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漫談車用電子之觀點---從核心價值投資說起

 其實這個題目真的要說得清楚也不容易,尤其以國內觀點來看。

但這個題目也是我在這個領域走了很多年的心得,當然也有很多公司或老闆們

也都常常信誓旦旦的說:他們要進軍車用電子。那車用電子就只是一個產品市場的口號嗎?

那有多少人曾經為了這一句口號付出了多少心血?又從中間得到甚麼寶貴的經驗呢?

而這一塊市場就如同許多人心存幻想的那麼容易達成嗎?


我想這幾年我從一個青澀的工程師,不管是從技術或市場與產品開發過程中,也學習到

許多感想與經驗。你說是跌跌撞撞呢?還是從失敗中學習成長呢?或許都是吧。

我想就藉由今天的兩條新聞內容說起吧:
-----

一手打造​哈特佛機車 「不老騎士」陳建智走了

 交大機械系實作課爆作弊 學生網拍買成品交差

如果要說車用電子,那得就好好的定義:這個領域是屬於機械業?還是電子業?

那你也不要跟我說:甚麼時代了?還在分這個。那好,你從學校畢業後,請問你拿著

畢業證書,你去哪一家公司應徵工程師?你學電子的去車廠,人家可能會笑你不懂車子。

但如果你是學機械的,那你又不懂目前車上用的電子部品有哪些嗎?搞不好你還得從電裝品

的開關、配線等先摸起吧。至於寫程式、畫電路圖或洗PCB。可以嗎?你以為這是高科技

園區公司啊?所以光一開始如何定義本職學能與市場需求等各項切入點可能都會產生疑問。

至於說:那是興趣。那又得來談:興趣怎麼當飯吃吧?首先要面臨的就是願意花錢請你來

上班的老闆們怎麼想了。(在台灣講汽車市場,這太沉重了啦。因為沒有自主車輛工業)

這兩則新聞之一:哈特佛的陳老董事長,就是一位非常支持創新與投資的老闆。但很明顯

的,他就是非常傳統且標準的機械業者。至於新一代念機械的年輕人呢?如果老師不開一些

跟電子電機或資訊有關的課程,你認為還會有多少人還願意填機械系當第一志願呢?

我也常常跟國內機車廠的高層主管說:關於車用電子的東西,你們就不要想自己找人了啦。

你們的薪水出不起如園區公司的水準,更沒有那個讓工程師成長的環境,更不用說:

國內那些頂尖或是聰明的學生是肯定會填電子電機當第一志願。從人才招攬上,肯定一起步

就輸人啊。但機械產業有個很好的傳統:那就是需要時間與環境的培養與累積。這是許多

三天兩頭就日新月異的科技業所無法一步一腳印的地方。而且畢竟這個產業最終還是以

車輛為主,你車用電子講得多好聽,你的客戶還是搞機械的車廠啊。他們不買單,你投資

再多錢也沒用啊。那你覺得國內都沒辦法練兵了,去國外跟其他業者比就比較厲害?

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國內真的會面臨這個領域與行業的未來人才斷層。我當初推薦一位

業界的學長參加系上的傑出系友選拔,我去面對審查委員們說明關於推薦的理由時,我最後

只講了一個簡單的理由:如果系上的委員們,就常常以科技業裡系友找傑出系友時,

那最後可能系上就招不到學生了,反正畢業後只能從科技業去成就,那系上就不用再開

機械相關學科課程了,最後也乾脆改名字為:XX系統整合或系統工程算了。所以你說:

交大的事件是不是也有類似情節啊?所以我們也不要苛求老師或學生了吧。

(喔~其中一位審查委員就是今年母校表揚的一位系上學長,他當初也是先從傑出系友

出線的,我還跟他開玩笑說:現在在業界要搞燃燒或發動機技術,還真的沒地方或

公司可以去啊,他回答我說:想搞發動機可以去找他。行嗎?軍工產業耶~)
----
好的:以下這兩圖就是我推薦的學長當選系上傑出系友時,所發表的演說內容,很巧的是:

在國內少數不多機車廠的最高研發主管有兩位都是我系上的學長,而且他們在他們研發

產品工作上都有不錯的創新產品。當然也就是這個因素,讓我除了電子電機領域的成長

之外,我也一直保持著跟車廠在機械產品開發上許多相關技術資訊。我想這也是一個

天時地利人和之間,在這個領域裡,我之所以能跟別人有所不同之處。我當然非常幸運的

是在出社會後的還有這麼多因緣際會關係,讓我在技術與市場產品之間參與這麼多事務。

所以這兩張圖不是我原創的,原創者是我學長。他演講的標題是:

機車產業發展與新產品發展介紹

從核心技術的建構到多樣化產品的發展 — 


我這位學長可不是一般傳統產業裡的LKK ,他可也是從工作經驗累積中,取得了企管博士

學位,教的可就是核心技術開發與車輛研發團隊管理。

透過這兩張圖我們要表達的是:所有偉大的產品或公司,他們的核心技術是你永遠看不到

的在泥土底下的地方。我們就以日本本田(HONDA)公司來說:他們的引擎技術,不光只是

在汽機車市場裡而已,舉凡像割草機、沙灘車、水上摩托車、雪橇車,甚至一些特殊的

發電機用等等發動機,他們總是擦亮著這公司的品牌。而這些成就的背後就是經年累月

所成就的。是一種長期投資所累積出來的。

反觀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車用電子,你是準備花多少時間來準備的呢?你是準備花多少錢?

你知道你對於車用產品的測試驗證要做到甚麼程度嗎?我們現在就不要先談技術,

我們就先來談錢的事,賺錢的事,大家都想。人是英雄,錢是膽。想建立核心技術,

你就得要懂得如何花錢。不光只是花錢而已,而且還要花對錢才行。

就以我之前做的機車用整流器,光產品完成後,送去做相關環境測試花了多少錢?



我跟你說:就這幾項不痛不癢的項目測試,都還不算到實車道路測試喔。

就花掉了幾十萬元了。如果不幸你產品技術功力差一點的話,你就準備以幾十萬、百萬元

計的一路花下去。

那你跟我說:這一種花錢買經驗的,有沒有差?這個產品在車用電子領域哩,

還算是小 Case 的,人家都不一定受得了這樣子燒錢的,也未必可以馬上放量賺錢的。

那你說那是你小公司啊,那好,我再來舉個產品與公司:你知道哈特佛之前有採用國內廠商

所開發的噴射引擎控制器(ECU),但後來這公司玩不下去了,把部門收了。你知道這家公司

的母企業有多大嗎?也是國內科技某X寶集團的。沒錢讓你燒嗎?那為什麼玩不下去?

你以為做車用電子就只是做產品開發測試而已嗎?你又知道甚麼叫測試嗎?

這事後還被車廠罵得要命,搞車用產品你可以說:要玩就玩,說不玩就不玩。以後

車廠哪敢還要跟你做生意啊?這也是另一個故事演進。

再給你看兩張圖:



看不懂嗎?對的。這就是得花大筆錢才看得到的測試圖。也不一定一下子就看得懂的圖。

這個是機車ABS 的煞車壓力測試圖。你覺得這樣的圖要得花多少錢才買得到?然後你要

燒掉多少錢才能看到這麼漂亮完整的圖表?

你不要以為車用電子產品真的很好賺,那是因為它背後是花錢累積出來的成果。

光要架起在機車上擷取這些數據的測試設備,你就得先跟國外買個百萬設備,怎麼架?

不好意思,還得真的是學電子電機或資工相關背景才行。然後在標準場地租算小時的

場地費。喔~還沒說完:你還得先說服車廠改裝車輛的把這些東西安裝上車。

不好意思,這時候你還得變身成為懂機械加工,並懂得車輛組裝程序與相關事宜。

重點還要跟車廠一直保持互動地在車用電子與機械結構、與車身動態特性之間不斷的

測試修改與驗證精進?沒經驗?對啊~燒錢買經驗啊。套一句時下最流行的話語:

