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2012 新展望---技術發展?!

選舉選完了,日子還是得要過,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題才剛要開始而已。

我們產業所寄予厚望的兩兆雙星...當然DRAM 就不用說了,那個需求一直萎縮,

現在搞DRAM 說不會倒是騙人的。不管您的技術如何先進,市場不再,誰都一樣的。

然後再看看另一個顯示器大戰。

我總覺得我們國內業者只會搞製造,從來不會想從基礎材料或是終端應用市場的

系統整合來搞產品或技術發展...其下場可想而知了。

那天跟一位昔日園區CEO 聊天時,他本身也是技術出身的,就用非常肯定的語氣

對著我說:Chamber...現在若真的要以技術在台灣搞公司的話,鐵定不要以IPO

為手段或目標,因為台灣的法規只會重視財報、業績...等等。搞到最後這些所謂的

高科技公司全變為業務導向的公司...根本沒有人會看核心技術的永續發展。

這些公司最後全被業務或搞財務部門人員所主導公司發展...

--

講得沒錯。的確是!

您再回頭檢視您待過的、或是所認識的上市櫃的高科技公司...哪一家不是全都在搞

營業額...搞帳面上的業績...最後呢,那些真正搞技術的人才全都被晾在一邊,

有賺得算您運氣好,但也不代表您可以在這家公司可以專注您所愛的技術開發。

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所以啦,如果您是真正搞技術的,您要好好想想:以目前現今許多科技產業或是政府

許多相關法規或是未來政府政策發展來看...我們該如何出發再一步發展,

才是我們真正所關注的。
 

-----

...

南韓LG電子公司最早將於2012年下半年在日本推出55吋的有機EL(電激發光)電視機。在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家電展會「CES」上,該公司電視機業務負責人接受本刊採訪時透露了這一消息。


價格方面,預計最初將定為約40萬日元。幾乎與此同時,南韓三星電子公司也計劃在日本市場上投放55吋的有機EL電視,在世界電視機市場上壟斷了市場佔有率前兩位的南韓企業將要對日本電視機市場發起攻擊。
...

---

這一期的商業週刊所推薦的書刊:

《iPhone 苦悶台灣》

...

iPhone的觸摸屏(觸控螢幕)、攝像頭(鏡頭)、連接器、印刷電路板等許多零元件(零組件),都是由台灣的公司生產,而iPhone幾乎全部在台灣企業開設的工廠中組裝。不論如何評價台灣對蘋果的貢獻都不為過;可以說,台灣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成就了iPhone世界頂級的品質。

  這原本是件值得台灣人驕傲的過程,但在和負責編輯本書的人類智庫副總編輯討論內容時才發現,她在書中看到了不同於我的「台灣角度」。讓她特別感觸的是,台灣這片很小的土地活在國際分工的大舞臺上,實在有太多的不容易,以及不得不的「現實主義」。

  身為大陸人,我也不免跟著一陣默然。當我拿起手上這支風靡全球的iPhone,想像著它身上的零元件,可能就是我位在上海的家僅僅幾十分鐘車程外的某家台資工廠所生產的,我該是感到驕傲,還是略顯悲哀?

......

部分文章內容:

...

在iPhone 4中,這種被稱作Retina的顯示器,以極其精細的畫質,虜獲了無數消費者的心。這塊顯示器極其細膩清晰——普通電腦螢幕顯示的解析度僅為72 dpi,而iPhone 4的解析度為電腦的三倍多。

iPhone最貴零組件LCD螢幕由韓國LG生產、iPhone 4的A4晶片由韓國三星代工。蘋果曾介紹iPhone 4的續航時間大幅提升,主要歸功於三星電子生產的大容量電池,以及積層陶瓷電容器。iPhone 4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晶片也來自三星電子;iPhone 4還使用由韓國中小企業生產的零件,包括壓敏電阻器和軟性電路板等組件。

二○一○年,僅三星一家公司,就提供蘋果價值七十四億八千萬美元的原材料,韓國成為蘋果最重要的零組件採購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從韓國採購的零組件大部分是高附加價值、不易替代的組件。

...

LG螢幕讓賈伯斯大誇讚

為了確保韓國在顯示技術方面的領先,韓國政府也積極參與這一行業。二○一○年五月,韓國政府宣布了為期五年的計畫,將投資約一百八十五億美元到下一代液晶顯示器設備和元件廠商。

LG和三星在顯示技術上的競爭一直很膠著。雙方採用不同的技術,也各自培育了自己的陣營,這種競爭大大推動了韓國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

在LG Display的產品陳列室裡,正在開發著大量新型的顯示技術。在這裡,LG處處希望將自己的產品,和採用不同技術規格的三星產品做比較,以凸顯自己產品更好的特性。雙方在中小尺寸顯示器、3D電視等多方面較勁。

...

---

賣一支iPhone 韓國賺台灣9倍利潤

蘋果決定把新一代處理器A6交給三星代工,台灣廠商還是無緣嚐到蘋果最甜美的部份。根據加州大學和雪城大學三位教授合寫的《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路利潤》中分析,2010年蘋果每賣出一台iPhone,就獨佔58.5%的利潤。拿走iPhone次大塊利潤的,是塑膠、金屬等原物料供應國,佔22%。韓國享有的利潤排名第三,不過也只有4.7%。雖然iPhone的零組件和組裝主要還是靠台商,但台灣享有的利潤比中國還少,只有0.5%。iPad供應鏈,台灣也只分得2%的利潤。

蘋果大賣 沒人笑得出來

iPhone開賣即使限額、排隊,直到現在,每天仍賣出上千台,但事實是,電信公司從史上最狂賣的手機裡,卻賺不到錢。

消費者會想,「那我每個月付出的一千多元語音及上網費到哪去了?」補貼加上增建頻寬,幾乎花光了這筆收入。用戶和電信公司綁約兩年,靠著電信公司的龐大補貼,一支原價兩萬多元的iPhone4,只賣三千四百元,以賣得最好的方案一三四九元計算,整整一年電信公司從用戶手中收到的錢,都還不夠彌補對手機做出的補貼。

而下載一百億次的數字,更是讓所有電信業者都傻眼,這天文數字擠爆了電信公司提供的網路頻寬。「電信公司是負責提供一條管線,讓客戶直接到App Store上買東西,中間都跟我們無關,賺不到錢,」中華電信行動分公司總經理石木標苦笑說,但是另一方面,「當我們iPhone賣得嚇嚇叫的同時,網路就要再建,頻寬要更大,我們付的成本更高。」
 
在蘋果的強勢主導下,電信公司幾乎對每支iPhone補貼三百到三百五十元美元,反觀宏達電等手機廠的Android手機,電信公司只需掏出兩百美元補貼。加上iPhone使用者吃掉的頻寬,也是一般Android手機的兩倍。

品牌與代工間的新角力

2010年富士康高調宣布調薪後,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iPhone 4上市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將補貼鴻海的成本。以什麼形式,補助多少,則無進一步說明。但多數代工廠並不樂觀,一名台灣前四大代工廠總監透露,日前美國一品牌客戶來訪,他直接探詢補貼的可能性,答案是,「根本連門都沒有。」
 
沒有品牌商補貼,代工廠自己吸收成本,還活得下去嗎?一名台灣代工廠董事長十分堅定地強調:「我可以明白告訴你,代工廠在產業鏈中掌握了沉默的主導權。」

「未來,代工廠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整個產業生態系統(eco-system),」一名管理學者強調,「隨著環境改變,要脫去管理的僵固性,跟上時代的變化。」在消費力、代工商自身佈局的幾股力道交錯下,將進入最劇烈、最惶惶不安的陣痛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