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寫了"一隻返鄉鮭魚的故事" 之後,就有一連串鮭魚的相關故事發生。
-----
昨天下午三點多時,鮭魚打手機給我說:前兩天一位學弟問鮭魚要不要一起去看蕭老師。
鮭魚說:鮭魚返鄉後知道老師已經生病一陣子了...心想說:等過兩天老師身體好一點
再去探望他。
但學弟也沒明說,但就堅持要鮭魚跑一趟。所以他們當年那組搞 RPV(遙控無人飛機)
的幾個學長弟就南下去探望老師...之後鮭魚就跟我描述了蕭老師的現況。
但就依我自己先母的生病經驗,我就安慰鮭魚說:那應該是這一兩天了吧。
鮭魚最後就彼此打氣安慰說:Chamber ...我們幹工程師的,還是身體最重要啊!
---
沒想到~我剛剛接近中午就從台南得到消息說:蕭老師已經在今日凌晨走了。
蕭老師雖然他行動不是那麼方便,但在系上總不覺得他是一個會乖乖待在研究室的
一位老師,總是充滿熱情與積極的態度。當初他所成立的RPV 實驗室總是燈火通明。
說真的~當初念這一種科系以為可以整天搞飛機,但事實上還是常常坐在教室裡
聽課,或學習書本上的東西...要不然就是頂多做幾個熱力燃燒實驗啊~或是
去吹吹小風洞或是水洞....您知道嗎?那時我們所謂的超音速風洞有多大?
(那是要讓我們感受與觀察到超音速震波的現象的實驗設備!)....
跟您家裡的微波爐差不多...上課還要同學輪流靠過去用一個小小的景觀窗觀察,
而且還需要靠大型空壓機蓄壓一陣子!
但比起來,我們系上當年還算是國內擁有最好最完善設備的相關科系哩!
但那時候蕭老師的實驗室就是可以完全呈現出整架飛機的實驗室。
當然也提供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盡情發揮的空間,所以才有像鮭魚這一種
優秀出色的工程師。我想光這一點就值得許多學校與科系所學習效法的!
----
當然啊~要撐起與維持這樣子實驗室也不容易,光許多材料設備就需要多少經費。
所以那時系上的氣氛真的不錯:系上的老師都很幫忙的幫我們學生爭取許多經費
與資源。譬如我們還有一組火箭小組:光是藥柱材料或是之前的風洞實驗室。
甚至像我自己在計算流體力學高速電腦模擬設計分析實驗室所需的工作站或大型
電腦設備....
(更何況我們都還只是大學部的學生而已...您說現在大學部的學生有像我們一班
學生這樣子:就已經分成好組研究小組的投入學習?!)
這些都不是隨隨便便計畫經費可以支助的。這些也都是系上老師全力幫我們爭取的。
所以~我們整天就看到我們系上老師幫忙到處籌經費,邀請各方人士來演講、參訪。
蕭老師更是像陀螺般的轉~甚至每一年的成果展時,他也總是站在第一線
不厭其煩的跟參訪人員講說:
左起是我們當年的主任所長:趙繼昌博士,校長:夏漢民博士,行政院俞國華院長、國科會主委陳履安先生及蕭飛賓老師。
----
蕭老師除了籌研究經費,搞研究之外,有教我們飛機設計這一門課。
也算是實務教學。而當然鮭魚就是全心全力的投入在RPV 研究實驗室裡。
您想:當年是整整二十多年前,那時鮭魚就幫RPV 裝上即時影像拍攝系統,
可以完全在地面監看台南運河...當初在航空成果展時,大出風頭。
只是鮭魚畢業後沒有留下來念研究所。或許他認為他大學光窩在RPV 實驗室裡
做研究也算是研究所程度了,幹嘛還非得要再念一個"別人覺得需要"的學位呢?
----
我想一個大學科系發展,不是在於他所屬的產業如何?而是系上那一股研究風氣的
形成。(當然學生本身的學習態度也很重要,我們班上同學也都很主動積極!)
當年我們系所長跟系上老師幾乎都是國外回來的,尤其趙繼昌所長的作風
完全是美式開放的立場。他親自下來教我們航空概論也沒有照本宣科的講課本。
(我們航空概論有課本嗎?!我現在也沒啥印象!?)他就是很鼓勵我們去
動手做,要我們去模型店買飛機模型,拿單據跟他助理請款....只要您把模型做出來
交差,您這門課就可以了。--- 我記得他是國內特地去美國找他回來組織成立研究所的...
