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新聞背後---真正的故事呢?

當我看到第一個新聞標題時,我還以為童董事長能這麼關心科技業以外的產業,

結果,當我在搜尋相關新聞時,發現:原來童董事長之所以講這段話背後的涵義。

就是以下第二個新聞內容。

以我自己橫跨兩個產業的經驗,我當然可以體會他的感觸,但是人畢竟是人,

不是神啊。尤其是當你在某一個產業有著非凡的成就之後,並不代表你就可以

"同理可證"的跨足別的產業領域,畢竟在專業背後,所隱含的產業文化差異。

這沒有對與錯,因為每一個產業之所以會形成那般的產業文化,自是他本身就具備的

產業特色。與其你想改變他,倒不如真的"順勢而為"。因為衝撞的結果,對你也不是

一件好事,像第二篇報導,把故事講完了,結論呢?

結果就是童董事長就很感慨的講了一句台灣產業問題?這是你真正看到的嗎?

當然也不竟然吧。

沒有那一種,人家那個產業就得必須配合你原來產業的步調與做法啊。

錢嘛! 就留一點給別人賺吧。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而已嘛!


---

和碩童子賢憂心 台灣偏重科技產業是「偏食的小孩」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4日表示,台灣專注發展科技產業,是上半年維持經濟成長的關鍵,但台灣只注重科技產業,是「偏食的小孩」。當全球風向不利於科技產業發展時,將為台灣帶來衝擊,台灣應該謹慎地檢討科技產業的方向與布局,且法規跟不上新興科技的腳步,限制了台灣前進的步伐。

法規卡卡 限制前進腳步

童子賢以玉山科技協會副會長身分,出席玉山科技協會與勤業眾信合辦的


科技論壇。他在演說中表示,今年全世界經濟都因為疫情衝擊而衰退,


可是台灣表現很好,1~5月台灣進口成長1.4%、出口成長1.5%,


科技產品佔台灣進出口金額51%,其中,電子零組件、半導體成長18%,


資通訊產品、網路設備、遠距辦公設備也成長10%左右,不過塑膠、化工、


傳統機械都衰退,這代表當前科技產業是驅動台灣進出口成長、維繫就業


的關鍵。

但他強調,台灣可以慶幸因為非常專注在科技產業,才能在疫情下維持經濟成長,

但可以說是偏食的小孩、只注重科技產業,在過度偏食下,如果碰上全球風向不利

於科技產業時,就會遭受很大的衝擊,利弊互見,台灣應謹慎檢討科技產業的方向

與布局,才更有利於台灣的發展。
科技獨富 恐分裂地球村
他並指出,新興科技一定會為法規帶來挑戰。以線上美食外送而言,社會該討論如何讓外送服務平台善待新興勞動族群,不過至今有關新興科技討論的深度、法令更新的程度,遠遠落後矽谷,台灣在很多新興科技應用落地時都「卡卡的」,法規限制了台灣前進的步伐。
童子賢也認為,必須小心預防掌握科技的企業財富過於集中,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他舉例剛進入電子業時,上市公司市值以千億美元為單位計算,現在都用兆美元為單位在評估,他擔心地球村會因為對科技掌握程度的差異,而有強勢族群與弱勢族群。如過去兩年國際政治發展,已讓科技世界分裂成兩個陣營。
----------

投錢百億卻一場空 和碩苦吞小金雞虧損,起因於「黑手與博士」之爭


iPhone第二大代工廠和碩,今年首季驚見虧損,歸因於子公司機殼廠鎧勝拖累。
當年擁抱蘋果大舉投資,卻功敗垂成。身經百戰的童子賢團隊,
這次為何跌這麼大一個跟斗?




關鍵2:和碩太依賴蘋果的隱憂

鎧勝的成立,有雙重意義。
和碩要能真正威脅鴻海,問鼎iPhone一階供應商,能否建立與鴻海旗下鴻準匹敵的金屬機殼、機構精密加工能力,是一大關鍵。
而且,金屬機殼廠獲利極豐,可成每年稅後淨利幾乎都超過200億,超過鴻海之外所有電子組裝廠。若能分到一杯羹,對和碩集團獲利將是大補丸。
然而,創立10年以來,鎧勝始終拿不到iPhone機殼訂單。最接近的一次,是在3年前。當時,蘋果進行近年最大規模的手機改款。
2017年底推出的iPhone 8、iPhone 8 Plus及iPhone X改採雙面強化玻璃的設計。那是為了解決過去金屬機殼會屏蔽電磁波,常導致天線訊號不佳的問題,並同時導入無線充電功能。
這個大改款,卻在機殼業掀起一場茶壺裡的風暴。
iPhone第二大機殼供應商美商捷普,一直到該年9月,新款產品良率還無法提升。蘋果負責的供應鏈主管大為著急,就把希望寄託在鎧勝,派200個蘋果工程師進駐鎧勝廠房協助。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位機殼廠高層說,如果鎧勝量產成功,便可望擠下捷普,一躍成為蘋果機殼供應鏈要角,但最後功敗垂成,訂單又回到捷普。

鎧勝早已是蘋果MacBook Air、iPad供應商,先後擔任董事長的童子賢、程建中也多次在法說會保證,身為iPhone第二大代工廠的「母公司會幫忙」,拿下手機機殼訂單應該指日可待,但卻是年年希望落空。
為什麼iPhone機殼這麼難做,讓身經百戰的童子賢團隊,跌這麼大一個跟斗?
幾個接受《天下》訪問的組裝廠、機殼廠高層,都歸咎於電子工程師與黑手師傅的「文化隔閡」。
「那些高高在上的組裝廠,根本不知道底下發生什麼事,」一位機殼廠老將說。

