1500人,2010年已增長到3705人,成長幅度驚人。

     每年「量產」3700名博士,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業市場無法容納、求職不易,2008年畢業的博士僅68%找到全職工作。一個重要因素是,多數博士都希望在大學任教,但目前少子化,不少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職稀缺,這類孤注一擲者很容易失業。於是有些人躲到博士後研究,有些則放下身段去企業找工作。104人力銀行表示,從金融海嘯以後,台灣博士的工作機會有下降趨勢,反倒大專以上學歷的工作機會增加,不少博士為了增加自己工作機會,在面試時會刻意隱藏自己的高學歷,跟大專畢業生一同競爭。

     「博士教育原本應該是精英教育,現在卻變成普及教育,甚至推廣教育!」一位大學助理教授無奈表示,10年來,全台博士生劇增近3倍,還有頂著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光環的精英,返台謀職時成為「流浪博士」。

     高學歷、高失業,一名大學助理教授表示,即使公立彰化師大、嘉義大學等熱門科系招聘教授,一個職缺都有上百名博士生搶著應徵,其中不乏留學美、英、德國知名大學。嘉義大學企管系招聘教授,更來了一名曾經當過大學院長的博士,讓系方嚇了一大跳。

     博士失業偷書消除壓力

     有些博士因失業而做出極端行為。今年8月,高雄市光華路政大書城逮到一名連偷數個月書籍的「雅賊」,且專偷科學類及勵志類,令警方吃驚的是,該竊嫌竟是新竹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竊嫌說,他雖是名牌大學博士,但求職不順,本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被交大學長的同事欺負,被迫離職,此後一直找不到工作。「背負名校博士高才生招牌卻失業,壓力真的很大!」該博士落網後稱:「我買得起這些書,我也不知為什麼就想偷。」

     「沒想到高學歷反而束縛了自己的就業空間,」有博士在部落格上喟歎。為了化被動為主動,今年年初有近20人組成「博士團」到廈門參加「台灣專業人才對接會」。雖然因為「台灣博士」身分受到額外關切,但是也有博士坦言,大陸的博士也很多,因此大陸就業機會雖然相對較多,競爭壓力也不小。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剛到手的賈伯斯傳

今日全台繁體中文版的賈伯斯傳上市。

我沒有事先預約網購,因為我是住在幫助賈伯斯登峰造極的台灣科技城。

我要特地去實體門市親自去購買這一本號稱科技偉人的傳記。

所以,早上我送完小孩上學之後(沒辦法,號稱台灣科技城的公共運輸真的很差,

小孩上學真的沒什麼方便的公共運輸工具可以有效的讓小孩上學!唉~)。

然後回家整理一下家事(處理早餐善後,還有一般家庭所應該的做的事,我們大家都是

窮苦人家...不像有些人有外傭或老人家可以幫忙,當然家事得自己作啊)。

在八點半後,就慢慢的騎著腳踏車到市區的金石堂書店...

結果,出乎意外的門市冷清...書架上還有滿滿的賈伯斯傳的書。

很難想像這是號稱台灣科技城,大家賣肝貢獻蘋果,造就賈伯斯偉大成就的台灣科技城市,

在賈伯斯傳首賣的當日早上情景。(當然啊,或許大家都是透過網路購買的啦!)

下圖就是此一新書。我還特地把他跟賈伯斯的創業伙伴(S. Wozniak) 傳記擺在一起。

當然為了證明這一件事,我還把我的USB Romter 的外殼擺在一起。

這是為了埋下一個伏筆...(註)

翻了一下此書前面的照片說明,其實我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所謂一般科技偉人的背後,

也是要醞釀豐富的人文素養,這也是我在文章中一直強調,您要進入科技界,

當然您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固然很重要,但是要真正能夠有良好的產品訴求,

其背後的人文因素才是真正能夠帶領您走向不同於其他產品的特質。

賈伯斯自述:我喜歡站在人文與科技的交會口

(您也可以真正的參照一下,國內的那些科技或電子大老闆們,有幾位真正的

既沈溺於產品技術開發,又能真正的看到他豐富的人文素養的表徵外表?!)

尤其賈伯斯文中提到他十九歲(也就是我們一般求學階段)到印度待七個月對於他心靈啟發

有很大的影響...我想這個就是他的產品中所醞釀與我們時下一般科技產品的不同吧。

所以,下次您就不要在辦公室裡為了那個程式語法或是那個硬體設計的Items 跟人家爭的

臉紅脖子粗的...您多學會一點USB 或是無線傳輸技術,不會讓您變得多厲害的,

這些別人也是可以隨隨便便就可以辦得到的,也有可能被淘汰的,

就像賈伯斯的創業伙伴--- Steve Wozniak,他是搞技術的,也被稱為工程天才。

終究他的成就是不可能跟賈伯斯相提並論的,他們倆之間的差別在哪?!

我想我這麼說應該大家都可以體會得到,這也是我搞這麼多年技術得到的體會。

---

反正現在大家放個無薪假,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的品嚐這一本書,

先讓自己心靈放空,否則面對這一波的景氣衰退,看來政府也沒輒,公司也不一定會

長久的照顧我們,我們得自己好好的思考一下,接下來如何面對未來。

(註)

所以,我想有機會慢慢的整理、回顧一下我在幾年前開發的USB ROM Emulator 的產品故事,

讓大家可以從一個產品開發到最後銷售,貼補家用的故事...雖然他不是一個很偉大或是

很賺錢的產品,但畢竟也是我們搞技術的人,一個想法與產品實現的歷程。

當然我們的東西是比不上像蘋果產品這般偉大,但是在本質上,

我們都是努力的為一個夢想或想法而活啊。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不做第一 要做唯一(轉載)

其實對我們小小工程師來說:這本來就是一種生涯規劃。

如果許多答案都已經凸顯這個問題這麼久了,答案就反而變得比較簡單了。

要嘛...就真正選擇一條應該堅持的理念;要嘛就是不要幹這一行了。

因為人家明明都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您答案了。不管您是小小工程師,

未來有機會慢慢的往上爬到公司主管...爬到宏碁、廣達或鴻海等高階主管又如何?!

