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引擎控制的一些概念(經驗談)

大家從我過去在聊關於 CDI 點火控制器時。都覺得學問好像都在如何做好一個

控制器?或是如何寫好一個引擎控制器的韌體程式?!對很多玩車的人來說:

好像學問也在那裡?!但其實不是的!!引擎控制的東西還是引擎本身。

所以認識引擎是比認識如何寫好程式或做好控制器硬體電路版還重要。

這就跟一大堆園區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師所碰到的問題是一樣的。

...做IC 設計或是硬體PCB 設計或寫程式的工程師一堆,這些基本的東西大家都會,

有什麼好稀奇的呢?!所以也就真的不要再拿這一種東西來討論了。

如果你覺得我是在唬爛?或是不清楚這一點的話。那你就看看以下的經驗故事好了。
---

以前的我是念機械的~我也是有這一種錯覺。所以我也曾經把電子或韌體程式

看成偉大的一件事。不過,以園區上班領薪水或股票這一件事來說:的確也是啦。

尤其對於剛進社會沒幾年,又有老婆小孩要養,房貸要繳的...真的是有差啦。

所以我的經驗與感受應該比較準一點吧。但回到引擎控制這一件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以上那張照片是N 年前去法國受引擎控制訓練的一些資料照片。右上角的那一本書:

雖然我是看不懂法文,不過,用猜的也應該猜得出來,應該是講關於車用電裝的東西吧。

這本書是我在那裡某一天假日休假時,去逛當地的書店買的書。好像出了門,才臨時

抱佛腳的買專業書,是不是有點來不及了?!所以要奉勸學生,在學校裡要多唸書啊!

其實,逛書店或圖書館這件事以前我在學校就非常喜歡做的事。好了~這張照片裡有

所謂的車用電子的書也有人家上課的講義:包括韌體軟體以及引擎調教的課程。

你覺得你對什麼比較有興趣呢?或是哪一個比較重要呢?那就回到我當初的心情一樣:

當然就先翻書本啊!結果打開一看: 


咦?!不是車用電裝的書本嗎?!怎麼裡面都是在講引擎的東西啊?再往下翻:


還是在講關於點火真空提前的觀念。講到這裡,可能又有人要批評國內的教育了。

但的確是這樣子的...如果你去翻國內相關的教科書,他可能是從頭到尾都真的在講

車用電子,教你看電子電路。有沒有錯?!沒錯。所以畢業去園區工作是應該的。

那受訓上課要講什麼?!當然也還是講引擎的東西。


人家老外上課是一版一眼的...那時代是沒有數位相機的~人家專家上完課是直接用白板

影印機印下來給你。叫你專心聽。不用急著抄筆記。但我還是很認真的啦。

右邊那個講控制軟體的東西...也還是在講引擎的觀念。至於程式邏輯?自己回家看!


沒有把引擎的東西跟你講清楚,你根本是看不懂人家程式邏輯是什麼的啦。

至少我的認知是如此。

所以呢?!那一趟專業訓練對我來說,也只能說:幸好我是念機械的。

尤其是我在學校裡,念熱力學還蠻認真的:

(我們課本是原文的啦!只是我都先看一遍中文...再回頭讀原文書!)



在學校裡多念點書,這是絕對沒有錯的....

所以下一次要跟我討論引擎控制器的東西。我還是比較有興趣跟你聊引擎的東西。

至於控制器的硬體或韌體程式呢?!...那買幾塊 Arduino 回來玩個幾次,你就大概

就有一些概念了。再不行?也沒關係。園區不景氣時,應該會有一堆人可以教你或

幫你寫吧。對不對?!


12 則留言:

  1. 工業高職學不到的技術 Maker社群做到了!

    http://www.tvet3.info/maker-movement-outside-the-classroom/

    回覆刪除
    回覆
    1. Great ! 很好的論點。

      以前我也都會想說:如果我在念機械相關科系時,如果有開一兩門跟電子電機資訊

      沾上邊的課目時。那我是不是可以多一點機會去面試園區所謂的高科技公司?

      園區的老闆或主管的確會這麼想。但重點是什麼?....

      我想這篇文章或許可以提供許多學生多一點思考的空間吧。

      刪除
    2. 小弟自己的觀察是...台灣老闆容易有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想法,就是你XX系畢業的,大概就是所有XX系相關的會找你,其他的覺得不干你的事。

      但是 Maker 文化不是這樣,只有你想要做什麼東西這種問題,沒有你是什麼系畢業的這個學校沒教過我不會這種想法,Maker 比較有過去台灣人那種「憨膽」,做就對了!

