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顯而易見的答案

雖然我們都不是什麼名嘴或是專業股市分析師,但我們從我們的專業的系統應用觀點來看,

我們都知道iPhone 或是iPad 都已經在改變我們所從事的高科技行業裡的生態了。

還記得我七月份所提到朋友的一個笑話嗎?"多媒體播放器" :誰還在在乎iPhone 4G 賣得怎麼樣?

就該先買蘋果的股票了啦,結果您看短短不到兩個月,朋友就靠蘋果股價就賺近幾%的獲利?!

這個就是從我們很專業的系統應用的角度來分析一個產業生態的改變了。

昨晚參加一位朋友通路商的中秋晚餐烤肉會,也透朋友也認識一些園區的新朋友。

他說:現在以台灣半導體龍頭的台積電來說,說真的,以目前台積電的製程來說,

幾乎已經走到極限了,雖然以半導體代工來說,他算是已經是頂尖了,

話說雖然還差Intel 那個28 奈米一個世代,但要在目前製程精進的話,

接下來要靠的能力,已經不是那一種普通的電子技術了,因為要在這麼細微製程裡,

所謂的一些物理特性都已經超越過去以往所熟悉的知識了,更需要的是:

更基礎的物理特性專研了,所以啦,您說您會寫Verilog 或是VHDL那些都已經不用拿出來講了。

那既然我們所提到的這一種硬體製造的極限在哪時,我們就會想到說:

我們是否可以回頭看在系統應用端,是否可否有一些不同的改變作法?

而我們一直強調的Google 或是Apple 的作法,就是另一種科技應用的出口。

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顯而易見的答案啊!

最後,提到這位園區的新朋友所細數一些IC 設計公司的故事,哪一家IC 設計公司,

又弄了兩億...哪一家公司錢燒完了,又再找資金...等等,因為:在追求這一種硬體設計過程中,

您所要不斷追求的,就是上述那一種高階製程所帶來的高投資風險啊。

所以啊...Who care 您們公司有誰投資您們啊?誰又在乎您們公司的設計能力啊?

因為這本來就是在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上追逐啊!

---------------------------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868637.shtml

蘋果市值 一度竄上全球NO.2

iPad、iPhone等產品前景看俏,帶動蘋果股價不斷竄升。
美聯社

投資人看好iPhone、麥金塔與iPad等產品的前景,推動蘋果股價激揚,蘋果公司23日一度超越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公司。

蘋果股價23日盤中在那斯達克股市攀升到292.76美元,把公司的總市值拉抬到2675億美元,僅次於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公司。

不過,蘋果股價收盤時回降到288.92美元,雖仍比前一天上漲1.17美元或0.41%,但市值也回落到2639億美元,略低於中石油的2655億美元。

蘋果公司2007年推出iPhone以來,市值已經三級跳,iPhone 銷售也占公司營收的將近三成。今年稍早,蘋果又推出平板電腦iPad,目前的銷售情況超越已有九年歷史的iPod。

管理逾1000億美元資產的第一美國基金公司分析師史諾克說:「蘋果沒有不繼續成長、壯大的理由。」Piper Jaffray公司的分析師孟斯特說,蘋果明年可望賣出2100萬台iPad,這項數字比他早先估計的1450萬台多出不少。他說,蘋果不斷在擴增行銷通路,努力開拓海外市場,並提升對企業的銷售,股價有望漲到390美元的水準。

接受彭博公司調查的分析師平均預測,蘋果股價未來12個月可升抵342.81美元。

不過,資本顧問公司的執行長哥達說,蘋果要達成這些預期,可能還需費點功夫,因為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可能削弱蘋果的表現。

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市占率,在7月底止這一季,已從前一季的12%升到17%,iPhone軟體的占有率則從25%降到24%。

【2010/09/24 聯合晚報】

2 則留言:

  1. 最新一期的媒體有報導,大M已經把對岸兩間專門從事手機軟件研發的公司給買下,據說是想要用Apple的手法來延續2G手機的生命;不過人家Apple可沒因為看到哪家iPhone App做的不錯就跑去買下對方的公司,只能說台灣公司的思維模式還是脫離不了那個樣子啊 :))

    講個過去聽過的故事好了,台灣10幾年前有套佔有率很高的國產排版軟體叫x士比亞,那時有位頗具知名度的電腦作家想要幫這套軟體寫書,聯絡該公司結果被回絕,理由印象中是該公司想要自己出版,另外一個說法是若書籍在市面上流通會助長盜版(自己出版就不會?)

    該作家當時在雜誌上留下一句評語:「我本有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沒過幾年,這套軟體不敵Adobe & M$ Word慢慢從市面上消失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知道嗎?!...台灣高科技公司都有一個毛病:當他們手上有多餘的現金時,
      都會亂花錢,不管是公司或個人,然後他們的理由是:這些投資都跟他們
      所從事的高科技行業都有關,而且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正當理由。
      第一次花錢時,因為錢比較難賺,所以錢看得很緊。
      然後這些所謂的轉投資,都因為之前的錢太好賺了,然後,出去轉投資的,
      不知是所託非人呢?!還是真的不懂箇中學問,常常買了沒效益,
      或是買了也不懂得經營的去延續創造效益呢?還真的沒看過買公司成功案例的!
      鴻海買普立爾~難到普立爾本身沒有競爭力嗎?!為什麼買了反而成了包袱?!
      那是買的人有問題?還是賣的人有問題?!---連普立爾原始股東都跑了?
      多神奇的一件事啊!...果然驗證了別人的看法,在台灣高科技,買別人的公司,
      為了就是要消滅對手,而不是真正要創造本身的利益啊。
      ----- 放心好了,這一種亂花錢的現象,短時間是不會消失的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