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篇文章---關於多核心MCU 的基本概念,還有一些軼事來補述一下好了。
我雖然是搞系統技術的,趁機利用參與多核心MCU 的設計開發了一套IDE 平台。
那要怎麼驗證這個東西在市場上好不好用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市場跑一圈就知道了。
在完成第一顆MCU 原型之後 ,我就請昔日IC 設計公司的業務同事,(他後來離開之後
有去過國內另一家專門設計生產 8051 MCU 公司擔任大陸地區業務銷售人員) ,帶我們
跑跑一些潛在客戶。當然就是他以前有接觸或跑過的公司。 當然我也不是那一種只是
想待在家裡埋頭苦幹的工程師,也想藉由隨著這些業務人員到處跑跑去了解一下外面的
世界到底長甚麼樣子啊。出發前呢?我老闆有交代:他希望這種新一代的MCU 有別於
傳統殺價紅海市場,看能不能儘量把觸角往高端或工業用市場走。所以我們這位業務朋友
也非常"阿莎力"的答應了。這個就是人家是一位優秀業務人員厲害的地方。
所以我們一出發就直接往大陸華東地區前進了,就只有我跟他兩位出發,而我是我們公司
代表,他呢?也很聰明,先陪我先去市場探探此一產品在市場反應如何?再來決定要不要
爭取通路代理權。我常說的:不要以為別人都是笨蛋,不是你的產品技術很好,人家就會
搶著幫你賣的啦。所以以下有些行程或故事內容都沒有出現在我的出差報告裡。😅😅😅
首先就是上海地區,我們當然就不會找台商,就直接找個他昔日大陸客人,第一位是
一位華南移居華東地區第二代的企業家。他專門接日本客人的一些工控產品,他給我印象
中的大陸華南客人完全不同,溫文儒雅又客氣。他除了介紹他們目前產品的規格需求之外,
也很客氣地招待我們去外灘走走,晚上請我們上東方明珠用餐。這也是我第一次上
東方明珠高級餐廳用餐,他已經完全可以用上海話在華東地區經商了。他當然也是搞技術
出身的啊。只是因為是業務朋友牽線的,所以我只是把一些產品技術亮點與規格介紹完,
剩下的業務機會,我就完全交給業務朋友處理。那後來有沒有做成生意?
答案是:沒有。為什麼?很簡單,不要以為人家搞工控的產品,就可以接受你比較高的
報價,況且那時我老闆對於產品定價很堅持,人家就算業務通路想幫忙也沒轍啊。
另一位客人老闆可能之前文章中有提過:就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沒錯,大陸佛教徒。
不過,他對於信仰真的很低調,也很客氣地招待我們上館子吃飯,但我很快地發現:
他都很霸氣的點餐,卻自己都不用餐,原來就是因為是他的宗教信仰:茹素。
後來我也客氣的跟他說:你真的不用這客氣,既然是茹素禮佛,也就粗茶淡飯就好,
不用這麼破費,反而會造成食物浪費。一聽完,他就把我當作知心朋友。或許在大陸
那個環境裡,真的很少有人會這麼貼心吧。所以他跟我說:他一生的夢想就是走遍
大陸的佛家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為地藏菩薩道場。
甚至最後有機會退休後,就久居其中一山。
後來他聽完我們對於產品的市場地位期望,二話不說:那你們也該去杭州走走,因為
那邊有浙江大學,他們也都專注於比較高階的應用市場。所以我們又去了杭州,
也親身體會一下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環境氛圍。
甚麼靈隱寺、雷峰塔、岳王廟、蘇東坡紀念館或去走走西湖蘇堤等。
(雷峰塔?這當然都是後來仿製品啊。就算不毀於歷代戰亂,也難逃文化大革命啊,
尤其你去靈隱寺看時,有許多被斷頭的佛像,他們自己也說:
幸好後來周恩來覺得不對,趕快下令阻止,才挽救了一些....)
其中比較好玩的一件事:逛雷峰塔!那時在大陸逛旅遊景點,其實你可以額外付費
請解說員的。這老闆可能對我第一印象不錯吧,所以也幫我付費找了一位解說員,
我記得好像就是浙大的工讀生美眉。親切又可愛...結果,順著雷峰塔一層一層往上走,
我就發現旁邊開始聚集一大堆當地旅客,蹭著我與解說員旁邊,順便聽解說。
不是我吝嗇不想分享,真的場面太複雜混亂了...我就把這位美眉解說員拉到一邊說:
"妳就挨著我身邊...緊貼著我。偷偷的~小小聲地說給我聽就好了....
