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6日 星期六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三) --- Low pin Count MCU (一)

用一些很基礎的技術觀點來看產品開發與市場機會。也藉由此篇祝福一位朋友。(見尾文)

現在就不太想講太多深入技術的東西,年紀大了,個人覺得如果這個年紀幹嘛還要一個人拚

要死來討好老闆或客人市場,覺得這種年紀怎麼拼老闆或客人市場也不會對你有好的觀感,

你應該只要讓老闆或客戶知道:在技術上你是沒問題的,而是否應該還有其他領域可以幫

老闆或客人的~這才是年紀大了才有的價值老闆出錢,你出嘴巴,拼命賣肝的事,就交給

年輕人吧!所以說啦,上了年紀就不要老是把自己的技術掛在嘴巴上說個不停,不要讓老闆

覺得煩,就算年輕人聽了也覺得說:你都講了一大把年紀了,你到底有沒有賺到錢沒?

或是有沒有拿個諾貝爾獎啊?真的只是讓別人看笑話而已罷了!

所以啦,我們就用自己對於產品規格經驗來稍微探討一下這些產品技術背後,真正所能代表的

市場機會,至於技術的東西呢?你有興趣就慢慢地去孵蛋吧...我們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

未來你真正需要的:不是這些技術,而是如何從這些產品規格觀點去看市場機會的。

還有您自己在這些領域裡的發展機會吧!這個才是你技術人生的最大目的吧。

雖然個人一直從事的是系統應用的開發工作,但也是待過園區IC 設計公司,也玩過新MCU

產品開發,多多少少也都知道這個產業市場裡,人家如何在技術與市場之間玩哪些產品的。

這些是你在從事技術開發過程中,也應該要有所深入瞭解與探討的...否則,有一天你也會成為

資深工程師或技術主管,你就得要有這方面的產品與市場觀點來決定系統解決方案的。

也就是從技術以外的角度,來評估落實技術投入的產品與市場的機會在哪?

而不是市場人家說甚麼?你就盲從的去搞甚麼?技術人生的生命就浪費在這些走馬燈之間。

好了,標題提到所謂的 Low pin count MCU ,甚麼是 Low pin Count MCU ?簡單來說:

就是小封裝的單晶片MCU。一般來說就是少於 10 pin 以內的 MCU 。

談白講啦,IC 的晶圓面積與封裝測試費用永遠都存在著"功能需求"與"競爭成本"之間的拔河。

而對於一些功能簡單容易的應用市場來說:真的不需要一顆大大的 MCU,甚麼是大大的MCU ?

有人覺得就算 18/20 pin 的MCU 都覺得太大顆了。14 pin 呢?又好像太多了一點...

所以啦,以前Microchip 就乾脆給你出個 SOP 8 的MCU,還申請了專利...

果然在市場出奇制勝,結果就一大堆台商(那時大陸還沒有起來...)也跟著追風,當然也惹來不少

官司...最早最有名的太欣就是一例。

之後呢?當大陸市場起飛後,誰理你啦...大家就劈里啪啦大鳴大放了,當然專利期也過了啦。

那你說:八位元包成 8 pin 是專利?那 32 bit MCU 也包成 SOP8 呢?

但問題來了:搞技術最頭疼的就是:一顆 IC 只剩下 八隻腳,還要扣掉 VDD/VSS 兩隻省不掉的

腳之外,到底還要留哪些應用的 I/O 呢?(有的還不能省 Reset 那隻腳呢...)

所以啦,台商最喜歡搞市場"機海"策略了,反正你市場要甚麼?我就想辦法生一款型號MCU 給你。

又喜歡操作簡單的下 Mask Code (或是我們俗稱的 OTP --- One time programming) MCU 給你。

這些市場操作的先決條件就要有量... 超級有量的,因為IC 公司可以綑綁一大包用最優惠價格給你,

那怕你拿十個零件,生產五個出來賣都值得划算。(其他五個呢?你要當垃圾?或幹嘛?不管)

--- 套句電影台詞說的:就算你打斷你自己的手腳,下半輩子也不愁吃穿。有這麼誇張嗎?

所以這個市場就殺得血流成河了。是的~市場是起來了,但到底大家可以賺到甚麼?

而以現在市場產品走向個性化、客製化之後?這些的市場操作手法還管用嗎?

但不變的是:Low pin count MCU 市場仍在...怎麼玩?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觀點思考。

那你說: 8 bit MCU 玩 8pin,那 32 pin MCU 玩 8 pin 可不可以?

