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下世代的年輕人--- 從一位老工程師的角度。(4/4補述)

這兩天大家都在談論關於台灣年輕人的問題...這其中有著許多

錯綜複雜與時空背景的問題,因為可能牽涉到政治立場問題,

實在不便多說評論。畢竟我們是搞工程的~我也不想在此單純的地方搞筆戰。

還記得我之前提到我鮭魚同學的故事,後來我也曾想說:是否可以想想

有什麼好的正向建議或什麼的:

一個小小關於鮭魚的公告


我鮭魚同學在 3/29 青年節給我了一封Mail:


"
最近在你的部落格看到有關我對收徒弟的回答,補充一下

我雖然回答的很簡單,但是這只是我在這幾年的過程中目前最後的答案

我曾參與設計宏基第一台筆電設計,也曾自行創業作過筆電,機構電子一手包辦,有曾領先作出第一台手提的all in one 電腦,現在作機器,我相信我的功力不是太差

我在五年前還興致勃勃,想寫信給科技大老創立創新設計學院,傳授一些經驗給年輕人,但是這幾年下來也是無人響應

我是個人,沒有雄厚資金,承受不了風險,沒有辦法作,而有錢的人是不想作,因為去炒房地產賺的多,這些是賠錢的事,那別說政府還缺錢

所以我替現在的年輕人感到悲哀,有興趣學的人無法學,只能去打別的工,希望你們能到大公司去學,幸運的話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雖然是作小螺絲釘,但是還是可以學到些東西

抱歉了

"

我看了他的回信,也想到這兩年宏碁經營困境,難免心中有點惆悵,

我跟鮭魚學校畢業進入職場時,適逢國內高科技發展階段,擁有著

高資源,高發展的產業模式...成果如何?不用我多說。

但畢竟再好的歲月也會有令人緬懷的一日。

說真的~這一個過程,有沒有人賺到錢?有沒有身成名就,口袋麥克麥克的?

這也不用我說。那這個之後呢?有沒有帶給我們什麼轉機?

到了今天,每每檢討起產業困境時,總是抱怨或感嘆:接班人才難尋,現在年輕人啊...

那真正的原因與道理在哪?...每天新聞媒體就看著:有年紀的老闆嘴巴講的...

跟年輕人高舉雙手吶喊的議題,卻是南轅北轍。形成強烈對比。

----

以前我也年輕,但我年紀大了,換成我的小孩成了大家嘴中的小屁孩了。

有很多話,變成我說不出口的難言之隱。

鮭魚最後一段話最能凸顯新一代年輕人的包袱:

"所以我替現在的年輕人感到悲哀,有興趣學的人無法學,只能去打別的工,希望你們能到大公司去學,幸運的話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雖然是作小螺絲釘,但是還是可以學到些東西

抱歉了"

就成了我倆一直困擾我們許多搞技術人的共同心聲。---我是覺得有一種講屁話的意思啦~
---

我不會怪那些無良的企業主,因為他們也會慢慢承受自己缺乏遠見的苦果。

(現在看來也對於政府的拼經濟政策又讓他們燃起一絲絲的期望了!)

年輕人呢?也只能盡量的鼓勵他們勇敢的放手去飛,去追尋屬於他們自己的夢想。

本月大陸IT 產業也有一篇有名的新聞,就是大陸最大入口網:騰訊公司的CTO 退休了

讓我訝異的是:騰訊旗下有個騰訊學院。...

那為什麼我們台灣企業只是一天到晚只會哇哇叫的人才荒?您以為您要的人才

會從天上平白的掉下來給您?就算您挖得到角,您以為磨合經營理念與文化那麼容易嗎?

今天另一則國內科技新聞:宏達電行銷長 何永生將跳槽國碁?

是啊~挖角的薪水高啊~但您能待多久?才是真正問題。

---

再回頭看看鮭魚同學的自述~想想過去幾年我們台灣高科技業握國內最佳的產業資源,

但卻沒有好好的佈局所謂的創新學院,您也不要老是幻想那個員工股票分紅制度,

換個角度想:那些分紅制度才是真正扼殺未來人才培訓管道。

當您拿到分到越多時,代表老闆沒有真正的考量到您下一代的出路...

也沒有真正的投資應該屬於您下一代的競爭環境...

或許我跟鮭魚都有點年紀了,我們也看到我們下一代的困境了...

不是您我有份養家活口的好差事而已,重點還是萬一我們老了~通貨膨脹會吃掉

我們的退休金時,我們還是需要我們的下一代找出他們的競爭力,可以好好的撐起

這個社會,讓我們不至於無人照料,出門看醫生還要自己想辦法....

---
我們再從鮭魚的回信中也看到(當然我們自己比誰都還清楚...),唯有在中小企業中,

才有機會磨練全面化的一身功夫,大公司裡能做的只是見樹不見林的工作,

當然這也是大公司,大企業想要您做的事:因為您就會乖乖的扮演起他要的小螺絲釘。

小螺絲釘壞了,他可以隨隨便便可以在一般五金行就可以找到替代品,

因為他要的只是標準化的螺絲釘。--- 有沒有興趣那是另一回事了。

(台灣這些大公司更尤是,因為他們只喜歡做代工!!)

中小企業中,每個人都是一個人當N個人用,是全面的~像以前我剛接觸EE時,

又寫軟體、韌體 ...外加硬體,甚至測試設備還要自己花腦筋想一下,想辦法生出一台。

苦是苦~但是就是一個全面的養成訓練與教育。

鮭魚無奈~我也無奈...為什麼?因為以目前或未來來看:我們國內的產業或是

我們偉大的拼經濟政策是往大型企業走,利大於弊嘛!....

