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20年來 要的做不到 好的留不住(轉載)

這是幾天收集的新聞報導...

我想大家討論過來,討論過去~無非都是為了「人」的問題。

套用一句佛家說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

大家可以想一想:兩岸開放之後,我們過去多少的人才?!那我們又留下或培養出多少

人?那我們再看看: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又幫我們產業或未來社會國家準備了多少人才?

我們賈老師已經辛苦的送走一屆的學生了...雖然有些家長心存感激,但也有許多家長不甚

滿意其子女的表現。...但盡心盡力的賈老師還是很委婉的告訴家長們,不管您們對於現行

教育制度或學校政策如何?!但往後承受小孩的成長酸甜苦辣...還是家長您自己本身。

老師能做的也只是階段性的任務而已。您們搞不懂現在的教育制度?!也找不到適合的學校?

那當老師還能做什麼?!您跟老師抱怨說:我們家小孩從小多乖?!成績有多好?!

但怎麼成績會如此呢?!那一定被班上同學帶壞了~班上讀書風氣不好?!...

...

很好!...您身為家長您終於在您小孩考完試後才知道這件事!難道您不知道現行的常態編班,

是考驗著您小孩的定性...我們看到的所擔心的不是那些頂尖的菁英,也不是完全放空自己

天天背著空書包上學的學生,這些本來就是有著明顯的學習程度的落差。最辛苦的就是中間

的學生...幾乎每天掙扎著人性最大的誘惑:人家整天不讀書,東晃晃西晃晃的等著被送進高中。

...而另一組寫照呢?!明顯的學習進取心外加來自於家庭背後的豐沛教育資源...根本跟不上

學習進度,感覺一點機會也沒有...那就更不用說幾乎三天兩頭就可以上演校園頂撞師長,

罷凌同學的戲碼。--- 從國中我們就很容易看到那些未來眼高手低的未來青年才俊了。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

我們正承受著去許多看不見的錯誤的政策所留下的後遺症。

那我們也看到未來我們將要面臨的許多人才培訓與基本人力結構的改變...

說真的~我們真的有多少官員真正的站在知古鑑今的歷史時間軸上去想策略?!

無非都是當一日和尚,敲一天鐘!...每每信誓旦旦對著媒體大談闊論,然後呢?!

幾次政策衝撞之後...大不了我不幹~回去找個學校當教授!...結果最後被犧牲的是誰?!

放心好了~不會是那些有錢、有豐沛資源的小孩子...都是那些每天為著三餐奔波,永遠

搞不懂政策背後您那偉大的夢想與憧憬,他們只是搞不懂,我們辛苦賺錢給小孩交補習費

(我們哪有那麼時間或精力...搞得懂那麼多種的推甄與升學管道?當然易子而教啊!)

...念茲在茲的告誡小孩子說:您們要好好努力用功讀書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結果:後來還是搞不懂...為什麼讀書不用考試?!您不考試?那家長們辛苦的代價能

看到什麼?您要家長用什麼標準督促小孩?!...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是不能與外國相比擬的...

中國公司企業文化與社會政經環境也無法提供一個自由自在揮灑的人生發展機會的!

那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我們基礎的教育制度該如何走?!

才會決定十年後我們的人才在哪?!...

---

最後我很喜歡拿小朋友寫作文經驗故事來比喻我們的基礎教育問題:

就讀小學的小明寫著:題目:"我們家的寵物"....我們家的那一隻小狗,好可愛...

我要把牠"養大成人"...

老師的批改寫著:...小狗"養大"就好了,他不會"成人"的!

如果您教育政策與制度是想真正培養出人才,就以優秀的工程師來說:

還是要把課本上的基礎理論課程都搞清楚,寫程式的~您就得學數值分析,

您至少也要聽過什麼是傅力葉轉換,...還要懂什麼是工程力學...還有基礎的工程數學等。

而不是說:只要您有興趣,我隨隨便便找個工作,可以天天加班賣肝就可以了...

那您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是人家說什麼?您就做什麼的代工人才呢?

還是真正懂得從理論基礎中去創造有真正技術門檻的產品或技術呢?!

我想這應該也是前幾天李家同教授講的:"為什麼人家德國工業裡的儀器設備,絕對不會是

幾個笨蛋搞出來的~"....這也不是什麼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阿Q心態吧!