重點還是在於:"功能需求"與"競爭成本".... 用個換算公式說法,就是性價比啦。

8 bit 8 pin MCU 的市場價格早就低到你無法想像的低...但對許多像我們這一種高度講求靈活

應用的工程師來說:其實價格不是首要考量,備料庫存乃至於功能效能能發揮極大化比較重要。

以現在IC 製程技術來說:應該也不難吧。就看你 IC 原廠要如何從技術角度來克服這些因素了。

近幾年來,個人也轉向 32 bits MCU, 尤其是 STM32 ,人家之所以能夠在市場勝出,也不是

沒有道理的。最主要還是在於如何發揮IC 在系統應用上的設計彈性與效能。

之前用過 Silicon Labs 的MCU,他MCU 的 Cross Bar 的 I/O 設計架構,讓令人驚奇。

賦予MCU 在 I/O 的規畫使用上更具彈性使用。而STM32 也在其 I/O 上採用了:

General-purpose (remap) and alternate-function I/Os 設計,就賦予有很大的系統彈性使用空間,

以前我們搞 MCU 時,都會先想要不要有 UART ?要不要SPI/I2C ?然後再來想:如何出 I/O 。

總歸一句話:就是要把IC 功能效能省到最低成本。客人市場用不到的,就不要出這樣的規格,

突然市場要了,來不及出新規格IC ?那就想辦法用 IO 模擬 UART/SPI/I2C ...搞死客人。

誰叫你又要便宜,又要功能需求....活該!

所以以前我在推新的 MCU 時,要搞這一種既簡單,又得在硬體資源不足的情形下搞系統

應用時,我就喜歡把這樣的應用案子交給外圍的IC 通路商或是配合的系統方案商,講白了:

搞這樣子的東西只是幹苦工,幫老闆賺 Easy Money 而已。我是不太想浪費這一種時間。

沒啥多大的成就感。(更何況這種東西的資源超級少的...ROM 就往往只有 1~2 KBytes 而已。)

---

幸好現在年紀夠大了(活得夠久?),也終於在市場上可以看到一樣Low pin count 的 MCU ,

卻有較好的系統資源可以讓我可以玩玩...

這張圖簡單地告訴大家:同一隻 I/O 腳,他就有三四種設定使用方法...

但重點還是他在系統應用上的支援情況呢?


喔~原來那些甚麼 UART/SPI/I2C 等等, 該有的周邊應用界面都有了,(大陸用詞:外設)

你也就不用再辛苦地用一般 I/O 模擬成UART/SPI/I2C 等等了,以前那一種作法不是在幫

市場客人,而是在害客人的。甚至人家就也直接給你 ADC 了。你可以去查一下:那些

搞這一種低階(有人稱Low pin count MCU 叫低階MCU)的IC 公司,主要就會把此類MCU 

分成所謂的 I/O 型及 A/D 型(整合型) MCU。其實主要還是在於成本考量。

這一款 8 Pin 的MCU 還帶有RTC ...準不準?


5% ...你自己考量吧,這一種RTC 要搞到很準,系統上的溫飄、壓飄的補償校正都是

免不了。所以你也不要以為會寫寫韌體程式就很厲害,搞系統這些後續的補償校正工作

都很辛苦的啦。坦白講在MCU 內部設計裡最難最麻煩的不是那些指令支援或周邊介面

,而就是像ADC 或PLL 等這些類比設計,他們行話說的: Circuit Design。

因為這些都跟IC 製程息息相關,人家IC 晶圓廠沒給你好的 IP 整合設計或模擬合成...

你甚麼也搞不了,因為不是設計完就好了,你要能保證到最後 IC 生產出來,特性要一致。

就是一般人家說的: IC 製程良率高不高....說穿了,就是成本啦。所以你就會發現:當你

是用 90 奈米設計生產這一代MCU 之後,競爭對手開始用 55/45 奈米設計生產下一代MCU 

之後,你怎麼辦?為了跟上競爭成本,你就得在砸錢重新在新的製程技術上再來一次。

所以在這個市場領域裡,講求的就是這些無形的競爭成本...

那我們就來看:這樣子的 IC 要賣多少錢才划算?以下是官方的牌價。

而在大陸淘寶的"亂價"


你一定會說:人家現在 8 bit 8 pin MCU 都只剩下幾毛錢而已了...這個價錢會不會太高?

這個是相對的,你可以真正去看一下你用幾毛錢買到的,跟這個價錢買到的差別在哪?