答案就是學者專家、評論家或是政府官員口中的那個『中間苦命人』。

最近有位長者跟我說:其實人是一樣聰明的,只是『早知道』與『晚知道』的差別而已

我發現這一句話如果套在我們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裡最恰當了,

不管是產品技術開發或是經營模式。這個行業裡幾乎沒有什麼秘密了,因為人多嘴雜。

人生苦短,人生還有許多美麗人、事、物值得我們慢慢的去體會與感受。

我們都有家屬,有父母,兄弟姊妹或妻兒都需要無形的奉獻情感。

真的沒必要得這麼折磨自己。看這些分析報導...道理與真理相信都已經了然於目。

只是該怎麼作,就看每個人的執行力,來換取一個豐富的人生體會吧。

-----------------------------------

在中間的人永遠最辛苦,上面的壓力要扛,下面的責任要擔,看起來好像很重要,但其實事多、勞苦、口袋空;台灣的電子產業其實就是那個在中間的人,不僅要面對系統商殺價砍單的壓力,原料、設備與勞力的成本也必須自行吸收,而且沒有說不的權力…
【撰文/籃貫銘】

在大多數人都以為金融海嘯已過,全球的景氣正逐漸往正向發展的時候,突然歐債爆發、美國經濟停滯、中國的高經濟成長率不再,霎時間全球經濟豬羊變色,極仰賴出口市場的台灣電子業又被打了重重的一拳…

世界一流的電子代工服務公司鴻海,其獨門的eCMMS電子化零組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商業模式縱橫全球市場,但現在股價只有70塊上下,是以前的幾分之幾而已。鴻海的危機其實不是個案,它代表的是一個商業模式與產業鏈的問題---「代工,該不該再繼續下去?」;而同一個時間點,台灣的PC一哥宏碁(Acer)則面臨了更嚴峻的危機,不僅股價下滑了60%,第二季更大虧了近70億元,且今年達成獲利已經無望,品牌之路看來是比代工更加難行;而其他的DRAM、LED、太陽能和面板產業也同時陷入了困境,究竟台灣的電子產業出了什麼問題?又應如何走下去?這攸關著台灣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競爭力。

全球電子產業分工 台灣是辛苦的中間人

攤開全球的電子產業地圖,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裡塞滿了許多一線大廠,包含宸鴻、奇美電、台積電、日月光、鴻海、大立光(以台灣50成分股排序)等等,這裡頭有許多家企業掌握著全球資訊電子產品的多項關鍵零組件和製程,蘋果要做出iPhone、英特爾要推出新處理平台,都必須要仰賴他們才行。所以我們可以說,沒有這些人,這個世界不會這麼精采有趣。

然而,台灣的電子產業雖然貢獻很大,但其實是和著血汗在做,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我們處在全球供應鏈的一個劣勢地位,不上不下,只能被強勢的系統品牌商牽著走,還要頂著原物料和勞動成本提高的壓力不敢吭聲,表面上出貨很大,但其實毛利很低。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當然跟台灣做代工起家有著很深的淵源,你可以說是宿命,也可以說是惡習,總之就是一個由來以久的選擇後的下場。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就明白指出,「台灣電子產業主要是商業模式的問題」。他表示,台灣一直以來就是做代工為主,講求的是快速整合和大量生產,雖然我們技術能力很強 也有設計和整合能力,但對於消費市場的產品走向,掌握度仍明顯的不足。這當然跟台灣缺乏品牌商有關,而台灣雖然有幾家品牌商,但其實也是在做標準化產品為多,再加上台灣品牌商仍太年輕,累積的經驗不夠;而人才也多集中在做代工,缺乏系統整合的能力,讓整個產業很難有大改變。

「同樣是做DRAM,韓國做得好好的,為什麼我們卻出這麼大的事,就是經營模式不是對的」黃重球說道。他舉DRAM為例說明,這些業者跟銀行借了很多錢去投資、延攬好人才,但卻只做標準化產品,沒有與PC和手持裝置整合,而沒有上下游整合就少了很多內涵。

代工和製造不能放手 整合品牌和軟體是一條大路

那能不做代工和製造嗎?其實台灣沒有條件,也不需要放棄這項產業,就算是中國興起,台灣在全球電子產業的地位短時間內也難以被取代,所以問題很單純,就是台灣代工和零組件業者要怎麼做下去。

「台灣在代工已佈局的很深,短時間要被取代很不容易,重點問題在於台灣太多人在做代工,彼此做的產品太類似,因此抵銷了力量。若部分做代工,部分作品牌,會是很完美的組合。」黃重球明白的指出。至於如何提高毛利率,他認為就要各家業者從各自的商業模式來思考。

至於零組件廠,重點就在於關鍵零組件的掌握與佈局,例如裝置越做越薄和觸控應用的興起,這些趨勢都會導致供應鏈的重組,此時萬一台灣廠商沒有及時介入,就會導致大幅的落後,所以增加投資前瞻技術是台灣零組件商必須要迎頭趕上的事。此外,品牌商的帶領也是關鍵所在,如此才有動機和能力來帶動市場,並促使後面的零組件廠配合做改變。

資策會MIC主任詹文男也呼應這個說法,他表示,台灣電子產業強調快速上市和低成本的商業模式已經面臨很大的問題,幾乎走到了瓶頸,原因是都做Me too沒有差異化的產品,這當然跟台灣做OEM和ODM起家有關。但目前世界的趨勢是朝軟體走,硬體已經走到極限,利潤非常微薄,而低利潤又會影響企業RD的佈局,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因此從思維上做改變

「要從量大到偉大」,詹文男如此說。他認為台灣的電子產業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做改變。首先,就是把產值變價值,要改變產值思維,提高產品的價值;其次是,製造變服務:未來台灣要朝製造與服務並重,甚至超越製造;最後是硬體變軟體,網系統服務進行,透過社交網路、數位內容、文化創意和設計產業來對硬體做加值。

「品牌與製造是台灣未來產業成長的雙引擎。」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如此說。但他也強調,戲演得好,不見得可以當導演;所以代工做得好,不代表就可以做品牌。像Google和蘋果這兩家公司,它們都不是先做代工起來的。因此,台灣要做品牌反而是要去想多一點創新,甚至是做破壞式的創新,因為延伸式的創新容易被人家模仿。

「不要做第一,要做唯一」,蘇孟宗這麼告訴我們。

【完整內容請見《零組件雜誌》2011.10月號】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投信炒股/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轉載)

沒事~只是留稿來見證一個市場事實而已。

搞技術,作產品應該是一件很愉快與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真的沒必要搞到這樣子。...為什麼明明是簡簡單單的一件事。

而要讓其他與產業本質不相干的有心人士有機可趁呢?...

如果本業真的能賺錢,講的是細水長流,IPO 後的代價是季報、財測與法說會等等。

難道真的會比較風光,快樂嗎?!