可以的話,也可以貼著我的臉龐說的啦... " 😂😂😂😁😁😁
難怪,我這位昔日的業務同事,喜歡找我這一種系統工程師一起出差。好玩又不會無趣。
要不然啊~在大陸大江南北跑的,真的很辛苦的~如果還整天掛著技術或嚴肅的產品規格,
真的會發瘋的啦。
後來我回台灣之後,禮貌上我也覺得這位老闆禮佛很辛苦的,所以我就去音樂行搜刮了
一些佛經或佛教音樂(譬如齊豫唱的) CD,特地寄到上海給他。他收到時還非常高興
與驚訝:竟然沒有被海關給扣押了。
---
另外,我們在台灣推此一產品市場時,也認識了一家在新北市的X虎?(虎X)?公司
>(忘記了,如果有讀者知道的話,也可以留言告知,應該是在新北的土城地區...
過了這麼多年了,老闆應該也該退休了吧。...)
他們是很傳統的工業馬達控制公司,裡面工程師的馬達控制底子也不錯,他們在上海
松江區也有一個研發中心,當初要去華東時,也請我們務必去他們上海公司走走。
我也順便去看過了,當初他們就跟我們介紹:手工具機的無刷馬達控制器對我們
MCU 來說是一塊不錯的市場機會。只是後來老闆也覺得還沒看到市場起來,
對新創公司來說:市場操作風險太大而視而不見。
我再一次強調:對於市場機會的看法,視個人觀點而異,尤其是不太喜歡親自跑市場
客戶的老闆來說。所以弄了老半天,後來這個產品還是又回到華南的紅海市場中。
所以啦,有些時候你自己也非常清楚:有哪些市場值得你做?哪些市場是你不想做的。
然後整天就會從自己的技術觀點出發,每天發想說:嗯~我的看法沒有錯的話~
只要我自己堅持一點,未來肯定可以因此大富大貴的~但我說過了:
想歸想,夢想與現實之間總是殘酷的啦。往往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的啦,尤其是你沒有
相關資源或技術以外良好的市場業務行銷規劃或落實行動的話,那就更難的啦。
但那幾趟華東業務市場考察,的確讓我見識到華東地區的科技發展方向的確與
華南地區不同。尤其是工業或馬達控制之類的產品開發。可能跟當地的大學學術
地位有關吧。像是上海交大或是浙大這一類比較頂尖學校有關吧。
所以你現在如果有機會看看淘寶網,關於這方面的產品技術,不妨也多多留意一下:
華東地區的產品特色,某些程度來說,還是有點不同,雖然我上述的兩位大陸老闆,
他們在華南還是有一些分公司或合作廠商,畢竟他們說:華南的電子加工規模與成本
比較有優勢的啦。
或是一些相關基礎研發人才來說:
當然啊,華東地區,尤其是上海的生活水平或是物價還是比較高一點的。
或許這也有可能老闆最後還是回到華南地區來推廣MCU 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你不能因此就判斷說:其他地區的技術水平也跟華南地區搞製造生產一般,
畢竟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還是大陸一塊非常耀眼的"東方明珠"啊。
分享給各位。
"計畫趕不上變化",身為員工是無法再做什麼,然後放著等它死,反正沒人會關心。我完全不覺得不對。但我想創業後,總覺得不對。要是老闆什麼新計劃新產品都這樣,能接受嗎?看看我遇過的老闆,好像每個都接受。但我無法。
回覆刪除我推展了技術和產品線,使用重覆的技術去推可以做那些產品,產品低中高階要如何出市場並推展。然後第一個產品就不好賣,跟我說"計畫趕不上變化",那我後面也都是白規劃?我不甘心,產品或是市場失敗,只是預估參數不對,時間參數也錯,客戶接受度係數不對,那修正再執行,要處理的事也是固定。然後是向上看要如何交代。
再來是如可對付"計劃趕不上變化",我想出決策樹,它是戲情Game中用的分支方法,真實世界我只要多考量分支計劃,在有可能分支的地方加入不如預期的分支要處理的事,以方便狀況發生時可以快速應對。反正多想又不用錢。
我一提,被酸,說:你想太多,想太多怎做生意?