以雲端建立大數據,未來再以大數據完成所謂的深度學習,機械學習。

靠~我也可以講得多好聽啊。拿錢出來燒啊。
---
喔~幹嘛那麼麻煩?多找幾個小工程師不就好了嗎?很好,有大老闆的胸襟與魄力。

但你知道嗎?剛剛舉例的那家X寶集團,也是這麼想的,結果第一年三、四十個,

還沒營收,也好像不需要這麼多,砍人。過了一年,二十個。也還沒營收,再砍人。

剩下十人,好像也沒差。再砍。最後只剩下小貓兩三隻跟著車廠配合開發,最後還要

車廠跟他們主管說:不要再砍了啦。再砍就沒人了啦。結果集團還是決定收了。

我是覺得不是產品開發人力問題,這背後還有許多你看不到的投資成本,包括生產,

銷售與認證維持費用,有時真的會嚇死你的。更不用說人員學習、管理問題。

所以你覺得搞車用電子要怎玩?你知道嗎?國外廠商跟國內車廠匹配車輛,就光只是一部

引擎的控制系統要先收多少錢嗎?聽清楚喔。是一部車子的引擎喔~就算不同的車型配

同一顆引擎也要算不同車款喔。剛開始是數百萬元、沒量的、品牌太小的。人家未必

有興趣接你的案子。為什麼嗎?因為在匹配過程中,人家是動用多少設備與人員來

完成嗎?收你個幾百萬還算客氣的。喔~不好意思,出國差旅費,不含在裡面,

就算你想去看或參與?喔~NO ~出國只是請你去畫押驗收,準備結案付錢的。

好吧。如果你是國內廠商,你好意思跟車廠收這個錢嗎?那你會自己先投資這些設備與

人員嗎?雞生蛋、蛋生雞嘛!老闆不投資錢,又沒辦法跟客人收NRE 或其他費用,

老闆們怎麼撐得住呢?又不是慈善事業。

(所以說到這裡,也順便暗示一下:不要說搞車用電子啊,就連搞個簡單的整車,

光燒錢速度就嚇死人了,所以你以為G 公司不想上市櫃?以目前燒錢速度與營收對不上時,

別人還哪敢投錢啊?你就想辦法趕快賺錢吧。只要賺錢,人家自然會捧著錢上門,

這又廢話了,我公司都已經賺錢了,我還需要對外募資找錢嗎?

其實這跟許多一開始就單獨想做車用電子的情形一樣:單一產品,又單一市場,燒錢快,

營收成長慢...很容易陷入財務槓桿操作問題的。)
----
這樣子我們再回頭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遇到怎樣的老闆或投資者?

他會為你準備多少錢?多少年?讓你趕快幫他賺錢。所以呢?還須要做甚麼產品呢?

這當然就不用想了:當然就得做 Me too 的產品啊。對滴~這個就是我們常常看到

或是聽到的故事了。我跟你說:這還不包括我們這些協力廠商,就算是中心車廠,

有時也是這一種心態。以前剛我接觸CDI 點火控制器時,車廠他們就是從國外

(啊~常常就是日本人那啦。)拿到東西,然後就把他丟給A、B及C 等三家他們的協力廠商,

請他們想辦法"逆向工程"的搞出來啦。以前的東西還好,反正純類比的~只要IC 型號

找得到,然後就是把生產、品質管理與成本控制做得好,就有生意做,也有不錯的收入

但車廠他們還是認為他們恩澤你們這些協力廠商呢。所以這些協力廠商也不用太深入的

研發,,也不用聘用甚麼高階研發人員,想想找幾個兼差跑龍套的顧問就好,也可以

名正言順的說:我們是堂堂的車用電子廠商。結果過了幾年後的今天:

一樣是逆向工程的打開日本人設計的電路板後,發現怎麼每一家或每一顆MCU 都是

 Renesas MCU ?才搞清楚原來還要寫程式的喔。甚麼是寫程式?怎麼寫?怎麼測?

所以就回到上述的那一張圖片:只看到土地上茂密的大樹,底下的根部到底有多深?

Who know ?
---
其實國內許多產業,也都存在著同樣的老闆與類似產品開發故事。你也不要太苛求這些

老闆或投資者,"不見兔子,不撒鷹"。這句絕對是他們的至理名言。既然要撒鷹,就得

要收成果。

那對我們來說呢?我們這些研發人員的價值到底在哪邊?其實就很簡單的道理:

那就是也就在一定範圍內先投資自己,一定要求自己有所籌碼。而當這些老闆想撒鷹

取得成果,那他就得付出代價。因為同樣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沒有產品,沒有市場。

而沒有對的人,對他們來說:也是無所作為的。該付出多少代價,那就得看你對你自己的

定位是甚麼啊或是你的價值有多少?

