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USB DIY--自學計畫_CAN Bus Application (一) --- 前言

這一陣子文章老是說教,說多了,人家也不一定想聽,只好又回頭搞一點技術的文章好了。

CAN Bus 是源自於車用電子系統的一種通訊協定,這個東西早在我二十年前搞 ECU

就知道了,話說:CAN Bus 的基本規格這二十年來變化也不多,這只能說:這一種通訊協定

有他好用及其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歷久不衰啊!只是以前真的很難找到真正的應用場合,

平常在消費性電子應用市場碰到的機會也不多,就算在工業應用上也偶而聽到這個東西,

也很難體會到它所代表的系統應用的意義是甚麼?就只知道它也如同 RS232/RS485等等

一樣的東西而已。在許多單晶片MCU 系列中,除非真的碰到車用或工業用的應用市場

你才會去稍微留意一下吧。所以真的要你下來 DIY 搞個CAN Bus 的東西,也的確不容易。 

不過,剛好我這一年多來,碰到的機會倒是很多,搞真正車用電子系統發展,還真的不能

沒有它,也算是真正體會感受它真的好用的地方,或許,你可能只是聽過甚麼 OBD-II 或是

車用診斷系統時,才會偶爾聽到這個東西,但我覺得它很強大的應用優勢是在輔助車用電子

系統發展過程的所扮演的角色。

我之前不是有貼了幾張照片:



你會發現:CAN Bus 在車用電子系統應用開發環境中,幾乎就是基本配備了。

國外也推出許多相關設備、分析軟體等等,也都幾乎架構在這一個通訊息協議上。

尤其這幾年所謂的無人自駕車或是一大堆車用資通電的平台開發,CAN Bus 也越來越常

遇到,或許你無法體會,倒不如跟著我這一系列的文章瞧瞧吧。

一樣比照往例,我不會在文章中去討論很細節的規格問題,都已經超過二十年的東西,

還講規格咧?我只會稍微帶一下規格上的系統應用觀念而已。又剛好可以搭配USB DIY,

也算是相得益彰啊。所以我才常常開玩笑說:學一大堆MCU 或甚麼通訊界面,只要能學個

一兩樣,然後可以精通,在系統應用開發上可以盡情發揮,真的就夠用了。

CAN Bus 比 USB 早出現,但他們在電器規格上都是屬於差動式的方式傳輸。這樣子對於高速

或是一些惡劣環境來說:比較容易完成資料傳輸。意思指的是:他們在電器上都不屬於

純邏輯數位信號,而需要一個所謂的  Transceiver 。只是USB 一般都已經內含到 MCU 之內

了,但CAN Bus 的確還沒有,但我覺得在系統應用上也沒必要,因為畢竟車用應用條件

是比較嚴苛的,除非真的是很封閉的應用市場,否則很難,偏偏現在許多電子應用系統

也都幾乎走向所謂開放源(Open Source) ,所以更難對這一類東西作一些封閉性定義。

另外:USB 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屬於主從觀念的通訊協定應用,而 CAN Bus 不是,在系統 

應用上,所有的系統是可以在 CAN Bus 上搶發言主動權的。當然在系統應用上還是有一些

限制條件,但許多系統開發商,也不會笨到去幹這一種事,來搞死自己啊。原則上:CAN 

Bus 中,發出 ID越小的,Bus 優先權越高,但我剛剛說過了,對系統自己來說:沒有甚麼

太多好處,只是能者多勞,不要搞死自己就好。CAN bus 還有一點,某種程度來說:跟USB

的主從觀念是有點像的,就是CAN bus 也不能單獨存在。一定得要有兩套系統對接。

才玩得起來,這不像 RS232 或是 RS485 ,我發我的東西,有沒有人收,也不管我的事。

所以CAN Bus  就一定要有專屬控制 IC 才行。

市面上有許多系列的 MCU 都帶有 CAN Bus 功能,但不多,因為應用市場太特殊了。

而且很巧的是:只要有帶 USB 介面的,也幾乎就沒有 CAN Bus ,就算有(STM32 有一些)

但這兩者在系統應用上,也不能同時存在(STM32),所以如果你要做個 CAN 轉 USB。

最好的方式:還是用一般傳統USB MCU 來外加一些CAN Bus Controller 可能比較方便

也比較有彈性一點。單獨 CAN Bus Controller IC 也不多:

並聯式的 NXP 的 SJA1000 ;串聯SPI 介面的 MCP2515 (早期是MCP2510) 。

這兩棵是比較常見的,其他的像 Intel 的 82527 ,你沒聽過?我也沒有耶。就比較少見。

其他的就算是一些帶有 CAN Bus 的 MCU 了。這就族繁不及備載了。

但如果是搞 USB Tools 或是CAN 小玩意的,就可能要用 單獨 CAN Bus Controller 了。
-----
幸好現在許多Arduino 玩家多,一大堆電子週邊零組件都很好買,所以這也都不是問題了。

主要還是要看你的系統應用是甚麼了:



我說過了:我就只會 101種 MCU --- 8051 而已。所以剛好也是我之前USB DIY 系列的平台,

再去 Arduino 平台搞一片 MCP2515 模組就可以了。而這一片USB Controller 的電路板是

我自己常在用,所以在幾年前就自己投資自己做一片:


所以要投資自己,真的也不用花太多錢,自己設計電路圖,自己畫,自己 Layout...

現在不用了啦,網路上面應該一大堆了吧。只是既然都已經做了,就自己慢慢玩。

然後,搞這一種介面程式也不難,Arduino 的範例架起來,跑一下然後用便宜的 LA

(邏輯分析儀)抓一下:



然後就可以照表操課:將程式移植到 USB Controller 上:


我們在程式哩,故意加入一組滾動碼 (Rolling Code),以利我們觀察CAN Bus 傳輸情形。

再用示波器檢視一下:



-----
----
應該就可以了。(從示波器裡及app 上可以看到那個測試用的轉動碼跳動情形)

好了,在上面影片中:有一個很重的東西:就是可以直接查看 CAN bus 內容的APP :

Bus Master:



這個東西其實也是個開放程式源的:


這是一家在車用電子系統應用很有名公司(ETAS) 所開發的東西。這家公司後來

就被全球最大車用電子系統商:BOSCH 所收購了,(CAN Bus 也是BOSCH 所發展的!)

因為ETAS 做了很多類似的CAN 分析軟硬體,在車用應用系統中會經常用到,所以

BOSCH 就乾脆把它買下來了。我們在搞這些車用應用系統時,這些設備或是專業的

軟硬體,貴得一家公司大概就只能買個一兩套,老闆就哇哇叫了,但據說:BOSCH 他們

公司是:聽好喔~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計劃一套喔~而是有時是工程師人手一套喔!

所以搞車用電子系統應用?就看你們有沒有魄力而已。講車用電子藍海市場,大家都會講

,真正讓你碰到系統應用開發時,你就未必受得了喔。

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還是回到我之前說教裡所說的:如何去善用資源?

就像我在這篇文章所呈現的技術內容,其實就是利用資源很快地打通所有我系統上的

需求,像國內要發展車用電子系統應用是不可能還可以從零開始,這個世界也都已經

不允許我們還有這一種觀念,如何善用外部資源,去成就我們系統發展的目標,這才是

我們所要思考以及挑戰的地方。

往後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或許你可以看到我是如何利用資源來完成許多車用應用系統

的整合開發工作。

(未完待續)










19 則留言:

  1. 不只要善用,用別人的原始碼也很重要。MCU工程師的壞習慣是,非自己看過的函式庫就不用。大部分人不想去除別人的錯。但在開放原始碼的時代,一般不是錯碼,而是誤用。如何看懂別人的函式庫如何用才是重點。
    以FreeRTOS為例,一堆人不用,就是因為看不懂。但O.S.為何要看懂,主要是會用,要能在有O.S.的狀況下除錯。我都是用到有問題才去追OS內部,但大部分都是沒有設好,而非程式問題。
    其他通信函式更是如此。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真要看懂也不難,像uC/OS-II就有出書,還一行一行解釋給你看,小弟這種爛私立大學都看得懂,各位精英應該小菜一碟

      其實一堆人不用,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覺得沒必要,看不出RTOS能給他什麼好處,覺得增加我程式的複雜度,我自己的系統應用都做不完了還搞這個?所以uCOS2作者在書上花一整章解釋有RTOS跟沒有RTOS差在哪裡?

      如果是寫習慣 8bit ROM size 只有幾 KB 到幾十 KB 的 8bit MCU 工程師,叫他用 RTOS 他恐怕也會覺得莫名其妙,我自己的東西都快把 ROM 塞爆了你跟我講 RTOS @%$&^&...