做生意真的不用想?還是因為我是工程師?
有句電影名言"做事總要有計劃B",我就是將可以想到的計劃B先想一遍。先寫下來。然後看這寫下的想法,突然覺得: 夢想是方向,想著如何做,它會變成理想。然後只差如何實現。再將新夢想再串進來又可以再加新的分支樹,理想會變得更大。現實的決策樹則是相反,A計劃不成,分支B計劃。新的B變成A,再想新的B計劃,以失敗做成分支。以失敗為分支去想是痛苦的,所以很少人可以做下去。
刪除有人真的寫的下去?一路都是B,就是一直失敗,無限的B就是完全性失敗。真實還是會發生。也就是產品完全失敗,也只能收。要是公司,就是收公司。也只能面對,然後還是要處理該做的事以及虧損的財務。
刪除你真的是一位很用心且貼心的員工。
刪除---
我自己本身的經驗就是:就算是小公司,或是老闆獨資的小企業。
其實都是需要一些同儕與不太一樣領域的夥伴。
一來可以幫忙釐清老闆的盲點,二來也真的可以分擔解憂的合作尋找
解決之道,就如同你說的事情,因為後續不光只是想到計畫 B 而已。
還要能真正的落實的跟進付諸執行。
這其中就牽涉到老闆的心胸與技術以外的涵養了。
因為沒有幾位老闆可以那麼容易的接受別人的批評與指教的。
我說過:人家忠言逆耳--- 好意的建議,很容易被當成逆耳的話。
老闆會覺得你在挑戰他的判斷與決策的。有些時候老闆也不覺得
他哪邊有不對的地方?他也會跟你說:我是老闆,我會負責的。
(很多搞技術開發出身的老闆,這種心結真的比較重一點,
因為這是他忠貞不二的信仰。不像搞業務或財務的~腦袋比較靈活一點!
就算是唸管理的,也真的比較會思考或落實你所說計畫B的人 )
---
此時他心中的計畫B, 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啊,他也不用跟你報告啊。
最後頂多就是大家都沒工作了,但他自己或許還可以另起爐灶繼續...
可能是他比你有錢,或是他當過老闆了啦。社會人面還是比你廣啊。
他也不用太顧慮包括你在內的員工。自然人家就會認為:你想太多了啦。
---
很好玩的一個邏輯推演情境吧?
是的~有些時候事情往往都不是我們設想的那般單純的。
你說:這是工程師的腦袋嗎?或許也是一種吧。
畢竟經營策略與市場變化往往都是比搞技術開發複雜多了。
---
你不妨靜觀其變的看下去吧。也不用急著出手。(他會欠你薪水嗎?)
或許你也會有不同的收穫與經驗值取得。
加油吧。
我確定一件事,RD出身的比較不會換位思考。這點我也是學了很久。這能力和下棋一樣,要能假設對方如何想,他會如何應對你的新產品。前公司就有一次做得比人家快,在上市之前大公司就來要包產能,若能包到,公司營業額可以翻十倍以上,然後為了做樣機,全公司能投的人全進去,努力八個月後樣機做出三台,但對方驗不過也不願修改,只買了這三台付工程費。事後才看到大公司的分公司出了差不多的機器,幾乎同期研發。樣機及訂單只是用來消耗小公司的能量。只花一點錢小公司就可以忙翻延後上市。而我就是那個樣機的主要工程人員之一。印象超深刻。當時的老闆(親自接案)什麼也不表示。我為了搞清楚為何,才開始思考慢慢的學會換位思考。
刪除這個我一點也不意外啊。
刪除因為許多喜歡搞技術開發的,總覺得他的技術了得,所以也就不太喜歡
做一些後段生產製造的工作,他認為他只要把核心技術搞定就很值錢了。
至於那些要導入量產所需要的額外的測試夾治具的軟體或追加韌體的工作
都不太想花太多心思...這些當然就會耽誤產品導入量產的時程。
---
但往往後段生產製造才是決定你產品上市的競爭力。
隨便抓一下:譬如成本一百元。你覺得你的產品的技術很值錢,
要賣個五百元。這樣子毛利已經算非常好了~但萬一你生產不良,
每修一個?或產線QC 的良率不佳,生產十個打下五個。
結果只能賣五個,就把你的獲利給吃掉了。這還不算你處理這些
不良檢測QC 抓問題的時間與人力....
往後:訂單越多,你的財務風險就越大,因為你已經不能跟客人
追加售價....