就以今天的一個會議內容:我發現我在車用電子領域哩,看多了許多技術文獻,自己也

親身實務的走過一遍,其實這樣的領域產品技術的嚴謹性訓練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機會。

以用在其他領域中,也蠻好用的,都可以很快的駕輕就熟的掌握關鍵問題點。

舉個簡單例子來說:不管是  USB 或 CAN bus 等相關通訊協定,其實你可以很快的

了解 Handshaking 的許多重點在哪?你也很快地去了解如何在產品開發過程中,

就該如何去構思產品驗證測試的工作與實施步驟的。當老闆找你來做這些事時,

他想省下其他人員與寶貴時間時,那他就得在你身上付出更多代價的。

他不付?沒關係,還有其他人願意付的。

市場嘛!就是簡單的供需問題。我們談不起偉大的車用電子,要不然你以為搞USB

系統整合就很簡單嗎?道理是一樣的啦。

PS後記:喔~忘了提醒一件事:講到核心價值投資,你就不要以為大樹底下好乘涼。

有個富爸爸多好?我的經驗告訴我:越大的公司講這些事都是聽聽就好。

這也包括著國外也一樣:想做技術開發,你就得忍住得從小地方做起。

難道你以為現在Apple 做 iPhone 技術都是他們公司內做的?這兩天新聞不是說了嗎?

原來幫他做 FaceID 的臉部辨識技術公司,被別人收購了。我說的嘛!

他不付?沒關係,還有其他人願意付的。





13 則留言:

  1. 看了前輩這篇,
    只能說心有戚戚焉,
    就拿國內電子大廠最好切入的infotainment來說,
    各大廠也幾乎都是和文中所述的狀況,
    不斷重演,

    就我的感受,
    大樹下不見得好乘涼,
    不過它對技術人員來說,
    對於bottom-up的技術底要求與訓練卻是比起一般的電子業來的高。
    有朝一日,
    離開那個產業後,
    再回頭看時才更能了解,
    Chamber大所提這句"所有偉大的產品或公司,他們的核心技術是你永遠看不到的在泥土底下的地方。"
    的感覺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關於車用infotainment 市場來說,幸好小弟我以前待過 DVD IC 設計方案廠,

      然後呢,我在電子領域技術帶我入門的師傅,剛好也是國內(應該也算國際的)光碟機廠的高階主管,

      更不用說:我這位師傅還引薦我認識了他的主管:陳清海先生,他剛好也是清大動機畢業的。

      甚至我一位老同事出來接手infotainment 方案廠。從基本的DVD 多媒體整合導航、影像等等,

      還經常與歐洲車廠談合作計畫,對他們來說:甚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啊?結果呢?

      如果你是工程師,你可能會在這些領域裡磨過這些過程,但對老闆們就是一個失敗的投資計畫而已,

      但對你這小小工程師走過這樣子的歲月之後,你得到了甚麼?一份光鮮亮麗的園區工程師名號?

      一份讓你餓不死的薪水?也可能讓你多懂得一些技術術語,也可能會看硬體電路圖、寫寫幾個程式?

      然後呢?一樣江山備有才人出。回頭一看:突然發現原來世界已經變化這麼快了。

      甚麼都是雲端,甚麼是行動多媒體等等俯拾即是,夜深人靜也開始會想:那我還要甚麼?

      那我又該去做甚麼?還是在找一份餓不死,有老闆願意再雇用我的工作?

      那可能又是一份說來是另一個對於車用電子萬丈雄心的老闆。歷史又不斷的重演著...

      所以當你重新再仔細的檢視一下:這些不斷的投資與重新上演的戲碼,到底能讓大家看見甚麼?

      其實都是一些既短視又無法深耕核心技術價值的肥皂劇而已罷了吧。

      刪除
  2. 喔~我想再補充一段的:

    其實台灣的產業常常就是看人家在做甚麼,就想做甚麼?

    然後這些老闆就會想有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撿"的,我說用"撿"的意思是說:可以不用花太多錢或

    太多時間的。但是現在很多東西不是人家以前就累積很久才做出來的東西,要不然就是還要花大錢才可以的。

    譬如自動駕駛,你說:人家開始做自動駕駛,就是今天開始做的嗎?他們之前蹲了多少馬步。

    這其中不是你看到的自動駕駛演算法而已,而是他們背後那些車用的測試設備與數據資料庫的彙整。

    我常常比喻的說:大家看 FIM 的MotorGP (就是摩托車賽車啦),你看每次跑前幾名幾乎都是日本車廠的

    品牌,但如果你在目光轉到比賽場地裡的維修區內看,幾乎都是外國技師及許多國外設備。為什麼?

    我們常常講得甚麼雲端資料庫啦或是甚麼大數據分析等等。你以為這些東西是這幾年才出現的嗎?

    以我這幾年從事車用電子或車輛測試相關開發工作,我可以跟你明確的說:在這個領域裡,你背後所

    看到的或會所用的開發或測試設備等等的東西,幾乎都是來自歐洲的~為什麼?因為這是他們積年累月

    所堆積出來的成果。這已經幾乎是無法打破的技術障礙了。你也不要以為可以學大陸有錢人的觀念:

    有錢就可以去收購或合併甚麼公司?其實你再深入去看這些周邊產業的廣度或是技術指標來看的話,

    就算你去歐洲買了車廠,買了品牌又怎樣?因為你從來不會了解這些核心技術價值是來自於哪裡的?

