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工程師創業經驗故事(四) 資源整合與全面性競爭力

不管你是開店做生意或是上班領薪水,坦白講,講得都是同一個道理:那就是有需求,

就可以創造價值與生存之道。付錢的客人或老闆覺得你所創造的價值不值得他從口袋

掏錢時,你就會面臨生存問題了。而有時候,這個價值就很難從單一角度來評斷了。

所以這是一個隱含著一個深層的"全面性競爭力"。這是一個長期累積下來的價值感。

有時候,客人或老闆只是一時的衝動:覺得你賣的東西或你的技術是他所需要的,

他們願意掏腰包付你錢,但這個賞味期過了,付錢的客人就會開始思考這個價值了。

所以如何培養長期的主客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開始的蜜月期是肯定有的,但因為這就是一開始的供需問題。那不是感情因素,

而是很現實的市場供需問題。因為是靠行銷廣告或你是台清交畢業的,所以客人或雇主

就願意出錢找你消費與工作的。所以商品跟你的專業技術都是一時的價值。

最終長期培養的還是在於彼此之間所建立的合作與供需價值,也倒不一定就是產品或

技術,但我也很肯定的跟你說:絕對不會是產品或你的技術。你可以看看那些老店的

裝潢或非常得老闆所鍾愛的部屬,也都是非常迎合願意花錢消費的客人與老闆。

你要說奉承阿諛的人也好,你要說迎合拍馬也可以,但多多少少肯定是少了一份

商品或技術因素,而多一份情感因素在內的。

所以我們開店做生意或是專注技術為老闆服務,就真的不要太執著於過於追求商品

或技術本身,尤其真的長遠互動關係看下來,這些都不是他們所真正期望的。

尤其在台灣科技業這一種非常講究代工文化來說:個人技術並不代表著你的真正價值。

創業長期來說不是搞技術開發,若要天天搞技術就有生意上門,那就去學校當教授就

好了。你整天關起來門來,搞技術就有錢進來。上班領薪水的,技術也是轉為商品

銷售,老闆才有錢付你薪水啊。所以以下就我自己經驗提供給各位參考一下。

成功的案例不用我寫,商周或財訊這一類的報章媒體,只要你付他錢,他們都可以幫

你寫得很好,簡直像神一般。但往往更多你所看不到的故事,就是卡在許多因素上,

其實是值得你參考與思考的。

---

創業當然就是有個目標,而執行過程就是講求方法與步驟,沒有人可以保證你如此這般

就可成功,但有許多事情或工作就又不得不讓你得好好思考分析的,因為畢竟你不想上班

不想有公司的那些包袱影響你,但你也別忘了,公司的包袱,某種程度來說:他們也是

一種資源,因為公司有業務、有財務,也有幫你打雜諸多事務的資源。當你要一切自己

來時,這些原本你認為的公司包袱,也就會瞬間成為你的負擔。那別的不說:我們就來

談你原本所期望熱衷的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這件事吧。

我就我自己的創業故事分享一下吧。我當初做機車整流器,使用的就是專屬控制IC 來

完成創新商品開發,而開IC 這件事,我不是專業,也沒那個能耐。所以我找了一位園區

朋友幫忙處理,他也很樂意貢獻他的專業技術,但他也不收我IC 開發的NRE 費用,

但也不願意合資入股,(因為也是工程師性格,他覺得他的技術他可以自行決定與處理產品

的價值),那也沒關係,對我來說最終要的就是系統商品與市場。

雖然我不知道他前前後後為了讓IC 順利投產到底花了多少錢?我私底下估算:包括IC 改版

三次,光罩、晶圓代工Fab 與後段封裝測試等...至少三、四百萬是跑不掉的,這還不包括他

自己本身的專業價值與所投入的時間等...(這又是一個非常典型工程師創業思維案列)。

但畢竟我們最終產品的第一版是成功的。東西是有完成初步開發驗證,也完成國內車廠

的送樣評估。這一切看似順利的...但接下來就是得面臨產品本身技術以外的問題了。