-----------------

育才、留才、引才 充實台灣開路大軍

前言:執行力強調的是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有了關鍵兩年、確立三大突圍之策,但是開路大軍何處尋?沒有足夠的人才,欠缺掌握全局的總舵手,已成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最大隱患;再對比亞洲鄰國強力吸才的積極作為,台灣必須即刻籌建開路大軍。

去年八月,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集結各界領袖意見,共同簽署「人才宣言」,指出我國面臨人才危機,呼籲政府提出對策。如今,十個月過去了,翁啟惠坦言,政府的調整步伐還是慢了些,離理想仍有點遠。他說:「我們現在是跟時間在賽跑,動作應該要愈快愈好。」

高等教育失衡 要盡快解決


「政府口口聲聲要發展經濟,沒有人才,怎麼發展?」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表示,「人才宣言」談的是人才危機,政府要做的無非就是培育人才、留下人才、引進人才,為台灣經濟籌建質量俱佳的「開路大軍」。

要育才,教育體系自是關鍵。翁啟惠指出,政府希望發展生技、綠能、文創、觀光等新興產業,但如果高等教育發展失衡的問題不盡快解決,未來台灣教育體系培養的人才能否配合產業發展需要,恐怕會有很大的疑問。

資源難擴張 怎麼培育人才

此外,政府的資源分配也是問題。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說,十五年前,台灣一名大學生平均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大約是新台幣廿四萬元,現在剩下十四萬元不到。他指出,大學要培育出好的人才,需要充實教師、教學空間與儀器設備,但在選票及民意代表壓力下,學費雜費卻不能調漲,招生也不能自主,「在資源無法擴張下,要談大學如何培育優秀人才,談何容易」。

除了內部養成的人才不足或不敷需求,留才或引才,也可以充實「開路大軍」,兩者是一體的兩面。但是,現行的移民政策、薪資水準及租稅環境等,留不住人才、也引不進人才。

「勞委會 應改人力資源部」

經建會前副主委單驥說:「勞委會不應改制為勞動部,應該改為人力資源部。」如果勞委會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國內發展所需的人才,而不是保護國內勞工,台灣人才流失問題就會減少大半,至少有進有出,而不是像現在單向流出。

人才流出多少很難計算,主要是隨著台商往中國大陸、東南亞投資,幹部跟著投資的步伐移動。但人才流入是有數字的。近五年來,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數停滯,去年約二萬六千八百人,比五年前少了快一成。

單驥比較台星指出,我國外籍白領有效聘僱人數近八年來平均每年約二萬六千四百餘人,僅占我國勞動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新加坡則占到快百分之五。

台灣薪資 難吸引白領外勞

內政部移民署不定期和各個外僑商會溝通,外僑商會反映:「允許外國企業主錢進台灣,卻不允許人進台灣,這怎麼投資?」「結果呢,這些外商只好將區域總部轉移到香港或上海,不設在台北,」移民署官員說,因為台灣的員工可以自由進出上海和香港,但大陸員工進不來台灣。

台灣的薪資水準對白領外勞也不具吸引力。根據主計總處的調查,去年八月,工業和服務業釋出的主管及監督人員職缺,企業主給的月薪(經常性薪資)約是新台幣五萬三千元,比新加坡非農業勞工的平均月薪還低。

星國高薪低稅 讓人動心

不過,跨國公司有時同意以其在香港或新加坡的薪水僱用,但白領外勞還是不願意來台,移民署官員說,因為台灣對居住者薪資的最高稅率是百分之四十,而新加坡和香港只課百分之廿。外僑商會曾建議台灣調降白領外勞的薪資稅率,但未獲同意。

外籍白領不願來台的原因,也正是台灣留不下自己人才的原因,「優秀的人才面對高薪、低稅,誰會不動心?人才就這樣一個個被國外挖走了」。

【2012/06/22 聯合報】

-------------

------------------------

20年來 要的做不到 好的留不住

  • 2012-06-21 01:34
  • 旺報
  • 【記者陳曼儂/專題報導】

     「我不知道政府到底想不想把產業留在台灣?」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過去製造業趨勢是往勞動成本低的地方移動,過了20年,心態還沒變,但台灣的優勢越來越少,「這時,我們還要讓大陸掌握我們僅剩不多的產業鏈嗎?」

