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冷水煮青蛙的產業政策

算是很完整的報導,還有附上各項數據佐證。

以目前狀況來說:不要說資金投資市場會不會怯場?!退場?!

以我們這一種小老百姓或小小工程師來說:誰還敢去這一個產業上班?!

更不用說是要有一流人才去投入提升著重技術本土指標的訴求。

儼然已經成為標準『預知死亡事件』的劇情演變,而竟然無人願意面對。

所以,當然張忠謀董事長很生氣:"

  • 2011-10-16 01:08
  • 中國時報
  • 李坤建/竹市報導

 台積電員工運動會後記者會上,有媒體針對景氣問題,詢問張忠謀對政府有何建議?一向溫和的張忠謀卻罕見的拉高分貝說:「『我們』講有什麼用,『他們』有興趣可以來問我!」"

....
 
Of course,因為『他們』都在忙選舉造勢,互揭瘡疤...在比誰比較爛?!
 
人家沒時間來問您啊...也不會理『我們』的感受。
 
至於有沒有無薪假?!
 
早在一個月前桃園那一帶的PCB 上游加工廠早就一直找我有空過去泡茶了。
 
他們許多相關連結的上游加工廠的老闆們已經是每天早上八點準時集合開始泡茶了。
 
您說呢?!.........

---

十年DRAM夢一場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記者李淑惠/台北報導

2009年1月,德系DRAM大廠奇夢達因為不堪虧損,正式宣布破產,成為上一波DRAM景氣低潮之下最大的苦主;2011年9月,台系DRAM廠茂德因財報難產,已經暫停交易,7月的茂德幾乎沒有投產,3年時間不到,2家DRAM廠出局,全球26家DRAM廠洗牌到現在剩11家,僅存的DRAM廠沒有一絲喜悅,因為景氣的漫漫長夜還有多久沒有人知道!

 台灣的DRAM產業有個風光的開始,第1家DRAM廠德碁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領軍,成立於1989年的德碁是由宏碁與德州儀器(TI)合資的DRAM廠,然而不堪虧損,德儀在1998年退出,宏碁接手德儀的股份,重新尋求IBM的技轉,但是施振榮看到DRAM產業必須不斷付出技轉金、權利金,一代一代綿延下去,於是壯士斷腕,2000年以淨值54億元出售給台積電,大方退出。

 選擇退出的還包括當時由科技大老張忠謀領導的世界先進,緊接著德碁,2001年世界先進也選擇轉身退出,DRAM是張忠謀、施振榮的未竟之志,但是10年前的產業狀況與10年之後並無不同,技術無根還是老問題,只是累計投資額愈來愈龐大,借貸金額愈來愈高,喊停已經是壓力。

 

DRAM產業過去10年的投資極為龐大,但是到底有多大?並沒有單位有過完整的統計資料,就以各家大廠現金流量表上的固定資產購置當指標,雖然該會計項目包含財務操作的部分,不過約略可以代表各廠在廠房、土地、設備上的固定資產投資。

 包含力晶、南科、華亞科、華邦電、茂德在內,過去10年之間,固定資產購置累計高達9,048億元,而這10年雖然創造了1.726兆的營收,但是也同時累積出了2,023億元的虧損,而且,這些累虧還不包含DRAM廠減資之後所繳出的虧損數字。

 用很概略的方式計算,DRAM廠在過去10年,等於每投資1元的固定資產就創造約1.9元營收,伴隨而來的是每投資1元的固定資產,就產生2.2毛虧損。

 銀行團成為最大的受災戶,因為到了2008年時,DRAM產業累計的借貸金額高達4,200億元,當昂貴的機器設備拍賣、停產,就成了廢鐵一具,因此銀行團不得不繼續扶植,更困窘的是,一路扶植下去也不保證100%回收,因為與韓國廠商的技術差距已經拉大到2個世代。

 其次是投資人,DRAM股中,華邦電先在84年10月以108元創下第1個百元價位,接著茂德在89年6月以151元創下DRAM產業最高價,力晶在民國93年大賺213.15億元,每股盈餘高達5.62元,當年度大方配發2.96年股利,創下歷史新高水準,雖然股價沒有站上3位數,但是也有超過80元水準,如今,當時進場的投資人全部套牢收場。

 對台灣的科技業來說,DRAM產業還只是冰山一角,從銀行對茂德債權高達570億元揭露之後,銀行圈、投資界、市場就不斷將同一個問題套在LCD產業上,同樣是高負債、景氣見底不是底的產業,只要連虧數季,在資金周轉、現金流量上就有相當大的壓力,DRAM如是,LCD、LED亦然,DRAM產業經過這麼多次震盪都沒有摸索出自己的路,應該要怎麼解套?已經是政府與企業的燙手山芋。

 

