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台灣小孩的閱讀力,將成四小龍之末?(轉載)

台灣是全世界IT 產業的代工王國,所以相信我國的個人電腦的普及率很高!

但真的,還是要多培養小孩子閱讀能力與習慣!

----有時想一想:我們上一代造就了電腦王國,也有可能因為電腦王國,也毀了我們下一代的競爭力!

所以啦...凡事有利也有弊的啦。

真的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您未來的機會,也有可能是造成未來的災難!

-----一樣的道理:也不要因為眼前一時的失意或不順心,而喪失您的鬥智!

今日的努力栽種~為的是明日的收穫!

----------------------------------------------------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862

台灣小孩的閱讀力,將成四小龍之末?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台灣加入兩項國際閱讀評比「PIRLS」和「PISA」,不高不低的名次引發各界討論。擔任台灣PIRLS召集人的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深入分析名次背後值得注意的危機和隱憂。

advertisment

二○○六年,台灣開始參加以小四學童為施測對象的PIRLS國際閱讀素養評量。最近一次公布的結果,狠狠敲了教育界一記警鐘。

在這個由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所主導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四十六個參加評量的國家裡,台灣排名二十二;而過去一度被視為「文化沙漠」、與台灣同樣使用繁體字的香港,卻從先前的第十四名,五年後躍升至第二名。尤其最值得警醒的是,台灣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因興趣而每天閱讀課外書籍的比率,在所有參與國家中敬陪末座,僅二四%。

若仔細看PIRLS的題目,會發現它不是考實質內容,而是考思考能力。這個結果明白告訴我們:今天若有個國際比賽,比賽項目是「誰能馬上從網路上判斷資料價值,並把它整理好」,我相信我們會輸!因為我們會抓資料,可是不會判斷。倘若絕大多數國民都是如此,怎不影響國際競爭力?

PIRLS閱讀素養研究,不是單比學生測驗分數,而是包含學生、家長、教師、校長、課程等五大層面,所以可一窺各國學生的閱讀態度、父母閱讀習慣、教師閱讀教學、學校的閱讀教學政策、整體閱讀課程安排等等。

在五個指標中,有一項「參與學校與生活中閱讀社群活動」的指標,其實講的正是討論分享。問卷裡會讓孩子勾選「這個星期有沒有看過(學校課程以外)書」、「會不會跟爸媽、同學或老師討論書裡內容」。所以PIRLS不光是只看分數,更是在看整體:看各國在何種環境下培養孩子。

PIRLS把閱讀分為兩個歷程:基本的「直接歷程」、需要高階思考的「解釋歷程」。台灣學生在直接歷程通過率有七三%,但在解釋歷程通過率就直落到四九%,連一半都不到。這表示台灣的孩子,對知識能侃侃而談,但卻缺乏歸納推論、詮釋整合、評估批判的能力。

PISA的閱讀結果,前三名依序是韓國、芬蘭、香港。PISA也把成績分布分為六等,台灣學生落在最高分組的比率為四‧七%,香港為一二‧八%,是我們的三倍;韓國為二一‧七%,足足是我們的五倍之多。我們孩子的閱讀力,可能將成為四小龍之末。

閱讀,就是「自學能力」

閱讀,就是「自學能力」,也是「思考能力」。閱讀的核心,在於思考。很多老師覺得,閱讀理解策略這東西,和他過去所敎的差距太大。在台灣的國語課裏,老師教「寫摘要」時,竟然有要孩子把標準答案填入正確格子裡的現象。我們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權利,並代替作者告訴孩子,說作者的意思就是這樣,這其實不是閱讀。

為什麼孩子的閱讀興趣會被剝奪?正是因為本來應該讓孩子「投入、對話」的閱讀課,我們卻極少讓學生去感受「主角的感受」,沒讓學生有機會對話,孩子沒有省思過這本書是否滿足自己的期望,也不知如何向別人介紹這本書,甚至問問自己「假如我是作者,可以如何續寫發展……」

上面這些問題,都是PIRLS國際評比題目中的核心,但我們的老師很害怕這樣問,因為這種問法,沒有標準答案。老師如何影響孩子?不該是讓他們去背老師說的標準答案,而是分享自己對書的感受。

當香港、韓國都致力於提升閱讀精英者數量,努力提升整體國民水平時,台灣目前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絕大多數卻僅位於中間。

閱讀力即國力,當年以「四小龍第一」自豪的政府,真的可以開始擔心,我們國家具備頂尖閱讀素養的人才比率,已被遠遠拋在後面;提升閱讀力,是該有所行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