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汪萬里:台灣失業問題在教育(轉載)

這個問題我早就提過了。

因為我們當年的教育官員為了解決國內所謂升學壓力問題。

提一個做簡單卻又最笨的方法:大家通通有獎。人人都可以上大學,念博士。

然後讓這些人的社會競爭力的問題,都丟給國內不重視勞工權利的企業來承擔人才篩選。

只要把自己教育問題搞得數據漂漂亮亮就好了,把問題全往社會、國家承擔。

反正我教育部扮好人,給眾家長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人人都可以念博士。

至於畢業後的事~是您們家裡的是,不關教育部了。

結果倒楣的還不是家長自己,個個大學、研究所博士畢業後,還是得成為『靠爸一族』啊!

自己造孽,自己擔!....教育部反而落得輕鬆,政績斐然啊!.........

-----------------------

汪萬里:台灣失業問題在教育

 

中央社 – 2012年2月20日 上午10:02

(中央社台北17日電)全球性的失業問題是經濟不景氣下的產品,但在新聞界退休後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汪萬里認為,台灣的大學以上教育程度年輕人失業率高,是因為政府的教育政策失當導致。

前中央社社長汪萬里本週在中央社國際新聞網站「全球瞭望」(http://global.cna.com.tw/)「名家論壇」中對歐美國家嚴重的失業問題深入的剖析,對台灣大學以上教育青年失業率偏高,也有獨到的見解。

汪文全文如下:

「歐元區債務危機重挫全球經濟,引發失業危機,受害最深是16到24歲的年輕人。歐盟整體失業率9.8%,但青年「失落一代」的失業率高達22.7%,其中西班牙最嚴重,去年12月青年失業率飆到51.4%。就連台灣20到24歲的「草莓族」,去年平均失業率也達12.71%,幾乎是整體失業率4.39%的3倍。歐盟正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但台灣卻沒人在意,政府難道不應該檢討,為什麼設這麼多大學,卻教不出企業界需要的人才。

失業危機是全球性問題,目前世界上的失業人口有兩億人,其中7500萬是年輕人,比例高達37.5%,而每年還有4000萬新鮮人加入就業市場。根據美國的經驗,經濟成長達到2%,才能吸納這些新人,失業率維持不變,成長不到2個百分點,失業率就會增加。國際貨幣基金元月發布的資料,已將今年全球GDP成長從去年9月預測的4%減為3.3%,不過高成長都在新興國家,中國8.2%、印度7%,失業最嚴重的歐元區將小幅萎縮0.5%,而美國只成長1.8%,因此歐洲失業率還會惡化,美國可能維持現有的8.3%,不過最近發布的美國經濟數字比預期好,失業率也可能小幅改善。

在歐洲,青年失業最嚴重的,是幾個深受債務問題困擾的國家。西班牙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12月全國失業率22.85%,但青年失業率卻超過5成,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以前,青年失業率仍低於18%,4年後已是這個數字的3倍;希臘全國失業率去年11月是20.9%,而青年失業率高達48%;義大利全國失業率8.6%,青年失業率30.1%;葡萄牙全國失業率13.2%,青年失業率30.7%。

歐洲改善生活與工作條件基金會,最近根據21個歐盟國家的資料提出報告指出,失業青年每年耗費這些國家的公共財政成本高達1000億歐元(1 300多億美元),約等於這些國家總GDP的1個百分點。這些成本包括社會福利支出、額外的健保開支、和失業引發的司法刑事花費等。這也難怪,元月底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和比利時舉行的歐盟高峰會議中,青年失業都是重點話題。

今天的歐洲青年,被稱為「失落一代」,因為經濟不景氣,他們面臨「畢業就是失業」的困境,1/5的葡萄牙畢業生,都轉往巴西等海外地區找工作。世界銀行總裁左里克在論壇中,談到青年失業問題時強調,年輕人沒有好的開始,終身都受影響,歐盟不能再打混。與會企業界人士也指出,年輕人長期失業,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更難獲聘,一輩子賺錢都不如人,不但學不到企業需要的技能,還可能造成長期的健康問題,並增加社會動亂。去年8月英國發生的青年暴亂,部分原因就是失業率太高。