     以台灣外銷主力產業的石化業來說,經濟部一直不開放輕油裂解廠登陸,總說必須根留台灣,否則中下游產業鏈一旦全外移,台灣剩什麼?所以在ECFA早收清單列了石化、化學產品,想要跨海產業整合。

     然而這種談判算盤,台灣哪能一廂情願?在兩岸ECFA早收清單談判,業者最想要列入五大泛用塑膠,以免東協與大陸FTA實施化學產品零關稅後受到嚴重衝擊,卻因大陸也考慮本身產業立場,結果無法納入。

     石化業的衝擊不止於此,因為政府反對國光石化在國內設廠,逼得高達6000多億元的投資遠赴馬來西亞。

     然而政府忘記說出真相,就是在起薪極低的當今社會,石化業平均薪水從5萬到7萬多元,比政府大力稱讚的餐飲內需等多2倍。而且一旦石化業出走,台灣引以為傲的電子業沒了石化業支持,沒有完整產業鏈來降低成本,也意味不會有競爭力的電子和光學業。

     隨「兩兆雙星」變成「兩兆傷心」,政府也鎖定汽車電子,但一位在大陸眾多汽車零組件公司當顧問的劉先生說,ECFA遲遲不開放整車零關稅,台灣汽車業沒市場作後盾,沒有夠多的生產線和數據來實驗研發,根本起不來。

     簽了ECFA框架協議後,產業還是出走、人才也還是出走,在難與他國簽FTA情況下,下一步,市場是否也會全部遠離我們?一些業者甚至說,「現在看來,依附大陸車廠旁邊開小廠,作些配套還比較賺錢」。

 

-----------

新政次人選? 施顏祥:適當時機再報告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6月21日 下午4:39

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將從七月起接任中油董事長,至於新任次長人選,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天(21號)仍不鬆口風,只微笑地跟追問的記者重複了六次「會在適當時間說明」,他說:『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是七月底嗎?)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有沒有什麼條件?)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新任次長的...)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適當時機會在七月嗎?)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那政務次長?)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好不好?』

對於外界質疑短期內兩名次長先後接任油、電董事長,是否代表人才不足?施顏祥指出,國營事業人才目前確實「青黃不接」,加上後續得要進行許多改革工作,因此經濟部當然要負起更大責任。

--------------

談判FTA/沒人才沒人力 台灣準備好了嗎?

中韓、中日韓FTA相繼宣布開談,馬英九總統很著急,指示行政院加速ECFA後續協商,並希望台灣在八年內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然而,此時最該問的關鍵問題是:台灣準備好了嗎?

台灣除了加速ECFA後續協商,也準備進行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STEP)及台紐經濟合作協議(ECA)談判,並開始與歐盟、印度等國接觸。但除了ECFA稍有進展外,各國反應並不積極,今年三月間,歐盟還挑明地說,談FTA,「台灣還沒有準備好」。

中華經濟研究院主任劉大年說,台灣FTA起步慢,不論小國大國,能簽FTA就儘量簽,但一次跟這麼多國家談判,談判人才及人力根本不夠,必須趕快培養,否則「就算人家要跟台灣談,也派不出談判代表」。

目前負責對外談判的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僅有十多名公務員,另有約十名聘僱人員;依談判議題與分工,再找關聯的主管機關派員參與及支援談判。

此外,談判是一種高明的折衝,不見刀光血影,但若未爭取到對等利益,每一個條款都能傷筋動骨。劉大年說,談判是give & take,我給你什麼,你讓我什麼,對方不會說要讓你什麼,必須自己挖掘出來,事前的大量研究很重要。談判還涉及利益團體的分配,但在體制上,這是OTN做不到的,須有更高層級權衡。

拚FTA,全體國民心態上的準備,恐怕更關鍵。以美牛爭議為例,國民一方面擔憂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想要與美國洽談FTA,「你如何左手不想被邊緣化、想參與區域經濟,右手卻又認為可以對美國關切的貿易事項不買帳?」經濟部次長梁國新點出這樣的矛盾。

甚至,在台灣意識型態對立下,更出現「左手反中,右手反美」現象,「如果G2都反了,那麼,台灣到底要走哪一條路?」一位參與談判的官員憂心忡忡地說。

國內產業能否跟著轉型更攸關FTA成敗。梁國新強調,必須要讓國內產業界清楚明白,自由化是不可能改變的戰略。「自由化的另一面,就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否則就算打開市場,沒有東西可以賣,或者有好東西,卻沒有地方賣,這兩種情況都是失敗的,」他強調。

