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對於那一種會讀書,資質聰敏的學生來說,不管教育制度如何修改,
對他們來說,應該都沒有多大的差異,他們學業畢業後在社會競爭力,
其實我們也不必替他們過渡操心,甚至,搞不好,他們還有自己一套的思維邏輯思考方式。
就像我們幹嘛去擔心那些大公司的競爭或生存問題是一樣的,
我們比較擔心的就是所謂中後段班的,尤其是後段班的學生,因為他們是比較辛苦的。
模擬考您怎麼改?這些後段班的學生也沒啥意見,因為他們本來也沒有在讀書啊。
優秀的學生,他們自然會找到他們自己一條路,就算國內教育環境如何?他們還是有辦法可以
出國找到他們自己的一條路,以他們的資質,就算到了國外的環境,他們還是具有他們的條件。
但後段學生不同...
我們的教育問題是不能放棄這些學生,但是每次我們在探討這些教育改革問題時,
好像都是繞在前段學生...教改美其名說要常態編班,教育正常化,結果,只要一場考試下來
(或是不管用什麼方法鑑評學生資質),自然而然就是有所謂資質聰敏之分了。
在這種前提之下,您如何去教改?!根本是緣木求魚的找尋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公平辦法。
所以,我們倒不如多花一點心思的多照顧一下這些後段的學生,讓他們在真正的學校教育階段,
學習到一技之長...當不管是前段學生或後段學生,當他們離開學校校園之後,
都可以真正找到一片屬於他們自己揮灑的就業市場。
-----------------------------------
|
2010/10/05 |
【聯合報╱記者 薛荷玉】
教改十年,怎會愈改愈糟?有學生抱怨基測的壓力太大,教育部立即推出免試升學方案,改計國中三年的在校成績,學生壓力不減反增。全教會抗議模擬考占去正常教學時間,教育部也即回應,但竟是把國三生要考六至七次,每次兩天的基測模擬考,改到周末去,學生、家長又是一陣雞飛狗跳。 醫病不能只治標、不治本,如今升學制度的基本壓力根源,來自成績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學生爭上明星高中,若所有人都望向明星高中,競爭不會消失、壓力也不可能減少,無論比基測、比在校成績,或考試次數減少等,都只是換湯不換藥。 教育部不斷換招改革考試項目、技術、時程,都難將成績前面兩成考生的壓力減輕。何不將焦點關注於後面八成的學生?這些學生才應是免試升學制度應該要關注的焦點,後面倒數一兩成的學生,不必考基測、不必看在校成績,更不必陪著菁英學生考六次模擬考;對他們來說,適性升學、進入自己喜歡的高中職類科,更為重要。 教育部的升學制度改革,如果沒有抓對方向、重點,只在技術層面修修改改,永遠也達不到目標;成績中後段的學生,才是最應先從升學競爭中鬆綁的一群!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