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該省思的經濟問題---翁啟惠:台灣經濟發展 穩定下降

我想這些都已經老生常談了,以我常常在部落格中提到的一些周邊朋友的工作與公司狀況,

是最能體會得到新聞報導中的一些現況,而這些都不是只是現況,我們擔心的是:

那未來的下一代呢?難道我們要把目前所構築的這一個"社會平台",留給我們下一代經營嗎?

至於文中引述行政院吳院長的說法...說真的,他是全國最高行政規劃與執行者,

他的說法只是一個表面的問題陳述,感覺不到他心中真正的方針在哪?

"吳敦義說,外界總會認為高科技產業工作環境好、待遇高,但實際上還是缺人手;

求職市場上卻有很多大學、研究所畢業生沒辦法找到工作。..."

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啊,那他有真正知道我們高科技這些所謂的『缺人手』是嚴重的

重複投資與太多工作性質重疊所造成的呢?!台灣高科技的產業吸走一流學校畢業生,

卻幹的是:惡性競爭的苦差事。一大堆保三保四的代工廠,不幹時,又不知道該做什麼?!

所謂的腦力激盪的IC 設計業,幹的是Follow 國外的規格,一大堆『近親繁殖』的公司。

做的是"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的燃燒年輕生命的產業,搞得大家不敢、不喜歡生孩子。

結果呢?前段的學校教育政策也拿不出有效的平衡人才培訓?

真的又只著重大企業的想法(我們不敢說:只想圖利大企業、財團),

忽略一些中小企業活潑與活絡這些中小企業的創新與創造能力。

(您跟我說:大企業有在搞創新的?!別傻了,都在保三保四了,哪有時間在想創新?!

每天想的都是那一種:他一個月有多少產量啊?!...我跟您說:當您想到說,

一個月有多少量的產品時,您就不會去想那一種創新了,那一種只會是削價競爭的東西。)

一些財政金融政策也不完善...讓許多人有投機的機會,苦幹實幹者,卻受到經濟懲罰。

昨天大賣場遇到一位IC 設計公司的老同事,還寒暄的恭喜他們公司上興櫃掛牌,

結果他說:一掛牌,這些輔導的券商就幫他們炒了一波,漲了幾天,券商全脫手下車了。

結果他們的股價就一路往下,目前價錢比掛牌還低了 20 % 的股價,心裡還在想:

到底要不要跟著脫手了?!--- 這就是單純宅男的工程師想法。

等您回過神時,您就是在那邊等著撿肉屑吃。以前那一套掛牌行情的東西,人家不懂時,

您還可以賺一些安家費,但是現在大家都比誰還清楚這些金融界的遊戲規則,

您一個單純的宅男工程師,您怎麼會認為您會玩得過他們呢?!人家開著名車,

抱著名模上夜店狂歡時,您還在實驗室裡Debug ,回家看色情網路解悶時,

還在幻想著自己手上的股票可以為您創造美麗的前景?---有太多周邊的案例啦!

所以啦...若國家的經濟政策沒有真正的改善或是朝向更正面發展的話。

說真的,您跟我說:您現在才要跟著一大堆人在學USB,您們公司在搞什麼單晶片MCU?!

真的~從大方向與世界潮流來看,有人真的有麼在乎這麼細節的東西嗎?!

所以,您們就會知道人家蘋果(Apple) 在講那個所謂『破壞性創新』,是怎麼一回事了。

國家政策我們人微言輕,輪不到我們置啄,那我們本身的一些想法是否可以做一個改變?

就算不為自己想,也得我們的下一代想啊!!

 

翁啟惠:台灣經濟發展 穩定下降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昨天在「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智庫與決策」論壇演講時指出,台灣的經濟發展正在「穩定下降」;在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台灣要有改變的動力,從技術層面改造品質。

翁啟惠表示,雖然台灣在1980年代達到百分之12的經濟成長率高峰,但從那時候開始就「穩定下降」。高科技產業沒有持續帶來經濟成長,而且政府六大新興產業,尤其是能源、生物技術方面的發展、需要的人才養成,已變成即將面對的問題。

翁啟惠說,台灣在晶圓代工、電腦等十七項產業的產值都是世界第一,不過一來太「單元化」、二來多集中在電子產業。他引用美國白宮前科技顧問、中研院院士王佑曾的研究說,台灣產業的基礎技術多是利用他國技術以量產、管理、精密度取勝。