---
所以啦~你不要以為很會搞技術開發的老闆就很會賺錢?
這兩個是不一樣的資源運用與公司經營思維的~
你也不要以為交給專業的外包EMS 廠商就可以,
你還是得提供生產製造QC 用的檢測軟硬體的啦。
這種道理,沒有一位教你做技術開發的師傅會跟你說的啦。
---
你會換位思考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加油!
後來我又仔細看一下你的留言:我有點誤會你的意思了。不好意思。
刪除其實,這也是許多大公司的一些市場競爭策略:
就是明明知道有些客戶、或有些產品,一開始沒有那麼大的市場機會。
或是說:有些產品的投資報酬率也沒那麼好時,
往往會故意把客人介紹到競爭對手上,看似好像是要幫對手,
其實就是要故意拖累對手的資源。
所以有些案子,不要以為人家為什麼不找大公司,反而找你小公司?
還以為自己公司比這些大公司厲害,搞不好就是你的競爭對手介紹來的。
目的可能就是你所說的情形。
商場上,不是技術好就很厲害,爾虞我詐的競爭手法多得很啊,
@lance 謝謝你所提供的經驗。
刪除說穿了,搞產品或系統開發,真的不能之光靠硬體或簡單的系統,
真的要綑綁一些周邊支援相關的系統或軟體。
弄這些周邊的東西固然還要花額外的開發成本或精力,
但也是為了建立保護自己的競爭障礙。
--
現在許多系統技術,都很容易找到相關的技術開源資料或參考程式碼。
但要如何把它整合成一個具有競爭障礙的系統產品,
就考驗著每家公司或研發團隊的能力,當然也包含資源應用。
大公司當然有充沛的資源,但橫向或內部溝通未必能快速反應,
但小公司也會因資源不足問題影響系統開發橫向或上下整合能力。
所以當你非常清楚這些道理的話,其實不管是大公司或小公司,
你都會很明白你本身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如何定位自己的核心價值。
從此出發,心胸也比較踏實一點。
其他的,光耍嘴皮子也沒啥用的,因為大環境就是如此。
---
再一次感謝你的寶貴的意見留言。
@lance 個人不是很認同你的看法。當年公司被搞的大公司不是單純只下樣機又下大單,那個大公司有十幾家子公司,一次被三家子公司搞到,又暗中第四家子公司同時和你一起發展。一家是財務,先來審查,然後母公司來看廠,然後子公司來談樣機規格,還拿出BOM直接問公司用那一家關鍵元件,直接告知你會用多少零件以及成本大約是多少。這種陣仗也只能總經理親自出面。第四家其實和我公司同時做好,但大公司的品管還在驗,就利用做樣機的方式拖住。有簽約小批量生產做多少台,案子沒成,也付款買下全部小量產料件的錢,打從一開始就打算賠而不是真的下單。
刪除這個案子對我來說衝擊是:為何才出廣告,人家為何連你的BOM都知道?不是被洩漏。因為人家也做了一台差不多的產品,若當年有換位思考,就會覺得不對。一開始猜對方的怪異現象是有機會看出問題。
刪除這個就和下棋一樣,別人的思路比你深,你就只能掉進別人的陷阱。除非你的思路和別人同級且又可以分析出這個狀況。大公司的人沒事就在想一些很深的方法,一般人都不太會想到的方法。沒有換位思考真的很難看到。這個案例我想了很久十幾年過去我還在想,當年真的沒有方法?
