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領袖般的領導風格(轉載)

這篇文章是從對岸轉載來的。

不過,這篇文章的原始也是來自於國外,而且是在Apple 工作的一個人描述的。

但是當你在讀這類文章時,一定要先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認知與了解:

第一、我是不是像人家的條件那般的優秀(MIT 博士,聰明度就不用說了!)?

第二、我所處的環境與社會文化(包括公司文化等)是不是也跟他們一樣?

第三、如果同樣的時空與故事情節會不會再發生一次?那如果換是你是主角的話,

你又會做如何反應與處置?

當然還有很多很現實的問題,可以讓你自己靜下來慢慢地推演一下的。

否則,有很多人讀了這一類勵志文章之後,也都會過度的幻想或期望這種事

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呢?

我們已經算是上了年紀,尤其以職場生涯來說的話。看多,也聽多了。

人家之所以報章雜誌會寫的,都是極少數的案例,絕大部分,99.999...%

也都還是一般平凡人的啦。如能選擇的、或能做的事,還是非常有限的。

那其次呢?就是我下的標題。

就是因為我們絕大部分都還是平凡人,就是領人薪水,吃人家頭路,

有人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但我覺得應該換說成:跟對老闆比較

重要吧。工作久了,其實工作對我們來說,應該就是那麼一份薪水罷了。

而能不能在工作裡找到成就感?那真的跟你的老闆就非常有關了。

所以,到了我們這種年紀,就比較會觀察留意老闆的特質,

就像我們在討論一些事情時,我們也就比較不會在意一些旁枝末節的鳥事。

因為我們的資歷與能力來說:許多事情對我們來說,不是做不做得到?

而是你想怎麼做?而做了之後,下一步你想怎麼樣?因為就是我們年紀大了,

時間對我們來說:永遠比甚麼都還重要了。

簡單的舉幾個例子:像以前我都還會投資一些時間或金錢來搞或玩時下流行

技術或產品,但現在我就比較冷靜一點。因為投資需要時間回收...

當有人跟我說:我的技術可以搞到 90 分,而還在笑別人總是70 分時,

我就會進一步想:是不是人家搞到70 分的東西,已經賣到嚇嚇叫了,

我們還要浪費有限的歲月時光搞這種名堂?何不換個角度思考呢?

你說現在市面上的東西,從技術角度來說:有甚麼技術困難之處呢?

人家馬斯克(Musk) 搞電動車、搞火箭...只要弄得到投資者的錢,不管是

找別人做或自己花錢搞,有甚麼困難,不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嗎?

對大家來說:都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嘛!包括:市場銷售成長創造績效。

這幾天關於肺炎疫苗的事,我們當然也會看到不同層級的有著不同的思維

與做法,要當一位領袖人物,肯定就要有不同於一般的作法,不管是權謀

或詭譎的作法。就像這篇文章所描述的 Steve Jobs,我相信他是不會跑到

你的電腦旁邊看你怎麼寫程式的,他應該也不會坐在一間技術會議室裡,

跟你們在那邊討論任何工程問題。郭台銘也不會的。

孫中山先生也不會一天到晚坐在每一個革命事變的檢討會議裡。

他們想的就是縱觀整個局勢,如何訂下接下來該如何處置的大方向、大原則。

當老闆的,就是到想辦法創造出組織的中心思想與信仰,讓所有有能力、

有才華的一群人願意共事的創造大家共同的利益。那怕不得不犧牲部分人...

有些事情的成就,本來就有一定的必然之惡。有些事情也真的不要過度解讀

道德說法,就像這篇文章一直強調 Steve Jobs 在性格上的粗魯與毛病。

人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也沒有真正的對錯。就跟在產品開發技術上:

到底是 90 分的才對呢?還是 70 分的才對?老闆有錢讓我搞到 90 分,可以。

但如果搞到 70 分先賺大錢,分給我多一點。後者我還比較喜歡一點。

因為真的厲害的老闆大部分還是比較會做:口惠,而實不惠~

都跟你畫個大餅,然後要你先犧牲小我,在成功之後...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啦,那一種像文章所提到的,先給你個公寓、車子,還找人幫你搬家的。

這種在台灣的老闆真的不多啦。(雖然我也遇過,也看過,但真的少啊)

有很多老闆的格局你一看就是那般,或許他現在是你的老闆,但你心裡比誰

都還清楚,有些時間或階段,你可以跟著他,但到了某一些階段之後,

你也知道他的極限在哪?而這個極限是否也決定著你的發展條件?

