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韓良露:台灣真的富有嗎?(轉載)

新聞連結中有許多正反意見...個人不與置評。

但其中提到一點:關於台灣人喜歡炒股票這一點,我就有那麼一點認同感。

您打開台灣的財經新聞台,在台灣財經新聞中,大概就是報股市新聞而已。

所謂台灣公司經營大家都過於專注股市中的公司股價。而這些台灣公司,

尤其是高科技公司,特別喜歡以股價為重要指標...過渡於強調公司股票或股價,

這些都容易使經營者失焦,就算公司主管不專注,至少工程師很在乎...

這一點容易大家喜歡吵短線...失焦之後,都不容易以長期佈局專注核心價值。

換個角度說:的確是講求術業有專攻,既然是財經金融市場,本來就是一門專門領域。

但是每個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卻都很在乎股價與股票市場...

真的不是一個很健康的產業生態與從業心態,所以,我才一直強調說:

當初有某些人信誓旦旦的說:員工股票分紅是一項世界創舉...但真正從長遠的

經濟發展或公司經營...乃至於國家發展的價值觀,是好?!是壞?!

還真的還沒到下絕對對錯的結論時刻。

---還有待未來歷史論斷的,等這一代人死後才會客觀,這個就是歷史的真諦。

---------------------------

韓良露:台灣真的富有嗎?

關於識見,有所謂常識與知識之分,但常識和知識未必等同,最近報載,台灣人財富,已經超越英法德,衝到全球第七,人均金融資產為二三一萬台幣,擠進「高財富」國家。

以上這段報導對我來說,就是屬於知識而非常識,首先,什麼是金融資產?報導中雖然說明為總資產扣除負債,但總資產如何計算,原來指的是短期的貨幣和長期的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和基金。台灣在二○○九年的金融資產還是全球第十三名,二○一○年就上升到全球第七。這種一年內金融資產的大幅增加,大概和二○一○年全球的金融復甦有關,持有較多股票、債券和基金的國家自然增長就較多。台灣的金融資產如此高,和全民愛儲蓄的習性有關,台灣人對待賺來的錢,多半是存起來錢滾錢,會願意花在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上的人數比例較少。因此,一般來台的外國人,看到台灣人居住和生活的情景,都會覺得不太像是富有的國家。

除了不愛花錢外,台灣人投資股票的人口比例也甚高,即使不是全民皆股民,也可說大約一半以上的人皆股民,這個現象比起歐洲國家也甚為奇特。因為投資股票的風險甚大,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散戶長期都是輸家,因此在成熟的歐洲資本社會,股票投資都是專業人士和大戶的資本市場,看看歐洲股市的指數,再比較台灣、香港,就知道華人多愛賭了。

台灣可以躋身全球第七富的國家,除了總資產高外,還加上負債低,負債低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沒有跟別人借未來的錢先花掉,台灣已是零外債的國家,當然比日前正爆發債務危機的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這些過去被認為是富裕工業國的金融資產要高。

金融資產是經濟學的專有知識名詞,我們若回到常識的感受,尤其像我才剛從義大利旅行了一個月回來,若要我從生活常識上認為台灣人比義大利人富有,那我真是沒辦法同意。

在義大利的旅途中,我從網路上看到台灣的財富不僅超越義大利,還超越英法德的報導時,我真希望經濟學家放下手邊的資料,去這些所謂不比台灣富的國家走走;看看人家的機場、鐵路、道路、橋梁、街道、廣場、住宅、古蹟是怎麼建造維修的,如果台灣比較富,為什麼我們的基礎建設看起來卻比較窮?

關於歐債的例子,尤其是歐豬國家想向世界工廠的金磚四國借錢之事。以我的小市民經濟常識而言,只能想到一個比喻,就是有個富裕的大地主,住華麗的莊園,天天吃盛宴並經常舉行豪華的歌劇、舞蹈等文娛活動,因為花的錢太多,每到缺錢時,就向替地主工作的一群長工借錢。這些長工吃不好也住不好,天天都在辛苦工作,領著微薄的工資,雖然工資不高,但也沒時間花錢,也不懂花錢。地主的華廈常常要裝潢修繕,長工棲身在破爛屋裡,勤儉刻苦的長工總是可以存下一些老本,但富裕的地主卻會在捉襟見肘時向有積蓄的長工借錢,並且說,你們放心,你們只要繼續幫我做牛做馬打工,我都會向你們買服務的。至於你們借我的錢,有一天我還不了了,也別擔心,我還是會向你們借長債來還清短債。

