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車用電子漫談(四)--- 簡單的商業模式與投資概念(B)

不管是哪個產業或是以產品開發來說,新創公司肯定一定會有一位關鍵的靈魂人物,

這一點你就不用質疑了。你說:蘋果公司新創階段,沒有 Steve Jobs ,有可能嗎?

Microsoft 沒有 Bill Gates 有可能嗎? TSMC 沒有張忠謀可能嗎?

雖然後續經營不一定都得依賴這些靈魂人物,但往往新創公司階段,這個靈魂人物

就扮演著重要關鍵,這一點不光光只是他有技術或有甚麼想法,而是他具有一定的

"熱情"(Passion)。但或許他的技術不一定是頂尖的,管理方式不是最佳的~

但這個先決條件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可以用這一點感染團隊(可能只有兩三個人)、

供應商,協力廠商或市場客戶。

我最近看了一本老書:已經絕版了。當然這家公司也不存在了。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比較值得看的就是創業過程,至於後來公司的技術或產品發展,

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些答案我們都知道了。

至於創業初期的夥伴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以我們搞技術的宅男工程師來說:

創業最缺乏的就是市場業務人員,一般我們的想法就是:以我們的技術或產品

優勢來說:肯定市場業務是很好作的。所以不管是公司內僱用或與外通路合作,

總覺得這些業務人員是要與我們密切配合,甚至要求是以我們的想法為主的。

但事實上呢?

首先我們先回頭講一個業務人員的看法與想法好了。這些肯定跟我們在一些 DIY

或是Maker 社團所感受到的氣氛是不同的。我說過了:這些社團裡,有很多是學校

老師,或只是工作閒暇之餘的玩家,搞一些技術的東西玩玩,刷一點存在感或

拿來賺"按讚"的。至於如何從技術或創意轉換成銷售商品,其實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要走,而偏偏這些瑣碎的事情,跟技術本身沒有多大關係的...又偏偏還要有點工程

背景的底子:譬如,零件規格採購,產品發包製造,甚至最終還要有一些產品外盒

包裝與產品使用說明書之類的。你認為這些是業務人員會幫你處理的嗎?

那做這些事情,會不會產生工時與營運成本的?所以拿產品創業不要把事情看得

太簡單了,因為以前你在大公司裡,這些事情是你作研發以外你所沒看到的。

尤其你的產品還是有市場獨特創新地方,那你就得花更多時間來作廣告行銷,來凸顯

你產品特色,所以有很多時間是會花在這些配合產品業務行銷事務上的。




上圖是我在清大育成中心募資創業前,有獨立走過的產品開發銷售的經驗。

上方只是一片PCB 電路板,但你不可只賣電路板給市場客人的,所以你還要

把產品包裝成一個客戶收到產品時,那就是一個完整的東西:

產品本身本體,周邊配線及安裝光碟,當然還要一份使用說明書之類的。

這些東西都不太可能是你只要去新竹光復路的電子材料行買回來就可以做生意的。

這個過程經驗可以協助你創業過中所需的基本運作嘗試基礎的。

所以當初我在清大育成中心創業時,我的角色就比較偏產品後段的工程人員,核心

技術我只是以工程經驗與產品測試驗證的角度來完成產品開發,至於專業的

IC 設計就交給專業人員處理。當然啊~因為我本身待過園區的IC 設計公司,

所以我當然清楚如何配合IC 設計開發驗證的流程,甚至要求修改與完成IC 解決方案

的規格與在產品系統上的導入設計。也就比較能夠比較清楚接下來如何 Promotion

這樣子的產品到市場上,外加我的點火控制器是我在創業募資前就已經完成產品

導入量產階段了。所以公司一開始就具備一定的產品基礎。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才說:公司創業初期肯定得要有一個重要的靈魂人物。

