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工程師創業經驗故事(八) 教學與顧問

離開領薪水的舒適圈出來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或許你認為也不一定認同原來是所謂的舒適圈,有可能是你在職場上碰到一些瓶頸、

或是幾次轉換工作或公司,也都未必找到屬於自己可以好好發揮的空間、 

也有可能是因為家庭或其他私人因素,也讓你不得不考量離開職場,

當你評估暫時或嘗試出來創業時,想必都有其前因後果,也有做一些評估,也願意給自己

一個機會試試看吧。先撇開這些種種因素,出來創業就是一種挑戰。

創業所要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營收與獲利,沒甚麼?這就是現實。

因為你就跟開門作生意的攤販一樣:有開店做生意,才有現金收入。這可不像上班領薪水,

還有假日休息,老闆一樣要付你薪水的。開店作生意就是沒上工就沒錢。

當然啊,創業也是一種投資。你也可以先不計成本或收入,好好的先靜下來好好的布局與

給自己創造往後賺錢的機會,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也沒錯。也非常好。

當你給自己三年不開張,等你三年後要開張賺錢時,你要用甚麼方式賺三年呢?

工程師有很多想法就是:我都蹲了三年了,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不管是賣產品或賣技術,肯定這時就得要出門打打廣告,昭告天下你的成果啊。

所以人家公司就會辦所謂的成果發表會,那若是小公司或個人呢?要嘛就是社群網站

搞一些技術或產品創意發表,以前沒有這玩意兒,老一輩老工程師的做法就是寫書,

想辦法開班授課,當然也是一種銷售手法。無可厚非。個人名聲也是一種品牌啊。

---

透過教學授課,順便也可以賣賣一些硬體產品,也不錯啊。但要搞硬體賣產品,

畢竟成本與風險還是大一點,因為搞軟體的未必會搞硬體設計製造,況且搞硬體設計製造

的成本真的遠比純粹開班授課的高一點。教學授課就真的單純多了,若可行也不失一種

C/P 值很高的營收與獲利啊。

好了,要講這個教學創造營收的想法,剛好我們家有一位老師:教歷史的賈老師。

我就先用她的故事與例子來闡述分析一下這個教學創造營收的獲利能力吧。

賈老師從念書時,就已經立志要成為一位老師,所以雖然不是念師範體系的學校。

(以前的時代就是如此,現在是比較開放一點,每個學校都有一些教育學成課程了)

所以呢,就跟我們幹工程師一樣,哪邊有進修成為一位工程師資格的機會,就去爭取。

先是去唸了國小師資班,然後她認為她比較適合分科教育的中學教師,結果又跑去唸了

教育學分班。國小師資班是在台南師範學院念的,那時也算是先陪我在台南一年。

然後又風塵僕僕地到台北的政治大學念教育學分班,才正式進入教育界。

過程辛苦不比我從機械轉換成電子電機軟體差到哪啊。沒辦法,年輕人都是如此的啦。

但當她已經成為正式教師時,心中還是不免有一股不安感,那就是我只是教歷史,

那萬一碰到少子化,老師必須面臨超額重新分發時,有沒有可能會面臨轉換跑道的問題?

就跟我們工程師所會碰到的問題是一樣的:萬一上班上得好好的,突然老闆要你去學幫忙

支援一些工作時,而這個領域你不是很熟悉時,怎麼辦?那就趕快找機會再進修培養

第二專長。所以賈老師就利用上班課餘時間上台北補修了國文專業課程,取得第二專長。

其實教國文這檔子的事,以她的國語文能力本來就不是太大問題,只是就是一個認證資格

而已。(賈老師的國語文故事:賈老師的堅持)

不過,賈老師後來還是很順利地從專業歷史老師退休了。但她還是喜歡教書與學生互動,

所以這幾年就在新竹地區許多國中兼課,也不乏一些知名的私立"貴族"學校兼課。

當然啊,這些學校有時候就不免會碰到師資臨時短缺的問題,就會跟賈老師商量說:

"賈老師,你要不要幫忙一下國文科的課程啊?"

好了,現在要進入我們的主題了。教學到底是不是一件C/P 值很高的營收與獲利?

(至於講那個教育理念或是傳道、授業、解惑偉大的情操?我們都已經幾歲的人了,

不要再拿這種入學推甄或是教師甄試的題目或標準答案來講了吧。^_^ ~)

教師上課就是領鐘點費,就是這麼一回事,正式教師還好,因為還有保障薪資與

未來退休福利等等。但你在一般外面教學授課,就是領鐘點費(也可以說是車馬費)。

教學所領的薪資待遇就只是那一小時的鐘點費但其實它還包括授課前的"備課",及

授課完後的作業批改或成績考核等工作。但不好意思:這些事先或事後的工時,是沒有

任何報酬收入的。所以你不要以為人家的鐘點費怎麼比一般勞工基本工資高?