----

沒錢沒技術 台廠已無立足空間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記者涂志豪/專題報導

2001年的全球網路泡沫,逼退了日系DRAM廠,台灣業者雖然存活下來,但DRAM產業最近10年的發展,還是走不出代工之路,當然要擁有自有技術也成為空談。

 今年以來,DRAM價格崩跌不止,電子產業也出現終端產品的典範移轉,DRAM最大需求來源的電腦銷售成長停滯,DRAM市場供過於求嚴重,減產已經無法讓價格有效止跌。

 在缺乏自有技術的此刻,台灣DRAM廠雖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產能,但卻已淪落到做愈多、賠愈多的慘況。由於全球總體經濟前景不明,DRAM業者若要靠銀行或母公司的資金接濟來繼續做「靠爸族」,恐怕銀行及大股東也不想再繼續燒錢下去了。所以,台灣DRAM廠已經沒有靠DRAM活下去的條件。

 翻開全球DRAM產業的發展史,DRAM廠要成功,就必須踏在前人的頭上前進,如1980年代掌握全球市場的美國德儀及IBM,1990年代控制全球8成產出的三菱、NEC、東芝等日系業者,均在2000年以前全面退出市場。

 1990年代初期,台灣開始發展DRAM產業時,韓國業者也才剛踏入這塊市場。同樣以代工起家的台韓DRAM業者,現在卻有完全不同的境遇,韓國兩強三星及海力士(Hynix)已經是2000年來DRAM市場霸主,但台灣DRAM廠卻可能在此刻被迫退出市場。

 全球最大DRAM模組廠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指出,台韓都以代工起家,但台灣因為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國際級大型企業存在,所以一旦像金融海嘯一樣出現不景氣,企業遇到不賺錢或大賠錢的一天,三星可以挖東補西,但台灣DRAM廠卻沒有這樣子的能力。

 孫大衛也指出問題,韓國DRAM廠也在2000年時遇到大問題,當時海力士一度出現破產危機,但最後是靠韓國銀行團的支持度過難關,但台灣銀行卻不會拿錢出來支持DRAM廠。

 孫大衛的看法,指出了未來DRAM產業的發展重點,就是不止要有錢,也要有技術,及找到產能的出海口。

 事實上,DRAM因為是標準化產品,只有製程技術領先才有賺錢的空間,但要投入最先進20奈米所需的資本支出,幾乎是現在主流技術40奈米的1倍以上。

 台灣DRAM廠就算有雙A當作產能出海口,但是現在,沒錢也沒自有技術,已經無法與有錢有技術的美、日、韓等大廠競爭,也就是說,台灣DRAM廠已經沒有在DRAM市場立足的空間了。

全盛時期爭送現金... 銀行苦吞2,500億債權
  •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DRAM全盛時期金融業搶捧送現金,推升金融體系DRAM總債權近2,500億元!儘管茂德案如今已將銀行團對DRAM的警戒推升到最高點,但5年前在DRAM全盛時期,可是金融圈競相熱捧現金送錢,從2005年至2007年可說是DRAM產業在金融圈最為風光的時期,金融對DRAM產業迄今累計高達2,500億元的總債權,絕大部分在此一時期造就。

 銀行主管回想,2006年是近5年來台灣DRAM產業最顛峰的一年,事實上,絕大部分的聯貸案,大概都是在2005年至2007年之間籌組完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屬力晶在2006、2007年連續兩年,向銀行業分別吸金400億、600億,合計千億元,在金融圈創下的聯貸熱潮可說盛況空前。

 特別是2007年8月間簽署的聯貸案,當時與此案相關的相關行庫主管回想,這宗聯貸案是由華銀與國泰世華領銜19家銀行籌組,由於前1年力晶大賺273億元,因此當時掀起一股搶貸風潮:「原先規劃450億元,但因為搶貸者眾,因此規模爆增至600億元,不只如此,力晶的利率還因而取得比2006年規模400億元的聯貸案更低的利率!」

 當時,該筆聯貸案以商業本票初級市場利率加碼計息,由於當時商業本票初級市場利率為2.68%,因此當時訂下的總利率水準為3.3%,看似比目前為高,但若看加碼點數僅65點,比起2006年400億元聯貸案的加碼點數還少了10點,這類規模大的聯貸案利率比規模小的還來得低,在聯貸圈可說非常少見。

 除力晶外,包括台塑旗下的南亞科及華亞科兩大DRAM廠,也在該時期緊鑼密鼓向金融圈集資,而茂德籌組100億元聯貸及發行海外可轉債ECB募資100億元,也在當時完成。

 2007年後,DRAM景氣由盛轉衰,茂德第1次爆發財務危機就是在2008、2009年間發生,力晶在後金融海嘯時期亦曾一度申請紓困;儘管如此,之後DRAM產業的短暫復甦,使得銀行業者仍未放棄投入DRAM放款,較為不同之處在於,這2年新籌組的聯貸案,清一色以背後有「富爸爸」台塑集團撐腰的華亞科、南亞科為主。

 南亞科在2009年底由台銀籌組180億元聯貸案,華亞科在2010年3月由兆豐銀籌組320億元聯貸案,兩大聯貸案的總利率,甚至都還壓到1.6%的空前超低水準。然而,就在1年之後,台灣DRAM產業在政府產業政策未明、國際景氣反轉,以及韓國大廠激烈競爭之下,仍躲不過走下坡的命運,產業榮景的急轉直下,銀行業者始料未及。