他認為台灣需要「新工業」、要「發現」(discovery),不能只是「改善」(improvement )。以生技業為例,建議從基礎研究前進到初級臨床研究,發展預防醫學或個人化醫療。

最近全球出現的「超級細菌」NDM-1已經「攻陷」日本,翁啟惠表示,這是重要的傳染病議題,「台灣、日本的交流往來那麼多,究竟國家(因應的)政策是什麼?沒有想得很清楚。」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和部分學者公開反對國光石化,翁啟惠沒明確表示意見。他說環保和開發要「一進一退」,不能只有環保,但政府也要提供更多資訊、「有義務一直溝通」。他坦承在報紙上看到經濟部長施顏祥發言才有初步了解,不過還沒有看到石化業要如何達成減少汙染目標。

【2010/09/12 聯合報】

------------------------------

「拿錢做自己的」 翁啟惠批學界脫節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批評大學和產業脫節嚴重、學界在政府決策不受信任。他認為學校過度追求學術研究,反而沒有考慮社會需要;還特別點名「頂尖大學」在選擇研究領域時更要謹慎考量,不能「拿到錢就做自己的」。

翁啟惠昨天在前瞻社主辦的「提升台灣競爭力—智庫與決策」論壇演講和會後接受訪問時,作以上表示。

翁啟惠認為,政府要因應將來挑戰調整教育和科技研究方向,配合需要養成人才。科技研究和產業發展間的鴻溝太寬,「教育多元、產業單元」,研發成果無法轉換成產業價值,造成學生畢業後在業界用不上所學。

他說,他理解學術研究不希望社會給予太多批評或壓力,但是在「創新」(innovation)和「責任」(responsibility)之間需要拿捏。

翁啟惠指出,政府施政時難免碰到某些「不確定狀況」下必須作決策,但有些學者為了理想、為了爭取經費而失去客觀,一味遊說政治人物,有時候反而是不正確的;而且台灣又「太本位」,做下去就很難扭轉。

翁啟惠還說,學術界需要公開說明研究和決策依據,研究不能光是「滿足自己好奇」,不顧國家發展,學術界在政府決策時就會不受信任。

翁啟惠指出,台灣現在的決策還是「問題導向」,缺乏長遠規畫。他說日本訂定科學技術基本法後,有藍圖、經費和行動方案,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和新產業;台灣也在2005年施行科技基本法,但翁啟惠批評「有精神面、沒有執行面」。「反而在公務員(的法規)、採購法執行得很徹底。」

【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行政院院長吳敦義昨天在「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智庫與決策」論壇致詞時說,他發現有兩種人很難找到工作,一種是比較年長、第二次、第三次就業的人,另一個就是許多優秀的大學、研究所畢業生。

吳敦義指出,失業率一高,社會的不安及痛苦就會隨之加重;只有大幅提升就業率,降低失業率,才能使社會變得更好。

吳敦義說,外界總會認為高科技產業工作環境好、待遇高,但實際上還是缺人手;求職市場上卻有很多大學、研究所畢業生沒辦法找到工作。他認為假如學校訓練出來的畢業生與現在及可預見的未來(產業需求)密合,很多好的人才畢業後就會有很好的工作,在適當的位置上人盡其才,國家也一定會有充沛的人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吳敦義強調,台灣已經面臨轉型為少子化、高齡化社會,人力需求、國家發展甚至全球發展,都必須有良好的前瞻性看法。

【2010/09/12 聯合報】

---

翁啟惠︰獨厚電子業 經濟難成長

〔記者王珮華、林毅璋/台北報導〕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批評政府產業發展政策,他認為,五十年來台灣經濟「穩定下滑」中,產業單一集中在電子業,商業模式以代工為主,卻無法創造經濟持續成長,人才供應與產業需求有落差,政府決策沒有前瞻性,「沒有長遠規劃。」

50年來經濟穩定下滑 政策無前瞻性

翁啟惠昨出席前瞻社、工商建研會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論壇,以「突破台灣現狀」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台灣雖有十七項產品產值全球第一,值得驕傲,但多為電子產品,台灣經濟五十年來呈現「穩定下滑」,代工為主的電子業為何無法創造持續性的經濟成長,「這是不是我們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值得深思。