否則,這一切就沒有一個領頭羊的帶動公司運作的機制。所以大家也就可以比較

這公司發展的前後情況了,這跟當初為何當 Steve Jobs 離開蘋果公司之後,

再回鍋是如何再創蘋果新頁的故事一樣。不過呢?老中的民族性與老外是不同的。

所以這樣子的故事是不會發生再老中的公司的。
---
至於以技術人員創業募資,該不該要求技術股這件事來說:就有一些討論爭議的

地方了。以過去園區的發展軌跡來說:技術人員要求技術股,往往是一般工程師

的想法。這無可厚非。但我說了:這是一個募資談判上的籌碼較勁。其實如果從

財務觀點來看:這只不過就是你要求的股權入股的議價(溢價)空間。台灣的公司

的股權是以一股台幣十元計價的。如果你有辦法談到超過十元入股,那多出來

(溢價)部分,就是你的技術股了。但以公司募資階段來看:一般都會分成幾個

階段,像我在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第一階段兩個人各五十萬元,那就是標準

一股十元計,沒有任何溢價空間。但到了第二輪,你有了產品 Prototype 了,

你就可以拿這個條件談溢價空間了。之後...你就會懂談判的籌碼了。

(不過,你不要以為你公司已經到了上市櫃的那些新聞報導那般了,想太多了啦!)
----

那公司一開始初創階段,到底要不要連業務人員一起加入呢?

講坦白的,這一點真的值得大家評估斟酌的。沒有絕對的 Yes or No 了。

但以我自己本身的經驗:搞工程的產品開發工程師,是一定要學會業務行銷,

不管是自己跳下來學?或是學會跟業務人員互動,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不過,往往一般工程師都難免會有一點排斥業務。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好了。

相信以搞工程的你來說:技術搞久了,肯定有一些自認為有過人之處的技術

觀點,如果你公司一開始還沒有穩定的產品開發雛形的話,業務來也幫不上甚麼忙,

你還是會覺得好像有個無形的老闆,每天盯著你產品開發進度,重點你還要不要付薪水

給他?除非這個業務是真的也是你出資的老闆之一。

那又換個方式講好了,你創業時就有了業務人員,但這種經驗也不一定多...

因為有些有經驗,江湖老道的業務找你創業,或跟你合作要協助你開發產品市場時,

往往都會跟你講一句話:"嗯~你的技術不錯,產品也不錯...這樣子好了,你繼續努力,

當產品搞定了,我來幫你賣.. "

那請問你一下:他會怎麼跟你分利潤?他可能也會先問你成本...就是BOM 表。

你有沒有發現有一個問題:那就你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他有沒有攤提你的開發成本?

不要說你的專業技能啊,就是簡單的工時與材料與設備成本?

業務可能會跟你說:我跟你合夥,一人一半。請問:甚麼一人一半?售價一人一半?

利潤一人一半?還是還要扣掉你的開發成本的一人一半?注意喔~這可能還不包括

你往後生產備料,投產與後續的出貨處理費用...你到底有沒有真的算過你自己的成本?

買零件是要MOQ 的,這些都是要攤提到每一個產品成本裡的。

所以啦~當你辛辛苦苦地完成產品開發之後,這一切也才剛開始而已。
---
但我也要告訴你:如果你真的懂得這些細節的話,你也懂得如何精打細算這些數字之後,

你差不多也可以幹業務了啦。

不過,以我自己的經驗,技術人員創業,還是得要找個專業的業務人員,這一點是

無庸置疑的。因為畢竟我們作產品開發最終還是在於產品如何走入市場,拓展市場的。

我看過很多搞技術的工程師,要他們講技術,搞產品開發頭頭是道,也非常以本身

的產品與技術自豪。但就是很難有業務開發的敏感度,稍微跟他多討論一些業務想法

時,就好像觸動他"難以面對的拙處"一般,輕者不想理你,重者視你為敵。

我個人覺得這是許多工程師創業失敗的典型最大因素之一。

搞到最後,滿屋子的 Prototype, 一大堆開發實驗版,外加角落一堆電子零組件與材料。

最後呢,可能永遠在接產品開發委託案,這一種我個人覺得這不是創業。

真的創業還是得回歸到產品企劃,市場分析,財務資金分配運用,以及人員規畫投入,

走一條正統的募資與公司運作的方式,這樣子才是一個全面性的技術人員提升自己

視野的機會。否則,講難聽一點:搞得一個宅男接案子,沒有產品銷售與財務規劃

與市場行銷...那還真的不如繼續上班就好了。

反正你不喜歡工程人員以外的人跟你嘀咕工程以外的東西,那就看在公司裡,還有

那些人喜歡跟你共事五年、十年或二十年的?