----

投信炒股/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

近期有一檔股票引發國內投信圈人心惶惶,市場傳言金管會證期局即將出重手,因為有投信法人利用操作基金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恐怕有五到六名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遭停牌處分。這可能是國內投信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處,而引爆事件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

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

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的展望。

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

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

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

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但據某位投信董事長指稱,截至目前為止,證期局只是針對已經「單純清楚」的部分先罰,但「案情更為複雜的部分,後續還將有更具體的處分」。

此外,金管會立刻下令全面重新檢討承銷制度,並且迅速做出決議,包括第一、未來新掛牌承銷價格不得低於興櫃價格的七成;第二、承銷商的配銷分配中,應該提高公開抽籤比率;第三、過去只要兩家承銷商推薦就可登錄興櫃的制度,也要重新檢討。而這個因盈正案而起的承銷制度修正,也被外界稱為「盈正條款」。

不過,金管會最終的懲處還沒有正式下達,這也是近日投信圈人心惶惶的主因。

配合公司派拉抬股價/許多經理人開名車、住豪宅 生活優渥

據了解,經過將近一年來的徹查,金管會已經清查完畢所有相關人二親等內的帳戶,以確定有無進出股票,以及可疑的資金流向。這次可能有五到六名的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將被重懲,其中可能包括一名外資投信的投資長、有兩名曾是國內基金獎的得主,操盤經驗都十分豐富,知名度也很高,因此在投信圈傳得沸沸揚揚。

而這幾位被市場點名的經理人,之前也都已經被金管會約談過,因此自己都心知肚明,其中已知至少有三名陸續在上半年和近日內離職,以免牽連公司。

不僅如此,投信圈傳言更甚,言之鑿鑿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兩戶打通成一戶,市價超過三億元;還有傳言有名住在知名豪宅「帝寶」,儘管這些建案的所有權人名單上,都未顯示這些經理人的名字,但許多基金經理人私底下生活優渥,住豪宅、出入名車,在投信圈裡面早就已經不是新聞。

利益分配不均東窗事發/「誰要先下車?」對人性是大考驗

這次「盈正案」的手法,與早些年盛行的「投信認養」手法幾無二致;尤其在二○○二年前後,許多小型電子股紛紛掛牌,由於股本小,籌碼穩定,容易被有心人士看上炒作,當時就有許多投信法人搭上順風車。最常見的就是基金經理人和公司派結合,收取回扣,再利用基金進場拉抬股價,公司則發布利多消息配合,讓大股東趁機出貨,當時甚至有喊出回扣的行情約為交易金額的七%到一○%,行徑非常惡劣。

而這種「結盟」最後會曝光,通常都是最後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市場人士說,「誰要先下車?」往往是整樁合作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為人人都想先行獲利了結,因此下車時點以及先後順序,正是人性的嚴厲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因為利益問題導致破局。

但過去這種「認養」手法,如今也跟著與時俱進,有心人不再只挑小型公司或全然不顧公司是否真的有業績進帳。以這次盈正為例,公司並非毫無基本面,因此當有心人士趁勢不斷發布前景美好的看法,甚至出具報告,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同;但由於過度操作,股價太過暴起暴落,才引來主管機關與外界的高度關注,進而採取嚴懲行動。

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整樁案件仍在證期局與檢查局連手嚴密調查中,調查過程無可奉告,等到確定之後,就會對外公開並執行處分。

「盈正案」並非第一樁投信基金經理人為了自身利益,罔顧基金投資人權益的案子,但如果主管機關不嚴格把關,祭出嚴厲處分,恐怕也很難是最後一樁。


在近期的全球股災中,投資人除了承受股價下跌的風險,還要承受經理人的道德風險,真叫人情何以堪!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73期;訂今周刊電子雜誌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簡單的加密編碼

上回有新聞提到關於悠遊卡被破解的新聞,說真的...該工程師也蠻瞎的。

以悠遊卡這一種儲值加密絕對不可能只有加密在卡本身上面而已。

這一種東西一定是加密在整個系統端,包括在發卡公司的主機系統內,

當您拿著一張有固定的ID 的悠遊卡時,相對應的主機系統端也一定有同樣同步的

該ID 悠遊卡的相關一切資料...每一次的交易或儲值動作也都會回到系統主機端作

同步確認的動作...所以,簡單來說:如果真的要突破悠遊卡的加密,您就得直接侵入

系統主機端才有機會,否則,您光改悠遊卡的資料內容,系統主機端是寧願把您

不同步的資料內容視為有"危害性"或是"惡意"的資料毀損...先把您當壞人,再來作對策的。

---

當然啊,我相信以該工程師來說:或許只是想挑戰一下本身的技術成熟度而已。

但是我還是要講一句話...畢竟能像賈伯斯那麼優秀天才型的不多,而其實他的成功

是因為他背後還是有一群優秀的工程師與工程團隊的。所以,賈伯斯可以不用念大學。

他可以說服那些優秀的工程師們幫他實現他心目中的產品雛形...這是他厲害的地方。

但對於我們這些平庸的工程師來說:平時還是得多用功念一點書比較實際一點。

就像有多人或許在許多實務操作上有很好的實務經驗,譬如我說的:

寫寫程式,控制一些簡單的 I/O ...當然沒啥多大問題。但是當您碰到真的難解的問題時,

您就會發現:還是要多讀一點理論、或是多念一點書比較重要的。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個A/D 轉換公式...或是您想作一個類似那個音量表(等化器)的東西。

不好意思,這個東西就是有其一定的理論基礎,您從來不知道什麼是:FFT ,

那您怎麼會知道如何處理那些數位信號呢?!

----

好了...我記得以前林老師有寫過一篇關於單晶片微控器的諜對諜保密觀念

(在網路上,我已經找不到相關文章內容了!)。

說真的,這一種加密或編碼技術一大堆。讀也讀不完...我們自己在用的系統

也沒有像悠遊卡或是銀行金融卡這麼偉大或價值,所以也不要花太多功夫去搞這些。

當然啊,系統加入加密功能之後,也一定會佔去一定的系統資源。

我們在單晶片MCU 也不適合搞一個龐大的加密運算演算法。

適度的加密也只是防君子,也防不了小人。就看您自己的需求...

---

好了,因為現在有許多系統的分析儀器,譬如USB 分析儀都可以很容易可以

看到我們在系統應用上的資料傳輸內容,用邏輯分析儀也可以讀到I2C 或是

SPI 介面的內容...那我們該如何簡單的作一個加密傳輸機制呢?!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有點類似CRC 的運算方法。

譬如:我們原本要傳輸一組數據為 0x1234 ...

很簡單,我們只要對於此 0x1234 對於一組種子數字作XOR 的運算就可以了。

而這一組數字就像一般CRC 方程式,譬如:x^6+x^3+x^2+1 = B01001101 = 0x4D。

您高興也可以用16 位元...譬如: 0x5A69...