台灣也曾是世界工廠,如今賺到的錢不少還是來自代工,我們真的比英法德義等四國富有嗎?請政府除了用經濟專業知識告知人民,是否也可以用小市民的常識來說服我們。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2011/10/12 聯合報】


8 則留言:

  1. 我們處在一個「我要贏過別人的社會」,唸書時比排名、成績、學校,在社會上比

    收入、職位、名片上的頭銜,我們在職場努力工作以換取加薪升遷的機會,

    往往卻聽信所謂「市場人士」的話語,然後又將辛苦賺來的薪水又「還」回去。

    明明上班已經很累了,下班還要看財經頻道聽聽股市分析師、投顧老師、名嘴們的見解。

    財經雜誌週刊是一期一期的買,座談會是一場一場的參加,目的是為求難得的「投資機會」
    及 「門牌號碼」。

    能夠長期在市場穩定賺到錢的人真的是少數,一般人總是小賺大賠,賺到的錢還不夠賠一次。

    景氣好賺到錢講話就大聲,等到賠錢了、套牢了要嘛絕口不提「投資」這檔事,

     或是改口說要「長期投資」,明明資產連兩佰萬都不到,投資項目卻包羅萬象,基金、

    投資型保單、股票、原物料或是衍生性金融商品期貨、選擇權都參與過,然後自我感覺良好

    認為這才是「投資」?

    一般人把投資這件事想的太簡化,好像穩賺不賠似的。可是您有沒有想過,上班有時還可以打混摸魚,

    出包頂多受到上司責難罵罵就沒事了。可是您在市場裡一但大意、輕忽或不夠謹慎所面臨的就是「虧損」。


    註:另外個人覺得出手的時機很重要,當您交易的當下就決定這次投資的勝負-賺錢或賠錢。

    回覆刪除
    回覆
    1. 的確在台灣是有太多人把股票這檔子的事,一直掛在嘴邊。
      尤其有許多公司或創業者(尤其是高科技公司)也都喜歡拿這個當晃子...
      新創公司找您來上班,就直接跟您明講說:未來公司會朝向IPO...
      所以,也請您以公司創始員工的心態拿一點錢出來投資,結果,
      後來公司有沒有賺錢或有沒有機會IPO,都不重要,結果您都甘願
      去銀行辦貸款的參與公司認股...我看過太多科技公司的員工把身家
      拿出來壓在這些公司上,最後公司都還沒看到IPO 機會,自己就
      已經在這家公司快陣亡了...要離職也不對,不離職也不對。結果兩頭空。
      就誠如您說的,也只能安慰自己說:長期投資。但明明要離職拿著這些
      股票幹嘛?!當壁紙貼?!...萬一不小心人家來不預警的減資合併,
      就全化為烏有。銀行貸款也得繳啊。有苦向誰傾訴?! :-< ...
      就搞不懂...明明是您在貢獻專長與青春歲月,那又要您拿錢?
      出錢又出力?!後來很多朋友就說:如果這樣子,那我乾脆拿這些錢
      去賣香雞排或開加盟店、便利商店算了...幹嘛還要冒爆肝,產業惡性
      競爭的風險呢? :)) ... :)) ... :)) ...
      ----
      相信自己的核心價值。
      賺大錢是天命...要上班,真的就別太相信股票這檔子的事。

      刪除
  2. IPO 已經是老梗了,N年前去某間公司面試,該主管暗示我公司將要IPO,對薪水不要那麼在意...最後當然沒談成,爆笑的是那位面試我的主管沒多久也離職了!? :))

    看看現在對岸挖台灣人才開的月薪數字,就覺得很奇怪...難道是台灣公司競爭力比對岸公司差?賺的比對方少所以拿不出同樣的待遇留住人才?還是說大家的薪資一開始就被刻意壓低到不合理的程度?? @-)