那就是產品認證與生產品保問題了。因為這是一個你與客戶之間所要建立的一個長遠

供需問題了。其實我們是一般後裝市場與專屬特定市場--原廠代工市場,同時進行。

前者高毛利,但也高風險---量少、收款及計畫生產難掌控問題。後者呢?毛利低,但

計畫生產、收款與財務處理比較容易掌控...這沒有誰好?誰不好的問題。

但很明顯的是,若以IC 供應市場來說:他需要的就是一個比較具有經濟規模的計畫生產

目標。所以看來後者的生意目標似乎是比較具有"賭性"的機會成本。IC 供應商也比較傾向

這樣的機會與目標。但很不幸的是:那就是要有產品認證與生產品保問題。

你說你的技術有多好?你怎麼證明?不是那個一兩個東西沒問題,就沒問題啊。

在商品市場與經濟活動裡,肯定是有一個第三者的憑證來說明這件事啊。

那就是:公司的品質系統 ISO 認證與產品本身的第三方測試認證。

你不要以為你的產品的技術開發有多好啦?要賣東西還是得要有一定的生產管理,

品質系統才能完善這些事情,有些東西講明白一點:商品為了能順利量產交貨,

有可能還得在技術上先打個折,才能符合後段生產銷售的市場客服的需求啊。

所以當初客人(車廠)要求就是要有這些東西,我說:委外專業代工不行嗎?委外可以,

但公司還是要有ISO 品質系統,委外也是有委外的ISO 品質管理系統啊。

所以幸好我們公司一開始是有想到這件事才要募資,才有錢搞這些啊。要不然你以為

你一個人、兩三個師徒就可以弄嗎?而且當初 ISO 9001:2008 版,即將到期,接下來

就只能申請 ISO 9001:2015 版。那就更辛苦了。


所以我們就整合一些資源順利完成ISO 9001 的品質管理系統。這些工作就是要人、

也要錢,甚至還需要一些外部資源。


是啊,搞產品技術多簡單啊,但如何保證產品品質問題,你就是也透過ISO 系統來幫你

把關,人家外面的公司在做甚麼?就是這些事啊。

接下來還有一些產品技術的開發認證所需要的資源整合工作。因為我說了:你光一天到晚

吹噓自己技術多厲害?你怎麼證明啊?關起門來老王賣瓜嗎?

很簡單:東西要交貨給客人時,人家車廠會給你一張品質確認單或流程要你做。

(如果你的客人不會這樣子要求的,你又嫌人家是奧客,但你自己又能做到多少呢?)


喔~這是封面的第一張啦。


其實它裡面是洋洋灑灑的十幾項測試項目。最後還不忘補上這一張:


後面跟你說:還有一大堆CNS 標準。

你說:你技術開發,家裡光擺幾台示波器、專業的電源供應器或是幾台設備就可以了嗎?

我跟你說啦,你花錢買這些設備也都還沒辦法出一張公正、透明的品質認證書呢。

所以你就得規劃產品的這些測試認證工作:


你怎麼自己做這些測試項目?當然還是得找外面專業的實驗室啊。

弄幾張測試驗證照片給大家瞧瞧:

這是防塵測試:


這是防水測試:
這是防振的振動測試:
還有大家搞電子比較在意的絕緣測試:
所以你的專業技術無非就是為了這一張可以說服市場與客人一張第三方的認證報告:

是啊,花這些錢做甚麼? (多少錢?偷偷告訴你一下:六位數起跳...)

是啊,大家都在吵國產疫苗,沒信心...是啊。為什麼?就算你花了一大堆測試驗證費,

人家市場或消費大眾還不一定埋單呢?你還光講你的技術有甚麼用?

所以除了你自己本身的技術功力以外,其實你更需要的是這些額外的資源整合。
---
以前我也只是光覺得有技術就可以創業賺錢,不好意思,那個叫做上班領薪水。

要靠自己本身的技術獨立賺錢,其實你還缺很多資源整合工作。所以經過這樣子的

創業洗禮之後,我當然深深的體會到:許多技術以外的資源整合,對於創業成功是

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你是要以靠技術創造產品銷售賺錢的公司。

而你既然要拿技術出來講:那我就再來舉一個非常講求技術的東西好了,那就是

ISO 17025 的實驗室品質認證:


這是一張熱騰騰的證書啊。

甚麼是ISO 17025實驗室認證?其實很簡單的一句話:你認為你所做的產品開發,

怎樣做到你所認定的工程標準是對的?你說:你開發的電表電壓、或是電流計等。

所量測與顯示的數字是對的?有多準?這可不是你說了算?當然也也不是誰說了算。

這當然就是一些科學方法與量測計量方式所推演計算所得的。而要完成這些工作,

你就是要有一定的實驗室設備,也要依據一定的規範進行量測與計算所得。

(其實上圖那個第三方的測試報告書封面也有提到這個: ISO/TAF 17025 認證)

這些都是需要資源,講難聽一點就是要錢啦。這可不是花錢買幾台示波器或電流表等

就可以了,你怎麼知道你的示波器與電流表等,有沒有偏差值?你要不要固定時間

送校你的儀器設備?這些就是講技術的東西。

你知道:當你覺得網路購物,或從大陸買的東西很便宜,而你也常常覺得你想開發的

技術或產品,在這些網路購物平台上,都出現類似,卻又出奇便宜的東西,到底他的

成本道理差在哪裡?其實都是差別在這裡。

所以你不要以為你技術比較好,東西就要賣得比較貴,你東西貴的道理在哪?

現在網路資訊發達,產品所代表的背後技術,其實都很容易取得與複製,就算有些

技術看起來有一點差別,但那都是花時間可以彌補的,假以時日,投入研發燒錢都不難。

但你說要讓你的產品/技術銷售,可以讓業務行銷或市場客人容易接受,賣東西就像

印鈔票的那般簡單,其實說穿了:就是這些隱含背後所整合資源出來的全面性競爭力

產品技術開發與生產品質管理系統,都是有一定的標準依據,讓更多人或資源

可以依據這些標準協助你完成這些工作。這是資源整合的共同語言,你光嘴別人的技術

或產品是沒有用的啦。人家郭董幫人家蘋果代工也是用這一套標準流程啊。

我也相信蘋果在產品技術開發過程中,也是有一套的技術開發的品質流程管理。

既然世界是平的,大家都講求開放源,資源共享,講得就是要共同語言,

而這些所謂的各項 ISO 品質或認證標準平台就是要建立這樣子的基準。

---
結語:我的標題是:"工程師創業",工程師講求的是理性與科學方法。

創業初期,你可以只專注技術開發,創造產品的特殊價值,但他並不代表

他就是一張長期飯票,因為要能成為真正你人生的"印鈔機",需要的就是整合

這些資源,與創造你真正的"全面性競爭力"。年輕人可能不懂,但當你隨著

歲月成長之後,你就會慢慢了解與懂得這些道理。工程師秉持著理性與科學的精神

也本來就應該有這樣子的認知。

台灣沒有像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有專責技術開發實驗室,台灣的企業也都不會拿錢

出來在公司裡養一批專責技術開發,讓你整天搞自己喜歡的產品技術一輩子的。

我說了:在台灣要專責玩技術一輩子,大概看看國立大學的教授有沒有一點機會,

否則,說真的~像我所說的:創業一開始,設定技術與產品目標,努力地去整合這些

資源與提升自己的全面競爭力,機會可能只有一次...這當然就是幾年的光景...

屆時成功與否?你自然很清楚了...接下來該做甚麼?自然你也就了然於胸,人生無憾啊。

所以:雖然我講的是工程師創業,但如果套用在工程師領薪水上班,其實道理都是

一樣的,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理性分析與科學方法可以佐證的。你不是老闆,

但你也應該懂得老闆他們會怎麼想吧。應該這些放諸天下的 ISO 標準跟你說的:

都是一樣的啦。

2 則留言:

  1. 確實,小弟回到車電產業幾個月,ISO 16949/26262/21434,沒過,產品未來也別賣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產品開發,不要老是只想到技術研究開發...創業也不要一直以為有技術開發能力就好。

      其實,你本來就應該透過這些外在的標準規範認證來檢視自己的產品開發結果。

      沒有的話,你就只是搞技術好玩,不是真正的做產品研發上市。

      如果創業幾年沒有真正積極地往這個方向前進的話...你就得要認真地考慮創業的目的與目標。

      因為如果你只是想玩玩技術研究開發,我說了:要嘛去學術機關上班...

      要不然真的沒有人,真正會讓你一天到晚,從年輕到老...讓你整天只搞技術又有錢領,

      然後拿這個來噴年輕人、嘴老闆...甚至嫌棄市場客人不懂技術是奧客的啦。

      創業光想靠搞技術外包做一輩子...太辛苦了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