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誤會因為標題誤認為我的議題想法,這些公司我都不熟。 更何況那個OLED 與國內LCD 產業的趨勢,也與我無關。 反倒是文中的那個所謂的『老二模式』、『老二主義』講的蠻貼切的。 尤其他舉那個高度腦力密集的IC 設計產業,這一點就跟我們一直強調的 『近親繁殖』的產業發展模式有點異曲同工之處。 我所謂的『高度腦力密集』產業指的是:這個行業裡過去幾年幾乎是吸走 了學校畢業的高材生,以我自己的經驗,這個行業裡的確是人才濟濟啊。 但是,誠如文中所提的:只要成功者以那個『老二主義』自居之後, 整個業界自然風起雲湧的奉行不疑。...結果,幾年下來大家看到什麼? 就算這些老二有機會作老大時,他們還會戒慎恐懼的想:我還是當老二就好了。 不願意投資基礎研究,不願意積極參與規格制訂開發,永遠在等別人給的機會。 也難怪整個全球科技產業中,人家從來不認為您是:高科技業界Pioneer 。 永遠被定位成機會投機者而已罷了。以前機會多,自然您成功機會多。 但是現在資訊發達,技術發展往高度整合走,這一種機會也會慢慢流失, 譬如:現在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幾乎包山包海的把過去許多高科技 的產品觀念全吃進去了...您覺得還有多少『屑屑』留出來給您們一大堆老二搶? 還有一個重點:當然技不如人我們自己承認,但我們還有很厲害的一招:殺價。 但很不幸的,我也舉例說過這幾年,連那個微控器MCU的產品,現在國外大廠 也懂得要適時的降價來防堵老二。那您就不用說:以前我們印象中Apple的產品 價格也都令人高不可攀的,結果:現在人家也懂得一推出市場就把價格壓在您 所能忍受的範圍內。 以前我們在國內IC 設計產業中:常講的是大者恆大,他的觀念就是: 「對手不會一直有空間可以讓你扮演second mover(後進者)。」 這句話的衍生是 大者要永遠不要讓對手有任何空間或機會,好了,靠的是什麼?不是技術而是價格。 但是當在國內講這句話時,並沒有去想說:綜觀全球產業競爭,我們也不是那個大者啊。 當您靠著『老二主義』成為全球前五大設計業者時,不好意思,前五名還是有產品 性質跟您一模一樣的業界龍頭老大啊。您會這麼想,別人當然也會做同意的思考啊。 但是這些也都不重要,反正這些老闆們都已經靠著『老二主義』賺飽了口袋了。 這是他們那個時代的時機財。 那我們這些在『老二主義』大環境裡的小工程師們呢?當您的老闆老是用『老二主義』 在做企業發展時,我們是不是又降一個成為第二個『老二主義』?那當前面那一個 『老二主義』很難混時,那我們這些『老二主義』中的『老二主義』豈不是更難混了? 所以啦,如果當您發現:其實您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上班也有一股積極進取之心, 當您有任何想法時,您的老闆或長官有時會不時的透露出說: 我們還是當『老二主義』就好了。您就不要太白目的自告奮勇, 但您也得看看這篇文章的預言會不會發生在您身上了。 這個才是這篇文章所能帶給我們的啟發啊。
--------------------------------------------- |
‧財訊 2011/05/31 |
台灣棄守「終極顯示技術」OLED,如今技術落後韓國五年,2014年將是面板業末日?!過去產業界深信不疑的「老二模式」破功,台灣科技產業明星,聯發科、宏碁紛紛落難,本期《財訊雙週刊》將揭開產業成功新典範─宏達電、長春石化只做第一、甩開對手的獨門心法! |
【文/陳良榕】 |
隨著液晶電視換機潮告一段落,面板業又陷入無止境的燒錢煎熬,今年第一季,友達、奇美各大虧一三九、一三八億元。夠慘了吧?
還不夠。盛行於韓國業者、法人間的最新說法,是液晶面板很快就要像過去笨重的映像管螢幕一樣,一樣走入歷史,乏人問津。當前由三星獨家掌握,應用在最高階智慧型手機的AM─OLED(主動式發光二極體,以下簡稱OLED)顯示器,原先高不可攀的價格,三星在韓國湯井投資的世界第一座八代OLED廠,明年產能開出後,可望快速下滑,加速普及。
台灣面板業大危難!
三星OLED既出 誰與爭鋒?