--------------------------------------------------------------

-------

政策不明 重創銀行放款信心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朱漢崙/新聞分析

 對照幾年前銀行業一窩蜂的投入DRAM放款,如今銀行業對DRAM聞風色變,甚至原本應該在9月上旬就定案的茂德降息紓困案,到現在都還談不下來,除了國際市場的產能供需急轉直下,以及來自名列全球第一大的韓國三星等其他國家DRAM大廠削價競爭壓力,政府的產業政策不明,是令銀行業對該產業難以恢復信心的另一關鍵原因。

 不少資深銀行主管感嘆,當初熱中於DRAM與面板業的放款,政府對「兩兆雙星」產業的大力鼓吹,也是重要原因,在政府喊出產業發展口號「洗腦」業者之下,銀行業投入DRAM與面板業放款就好像被催眠一樣;然而,政府拉業者上車,但當產業發展面臨瓶頸,需要進行調整時,政府初始曾有力圖振作的用心,但卻未能有始有終,空留業者不知如何安全下車。

 2008年茂德財務危機初爆發時,政府還打算再作產業結構調整,以「TMC計畫」重新改造DRAM產業,當時銀行業者在政府鼓吹、遊說之下,在對舊貸款紓困展延還本繳息的同時,甚至還新增貸款讓茂德渡過難關,但如今政府對茂德案的態度曖昧難明,很多業者不僅深有「上當」之感,未來即使再出現下一波「明星」產業,銀行業者只怕也不敢放膽捧場。

 業者不諱言,有了政府對DRAM產業發展態度前後搖擺的前車之鑑,現在面板業要出來籌資一定會受牽累,不過業者也坦言,包括DRAM或面板業,都是需要大量燒錢,不斷作技術更新的行業,政府若不能有魄力的提出產業政策,讓銀行能有安心放款的後盾,到頭來損失的還是國家整體的產業競爭力!

--------------

無薪假又來了?竹科不能說的祕密

2011-10-16 01:08
  • 中國時報
  • 李坤建、程炳璋/綜合報導

 兩年金融風暴,無薪假成了科技人的噩夢。目前竹科彌漫「無薪假又來了」的不安氛圍,甚至已有報導影射那些廠已變相實施無薪假。台南科學園區已有廠商開始「鼓勵」員工先放年假,提供購物用餐的商場「PARK17」員工則表示,最近有感受到中午時段來客數減少。

 據了解,今年歐美經濟景氣復甦不如預期,國內電子科技業第三季訂單下滑,美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明年生效,直接對台灣電子業造成衝擊,電子科技上游驚傳面板廠減產放無薪假;不過,面板大廠口徑一致,表示產能視供需已做調整,沒有實施無薪假。

 不過,竹科半導體、封測等部分科技廠,從八、九月份起,要求員工每個月強迫排休四天以上,做二休二每天十二小時的班,改為八小時,薪水變相減少約三分之一,桃園工業區有些科技廠據傳比竹科更早實施無薪假。

 竹科管理局指出,科管局九月底進行有關員工休假狀況之預警性調查發現,僅有八家廠商鼓勵員工自行排休相關特(補)休事宜。

 竹科某半導體廠員工私下透露,總統大選快到了,竹科若傳出實施無薪假,肯定影響選情,科技廠或管理局當然極力撇清,他們更不敢對外洩露公司強迫休無薪假,否則一定會被開除。

 竹科科技廠究竟有無實施無薪假,引起員工議論紛紛;不過,大多數的科技廠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最近都為找不到人而傷透腦筋,生產線加班昏天暗地,怎麼會傳出放無薪假?

 南科管理局表示,台南科學園區共有一百四十五家廠商,至九月底共有十家廠商開始「鼓勵」員工先休年假,以應付這波不景氣。

2 則留言:

  1. 覺得很奇怪,近來台灣的產業投資,好像變成『只能進入,不能退出』似的。
    一但經營不利,還想著要政府幫忙安全下車。
    是有什麼問題啊? 看國外廠商也不乏大幅轉進營業方向的,或是營運不利就宣告破產,然後被拆賣收購的。

    就不覺得應該要這樣硬凹到地老天荒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像這幾年的太陽能或是LED 等綠能產業就很慘...
      都還不如DRAM有機會賺那種大錢時,產業態勢就急轉而下。
      如果真正去細看這些產業,其實,台灣都沒有真正掌握到核心技術,
      大家都只是急著趕快搞錢設廠...這一種急就章的產業發展真的也
      看不出他們真正的未來。美國幾家太陽能廠已經相繼宣告破產退出了,
      我們就可以慢慢看台灣的相關廠商如何『歹戲拖棚』...
      到最後最可憐的就是小老百姓...永遠是被墊在最底層的受害者。
      一下子那個產業垮了...一下子又另一個產業出問題。
      您說:該教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該何去何從?工作就得換來換去..
      真的一點保障都沒有。唉~... :-<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