蕭老師就是那時被他延攬進入航太所的,也進一步催生無人飛機(RPV)實驗室。
當然也進一步的提供了我們大學時期一個很好的唸書也可以自行研究鑽研的學習環境。
所以這些環環相扣的因素就可以看到這幾十年來的成果。
我不敢說:我跟鮭魚是什麼菁英份子,但我們都實實在在的那那一段從青澀的高中生,
轉換成為一個具有基礎研究精神底子的工程師。如果想想:如果有千千萬萬我們這
一種獨立研究精神的工程師在我們各行各業的產業界裡,我們今天還需要討論所謂的
為什麼我們還宿命的幫人家賣肝血汗做代工產業呢?至少比例上也沒那麼可憐吧?
那為什麼還要一天到晚在討論22K 年青就業問題呢?
我想大學學校教您的~不是要您出來領22K 還一天到晚抱怨的。而是
讓您如何很快的轉正向的脫離 22K 的提昇自己的競爭力。
-----
之所以順便提到這一段故事是因為現在我們看到了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是廣設大學,
研究所...但就我們自己走過的經驗,要從大學研究所高等教育裡培養研究基礎的工程師
是需要經費的...也不只是單純的拿著課本,上上課....需要更多的理論與實務結合
的研究與科學實驗的。也不光只是要求教授一味的產出驚人的學術論文數量而已。
更需要的培養出真正未來可以提供給國內業界或未來科學發展基礎的新生代。
這不就是原本教育部與學校所應該扮演的第一順位的角色嗎?
為什麼反而天天要求學校老師放下學生課程教學,去搞什麼產學合作?或是
要求一年有多少國際學術論文發表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
學校太多,經費有限....僧多粥少,爭取補助經沒什麼基準法則,就只好訴諸一些
表面功夫的成果評鑑....最後傷害的就是真正需要長遠的規劃與培養的學生教育。
又是一個短視近利的政策。學生畢業後,最後能夠獨當一面開發新產品或新公司...
那需要好幾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幾年後...所以不需要只是想教育經費一砸下去
就希望立竿見影?有可能嗎?!當然被犧牲的就是學生。
當學生畢業後,又碰到短視近利的產業政策與廠商老闆...我們的一代一代就這樣子
斷送在一開始錯誤的高等教育政策。
----
我與鮭魚都非常感謝當年我們學校與系上在我們進入社會之前的最後一段教育
階段提供給我們許多理論基礎教育與基礎研究實驗工作...讓我們出了學校進入產業之後,
不但可以順利的完成我們原本該扮演的產業需求基礎工程師的角色外,也讓我們有機會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為我們自己的理想與夢想努力...甚至也可以再為我們下一代樹立
一些典範。
而這一些也就如同當年像蕭飛賓老師這樣子,為我們爭取研究經費,也提供良好的
學習與研究的大學環境給我們。
---
蕭飛賓老師他今天離開了我們,也代表他已經完成他階段的任務了,我常常講
再偉大的工程師、老闆或像蕭老師這般積極努力的教授,畢竟最終還是離開我們
的一天,但最重要的不是他所建立的公司或實驗室。而是那一份值得我們傳承的
努力不懈的精神...就如同賈伯斯在科技界所塑造的蘋果精神一樣。
當然我們也由衷的希望我們的教育單位,真的要看遠一點:十年教育,百年樹人。
我們要的不是那些表面的學術論文或是美輪美奐的學校校舍...而是我們為從畢業學生
未來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可以在社會國家裡發掘出怎樣的社會中堅份子?