在您傳輸之前,先利用此數字作加密運算: 0x1234 XOR 0x5A69 = 0x485D。

所以,您明明要傳0x1234 ...卻是傳出0x485D。

然後在接收端,因為您知道您的加密種子數字為 0x5A69 。

所以再作一次XOR 就可以還原原來真實數字: 0x485D XOR 0x5A69  = 0x1234 。

因為一般單晶片MCU ,譬如8051 也都支援XOR 運算指令或是一般C 語言

也都有XOR 運算子。所以也都不會浪費太多的運算資源,就可以達到加密效果。

----

以前我們在作系統的保護機制時,譬如系統開機(BOOT)時,會先對一組硬體ID送出

加密密碼數字(譬如用I2C 或是SPI介面)...然後,要求加密硬體IC 要回傳一組正確的

加密數字...就可以達到一定的加密效果,當然啊,當您這一組數據是64 Bytes ...

甚至是 128 或是 512 Bytes 這麼一大串位元數字時。破解的機率就相對會變低了。

或許,您可以試試這一種方法,只是我說了:加密技術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沒有人敢說哪一種方法最安全?!我們只是提供一個既簡單又容易上手的方法而已。

也希望您也可以用得到。謝謝!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冷水煮青蛙的產業政策

算是很完整的報導,還有附上各項數據佐證。

以目前狀況來說:不要說資金投資市場會不會怯場?!退場?!

以我們這一種小老百姓或小小工程師來說:誰還敢去這一個產業上班?!

更不用說是要有一流人才去投入提升著重技術本土指標的訴求。

儼然已經成為標準『預知死亡事件』的劇情演變,而竟然無人願意面對。

所以,當然張忠謀董事長很生氣:"

  • 2011-10-16 01:08
  • 中國時報
  • 李坤建/竹市報導

 台積電員工運動會後記者會上,有媒體針對景氣問題,詢問張忠謀對政府有何建議?一向溫和的張忠謀卻罕見的拉高分貝說:「『我們』講有什麼用,『他們』有興趣可以來問我!」"

....
 
Of course,因為『他們』都在忙選舉造勢,互揭瘡疤...在比誰比較爛?!
 
人家沒時間來問您啊...也不會理『我們』的感受。
 
至於有沒有無薪假?!
 
早在一個月前桃園那一帶的PCB 上游加工廠早就一直找我有空過去泡茶了。
 
他們許多相關連結的上游加工廠的老闆們已經是每天早上八點準時集合開始泡茶了。
 
您說呢?!.........

---

十年DRAM夢一場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記者李淑惠/台北報導

2009年1月,德系DRAM大廠奇夢達因為不堪虧損,正式宣布破產,成為上一波DRAM景氣低潮之下最大的苦主;2011年9月,台系DRAM廠茂德因財報難產,已經暫停交易,7月的茂德幾乎沒有投產,3年時間不到,2家DRAM廠出局,全球26家DRAM廠洗牌到現在剩11家,僅存的DRAM廠沒有一絲喜悅,因為景氣的漫漫長夜還有多久沒有人知道!

 台灣的DRAM產業有個風光的開始,第1家DRAM廠德碁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領軍,成立於1989年的德碁是由宏碁與德州儀器(TI)合資的DRAM廠,然而不堪虧損,德儀在1998年退出,宏碁接手德儀的股份,重新尋求IBM的技轉,但是施振榮看到DRAM產業必須不斷付出技轉金、權利金,一代一代綿延下去,於是壯士斷腕,2000年以淨值54億元出售給台積電,大方退出。

 選擇退出的還包括當時由科技大老張忠謀領導的世界先進,緊接著德碁,2001年世界先進也選擇轉身退出,DRAM是張忠謀、施振榮的未竟之志,但是10年前的產業狀況與10年之後並無不同,技術無根還是老問題,只是累計投資額愈來愈龐大,借貸金額愈來愈高,喊停已經是壓力。

 

DRAM產業過去10年的投資極為龐大,但是到底有多大?並沒有單位有過完整的統計資料,就以各家大廠現金流量表上的固定資產購置當指標,雖然該會計項目包含財務操作的部分,不過約略可以代表各廠在廠房、土地、設備上的固定資產投資。

 包含力晶、南科、華亞科、華邦電、茂德在內,過去10年之間,固定資產購置累計高達9,048億元,而這10年雖然創造了1.726兆的營收,但是也同時累積出了2,023億元的虧損,而且,這些累虧還不包含DRAM廠減資之後所繳出的虧損數字。

 用很概略的方式計算,DRAM廠在過去10年,等於每投資1元的固定資產就創造約1.9元營收,伴隨而來的是每投資1元的固定資產,就產生2.2毛虧損。

 銀行團成為最大的受災戶,因為到了2008年時,DRAM產業累計的借貸金額高達4,200億元,當昂貴的機器設備拍賣、停產,就成了廢鐵一具,因此銀行團不得不繼續扶植,更困窘的是,一路扶植下去也不保證100%回收,因為與韓國廠商的技術差距已經拉大到2個世代。

 其次是投資人,DRAM股中,華邦電先在84年10月以108元創下第1個百元價位,接著茂德在89年6月以151元創下DRAM產業最高價,力晶在民國93年大賺213.15億元,每股盈餘高達5.62元,當年度大方配發2.96年股利,創下歷史新高水準,雖然股價沒有站上3位數,但是也有超過80元水準,如今,當時進場的投資人全部套牢收場。

 對台灣的科技業來說,DRAM產業還只是冰山一角,從銀行對茂德債權高達570億元揭露之後,銀行圈、投資界、市場就不斷將同一個問題套在LCD產業上,同樣是高負債、景氣見底不是底的產業,只要連虧數季,在資金周轉、現金流量上就有相當大的壓力,DRAM如是,LCD、LED亦然,DRAM產業經過這麼多次震盪都沒有摸索出自己的路,應該要怎麼解套?已經是政府與企業的燙手山芋。

 

----

沒錢沒技術 台廠已無立足空間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記者涂志豪/專題報導

2001年的全球網路泡沫,逼退了日系DRAM廠,台灣業者雖然存活下來,但DRAM產業最近10年的發展,還是走不出代工之路,當然要擁有自有技術也成為空談。

 今年以來,DRAM價格崩跌不止,電子產業也出現終端產品的典範移轉,DRAM最大需求來源的電腦銷售成長停滯,DRAM市場供過於求嚴重,減產已經無法讓價格有效止跌。

 在缺乏自有技術的此刻,台灣DRAM廠雖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產能,但卻已淪落到做愈多、賠愈多的慘況。由於全球總體經濟前景不明,DRAM業者若要靠銀行或母公司的資金接濟來繼續做「靠爸族」,恐怕銀行及大股東也不想再繼續燒錢下去了。所以,台灣DRAM廠已經沒有靠DRAM活下去的條件。

