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競爭力下滑才是科技業的危機 (轉載)

昨天晚上的從『數字看台灣』節目中,謝主持人有訪問前金管會主委龔照勝先生。

是專注在其金融專業領域討論,但其中也不乏提到與台灣科技發展的相關議題。

有幾點個人也蠻贊同,撇開政治議題觀點來看:從今年歐美國債問題,我們

看到許多國家都面臨金融問題,所以龔先生提到所謂金融改革隨著金融全球化的變革,

沒有所謂的一次金改或是二次金改...這些是政治術語,金融改革本來就要隨

全球化問題持續的修正。謝主持人呼應說:像高科技兩兆雙星,幾乎是全由

官股銀行在背負龐大的資金風險,不管亞洲的日本或新加坡...幾乎持續推動

銀行民營化,而我們卻因為政治問題,讓原本走向銀行民營化又走回國營化,

屆時兩兆雙星龐大的負債資產有可能會造成國內金融風險,看來得要由全民買單。

看來一個是做過了頭,另一個又極端的改過了頭...一直找不到正確的金融政策,

尤其龔先生又提到:金融本來就應該走向一個比較正常的獨立營運方式,

不應該淪為少數有『遊說能力』的利益團體護航...。

---

在節目最後謝主持人又再一次提到國內教育問題,龔先生也提到這幾年我們所謂的

台灣之光,幾乎全都是由所謂技藝人士(像麵包師傅等)發光發熱,這代表著我們還是

不能忽略基礎技職教育的重要性...這一點個人覺得真開始懷疑國家教育政策有沒有在想

這個問題?!....

-----

看看以下這一篇社論...您跟我說:從大方向來看,人家賈伯斯回歸蘋果第一件是就是

把蘋果的產品線砍到只有四個基礎方向,而且一次只做一項,其專注努力令人動容。

重點還是其遠大的目標與企圖心。但反觀國內科技業,短視與搖擺心態處處可見...

簡單舉個例子,您搞個機海策略,結果每支手機大同小異..核心技術還是只有一個,

還是別人的,只不過一直重覆複製,真的也看不到未來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以前在IC 廠工作,只知道:喔...大陸市場很大,好~趕快看人家要什麼,

就趕快搞顆IC ...然後,派幾個FAE 到處支援,搞市場....今天流行數位音樂,

搞MP3 IC ,明年流行山寨機,就趕快搞山寨機...景氣好,大家沒差,大家都賺微薄利潤,

景氣差...大家就惡搞,惡性殺價競爭,幾年下來,工程師一波換一波,

您跟我說:您被派去大陸...有多偉大的任務?!我都不怎麼相信,因為我看到

人家賈伯斯傳理的蘋果工程師們也沒像我們搞FAE 如此,人家還不是可以提高

市場價值,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產品。...您個人也可以自己想一想:從比較大、宏觀

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您可以在香港機場候機室裡想,想想人家賈伯斯在做每一件事

時,他的真正目的與他的企圖心在哪?!而您呢?!...混口飯吃?沒錯,那幾年內

萬一您沒撈到,萬一景氣反轉,老闆要您放無薪假,或找到比您年輕能承受舟車勞頓

的辛苦時...您怎麼辦?!那就是您本身競爭力下滑的危機了。...

----------------------------------

社論-競爭力下滑才是科技業的危機

  • 2011-10-31 00:49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如果,對國內科技產業這波裁員、無薪假風潮再起,只以景氣循環視之,就太輕忽了;因為,從許多數據、產業變化來看,台灣科技產業面臨者絕對不是單純的景氣問題,而是更深沉的競爭力問題。

 從兩年前蘋果推出iPad,在全球帶動搶購風潮,震撼也改變產業結構後,加上歐美景氣低迷導致的需求不振、台廠本身競爭力問題,三重利空交雜下,先是年初台灣PC大廠宏碁執行長蘭奇去職、公司由盈轉虧,接著廣達、英業達因負責代工的平板電腦難敵蘋果勢力,而宣布大幅裁員;台灣引以為傲的「雙D產業」─DRAM與LCD面板也陷入低迷,每個產業預估今年至少要虧損上千億元;被視為未來明星產業的綠能產業─太陽能與LED,相關廠商從年初的樂觀到年底的蕭條,虧損、無薪假傾巢而出。台灣科技業的危機,可說舉目盡是。

 台灣科技產業一直以PC為重點及核心,追隨微軟與英特爾的腳步發展,即所謂的「WINTEL陣營」。微軟負責軟體、英特爾開發處理器,台灣則根據「WINTEL」訂出的架構,負責生產各種相關硬體。這套機制運作數十年,打造出台灣科技業的鍍金年代,讓廠商賺足錢、成就無數科技新貴,但,現在這套模式的不良後遺症顯露了。

 追隨別人制定的架構,好處是有規則可循、可迅速量化生產,台灣廠商最擅長大量製造、壓低成本,長期培育出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紀律森嚴的勞工、不惜「暴肝」投入的工程師,讓台灣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生產重鎮。但壞處是這種模式,缺乏差異化、知識與技術含金量低,容易複製,後進國家很容易追趕;加上台灣「一窩蜂」的習性,最後淪為殺價競爭。台灣許多所謂科技大廠,表面風光、營收數千億或上兆元,但毛利只有三%、五%,好一點者也只到七、八%。如非蘋陣營不能藉著Win8、UlstraBook等產品推出,及早「反攻復國」成功,WINTEL陣營的台廠前景實在讓人憂心。