      個人淺見 RTOS 要到你的 code 大到要用 NOR/NAND Flash 才裝得下時,過了那個死亡交叉,才會有非用不可的動力

      刪除
    2. 沒錯,兩位大哥都講得很好。

      我自己也是可以承認自己的毛病,我的程式都得要壓在幾K 以內,我哪來的OS?

      又這一種小程式,自己一個維護還差不多了,還要搞一大堆人進來攪局?

      這些都是我們這些老傢伙的毛病,也是不懂得長進的人。

      我跟你們說:那怕現在MCU 的程式容量資源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還是有一堆老人家

      還是像我這一種老習慣的老毛病。寫韌體程式還是老方法...

      為什麼?對啊~你們說得沒錯,我幹嘛還要去研究人家的函數庫,去架設一個OS 在系統內?

      就我們一兩個人寫的程式還需要這麼麻煩嗎?

      但很不幸的是:現在簡簡單單的系統,已經不是我們以前那一種觀念可以應付的啦。

      我們那一種觀念,講難聽一點,人家原廠給個範例程式就可以了。一些簡單應用都沒啥問題

      讓甚麼介面打通、要讓馬達轉啊,都輕而易舉的事,其實接下來最難的就是因應許多不同

      應用所產生的問題。全都是會糾結在一起的問題...

      就像我們為什麼就非得用CAN Bus 不行?難道UART/RS232/RS485 不行嗎?

      這些都是牽涉到許多系統應用的眉眉角角的。這些都不一般人所能體會的。

      尤其是那一些專門搞 SOHO 族,或是一些小公司,接小案子的人所能理解的。

      (這也不能怪他們,每日為三餐勞心勞力了,還有甚麼時間研究這些呢?)

      各位都是很幸福的人,因為都曾經待過大公司或是工作上需求,而有非用不可的動力。

      我現在的確可以深深的體會這一點,因為同樣的MCU 讓我挑,我就真的不會再挑以前

      那一種小小的MCU 了,倒不是因為CP 值的問題,而真的是有想到兩位大哥所提到的

      OS 觀念問題,所以大家如果還真的有興趣,或有機會的話,就不要在用我們以前那一套

      方法在學MCU 了。(我就很奇怪,現在坊間許多教新程式語言的電腦叢書,還像我們以前

      那樣:第一章 I/O,按鍵、LED 跑馬燈,第二章:LCD ...,真的搞不懂耶!)

      反正痛苦就只有一次,以後就受用無窮了。

      各位看倌啊,真的,上面兩個前輩講話,所提供的意見真的要聽。我的方法就不要學了。

      這真的是過來人的心聲。

      刪除
    3. 若是MCU的容量是每年縮小,我支持不學OS是對的。
      未來十年的MCU仍會只有數KB?只能在數KB上開發的工程師,你認為薪水會好?
      我會用OS不是為了技術,而是為了未來的適應力。
      現在OS的書也很多,我為了數KB的MCU也創造出一套多工系統,只是那是不得已時才會用的。
      也有人說想學MCU,我真的建議不要去拿8/16位元MCU,老是為了數KB在想程式如何精簡,往往又引不很奇怪的問題。像是要做和中斷內的變數保護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又不好解。
      MCU真的不是一個薪水會漲的行業,還是會配合AI。
      技術還是要往前看才是。

      刪除
    4. https://www.androidauthority.com/mbed-everything-you-need-to-know-605491/
      雲端編譯,手機燒錄。
      PC無需使用

      刪除
    5. 就個人目前開發的案子來看。MCU去連手機這個趨勢根本無法避免。手機只有四種連接方法:Wifi,BLE,USB及NFC。此三者皆無法以8位元MCU可以有效使用。是有部分案子可用,但程式碼很特別,且沒有剩下多少空間給使用者,功能也不完整。

      刪除
    6. 從大環境來看跟你會8bit/16bit/32bit MCU其實關係不大(或者是玩幾KB還是幾MB firmware)有些行業已經被玩爛了,淘寶一搜那個價格可能是你出手的成本價

      所以回過頭來...還是要如ChamberPlus老前輩講的,要從系統應用倒推回來看需要什麼,RTOS是支微末節的東西,如果能找到一個好的市場,裡面的系統應用管他用8/16/32/64 bit相信工程師的待遇都不會太差的

      刪除
    7. "若是MCU的容量是每年縮小,我支持不學OS是對的。
      未來十年的MCU仍會只有數KB?只能在數KB上開發的工程師,你認為薪水會好?"