      這跟 Maker 聖地:美國的文化有關系,因為美國開國括荒時很難找到什麼水電工、泥水匠...這些工匠來幫你,所以他們都練就一手DIY的好本事。

      台灣人的問題是覺得理論沒弄清楚,筆試沒考到100分實驗就做不下去,英文文法沒有完美無缺講英文是可恥的,甚至有台灣口音都是可恥的

      刪除
    3. "這跟 Maker 聖地:美國的文化有關系,因為美國開國括荒時很難找到什麼水電工、泥水匠...這些工匠來幫你,所以他們都練就一手DIY的好本事。"

      這一段講得很好。...因為只有從你自己的需求去看應用,才能找到你該做的事。

      這篇文章我當然可以把屬於機械的引擎講得很好。

      但也不要忘記了,其實我自己本身也在園區工作 N 年了。所以搞PCB 或寫韌體程式

      我也有一定的資歷,但這些都是我自己努力求來的,這或許就你所說的「憨膽」。

      所以我相信Maker 文化,就像Arduino 這一種帶著大家從電子電機的眼光DIY ...

      或許可以帶大家能容易走進電子電機 DIY 世界。--- 一句話:做就對了,Just do it !

      刪除
  2. mechanical 應該是很多科系的 foundation.
    就像 Fourier Series 早先拿來弄 heat conduction,之後才來弄電機。
    如果沒記錯 Laplace transform,好像也是先拿來描述行星運動,
    之後應用到 control engineering。

    不過我最好奇的是那些數學家是怎麼想出那些 series & transform ?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所講的數學都是工程數學,這本來就是所有工程技術的根本。

      因為它提供了我們在工程上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些物理現象如何轉換成數學模式?

      它當然也有它一定的思考模式...譬如:只有初始值,沒有邊界問題,那就是拋物線型數學模式。

      而有邊界條件問題的當然就是橢圓線型的數學模式....像引擎室燃燒,熱傳都比較像這一類

      所以只要你懂得自己本質學能上(專業上)歸納整理成工程問題是解哪一種問題?

      你自然而然就會找到類似的工程數學分析模式。之後呢?就是解數學的方法。

      像Fourier 或Laplace 都是方法...反正工程無非就是空間與時間的關係(頻率也算)。

      --- 物理現象與結果不是隨著空間改變而改變,就是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就這樣子而已。

      刪除
  3. 其實這就是做一行入一行的精神吧!

    回覆刪除
  4. 有問題是好事。我也自提很多問題,像CPU是如何發明的。這個問題快20年了才找到答案。
    答案在歷史中,發明有其背景及需求,過程遠比答案精彩很多。
    我一直以為第一個CPU是電子材料做的,錯了20年。它是純機械,有指令,有程序,也有記憶變數能力。
    和現在電子CPU是天差地遠,一開始發明也沒人重視。一直到有些應用需求出現,才又搬出來用。
    電影"模仿游戲"中的解碼機,是真正應用的需求。也因這部電影,相關資料被重新整理,我才知道我的答案。為了弄清電影的背景也看了不少書。
    找答案的過程,遠比答案本身重要。
    如果你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動手去找,相信收獲更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經你這麼一說:我突然發現我們IT 產業不只是代工業。連以整個全球電子產業來看:

      也好像是服務業。服務什麼?就是幫人家用電子電路的技術來完成原本生活許多機械的東西。

      以幾千年來人類活動來說:生活主要的依賴還是靠機械的東西...而電子電路也只是在這近

      一百年時才出現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解決人類的許多生活問題。...譬如說:手機聯絡方便。

      但是呢?!你吃飯,出差等這些食衣住行還是得回到最基本的人類行為模式。

      所以沒有認清這一點的話,那搞電子電路會很辛苦...尤其當這些工具平台觀念越來越成熟後。

      ---
      至於模仿遊戲這部電影中那一台無線電解碼機...的確令我趕到興趣。這就跟我以前在講

      那個把人送上月球的事是一樣的。那時沒有CPU,也沒有FPGA 更不用說有什麼軟體或韌體。

      那為什麼可以做到精準計算與定位 ?...所以在那一種困境中所想的方法與答案,的確是比

      我們現在用CPU 或Arduino (Android) 辛苦,但我想那一種找答案的成就感是不可言喻的。

      所以非常,非常贊成與認同最後你所講的:
      "======================================
      找答案的過程,遠比答案本身重要。

      如果你真的在乎你的答案,動手去找,相信收獲更大。"
      ========================================

      刪除
  5. So true !
    讓我想起 Joseph Jacquard 紡織機的 punched card,
    應該算是 Babbage 構想出 algorithm 的前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回應。

      光這幾個字:Joseph Jacquard, punched card 及 Babbage...

      就讓我長知識了。謝謝,感恩!

      刪除
    2.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412
      這本有點大,算是完整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