面對FTA時代,台灣工業產品或有相當競爭力與調適能力,但長年以內需市場為主的農業及服務業則令人憂心;以台紐即將啟動、預訂明年底前完成的ECA談判,雖對我石化、電機電子、鋼鐵、紡織等產品有利,但畜產品首當其衝。至今未見政府對受創部門及產業擬訂輔導支援措施,也未對國民進行溝通。

此外,農業及服務業主管機關的保護主義,甚至排斥心態,往往成為FTA的無形障礙。一位長期參與經貿談判的高層官員說,過去一次談判中,曾經為鹿茸是否降關稅使整體談判進度曠日廢時,「國內有多少鹿茸業者、有多少利益?數據攤出來就清清楚楚,不能因此阻礙整體,」他無奈地說。

面對世界、走向開放,是台灣必須要走的道路。FTA不會天上掉下來,而是要付出代價,付出痛苦,韓國社會與國民沒有掙扎嗎?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

【2012/06/21 聯合報】

---

馬總統:搬開路障 關鍵兩年拚願景

承認台灣經濟面臨著邊緣化、產業結構調整與永續發展等挑戰,馬英九總統今天在出席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室」舉辦的經濟高峰會時強調,今日台灣須加強創新成長,將GDP轉為GNH(國民幸福指數),從硬實力到軟實力到巧實力,以及加強策略聯盟,如此打造「黃金十年」才不是口號。

聯合報願景工程室今天主辦「關鍵兩年-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主辦者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說,聯合報有鑑於台灣經濟陷入瓶頸,成長趨緩,策略不明,競爭力大不如前,決定推動「為台灣經濟開路」的願景工程,一方面形塑影響,一方面策動轉變。他也引披頭四的話:「一同追逐夢想,可使美夢成真」共勉。

馬總統在致詞時指出,人生有如長途賽跑,國家也是,很少有人從起跑點就開始衝刺,因為是正常105圈,最重要的是:贏時要保持領先,輸的時候要加快趕上。台灣經濟面臨的瓶頸,包括自由化的程度嚴重不足、產業結構不平衡與政治對立,我們要盡快把路障排除。

但馬總統也驕傲的指出,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為3.4%,是四小龍的第二名,物價成長1.4%是四小龍最低。依照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調查,台灣國家競爭力過去三年都在全球前八名,在亞洲僅次於次於新加坡和香港。

此外,馬總統也強調,我國面臨的三大危機是:一、經濟的邊緣化。過去十年是亞洲經濟整合最快的階段,但台灣除了與大陸在兩年前簽了ECFA之外,我們與主要貿易夥伴間商談FTA,成績非常難看。二、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出口占七成,但大多是ICT(資訊通訊代工出口)產業,韓國則有汽車、造船業等工業,未來我國一定要針對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與十大服務業更加努力。

三、人力需求不平衡。進一步培育延攬人才、留住人才不易,人才不斷被挖走。我們不僅要留下優秀本土人才,還要去國外延攬人才。國內考、用、訓制度的落差也要解決。

四、永續發展的挑戰,國際上對沒能節能減碳的國家不但譴責,還有制裁,我們未來一定要確保核安,打造低碳綠能環境,還要穩健減核,之後逐步邁向非核家園。

未來,馬總統指出,一方面要從效率導向,改為創新、成長導向,一方面要將GDP的成長逐漸轉化為GNH(國民幸福指數)的成長,並加強環境品質、生活品質與社會公益,另一方面要讓台灣從硬實力到軟實力到巧實力,並從自力發展到加強策略聯盟,如此,「黃金十年」的願景就不會是口號。

 

【2012/06/25 台灣醒報



2 則留言:

  1.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60600343.html

    http://www.nownews.com/2012/06/18/11490-2825453.htm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941063