而你自己的發展目標是否在這每一個階段,是否還是一致的?

譬如:我創業弄車用電子產品,但在我自己心中自有一定的未來規劃與盤算。

有錢人可以等,可以抝你忍辱負重,但外在的時空背景會一直不斷改變與挑戰,

大家所能承受的條件與風險是不同的....同樣的一個技術、一個產品。

放在不同的外在的時空市場條件下,結果會差很多...以前我們只要弄個

8051 IP 放在一顆SOC IC 中,未必能賺大錢,但也有可能讓你跑跑市場,

玩玩產品銷售,但現在不同了。在這錯縱複雜、現實條件下,許多原本

簡簡單單的東西也都得面臨複雜的挑戰。所以我們當然也很難想像:

如果 Steve Jobs 還活著,他是否還是一般神話般的創造科技產業話題?

---

最後呢?人生本來就有很多選擇,但別忘了,捫心自問一下:我到底是屬於

是那些 99.999% 的平凡人呢?還是那個極少數的特例人物呢?就算我們是

文章內的那位作者本人的條件,但我相信也還是在蘋果公司裡的一個平凡人物

而已。所以凡事沒有絕對是非對錯,凡事也自然有其正反效應與代價付出收穫,

或許當我們上了年紀之後,有很多事情更值得我們用寬廣平常心去看待吧。

--- 寫於2021 的生日月份之際。



----------------------------

乔布斯当年是这样面试我的,你能挺到哪一步?

以下文章来源于CSDN ,作者Carol

作者 | Carol
出品 | CSDN(ID:CSDNnews)
近日,一个在Quora上的7.7k高赞回答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答主曾担任苹果工程项目经理(现在仍在苹果公司工作,担任其他高级职务),他回答的问题是“How hard did Steve Jobs work? Did this change over time?”(乔布斯工作有多努力?他的努力有过变化吗?)
答主谈论了自己是如何经乔布斯面试进入苹果公司的经历。并且在该回答中,从侧面展现了乔布斯为人处世的许多亮点,以及一些不被外界所知的性格特点:“他经常可以很容易地让你感觉自己甚至不在物理空间中。而这种独特的侵犯你的存在的感觉,某个角度看是种彻底的粗鲁。”
“是的,我当然知道我很粗鲁。”乔布斯说,“我是史蒂夫·乔布斯,我通常很粗鲁。”


“乔布斯是个傲慢的混蛋”