直到我看到Nokia是如何被微軟買走,我才開始理解這個是現代企業的"木馬屠城"。
@lance 對產品太過度自信,一台數千公斤的新機器,成本一台汽車,售價二台汽車,零件上萬件。對方就是抓住公司的人力不可能一次就設計成功,穩定性測試做的時間要長上很多。對方的機器也是驗了一年,最後也是因為耐用及穩定性沒過才使案子失敗。這個不是一個人能搞定的。但公司當年是不是應該走上大型機器?最後又退回一般商用小型機器。
刪除大公司跟小公司本來就是不同等級的操作模式。
刪除各有優缺點之處。
個人本身待過大組織單位、大公司,也待過風雨飄搖,
前途未卜的小公司。箇中都有值得學習的內容,
就看每個人的心態吧。
只是這些都是有每個階段、每個公司可以待的年齡限制。
自己想起來覺得還蠻慶幸都走過一遍。
至於成功與否、或是收穫滿滿乎?這就是人生吧。
和個人背景有關。個人是化學出身,化學品放久會變質。又從事機械相關的行業,我換了幾家公司最後都是做機械相關。所以電子設計和軟體設計再好,機械出問題又該如何,機械上有管路,油路內都是流動化學品,品質有所變化,機械動作都不太一樣。後來的重點轉成如何找問題,因為軟體的成分比重越來越大,要從軟體發動電子驅動機構做功能性驗證,不一定是機械問題,也可能是電子問題,也有超規格驅動問題。有時老闆要求動作快一點,只好超規格驅動,再死給老闆看,比當機還刺激,會撞機,冒煙,出火花。死完電路也掛掉了。確實我遇到失敗的案例大於成功的。
刪除非常贊同。
刪除我也算是念機械的,會弄引擎控制器也從機械角度出發。
但因為現在電子軟體控制技術很發達,所以有很多人就會利用
這些科技來提升傳統機械的效能。但其實還都會碰到機械基本的瓶頸。
馬達控制也是一項類似的領域。
我以前常開玩笑說:引擎控制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讓你地上跑的車子
可以飛天遁地啊。那就不用說電動車了,它還得再加入電池的化學領域。
---
跨領域的產品都不是你我,或一般小公司可以搞得,他們需要整合更多
資源與條件的。為什麼台灣的高科技領域還是侷限在半導體?
因為簡單、單純。若要因此就覺得搞機電控制系統?或工業產品?
那還得再多加把勁的(資源、人才或雄厚的資金等)。
---
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真的從我們自己學校念的專業,然後跨足異業。
我們當然沒有忘記這些東西。但別人就只覺得:只要電子軟體技術好,
甚麼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真的是如此嗎?
當老闆被這些產品"燙過",他們才會懂得啦。
講太多,他們也沒辦法體會,這一點我應該比你深刻多一點吧。
謝謝你的經驗分享。
用語不同,程度不一樣。
刪除燙過:個人覺得機器還會動,人受了點傷。
死過:要看那個對象,我一般都是說機器,撞機撞到變形,電路全燒掉,機構微變形,以後動作像殘廢。不能再賣或展示,研發機或是等報廢,修好也是等死。
哈~哈~這個說法好笑。
刪除---
還記得我一篇非常有人氣的文章嗎?
電子自學學習心得回憶(二)
http://chamberplus.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6.html
裡面就有點出當跨領域的人進不同行業的故事。
真的~這不是在唬你的。
我最近還聽到一位老友的現況:芭樂~
他以前就是在南部傳統產業裡寫Microchip 單晶片。
後來離開後來北部,剛好跟認識老同事去搞科技業的系統開發。
(應該說是與 IC 設計公司合作的系統方案商)
弄了幾年,也算是在這些產業與通路裡學了不少技術以外的東西。
應該說:深深的體會到每一行的眉眉角角吧。
--
後來還是回南部,就直接進了Microchip 通路~
現在可不得了了,Microchip 你現在要跟Microchip 叫貨的話,
不好意思~先拿錢來,預計 36~48 個月交貨,屆時不取貨,
恕不退款的!多跩啊~聽說這一兩年賺翻了。
---
所以啦~真的不要以為在傳統產業裡,或是跨領域裡打滾搞技術,
就自以為不得了了。結果呢?現實還是最重要的啦。
就算不待了,也不會有太多損失,畢竟此時你的視野與觀念
已經不同了啦。參考看看 !!
喔~關於那家"也認識了一家在新北市的X虎?(虎X)?公司"
回覆刪除我突然就想起來了:鉅力虎實業。
當時公司不大,但感覺公司內的對於馬達控制有一定的功力底子。
當時他們在上海的松江區也有研發中心,當初他們從當地市場給我們的
產品市場:無刷馬達在手工具市場應用。
其實沒有錯,後來市場也出現這樣的需求,在大陸市場有時候,工廠
是不管設計方案的,只要有人提供公版方案,市場有出海口客人買單,
他們就會拼命地投入生產銷售的....,只是動作要很快,
因為只要市場一起來:像那些TI 、ST等那些IC 大廠就會整合資源
給你們一顆真正的SOC (連驅動單元給整進去的)...很殘酷的市場競爭。
只有小公司才能應變調整...
技術能力就是拿來應付市場的。不是拿來說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