    回覆刪除
    回覆
    1. 社論-明辨台美TIFA與台美FTA的差異

           美牛修法案在立院表決在即,最近美國貿易代表柯克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相繼談話表示,只要解決美牛議題,即可重啟台美貿易與投資架構協議(TIFA)的諮商。柯克與司徒文的說法,相信許多人會自然而然的解讀為:「解決了美牛議題,台美即可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
           我方不少人對台美TIFA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聯想,大概是受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影響,但這卻是一個錯誤的聯想。雖然兩者皆稱架構協議,實際卻有天壤之別。以兩岸ECFA而言,2010年9月生效後旋於次年元旦調降數百項貨品關稅(早收清單),並展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等四項協議的協商,其目的就是要儘速建立兩岸自由貿易區。
           但台美TIFA早在1994年已經簽署,而雙方之所以簽署這一紙協議,只是為讓台美經貿往來有一個定期的官方協商平台。這紙協議簽了18年,但只在1995年、1997年、1998年、2004年、2006年及2007年舉行過六次會議,而這些會議所討論的一切議題,從來就不是為了建立台美自由貿易區而談。也因此TIFA雖已生效18年,但迄今雙方距離邁出洽談FTA的第一步,都還極為遙遠。
           大約六、七年前,台灣每次向美方提出洽簽FTA時,美方總會以台灣著作權法、專利法該修正一下,農業市場應更開放一些,才能與台灣洽談FTA。美方認為智財權、農業議題反正都是今後洽談FTA會碰到的問題,如果台灣不符合美方的期待,即使雙方日後洽談FTA,也難達成協議。對於美方的呼籲,台灣官方總是從善如流,滿心以為符合美方期待即可有所進展。然而這些年每次我方提出洽談FTA,美方又以談判人手不夠為託詞,表示難以將台灣列入優先談判的對象。
           令人遺憾的是,自從台灣的政治人物把台美TIFA與兩岸ECFA做了不當的類比與聯想之後,近年美方更順水推舟把台美洽談FTA的戰線往後退至復談TIFA。以前美方總是說台灣若不修專利法、著作權法就很難和台灣洽談FTA,現在則是說台灣若不解決美牛議題,就很難重啟TIFA諮商。
           儘管我方一廂情願認為重啟TIFA諮商就等於讓台美FTA向前推進一步,但從法理上來看,TIFA的復談與台美FTA不必然有因果關係。換言之,今天美方若真有意願和台灣洽談FTA,則即使不重啟TIFA談判,照樣可談。但如果美方沒有意願和台灣洽談FTA,那麼再召開10次、20次TIFA會議,亦復無用。
           美方對台美FTA的態度雖仍極為模糊,但執政當局這段時間卻經常對外表示,美牛開放與否,是恢復TIFA的關鍵,只有恢復TIFA協商,利用堆積木的方式,才能一步步洽簽台美FTA。我們認為政府高層的說法有兩個迷思:(一)美國迄今只說解決美牛問題,可以恢復TIFA的談判,但有承諾要和台灣洽談FTA嗎?(二)堆積木方式的談判真能為台美FTA打通終南捷徑,而有益於台灣經濟嗎?
           就第一個問題而言,美方迄今的標準答覆是:「只要美牛過關,TIFA可以重啟談判。」這樣的承諾是明顯不足的,即使政府高層認為以美牛換取台美FTA是上算的,也不能想當然爾地把TIFA自動連結到FTA。必須讓美方白紙黑字的承諾:「只要美牛過關,台美可以立即展開FTA的洽談。」如此才能讓我方的犧牲獲得相稱的回報。
           至於第二個問題,即堆積木的談判方式是否妥當,那就涉及談判策略了。眾所週知,近年各國所簽署的FTA,涵蓋範圍雖不盡相同,但不外是關稅調降、服務業市場開放、雙邊投資協定、雙邊租稅協定等等。政府高層所談的堆積木,大意是指今年洽談貨品協定、明年洽談服務貿易協定,後年再洽簽投資協定、租稅協定,當這一個個協定都談妥了,就好像一個個積木都堆起來一樣,台美FTA即可大功告成。
           堆積木的談判策略似乎有些道理,但重點在於要先堆哪根積木?美國這些年最想堆的積木是投資協定(BIA)、租稅協定(DTA),但台灣最需要的卻是貨品進入美國市場可享零關稅的貨品貿易協定。今天的局面很清楚,美方想堆的積木未必有利於我方,在美國向來強勢之下,如此積木堆的愈多,我方的籌碼流失的就愈多。至於台灣所想要的零關稅這根積木,何年何月才堆的上去,恐怕已沒有人說的準,而這是政府所想要的結局嗎?如此所簽署的FTA對台灣有益嗎?
           近年不論多邊談判或雙邊談判,所以經常以套案方式尋求共識,而不採堆積木方式,原因在於不同國家對於不同協定,秉持不同的立場,以套案的談判策略可以相互折衝,促成共識的形成,例如我在投資協定讓你一些,你在貨品協定讓我一些,以在取捨之間尋求彼此最大的利益,而這正是堆積木所辦不到的。
           我們建議決策當局,與其讓美牛與TIFA掛鉤,不如更明確地讓美牛與台美FTA掛鉤,以免徒然損失我方這一千載難逢的籌碼。其次,與其採用堆積木的策略任由美方主導,不如綜合貨品、服務、投資、租稅等協議一併進行談判,才能使我方有更大迴旋的空間。簽署FTA是要提升台灣的經貿競爭力,簽的快不如簽的好,期盼馬總統深思之。
      ----------------------
      李桐豪:想透過TIFA、FTA 來跟韓國競爭是「門都沒有」
      NOWnews今日新聞 (2012-06-18 11:57)
      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