 
2003年,这位答主在进入苹果公司之前,刚从麻省理工学院(MIT)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位,当时的他十分特立独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讨人喜欢的那种”。
去苹果公司面试也是一个巧合。当时的他还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公寓内,就收到了苹果公司的面试通知,虽然一开始并不打算去,但周围的人都一致表示:“如果你连面试都不去,那你一定是疯了。”于是他体内的叛逆因子蠢蠢欲动,准备去苹果公司聊一聊,然后拒绝掉苹果公司开的任何Offer。
在他到了苹果公司,参观完美丽的建筑之后,进一步确信自己会拒绝掉苹果的任何Offer。因为他认为这家公司太“公司化”了,不知何故,总透露出一种很“假惺惺”的感觉。
随后,他被带到了一个苹果公司的副总裁的办公室进行面试,这位副总裁问了一些很平常的面试问题,一场索然无味的普通的面试正在进行中。这时,身后传来一声“吱呀”的开门声,一个声音在背后响起了:
“我们是真的还在面试中问这些愚蠢的该死的问题……候选人,你能不能告诉我怎么区分他们是完全的愚蠢还是完全的聪明?”
答主甚至都没必要转身,就知道说话的是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来到办公桌周围走来走去,然后挥了挥手把那位高级副总裁从人家的办公室赶走了。
他坐了下来,看着手里的几张纸,应该是那位副总裁准备的面试问题表。乔布斯一边看,一边时不时发出嘲笑的声音,或摇摇头称其读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没用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乔布斯完全没有看过一眼这个坐在对面面试的人,也没有跟他说一句话。
不知过了多久,乔布斯坐起身将手中的面试问题表扔到房间的另一头,刚好砸中了一件带框的艺术品,后者摇摇晃晃,似乎承受不住这股隐藏的怒气,“咣”地一声掉落在地上。然而,乔布斯甚至连看都没有看它一眼。
这时的乔布斯,终于正眼看了坐在对面的面试候选人,并且盯着他看了至少一分钟。在乔布斯强大的气场压制下,这一分钟就像一百年那么漫长,而且,非常尴尬。
乔布斯开口了:“你是谁?”
答主说我简历搁桌子上呢。但乔布斯连瞟都没瞟一眼,依旧灼灼凝视着他:“我没有问你这个。”
答主只好告诉乔布斯他的名字。乔布斯回答道:“如果我想知道你的名字,我会问你叫什么名字……我问的是,你是谁?”“你不是很擅长面试,是吧?”
答主无奈了,只能解释到,自己是“一个为了一份很可能不会接受的工作而大老远跑来面试的人”,主要是老被身边的人问为什么不去面试太痛苦了,所以想着来面一下,然后把Offer给拒了,回家继续做其他事情。
随后他还跟乔布斯补充了一点:在来之前,唯一担心的是“如果被录取了,拒绝Offer可能会很尴尬”,但他现在感谢乔布斯刚刚的所作所为,让他说拒绝Offer的心理压力大大减少,因为乔布斯真的是个“傲慢的混蛋”
乔布斯很不解地看了他几秒钟,然后疑惑的问:“你知道我是谁,对吧?”得到肯定的回复之后,又问“你知道我是史蒂夫,史蒂夫·乔布斯?”答主点点头。乔布斯坐回了椅子上,还是很困惑,但随后微笑着对他说:“这个办公室糟透了,这个副总裁没有一点品味。”
答主内心OS:这哥们品味确实不咋地。
“好吧,我现在每天都去散步,你看起来很聪明,不会为了一份你不打算接受的工作而熬着完成这次面试。并且,今天真的是非常棒的一天(乔布斯的口头禅)。”乔布斯站了起来,“跟我一起走走吧。”
答主有点懵了:眼前的乔布斯,简直就是外界那些关于他的所有刻薄评论的化身,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但面对乔布斯的邀请,让他感到一股无法拒绝的冲动,让他确实想跟着乔布斯去散步。于是带着自己都搞不明白的复杂心情,跟上了乔布斯的脚步。