 翻開全球DRAM產業的發展史,DRAM廠要成功,就必須踏在前人的頭上前進,如1980年代掌握全球市場的美國德儀及IBM,1990年代控制全球8成產出的三菱、NEC、東芝等日系業者,均在2000年以前全面退出市場。

 1990年代初期,台灣開始發展DRAM產業時,韓國業者也才剛踏入這塊市場。同樣以代工起家的台韓DRAM業者,現在卻有完全不同的境遇,韓國兩強三星及海力士(Hynix)已經是2000年來DRAM市場霸主,但台灣DRAM廠卻可能在此刻被迫退出市場。

 全球最大DRAM模組廠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指出,台韓都以代工起家,但台灣因為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國際級大型企業存在,所以一旦像金融海嘯一樣出現不景氣,企業遇到不賺錢或大賠錢的一天,三星可以挖東補西,但台灣DRAM廠卻沒有這樣子的能力。

 孫大衛也指出問題,韓國DRAM廠也在2000年時遇到大問題,當時海力士一度出現破產危機,但最後是靠韓國銀行團的支持度過難關,但台灣銀行卻不會拿錢出來支持DRAM廠。

 孫大衛的看法,指出了未來DRAM產業的發展重點,就是不止要有錢,也要有技術,及找到產能的出海口。

 事實上,DRAM因為是標準化產品,只有製程技術領先才有賺錢的空間,但要投入最先進20奈米所需的資本支出,幾乎是現在主流技術40奈米的1倍以上。

 台灣DRAM廠就算有雙A當作產能出海口,但是現在,沒錢也沒自有技術,已經無法與有錢有技術的美、日、韓等大廠競爭,也就是說,台灣DRAM廠已經沒有在DRAM市場立足的空間了。

全盛時期爭送現金... 銀行苦吞2,500億債權
  •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DRAM全盛時期金融業搶捧送現金,推升金融體系DRAM總債權近2,500億元!儘管茂德案如今已將銀行團對DRAM的警戒推升到最高點,但5年前在DRAM全盛時期,可是金融圈競相熱捧現金送錢,從2005年至2007年可說是DRAM產業在金融圈最為風光的時期,金融對DRAM產業迄今累計高達2,500億元的總債權,絕大部分在此一時期造就。

 銀行主管回想,2006年是近5年來台灣DRAM產業最顛峰的一年,事實上,絕大部分的聯貸案,大概都是在2005年至2007年之間籌組完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屬力晶在2006、2007年連續兩年,向銀行業分別吸金400億、600億,合計千億元,在金融圈創下的聯貸熱潮可說盛況空前。

 特別是2007年8月間簽署的聯貸案,當時與此案相關的相關行庫主管回想,這宗聯貸案是由華銀與國泰世華領銜19家銀行籌組,由於前1年力晶大賺273億元,因此當時掀起一股搶貸風潮:「原先規劃450億元,但因為搶貸者眾,因此規模爆增至600億元,不只如此,力晶的利率還因而取得比2006年規模400億元的聯貸案更低的利率!」

 當時,該筆聯貸案以商業本票初級市場利率加碼計息,由於當時商業本票初級市場利率為2.68%,因此當時訂下的總利率水準為3.3%,看似比目前為高,但若看加碼點數僅65點,比起2006年400億元聯貸案的加碼點數還少了10點,這類規模大的聯貸案利率比規模小的還來得低,在聯貸圈可說非常少見。

 除力晶外,包括台塑旗下的南亞科及華亞科兩大DRAM廠,也在該時期緊鑼密鼓向金融圈集資,而茂德籌組100億元聯貸及發行海外可轉債ECB募資100億元,也在當時完成。

 2007年後,DRAM景氣由盛轉衰,茂德第1次爆發財務危機就是在2008、2009年間發生,力晶在後金融海嘯時期亦曾一度申請紓困;儘管如此,之後DRAM產業的短暫復甦,使得銀行業者仍未放棄投入DRAM放款,較為不同之處在於,這2年新籌組的聯貸案,清一色以背後有「富爸爸」台塑集團撐腰的華亞科、南亞科為主。

 南亞科在2009年底由台銀籌組180億元聯貸案,華亞科在2010年3月由兆豐銀籌組320億元聯貸案,兩大聯貸案的總利率,甚至都還壓到1.6%的空前超低水準。然而,就在1年之後,台灣DRAM產業在政府產業政策未明、國際景氣反轉,以及韓國大廠激烈競爭之下,仍躲不過走下坡的命運,產業榮景的急轉直下,銀行業者始料未及。

--------------------------------------------------------------

-------

政策不明 重創銀行放款信心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朱漢崙/新聞分析

 對照幾年前銀行業一窩蜂的投入DRAM放款,如今銀行業對DRAM聞風色變,甚至原本應該在9月上旬就定案的茂德降息紓困案,到現在都還談不下來,除了國際市場的產能供需急轉直下,以及來自名列全球第一大的韓國三星等其他國家DRAM大廠削價競爭壓力,政府的產業政策不明,是令銀行業對該產業難以恢復信心的另一關鍵原因。

 不少資深銀行主管感嘆,當初熱中於DRAM與面板業的放款,政府對「兩兆雙星」產業的大力鼓吹,也是重要原因,在政府喊出產業發展口號「洗腦」業者之下,銀行業投入DRAM與面板業放款就好像被催眠一樣;然而,政府拉業者上車,但當產業發展面臨瓶頸,需要進行調整時,政府初始曾有力圖振作的用心,但卻未能有始有終,空留業者不知如何安全下車。

 2008年茂德財務危機初爆發時,政府還打算再作產業結構調整,以「TMC計畫」重新改造DRAM產業,當時銀行業者在政府鼓吹、遊說之下,在對舊貸款紓困展延還本繳息的同時,甚至還新增貸款讓茂德渡過難關,但如今政府對茂德案的態度曖昧難明,很多業者不僅深有「上當」之感,未來即使再出現下一波「明星」產業,銀行業者只怕也不敢放膽捧場。

 業者不諱言,有了政府對DRAM產業發展態度前後搖擺的前車之鑑,現在面板業要出來籌資一定會受牽累,不過業者也坦言,包括DRAM或面板業,都是需要大量燒錢,不斷作技術更新的行業,政府若不能有魄力的提出產業政策,讓銀行能有安心放款的後盾,到頭來損失的還是國家整體的產業競爭力!