這種規模的OLED面板,一片可切割出六片電視用的五十五吋面板。屆時,三星將直接推出「如夢幻一般」的大尺寸OLED電視,預計將轟動全球。
OLED素有「終極顯示技術」之稱,除了影像生動鮮明遠勝液晶,結構也比需要背光源照明的液晶單純;不但可輕易做到薄如紙張,理論上成本也遠較液晶顯示低廉。
但關鍵是,須先克服生產良率的瓶頸。
根據業界估計,八代OLED廠只要能達到七成左右的良率,價格就可降到與液晶面板相抗衡。而根據巴黎證券駐韓國分析師Peter Yu估計,這個「死亡交叉點」將會出現在二○一四年。此後,隨著良率進一步拉高、將昂貴的低溫多晶矽基板製程換成下一代的amorphous oxide製程,甚至將已折舊完畢的八代液晶面板廠改裝生產OLED,還可以讓成本進一步下降到只要液晶的四五%。
此事一旦成真,無疑將是台灣面板業的夢魘。總產值上兆元、雇用數十萬名員工的產業將灰飛煙滅,耗資千億元的精密設備頓時形同廢鐵。加上數千億元的銀行貸款變為呆帳,更可能掀起銀行倒閉的骨牌效應。然而,這個面板業的「末日預言」的可能性有多少呢?
老二模式破功!
台灣明星產業皆面臨相同危機
行動說明一切,三星是玩真的。五月初,三星宣布與新力合資的液晶面板廠S-LCD大幅減資;業界解讀,都認為這家世界電視、面板龍頭,正快速將集團資源從液晶面板,移到新興的OLED。日本野村證券認為三星將在未來三到四年間,在該領域投入二十到三十兆韓元(約台幣五千到八千億元)。
由於三星去年OLED部門大賺五千億韓元,加上蘋果放出風聲,要栽培三星以外的OLED供應商,因此友達、奇美、勝華都積極採購設備,競相投入小尺寸OLED。然而大尺寸OLED技術門檻極高,多數業者仍抱著觀望態度,對於三星的大膽投入也是半信半疑,「等他真的做出來再說吧!」
然而這種抱持「老二主義」,只想等技術領先者先做出來,再搭順風車的心態,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下,已愈來愈窒礙難行。
國內專研OLED的大老、清大副校長鄭建鴻頻頻呼籲政府、產業界,要正視三星的威脅。他警告,目前幾項關鍵製程突破都是三星獨家專利,台灣業者不但技術遙遙落後,估計有五年的距離;更可怕的是,目前在OLED市占率高達九八%的三星,還想盡辦法要讓它在OLED的壟斷優勢「天長地久」,同時對台廠趕盡殺絕,「他們要把我們打死。」
為了杜絕同業「搭便車」,三星的製程設備都是與韓國廠家閉門研發(詳見另文),未來很可能不外賣(現在連LG都買不到)。過去在液晶時代,台灣面板業只要砸錢就可以買到設備、製程技術;但未來在OLED領域,卻只能流著口水看三星賺大錢、自己面板廠燒大錢,卻無計可施。
「老二模式」一度是多數台灣電子業自豪的模式。例如,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自述聯發科的商業模式為「後發制人」。亦即,在新產品需求即將起飛的成長曲線中期,快速切入。聯發科將這招在手機市場發揮得淋漓盡致,進而躍為世界前五大IC設計公司。
中研院社科中心研究員瞿宛文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安士敦合著的《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一書,就歸納台灣電子業多扮演「後進者」的角色,在產品成熟時快速殺出,以最擅長的製造管理迅速放大規模;不管IC設計、面板、DRAM,甚至筆電,莫不如此。
然而,瞿宛文也提醒,隨著台灣廠家不斷升級,距離領先者的距離越來越近,這個「一○一招」的難度愈來愈高。「對手不會一直有空間可以讓你扮演second mover(後進者)。」
三星在OLED產業扮演「攔路虎」是一例。而最近一年聯發科的困境,更間接證明「後發制人」模式的重大危機。
聯發科近來毛利率逐季下滑,一○年還出現公司創立首度出現的營收衰退。主因之一是進軍高階智慧型手機時,遭高通壟斷3G專利,降價打壓;而來自中國的「後進者」展訊,則逐步蠶食已高度成熟的山寨市場。
瞿宛文○九年發表在美國「政策研究」期刊的一篇論文,便以宏碁為例,質疑一個缺乏研發投入、尖端技術支持的「高科技品牌」,真能永續經營?