我跟鮭魚還有機會搏一下可以賣身或賣價值,還可以賣出一點剩餘價值,

但是對於下一代年輕人來說:是越來越難了,當雙方人才大量交流過程中,

我不敢說:您還有沒有機會?但肯定的是:您的下一代要更努力才有機會

冒出頭,會更辛苦~因為您連在這裡要找一家好的中小企業來磨練自己,

可以好好的做自己想做的~又可以好好學點東西,做出一點人家要的價值~

真的會比較辛苦啦。或許,您就乾脆配合政策轉行做服務業好了。


----
4/4 補述:

有人問我:關於爭吵的議題關我們工程師什麼事?

底下是我最近買進的東西。明眼人知道這是什麼。



我在買這個東西之前,我曾詢問過高雄林老師的意見,然後我請我所熟識的

代理商業務小姐幫我詢價與報價。最後呢?我從別的"管道"買到了這個東西...

當然啊...照片下方襯底的是另一個產品...大家也應該知道這個東西大概是從哪裡買來的!

這是一台支援MODBUS "三相網絡儀器"?...我從詢價到拿到手不到五天工作天。

然後您問我:工程師對於兩岸貿易有什麼看法?...可以獨善其身嗎?

對我這一種曾經跑過兩岸的人來說:可能比那些整天坐在冷氣房裡談貿易條例的

官員還多"體會"一點點,也可能比整天號稱兩岸投資大老闆們也更能體會來自於

底層辛酸心聲多一點點。

就這個東西我得感想很簡單:

第一:台灣某代理商那位我很熟業務小姐的報價當場被踩在地上,她這個月失去這個

業績了...我是利大於弊,萬一她失業了,是她活該嗎?...

第二:如果您是也搞ModBUS 或相關開發工程師,但當我買了這個東西,您老闆可能

就會考慮您的薪水問題了...

最後呢?這個東西我可用多久?我也不知道?...萬一出了問題,也是我活該...

我還能說什麼?---- 那您說:我們怎麼獨善其身?

當然您會跟我講說:那工程師您應該自己要好好檢討一下您自己本身的競爭力啊!

但您要怎麼做?應該您在台灣這些老闆們底下做事時,老闆們一天到晚要您做的事是:

Cost down !Cost down !Cost down !Cost down !Cost down !Cost down !

而這個簡單的目標,不就是人家對岸早就做好在等您的條件啊!您每天沒夜沒日的

努力是在幹什麼?....難道您還要您做不到時,還要您小孩子繼續幹這種事嗎?

不是我們幹工程師的不知道什麼事?我相信我們比誰都還清楚。....

但您說:最後協議會不會過?當然會過,因為我也相信利大於弊...我買這個東西

我最清楚了!...重點不是在這裡,因為我會擔心新一代的年輕人該何去何從?

因為我們沒有留下很好的競爭條件與環境可以讓他們有所準備。

第二,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歷史上往往一位無能或是自我感覺很好的領導者,

最後旁邊都會出現一些"很奇怪"的權臣。您說唐玄宗有開元之治,他的政治條件與環境

不好嗎?不好意思,那為什麼還會出現李林甫與楊國忠這樣子的人?最後呢~從此唐朝

末年整個朝廷就被這些不管內臣或外臣給把玩...自唐憲宗開始到唐朝滅亡12個皇帝

有11個都是都是權臣的傀儡...類似這樣子的例子歷史上不勝枚舉。

....那最後呢?

您說:台灣在整個中原大陸的眼中是什麼?除了意識之爭外,他有何意義?

清朝康熙皇帝花了那麼精神收回台灣之後?清朝對台灣有何重要建設?

搞到最後,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人說:您要割遼東半島還是台灣給我?...清廷一想:

遼東半島是在他家門口,而台灣是遠在天邊的蕞薾小島...當然沒用了~

還讓當時的巡撫唐景崧被逼台灣獨立...有用嗎?....自古以來以陸權立國的中原政權

一向都不怎麼重視海洋擴權,包括現在的也是,您有聽說中國大陸的有什麼知名

的艦隊與海軍嗎?...我倒覺得比較在乎的~應該是日本與美國這些西方強權用來箝制

以陸權強權的中國。...韓國不怕嗎?那是因為還有一個北邊的附庸國....

-----
所以呢?只要您從歷史的角度,長遠的想一想...其實答案在清楚不過了,

只是有很多答案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有沒有機會看到?若沒有?那就是我們的下一代

...很簡單,因為從最近三位領導著來看,我們也已經跨越了一個世代了,

年輕一代也慢慢體會到這些問題,也得面臨這個問題了...那就得要好好的考慮了。

就這樣子很簡單的道理,至於誰用暴力?或是那個警察倒楣?或是那個學生白目?

拉大歷史焦距....重要嗎?

48 則留言:

  1. 不同時代的共業!!!

    回覆刪除
  2. 唉~就以我自己所處的園區公司來說:有很多是揮一揮衣袖,什麼也沒留下,只帶走了

    他自己的那一份分紅股票....等到今天,看著宏碁所面臨的公司轉型與經營接班問題...

    沒有屬於自己的創新設計學院,卻一天到晚跟別人說要轉型,創新、再造...從何而來?

    這已經不是不同時代的共業,而是更多上一代吃乾抹淨的苦果...債留子孫...

    更慘的是:也沒有真正的傳承核心競爭價值。...留下股票,資產與房地產...那不是核心價值。

    要再造的是原來那一股打拼努力不懈的學習成長動力。...只是隨著像鮭魚同學一樣,

    沒有想太多的賺錢機會,只是想簡單的傳承那一份精神而已...卻是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不見...