--------------

無薪假又來了?竹科不能說的祕密

2011-10-16 01:08
  • 中國時報
  • 李坤建、程炳璋/綜合報導

 兩年金融風暴,無薪假成了科技人的噩夢。目前竹科彌漫「無薪假又來了」的不安氛圍,甚至已有報導影射那些廠已變相實施無薪假。台南科學園區已有廠商開始「鼓勵」員工先放年假,提供購物用餐的商場「PARK17」員工則表示,最近有感受到中午時段來客數減少。

 據了解,今年歐美經濟景氣復甦不如預期,國內電子科技業第三季訂單下滑,美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明年生效,直接對台灣電子業造成衝擊,電子科技上游驚傳面板廠減產放無薪假;不過,面板大廠口徑一致,表示產能視供需已做調整,沒有實施無薪假。

 不過,竹科半導體、封測等部分科技廠,從八、九月份起,要求員工每個月強迫排休四天以上,做二休二每天十二小時的班,改為八小時,薪水變相減少約三分之一,桃園工業區有些科技廠據傳比竹科更早實施無薪假。

 竹科管理局指出,科管局九月底進行有關員工休假狀況之預警性調查發現,僅有八家廠商鼓勵員工自行排休相關特(補)休事宜。

 竹科某半導體廠員工私下透露,總統大選快到了,竹科若傳出實施無薪假,肯定影響選情,科技廠或管理局當然極力撇清,他們更不敢對外洩露公司強迫休無薪假,否則一定會被開除。

 竹科科技廠究竟有無實施無薪假,引起員工議論紛紛;不過,大多數的科技廠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最近都為找不到人而傷透腦筋,生產線加班昏天暗地,怎麼會傳出放無薪假?

 南科管理局表示,台南科學園區共有一百四十五家廠商,至九月底共有十家廠商開始「鼓勵」員工先休年假,以應付這波不景氣。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性冷感?

大家不要誤會標題。我的部落格是很健康的。

請注意這篇文章是分類在系統應用篇。

一般我們在系統應用上,為了克服周遭惡劣環境,都會添加一些ESD 保護元器件。

主要的ESD 保護元器件為 TVS 或是 MOV 。

這兩種都是透過類似瞬間能量吸收方式來抑制瞬間高壓雜訊。

TVS 基本上是一種 Zener 二極體方式;而MOV 是一種電容方式...

我曾詢問一些零組件供應商,這位業務有一個比喻很好玩,他說:

那個 MOV 就俗稱"性冷感"...哈~哈~哈~...

因為這一種利用電容充放電來吸收能量的反應速度沒有TVS 好,所以,

相對TVS 來說:他就是屬於"性冷感"啊!...蠻好笑的。

但因為MOV 畢竟是一般電容封裝,而TVS 走的就是類似二極體的封裝。

所以一般來說:TVS 的單價是比MOV 貴。...您看現在連賣這一種零件都牽涉到封裝費用。

您就知道現在賣電子零組件多斤斤計較了。...

---

總之,不管是TVS 或MOV...主要還是看您的系統應用需求,各有特色。

相關資料大家都可以透過Google 查得到的啦。在這裡講這個就低估各位看官的智慧了。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韓良露:台灣真的富有嗎?(轉載)

新聞連結中有許多正反意見...個人不與置評。

但其中提到一點:關於台灣人喜歡炒股票這一點,我就有那麼一點認同感。

您打開台灣的財經新聞台,在台灣財經新聞中,大概就是報股市新聞而已。

所謂台灣公司經營大家都過於專注股市中的公司股價。而這些台灣公司,

尤其是高科技公司,特別喜歡以股價為重要指標...過渡於強調公司股票或股價,

這些都容易使經營者失焦,就算公司主管不專注,至少工程師很在乎...

這一點容易大家喜歡吵短線...失焦之後,都不容易以長期佈局專注核心價值。

換個角度說:的確是講求術業有專攻,既然是財經金融市場,本來就是一門專門領域。

但是每個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卻都很在乎股價與股票市場...

真的不是一個很健康的產業生態與從業心態,所以,我才一直強調說:

當初有某些人信誓旦旦的說:員工股票分紅是一項世界創舉...但真正從長遠的

經濟發展或公司經營...乃至於國家發展的價值觀,是好?!是壞?!

還真的還沒到下絕對對錯的結論時刻。

---還有待未來歷史論斷的,等這一代人死後才會客觀,這個就是歷史的真諦。

---------------------------

韓良露:台灣真的富有嗎?

關於識見,有所謂常識與知識之分,但常識和知識未必等同,最近報載,台灣人財富,已經超越英法德,衝到全球第七,人均金融資產為二三一萬台幣,擠進「高財富」國家。

以上這段報導對我來說,就是屬於知識而非常識,首先,什麼是金融資產?報導中雖然說明為總資產扣除負債,但總資產如何計算,原來指的是短期的貨幣和長期的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和基金。台灣在二○○九年的金融資產還是全球第十三名,二○一○年就上升到全球第七。這種一年內金融資產的大幅增加,大概和二○一○年全球的金融復甦有關,持有較多股票、債券和基金的國家自然增長就較多。台灣的金融資產如此高,和全民愛儲蓄的習性有關,台灣人對待賺來的錢,多半是存起來錢滾錢,會願意花在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上的人數比例較少。因此,一般來台的外國人,看到台灣人居住和生活的情景,都會覺得不太像是富有的國家。

除了不愛花錢外,台灣人投資股票的人口比例也甚高,即使不是全民皆股民,也可說大約一半以上的人皆股民,這個現象比起歐洲國家也甚為奇特。因為投資股票的風險甚大,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散戶長期都是輸家,因此在成熟的歐洲資本社會,股票投資都是專業人士和大戶的資本市場,看看歐洲股市的指數,再比較台灣、香港,就知道華人多愛賭了。

台灣可以躋身全球第七富的國家,除了總資產高外,還加上負債低,負債低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沒有跟別人借未來的錢先花掉,台灣已是零外債的國家,當然比日前正爆發債務危機的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這些過去被認為是富裕工業國的金融資產要高。

金融資產是經濟學的專有知識名詞,我們若回到常識的感受,尤其像我才剛從義大利旅行了一個月回來,若要我從生活常識上認為台灣人比義大利人富有,那我真是沒辦法同意。

在義大利的旅途中,我從網路上看到台灣的財富不僅超越義大利,還超越英法德的報導時,我真希望經濟學家放下手邊的資料,去這些所謂不比台灣富的國家走走;看看人家的機場、鐵路、道路、橋梁、街道、廣場、住宅、古蹟是怎麼建造維修的,如果台灣比較富,為什麼我們的基礎建設看起來卻比較窮?