"賈老師,你要不要幫忙一下國文科的課程啊?" --- 當然不要啊。你知道嗎?教育部規定:

國中學生一學期是有一定的作文演練時數與篇數的(好像是一學期八篇作文)。

一班二、三十位學生,所以你一學期是要改兩、三百篇作文。

若是再乘上三班:就是一千篇作文。如果每個學生的作文就如同作家文筆,那倒還好。

但如果碰到.... 就考驗你的修養底線在哪了?你就別再跟我談所謂的教育理念了啦。

那你說:你要不要當個不負責,混吃等退休的老師?我們家的賈老師做不到的啦。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家每個學校都希望賈老師願不願意多兼幾堂課啊。

---

從以上的例子你就可以發現:其實創業要透過教學來創造營收,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簡單

容易的。更何況這些事先備課與事後解惑服務工作都會佔去你額外不少的時間,也非常

容易偏離你技術或產品研發的主軸的。

關於工程師寫書或教學的故事我也在今年五月的一篇也有介紹一位昔日同事的故事

有興趣的也可以參考看看。

-----

至於當顧問這檔子的事,我之前也有類似的經驗。不過這是一般企業經營的顧問,

至於技術類的顧問,也有,但礙於別人公司的商業企業經營策略的考量,就真的不方便

拿出來講了,不過,就幫忙整理幾項經驗與觀點:

1. 所謂技術顧問就是:人家可能要請你上班領薪水,你不太願意,你考量的原因有

很多種,有可能是個人觀點與評估。另一種呢?就是你可能要離職了,老闆留不住你,

卻又捨不得你就這麼揮揮衣袖就離開,就想出這一種兩全其美,又不失面子的做法。

2. 老闆只覺得他只是想評估某項技術或產品的市場開發的可行性,不一定就想直接砸錢

弄那麼大的陣仗,所以就想搞個顧問進來先幫忙評估看看...

3. 那從以上這些考量,你認為顧問這件事到底關不關你的事呢?很難說。如果要顧問工作

涉入很深的話,恐怕會引起該公司內部制度的一些疑慮,那涉入不深呢?那你的顧問的

價值在哪?更何況有時候,既然是顧問性質,你所提的意見或看法,別人只純屬參考,

要不要採納?又是另外一件事,你既不可以力主或過度主導,也不負成敗責任。

4. 小公司的顧問,能付的費用有限,資源也有限,所以有很多就算有建設性的意見或想法,

最後也都很難付諸執行。大公司的顧問呢?有時候就是一個門面,請你來要嘛就是要當

門神,要嘛就只是要應付一下某些人事物或表面工作而已。若是要以技術或產品方面的

主導開發顧問來說:你請我當顧問,那老闆你要不要直接考慮拿錢出來投資我啊?

要不然事情搞了老半天,我到底是幫你抬轎呢?還是你老闆真的賞識我呢?

5. 喔~我還遇到一個更扯的事情,就是某大型企業,營收超過幾百億的公司,因為公司

真的夠大,所以你的顧問聘用或工作不必提到老闆那,只要某個事業群主管同意就可以

了,所以你的顧問工作也可以一直來來往往,也不會欠你車馬費,固定去公司還有專屬

的停車位的禮遇。結果搞了老半天,你就會發現:原來這個事業群的主管,就只是希望

你幫他搞定一些新產品或新市場企劃書而已。然後他就可以上呈到大老闆那邊邀功。

案子成不成你都還是後知後覺...他跟大老闆簡報時(這簡報還是你幫忙搞定的),

你還沒機會出席。就這樣子,幸好這種經驗,我也有幾次,也越來越懂得拿捏分寸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是的,你不用怪這些人,同樣的道理,如果以你某些技術

開發能力或是某個產業市場的專業判斷能力來說:真的夠資格的話,就我之前一直

強調的:就乾脆自己寫寫 BP (Business Plan, 商業企畫書),為自己的產品或事業直接

募資開公司了。你自己想想:如果 Steve Jobs 或 Elon Musk 等這些美國矽谷創業家,

哪有那些美國時間去當企業顧問的嗎?當然就直接為自己的理想與夢想直接募資創業了。

還跟你搞這一套嗎?

----

結語:工程師創業,可以藉由出書教學或擔任顧問,這些都可以代表你有一定的技術成就,

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這些也都只能幫你度過某的時期與階段任務而已。更何況這些工作

也都只是你個人光環的表現而已,這不是一個健康又正向的新創團隊組織創業發展方向。

畢竟公司組織要成功,要靠的還是組織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行。成就本來就應該回到

組織與公司共同的榮耀上的。

每個表面看似風光的成就,其實背後也都有付出的代價,而這些代價你是要建立在一個

長久考量的組織策略想法上,還只是短視近利的自私的個人成就而已呢?

再一次強調:既然創業,就是五年、十年乃至於二十、三十年的長期組織團隊的經營策略

規劃與落實執行,若只是想因此來創造自己的個人名聲與品牌價值的話,

其實還有更簡單容易的作法與職業:那就是去唸個學位,去學校教書還比較簡單一點。

---- 其實我後來觀察:發現有些創業者就是學校老師出來創業,也把他在學校那一套也給

帶出來;另一種可能就是非科班出身,也沒那個學歷光環加持,創業也只不過想證明自己

沒有學歷也可以證明學問或技術有多好而已。---- 老話一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是你教學開班授課或當顧問就是你最厲害的,就只是別人要不要理你而已。

因為開班授課還是得備課弄教材,有些厲害的工程師就是不屑這種鳥事啊。是不是啊?

===========================

補述:以從事電子電機或韌體開發教學來說:大部分的營收還是得靠銷售教學輔助

硬體或學習開發版為主要收入,但這一點台灣市場真的就沒有向大陸市場那麼大,

況且那些IC 原料或硬體生產的基本環境也沒那麼方便與數量支持。所以像那些甚麼

正點原子或是野火之類的那麼受市場或IC 原廠的支持。當然啊,人家還是以公司品牌

與組織團隊的方式做生意啊。道理都是一樣的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