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越做越小的市場

當然大家都會說:這樣子的IC 市場需求量會越來越大。但同樣的道理,
進來玩的公司也會越來越多,所以最後每一家公司所能爭食的餅就越來越小。
所以~以目前市場的市佔率分配來看:那肯定是越做越小的市場。
差別的只是價格的維持程度而已。以前:每一次有任何新規格的IC 出來,
爭食的情況不多~價格還可以維持緩慢下降的趨勢,但現在:隨隨便便一搞,
產品價格下降速率都快到令人不可思議:...以這一種幾乎都還是Firmware Base
的產品,還可以賣到0.5 以下,也算是另一種奇蹟吧!不過應該也都快變成常規了。
所以~大家都容易可以看到這些在搶食中低階市場的幾乎都是我們這些老中公司在玩...
國際大公司怎麼都不見報?就連新聞中這一種人家為什麼會把產品賣給您去做?
想當然爾...人家也知道不好做啊!...我記得蘋果的產品用的是TI 的方案。



人家也不需還要靠這一種新聞來炒,只是每炒一次:就是重複的把台面上的這些公司
還要再回顧細數一次,搞不好又多了幾家?所以都搞不清楚
這樣子的新聞到底是利多消息?還是利空消息?!....或許,大家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這樣子玩法到底是短線產品的開發呢?還是真的可以長長久久的遠程目標呢?
但是又何奈呢?不搞這個~這些公司還能做什麼?這還只是台面上市櫃公司而已...
所以啦~有時也真的不要再怪什麼股票分紅費用化的問題而已...
而是真的是科技產業自己把自己越做越爛的。--- 就是每搞一次,產品市場就越做越小。
所以也難怪:現在人家都不太相信台灣這些高科技公司的募資,集資在做什麼?
也難怪股市動能越來越少...也越來越不吸引投資者的資金挹注...
所以光一天到晚抱怨股票分紅制度大不如前?!有用嗎?!連這一種新聞大家也都可以
嗅到想炒股的氣息啊。只是人家有錢投資者越來越精了啦。
-----------

電容觸控IC大斬獲 原相拿下京瓷訂單

持續開發新客戶 朝平板市場邁進

2013年08月29日
搶食大餅
【楊喻斐╱台北報導】觸控應用不斷成長,國內IC設計業者紛紛跳進來搶食大餅,原相(3227)去年因接手安華哥(Avago)技術團隊,開始加入電容式觸控IC產品線,近期推出新一代電容觸控IC,獲得日本手機廠京瓷(Kyocera)多款智慧型手機採用,未來除持續鎖定智慧型手機發展外,也將往平板市場邁進。

原相宣布,新一代電容觸控IC獲京瓷URBANO L01、Digno R 202K、DM015K等多款智慧型手機的採用,除支援10點觸控外,同時也具備低耗電、高抗雜訊能力等特點,精準快速觸控表現,可提供使用者絕佳觸控體驗,除高性能觸控功能表現外,還提供在薄形面板設計上具有防水功能。 

電容營收比重仍低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Digno R 202K是京瓷與軟銀(SoftBank)合作新推出的防水防塵智慧手機,而DM015K是由京瓷與軟銀及迪士尼3方合作推出的智慧型手機,銷售前景看好。
原相財務長羅美煒表示,目前電容式觸控IC佔營收比重仍低,並以京瓷為最大客戶,接下來將持續研發更高階規格,並在年底推出更先進的產品,同時開發新的客戶,將應用面擴展到平板領域。
電容式觸控應用在蘋果率先導入引發熱潮,成為市場主流觸控技術,國際觸控IC大廠包括Atmel、Broadcom、Synaptics、Cypress等,並為蘋果、三星主要供應鏈,國內IC設計業者投入眾多,除禾瑞亞(3556)、義隆電(2458)之外,包括矽統(2363)、聯陽(3014)、聯詠(3034)、奕力(3598)、矽創(8016)、迅杰(6243)、旭曜(3545)、偉詮電(2436)等。 

晨星安恩傳將合作

另外,市場傳出F-晨星將與F-IML安恩(3638)將合資成立新觸控IC事業,以挑戰中國驅動IC龍頭敦泰為目標,致新(8081)則透過轉投資的方式跨足該領域,不過成效並不理想。
法人表示,由於觸控IC技術日益成熟,加上競爭家數不斷增加,造成價格廝殺激烈,從去年平均單價1.5美元一路下滑到今年只剩下0.6~0.7美元,更有業者祭出0.5美元的低價策略,已有業者坦言,雖然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平板數量龐大,不過生意難做,利潤又差,因此出貨量一直未能穩定成長。
在PC部分,法人認為,觸控筆電需要通過微軟認證,又要跟PC業者合作,屬於寡佔市場,以義隆電的受惠程度最高,市佔率達50%,禾瑞亞也有不錯的成績。 

1 則留言:

  1. 其實從這次胖o人的事件裡,已經大概可以摸索出台灣很多老闆的心態了

    胖o人首任董事長莊oo是有20年經驗的烘培專家,雖然說加香精不對,但是對我們這種外行人來說也算是種技術(對比科技業大概算有2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工程師)。一開始他還被委以重任,小S公公還說他當董事長比較好 :))

    後來他是怎麼被逼下台的呢?雜誌上報導他反對金主到對岸狂開分店的想法,認為沒有那麼多師父可以支援(對比到科技業就是沒那麼多可用的工程師你為什麼要開那麼多產品線?)。然後他就被逼下台轉為技術顧問(這種事在科技業也蠻常見的吧?) @-)

    接著就是借殼上市->爆發人工香精事件,不過對這些大老闆來說接下來怎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已經獲利了結、落袋為安了(媒體有報導事件爆發前股價就狂跌,可見已經有人知道內幕趕緊脫手)

    所以說,假如老闆是用這種心態經營公司,那些在專業上認真努力工作的工程師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他們還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的專業意見上頭聽不進去?為什麼我爆肝得到的是這種下場?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