    回覆刪除
  3. 園區中, 年輕時有"勇",有"謀"的老闆不少, 目前這些快60 or 超過60 的老闆, 絕大部分已不復當年"勇", 而當年的"謀", 隨著產業的快速進步, 對岸的突飛猛進, 早已蕩然無存.
    可怕的是,很多老闆不自覺! 還想憑藉當年那套繼續往下玩10年?
    對他們而言,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公司是我的. 我有付員工薪水,我的責任就了了. 傳承對他們來說,從不曾是一個議題. 在這樣的公司工作, 如何奢求傳承?
    如果傳承是指,訓練 junior 工程師, 取代 senior 工程師, 那我想這些老闆會非常樂意!
    曾遇過某上市公司的老闆說過; 他不用年資超過6年的工程師, 主管想用這樣資歷的人,要特別寫報告申請,詳述非用不可的理由,闡述回報率與1~2年的開發計畫. 聽完後, 我謝謝對方再聯絡.

    回覆刪除
    回覆
    1. 樓上的您提到重點了,這也是很多senior工程師最憂慮的地方,今天就算我有能力,有意願去增加我的競爭力,可是光年齡就卡死了,年資6年一個工程師也才30出頭,就被企業近乎判死刑=>列為拒絕往來戶,那工程師跟AV女優有什麼不一樣,稍有年紀就只好引退了

      再說增加本身的競爭力也是個大哉問,如果一頭熱去投入某項技術,搞不好公司完全用不到,也不會安排相關位子給你...那花在上面的時間就是浪費的,那投入外語?專案管理?恐怕也是一樣...所以我能想到的就是把手上的工作作到盡善盡美,剩下的就交給老天了

      刪除
    2. 小老弟啊...雖然您講得是事實,但也說得很灰。

      我之前也一直強調:大家都會說:學那個Linux 、Android 啊...或什麼新的NFC..BLE...

      永遠學不完,重點就您說的:我學這麼多,為了到底是要給公司用呢?還是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而這麼辛苦的學習與所增加的競爭力,對老闆或企業來說:也只值得6 年而已,值得嗎?

      ----
      那如果前題常常是如此的話,那難怪人家就說:那不如去傳統產業算了。

      當然我們想事情就不應該如此,尤其是我們的高科技是號稱集國內菁英之產業。

      我們就更應該很正面的發展一個良性的就業與發展條件....雖然目前很不幸的是:

      我們的高科技的企業文化往往還是沾染傳統產業的氣息,尤其當我們一天到晚

      想靠大陸廉價勞工的 Cost Down 經營模式...就真的越來越難....

      我想這其中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與調整的產業發展政策地方。是不是?

      刪除
    3. 傳統產業的技術至少可以累積,電子業資訊業的技術三五年就一個世代,舊技術還沒學熟就快被新技術淘汰了

      刪除
    4. 用人唯才,紐約科技從業者五成沒有大學學位
      http://technews.tw/2014/04/15/half-of-new-yorks-tech-workers-lack-college-degrees/

      刪除
    5. 關於學歷這檔子的事,就不要拿國外的例子來跟國內比了,

      如果能改變這樣子的事實,我們教育部就不用搞教育改革,改得這麼亂七八糟的...

      到頭來,還怪企業?社會價值觀?等等...沒完沒了,不會有結論的啦。

      -------
      不管高科技電子資訊業或傳統產業,技術其實都可以傳承與累積的啦。

      就看大家怎麼用而已,傳統產業因為產品與環境因素給人家的感覺是緩慢的...

      電子資訊業...在台灣搞的人多,高度競爭...大家喜歡花俏,老是喜歡搞一些有的沒有的

      當然三五年翻個世代。您說人家歐美日有這樣子搞的嗎?...

      您說人家Arduino 是用到什麼高科技,來個 三五年就一個世代嗎?

      您台灣搞韌體程式或硬體設計....天天叫,天天換....您看人家日本 YASKAWA,

      FANUC 、德國的BOSCH、Siemens 的控制器 有在跟我們一樣這樣子的搞法嗎?

      還是我常講的:重點還是我們該深思與調整的產業發展政策地方。

      刪除
  4. ..... 轉行做服務業 ...

    噗~ 看到這句, 快從椅子上摔下來, 超幽默der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唉~一直不檢討自己內部的產業政策,光想靠短線的貿易談判,

      怎麼談都是辛苦的啦。--- 老問題:短視近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刪除
  5. 其實我覺得臺灣年輕人也要自己付一部份責任, 因為領股票分紅的日子很棒, 雖說是老闆吃肉你吃肉渣, 但日子比自行創業或者是加入新創公司要好過太多, 風險又小. 所以就很少人要過創新的苦日子啦!

    結果現在老闆吃肉吃飽了, 要講求養生開始吃菜, 員工就只有青菜湯喝喝!

    不信的話, 去問問台青交成四大碩士以上, 有幾個要創業的? 答案是0, 我問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學長...

      廢除員工股票分紅這件事只是讓真正的公司制度與發展回歸正常發展,也更多人可以

      好好檢視台灣高科技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一面...

      我想您所指的"台青交成四大碩士以上, 有幾個要創業的? 答案是0, 我問過!!"...

      指的應該是原本我們這一塊的市場。換個角度想~何嘗不是一件好是呢?

      第一:這些原本一直哇哇叫的公司,都是園區這些公司,而這些公司經過這幾年

      惡性競爭與整併...也沒多少好題材了,理所當然也沒啥好題材可以供年輕一代

      可以創業的...所以,年輕一代的誰會想在這個領域裡創新呢?