簡單的算法好了:Flash(ROM)/RAM size ... 這個就是IC 晶圓的最大成本。

一般 8 bit 8 pin MCU 的 Flash(ROM)/RAM size 都喜歡拿捏在 1K/256Bytes 以下。

好了,就算你 3毛錢(台幣)好了。人家Flash(ROM)/RAM size是 32K/8K 呢?

單位單價也好像沒差多少吧?所以啦~人家就一次全到位,也不用在那麼辛苦的搞個

甚麼 I/O 型、AD 型的 MCU 應用市場,光業務或市場操作那一大堆"機海" MCU 很累的耶。

最清楚的是:人家是 IDM (製造整合半導體廠)。IC 晶圓製造成本完全自我掌控....
---

其實這樣的產品與市場發展,我一點也不意外,我很早以前就心知肚明了。

在這一塊應用市場裡,要長久保有競爭優勢,真的很辛苦。更不用說:這一塊傳統

的 8 bit 8 pin MCU 設計技術門檻,真的也不高,這幾年大陸滿街(應該說南北各省),

都有類似的半導體科技公司都在搞這些項目....技術好不好?東西能不能用?

真的也不用太在乎,但客人整天都拿這些東西跟你比來比去的...無非就是要你再砍價格啦。

這些市場操作的手法,也不只在MCU 領域裡,各個技術領域及應用市場也是。

(這裡面有個產品企劃與公司策略目標抉擇:你覺得在這一種高度產品市場重疊與價格競爭

條件下,你的策略是該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追呢?還是乾脆一次到位?

這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人會事先告訴你答案...都是五年、十年後才會知道的。)

我現在才可以用旁觀者來討論這些東西,所以才用"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的輕鬆態度

來玩、來寫這些東西啊。

而既然是拿來玩玩,乾過癮的"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當然就是要拿這一種資源豐富,

又可以一直反覆更新使用的平台來玩才好玩啊:


喔~這個真的純屬娛樂,就算是以前老是覺得用 Low pin count MCU 搞系統是一件

蠻酷的一件事,但又不想像以前那一種用有限資源,然後還要用既難用又不方便的特殊

開發工具,甚至還要冒著 OTP 燒錄方式,搞壞一顆就沒了一顆....搞得心裡一直在淌血。

所以就弄一套來玩玩囉。接下來還會用一篇文章簡單的帶過一些相關技術觀點分享。

就先這樣子了囉。
---
最後還是要來講一點技術以外的故事好了。

其實我在之前的工作經驗裡,有認識一位前輩大哥(也沒大我幾歲...),他常常跟別人

誇稱自己是台灣屬一、屬二開始使用 Microchip MCU 的人。所以啦~那些搞單晶片 MCU 

的相關系統應用技術自然也不在話下。當然也是在自營(SOHO) 及上班之間來來去去的。

搞過的應用產品與市場也不計其數,上班地點也不乏橫跨兩岸三地的....

前幾年還突然帶了一個人來找我說:要跟我買 USB ROMTER (模擬器)。

見鬼了,我都已經停售很久了...但就千拜託、萬拜託的請我幫忙。我說:都老朋友了

我就免費給你弄幾台吧...他就偷偷把我拉在身邊說:Chamber,人家是大老闆,你就

不用客氣了,該收錢的就收他錢吧。買了一次,還不夠。還有一次就約在新竹高鐵站的

星巴克咖啡館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搞得很神祕的。

我最後幾台 USB ROMTER 零件拼裝出來的,就賣給他這位號稱老闆朋友了。

之後,又突然消聲匿跡了。(以前也常搞這件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習慣了)

你真的要找他,還真的找不到,電話、Line、社群聯絡方式全沒用的啦。

這一種搞技術的老師傅大部分都有這種特質的,看多了也習慣了。

但在幾個月前,聽到他一位中南部同鄉,也是位電子零件通路商老闆,跟我說:

chamber啊, 聽說你這位前輩老師傅朋友中風了。你知不知道?