一个莫名其妙的Offer

 
有趣的是,在走出公司的过程中,经过的员工完全没有跟乔布斯打招呼或者点头。正确地说,大多数人看见乔布斯似乎都会刻意又尴尬地拐弯,好像都想避开他
不知何故,或许乔布斯自己也没有注意到,即使是在闲聊的过程中,即使是在拥挤的走廊里,作为一个大人物的乔布斯,却会让你觉得他此时此刻世界上唯一关心的就是你,他全程给你他绝对的全神贯注。
这是非常独特的,乔布斯经常可以轻松地让你感觉自己甚至不在物理空间中。而这种独特的侵犯你的存在感的人,某种角度看来是种彻底的粗鲁。
但,当他们走到室外的空地上时,乔布斯画风突变——非常困惑地问答主为什么不想来他这里工作?甚至用像孩子一样的逻辑问道:“假设我没有粗鲁地破坏了你的面试,你仍然会拒绝吗?我这个人很惹人讨厌的事实与你的选择无关,是不是?”
“你真的知道你这么粗鲁吗?”
“是的,我当然知道我很粗鲁”,乔布斯说,“我是史蒂夫·乔布斯,我通常很粗鲁。”那态度仿佛被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接着画风变得更神奇了,乔布斯开始向答主推销苹果公司。是的,推销。乔布斯就像世界上最兴奋的孩子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苹果公司现在所做的所有事情,还有一些“猜不到的其他的‘伟大的东西’”(也是乔布斯的口头禅之一)。乔布斯如数家珍地把这些正在做的、和正要做的、在当时显得很疯狂的事情都告诉了答主。
同时他还不忘损了一下答主,说答主就是个孩子,以前甚至都没有上过班,如果不来苹果公司工作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白痴。
然而,这位面试候选人心里正在想的问题是:这家伙陪了我这么久,是不是应该缺席了某个会议了,或者该去处理事情了??
恰好,乔布斯结束了他的滔滔不绝,对答主说想给他“看个东西”,并见见Jony(Jony Ive,前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官)。
来到Johnny的办公室,Johnny对还是面试候选人的答主非常有礼貌,然后用了然的眼光瞅了一眼超级兴奋状态的乔布斯,小声地告诉答主说:“他真的很喜欢你”。
答主悄咪咪:“可他甚至不知道我的名字。”
Johnny悄咪咪:“那么他真的很喜欢你。”然后转头回去工作了。
答主一脸问号。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来找到乔布斯,说有一个超级重要的客人在他的办公室已经等了他整整一个半小时了,乔布斯脸色又变了:“我真的必须要走了”。
乔布斯走到答主面前郑重地说道:“听着,我保证这非常棒……我可以向你展示这里的一切,但你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你在苹果公司呆一个月,如果你觉得我今天说错了就直接离开,我会付给你正常月薪的3倍,公司会为你提供公寓和汽车,如果你觉得我错了,我会支付你想要的一切或者任何搬东西来回的费用。”
这一番真·霸道总裁的说法,让答主更迷惑了:“可你甚至不知道我的名字啊史蒂夫?”没想到,乔布斯直接说了答主的全名、在哪里住、什么时候上的什么学校、生日、长大的地方——他知道关于答主的所有事情。
直到现在,答主还是很困惑,非常困惑。
他问乔布斯,为什么搞得这么尴尬,之前什么都没告诉我呀。
乔布斯:“这不是更有趣吗?”
不得不同意,是更有趣。
乔布斯接着说:“你很有趣。” “为什么?” “你只需要做个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情,人们都很平庸,但你很有趣。”
然后他说:“来不来。”
答主已经完全糊涂了:“好吧,一个月就一个月。”
乔布斯边大步流星地走开边说:“我们明天见。”
“今天已经是星期五啊喂!”
“我知道!”
门关上了,乔布斯走了。



