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以我自己所在的電子行業(或您可以說是高科技行業)來說,這幾年來
大家有感於風光盛事已經大不如前了。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產品壽命短...
技術與市場變化大,甚至人家還常常講說:大者恆大的產業發展模式。
所以連我們自己做到都快要不如歸去兮~
試問:這樣的工作環境,您還會想讓您下一代做這一行嗎?.......
這個產業幾年發展下來,台面上還有幾家能像樣的維持下去?
所以就會點出這我對於這一篇評論的感觸。難道您還要您的小孩子學校畢業後,
還要排隊的進這一行嗎?因為整個國內的產業發展這幾年下來幾乎沒有明顯的
新興產業或公司發展趨勢成形...那會有哪些新的就業機會呢?您說:
這樣子的問題不去想,光討論去國外打工多少錢?或是為什麼國內是22K的問題呢?
有什麼意義嗎?
大家只想到「領薪水」這件事,那有誰在想「發薪水」的事?誰來發薪水?
大家可以很用力,很賣力的罵那些沒良心的企業大老闆,但是...您還不是在領他發
給您的薪水嗎?您敢去跟他吵說:為什麼別人分得多?您分得少?...為什麼沒有
股票分紅?...結果呢?!您還不一天到晚只想安安穩穩的領薪水嗎?
---
今天陪一位朋友到外縣市拜訪廠商,在小小工業區裡人家老闆泡著茶跟我們說:
他們左邊這家工廠的老闆,國中畢業...人家就開發出那個著名的拖把的金屬簧片,
又賣專利,又賣關鍵零組件,就找幾個工人幫忙,還可以一個月出幾個貨櫃;
再過去幾間的一個老闆,前幾年人家一家國際知名廠商委託他嘗試開發一種特殊織布,
後來竟然也被他搞出來,現在工廠裡就請兩個本勞外加一個外勞...
老闆有空的時候也會幫幫忙,現在一個月也可以做到一百多萬元。
對面一家射出廠,經幾年前努力下的所奠定的基礎,現在許多大型醫療院所用的
點滴所用的附件也都是由他們所供應...
在這一條小小工業區巷弄裡,共同的特色就是:到了傍晚四五點時,這些小老闆就會
聚在一起泡茶聊一下天。(我剛離開園區工作,搞那個ROM模擬器時,
我就是跟這位老闆討教過有關PCB問題,其實,他自己也是在一些特殊PCB 加工上
有其獨到「管道」,所以他自己也是鎖住一個特殊領域的PCB 加工市場...
市場不大,但利潤很好...我就開玩笑的跟他說:您也是一樣的啦!)
這一條很傳統的小小工業區巷弄裡,其實您看不到像科學園區光鮮亮麗的研發大樓,
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吵雜聲。(這些老闆們中,還有人喜歡關著門上工!想低調一點...)
但其實您可以很容易感受到那一股中小企業的韌性與強烈的求生意識,甚至都可以
體會到那一種真正享受工作及生活的相結合的氣息....連我帶去的朋友也都可以體會到
那一種不同於他原來在園區工作經驗的環境與氛圍。
----
或許,就像一隻展翅起飛的小鳥,當您振翅高飛時,您就不會被地表這些街道巷弄
搞得您昏頭轉向...一旦脫離這些原來窠臼的刻板印象之後,您就會發現:
天空之廣,已經可以讓您迎風展翅了...