這就是從蕭老師與鮭魚的故事裡我們所得到的省思。
>>>>>>>>>>
PS 2/15 補記 :我想不管您是哪一屆的校友或是蕭老師的朋友或師生關係人,
我想大家對於蕭老師的逝去均感到難過與不捨。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把
蕭老師對於國內航空工程的熱愛與科學研究精神如何傳承。
說起來汗顏...從我們這一屆開始,因為開始沒了國防獎學金,就比較少人真正投入
航空工業發展...雖然我們班上還是有人在民航公司服務,也有人從事航空鍛造件生產,
但畢竟比起我們前幾屆來說:真的少多了。所以嚴格說起來我也沒啥資格
代表系上許多校友、學長學弟發表關於蕭老師對於系上的貢獻與生平。
但那也是我個人就曾經待過那個系館,也曾受教於蕭老師的一份情誼。
藉由對於蕭老師的感念 說出我個人的感觸....也為蕭老師在我心中的留下一點註腳。
>>>>>>>>>>>>>>>>>>>>>
>>>>>>>>>>
蕭飛賓老師簡介:
學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航太工程研究所 博士 1985 |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研究所 碩士 1979 |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 學士 1976 |
|
專長及研究領域
流體力學 , 空氣動力學 , 飛行力學 , 飛機設計 , 無人機(UAV)設計與應用 , 微奈米機電系統 , 空間和微系統的設計 , 奈米技術的應用
|
「看到沒?行動不便的蕭老師還站在前頭自己推...一堆學生只是後面站一排?」
回覆刪除那是應拍照的要求,別講得好像學生無所事事。學弟們都很認真在做。
不好意思...可能是我沒有考證到照片背後的故事,而造成當事人的困擾。
刪除我已經修正,若造成困擾與誤解,深表歉意。
也非常謝謝您留言指正。謝謝!
「看到沒?行動不便的蕭老師還站在前頭自己推...一堆學生只是後面站一排?」
刪除這句話只是筆者表示對已故老師的敬重而已,不要在雞蛋裡頭挑骨頭!
沒關係啦!...
刪除之所以會提出指正之處,想必也就是當事者瞭解原照片源由。
這張照片只是我在Google 下搜尋蕭飛賓老師所找到的。
只是真的這張照片傳達的訊息真的很容易讓別人有所誤解 --- 當然我也相信蕭老師
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老師。所以才會有這一種搶鏡頭的畫面,反而突顯出那一種
令別人誤解的反差。可能都是大家始料未及的吧!...
他是個熱心親切的長者 努力治學完全投入又充滿創意的研究者 更是鍾愛又帶領學生成長的好老師。。。他的離開對自己是一種痛苦的解脫 是IAA 及 NCKU 的損失 也是國內航太界的一顆亮星隕落。。。我祝福他 也懷念他。。。我在 PhD 致謝中也真誠的提及他師門對我當年研究主題之發想影響。。。而今只能永遠遙祝他天國平安 精神永在。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追加文。
刪除其實國內航太界在整合整機產業是蠻缺乏的。不要說什麼軍事或民航業界。
就連玩具模型類也很少...有做的~還是一般代工業:這就是普遍存在於國內工業生態。
蕭老師他真的就是從整機的觀念希望提升有志之士可以投入這一塊領域。
不過以目前國內現在不管是學術教育界或工業產業界....都普遍缺乏資源或經費。
所以還能不能在找到類似蕭老師這樣子的老師真的有點不敢想了。
這也就是更令我們感念到蕭老師的地方。
感謝您的撰文
回覆刪除舅舅看到應該會很高興
舅舅是一個會擔心學生出路的教授
所以他不走入實務,他說只要業者聘請我的學生,我的理論信念就走入實務了。希望他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想走的路。感謝各位。
我這一篇悼念文會不會寫得太早了?因為各媒體也只有在這一兩天
回覆刪除才發佈新聞:
但無論如何...還是感念一下蕭老師。也謝謝您的追加文。
----
http://tw.news.yahoo.com/%E7%84%A1%E4%BA%BA%E9%A3%9B%E6%A9%9F%E5%85%88%E9%A9%85-%E6%88%90%E5%A4%A7%E8%AC%9B%E5%BA%A7%E6%95%99%E6%8E%88%E8%95%AD%E9%A3%9B%E8%B3%93%E9%80%9D%E4%B8%96-215555027.html
無人飛機先驅 成大講座教授蕭飛賓逝世
中時電子報作者: 洪榮志╱台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2月26日 上午5:55
相關內容
成大講座教授蕭飛賓(圖中著黃衣者)團隊研發的無人飛機,曾完成往返台、澎跨海飛行壯舉。(洪榮志攝)看相片
成大講座教授蕭飛賓(圖中著黃衣者)團隊研發的無人飛機,曾完成 …
中國時報【洪榮志╱台南報導】
國內無人飛機先驅、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蕭飛賓,因不敵肝癌摧殘13日深夜辭世,享壽63歲。蕭飛賓在無人飛機領域的研究獲獎無數,他曾於2006年當選美國航空與太空學會會士,2007年再度榮獲國際太空學院通訊院士,是兩岸唯一同時擁有雙料殊榮的人士。今年2月初蕭飛賓還喜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可惜沒能等到5月的頒獎典禮便撒手人寰。