博士與黑手的矛盾

2017年底,這位機殼廠高層有回巧遇和碩副董事長兼鎧勝董事長程建中,他知道鎧勝正衝刺iPhone訂單,好心提醒他,「機殼並沒有你們想得那麼容易做。」
他告訴程建中,iPhone機殼製程相當精密複雜,一條產線,得經過100、200個加工製程,遠比組裝廠的工序繁瑣,一出狀況,很難抓到出問題的關鍵點。
但程建中當時不以為意,告訴這位高層,「我們『徐博士』每天晚上都守在廠裡,沒有問題啦。」
「徐博士」指的是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博士、和碩老臣徐衍珍,他被派到鎧勝,擔任第二事業單位總經理。
當初,童子賢為了快速取得金屬機殼的製造能力,於2010年併購老牌機殼廠日騰,更名為鎧勝,於2013年上市。
高工學歷、模具師傅出身的日騰老闆莊育志,也成為鎧勝總經理。
接下來幾年,「博士與黑手」的矛盾日深。
一位資深科技分析師指出,童子賢雖然買了鎧勝,可是始終管不進去,「鎧勝不讓他管,放進去的和碩人,全部都陣亡。」
童子賢因此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
一名機殼同業透露,和碩集團購置6000台昂貴的CNC加工機台,在鎧勝浙江嘉善廠打造iPhone專屬產線。而且,由和碩團隊主導,不讓日騰插手。

投錢百億,訂單卻沒到,鎧勝全軍覆沒

鎧勝因此在2017年底宣布,空前規模的180億元資本支出。
程建中在2018年的股東會上解釋,這是《孫子兵法》的「恃吾有以待之」,從過去接到單才擴產,轉為「主動擴廠」接單,以配合客戶新品開發期大幅縮短。
但和碩押大注爭取的iPhone訂單,再度功虧一簣。和碩人馬只能黯然離開,鎧勝由日騰人馬全面主導。2019年1月,鎧勝公告,徐衍珍調回母公司和碩。
「和碩沒有能力去管理鎧勝,」一位了解此事的和碩主管感嘆,「要用電子業思維去管他們,很不容易。」
產線蓋了、錢投了,訂單沒到——這是台灣電子業的最大夢魘。
鎧勝因此在2018年,出現上市以來首度虧損17.02億元。
「客戶訂單還沒拿到,就先投資,在我們這個行業,(過去)沒有人敢幹這種事情,」可成財務長巫俊毅在股東會後的媒體訪談,意有所指地說。

4 則留言:

  1. 我自己也是從韌體的RD轉到開CNC加工廠,我只能說CNC加工廠他們極為守舊"特別是做量產加工的",他們大都求穩穩賺錢然後把錢投入到房地產裡面去,而且這種產業的歧視性非常嚴重(超乎你的想像),資訊封閉加上內部小山頭對立然後又善於對業界放話(抹黑),所以說如果希望這種文化的人去乘風破浪實在是過分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很正常,同一間公司都有一堆山頭了,不同的公司當然更嚴重,老闆想的是怎麼做對公司最有利,員工想的是怎麼做對自己最有利,被合併的公司,尤其是管理階層心裡壓力很大的,因為母公司是可以換掉或安插他們的人進來,各種明的暗的反抗用膝蓋想大該都知道,併購爽到股東,沒爽到員工,那種「我幹嘛要教你」的想法就會越來越濃厚

      刪除
    2. @Yaco 我自己也搞車用電子,經常面對車廠及其協力廠(機械業),我可以體會,

      但你不能怪他們,每個行業都有他們的tempo 。我們覺得他們怎麼這麼保守?

      但他們可能覺得是一種幸福產業啊,每天準時上下班,產品壽命長,訂單穩定,

      有甚麼不好的呢?老闆賺錢要幹嘛,是老闆的事,只要他不要欠員工的薪水就好。

      我常常跨於科技與傳統產業之間,真的看太多了啦。不用太大驚小怪的。

      當然某一個行業想跨足另一個產業的話,就看你自己本身如何調適每個產業的特性,

      那是你個人的問題,產業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因你或誰就可以來個大變革的啦。

      就像搞IT 的人來搞電動車,可以啊,你有錢,你行。你來啊。

      但不是每個搞機車的廠商就得隨你起舞,等一陣子之後,大家再來看吧...

      你又能奈他何呢?

      刪除
    3. @GoodSpeed 關於為合併公司的管理階層,就看你自己心態了啊。

      有些被合併的是很爽,一來可以換股票賺錢(一般被併的,通常事有比較好的換股條件)。

      二來又可以安全平穩的換個職務工作,無縫接軌,至於與新公司磨合問題?

      那就各憑本事了囉。我以前也走過,但我是因此升官得福,至於要不要再爭所謂的山頭?

      還是老話一句:只要爽爽的薪水拿,福利又好時,幹嘛去搞這些鳥事呢?

      當然也有人因為公司合併而不爽的,當然有啊。那就拿來換股後的股票走人啊。

      公司合併本來就是一種市場交易行為,你個人認為你自己行,那就拿錢走人啊。

      再另起爐灶啊。我也見過:越被併的人,賺得越多啊。這也行啊。

      重點還是在於自己的堅持與理念,如果沒有這些,搞這麼多也沒用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