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CDI 客服資料更新(Aug.2022) --- 技術到市場模式改變

截至今日,還是有人詢問關於CDI 的技術問題。

就提供一些技術參考文件圖示,以供有需要的人查詢。

這是以前幾篇文章的延續:

得獎產品(CDI) 背後的開發故事(五)--- Dio 50


從可程式DC-CDI 再回到AC-CDI

這種東西,大家不用替我擔心,這些玩意兒,肯定還是有人會給他玩個五年、十年的。

雖然這東西已經不是主流市場了,但還是會有一些市場需求,沒有經濟規模,所以公司

行號不會特定去搞生產線或擺個商品銷售的。就看每個人對這樣的市場需求如何去搞

生產銷售而已。

在那一篇可程式DC-CDI 再回到AC-CDI 的文章中,我有提到一顆傳統控制IC 的作法。

當然那個市場已經做爛了。我想就連大陸自己來做也未必每一家都可以賺到錢,我講的

是包含備料生產銷售庫存,整個成本攤提下來,你就未必可以賺到錢的...

但很好玩的是:我在2015 年寫這一篇文章時,是有個東南亞客人拿著他們市面上一顆

Honda AC-CDI 給我看,結果我逆向工程一看:乖乖啊,人家日本人在ACCDI 已經

從原來那個傳統控制IC 做爛的市場裡,重新改用一顆MCU 用數位的方式來搞市場。

當然用MCU 數位化的做法,肯定會比傳統類比控制IC 的作法有彈性多了。而且

在後段備料生產方面也比較有優勢,現在簡單的八位元MCU 搞不好都比這些類比

控制IC 的成本低。而且也不用擔心備料庫存問題,需要甚麼規格機種,程式燒錄後

再出貨就好了。客人也給我市場的參考價格,我們反推一下成本價格,也還好。

所以當初我就把我的DCCDI 給改版弄了一套也還是可以隨時修改點火進角的ACCDI

產品出來,也的確找了一些傳統ACCDI 的車子給試過了,都沒啥問題。

但最大的問題是甚麼?當然還是在於備料生產與市場銷售了。

備料生產: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一來你可以從市場規模可以回頭跟MCU 原廠談到

怎樣的採購價格?你從市場客人的 payment term 條件,要準備多少營運資金?

這些當然就是考慮投資報酬率啊,營收獲利再除以營運成本...記住喔~不是硬體或

產品產出成本而已喔~你還要包括其他管銷費用的。

 市場銷售:你的客人真的可以完全掌握市場行銷與通路的穩定訂單嗎?我們提供的

Minimax Order 的條件,他可以接受嗎?好,你也可以不用看客人眼色,你背後也可

以自己考察評估那個市場機會,但道理是一樣的:你就得自己投入業務行銷資源

去取代通路客人所帶給你的市場行銷通路...帶給公司穩定的訂單與獲利條件。這個

問題,就又回到跟第一個條件一樣的情形:公司資金與資源應用的調配問題。

好了,你覺得這些跟技術問題有關嗎?全沒有。

---

所以這是告訴我們一個的經驗:想用靠技術來獲得較豐厚的毛利與穩定營收,那可能是

沒有經濟規模的市場,這一種是有技術卻又是沒有長期穩定營收獲利訂單的營運模式。

每一筆訂單或市場機會,其實都是你一直用不斷的技術研發或投入產品開發工作來

符合客人或市場需求,你的投入與回收永遠找不到一個平衡點。就是說:你每一個產品

都是還要投入研發、到測試驗證等,雖然有些程式的原理或函數庫你都有已經累積經驗

了。但畢竟每個產品最終的規格與測試要求條件不同,你都得重新走一遍的。

結果每一個開發案,都沒有達到經濟規模,就算你收了開發費用,但那些都不是長久

之計,沒有量產或經濟規模,就連想收智權費用也沒得玩。

每個案子都是揮汗辛苦播種,卻一直感受不到歡呼收割的輕鬆愉快與喜悅。

因為下一個產品開發案又得再來一次,又得走一遍:談規格,定開發時程,

表定驗收標準...搞到最後可能還得不知道要搞多久的後續的維護支持服務....

年輕時,可以這麼搞,一來精力充沛,二來也是學習成長的機會。

但等你老了,情況就不一樣了。

(就算是委託開發案,你也得想辦法訂出一個SOP 來降低本身的開發負荷及提高獲利效率,

但就個人的經驗,在台灣這一種講求速成與不怎麼重視智權或尊重軟體價值的產業環境

還真的很難,不透過一點點的搭配硬體行銷方式來獲取營利獲利機會的。)

真的想從年輕創業來取得長期有一定的營收獲利條件,你就得慢慢的從過去的這些

客人通路或市場趨勢去慢慢地掌握到一些非常基本市場需求。來為你過去所投入的

技術研發,創造一個基本盤條件,否則,一旦當你步入中老年時,你才發現:

那時年輕氣盛所搞得一切努力,此時它怎麼回報給你?

你也不用跟我誇說:我技術好啊...有甚麼東西或技術我沒搞過啊?當初那些上市櫃

公司想找我合作,我都還笑他們:沒技術底子,又想占我便宜....

是啊...你最厲害啊。結果呢?甚麼年紀了,還一天到晚賣肝搞技術。到底所為何事啊?

---

其實人生的時間過得很快的啦,當你年輕時,意氣風發地投入各項技術學習與成長,

也搞了不少產品開發,也接觸了不少公司行號或客人所帶給你的挑戰,但很快地回頭

一看:哇~怎麼一下子就那麼多年輕一代的就開始冒出頭了。市場也一直不斷的調整

與改變了。昔日的許多努力成果,霎那間就將成為你檢視人生的各項指標了。

或許藉由這樣子的技術產品開發與一些創業募資的經驗分享,也可以提供給各位

有志人士參考,也可以幫自己規劃與落實執行一些想法與做法。

---

以下是客人希望我能提供產品的一些技術參考文件資料,有需要的就自行取用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