      當然就只剩下那些又沒撈到或是感慨沒有年輕的肝的可用的老闆會哇哇叫而已。

      年輕一代的~誰會理您我呢?

      ---
      第二: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何不趁這樣的"契機",讓我們台灣產業有換個角度

      或角色出發的機會呢?年輕一代的~他們要生存自然會思索他們的出路,

      這一次的社會運動不就是一種表現嗎?...我們又何必替他們擔心呢?

      看看年輕世代不同的發展解讀:

      http://www.cool3c.com/article/78266

      ----
      最後,還是我自己解讀的啦:就只有我們這些又沒撈到或是感慨沒有年輕的肝的可用

      的老闆會哇哇叫而已。....看開一點吧!....我們沒撈到的是上輩子沒有燒好香...

      至於沒有年輕的肝可用的老闆?...那也只能說:個人造孽,個人擔了....是誰把這樣子的

      產業環境玩成這負德行的?....

      刪除
  6. 在園區的公司,除了 TSMC, MTK, Reaktek, Richtek 有真正高科技的技術研發外,
    大部份是屬於"淺盤式" 的技術, 這樣的公司並不太需要太 "專精" 的技術. 淺盤式技術的公司生存之道在 "服務", 在 "cost-down".
    偏偏這樣的公司會是未來幾年,被對岸大量取代的標的.

    市場在對岸, 客戶在對岸, "人不親,土親" 的傳統中國人做生意的模式, 台廠很難施展得開.
    在無法有效開源下,只好節流, 當然這些公司的老板就不願意用資深的工程師了.

    關鍵還是在公司要賺錢, 有賺錢, 老板才敢投資.
    目前台廠在大陸有賺錢的,其實賺得 "很辛苦,也很心酸"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個人是覺得台灣現在也不能只靠那一兩家比較像樣的公司在撐...

      因為那些像樣的公司的產品線其實都是很單調與簡化的...只是他們把產品數量做到極大化。

      反而容易扼殺有創意的產品開發與多面向的產品佈局。對整個經濟來說:

      反而容易造成一種雞蛋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感覺。就像常講的兩兆雙星....

      風險其實是我們台灣經濟社會所共同承擔的....

      如何鼓勵多面向的創意產品與產業發展,才是一個比較健康發展趨勢。

      就如同您所說:您是越集中的產業或產品開發的公司,其實人家中國大陸更容易

      瞄準目標展開競爭態勢....如果換個角度想:當您的國內產業規模都是具有小而美,

      優異的根基與研發實力,反而不容易引起這些大陸企業的側目,您反而容易自處

      於高度競爭態勢。就像您看到歐美日國家裡,有許多小而美,有創意的公司...

      反而還容易生存與成長.....

      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新一代年輕該去認真思考的問題。....

      否則,您們也只能步上越來越辛苦前人所走的路!...就是您說的:其實賺得 "很辛苦,也很心酸"

      怕以後連辛酸的機會也沒有!

      刪除
  7. 現在在大陸的台商面臨的問題是 大陸人先到你廠裡作, 看你買的是什麼機器, 一會兒就自己開一家低價搶客戶, 所以cost down 的代工模式, 遲早會被大陸取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像搞LED這一種產品,誰不會做?只要您買得到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MOCVD)設備,

      誰不會做?就連賣設備給您的人,也會教您調...差別就只是您有沒有辦法把規模搞起來而已。

      晚期搞規模的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啦。

      所以我後來喜歡有事沒事就跑去找我鮭魚同學聊聊,...因為當您有個好的ideal ...

      然後您可以不只從產品開發觀點出發,而且也可以同時想到生產設備的話...

      其實那是一種很好的產品觀念,---不只是產品本身的價值而已。

      刪除
  8. 技術含量低的產業,賺得是機會財,來得快,也去得快,
    賺得是機會,是先人一步的時間差, 這種產業的cost-down,是賺不久的.
    就算留在台灣,也是很快被人學走, 憑cost-down再回頭與你競爭!

    產業轉型很重要, 每個人都知道, 真聽進去的很少 很少 很少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聽是聽得進去啦...只是很難做得到啦。

      您看每個老闆面對媒體或底下的人時,都信誓旦旦的說:我們要公司改造、轉型....

      Easy money 賺多了...反而還真的不會賺其他的錢咧!

      刪除
  9. 聽說種植人參的土地其養分會被人參吸乾,要休耕很多年這塊土地才能再繼續種植作物。

    台灣的情形現在就有點像
    1.人參:科技業拿了政府一大堆補助,用了台灣最好的人才,然後把產品(人參)用最便的價格賣出去
    2.土地養分被吸乾:高科技人才爆肝用完就丟,人才變耗材,過勞死頻傳,技術傳承發生問題,有的產業甚至污染環境(日x光)

    回覆刪除
  10. 不碰科技的 8 次連續創業家說:你們這些學理工的,腦子是有點問題

    http://techorange.com/2014/04/17/founder-of-meiaoju/

    回覆刪除
  11. 台灣是個海島,沒什麼資源.
    科技業開發的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人腦資源.
    其實台灣也只有這條路能走,不是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不管您是要海外設廠呢?還是委外生產...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人的腦袋。如果只是想用最多的生產人力資源,

      而不去想最大的研發人力資源...對我們台灣這一種缺少資源的國家來說:真的不是長久之計。

      有空大家可以看一下國家地理頻道的超級工廠:可口可樂。...

      人家用最少的人力在管理,生產大眾飲料....而只有唯一的商品:可樂。

      就可以瞭解:我們發展產業真的需要到處找土地,找工人嗎?...