關於歐債的例子,尤其是歐豬國家想向世界工廠的金磚四國借錢之事。以我的小市民經濟常識而言,只能想到一個比喻,就是有個富裕的大地主,住華麗的莊園,天天吃盛宴並經常舉行豪華的歌劇、舞蹈等文娛活動,因為花的錢太多,每到缺錢時,就向替地主工作的一群長工借錢。這些長工吃不好也住不好,天天都在辛苦工作,領著微薄的工資,雖然工資不高,但也沒時間花錢,也不懂花錢。地主的華廈常常要裝潢修繕,長工棲身在破爛屋裡,勤儉刻苦的長工總是可以存下一些老本,但富裕的地主卻會在捉襟見肘時向有積蓄的長工借錢,並且說,你們放心,你們只要繼續幫我做牛做馬打工,我都會向你們買服務的。至於你們借我的錢,有一天我還不了了,也別擔心,我還是會向你們借長債來還清短債。

台灣也曾是世界工廠,如今賺到的錢不少還是來自代工,我們真的比英法德義等四國富有嗎?請政府除了用經濟專業知識告知人民,是否也可以用小市民的常識來說服我們。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2011/10/12 聯合報】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In a Private Light: Diana Walker’s Photos of Steve Jobs

從以下的一些照片剪影中,Steve Jobs 給我的感覺不像台灣一般高科技的老闆。

我想Steve Jobs 之所以在產品成功之處,應該是他本身也很投入參與產品開發。

台灣的高科技老闆(至少我碰過或接觸過的),大部分都是屬於那一種頂多實驗室晃一圈,

看似不太敢待太久...一份生怕給工程師吐嘈的樣子。

雖然有許多台灣高科技老闆也是搞技術出身的,但好像公司一IPO或規模一有所調整,

他們就好像忘了自己了...搞得雜務太多...還有時間搞花邊新聞?!

現在台灣有很多公司也開始要學Steve Jobs 那一種產品發表會的那一套行銷。

但總覺得沒像Steve Jobs 那般對於自家產品的那一種熟悉感。

或許,台灣的老闆多多少少都有點好大喜功,產品線搞得太廣、太雜...

而失焦而無法專注的把該有的事情做好。

Apple 已經是一家大型國際知名公司,人才濟濟...Steve Jobs 大可不必事事親恭。

但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位超級產品推銷業務員而已,而是一位真正願意實際參與

自己所鍾愛的產品開發過程...所以,在我們探討人家那一種產品觀念時,

我們是不是也該想一想我們台灣高科技界的這些老闆的行為模式?!

如果不是如此的思維模式,那您怎麼會重視實驗室裡的那些工程師們的創意呢?!

您當然是:現在流行什麼就成立什麼計畫?!不高興,大筆一揮...大家回家吃自己。

這才是我們真正比不上人家的地方。

什麼市場?!或是產品觀念?!那都是表面大家都可以拿出來公開討論的東西啊。

---

---

I first met Steve Jobs on a photo shoot for TIME in 1982. I had no idea that he was going to be my friend or that he was going to be this incredible genius — a part of all our lives, in what we do and what we see. He was speaking to a group of Stanford students in a dorm living room, and it was hard to photograph him there and not be in the way. You had to have light, and I was creeping around. But he was game. I asked him to stand on top of an Apple sign, and he did it. I asked him to stand in front of an Apple cutout (which ended up on the cover of Fortune magazine), and he did that too. I thought, This is you. This is who you are.

He was so much fun because he was so quick — he was such a fast study. You showed him anything and he could get it in a second. I was always fascinated by his design sense. It was wonderful because he liked my pictures.

I really will miss his inventiveness, his ideas, his eyes — and how bright he was all over. He had some kind of electricity about him. He was very, very focused in the office. He demanded a lot of the people who worked for him. I’m sure Steve wasn’t the easiest person to work for, but what a fascinating person to work for.

Diana Walker was TIME’s White House photographer for 20 years, where she captured intimate moments with five Presidents. 

----
 
以下連結其他點滴: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時機不同,結果也不同。

先撇開所謂的政治因素...別的行業我也不清楚。

我只記得當初我完成MP3 晶片開發之後,因為經常往返兩地去支援客人與跑市場。

所以,當初公司上層也有詢問我有沒有意願外放去幹個幾年台幹?!

當然以當初的待遇誠如報導所說:的確是比較好的。但我個人考量的因素卻不是如此。

以公司不成文的規定,外放也是升官的捷徑。升官也不是我個人追求的目標。

但是我看到的是人性的脆弱的一面,與許多台商公司制度的奇特現象。

所謂人性脆弱的一面指的是:在那個環境下,真的沒有幾個台幹會真正思索個人與

公司發展兩者之間的關係...有很多台幹所抱持的想法就是想出去闖天下,當然有個台商願意

出錢給他們機會,但是站在公司立場,當然有其商業目的考量...彼此間的相互利用,

得到的是許多看似有許多機會,但畢竟大陸之大,絕非一家公司或個人所能所及的。

而許多公司的立場對於真正市場考量與人員派遣與許多待遇與生涯規劃,真的沒有幾家

是有一套制度的。...只要有人願意外派,其實有許多阿貓阿狗的人都是人選,

真正有競爭優勢的,有實力的。講難聽一點,他們在台灣也可以混得很好,

我說了:一流人才是隨時可以走,所代表的是有一定的自主與不同的格局眼光的。

也根本不會發生報導所說的現象...所以,我們本身也是要拿捏自己的斤兩,

是否有一定的自我價值?!先衡量自己,然後才可以真正為自己下定位。

-----

以另一篇報導來說:許多認識的電子業者的朋友,也常常看中了中國廣大市場。

以如同一般台幹的思維模式,沒有真正的思索本身的核心價值,就一窩蜂的往前衝。

幾年下來就是如同報導標題:『低潤慘業』....

就舉之前我提到的那個MCU 市場,朋友最近跟我說:他已經看開不想去搞那個市場了。

很簡單,您不要以為您報個 0.7 或0.6 /pcs 那一種低於市場牌價的MCU 您就有機會。

朋友說:當您報個0.6 之後,肯定市場一定會殺出個0.59 來砍您...

從那邊冒出來的您都不知道。人家才不管您是 Agent 或VAR。

對啊,中國之大絕非您所能想像的啦。所以,與其您一句"男兒志在四方",

非得要出去闖闖之時,您也要真正的想想:您有已經建立好您本身的價值了嗎?!