      ---對,這些工作有太多可取代性了。就留給年輕工程師入行練兵用,我們就不要再跟人家
      搶飯碗了。至於系統的發展之所以會走到模組化,代表著就是會引進所謂的中央控管觀念:
      那就是OS。當所有的MCU 都有這樣的機制平台之後,接下來,一切需要的就是系統整合測試。就連整合測試也會在這樣的平台下進行。

      就以我們搞車用電子,也都走向系統OS 平台化了:AutoSAR 。也已經發表到 4.1 版了。往後沒有這些OS 平台,你怎麼跟人家搞互聯網?車聯網啊?

      "雲端編譯,手機燒錄。
      PC無需使用"
      ---- mbed 是ARM 搭配他們移動裝置所提供的開放OS 平台,其企圖心也無容置疑的。
      這個絕對是趨勢。不懂搞這些的以後大概就只能分到麵包屑吃吃而已---就是你只能搞周邊
      那些小玩意,最後賺大錢的就是利用平台賺大錢的人。
      喔~你會IO:那就搞幾片給我,不過要記得喔:也要提供作業系統平台的介面喔。
      你說:您怎麼賺別人的錢?

      "Wifi,BLE,USB及NFC"... 這三種裡面只有一個不是無線介面,雖然我是搞USB的,但我還
      是得面對現實,這四種裡面發展空間最小的可能就是USB 了。他最多大概只能當Tools用
      而已。要主流可能比較難。

      @Godspeed:我跟你說啦,話雖然如你所說的:"如果能找到一個好的市場,裡面的系統應用管他用8/16/32/64 bit相信工程師的待遇都不會太差的" ---這一種東西是越來越少了啦。
      以前或許我們會用這種話鼓勵年輕人或安慰自己,但要能從系統應用整合搞到說:管他用8/16/32/64 bit都是好方案,其實有很多東西也都跳脫我們從MCU 看事物的角度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Gogoro 被人家吹捧的像是甚麼高科技產品似的,

      結果就被一個龍頭電子鎖給搞得像裡外不是人的豬頭。你說:這個電磁閥用8/16/32/64 bit

      MCU 有差嗎?誰管他用甚麼MCU啊?結果人家是要看機電整合到產品測試驗證不能出問題

      啊?所以我才體會很深的告訴各位:工程師~啊有時真的不要太鐵齒,也不要有那一股"傲氣"

      。否則要你真的從系統應用整合過程中,還有你的罪受的囉。

      這點相信我說:以後或許可以從我的部落格故事中看到這樣子的故事的。

      (其實已經經常發生在我周遭了,此時還不太方便講得太明白而已!)

      刪除
  2. 看了chamber大哥與諸位先進們的討論,
    我也不斷的問自已是不是也因那一股"傲氣"而造成諸多的失敗?

    其實就Godspeed大所說的沒錯,
    以我的經驗來看,
    RTOS的使用與否,
    Flash ROM size佔了極大因素,
    其實如果FW工程師可以決定是否使用RTOS的話,
    我想應該九成以上都會選擇使用,
    不用與底層硬體牽掛太深,
    又可以不用太顧慮軟體的效能,
    何樂而不為呢?
    但能作這個選擇的往往不是該任務的執行者,
    而是再上層決策者,
    再來以台灣系統的公司,
    決大多數以成本先決,
    以及上層的技術決策者應該大多數也不想去考慮技術決策的問題,
    所以
    能怎麼cost down就怎麼cost down
    自然而然,最終的選項就又回到原先的老路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不用太在意啦。沒有所謂的失敗之說,總是一種學習嘛!

      懂得自我檢討,就會懂得改進,其實對未來許多工作都很有幫助的。

      至於該用那套RTOS?這都很難說的啦,你也不用去奢望老闆們能夠了解或支持之類的。

      我在引擎ECU 之中也用一些簡單的分時多工概念的東西。雖然還稱不上甚麼RTOS。

      但後來我自己許多應用中,都用得得心應手,甚至我在以前開發MP3 SOC 時,

      我還是繼續用,後來我部門一位台清交資工員工,幫我在這個平台再加入一些State Event

      機制,結果不管在UI、顯示及許多上層應用軟體,都讓許多人得心應手,就連大陸許多

      客人與工程師們都讚不絕口。我老闆當然不懂,我只是覺得我能很快地把工作做好,績效

      做得出來,他們就覺得滿意了。我哪需要自己跟他們講一大堆有的沒有的....