 即使目前風光一時的所謂「蘋果概念股」,台灣廠商的「含金量」也有限。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Kraemer等最近出了一篇論文「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Apple iPad and iPhone」,分析蘋果的全球供應鏈如何分享由iPad與iPhone創造的價值。結果是在iPhone4中,蘋果獨享五八.五%,台灣供應鏈享受的利潤與日本相同,只有○.五%,南韓卻享有四.七%,是台灣的九倍,其它美國廠商則享有二.四%。在iPad中,蘋果占三十%,台灣占二%,高於日本的一%,但仍遠低於韓國的七%。最慘的是大陸,表面上組裝出口,創造對美國高額的出口貿易值,但實際上「只領到工資」─連利潤都享受不到,在這兩項產品中,大陸的勞工投入成本占整個大餅的大概二%左右。

 另一家市調研究機構iSuppli把iPhone4拆解分析後發現,前七大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中,包括螢幕、快閃記憶體、SDRAM、處理器等四項,都由韓國製造,占其元件成本的四二.七%;肯定為台廠提供者為觸控面板,僅占五.三%;另外未能辨識那家供應商的是照相鏡頭,假設也是台廠大立光供應,也僅占五.一%,台廠遠遜韓廠。台廠這種分食低毛利的情況,事實上已創造出「蘋果奴」的新名詞了。

 因此,與產業雷同、發展程度相近的南韓比較可發現,同樣作為供應鏈,從蘋果產品的拆解分析中,台灣廠商的技術層次與「含金量」明顯低於韓廠;同樣供應全球產業的雙D,台廠的技術及市佔率節節下滑,與韓廠差距日遠;二○○九年大陸推家電下鄉時,台灣的面板在大陸市占率超越韓國,但在全球市場上,台灣卻與韓國的差距日益拉大,「民族大義」還是不敵技術與市場需求。至於台韓在DRAM 的差距,則更不在話下。同走品牌之路,台灣雙A陷困境,智慧型手機宏達電雖光芒四射,但仍難與韓國三星並肩,三星的智慧手機市占率今年第三季超越蘋果iPhone,成為全球最大廠。

 國內科技業會有今日情況,絕非一日造成,部分與政府政策有關,更多的則與企業主的選擇有關。大部分企業選一條輕鬆的路走─走代工、重短利、輕研發、全力cost down;生產基地先從台灣轉到大陸,成本上漲則又從沿海遷到內陸;再不行,到東南亞、南美洲…,研發投資嚴重不足。韓國大廠則是重研發、走品牌、加深差異化、加強技術含金量。十年磨劍,今日見真章,台韓科技業差距越拉越大。

 全球科技產業結構丕變之際,加上韓國廠商步步進逼,這波科技產業的低迷,絕對不能單純以景氣循環視之。從政府到業界,一定要思考出一條新的出路,才能重新打造、磨亮台灣的科技業。否則,當景氣春天回來時,大部分科技廠商可能發現:自己猶在寒冬之中。

---

茂德逾放 恐吃掉國銀1成獲利

2011年 10月31日

【廖珮君╱台北報導】茂德548億元的放款,確定10月將打入逾期放款,本國銀行10月逾期放款比率將跳升約0.23個百分點;而最壞狀況是,將剩下34%、約186億元放款全部提存呆帳準備金,將吃掉國銀約1成獲利
上周五由台銀、合庫邀集主要債權行開會,確認茂德0.1%降息案未能全數過關,各銀行須在10月底財報上轉列逾期放款。若以國銀8月放款等數字估算,全體國銀逾放將跳升0.26個百分點達0.73%,創近1年新高。
據透露,9月國銀已將茂德合計約100億元放款轉入逾放,9月全體國銀逾放已從8月的0.47%、跳升0.04個百分點到0.51%,10月將剩餘440多億元全列逾放、再加上太子汽車逾放,10月逾放將再增加0.23個百分點到0.74%,創近1年新高。

還有186億未提存

目前26家債權行對茂德共548億元放款,已提存約361.68億元的備抵呆帳,僅剩下186.32億元未提存,平均提存比達66%。
據透露,金管會也認為,若茂德引資案再無具體進展,不排除下一步將要求各債權行對茂德放款的提存比,從目前66%再拉高到70%,依此估算,全體債權行得再增提約22億元備抵呆帳準備金。
若以8月底全體國銀稅前盈餘達1507億元,最壞狀況是剩餘186億元全提存,將吃掉國銀獲利約12%,國銀第4季盈餘也將縮水。
據了解,不少銀行已將茂德全數提列呆帳準備金,或已增提到7成,彰銀副總施建安說,目前彰銀對茂德放款已提列7成呆帳準備金,預計年底可到85%。彰銀對茂德放款約32.73億元。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表示,茂德狀況大家清楚已久,各銀行都已提足呆帳準備,且有12吋晶圓廠在那邊,各銀行非全部都會損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