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全身而退

看今日兩則新聞,雖然我不認識您,但我是由衷的想祝福您。

其實,我們每天都看著媒體大肆的報導許多人人稱羨的光鮮亮麗的新聞。

但其實,絕大部分的工程師或經營者都面臨許多鮮為人知的過程。

譬如:就像文中常討論的產品規劃、市場行銷與公司管理問題等等。

過去許多同事,在領完股票之後,就野心勃勃的想另起爐灶,把自己想像成新聞標題裡的大老闆。

每天幻想著成大功、立大業...再開一家IC 設計公司,每天想著報章雜誌的經營謀略。

結果,事實似乎不是想像中的順利:公司員工們在幾次來來去去的產品開發時程延誤,

產品市場的迅速變化之下...許多工程師們,甚至公司主管們開始心存疑慮了。

譬如:

開多點觸控螢幕解決方案IC好...結果是,生產良率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市場沒有如預期般起飛。

LED 驅動IC 市場大好,結果,應用市場與客戶端掌握不佳,價格又過於競爭。

開單晶片應用市場大,但客戶與市場推廣成本難以掌控,價格與開發工具成本難以維持高利潤報酬。

簡單的IC 人人會做,晶圓廠又難以『喬』資源支持,難的、複雜的IC 又是需要龐大的系統支援。

業務每天在外面跑市場、客戶。天天回來跟老闆抱怨:研發部門開發速度慢,客戶天天要價格。

....許多的結果就是:看似大家人人有希望,但個個沒把握。

最後就如同黑狗兄所說的:那些優秀的工程師們不是被晾在那,就是每天像陀螺不知自己在搞什麼?!

所以啦...下回如果您的公司不是要被賣掉、合併或是要把部門分割、獨力成立公司等等...

您就不必太質疑了,因為老闆們也想力求解套,就如同標題所示: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全身而退的!

---所以才有人不得不獨立單飛,去追求個人的人生目標吧。

祝福所有人。

-------------------------------------------------------------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5521138.shtml

罹癌工程師化大愛 一天五善

歷經喪母及喪弟之痛,自己也罹癌的蔡庭泰,仍樂觀抗癌且當環保志工。
圖/慈濟提供
35歲的半導體工程師蔡庭泰,8年來歷經喪母失弟之痛,自己也罹患癌症;在病苦與命運磨難中的他,仍到慈濟當志工做資源回收,晚上輔導社區學童課業,力行「日日減碳.一天五善」。

慈濟秘書處人員鍾易叡說,今年是世界地球日40周年,也是慈濟推動環保屆滿20年,蔡庭泰從「素食、省水、省電、攜帶環保三寶 (杯、碗、筷)、改變交通方式」等五方向,節能減碳,令人感動。

蔡庭泰父親早逝,母親靠做成衣代工,獨立扶養三名孩子。86年,他就讀大四時,被檢出罹患B型肝炎、多囊性肝囊腫及多囊腎等病。他硬撐著病體,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投入半導體科技產業,並栽培弟弟完成研究所學業。

正當一家苦盡甘來時,母親卻積勞成疾,92年罹患大腸癌病故,隔年弟弟也被檢出罹患多囊肝及多囊腎,不敵病魔,撒手人寰,讓悲傷不已的蔡庭泰,肝腫瘤復發。

「我不是去開肝,而是去開心」,接受肝腫瘤切除手術的蔡庭泰,也打開糾結的心。出院後與太太離開竹科,回到南部老家,並加入慈濟志工行列,在高雄縣仁武高中旁的慈濟環保站全心做環保,他太太邱鳳妹每月也到慈濟大林醫院做志工。

每天上午在慈濟環保站總會看見蔡庭泰的身影,從開環保車沿線載運到分類,樣樣參與。他強韌的生命毅力,讓慈濟師兄姊都很感動。後來他多次住院治療,師兄姊及鄰居都自動到醫院照護他。

面對無情的生命試煉,蔡庭泰說,要學會面對、接受、處理、放下,把無可奈何的慟,昇華出源源不絕的愛。

【2010/04/07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5521620.shtml

科技人種有機菜 老農來學

陳禮龍從資訊業轉入農業,種的有機蔬菜綠油油,是個快樂農夫。
記者羅緗綸/攝影

科技人陳禮龍因竹東有良好的水質和土壤,他愛上有機農業,到農委會上課後,在竹東軟橋里經營農場,也投入有機農業教學和公益活動,白天種菜,晚上「種」部落格,沉醉於快樂農場。

「軟橋田間水質好、土地肥沃,我樂當農夫。」陳禮龍說,他熟悉的是資訊業,在科技資訊公司擔任總經理,熟悉網網路整合、寬頻設置,4年前,逐漸轉向有機農業經營,如今全心投入。

他說,岳父、岳母在竹東軟橋里,已投入有機農園幾十年,軟橋里是竹東圳的水源頭,有來自大霸尖山最純淨的水質,也有肥沃的泥土,他的農園長期不用化學肥料、不施化學藥劑,通過中華有機協會藥物毒物檢驗認證。

他長期參與後,放下身邊工作,參加農委會舉辦的與有機農業相關研習,修滿每一堂課程,吸收生物防治、堆肥、農場經營、推廣等知識;現年45歲文質彬彬,在高齡農友中顯得特殊,他成了推廣有機農業生力軍,老農也誇讚「少年郎,有氣魄!」

他推廣有機農業後,70餘歲的老農來學習,感慨「活了70多歲,才知道不是用廚餘堆肥」;他說,廚餘有油、鹽份等,並不適合堆肥,且腐敗後會帶來蠅害,他用葉子、茶粕、米糠堆肥,用網室和黏蠅板防蟲害,種出的葉菜格外鮮綠。

他經營0.4公頃的「頤禾園」,採有機種植,是高成本,但他認為十分值得,常將農園提供教學,結合竹東社區大學舉辦研習,讓更多人認識有機農業,體驗農場生活。

他參與公益,提供弱勢社團、小孩種菜,收成後義賣,充做公益經費,舉辦活動時,社區大學學生、民眾,常主動參與當志工,「頤禾園」滿是溫馨,成了快樂農場。

白天他整合網路做資訊業,也做農事,推廣有機農業、教學、帶活動,晚上「種」部落格,將農業新訊息及有機農業相關訊息上網,自嘲是三棲的快樂農夫。

【2010/04/07 聯合報】

 

1 則留言:

  1. 當農夫看天吃飯畢竟比看老闆跟客戶吃飯要心肝情願一點...哈哈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