我怎麼會知道呢?他說:他也是聽別人說的,想找我確認一下。

我想應該也不意外,年過六十,以前常搞系統設計搞到沒日沒夜的。生活作息

老是不太正常,以前拚系統結案,還常常靠蠻牛的... 或許年輕時,身體沒問題。

但年過半百就真的很難說了。但我也一直打聽不到他的消息。

也真的希望這是一個謠傳傳聞罷了。

不過,這也真的代表著一個世代的工程師也經逐漸凋零與退位了。也是無奈的。

也剛好藉由這樣一篇談傳統MCU 面臨新應用市場的轉型故事時,

來祝福這位 MCU 老前輩師傅,能安然度過這一切,也祝福所有有志於此一領域

的工程師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
(待續)

12 則留言:

  1. (ADC+DMA)+(SPI+DMA)比一般ADC IC取樣還要快,程式還可以加一些數位濾波器(32位元可以取代一些小數計算)。再加上價格,一堆ADC都可以收起來了。
    還有一種是通信轉換+編解碼器(AES128)只用二個通信界面,這種IC剛好。利用好DMA,所有的計算力都在編解碼,不像8位元編解碼時來不及通信。
    還有一些分散式系統,像大型電玩機台,IO都拉很遠,但點數不是很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些轉變過程都是在潛移默化之間,不知不覺得悄悄改變了。

      也可以查看一下我之前的文章,也曾一度認為我應該不太會進入 32 bits MCU。

      但現在卻發現也好像也回不去 8 Bit MCU 的歲月了,因為現在不管是MCU 的功能,

      最主要的還是在於許多網路資源都已經轉向這樣的市場趨勢了。

      誠如你之前留言說過的:有些東西不一定要搞懂(USB),但我只要拿著原廠提供的參考碼,

      我就可以很快的完成手上的工作了。

      現在許多系統的開發工作,都已經不像以前那般的還要等你慢慢的孵蛋,

      想做的產品市場,在技術方面沒有人會等你重頭到尾每一個細節都搞清楚之後,

      再慢慢做的。就像 Elon Musk 的 SpaceX 的故事裡說的:我們是民間私人公司,

      可沒有一大堆經費或時間可以讓你們慢慢的磨。要嘛就是快,要嘛就是從最簡單的東西

      想辦法讓他們可以用在我們的產品上面,譬如有些火箭用零組件,Musk 就會叫他們的工程師們

      先去一般 eBay 或 Amazon 弄一套回來,驗證確認或評估...

      一開始用最貴、用精實的做法不代表你就具市場競爭力,他的 SpaceX 能打敗是上一切

      火箭發射服務公司(包括美國致府的 NASA, 歐盟、乃至於俄羅斯等公司...) 就是因為

      "馬斯克計算了生產火箭的原材料價格,發現僅是當時火箭售價的3%。如果重複利用這些火箭,
      通過垂直整合,自行生產85%的發射設備及軟體模組,SpaceX能將火箭發射價格降至十分之一
      且仍擁有70%毛利率。" (取自於 SpaceX 維基百科)

      所以這個就是告訴我們:技術是手段,最終還是要以成本與市場價格來能決定你產品成功之處。

      懂得從市場競爭力回推技術投入重點,才是一個有遠見及成功的CEO 。

      有很多技術創業者,往往就是只想做自己想做技術或產品,而不是客人或市場要的東西。

      結果就是一大堆人跌跌撞撞或是翻船的原因之一。

      所以也非常喜歡你之前留言討論到許多技術趨向觀點,是由市場演變來分析的。

      這是非常正確的分析觀點,希望以後還可以分享給我們。感謝你。

      刪除
    2. 我是認為這個市場是被設計的。就是先找到一個需求,但不知道它的市場有多大。再加上對它做一些環境設計,整個市場就會開始偏移。
      整個市場可以用系統經濟學去模擬(可以放入電腦模擬)。有些路徑將它的使用者花費成本變成零,就會變成新的路徑,會直接將系統重心流動偏過來。
      這個我在解釋STM32為何要推HAL時就說過一次。STM32的系統軟體利用HAL就可以實現軟體元件化。再加上ST出很多MEMS,都寫好驅動程式。在軟體內只好引入包好的MEMS軟體元件,就自動架好。光是這樣ST MEMS元件的設計方便又快速,自然會佔有一定市場。
      早期TI推DSP不也是到學校去推,學出來的人一般很少用別家的,因為重新適應風險太高,利用佔設計源頭,也佔了一片天空。
      ST這次是利用freeware的推展方法,再加上硬體設計轉成軟體元件化的方式進市場。不只是推MCU還包含MEMS的推展,現在再包到IOT。用上它的solution要移植到別家,不管是換MCU還是換Sensor都會變成大工程。但在ST的工具組就是是拉進來。由工具來影響到設計速度佔有市場。同時也改變了MCU的使用習慣。

      刪除
    3. 這些觀點基本上跟我在搞多核心MCU 時,就已經同時注意到當時的 Arduino 的市場發展。

      這塊市場就有點像你所說的那樣:這樣子的電子開源的DIY(Maker) 市場到底有多大?