報章雜誌寫的,都不是您的故事...別太相信別人寫的,想想自己吧。

---------------------------

台幹悲歌…沒有勞健保 薪水節節減

十多年前,台商捧著二、三倍的薪水,搶著請台灣人到大陸工作當台幹,現在的台幹卻在網路上互吐苦水,當年的經濟候鳥想飛回台灣、卻無力飛回,只好繼續待在大陸,接受不合理的要求,沒勞健保,自求多福。

十多年前台幹很風光,為了加倍薪水,遠渡重洋、越過台灣海峽到大陸工作,現在的台幹卻滿腹辛酸,他們為養家糊口,只好屈就大陸,「賣身契」越來越廉價,越擔心自己在大陸的安危。

台幹張先生是台中人,十四年前,他在知名的家電天津廠服務,當時月薪是台灣的二倍,直接匯入台灣帳戶,年收入近二百萬元台幣,花用綽綽有餘;現在,薪水節節減,只變成一分月薪,想回台灣,「那有我的位置?」,張先生人在異鄉,天天看著老婆電子郵件訴苦、感嘆。

王先生又是個悲慘案例!十年前,台南家電公司外派他進駐大陸,擔任高階主管,他說,初入廠時,本來資方說好月薪十萬,還給紅利。但金融海嘯時,老闆告訴他紅利沒了,過幾個月又告訴他改為派遣人力,未來沒有退休金。

台灣人Kevin說,很多台幹想回台灣,竟發現,台灣沒有適合的工作缺,只有留在大陸改當臨時工,也有人靠在大陸的台灣朋友接濟,最慘的命運是當「台流」,意指在大陸的台灣流浪漢。

台幹「Joe」說,二度就業的台幹,待遇、福利多是和老板「用談的」,沒有勞健保,公司倒了也沒有資遣費,自己願意接受,怪不了誰,只好怪「時也、運也、命也」。

台幹說,台商在台灣沒公司、工廠,只在大陸設廠,自然不需付台幹勞健保,也有台商,在台灣和大陸都有公司,但採台灣招聘、大陸雇用,台灣沒有薪資支出紀錄,台商省下勞健保和勞退提撥基金。

勞保局表示,只要是台灣公司行號雇用的人員,不管派駐到海外或大陸地區,都應依規定投保勞工保險,如果雇主逃避投保,依法可罰鍰;雇主也不能與勞工協議,以其他外派津貼來取代勞工保險,抓到一樣要處罰。

不過勞保局說,有些台灣幹部受雇於大陸公司,自己在台灣透過工會加保勞保,未來要請領給付時,可能會有問題,因為勞保條例實施的範圍,僅限台澎金馬,台幹應投保國民年金才合法。

中區健保局秘書劉上惠表示,因我方仍把大陸視為「外國」,健保局無法替台幹追討。如果台幹在台灣有健保,若在大陸地區有緊急的醫療行為,只要檢據收據,回台後即可核退。

【2011/10/12 聯合報】

幾年前統媒一直鼓吹台商及台灣人到中國卡位,說不去就落伍啦,
還說侏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遠.
現在客死異鄉,只能怪太愛看統媒.
在大陸老幹欺負新台幹,先到的台灣人騙新到的台灣人事件層出不窮,但還是有不怕死的臺灣人搶著要到大陸來發展
很多台幹在中國是吃光喝光開查某敗光,出來自行創業的人,懂得充實自已的人,都能混的不錯,生命會找到自已的出路,混的不好的都是那些怪東怪西怪政府,就是不怪自已的人,台灣生活真有這麼差 ? 土水工一個月有4萬找不到人來作,護士一個月3萬照樣鬧護士荒,懂得充實自已為自已找出路的人,不管在那裏都能生活的很好。
有這種台商公司專欺負自己人 還需要啥敵人?
馬英九三年前說: 馬上就會好...... 現在臺灣的老百姓生活有改善嗎~?
物價. 房價 水電瓦斯 ~~通通漲~~ 只有薪水不漲~~還訂了一個22K的底薪~
沒關係啦~~再投給馬英九一次吧~~讓你們再痛苦四年~接著無條件把臺灣奉送給
老共~~讓解放軍來凌虐臺灣吧~~~! 台幹不用回來台灣啦~~繼續留在 " 祖國 " 當
台流吧~~!
2 樓 stanley001 發言於2011-10-12 08:11:38 3 0

台幹張先生是台中人,十四年前,他在知名的家電天津廠服務,當時月薪是台灣的二倍,直接匯入台灣帳戶,年收入近二百萬元台幣
---------------------------------------------------
我認識一個高雄人 她在大陸説,她的祖先是泉州人 她和老共官員摟摟抱抱 互相勾結 拿到利益,她到臺灣馬上説 臺灣獨立。這樣的下賤人真的不少。
這些臺灣人在大陸賺錢十幾年了 一邊賺錢 一邊駡人中國-猪狗 也爽了十幾年了
應該滾回臺灣愛死臺灣才對吧?
誰要你們去的?沒去有的也已經苦慣了,你們也風光一時了,現在苦了吞下去吧,也請別回來拖累別人。
以前賺的,都沒存下來嗎?

如果是現在的台幹,那另當別論.
風水輪流轉 沒啥好怨的
台幹張先生是台中人,十四年前,他在知名的家電天津廠服務,當時月薪是台灣的二倍,直接匯入台灣帳戶,年收入近二百萬元台幣
---------------------------------------------------
當年的薪水在大陸買房 落地生根,現在已比台灣人富裕得多,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人人稱羨,自己沒遠見,怨不得人
醫生在台灣都會發生作假事件了。在中國發生的醫療行為,也要台灣買單。 能不出問題嗎?

 
--------------
金管會證期局要求茂德(5387)重編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財報,今年半年報也編不出來,9月6日起停止櫃買交易,直到六個月內補交財報為止,否則將成為第一家下櫃的DRAM公司。
【口述/梁碧霞 整理/蘇見文】

即使國內26家債權銀行提存之呆帳準備,依據銀行局公布的資料合計293億已達到總授信餘額之53.57%,對銀行體系沒有致命的危機,但從整個產業的角度來看,茂德只是冰山一角。

企業舉債就是運用財務槓桿,整體股東權益的風險與利潤會被同步放大,就像買股票用融資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看對股價1%,對於自備款的報酬率就被放大2.5%,但這也表示如果看錯1%,虧損就會被放大2.5倍。台灣的面板與DRAM目前就像是無止境的錢坑,不進行資本支出,就是死路一條,但是舉債進行資本支出,又不保證能賺錢。對銀行而言更是面臨要停損還是加碼攤平的窘境,如果不繼續借錢給面板與DRAM兩大慘業,以前借出去的就可能變成呆帳,但是如果現在再借錢給不賺錢的公司,未來的呆帳可能更龐大,銀行就只能在現在的呆帳與未來更多的呆帳之間作選擇。

追根究柢 問題出在哪裡?

從市場經濟理論而言,短期內廠商虧損而仍會繼續經營,而長期就會退出市場,讓供需達到均衡狀態,這就一種自動調節的機能,但是在台灣好像看不到這樣的市場機制。因為政府政策往往是短視的,扶植而不整合,卻要壓上了銀行及股東的身家,企業獲利不繼難以支應研究發展,致使技術力落後競爭對手,再進入虧損的惡性循環,「大到不能倒」與「市場失靈」遂成為台灣經濟的沉痾。

【完整內容請見《金融家月刊》2011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