乔布斯的执行力

乔布斯走了,留下答主站在原地,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这座大楼的什么地方。乔布斯雇了我?但我现在在哪里?我和谁说话了?我该如何解释他给我的这个离谱的Offer?
他尝试回到最开始面试的办公室找那个被乔布斯赶出去的副总裁,路上一直在组织语言该如何描述这个离谱的经历,然后意识到自己甚至不知道乔布斯想让自己做什么岗位。
花了大概7-9分钟到达那个办公室后,他发现,乔布斯给了他Offer,这个讯息里的每一件事、具体到最微小的每一个细节,都像魔法一样被以某种方式完全传达给了这个副总裁。
在那个办公室里,大概有3个人正在忙碌地执行乔布斯向答主承诺的一切:有人打电话说你的驾照已经复印好了;有人说要为你准备好公寓;有人问是否可以安排工作人员打开你的公寓好让搬家工人入场……
答主更懵了,告诉他们不用准备这么多……那个应该是负责行政人事的女孩看着他说:“你瞧,史蒂夫说他想要的是你就留在这里,同时你的所有东西都要搬好……如果他想要的事情没有完完整整一字不差的完成,我就惹麻烦了。”她用一种奇怪的方式解释着乔布斯,同时也担心自己会因没有完成任务而遭殃。
听了这话,答主只好乖乖地坐下来填写合同等文件,他不得不再次发问:“我的工作或头衔到底是什么?”有人告诉他,他的职位是“史蒂夫雇来的”(Steve hire),大概意思就是说,等找到合适的职位,公司会再为其制作一个头衔。
所有一切乔布斯的承诺都立即得到了兑现:公寓、汽车等在30分钟内完成,他拿到了钥匙和一张公寓的地图、公寓到公司来回的地图,同时得到了一个告知:不要迟到,乔布斯痛恨迟到。
他再也没有回到过麻省理工的公寓。再一次回去的时候已经快过去3年了。
乔布斯牢牢地抓住了他。
说到这里,似乎答主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回答“How hard did Steve Jobs work? Did this change over time?”这个问题,但,他可能是乔布斯去世之后唯一记得这件事的人。
答主表示,自2003年以来,他很高兴一直在为苹果公司工作,并且在那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苹果公司工作,特别是与乔布斯一起处理各种事情。答主相当有信心认为乔布斯将其视为朋友,而不仅仅是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回头看,他很幸运被内推,然后被苹果公司录取,并且苹果公司是他唯一待过的一家公司,他非常喜欢这里。
同时,作为看官的我们也透过这个故事看出,乔布斯是一个平常在工作中是如何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有才华但性格特别的人。的确不失为一个好故事。
那么,接下来就认真回答一下,“How hard did Steve Jobs work? Did this change over time?”这个问题吧。



乔布斯工作有多努力?他的努力有过变化吗?


乔布斯努力吗?答案是肯定的,他比谁都努力。乔布斯是不是总把一切、每一个风险和每一个潜在的失败都放在自己身上?是的
他是否以某种方式做出了像iPad这样的超前的设备,甚至没有人知道这东西应该存在,并将其变成人手必备的物品?是的
他对操作系统的愿景是不是从多年前就奠定了?比如OS X其中的大部分核心?是的。
有成千上万的人,帮助乔布斯创造了这个愿景,并使其成为生产力吗?是的。
乔布斯改变了世界吗?是的。
乔布斯有没有兑现其聘用答主时的每一个承诺?绝对的。
他是否经常如此令人难以置信地严厉、刻薄、严厉、粗暴、困难、极端,有时甚至残忍?是的。
他是否促使苹果公司的每个人变得更好、更聪明,并以几乎不可能的标准工作,以满足最后期限并超越我们最疯狂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是的。
他是否尽一切努力让事情变得更好,并且几乎总是如此?是的。
当他无法立即找到解决方案或帮助时,他是否停止过尝试?绝不。
他有没有索取得比他给予的更多?绝不。
他是不是更努力了,却要失去更多?总是。
他是不是因为癌症而进入苹果公司如此虚弱和瘦弱,以至于几乎无法走路,却像我们每个员工一样拼了命的工作?是的。
在他自己的问题和担忧更为紧迫的时候,是否会无暇顾及其他每个人的问题和担忧?不。
答主真的了解或接近了解史蒂夫吗?不可能的。
有人了解吗?没人。(或许他的妻子和他漂亮的孩子们了解一点吧)
答主是不是非常非常非常想念他? You have no idea.
会不会有取代他的人,或者会不会有任何接近他的高度的人?绝对不可能。
……
乔布斯改变了很多东西,对于这位答主而言,最重要的是乔布斯改变了他自己。因为认识了乔布斯,进入了苹果公司,他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在《乔布斯传》以外,了解到更多真正“有趣”的乔布斯的故事,或许可以通过这些小故事,再次瞥见他的样子。
“Thanks Steve - I Love You And Still Miss You.
Your Friend Always”
参考链接(原回答):
https://www.quora.com/How-hard-did-Steve-Jobs-work-Did-this-change-over-time
图片


9 則留言:

  1. 在多年看了很多成功CEO的故事及領導風格,根本找不到共通點。個人在數年前就懷疑是不是方向錯了。成功和領導風格之間沒有相關性,而是在成功後硬加的。
    不可否認企業成功和CEO相關,但我覺得那是領導+團隊的成果。這和企業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之後我鎖定我熟悉的電腦相關行業,這個環境我比較熟悉才不會被誤導。
    所以收集所有電腦的發展史,這是背景知識。因為企業下決定和其歷史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IBM一開始我就沒在注意,我開始收集資料時,它大虧,還創記錄,沒倒就很好了。
    然後是Nokia,沒多久就從手機市場出局。
    微軟,intel的資料很多,但我看到了一點方向。
    任天堂,這個長期賺錢的公司,資料不多。但在賽局理論上它一直出現。領導人也一直換,但很少虧。遊戲業以前還認為是正式行業,後來才規類為宅經濟,因為它常反相表現於正常經濟。
    所以我開始鎖定是方法,企業是用對的方法才能賺,不一定是CEO。也就是團隊的方向要對,CEO的能力才會出來。
    然後回頭看IBM及Nokia,它們從失敗中站了起來。又回到賺錢,也就是有修正錯誤。從它們修正的動作,我才看到比較可以歸納的方法。

    以上花了個人很久的時間,有時只有一篇報導,有時有點靈感再用google去找出歷史。再去看CEO的傳記去驗證。為了想了解企業決策,也看了不少經濟學理論,行銷理論。
    有時覺得這些資料好像可以做成模擬遊戲了。其實套上遊戲理論也很好玩。
    因為高階決策就是一種從大量資料統合的能力,這個能力和玩複雜的game是有點相關。都是從大量資料抽出關鍵再去下決策的思考(計算)。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常感謝你所提供的相關詳細研究觀點。

      不過,國內企業跟這些國際企業的文化大不同。老中的企業還是比較像傳統帝制。

      有些時候根本就是老闆說了算,比較缺少集體思考決策。當然啊,這幾十年來,

      高科技半導體產業也慢慢帶進這一種國際經營方式,我想也有可能是國內這些科技產業

      都是與國際企業合作,不管是財務或組織管理也都在慢慢調整中,譬如:國內績優半導體公司

      外資持股比例都有一定的水準,公司管理也都走向專業經理人。(就是國外這些企業文化)

      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許多媒體還是喜歡用老中那一種帝制心態看企業管理。

      明明張忠謀、郭台銘都已經退休了,媒體還是老是拿他們跟這些企業管理目前做連結...

      但我還是強調:國內絕大多數的企業還是都是比較傳統方式,老闆說了算,這也不能怪老闆,

      因為許多中高階主管的觀念還是如此,自己看看自己或周遭朋友就知道,

      研究歸研究,現實環境還是蠻殘酷的...同樣的,Apple 在Steve Jobs 領導下的文化

      肯定也不會跟現在的 Apple 一樣,同樣的,今天Tesla 或 SpaceX 若缺少 Musk 這號

      CEO ,在投資市場,所受到的注目程度肯定是不同的....

      以前我幾位合作的夥伴不乏優秀台清交高材生,在卓越的專業技術之外,也研讀不少

      企業管理與經營書籍:譬如 Micheal Porter 的競爭五力等....創業時也都信誓旦旦的

      要成為一位既專業又頗具有個人風格的CEO。...但十之八九,最終也都還是回歸很殘酷的

      現實環境中了。

      或許有朝一日,或許等你在有些年紀之後,你可能也會有類似的體會:是啊。

      日子裡甚麼最重要?就是每天三餐要多注意一點飲食,早晚老婆願意陪你去遛狗散散步,

      聊聊八卦,也一起回顧夫妻生活的來時路。工作呢?就過得去就好了...