    當然也有不少人會酸說對岸把你的技術學會2,3年後就把你踢走了...但是現在台灣也是一堆人在一間公司待個2,3年就不得不走了,相較之下有差嗎?而且去對岸公司起碼這2,3年還有賺耶...在台灣認了一堆股票領個不合理的薪資苦撐,只能說台灣人賭性堅強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依您所說的2~3 年...一般比較有機會掛主管缺的,都會被要求
      意思意思一下認股,也都差不多就是2~3百萬左右,沒錢的就去辦貸款。
      結果一個月也是領個7~8 萬元薪水(甚至還要您共體時艱,
      領個四、五萬就好)。
      2~3 年下來就只是把自己投進去的錢領回來而已。其他的就是打白工。
      待個2.3 年就不得不走時...您說:是不是就是左右為難了?!
      您看老闆多好當,別人去上您班,還幫您出錢又出力...後來真的就搞不懂
      這樣子的投資報酬率在哪?!
      我說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核心價值。找我上班,就是相信我自己的專業領域。
      我就領薪水...
      要嘛就直接談技術股。多少是其次...這本來就是一種專業領域的尊重。
      還要出2~3 百萬認股?好像開一家便利商店的加盟店也差不多如此...
      我還可以幹店長,幹嘛還要跟一大堆人扯不清...搞到最後萬一大家
      不歡而散。那不就是砸了自己的一鍋飯嗎?!...
      畢竟時機不同了,現在要隨隨便便以高科技公司IPO,也沒多少人會
      那麼容易的掏錢出來搶您們家股票的,更不用說您還想用高價掛牌IPO 。
      現在連券商打電話給我說:有家想IPO的科技公司 問我有沒有興趣?!
      我都直接跟他說:"要認高科技公司股票?!我還不如拿錢多投資一下自己
      還比較實際吧!...我都不相信那一套了,您還相信喔?!"...
      有錢賺的時候,還輪得到我?您券商早就找熟人全吃了,您說:對不對?!

      刪除
  3.  只覺得在職場工作大半輩子所累積的資產,卻沒法留住真的很可惜。

     威盛買在五、六百元持有到現在或是買到太電、歌林、雅新這種會自動到期(下市)的股票

     資金大都來於退休金、棺材本, 對那些投資人來講真是無法說出口的痛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是這些退休金與棺材本造就了昔日的科技新貴的光環。
      然後,這些當年科技新貴...又把錢拿出來把當年光鮮的產業光景給玩掉。
      最後呢,最後都把錢玩到外資手上去彌補歐美公債上。
      留下了您所說的無法說出口的痛。
      ---
      真的...那一套所謂股票分紅制度,不是真正的在創造產業價值,
      只是從股票市場裡把那些辛辛苦苦一輩子的人之退休金與棺材本給吸光了。
      要不然您以為當年哪來那麼多錢(現今)可以從股票市場裡挹注給
      科技新貴?!...那些科技公司的老闆就像今天科技老闆的本質一樣:
      是不太可能可以從公司或他口袋中拿出那麼現今來創造科技新貴的啦。
      所以股票分紅費用化就是要讓這一種科技企業的核心價值真正的現出原形的!
      有本事的企業...您看您是否真的有本事拿得出真的利潤分給員工?!
      每一家嘛都被打成原形了。....
      PS : 公司拿錢出來買庫藏股來維護股價,是一個很奇怪的作法...
      既然有閒錢,就更應該專注本業才行啊...好好的鼓勵或提升員工待遇與士氣,
      要不然去收購合併國際相關企業,來提升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結果,護盤沒多久,不也是被外資提走?!
      唉~...最可憐的永遠是最基層的工程師。 :-< ....
       

      刪除
  4. 老實說!不靠股票或其他投資,怎麼會有錢可以生活,現在工作都死薪水,想想月領4~5萬,要多久才買的起上百萬的房子?主管月領5~6萬喊窮,那下面月領3萬多不就去吃土!
    台灣的福利(富人權利?)政策只有快破產 的健保可以說嘴時,人民要怎麼過活。定存利率低到嚇人,心一橫不如以小搏大通通丟進股票裡,在台灣投資股票跟買樂透是同樣等級的,只是一個有翻身的機會,另一個 只是一翻兩瞪眼!
    主管不得不認自己公司股票,但小RD可沒這壓力,公司也看不上你。況且小RD其實更瞭解公司狀況,敢下手買自己公司的其實不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投資也得要有『閒錢』。那是有錢人的一種理財觀念。
      所以,我們自己也得要拿捏一下自己的能力,才能決定投資金額。
      我舉的例子是:幹公司主管還要去銀行辦貸款認股。這是一種變相的
      舉債投資...他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那就更不用說:當這個利益衝突在
      公司內部因人員人數的慢慢的累積就會出現一定的認知落差。
      就會開始凸顯這個投資風險了...
      ----
      過去的員工股票分紅制度讓許多科技老闆養成不甚重視基本專業領域的
      核心價值,總是認為...反正一旦談到股票,就可以變相的壓低您的薪資。
      經年累月的錯誤觀念,造成許多專業領域或是研發人員的基本薪資待遇
      長期被壓抑的怪異現象...當然也就容易漠視基層研發人員的應有的價值。
      動不動就是:您不幹~沒關係!等下一批人來,還是用股票這檔子的事,
      如同 happosai 所說的...給您畫個大餅。您就乖乖的、服服貼貼的賣肝工作。

      :)) ...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