---
這篇文章之所以提到許多創業中關於市場與業務問題,是希望工程師也能從本身

專業工程知識與技術以外的觀點來看待未來發展與一些趨勢機會

而當你真正要投入自己 Passion 去創造自己的機會時,能用多一點角度來看產品或市場。

最後我用一個簡單的車用電子產品例子來供大家想一下好了:



---


影片中,是我在清大育成中心創業時,利用時間搞的一個 Prototype 的東西,

我的第一輪投資者,本來是希望我能開發機車用引擎控制器(ECU),但我知道

這個東西的坑有多深的,我指的不是技術,而是後續的產品生產管理及

市場行銷業務的坑

這個東西以技術觀點,對我來說:不難,就是花時間而已。(影片中有一個特寫

的那個東西叫做引擎怠速控制閥,他是用步進馬達控制的)。

包括最近我從大陸方面還是又有收到類似的市場需求詢問度。

但我自己很清楚,在老中的創投業裡,搞產品開公司,這個東西絕對不可能是你

公司的第一個產品。你也不可能想光靠這個就想賺錢的...但這個東西肯定是可以

募個幾千萬、上億的資金。前一篇文章中,裕隆的嚴凱泰所看到的東西就是這個

是啊~這個東西拿出來講技術,講市場,肯定沒有人說不行或不對的。

但有些東西別人不懂,你不可能不懂他的市場行銷問題關鍵點在哪啊?

我當然可以每天寫一點程式,搞一點實車測試影片給大家,讓大家給我拍拍手,

按個讚。然後呢?

後來事實也證明了:我用一個以市場行銷較簡單,又有點技術門檻的東西來作為

公司一開始的主力產品。募了兩千五百萬...這個數字要對於一個正統標準 ECU 開發

資金來說:只是九牛一毛,還不一定保證你能站穩市場地位。

(我再強調一點:改裝市場就不用說了,改裝市場有改裝市場產品作法,

改裝市場我自己一個人就可以了...那是Plan B )。

結果呢?一個簡單的產品開發,還可以在大股東之間對於公司資金運用,衍生出許多

不同意見...產品研發與市場行銷之間的業務問題,才是許多技術人員創業的最大挑戰。

但我還是要再一次強調:如果一開始的產品開發,沒有真正從市場業務角度來考量的

話,那會更辛苦的。如果有心從你本身興趣或產品技術開發,來創造市場機會,

我個人還是非常強調業務行銷的重要性。不管幹工程師出身的你,要自己本身下去學習

或是放下身段,去跑市場歷練去聽聽你的客人或市場需要你的東西是長成甚麼樣子?

而絕對不是:幹工程師,搞技術,唯我獨尊的認為:這東西我加入一些我獨特的

想法、技術或創意(可能真的是天馬行空的)。自我想像感覺良好, 一切都沒問題的。

我常常開玩笑說:想想有時候你會認為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

那不是沒道理的。而只是你自己搞不清楚而已吧。

(待續)



13 則留言:

  1. 工程師創業過程 : 技術創意構想-->開發打樣-->量產商業化-->業務行銷推廣-->賣不動 -->...滅頂...
    正確的步驟 : 業務行銷評估(定價,定規格,銷售通路規劃)-->產品可行性評估 -->開發打樣-->量產商業化--> 業務行銷推到市場-->大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講得沒錯啊。

      但問題是這兩種方式都有卡到一個同樣的環節:"業務行銷推廣"...

      所以還是在於誰去掛鈴鐺啊?

      一則就是要找專業的業務行銷專業人才,但我常開玩笑說:一個厲害的業務行銷人員,

      講難聽一點,他也可以直接左手進,右手出。收錢的比付錢的快,他也未必會幫你打工啊!

      第二:就是自己跳下來幹業務行銷工作,(當然第一點就得要克服工程師宅男與放下身段的問題)

      但往往工程師在幹業務行銷過程中,也都會難免犯上"工程師性格"上身...

      當客人或市場跟你提一些問題點時,不是不屑客人觀點,笑客人不懂技術;

      二則就是:喔~客人講得有道理。這個簡單,我可以回去再改...改了老半天,

      後來才發現客人已經把你的想法告訴另一個人或另一家原來配合的廠商。

      啊~原來自己還是在幹幫人抬轎的宅男工程師啊。(當然,還是一直陷於產品不斷開發改進

      的惡性循環中...), 天天還在跟別人吹噓說:我的產品技術有多好,有多麼專業堅持。

      結果呢?道理還是一樣的。

      所以還是老話一句:世界會變成這樣子,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些在各個技術論壇或是技術粉絲團裡的那些高手或專家,為什麼搞了十幾、二十年。

      還在那邊講一樣的東西,還在天天講技術,講產品專業...真的你到底缺的是技術?

      還是業務行銷呢?為什麼還沒發大財呢?

      (這點讓我想起一樣的股市分析師,怎麼老是在電視媒體上看到你講:

      槍在手,跟我走...聽老師的話,你可以賺大錢的....

