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車用電子產業報導 --- 車廠急討25片晶圓 魏哲家傻眼:台積電接單2.5萬片起跳

其實現在要搞技術,只要有市場有錢(就是有人願意投資燒錢),個人認為真的不難。

但真的難的:還是在於如何從原物料控管再到持續維持生產製造供貨給市場。

像我個人之前那個獲獎作品得獎產品(CDI) 背後的開發故事(一)

這個東西還是一直持續有客人會下單。但這個東西現在對我來說:

最難的就是備料、生產了。


 你說要不要跑業務,擴大市場營收?一來除了業務推廣之外(包含技術支持與

銷貨貨款等),二來就是備料、發包生產了。

這個東西說穿了就是燒程式碼,檢測品管而已。(程式也沒啥好改了,我自己的車

也用這個東西騎了六、七八年了。一直陪著我與我的狗狗外出放風的...)

但它的前置與後續作業繁縟的工作一堆。所以我也就很懶得再找甚麼新市場或新客人的。

當初就是知道搞這些技術以外的雜事,就是得靠一家正常運作的公司來建立一個標準

流程處理。(包括:業務接單、生管下單生產出貨及會計財務銷貨入帳等等)

所以才找人投資弄公司,而後來既然接手公司的人員也懶得處理,那對我個人來說:

那在資源統籌上就更難了啦。要不是為了支持老客人,就真的不太想接單了。

----

所以啦,你如果有興趣從搞 SOHO 族從技術產品開發出發的話,不要以為只要有技術,

搞定一切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數鈔票輕鬆過日子了。技術的東西沒包裝成產品出貨,

怎麼可以算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呢?

如果你的技術產品一直開發,隨著市場趨勢一路前進的話,你覺得你隨著技術演進,

你從半導體供貨市場裡,你要如何一路保證半導體的供貨市場無虞呢?

別的不說:像我這個產品用的MCU 就是國外 MCU 廠,用較舊的半導體晶圓製造

技術生產的。人家早在幾年前就已經不再支援新設計案了,就連取代它新一代的

半導體製造技術的MCU 也都慢慢覺得跟不上競爭激烈的市場了。

所以我還真的懷疑這個產品的MCU 還可以撐多久的供貨期限。

要不要隨著新一代的MCU 再一次移轉程式碼?別傻了啊...早早洗澡睡覺去了吧。

到了我這個年紀,我也常常開玩笑說:不要老是把技術拿出來說嘴了啦。

搞這個久的產品技術開發了,就連這麼簡單的接單生產收錢的事,你都未必能好好的

處理,你還一天到晚還在講技術開發?你技術開發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我才說:如果搞技術可以只要寫寫開箱文,貼貼社群網站給大家按幾個讚...

就給它爽歪歪的,樂個幾天....這算甚麼?

有時候搞技術都會有點看不起那些搞後段生產製造的...就覺得我搞技術應該就像

在矽谷像Google 、Apple 等國際大企業一樣搞技術就好,那些生產製造就交給

鴻海台積電等就好了。是啊...像貼文中新聞所說的:人家還未必理你啊。

非但觀念固執,還有點偏執了,記得以前一位搞技術朋友的小孩,當初要填寫

大學志願時,就覺得要念搞生產管理的工業工程,搞技術的老爸還覺得小孩在想甚麼?

老爸覺得他搞技術,前途一片光明啊...小孩子就應該克紹箕裘啊。

我就好奇問了一下該小孩的想法,他說:他從觀察他老爸一生的工作就只是搞技術,

一直辛苦的沒把這些技術轉化成有效的產品生產,創造更大更有效率的營收。

你看:年輕一代的觀察與想法多好啊。明明人家小孩子都可以看出老爸搞一輩子技術

的盲點出在哪了啊?為什麼我們就沒辦法多聽聽自己的小孩的意見呢?