      我說過了:當需要最少的生產員工背後,真正需要的是最大的研發人力員工。

      這才是我們台灣這一種缺少天然資源要努力的經濟發展方向。

      刪除
    2. 不過 Coca Cola 的 syrup 是 closely-guarded 秘方, 就跟酿酒廠 yeast 一樣,
      都鎖在保險箱裡,所以才可以用自動化生產飲料,前提是飲料秘方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刪除
    3. 我想Coca Cola 的配方為何?可能也是大家說說與猜測。

      這是在西方國家裡,或許大家都有點好奇那個秘方,但也好像沒有人想積極的去挖?

      那您說:以中國廣大的市場來說,難道沒有屬於自己的飲料嗎?或是有機會創造自己的

      品牌或口味的飲品嗎?...可能有~但也有可能會有員工或是其他業者會一天到晚想

      挖秘方....結果都不是想好好經營品牌或投資更多的自動化設備....那就算您拿到秘方,

      您有辦法像人家工廠一天自動化生產 450 萬罐飲料嗎?...這已經不單只是秘方的問題而已。

      而是從一個品牌價值,自動化生產管理...以及配銷等一條龍所建立起來的競爭障礙!

      --- 所以我還是認為研發工程師不要單純以研發產品的角度來解讀產品競爭力。

      人家會蟬聯世界百大品牌前幾名N 年,不是單純靠有配方秘方而已。

      刪除
    4. 我記得有人拿未標示的百事可樂跟可口可樂給路人試喝,其實蠻多人分不出來

      刪除
  12. 錢伯兄,

    你是從正面的角度看, 不過我覺得你太樂觀了. 臺灣的年輕人充滿一片"小確幸"的氣氛, 我問過的每個不管什麼學校畢業的(不乏很多台清交成的碩博士), 都覺得每年領個1, 2百萬年薪, 雖比以前差很多, 但已經比80%的人好了.

    我擔心的就是, 產業再造, 產業轉型, 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現在台面上的中生代人才(30-40歲), 都在斤斤計較年終分紅有沒比別人多10萬, 沒有遠大的願景, 不去思索及採取行動, 那再下一代的機會在那兒呢?


    最近跟一個台大博士畢業的聊, 我問他有沒想要創業或者是加入新創公司成為元老, 這樣如果成功, 可以獲取龐大的利益. 他說他只要當中期員工, 比大多數的人好就好了. 相信我, 這不是只有他是這樣想, 我問過的都是這樣講!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想法,有拼勁的人...早就離開台灣了,剩下來的你還需要去問嗎?台灣的GDP都靠建築業在撐了,連電子業大老闆都在炒房...你要一般人去創業,也太難為他們了吧?更別說銀行跟創投願意借你錢嗎?

      刪除
    2. 那您就錯了, 臺灣台清交一堆優秀畢業生已經很久(超過10年)沒出國了, 畢業就都待在那幾家公司爭每年比別人多幾十萬的分紅. 是沒優秀的人才, 還是這批臺灣最優秀的人才格局都被訓練到很小?

      至於電子業大老闆都在炒房跟一般人創業有啥直接關係? 電子業大老闆要炒房就去炒啊! 正好給年輕人去發展新的產業機會啊! 問題是現在優秀年輕人也想去炒房, 沒人思考怎麼創出一番新局, 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刪除
    3. 學長...我真的比較正面的去鼓勵年輕人去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創業過程中,您所要面臨的不只是技術或產品而已,而是一個很全面的發展。

      就您所說的:台清交...碩博士又怎樣?就算您在園區大公司裡待過,又不代表

      您就具有創業能力,就算您個人有足夠銀彈...我想主要還是要培養個人特質:

      有些人會為了某些想法就會很有熱誠的去找問題,然後又會去想辦法解決...

      這一種人就比較會衝動的創業,因為這一種積極態度容易讓別人感受到您的熱情與投入。

      自然也比較容易受到一些金主的青睞...因為畢竟賺錢還是需要一定的主動性的!

      而有些人呢?...就像明明在一條寬廣筆直的大馬路上,他老兄還是溫溫的用時速40、50 Km/hr

      慢慢的開車,隨時就是一副慢郎中的樣子...這種人有時就算領薪水上班,都會被老闆背後嫌。

      您就不要勉強人家創業了。... 我想這跟那個學校畢業無關!

      至於台清交不出國,這件事我就有點贊同了。因為畢竟是學習吸收能力強,

      出國唸書有一定的增廣見聞機會與擴大自己的格局...沒錯~留在國內跟著這些老闆做,

      只會越做越小的格局...您說小確幸是沒錯。那也只是那黃金前十年啦。之後呢?

      就是在這些世代交替,青黃不接的情形下,也只好讓大老闆剝削您而已...

      當然啊~相對來說:這些大老闆也沒辦法感受到年輕一代的積極、創意與視野。

      彼此交相互動中...就成了您所說的那負德行了。講難聽一點:您都在大老闆底下做個十年

      ,老闆還不是覺得您有什麼格局?您的格局就是我老闆給您的...您還以為自己出國是

      您自己能耐嗎?還不是老闆簽核之後,您才能出國出差的嗎?....就算您的學習吸收能力好,

      老闆也都覺得那是我老闆出錢讓您學的、是我老闆公司提供舞台給您的耶!

      唉~,,,也只能說:很可惜而已。....

      刪除
  1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倒過來說,
    生於安樂,不一定死於憂患, ..... 但有很大的機會是死於憂患之中的.
    對競爭激烈的高科技產業尤其如此!
    你不前進,旁人可是跑得飛快 !!