      那老師你怎麼自己還這麼辛苦的天天上節目講一樣的東西,還講了十幾、二十年的呢?

      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刪除
    2. 喔~補充一點:下回你可以找一個跟你比較聊得來的比較有經驗的市場業務行銷人員,

      看你可以靜下來聽他們跟你說教多久時?你都不會有一絲不屑或反駁他意見的情緒反應。

      如果你做得到話,至少你已經跨出一大步了。

      我跟說啦:越是技術專精,精到快成精的大師級工程師。十個有九個都過不了這一關的啦。

      公司開會,如果沒有大老闆在的話,工程與業務部門,幾乎十次會議會有九次吵架的啦。

      要不然就是大家憋一肚子鳥氣得不歡而散的啦。

      只有你自己創業幹過老闆你就會懂得啦。

      刪除
    3. 於我心有戚戚焉. 你說出了創業的真實面貌, 每天都有解決不完的麻煩事,即使你是一家小公司, 你該做的事情樣樣都少不了. 工程研發跟業務行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這也是創業最難過的一關. 要找到可以長時間獲利的商業模式進而活下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看過比較成功的例子, 業務跟工程師合資創業,各自在自己擅長領域分工,只要雙方理念一致,成功機會就很大.

      刪除
    4. "業務跟工程師合資創業,各自在自己擅長領域分工,只要雙方理念一致,成功機會就很大."

      這一點我也努力過,在我離開清大育成中心之後,也有市場業務人員主動找我合作創業。

      但這一種事情,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簡單:財務要怎麼規劃?

      財務如何獨立自主?或是募資創業?這時往往又是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記得:這個社會只有錦上添花的人,沒有人會雪中送炭的。

      刪除
    5. 我看過的例子有成功也有失敗的. 一個很強的業務搭配技術能力強的工程師組合, 最後走向拆夥失

      敗, 原因是利潤分配不均,也就是財務規劃問題. 真實的人性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貢獻較大想多

      拿一點,雙方都太計較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就破局了. 這樣的歷史其實一再重演~

      刪除
  2. 我本身是工程師創業. 如果是單獨創業, 工程師還是業務成功機會大? 我的答案是業務...

    道理很簡單, 因為業務離市場距離最近, 他了解什麼樣的產品特色是賣得動的. 業務了解啥規格是有價值

    賣點的, 市場有感的賣點那才是真的.

    工程師往往對於賣點會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盲點,進入市場就不容易成功. 往往讓客戶有感的賣點其實也不

    需要太高深的技術, 只要能真正有效簡單的解決問題就行.

    版主分享這些經驗真的很棒, 讓有志創業的工程師們有些參考的方向. 真實的商業世界是很殘酷的, 你要

    具備蟑螂的特質才有存活的機會. 找尋活路的同時, 每天還得面對大大小小的麻煩事. 創業分享我還蠻推

    薦的是馬雲的演講, 他說出了創業過程中最殘酷也最真實的面貌.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常感謝你的留言。

      我大概知道你是哪位了。下回真的機會去你辦公室坐坐聊聊。

      反正大家都在新竹地區,你那邊還交通超便利的,以新竹地區來說的話。
      ----
      其實你所說沒錯,但一樣的道理:搞工程的也可以學業務,搞業務的也可以學一點技術。

      但一般來說:業務要學技術,是有一些專業與時間上的問題,因為畢竟他是需要一段

      "安靜孤單"的歲月。而一個好的業務是不可能靜得下來的。因為他們的工作條件與環境。

      而工程師也是可以學業務的。只要他願意調整心態,甚麼心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放下身段,你的專業技術沒有甚麼了不起的,不要動不動就要拿技術壓人家,

      有時候不是你的言語,而是你是否有給人這一種印象,但這有時候也很難,這些事

      因為工程師專業養成過程中,潛移默化塑造而成的,沒有這一種"自我要求"的傲氣

      當然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專業的、甚至獨立作業的好工程師。

      所以這兩種個性其實是兩個極端的世界。

      但如果真的要創業,我也同意你的看法:業務肯定要擺在工程之前。

      雖然我們都是搞工程出身的,但我們也不得不得同意這一點,這就我所說的:

      工程師要能轉換心態,是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不管是要賺大錢或創業。

      (你說幹工程師要賺大錢,以前那一種股票分紅的歲月已經是回不去了啦!)