歐盟正在草擬一項220億歐元(290億美金)的方案,來改善青年失業的情形,這項方案並沒有在這次高峰會中公布,可能會在3月份的高峰會中提出。不過歐盟各國領袖在這次聲明中強調,各國政府應該提高努力,促進年輕人獲得第一個工作經驗及參與勞動市場,目標是讓畢業生在幾個月內,就能找到好工作、繼續接受教育、或參加職業訓練。而歐盟當局第一步將轉撥現有資金協助高失業率國家,達成上述目標,並利用達文西跨國職訓計畫及歐洲社會基金,來協助青年就業或創業。

在台灣,20到24歲青年是失業率最高的年齡層,根據主計處的資料,去年平均有9萬3000人失業,另外一個高失業年齡層是25到29歲,有11萬2千人失業,兩者加起來20萬5000人,占總失業人口49萬1000人的41.7%,比例之高,令人不能不重視。這兩個年齡層都是所謂的「草莓族」,眼高手低,經不起壓力,他們長期失業,對社會的損失難以估計,照說台灣的職業訓練機制相當完善,任何人只要有心學習,不難找到就業機會,但是造成他們眼高手低,放不下身段,可能跟我們的教育制度有關,尤其是過去推動教改,廣設大學,卻教不出企業界需要的人才。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美國元月整體失業率是8.3%,而高中以下學歷人士失業率是13.1%、高中畢業失業率8.4%、大學肄業或副學位(社區大學學位)失業率7.4%、學士學位或更高失業率4.2%,顯然大學教育可以大幅提高就業機會。但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台灣去年平均失業率4.39%,國中及以下程度失業率3.69%、高中程度失業率4.66%、大專及以上程度失業率4.51%、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失業率5.18%,從這個統計來看,上大學不但不會增加就業機會,反而失業率更高,這樣的教育制度,難道沒有問題?

稍微看一下台灣大專院校學生就學情形,就可以發現我們只求高學位,不問需求的情形,已經到了荒唐的地步。首先是碩、博士教育浮濫,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去年畢業的博士3,846人、碩士60,024人,而碩、博士生人數還不斷增加,目前就學的博士班學生33,686人、碩士生184,113人。拿幾個數字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情況有多嚴重,目前博士班男生有23,696人,竟然比唸五專的男生21,650人還多;而碩士生的人數,竟然是所有專科學校學生101,300人的1.8倍。結果之一,就是去年有16位博士報考不限學歷的初等公務員考試,令人痛心的是,他們全部落榜。

另外一個問題是,目前大學生103萬2985人,幾乎是專科生的10倍,大家都想當官,沒有人願意當兵。很多私立大學的學生,家庭環境不是很好,從小處於競爭不利的地位,考不上公立大學,私校學費比較貴,只好申請就學貸款,還沒有畢業就背上一身的債。就學期間,為了生活不得不打工,如果上班時間正好有課,那就只好翹課。當然,如果打工時間太晚,第二天的早堂課就只好跟老師說抱歉了。像這樣子待4年,能學多少東西?

華盛頓郵報最近報導了加拿大的兩年制學院,認為這種社區大學是引導就業的通路。很多原來就讀普通大學的學生,紛紛轉到社區大學。報導引述一位轉過去的學生說,她只想找一份行銷工作,但是在原來的大學,要花上2年、甚至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必修的通識課程。在社區大學,老師教的都是實務,正適合她的需求。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去年的報告,在25到34歲年齡層中,取得高中以上學位(不含高中學歷)人數的比例,加拿大在世界排名第二。這要歸功於強調就業實務技能的社區大學,加拿大有一半的人擁有高中以上學位,其中一半畢業於社區大學,另一半來自普通大學。社區大學的成功,是因為在這個學費高昂的年代,它們的彈性超過一般大學,能夠針對企業需求迅速作出反應,開設新的課程,引導學生立刻就業。

郵報並引述多倫多郊區百年學院(CentennialCollege)校長布勒(Ann Buller)說:「為教育而教育,我愛這個概念,我希望這個概念永不磨滅。但是在一個納稅人付錢、學生付錢才能到這裡的世界裡,到頭來,我希望我的畢業生能夠找到工作。」

今天台灣的問題,不是大學生打工笨不笨,而是「為什麼要這麼多大學生?」1010217

2 則留言:

  1. 我想這篇文章很好的解釋了一切

    http://www.fhl.net/main/writer1/writer11056335.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推一下這一篇文章。
      但教育問題常常會與理想相背離,主要還是教育是屬於長期投資的百年樹人。
      當然啊,家長們的心態很重要...只有以身作則,勤勞的家長才會有
      努力用功讀書的小孩子的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