    回覆刪除
  14. 未來5年各行各業將全面洗牌,你準備好了嗎?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E4ODAxNg%3D%3D&mid=200101280&idx=3&sn=e9e6d6cf4c305ccf815a2b066f095510&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廠的電子零組件好日子不多了!
      (恐怕連xxx確幸也不保)
      --------------------------------------------------------------
      大陸低價零組件大軍擋不住 台手機代工廠被迫採購轉向
      2014/05/12-沈勤譽

      隨著中低價智慧型手機性價比大戰延燒,近期國際手機品牌大廠希望代工廠能比照大陸手機供應鏈的成本架構,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台系手機代工廠在此壓力下,被迫將更多零組件採購轉向大陸供應鏈,取代台灣、南韓與日本既有供應商,以爭取降價空間。

      台系手機代工廠表示,大陸手機廠掀起中高規平價手機大戰,持續延燒到國際手機大廠,包括索尼行動(Sony Mobile)、微軟旗下的原諾基亞(Nokia)手機部門、宏達電等,為全力反擊大陸手機廠攻勢,紛紛打造性價比更高機種,代工廠被迫調整供應商策略,換取更具競爭力的成本結構。

      過去國際手機大廠有統一的品質控管及供應商認證程序,不會為特定市場或產品需求,輕易改變標準或更換零組件,然此舉卻使得國際手機大廠產品價格競爭力遠遠落後,大陸手機廠勢力全面崛起,近期國際手機大廠開始採取更有彈性的作法,不惜調整品管標準,並要求代工廠及供應鏈業者全面配合降價。

      手機代工廠坦言,過去為符合國際大廠品管標準,除客戶指定的關鍵零組件外,其餘多半是採用日本、南韓及台廠零組件,與大陸供應鏈配合較少,但近期為配合降低成本,已經開始大量靠攏大陸供應鏈,並爭取到10~15%的降價空間,部分零組件價差甚至高達2~3成。

      不過,國際大廠雖然要求降價,但仍有相當嚴格的品管標準,台廠選擇零組件供應商,亦會針對其品質、交期、合作經驗、是否有其他大廠採用等進行通盤評估,目前主要是從華為、中興、酷派、聯想、小米、TCL通訊等大陸一線手機廠的零組件供應鏈中去搜尋,若有國際手機大廠合作經驗的零組件廠將列為優先考量。

      台手機廠強調,隨著華為、聯想、酷派、中興、小米等相繼擠入全球前十大智慧型手機廠之列,其所借重的大陸手機供應鏈亦跟著水漲船高,部分大陸零組件廠光是靠大陸手機客戶訂單,便已達到足夠的規模經濟,並進一步擴大成本優勢,未來若再獲得國際大廠相挺,並且從量變轉為質變,競爭力將更上一層樓,台系零組件廠恐首當其衝。

      刪除
    2. 我們一直強調:當我們沒有宏觀的系統整合技術,或大型產品品牌...

      從此以降,我們的零組件產品也只是定位在可有可無的替代品而已。

      http://www.udn.com/2014/5/11/NEWS/OPINION/OPI1/8667846.shtml

      "不僅技術自己研發,更重要的是連機器都自己設計,因此,就算別人知道或偷到技術,
      也無法量產,這也是大立光電可以長期維繫高毛利率的主因。"

      很簡單~您只要回頭看一看您們自己公司的產品(尤其是只想做那些單一產品零組件的~)

      然後只想靠簡單的設計就想賺Easy money 的~...您就知道了。

      以前我們在IC 設計公司,隨便開個IC 就想吃N 年的...就別傻的再幹這一種事了!

      時代不同了啦.....如果您真的行...就不要再想SOC,就直接跳下來幹System Integration 吧!

      以前我不是舉例過了嗎?想做無刷馬達IC ?搞了老半天...也沒掌握馬達設計參數...

      玩什麼馬達控制?!您行~您就自己也掌握馬達設計嘛!要不然您也只是人家的

      Second Source 而已嘛!....您說:現在這一種東西很難嗎?!您應該想的是:

      我應該搞出一套好的馬達系統,連馬達的繞線技術都要好好掌握...連繞線機都要想

      辦法開法掌握。就像人家這樣子從產業供應鍊一起掌握住整個流程與品質。

      現在沒多少新創技術產品啦~重點還是您如何真正的掌握整個開發製造與量產品質的流程啦。

      刪除
  15. 最近無意間加入一個在facebook日本人的電子電路社團,令我滿驚訝的是,裡頭的會員大多白髮蒼蒼了,看起五六十歲的比比皆是。就我的經驗,台灣電子業40歲以上還在專攻技術職的大概日益減少,更有很多公司的慣老闆放話30歲以上就不要了。這麼鄙視技術,難怪台灣的技術永遠扎不了根,永遠淺碟子式的產業。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kumikominosato.openlab/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有一個日本節目叫做「電視冠軍」,那些人即使是在做一件「小」事,那種全力以赴、死而後已的樣子太感人了。贏得壽司師傅冠軍的男人,在主持人問他,壽司對你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會滴下淚來說:「啊,就是人生。我真希望一輩子做壽司。」相同的,甜食冠軍也認為,一輩子都能吃到甜食是他的人生最大目的;魚通冠軍也會認為,魚是他的人生;速食大王也說,希望能吃漢堡到死。這種「職人精神」在我們眼中看起來滿誇張的,台灣如果哪個人說:「我願意把XX做到頂級,至死方休!」的話,大概十之八九會被人笑死潑冷水:「省省吧!賺錢比較實在啦!」

      刪除
    2. Re: [新聞] 殲滅台積電及聯發科!陸半導體廠,10倍薪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0239474.A.B3D.html

      刪除
    3. 台灣科技產業史 燒錢堆起來的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1014/36143613/%E5%8F%B0%E7%81%A3%E7%A7%91%E6%8A%80%E7%94%A2%E6%A5%AD%E5%8F%B2%E7%87%92%E9%8C%A2%E5%A0%86%E8%B5%B7%E4%BE%86%E7%9A%84

      翻開台灣科技產業史,就是一幕幕的燒錢史!從60年代的半導體產業開始,到DRAM與液晶面板,台灣的科技神話,根本就是用金錢與勞力堆疊出來了,錢燒到最後,一旦整個產業到頂,接下來跟進者只要比你更有錢,馬上就可以進入,當時所謂的技術門檻完全不是問題。

      刪除
  16. 來函照刊:
    tsiivi Lao 已針對您的文章「下世代的年輕人--- 從一位老工程師的角度。(4/4補述)」留下新意見: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2693238.A.6C0.html

    中村的八卦重點不是應該不是原PO寫的故事...