      後來就慢慢發現:所以有不管是 MCU 製造商或零組件供應商,尤其是那些周邊向你說的

      類似MEMS ,乃至於 LCD 小面板啊、甚至簡單到 LED 模組,搞到最後,好像不支援

      Arduino 平台就好像偏離市場主流似的,雖然 Arduino 看起來就不像一般很嚴謹的

      系統開發平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確帶給許多新零組件、新模組及新處理器一些市場機會。

      所以想當然耳,這樣子市場成功的模式,也讓這些原廠就不得不思考:如何藉由類似的產品

      推廣概念,協助系統設計者快速地引用他們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切入應用市場。

      但重點是: Arduino 是靠一開始開源平台,藉由全球DIY (Maker) 無償的力量所架起來的。

      而 ST 因為在 32 bit MCU 起步早,又夾著市場主流,自然就有豐沛的資源可以來搞。

      但你也可以看到:像台灣或大陸這些後起的MCU 廠商,就算一樣搞 ARM Base MCU,

      甚至要他們回到 8 Bit MCU 用同樣的方式來支援這樣的市場趨勢,真的很難、很辛苦的。

      當然也或許就是因為 32 bits MCU 功能與效能強大的可以包山包海的強化系統擴充能力,

      自然這樣的操作方式就顯得相得益彰了。也就是人家成功之處。

      其實就我之前所說的:水到渠成,潛移默化之間,瞬間就改變了市場,造就了今日結果。

      那你說:我自己當初在搞多核心MCU 時,有沒有想到?但想到了又怎樣啊?

      怎麼做?如何做?也都不是我們心裡想的、嘴巴說的那麼容易。

      這個依則就是老闆的格局或是那些CEO 們願不願意去賭一把而已。

      穩穩地作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啊,但就是餓不死,也成不了甚麼氣候啊。

      這個就是現實的工程人生啊。

      刪除
    4. "無償"是一種可怕的行銷工具。建立在對的消費路徑上,就會變成主流。
      arduino的程式。STM32的HAL函式庫,前身STD函式庫也是,主要還是STM32IDE(free C compiler)。
      但"無償"是對使用者,並不是說沒有建造代價。
      很多手遊也是先給免費版,等到你要進階才要花錢。
      會不會利用"無償"設計產品,又是新的行銷要學的。

      刪除
    5. 使用者付費的這個概念不會錯的。

      "很多手遊也是先給免費版,等到你要進階才要花錢。"

      雖然我們許多 DIY (或Maker) 使用的一些軟體都是"破解免費"的。

      不是人家不抓你,但如果你後來弄公司後,你就得至少再弄一套"正式授權版的。

      那些小咖抓了也沒意義,只要有公司得付費時,這些錢收起來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營收。

      更何況:現在軟體也沒有太多的硬體行銷成本(但要弄一套公司服務伺服器啦。以前還要搞CD)

      所以這一種看似"無償"的行銷策略也是因應網路發達而蓬勃發展的。

      但這些做法,對於小公司或新創公司的初期營運管銷成本,到底受得了?還是受不了?

      這就真的考驗著:因應時代變遷的消費模式改變時,每個CEO 的策略思考了。

      所以真的,學技術不難,他們是死硬的、沒有學這些行銷,就很難"變現"了。

      刪除
    6. "使用者付費"這個觀念從何而來?
      馬路不是免費的?為何? 從系統觀點來看,若是交通可以免費,系統會得到最大的回饋率,且"被控制"。這就是為何所以國家都要將馬路都變成免費,經濟力被控制在最大值。
      所以,數位行銷就是故意去設計"無償"路徑,使得系統經濟以新的平衡運行。新系統被新的企業所控制。Google就是這樣,使用者並沒有付費。FaceBook也是。
      "使用者付費"這個觀念卡住很多人的消費行為,同時也卡住很多傳統行銷人員的思考。
      不過也多虧你的提醒,我才知道為何我每次提數位行銷,就是有人覺得我的思考有問題。

      刪除
    7. 你最後提到關於那個數位行銷會卡住很多傳統行銷人員的思考--- 這個說法,的確是。

      那如果我換個方式來解讀另一種創業成本概念:

      很多人認為說:我新創公司或是搞個人SOHO 族時,我辦公室就先暫在我自個兒家裡。

      多方便啊...但其實也有許多無形的成本加注你看不到的地方:辦公家具要不要列帳?