---
蘋中信:沒有創業 哪來就業(杜震華)
2013年08月21日
雖然,我國失業率近年來已從2010年的高峰5.9%下降到去年的4.2%,乃至於今年上半年的4.1%,但國人還是因失業率在四小龍中居「首位」而感到煩惱(香港3.4%、韓國3.3%、新加坡2.0%)。
只想安穩不願冒險
的確,在一個已開發經濟體,工作機會或「失業率」的變化,通常比「經濟成長率」的升降更受到重視;因為失去工作帶給失業家庭的痛苦,以及增加其他就業者的恐慌,遠比所得的些許升降要來得「有感」。因此,提高就業或降低失業已經成為先進國家最重視的經濟指標。
然而,就業機會是增加或減少,自然和企業的增減有關;而企業的增減,卻又和經濟體的創業精神息息相關。但如果大眾都缺乏冒險創業的精神,只想進既有企業安享穩定工作,那麼「餅」可能愈做愈小,失業率跟著提高。
台灣在1996年失業率只有1.8%,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年快速提高到2.6%;2001年網路泡沫化躍為3.0%,2003年更越過了5.0%,之後就沒有低於3.9%的狀況。因此,目前4.1%以近年的數據看並不算差;但若能再努力一下,讓它再減個0.2%,就可以成為2002年以來的最佳就業狀況。
只是,在台灣發展為已開發經濟體之後,新世代或新新世代,或稱為X世代及Y世代,在父母已經累積了不少財富、家境已然富裕之下,其雄心壯志比起父執輩已大不如前;有意創業者也經常是以一家小咖啡店、小特色餐館為滿足。這充分反映在新企業家數和就業人數的創造動能在近幾年快速減弱,當然影響了年輕人的就業機會。
如果觀察1997年以來15年的三個階段,可以發現1997~2002年間中小企業家數成長了8.26%、2002~2007年間更成長了11.94%,但2007~2012年間卻大幅下降到5.32%。如果中小企業的家數成長率反映了創業動能,則中小企業成長率從11.94%下降到5.32%,表示台灣的創業動能已經「腰斬」。如果2007~2012年間創業動能沒有下降,則新創的企業將增加8.2萬個;以平均每家創造6.4個工作計算,這將增加52萬個工作機會,大約可以讓失業率下降5%,也就是完全消除目前的失業率!
然而,就業機會是增加或減少,自然和企業的增減有關;而企業的增減,卻又和經濟體的創業精神息息相關。但如果大眾都缺乏冒險創業的精神,只想進既有企業安享穩定工作,那麼「餅」可能愈做愈小,失業率跟著提高。
台灣在1996年失業率只有1.8%,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年快速提高到2.6%;2001年網路泡沫化躍為3.0%,2003年更越過了5.0%,之後就沒有低於3.9%的狀況。因此,目前4.1%以近年的數據看並不算差;但若能再努力一下,讓它再減個0.2%,就可以成為2002年以來的最佳就業狀況。
只是,在台灣發展為已開發經濟體之後,新世代或新新世代,或稱為X世代及Y世代,在父母已經累積了不少財富、家境已然富裕之下,其雄心壯志比起父執輩已大不如前;有意創業者也經常是以一家小咖啡店、小特色餐館為滿足。這充分反映在新企業家數和就業人數的創造動能在近幾年快速減弱,當然影響了年輕人的就業機會。
如果觀察1997年以來15年的三個階段,可以發現1997~2002年間中小企業家數成長了8.26%、2002~2007年間更成長了11.94%,但2007~2012年間卻大幅下降到5.32%。如果中小企業的家數成長率反映了創業動能,則中小企業成長率從11.94%下降到5.32%,表示台灣的創業動能已經「腰斬」。如果2007~2012年間創業動能沒有下降,則新創的企業將增加8.2萬個;以平均每家創造6.4個工作計算,這將增加52萬個工作機會,大約可以讓失業率下降5%,也就是完全消除目前的失業率!
動能「腰斬」該檢討
因此,如何透過創業訓練,或提供各種創業協助,以提高國人的創業精神,應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觀察創業動能「腰斬」後的2007~2012年間,發現總家數成長率低於平均(5.32%)的有:礦業及土石採取(-29.0%)、製造業(-0.45%)、批發及零售(1.10%)、運輸及倉儲(-0.46%)、金融及保險(4.18%)、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3.02%);令人意外的是農林漁牧業成長了9.58%。礦業萎縮情有可原,而其他產業的動能消失,主管機關似乎都有檢討的必要;更應該了解農林漁牧業成長的原因,最好不是因為要領取「老農津貼」而從其他行業「轉業」而來。
就業的基礎在創業,而創業的主觀意願和客觀條件,正嚴厲考驗著我國政府和民間。
就業的基礎在創業,而創業的主觀意願和客觀條件,正嚴厲考驗著我國政府和民間。
沒有明顯新興產業或公司發展趨勢成形...那會有哪些新的就業機會呢?
回覆刪除-------------------------------------------------------------------------------------------------
個人感覺從 2010 年後,電子業好像比較在 innovation,而不是 creation 。
1990-2000 : PC & Web 的普及。
2000-2010 : 從 Cell Phone, Digital Camera & LCD, Smart Phone, ...
回顧過去 2000-2010 前 4/5 真的很精采,最後 1/5 竟然...