    八卦的重點應該是


    日本老闆也是摜老闆嘛



    中村嚴格說起來應該說是 LED 白光照明之父 (藍光LED+日亞的黃粉 = 白光LED)

    而且他現在又在往藍紫光前進,非常有可能讓LED照明更前進一大步

    現在的藍光LED去激發黃粉的能源轉換還是不好,紫光去激發黃粉效能轉換更好

    日亞在LED業界,幾乎就是半導體界的 INTEL

    不管在LED半導體的技術領先全球其他廠商五年以上,YAG螢光粉更是獨步全球

    更別提在封裝的技術上,日亞半導體的封裝機器人全部是自己生產

    三個甚至九個晶體封裝在一起,Cree做的亂七八糟,Nichia卻還能當路燈用

    所以日亞可以那麼跩的對中村,日亞現在在全球LED的佔有率高達40%以上



    回到重點

    當年日亞對1993年中村的發明完全不屑一顧,覺得GaN的藍光LED,更本就垃圾

    所以才有原 PO 寫的故事,當然剛發明出來的時候藍光的波長沒控制好

    發光非常暗,因為發光的亮度都在人眼不可見光的區域...

    但是經過中村的調整InGaN膜的生長,發光波長一直調整,亮度一直提昇

    後來日亞因為這個發明賺到快要翻過去,好幾年下來應該有幾百億日圓吧

    日亞才發給中村修二的獎金,你知道多少嘛

    好好笑,兩萬,兩萬,兩萬....

    幹,講句難聽一點,兩萬台幣都是垃圾了,日亞摜老闆,竟然給中村兩萬日幣啦

    所以中村才會離開,2000年就跑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大學教書

    值的一提的是,當年是我們中華民國的楊祖佑校長邀情下

    中村才跑去UCSB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當客座教授

    而且日亞囂張到在法律訴訟當中就直接說中村發明的Tsufuro MOCVD是毫無價值的東西

    就直接把Tsufuro MOCVD等同 404 專利都給了中村

    編按: 從1994~2010,日亞從404專利中獲得大約1兆 2086 億日元(約109.87 億美元)

    的銷售收入 。另外,其它公司從日亞公司獲得專利使用許可之後,銷售額至少達到

    日亞的一半,日亞公司能從中得到 20% 的專利使用許可費計 1208 億日圓

    ( 約合10.98 億美元 )



    故事的第二重點

    日亞摜老闆的報應,他創造了可怕的對手,美國Cree

    中村在1999年離開日亞並且去USCB教書又在Cree兼職

    日亞化試圖以6000萬日元買斷中村的發明,並狀告中村洩密,談判持續5年

    2005年和解,賠償金額從600億降到8.4億日元(約為6700萬元 ),過程曲折

    被稱為「奴隸的戰爭」。

    中村出走 日亞化家變 Cree掌握了中村修二這張王牌,當然不會錯過挑戰日亞化

    的大好機會。除了向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東區地方法院提出日亞化侵害專利的訴訟

    Cree也和日本半導體製造商Rohm公司組成藍光LED的技術聯盟,並簽訂5年的

    專屬專利授權合約。

    日亞化因應Cree的攻勢,也在2000年向北卡羅來納州地方法院提起反訴,指控

    Cree和中村涉嫌竊取日亞化的營業秘密。

    日亞化失去中村修二這名研發大將,等於是將半片藍光LED的江山拱手讓人

    而日本東京地院對日亞化敗訴的判決一出,更動搖了日亞化的專利壟斷地位

    中村也因為日亞化竟然控告自己竊取營業秘密,這使得中村變成「反日亞化派」

    的一員,他除了對日亞化主張自己所發明的藍光LED專利的有關權利,也向日

    亞化求償100億日圓。

    當然最後的結果令人失望,中村只拿到了8億4000萬日圓,雙方和解

    中村在記者會抨擊「日本司法已徹底腐爛」


    故事到了第三階段,現在

    韓國的『首爾半導體』Seoul Semi 看到中村在UCSB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大學

    首爾半導體就提議,所有UCSB實驗室的支出

    包括中村的所有薪水都由首爾半導體全部買單

    中村現在等於是韓國公司的員工

    首爾半導體現在未來發展的方向

    都是中村修二在UCSB 搞的

    深紫UV (Deep UV LED)

    非極性 LED (Non-Polar LED)

    還有 LD (Laser Diode)

    這些鬼東西,你現在看不懂,但是未來你會看到這些東西在照明市場冒出頭

    請記得,第一個發明鎢絲燈泡的愛迪生

    第二個改變全世界照明市場的二村修二

    而且中村後面可能更大幅度的提高發光效能的新LED技術

    由 tsiivi Lao 於 2014年10月7日 下午9:49 張貼在 ChamberPlus System Level Studio

    ------------------------
    --------------------------------------------------------
    我想對於中村修二先生來說:他的人生最主要的目的也應該不會是這些金錢報酬,

    雖然老闆欠他的~人家老天爺還是會給他的:還外加一個大頭銜:諾貝爾獎。歷史留名!!