其實,這也是許多搞技術搞過頭,有點偏執的長輩帶給小孩很負面的教育示範。

像我兩個小孩:一個專攻硬體設計,一個專攻軟體,但他們也都會常常分享

"股癌"(謝孟恭)的產業財務分析廣播給我聽聽...個人覺得:技術搞到一個程度,

可以透過這個技術可以跨入一個產業,一個市場就夠了,接下來你應該花更多的

時間與精力去思考技術以外的東西。

有空大家也不妨聽聽股癌的一些產業財務分析廣播...其實裡面有許多我們搞技術的

所忽略的許多技術以外的資訊與市場脈動。

老話一句:不要倚老賣老,聽聽年輕人們在聽甚麼?在研究甚麼?

這個就是真的是市場趨勢啊。

分享給各位。

PS:聲明一 下,關於股癌的連結說明:本人不炒股,也不玩股票,

聽股癌的節目,純粹是聽產業評論,與聽他講幹話、畫虎爛而已。

=====================

車廠急討25片晶圓,魏哲家傻眼:台積電接單2.5萬片起跳

2022/08/04 10:28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晶片短缺問題在過去2年間困擾著汽車行業,雖然

這種狀況正在緩解,但已經給汽車製造商帶來了新的永久性成本,它們將

更多地參與晶片開發工作,也會直接和晶片製造商溝通,投入更多資本換取

更穩定的晶片供應,這和它們過去依賴供應商,或是供應商的供應商做法,

有著180度的大轉變。

《路透》報導稱,對於晶片製造商來說,和汽車公司存在發展中的合作夥伴

關係,是值得歡迎的,不過許多晶片公司高層指出,在最近的供應鏈危機中,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汽車廠商對於晶片行業供應的運作方式缺乏了解,

也不願意分擔成本和風險。

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透露,過去從來沒有汽車行業高層和他連繫過,直到晶片

短缺問題嚴重。魏哲家最近對矽谷的台積電合作夥伴和客戶說,在過去的

2年內,汽車行業高層打電話給他,表現的像他最好的朋友,還有1名汽車

製造商高層打電話要台積電緊急提供25片晶圓,但台積電接到的訂單往往

都是2.5萬片晶圓起跳,「難怪你(那位高層)得不到支援」。

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執行長考菲爾德(Thomas Caulfield)表示

,汽車行業已經了解到,不能把數十億美元建造晶片工廠的風險,完全留給

晶片公司,「我們不會投放產能,除非客戶提供承諾,並願意拿下這些產能

所有權。」

報導指出,通用(GM)、福斯(Volkswagen)和福特(Ford)等汽車巨頭

,其新成立的團隊正直接和晶片製造商進行談判。Nissan和其他汽車製造商

則是接受了更長的訂單和更多的庫存,通用和 Stellantis還表示,將和晶片

設計商合作設計零組件。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數據,到了2026年,每輛汽車平均晶片將超過1000

美元,這比疫情暴發的首年高出1倍,舉例來說,保時捷電動跑車Taycan有

超過8000個晶片,但到了這個10年末,這數字將增加1倍或2倍。

====
中央社 記者張建中新竹4日電

台積電積極協助客戶解決車用晶片荒難題,據路透社報導,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曾接到車廠高層致電,表示急需25片晶圓,由於台積電接單以2.5萬片起跳,魏哲家回說「難怪你得不到支援」。

報導指出,魏哲家說,車用晶片荒爆發前,從未接過車廠高層致電;過去2年,接到許多車廠高層電話,表現得像是最好的朋友。

魏哲家提到,曾有車廠高層致電,表示急需25片晶圓,由於台積電的接單規模多是以2.5萬片起跳,向對方說「難怪你得不到支援」。

台積電多次表示,汽車產業供應鏈具有自己的庫存管理方式,既長又複雜,從晶片製造到汽車生產至少需要6個月時間,中間也經過多層供應商。

為協助客戶解決晶片供應面臨的挑戰,台積電去年初將支援車用電子客戶的產能需求列為首要考量,罕見地進行動態調整、重新分配晶圓產能,支援全球汽車產業。

報導指出,車廠在經歷過晶片荒所苦後,除紛紛自行開發晶片,並與半導體業者合作,強化車用晶片掌握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