這讓人聯想到 Roaring Twenties,前面也是很精采,最後竟是 Great Depression.
好像真的沒有 invention,就沒有經濟成長。
不知版主看法如何 ?
國外的情況如何?我們真的管不到。
刪除但就我們自己國內來看好了,當初從1990末到2000一開始,
我們國內許多企業(剛開始包括許多中小企業,到現在許多大型電子產業),
都投了很多心力與資金、資源在中國大陸這一塊市場,土地。
結果,這樣子的事情對我們未來創造了什麼機會?...
全球市場裡已經從過去的Made in Taiwan 轉換成Made in China。
然後我們自己留下了什麼?不用繳稅的觀光夜市?因為引進大量外勞,
造成勞動市場工資無法提升。您看日韓,人家政府不引進外勞,就是要逼
國內企業多往研發,創造更高的產品毛利來提升薪資待遇,也順便帶動
國內消費市場...那我們呢?這裡面有太多產業或人力市場政策都值得
重新檢討,但是看來也沒多大願景了,一天到晚都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一個小小的苗栗縣令都可以讓中央政府整天要面臨天天上演的政策爭辦。
--- 這些對我來說:只是冷眼的看待之。我只能說:政府真的不要再以簡單
的藍綠二分法來看政治社會議題了,真的~新一代的年輕人在面對越來越
嚴峻的就業與經濟問題時,他們心中已經沒有藍綠,是更切身的生存問題。
---------------
所以~就以Invention 來說:如果年輕一代沒有更宏觀視野來看待未來,
就只有單純的想說:我只想學會寫單晶片?會搞電子技術?會哪一種軟體
程式....就想找個好工作?!那就很難有很好的機會。因為技術本身真的
有他的極限與目標,但基於一定的技術是可以創造不同的機會。...
而這些機會會來自於哪裡?那就是勇敢的去面對各種挑戰。去用更寬廣的
視野來整合更多的資源....賈伯斯不是只是在家裡車庫組電腦而已,
人家還會跑去電腦門市店兜售他的產品,他是會去找出他的第一個客人的!
這就是賈伯斯的成就比另一個只會搞電路設計的人偉大的地方。
---
我最近就有一個感觸:當然以我自己在許多單晶片或韌體系統開發工作上
也算是可以輕鬆面對許多產品的技術開發了...(算也沒太過於白混了~)
但也常有老同事、老朋友...等等,也都會想邀我再參加一些產品發表會,
或是一些Seminar。我都會反過來勸這些老同事,老朋友說:
我們都已經快五十歲了,(甚至有些已經超過五十歲了!)
如果我們自己會的東西都已經賺不到什麼錢了,您怎麼還在想跟年輕
一代的搶新產品與新技術呢?...我們應該多花一點心思想想如何利用我們
自己本身所累積的經驗為新一代年輕人整合出可以發揮的機會啊!
------
我想這就是我們國內許多企業所缺乏的Invention 精神。就守著既定的
產品開發流程模式,就整天Cost down 要年輕人做那些routine 工作。
不管您是台清交的?或是學士碩士...都一樣。很少留給年輕一代的機會。
就看國內許多投資或創業環境或產業政策都對中小企業很不友善,
那您如何鼓勵年輕一代勇於冒險衝刺呢?一天到晚討論22K 是沒有用的。
大家要想是:要如何給年輕一代的釣竿,給他們一條船...讓他們好好
出去闖蕩。去尋找他們自己的一片天....您們今天不給他們機會,卻又要
他們為這一代的老人家負擔退休金,社會福利金...這樣子是不是
太殘忍了呢?
----
所以啦...當政府官員在面對那些在街頭年輕人帶頭喊口號,就不要老是
還在想說:人家是不是還被某些藍綠所利用時?!您們的也要真的為
年輕一代的人想一想?您們真的為他們留下什麼可以讓他們好好發揮的
機會?如果沒有的話~您也要想想:您未來的退休金與社會福利還得
要靠他們打拼啊。您又為他們做了哪些?...這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真正享受工作及生活的相結合的氣息"
回覆刪除讓我想到最近在看的一本書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0185
他的理念與其不謀而合
這本書還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去了解在二次大戰資本化時, "貨款"的成因原來是老闆
為了綁住員工替他們做事的手段, 想想, 現在的台灣的建築更厲害, 他們是綁住人民
替他們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