    你再想想甚麼是一代拳王?就是淺碟式投資看核心技術價值。你覺得BMW、Mercedes Benz 等有品牌價值。

    如果你再多懂一點話:你可會覺得BOSCH 或 Continental 這些公司的核心技術價值很強。

    但你可能就不會認識了解像 ETAS、VECTOR 、Racelogic 或是 imc 等這種公司了。

    這就是另一種大家從表面上不容易看到或查覺到的核心技術價值的層面。也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回覆刪除
  3. 最恐怖的是才想到要如何做。上網一找,有人已放好套件open source等你用!
    https://wallace7914032.blogspot.com/2018/11/emscripten.html
    可見人家早就知道客戶要的是什麼,還會遇到什麼問題。 這種知識不是技術,個人認為是一種遠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這些工程人員來說,這或許也不是甚麼遠見,而是他們只要覺得值得去做的,

      他們就會去做。就跟他們以前那一種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民族性一樣,願意去冒險的天性。

      但我們中國人不行,第一:你自己想做,怕的是做這個會不會餓死?而且就算做了,

      也不知道接下來要幹嘛?自己賣呢?還是找人投資,但找人投資,這些老中的老闆或金主,

      都只看到你眼前有沒有獲利的機會?至於你可能後面還有遠大的志向,那可能是你自己的事了。

      所以我才說甚麼是淺碟式的投資想法?或許大家都只是在實驗室裡的工程師,沒有甚麼機會

      去接受創投,也沒啥機會可以坐下來用心地跟這些不懂技術的創投聊聊。就算聊了也可能抓不到

      重點,就以你這篇文章來說:我自都是搞技術的,我可能都很難在幾十分鐘內聽得懂這個內容,

      你怎麼會覺得人家會心甘情願地把幾百萬或幾千萬的錢投在你身上呢?

      但你也別忘了,哥倫布能發現新大陸,也不是自己高興找幾個人買個船就出門了。

      人家他也是辛苦的在歐洲個皇室貴族之間穿梭的找錢、找贊助商的~

      所以啦,真的不要太相信自己有專業技術,有理想有抱負就可以了,

      該怎麼從核心技術價值出分發,然後一步一腳印的走向自己理想抱負,或是可以發揮自己專長

      技術核心價值的走向,真的是一門值得學習或是應該努力去做的事。

      套一句時下最流行的一段歌詞:人生短短幾個秋 不醉不罷休...

      對的,愛江山更愛美人,對工程師來說:最愛的美人應該就是自己所鍾愛的核心技術價值吧。

      不是嗎?

      刪除
  4. Chamber 前輩,

    剛看到一則新聞 - 瑞昱車用乙太晶片
    (https://technews.tw/2018/08/04/realtek-bmw-plot-7-years-smart-car-business-opportunity/)

    不知這與你心中核心價值有出入嗎? 很好奇怎麼合作名單裡都沒看到像Bosch, Siemens,
    MagnetiMarelli 等核心控制晶片商的參與. 乙太這種算是溝通骨幹的底層難不成與CAN
    是兩互不干涉的平行線, 乙太就專門搞與安全不相關的多媒體應用就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喔~ 我一看到是"財訊"報導的。我就開始聯想到我以前園區同事的笑話了。

      以前的笑話啦:他原本一直在看商周或財訊。後來我發現他改看壹週刊(現也停刊了,

      對園區的宅男工程師是一重大打擊的消息),問為什麼?他說看商周或財訊,一本要花 66 萬元。

      但買壹週刊只要 66 元,還買一本送一本。(聽得懂嗎?就是說看這種雜誌買股票要小心啊!)