如果電子業無法持續推升經濟成長,台灣的下一步又將如何?翁啟惠說,台灣面臨的挑戰在於催生六大新興產業,如何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價值,以及開發能源與生物科技,並加以產業化,如何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以及配合國家發展來培育所需人才。

籲發展能源生技 提升服務業附加價值

翁啟惠指出,培育人才與發展基礎研究是相當重要的,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政策必須從法規、環境、人才等進行通盤考量,目前學校所培養的人才與產業需求出現落差,教育做得還不夠,甚至科技發展與學術研究各走各的,這不利於國家發展。

翁啟惠建議,從人口結構變化及科技進展趨勢來看,台灣可從基礎研究逐漸發展到初級臨床研究,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從疾病治療,升級為預防醫療與促進個人健康,他指出健康產業的產值達六兆美元,台灣應從研發的角度來發展新產業,而政策形成,學術界應扮演重要角色。

會後,翁啟惠接受記者訪問表示,政府決策的形成缺乏前瞻性,問題發生了才想要解決,是「急就章的措施」,學術研究與產業脫節,頂尖大學一味追求學術地位而忽略社會責任,是很可惜的

經濟部:新產業發展 非一蹴可幾

針對翁啟惠的建議,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表示,這正是經濟部長期以來的施政方向,而經濟部也早已一步一步在做。黃重球說,新產業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而是要成熟後才能有效替代舊產業的產值與工作機會。他認為,即使是國光石化一案,也是採用最新的防治污染技術來加速國內既有石化產業的汰舊換新。

經濟部官員也說,新、舊產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刀下去就一分為二」,像要發展綠能產業,不論是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甚至是鋰電池等,其部分組裝的原物料也都是仰賴石化產業所生產出的塑料供應。

3 則留言:

  1. "以前那一套掛牌行情的東西,人家不懂時,您還可以賺一些安家費,但是現在大家都比誰還清楚這些金融界的遊戲規則,您一個單純的宅男工程師,您怎麼會認為您會玩得過他們呢?!人家開著名車,抱著名模上夜店狂歡時,您還在實驗室裡Debug ,回家看色情網路解悶時, 還在幻想著自己手上的股票可以為您創造美麗的前景?"

    前輩,這實在太寫實了,小弟會努力幫您轉貼...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老弟啊...所以,我就依您的建議,把這一段話給Highlight 起來。
      之所以我會有這一段體驗,絕對不是我身邊那些小咖酒肉朋友的經驗,
      而是有太多一些上市櫃大老闆的體會。
      您看早期我們那些『曹董』、『宣董』、『黃董』等等啊...
      他們都算是趁金融與政府政策還沒搞得懂這一套股票金錢遊戲規則前,就先卡了位。
      現在您看這些新的科技界,想玩這一套時,您說您去找券商討論這些事時,
      您說:搞技術算您行,但要搞上市櫃這一種金融遊戲時,您還算小咖的!
      所以,就有一位科技界的老闆(他就是上述那一種既得利益者)對我說:
      "Chamber 啊...現在要搞高科技公司的話,鐵定要有非常好的財務操作觀念。
      否則啊...就算您是大M 又如何?...就算您技術卓越,產品具有競爭力,
      公司手上現金有如金山銀山又如何?您還是要為了保持科技永保領先,
      您就得永無止境的把賺來的錢,又得砸在這些永無止境的惡性競爭之上啊。
      您畢竟早晚也會面對世代交替的問題,唯一能為您永保安康的,
      絕對是公司的財務操作政策,這就是國外大企業都是以所謂的財務控股公司,
      來領導一些企業的經營的原因啊!"
      您說:您覺得有沒有道理呢?!....
      現在有錢人,才不會去想高科技股票呢!他們比較喜歡去炒樓或是炒這一種固定資產股。--- 投資報酬率是低一點,但是絕對是比高科技股具有永保安康的優勢啦。
      以前醫生或建築師等等,也都還會到處問一些高科技公司的情況...現在啦,這些醫生、建築師或是會計師都比較會去買樓、買地....時代真的不一樣了。

      刪除
  2. 沒錯,現在一些比較精明的RD找工作時如果聽到對方說「本公司預計n年後上市上櫃,現在請您先屈就低薪,公司上市上櫃後一定不會虧待您」,大多回應是「謝謝再聯絡」,以現在的時局每個月能領到現金最實在,n年後誰知道公司還在不在啊?(手上維護的source code裡面一堆人名在公司通訊錄裡都消失了 :))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