      所以你可以不屑別人跟你說教業務問題,但你也得慢慢得調整自己。

      我開始搞時,我的學習對象不是甚麼馬雲、商周或財訊成功案例的報導。

      而是路上滿街的商店,人家賣個五金百貨、開個雜貨店的,人家也沒跟你講甚麼專業技術,

      人家還不是可以養家活口,一開十幾、二十年的。他們的道理在哪?

      這就是食神所說的:只要你有心,人人皆可以為食神的啦。

      刪除
    2. 歡迎囉! 有機會來交流一下 ~

      看了你的分享文章真的很有感. 如果當初知道這過程是這麼艱辛, 我可能就不會出來闖蕩了. 工程

      師創業常常有個盲點, 當產品做好準備生產出貨以為搞定了70%, 實際上把產品做出來只是整個環

      節的30%, 剩下70%重點都在業務行銷,大多也都在這滅頂.

      其實我跟版主一樣, 也沒有什麼特別學習的對象,只是勇於嘗試做好風險控管不犯大錯,一步步去摸

      索. 最近剛好聽了馬雲演講, 發現原來那麼大規模的公司每天所需解決的問題其實也都差不多,也

      會犯類似的錯誤. 所以失敗經驗可貴就在這邊, 可以幫助你閃過這些麻煩.

      業務行銷的能力是從做生意中摸索學來的,從零開始,去了解客戶做決策的脈絡, 慢慢就會歸納出

      一些道理,這也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每個行業的眉角肯定都不一樣, 就像版主說的, 只要有心人人都

      可以是食神.

      刪除
    3. 業務要學習工程技術的確是很有難度的, 除非這業務本身就是工程背景. 個人認為, 業務創業成

      功機會其實會大於工程師, 因為有貼近了解市場的優勢. 規格方向正確, 剩下就是執行力的問題,

      說的永遠比做的簡單.什麼是執行力? 你需要有搞定大大小小麻煩事的能耐,像隻蟑螂一樣才能存活

      下來.

      刪除
    4. "所以失敗經驗可貴就在這邊, 可以幫助你閃過這些麻煩..."

      所以很奇怪,一些商業管理的書都會教你成功之道,包括那些所謂的從歷史學商管。

      也都是舉那些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唐太宗或康熙、乾隆之類的。

      你以為中國幾千年歷史出了這樣子的帝王有幾個?十根手指頭都數得出來。

      所以我真的都不看那些甚麼商周或財訊的報導內容的。

      看多了,反而對你創業不好,會讓自己想太多了。不切實際...

      學技術頂多就是貼貼一些開箱文,賺一些人氣按讚數。

      但如果真的能從技術轉換成商品,在到最後的業務銷售販賣...那個成就感真的

      非技術所能相提並論的。所以以前人家說:工程師不是問你:你做過甚麼產品或技術。

      而是你作的東西賣了多少?尤其是這產品銷售含量裡,你佔了多少比例?

      這不只是產品本身的核心技術而已,而是還包含了許多產品促銷文宣、定價策略、

      備料生產品管裡及買賣交易金流...當然啊,最後就是看到客人把貨款匯到你公司

      銀行帳戶裡。這才是真正的結果啊。

      刪除
  3. 1. 創意不值錢, 值錢的是可被執行的創意

    2. "一流的執行力+三流的創意"勝過"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力"

    3. 沒有經過市場驗證的賣點都只是紙上談兵的創意

    4. 你原本想賣的是蘿蔔, 後來發現市場要的是蘿蔔炒雞蛋這道菜

    5. 他人成功的經驗難以複製, 失敗的經驗可以避免犯錯.失敗的經驗是最有價值的.

    6. 困難往往是讓你實力提升最大的轉折點

    7. 在好時機要去思考如何因應壞時機,在壞時機要去思考如何迎接好時機

    8. 創業不要把競爭對手當敵人. 心中無敵者,無敵於天下

    9. 尊重市場,理解市場,分析市場,掌握市場

    10. 創業者是沒有資格抱怨的, 改變自己才能有活路.

    回覆刪除
  4. 因為我們是工程人員,所以我們會從我們自己角度覺得業務不好搞;

    但一樣的道理:也有很出色的業務人員他們也認為他們沒有技術,

    也沒辦法掌握產品核心開發能力,做買賣也會擔心受制於工程人員。

    所以這倆者缺一不可。能夠彼此同心合力共同努力才是最佳解決方案。

    但同樣的,這也需要大家彼此共同體諒的地方,但我們老中從小的教育

    方式就不是很重視合作關係及團體溝通社交。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與事情

    搞定就好。這也難怪我們就是一直幫人家打工(代工)而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