      這種事情最後只有做過的人自己懂,別人很難體會的。

      至於是uCOS-II或是 FreeRTOS 等,就只是讓比較沒經驗的人有一套可以依循參考的例子。

      就像一個工具會用的,應該就會隨時拿出來用。用這些比較好的是:當別人問或是要作一些

      教育訓練時,還可以推給網路,叫人自己K~呵~呵~不用像我以前還要自己搞教材做教育訓練。

      不過,GodSpeed 大大說的: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我後來在許多上台場合,就比較懂得技術

      解說拿捏的尺寸吧。也算是另一種收穫。

      所以我才說:沒有所謂的失敗之說,就是一種訓練與學習吧。

      加油!

      刪除
    2. 千萬別稱小弟為大大...小弟就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中年人罷了,只是有一些失敗經驗可以分享,哈哈哈

      其實uCOS2的歷史很有趣,他的作者 Jean J. Labresse 是唸電子出身的,當年他也不是一開始就靠uCOS2吃飯的,他是在工作上用了某家公司的RTOS覺得很難用,原廠又愛理不理的,就決定自己自己DIY一個(當時是1991年),結果發表之後受到熱烈回應,至此之後他也從員工變成老闆開創自己的事業

      這個故事恐怕比吵說要不要用RTOS還要有意義,不知道各位先進以為如何?

      刪除
    3. Jean J. Labrosse 的專訪:

      https://www.eeweb.com/featured-engineers/interview-with-jean-j-labrosse

      我發現:很巧,他也做過引擎控制器(噴油及點火)的韌體設計。

      從這一篇專訪,剛好也可以提供許多這方面領域的工程師們一點參考價值。

      尤其是最後一段,也剛好呼應我之前文章提到的觀點。

      新一代的微處理器在提升其效能之後,也會慢慢地提供各多工程師們來共同維護一套

      微處理器的韌體系統,就顯得OS 平台的重要性了。

      刪除
  3. 回頭看一下歷史。
    1998年我就業時MCU都是8位元,多是8051,大家都在寫組合語言。我看到C會起來,和老闆提用C做案子,被否決,原因是反應太慢無法用。
    2002年,公司開始用C語言做案子,因為引用16位元的DSP進來。DSP用組合語言寫演算法容易出問題,所以老闆同意用C。我提出應用RTOS做為主結構,公司也買了。結果我做起來比8051反應還慢,案子換人重來,我也離開了。
    2011年,開始用ARM,重新安裝RTOS,結果三個人一起寫程式,寫不同的IO,三個月完成案子。IO之間沒有干擾問題。若非RTOS,合併程式必然有IO時序干擾。
    現在沒人在組合語言了。而且只會組合語言現在也不好開發了。廠商只給C的原碼驅動,用組合語言變成要自己再寫一次。
    再下來時代,RTOS是基本,會變成函式庫拼裝時代。網路上的函式庫上萬個,很多都是一堆人看過用過除錯過,實在沒有時間再去重寫。若沒有O.S.能用的函式庫只剩下幾百個。
    硬體會進步,請考量進去。不然未來就沒有路了,老闆不會給你時間去適應新硬體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

      這個觀念就像以前我舉過的例子:你說碗筷對於生活重不重要?當然重要。

      但還有多少人或工程比重的人會去研究:筷子或碗該需要改成甚麼樣子嗎?

      你說 8 bit MCU 還有沒有市場?當然有。就像筷子和碗一樣。餓不死也賺不了大錢。

      那好~ 那還要不要改作 32 bits MCU ?這個要好像已經不是甚麼答案了,而真正的答案

      應該就是您所說的這件事了。但我看到許多國內MCU 廠所推出的 32bits MCU 也好像沒有

      創造不同於早期以 8 bit MCU對應國外MCU 廠的那一種市場價值。也只不過就是你有,我也有

      而已罷了。之後呢?...但不同的是:以前搞 8 bits MCU 只要小貓兩三隻就可以開幹了。

      但現在完全不同,誠如你所說的:原廠必須給C的原碼驅動。整合一定的底層架構,

      甚麼 RAL(Registers Access Layer)或是甚麼 HAL (Hardware Access Layer)等等。

      甚至都還給個 RTOS 平台驗證範例。... 結果還是缺系統應用的最後一哩路:

      也是你說的:合併整合程式系統驗證。所以呢?這也是就是我當初在多核心MCU 公司看到的

      盲點。8 bits MCU 可不可以做這些?那如果是你的小孩子,你還會讓他去做這些產品嗎?