      親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李桐豪今(18)日表示,馬英九總統強調進口瘦肉精美牛,就可開始談TIFA,再簽FTA,並加入TPP的說法,根本是謊言。因為台灣在1994年就已經開始談TIFA,為何到現在還談不出來,且美國人只在意自己的利益,台灣不可能從FTA得到類似ECFA早收清單的概念,想透過TIFA、FTA來提升跟韓國競爭的實力是「門都沒有」。
      李桐豪表示,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在1994年就已經推動簽署了,如果能跟美國談FTA(自由貿易協定)的話,距現在已經十幾年了,為何還談不出來?我國在2007年最後一次TIFA會議試圖去談FTA時,因為狂牛症禁止美牛,美國就以不進口牛肉為由而拒絕談判
      李桐豪指出,司徒文也說,不要認為TIFA跟FTA有關,因為FTA是全面性的開放,不是如台灣所想像跟ECFA早收清單概念。李桐豪說,我國產業政策、農業政策都沒有準備好應付美國產品全面性的開放,「我們準備好讓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甚至進口瘦肉精了嗎」,因此,想從TIFA到FTA,「門都沒有」。
      李桐豪強調,想透過TIFA、FTA來提升與韓國競爭實力的方式是錯誤的。他指出,即使今天與美國簽FTA,還要等美國國會通過,要再等5年之久,韓國就是這樣。不過,韓國今年已經開始實行了,因此,想從TIFA到FTA,再到TPP(泛太平洋夥伴關係),是「錯誤的路線」。
      ----


       
       
       
      政府欲開放含瘦肉精美牛,以換取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談判。前國安會副秘書長、中經院研究員張榮豐表示,應該是台美先重啟TIFA,然後把美牛議題拿到TIFA談判,馬政府本末倒置,是很嚴重的錯誤!



      他表示,TIFA和FTA(自由貿易協定)明明是兩件不同的事,政府卻刻意誤導,讓國人以為開放美牛,就能像南韓一樣與美國簽FTA,非常不應該。



      「美牛與TIFA議題,馬政府犯了非常嚴重的戰略錯誤!」張榮豐說,TIFA不是現在沒有的東西,從一九九四年就開始存在,過去台美也曾利用這個平台進行六次會談,包括稻米、電信等議題,只是後來美方宣布中斷TIFA。



      張榮豐指出,既然是美方要求含瘦肉精美牛進口,政府應該把握機會,要求美方重啟TIFA,怎麼反而把這個平台當成開放美牛的代價,實在令人無法理解。



      他說,美牛議題目前是由衛生署和專家學者出面,他們不斷告訴國人,若萊克多巴胺安全值在容許範圍內就沒問題;這項議題設定更奇怪,美牛應由國貿局出面才對,因為TIFA是既存溝通平台,怎會捨棄不用。



      若美方堅持台灣一定要先進口美牛才能重啟TIFA談判,我方應如何因應?張榮豐表示,談判本來一定會有威脅,會談判的人,是懂得如何計算自己的籌碼,拿開放美牛來換取重啟TIFA、等於什麼都沒換到,顯然馬政府的國安單位嚴重失職。



      張榮豐強調,「TIFA和FTA是兩碼子事,政府為了讓美牛順利進口,刻意把兩件事綁在一起,要讓民眾誤解。」更何況,啟動TIFA後,不代表台美就能啟動FTA,台美未來若要進行FTA相關談判,應該要有不同團隊出馬。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