      老婆說:只要把身體顧好,她一份退休的終身俸外加年輕的投資保險,

      還可以照顧到我們一輩子的啦。

      (PS:很諷刺吧:我們這些以前投資的甚麼示波器或儀器設備等資產,不一定可以為我們賺錢

      照顧我們到老,但老婆省吃儉用所投資的終身保險,還比較有用...)

      刪除
    2. 重點是管理的理念仍是帝制的話,中國企業能強過西洋企業? 我想答案是不行。但不知為何,我跳過這個思考。因為大型跨國企業又可以經營數十年的中式企業並沒有存在。所以我改以國際性企業做研究。
      還有一個問題,在中國的專業經理人,常被當工具人,公司賺錢就要人家走路,制度又調回去,然後又不太行。為何要調回?然後走回老路? 實際上完全沒有沒有弄清楚人家為何要這樣調整。
      我目前解析到的,中國人看近不看遠,所以無法理解專業經理人的做法在長期性的影響力。

      刪除
    3. 是啊。所以人家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不是沒道理的啦。

      不過,對身為老中的我們來說:也不錯啊,就是因為富不過三代,所以社會階級

      也不至於過於明顯,所以老中的社會文化還真的符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因為社會機會輪轉給大家比較平等一點:你賺不了大錢,也不至於很容易餓死吧。

      "還有一個問題,在中國的專業經理人,常被當工具人,公司賺錢就要人家走路,制度又調回去,然後又不太行。為何要調回?然後走回老路? 實際上完全沒有沒有弄清楚人家為何要這樣調整。"

      這一點可能跟你待過的公司有關吧(雖然這是台灣傳統公司所常見的),不過,老闆賺錢

      寧願把錢花自己身上,甚至搞小三或把家裡與公司搞得公私不分而上新聞的... 也是蠻特別

      也算是您的特殊經驗吧。也特別有感吧。

      人年紀一大,世事看多了,也特別有感吧。

      所以我文章開宗明義就先聲明了:有很多事情不能同理可證的。

      就是這個道理啦。

      刪除
  2. 在正確的時間站在對的位置,風向就可以帶向成功。可能是運氣。
    但能從失敗中再站起來的,才是實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

      但很多只有身體力行之後,才更懂得箇中的道理。

      加油吧

      刪除
  3. 再提一個常被問的問題。
    我買了很多書,但身邊的人都認為我為何不用借的,而是買來放。
    大部分人認為書只要看了就會記住,我強烈懷疑。我有過年看百本,有記住的連1%都不到,還被人說記性不錯。
    個人是將書當成外掛知識庫,看過大部分只留下印象,真正要用時才回去翻找。
    另一個外掛腦是google,它可以提供我不知道的知識。
    這些都是資訊的使用方法,要在現代生活,能有效利用資訊是很重要的事。能有效率查到資訊也是重要的。還有如何判定資訊的真假。海量資訊中,假資料的量也是很可觀的。
    但大部分人並不重視資訊的使用方法。變成我的方法很怪異,還被當成異類。
    我甚至提出"資料金礦"的概念,也沒人可以接受。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們不是強調讀書沒有用,但我有很多工作上的前輩,也常常告誡我說:

      盡信書,不如不讀書。

      雖然他們有些也因為工作之後,覺得自己有所不足,又跑去念個EMBA 或是企管博士的。

      但他們有些的確也都是公司的高階專業經理人,但在老中的傳統企業文化中,

      他們也懂得拿捏這些書本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差異,有時候,說起來也蠻無奈的。

      但沒辦法,現實生活就是如此。所以對我來說:有時候,關於這一類的問題或疑惑,

      我也都會先直接私底下先聽聽他們這些前輩的看法。畢竟有些東西不是像科學上的理論:

      不是黑就是白,有些還真的牽涉到企業或產業文化的潛規則。

      這些也都不是 Google 上可以查詢的到啦。

      刪除
    2. 在老中的企業文化哩,能存活下來的才是專業經理人,

      如果沒辦法的話,要在行業裡的各公司之間打滾是不容易的啦。

      台灣企業對於專業經理人的待遇或條件是跟國外企業沒得比的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