      最後有一個軟體工程師的故事:

      NASA神級女工程師!她寫的代碼讓人類登月、2次解救太空危機
      http://plays01.com/view3/?p=68986

      最後一段話很值得思考:

      因為“別無選擇,只能成為先驅者,沒有時間成為初學者”。

      所以啊~對年輕的工程師們,你們要更懂得把握許多未來未知的挑戰。

      唯有如此您們才會有更好的未來機會。

      刪除
    2. 我也同意這個看法,
      想想自已的FW學習,
      也是從FLAG51開始用組合語言學習的,
      慢慢的看了一些比較大型的案子後,
      才了解也體會為什麼C在這個領域會這麼受歡迎,
      也了解程式碼的重用與多人合作開發時的壓力與整合的麻煩,
      回頭看看,
      還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這句話真好,
      不管用在人生經驗還是工作經驗都可以用
      XD
      )
      不過,
      也因為是FW的coding,
      難免會與底層硬體牽扯較深,
      有時連原廠提供的HAL也不見的是動作正確無誤的,
      難免會有bug,
      就比如說STM32的USB,
      如果用它的CubeMX直接用Custom HID設定完,
      flash program後,
      系統是認不到它的,
      這不是STM的錯,
      但是這就考驗FW工程師對這一個週邊熟悉度了。
      幸好這會由時間來解決的,
      只是在當下趕時間時,
      就像鄒大說的老闆不會給你時間去適應新硬體的,
      這也是我還在技術海中浮浮沉沉的原因......
      別讓自已別被技術的浪潮給淹沒了。

      刪除
    3. 技術海...現在覺得是常態了。問題在於如何選,如何評估。
      年輕時技術數目不足,硬要用,和老闆鬧翻。是有學到,但也付出代價。
      現在,已是掛資深,其實沒有特定領域,反而要使用以前的經驗去做評估。用了RTOS會出什事?不用又會如何?
      老闆不會照你想的發展,所以公司每一項產品,我早已想好下一代要如何做,Cost down要如何做。然後等老闆出招。要用的技術先查好,小玩一下,以免要上了找不到人問。
      公司可能的未來產品也要去想,老闆閒下來一定會問,也是準備好了答案。
      但...老闆總是去找來不相干的產品來做。這就不是算得到的。

      刪除
    4. STM32的HID也吃了一次虧。後來是用手機APP抓到。在軟體人員進來前就寫好部分功能。
      後來軟體改了,再來就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但至少硬體除錯就很快過去了。

      刪除
    5. 我剛進這一行時,是做 Scanner SOC。因為那時用C 的觀念還沒有,(那時Keil 也還是

      不是很普及),而且當初為了成本,用組合語言是不得已的時空背景。

      當然缺點就是當初的FW 就得集中在少數關鍵人物身上,也或許這樣子,我才可以剛入行

      就可以以一個產品奠定下不錯的基礎。之後接下MP3 SOC 就已經完全以C 平台處理了。

      因為牽涉到記憶卡的 File system,那根本不是組合語言的可以處理的。也需要團隊。

      我又以一個產品完成韌體程式的轉型成長。我很幸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浪費或是走過

      甚麼冤枉路,甚至也沒有幹過太多重複性的開發工作。

      其實我看過太多工程師做過太多重複性的開發工作,而不懂得思索與改變,

      到最後都變得有點怪怪的,當你繞不出來時,老闆自然就會找你"麻煩"了,

      你既然不懂得改變,那老闆就幫你了囉。至少我覺得這樣子還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看到

      彼此成長,萬一你不改,老闆也不懂得改,最後其實是兩敗俱傷的。

      這說起來有點無奈,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搞科技與技術,是永遠不等人的,

      不是產品技術改變,就是市場觀念要改變,所以最後我從這裏面悟到一個道理:

      你問我還要學甚麼?或是我會不會擔心自己以後會因為跟不上而失去競爭力?

      不會,就是因為走過這些之後,自然就更懂得如何在短時間內去掌握一些關鍵重點。

      與其原地踏不前(就是一直困在重複性工作裡)或是亂槍打鳥的到處蜻蜓點水式的東摸摸,

      西摸摸的,真的不如主動出擊的去接觸系統應用市場。讓自己更全面的接受挑戰,

      自然在心態上就有自信,也更健康的迎向未來。這一點真的比窩在家裡搞MCU 、APP等

      好很多了。或許大家可以思考與參考看看吧。

      反正這一行走到今天如此環境,對你我來說:也沒有比眼前這個情況糟糕了。

      那你我還有甚麼好擔心的呢?你說對不對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