      你問我關於這個問題,我就用另一個問題來間接回答你:MTK 的人才與實力應該不在螃蟹之下吧。

      請問你:你可以去查一下關於國際技術標準或相關規範的起草者(公司),你甚麼時候有看過

      台灣公司?既然人家找你合作,而你為什麼不是規範的制定者呢?答案只有一個:人家還是把你當

      做是硬體製造者,而非是與他們平起平坐的Player 。那你說:人家BMW 的油電車中的引擎是

      KYMCO 代工的耶。財訊或商周也不拿來炒一下?因為KYMCO 不是上市櫃公司啊。

      我說過了:我們永遠都只是從外觀去看長在泥土上面的大樹而已。我也說過:CAN bus 主要的

      功能不只是車用電子系統連結而已,他還代表者龐大的車輛測試平台建構。

      我覺得如果要搞車用電子,你真的不得不得去研究一下車用測試環境與相關測試設備,也包括著

      裡面的許多規範與準則。... 其實,車用測試平台也早就已經走到無線網路的架構了啦。

      所以啦~這一種新聞還是聽聽就好,我認識以前LiteOn(建興電)派到國外,也號稱要跟國外

      車用影音設備大廠合作車用電子產品啊。結果呢?這個主管早就在十幾年前撈了一票早早四十出頭

      就退休整天櫻櫻美代子的到處閒晃了。看財訊或商周報導?小心花錢買教訓啊。

      刪除
    2. 這種真的是聽聽就算了,工控這幾年炒得很熱的EtherCAT也是Ethernet啊,但專利是德國Beckoff的,重要的protocol stack也是德國的(很貴),你搞一個EtherCAT控制器,市場上認為你要通過這個軟體驗證才算ok,那到底是軟體重要還是硬體重要?聽說今年 softplc runtime 價格調漲,搭配softplc出售的IPC廠商又要被剝皮了

      老外很精的,反正你們亞洲人愛搞硬體製造,那規格我們來訂,軟體我們來做,高耗能、污染的產業就交給你們了

      刪除
  5. 最近利用開放碼改出來的功能,寫下解析到的。
    https://wallace7914032.blogspot.com/2018/11/flash-rom1.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總算實現利用未用的Flash新增程式功能。
      做起來比RTOS要複雜。RTOS的規格其實很明確,要創語言考量的就複雜很多。除了很了解C,又要創造出特性。
      不過總算攻下電腦編譯這個目標。

      刪除
    2. 對不起啦。我真的有給他認真的讀了幾回。我也從文字描述中可以感受你從中得到的成就。

      如果可以用更"白話"一點的說明這樣子的結果,對我們工程界或是哪一方面的領域有彰顯出

      屬於自己的貢獻度?我真的不是要吐嘲你的意思。只是如果能夠有多一個人能多了解你的

      成果,或許我們就可以透過這樣子的分享,能讓更多人能夠了解與體會,

      而讓我們在工程領域的成就,能夠真正的影響到別人。這不就是我們搞工程的目的嗎?

      刪除
    3. 我也是有想過寫好點才貼。但這個題目又不是公司要做的,我也是放了數週,就怕忘記,直接草稿貼上。
      實際上在貼之前,有同事看到我的筆記(技術日誌),還說我可以出書了。但真正貼出的文章卻很少。
      所以我想說還是先貼上,自己看到了"醜文"才會想去補好。

      不過就市場面來說,這個技術大約只能用個十年,貼上不太久,也有找到類似的技術。
      十年後的MCU應會使用FRAM等新記憶體技術,就不會再受制於Flash ROM。還是早點放送出來造福同行吧!

      寫文章,做技術,要弄到別人可以看懂也是不易的。只有自己親自下去做的人才會知道。
      對於看不下去的人,我也只能說抱歉,有空會將"醜文"修飾好。

      刪除
    4. 了解。

      其實也不用太過於修飾貼文啦,我從我們家賈老師的寫作經驗哩,也學到不少寫作心得:

      文章嘛!就是如行雲流水般的順暢就好,過於文辭修飾反而繞口。或許我們是學理工的,

      有時就是會怕被別人發現或點出缺失,而容易陷入一種不安感,其實也不用啦。

      像賈老師都說我的文筆以理工科的學生來說:已經算不錯了。這也是拜她指導所賜。

      這也是長期練習的經驗吧。

      至於有些技術或市場需求,會不會十年後就會消失?這也不用想太多了,十年後我們還在哪?

      都不知道呢?(喔~這種類似的問題就有人問我說:政府2035 年(或是 2030 年)後,要廢除

      燃油引擎車,問我的意見,我答說:這十幾年後的事,搞不好我已經不會再自己開車了,

      這關我甚麼事啊?)所以啦,甚麼是歷史?歷史有沒有真相?很難講,但靠的就是歷史當下

      有沒有人願意把這個過程給記錄下來,那怕是隻字片語,也都是以後的蛛絲馬跡啊。

      至於別人看懂不懂?這就不用我們自己來判斷了,有用的~後人自然就有人會去研究的。

      不是嗎?加油吧。大家共勉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