      電腦、儀器設備要不要列入會計成本項目?買個零組件實驗一下,要不要開發票?

      很多人覺得這些都很瑣碎,到月底就一大堆進出項的發票要整理。找個助理好了。

      要不要給他(她)一個位置及一部電腦?這些水電雜項開支,算公司的?還是你家的?

      短時間(我覺得幾個月或一年還可以),但長期就不行。因為時間一久空間就會擠壓...

      所以不是想從SOHO 族(車庫裡)出發創業,沒有錯,但長期來說:這不是一個正常公司發展。

      同樣的道理:傳統行銷人員覺得"使用者付費"就是一個天經地義的事,所以要趕快幫老闆

      或公司跟客人或市場收錢...但問題是:其實有很多產品或市場擴展初期,其實那些錢也不是

      甚麼大錢啊。(你認為對小公司很多,很重要...),但對於你公司未來前景反而可能是一種傷害。

      因為你的客人與所要進入消費市場會對你產生戒心:要付費?而且還比人家貴....

      客人與消費者自然就會去其他替代方案或產品。講難聽一點啦:你光你面對的客人或消費者

      所能收集到的"大數據"都沒機會,你怎麼未來因應所謂未來消費市場大數據分析呢?

      沒有這些數據分析,哪來的"數位行銷"呢?

      所以啦,這一類的公司創業模式或經營管理模式,肯定會被新一代的消費市場給淘汰的。

      因為這些傳統行銷人員,面對錯綜複雜與茫茫消費市場,你根本無所適從啊?

      你也沒辦法抓住消費者或你競爭對手的銷售策略啊。

      現在就連國家建設馬路時,也都會從交通狀況去撈車流大數據了,更何況是要以營業為目的的

      企業呢?真的不要忽略人家講的數位行銷裡的大數據分析。

      這個就是未來肯定的趨勢。

      便利商店裡那一台收銀機後面,所隱藏的生產、物流倉管,乃至於金流控管,

      都是數位行銷的大數據庫。人家可以賺少少的手續費,甚至提供折價或免費折價券...

      人家開店的目的是甚麼?就是這麼一回事啊。

      刪除
  2. 這半年重回車電業(海邊的子公司),變化超大,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前份工作在用Microship 8bit chip寫寫溫濕度sensor,現在則是32bit甚至64bit。
    不過看到十幾年前的同事還在車電業打拼,也是很欣慰啦。
    我則是逃了十幾年,輾轉大眾運輸、智慧建築等幾家公司,又回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年輕就是本錢,想做甚麼就可以去做甚麼。

      車電業沒有甚麼不好的,但還是有許多現實面的問題,我之前許多個人在車電業

      也碰過許多故事。

      但更多的老闆都跟我說:這個真的沒辦法。我們都不是海邊的相關企業啊。

      以前搞車電業是想賺錢或創造一份屬於自己的產業模式...

      現在剛好跟你相反,只要有老闆不嫌棄我,願意養我,做啥我也不排斥的。

      車電業對我來說,套一句流行台詞:我回不去了。

      就算是海邊的子公司找我去,我應該也不會去了,

      這年紀已經沒辦法說:再跟他賭一次了。

      "享受這年齡的步調、不再逞強過日子!..."

      您們年輕沒差,加油了囉!

      刪除
  3. 若網路是外掛腦,是一種外掛的資料庫,沒有關鍵字還是不好查。
    那FaceBook也是外掛,外掛到另一個人的腦了。
    二者配合用,就一定可以找到想找的關鍵字。

    回覆刪除
    回覆
    1. 網路裡甚麼都有,只怕你找不到而已。

      但我想只要下功夫,肯定可以找得到的。只是當你找到之後,也看了、研究之後呢?

      依樣畫葫蘆一遍...OK 可以交差了事了。

      然後老闆很高興,但你總覺得這個你會做,過了五年、十年...還是有一批年輕的肝

      也會做同樣的事,老闆一樣會很高興,但可能換成你不高興了。

      或是你是自營當老闆的、也接案子搞產品,發現同樣的流程與故事。

      換成客人高興,你不高興了,因為別的小公司或新一代創業者也可以做同樣的事...

      所以呢?當你發現這一套流程之後,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技術以外的東西了。

      譬如市場行銷或是如何利用這些東西轉換成一種對你比較有利的條件與競爭力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