成大表示,蕭飛賓率領的無人飛機與微衛星研究團隊,在科學研究上數度締造輝煌成績。該團隊曾於2005年完成天鵝號無人飛機往返屏東東港、小琉球間16公里航程;2009年另架黑面琵鷺號無人飛機更成功完成往返台灣、澎湖間92公里航程跨海飛行的壯舉,締造亞洲新紀錄。
罹患小兒麻痺的蕭飛賓,雖行動稍有不便,但並不影響他的科學研究。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在初一時,媽媽聽人說小兒麻痺可以開刀治好,於是全家陪著他前往醫院治療。但開刀後,卻還得靠拐杖幫忙走路,一直到大學靠著恆心與毅力,才甩開拿拐杖的日子。
蕭飛賓從小成績就一直非常優秀,從台中一中到清華大學都拿獎學金,最後更憑著一股不服輸的意志,順利取得美國南加州大學航太工程研究所博士。他也曾征服能高山及大霸尖山,證明自己體力不輸人。
蕭飛賓於1985年返國進入剛創立的成大航太系任教,研究領域涵蓋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飛機設計、無人機設計與應用、微奈米機電系統、空間和微系統設計、奈米技術的應用等。其中,無人飛機的研究起步甚早,於成大任教不久即開始進行,成果也十分卓越,堪稱國內無人飛機的先驅。
第一次聽到蕭飛賓老師的名號,是在財訊雜誌2009年七月的專題報導,記者同時採訪了蕭老師和敝恩師鄭老大,兩位教授都在研究型大學辛勤教學、力倡實作的重要性。
回覆刪除雖然沒機會認識蕭老師,但蕭老師桃李滿天下,工作之後也遇過一些他教導過的學生,感受得到對於航太工業的那份熱情。
是啊!學機械的,看到飛機怎能不感動?謹以已故劇場大師李國修老師的名言獻給蕭飛賓老師:「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http://goo.gl/TSj6eP
感恩唷!
刪除謝謝您所提供的財訊報導的內容連結。
刪除其中提到元智大學的相關報導時,讓我想起昔日我在搞多核心MCU 時,
我還特地跑去拜訪過吳老師,當初吳老師一聽到我是蕭老師系上學生時,
就把智飛的林先生Call 到辦公室跟我喝了一杯咖啡....我手上現在還有一片
吳老師搞的PIC Base 的Ethernet 網卡...
---
的確!大家真的不要小看學校的教育問題,有很多學校教育的小細節都會多多少少影響
學生畢業後的生涯,所以我才一直強調學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只是:現在從這些報導中,再一次驗證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教育還是要想辦法
適度的能力與領域分流,才能集中資源更有效的培養各個領域發展的人才。
----
我去年曾講過一位年輕人的故事:
http://chamberplus.blogspot.tw/2013/08/blog-post_7.html
昨晚賈老師跟我說:這位年輕人已經在過年前跟他女友結婚了,
也在岳父的協助下,目前在菜市場賣菜。或許這一種博士生賣香雞排,
碩士生賣菜的新聞已經不足為奇了。但更深一層的問題探討說:這樣子的教育成果
代表著何種意義?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地方。
教育資源一直分散分配...得不到真正的效能發揮,最後還是落得裡外不是人。
再回頭檢視蕭老師所塑造的教育理念精神,不禁讓人更傷感而已。
拜讀過「感念蕭飛賓老師」,非常有同感,手上握有資源的人,缺乏「充滿熱情與積極的態度」,不了解世界發展的趨勢,因此沒有「前瞻性的目標」,學習之後能應用,而能「幫助我們達成前瞻性的目標」,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
回覆刪除台灣的產業以代工為主,只要有訂單,日以繼夜的拼命生產,再抱怨年年被客人殺價,加上一窩蜂西進大陸,都是沒有策略思考的短視近利的典型。
台灣應朝「創造附加價值」(value added)的方向努力,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是一個很代表性的創造附加價值的的產品,無人機+AI是一個發展空間很大的新產品,在俄烏大戰中,無人機+AI大放異彩,是很好的啟示。
蕭飛賓教授做思維和作業模式是突破型的leading power,在感念蕭教授之餘,如果可以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更具正面意義。
不知您目前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希望有機會和您交流。
謝謝你的留言。
刪除如果想進一步聯絡或私底下交流的話,
可以先用 Email 聯繫:chamberplus@gmail.com
我們想做的:不是甚麼偉大的夢想,只是想給下一代一個正向的影響力而已。
林世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