    有時對於搞技術的人來說:人生的最大成就應該是來自於不斷的鑽研技術浸淫在屬於自己所鍾愛的

    技術領域。所以~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公司甚至國家都願意不斷的資助他...

    我們是真的沒有那個實力,所以我們就非常俗氣的老講那些錢、錢、錢的事。

    我想中村修二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年輕一代的工程師們一件事:只要您願意,您專注...堅持您的理想。

    到處都是您的機會。就跟我這篇文章裡,我鮭魚同學講的一段話:

    如果您有機會在大公司裡當個小螺絲釘,沒關係~您就趕快努力的學,當您從中領悟到道理或技術時,

    您的機會就會跟著來的!--- 不要再理那些老闆是不是不良老闆了吧!人是為自己人生而活的!

    大家加油吧!

    回覆刪除
  17. Java之父求職被嫌年纪大
    https://www.facebook.com/james.gosling.96/posts/10154368289611328

    回覆刪除
    回覆
    1. http://www.pingwest.com/when-we-over-40-in-silicon-valley/

      刪除
    2. 連一代宗師也只能勉強得到面試的機會;如果你不是一代宗師,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刪除
    3. 非常謝謝你提供的資訊。

      最近一位金主老闆跟我喝咖啡,我當然就以技術者的角度來闡述許多經驗心得。

      我也想嘗試突破許多本身年紀增長的困境。

      老闆金主聽完之後:只有淡淡跟我安慰一句話而已,"你選擇創業是對的"。

      因為只有選擇創業才能真正建立屬於自己品牌價值。

      但這其中有許多辛酸與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這是在台灣這個產業環境中不得不的一種選項。

      下回有機會再跟各位分享。

      刪除
    4. 我認為創業已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未來產業全球化,一家公司只要一千人就是世界級。那其他人連工作都很難。於是不到10人小公司到處可見,不是服務就是客製。未來走自創業的人比例大幅提升。因為現在產業週期很短,很難支持大型公司。要不就人工智慧代管的大公司,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公司型別極端化,不是極巨,就是極小。
      極小也是自己的公司,所以工作室,等自創業很多。
      產業因資訊化大改變,自行創業已是趨勢。

      刪除
    5. 關於創業也不是說得到就可以做得到的,箇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但是這也的確是一個大家所不得不所應該面對的大環境問題:

      有許多大環境現實問題,其實大家心裡都比誰清楚,只是大家都喜歡做個埋在土裡的鴕鳥,

      期待大環境改變或是別人可以為你創造出怎樣未來機會,譬如說,看到別人在做甚麼產品

      或技術?自己也多少摸一摸,心裡就安慰自己說:或許未來有一天可以用得到。

      結果搞了老半天,整天看著對自己從事的領域似乎很有利的媒體報導,但還是總覺得

      差了那麼臨門一腳似的,結果事情總是這麼的無奈。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真的~大家總喜歡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我要說的是

      你自己為了你自己做了哪些準備?你自己去爭取了哪些機會?

      你真的有真正看到機會來的時機點嗎?自己真的能夠去判斷這一件事嗎?

      怎樣的條件才是自己可以接受的?真的沒有一個百分之百或是百分之五十的條件來告訴你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創業也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學習成長。你未來的機會是靠著你每天不斷的學習成長

      創造出來的。

      真的不要太期待別人或環境可以為你創造甚麼機會的。相信我,這是我自己的經驗。

      刪除
    6. 讀者來函照刊:

      鄒鳴峰 已針對您的文章「下世代的年輕人--- 從一位老工程師的角度。(4/4補述)」留下新意見:

      之前沒有意識到環境的嚴重性。以工程師的角度看過去,以為只要追上時代就會有工作。
      待我去行銷轉了一圈,才發現不是跟得上跟不上的問題了。而是科技正在轉變這個社會經濟,技能能使用時間不斷縮短。且工作需求人力也在下降,一切都自動化。
      算起來我還是少數有想到未來是正在改變的,對於專業領域的工程人員來說,是不太可能看得到這個世界的變化及快速改變。大家只看到經濟不好,只看到現象,但不知要走往那一個方向。
      沒有方法下,創業也只是出路之一。以目前環境看得到的一個方向。若說它是一個職業,也是沒有學校在教的新職業。那也只能自己摸索了。不過,大部分人連要去摸的胆子也沒有吧!

      由 鄒鳴峰 於 2016年10月4日 下午7:41 張貼在 ChamberPlus System Level Studio

      刪除
    7. 寫得很好!

      尤其是

      "沒有方法下,創業也只是出路之一。以目前環境看得到的一個方向。若說它是一個職業,也是沒有學校在教的新職業。那也只能自己摸索了。不過,大部分人連要去摸的胆子也沒有吧!"

      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離開學校才開始學的,甚至有些東西還找不到教科書的。

      你一定會想說:你們講這些創業或看市場未來等等。當然是沒有教科書啊。

      但我跟你說:就算是很老、很老的東西,而且是有課本的東西,也是技術性的東西,

      要你再做一遍,我也敢跟你說:還是有一些是教科書教不到的東西。

      那就更不用說,把這個東西做出來搞創業或做生意,那肯定又是全新的東西。

      別的不說: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也一定是全新的學習成長的機會。

      ---
      我現在金主當中,就有一位我以前公司的長官,連他都覺得我成長很多了啊。

      我想來自於他的讚美,就讓我覺得這一種學習成長是值得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