結果一語成殲,蘋果造就的電腦業典範轉移,宏碁首當其衝;業績大幅下滑,義大利籍總裁蘭奇因此去職。中國對手聯想,則因近來在新興市場大有斬獲,可望在今年超過宏碁,成為世界第三大電腦品牌。這個國人希望所寄的民族品牌,竟被一個後進的中國品牌超越,叫人情何以堪!
Chamber大您好 :
回覆刪除這個oled我4年多前就已經用在某個消費型產品上了,當時用的是奇美電旗下奇景光電2.2吋的oled,
已經是那時候最大尺寸的了,因為那時候連小呎吋的良率都很低,所以價錢很貴,可是色彩比lcd要好,
客戶看了很滿意,認為可以提高產品價值就用上了,後來我換公司之後就沒有再接觸oled,
沒想到過了4年多,奇美電還是沒什麼長進.
david
David :
刪除謝謝您的留言。
不好意思,OLED 我不懂,不過如依您與新聞報導來看,應該他比傳統LCD 好的色彩效果。
您在奇美電時,應該鴻海還沒入主吧。不過這不重要,台灣的產商都習慣在比較成熟的產品上面搾出微利。也不願意開創新機去當市場的Pioneer ...都是不到黃河心不會死的。四年多應該還算短的,如果別人的OLED還沒成氣候前,台灣廠商還會一直沒長進下去的。....
您自己可以問一下周遭在園區或高科技廠商朋友或同學,哪一家有在真正潛沈在一些未來產品的基礎研究的?!...就算有,大家都知道那些被派去做這些事情的。都是被定義成過氣老人或比較黑、或不聽話的員工。所以,這一種報導只是永遠是公司員工休憩區的一本小雜誌而已。...搞不好還沒有那個八卦雜誌來得搶手呢!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5328
回覆刪除老大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P
小老弟啊...您相不相信,我有一位大學同學目前上銀公司內任職經理,
刪除去年大家同學聚會時,他還因工作繁忙而分身乏術無法參加。
不過,對標題提到的:獎金我在發,人去跑去聯發科!這是社會大眾普遍
價值觀的結果。您看媒體也一直在強調說:人家園區高科技公司裡,
有健身房,視聽室...還有許多員工福利的地方。...
這個就是高科技公司給人不同的感受。您說有多少傳統產業公司會想到這個?
另外當初高科技公司也都很敢給股票,(反正也不是從老闆口袋中給的!只是
這幾年園區高科技公司有太多人領了股票退休後...留了太多爛攤子給公司經營團隊,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說:最後代價也是大家要承擔的!)傳統產業早就知道這些後遺症,
所以大部分傳產老闆會比較珍惜公司股票,集中管理...雖然長期看起來是比較合理的。
但無奈社會價值觀就是如此。這也不會一兩年內會改變的。
所以,我能有什麼辦法?迷信股票員工分紅這種票房毒藥的高科技公司老闆,
還是大有人在,還是會有涉世不深的畢業生、工程師深信不疑的啦。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誰也怨不了誰?
至於那些傳產的老闆們,也只能吹鬍子、乾瞪眼的。
只是比較擔心的是:有許多混過高科技公司的員工,在轉換跑道之後,
還是那一股園區工程師的高尚情操,一不小心就把昔日那一種"惡習"給帶進
別的產業吧!(譬如:嘴巴常常掛著一句話,我跟您說啦:搞產品啊,
就是要把量拱大的啦,這樣子才可以量制價,殺得讓別人一點機會都沒有的啦!
??? 昏倒! :(( ...您以為做工具機是跟做NB 一樣的啊?!)...這個才是產業與社會價值的不幸啊。
您覺得呢?!
前輩:
回覆刪除我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新聞,大家普遍的回應是:
"假如上銀的老闆出的起跟大M一樣的價碼,就不怕沒人去了..."
那結論到底是:
1. 上銀的老闆出不起跟大M一樣的價碼?
2. 大家還活在過去電子業那種不合理的股票分紅大夢?
3. 機械產業與電子產業本質不同,本來就沒有那種暴利可圖
4. 機械產業需要靠經驗累積,而不是短短3,5年爆肝賺一票走人
......... [-(
1. 上銀的老闆出不起跟大M一樣的價碼?
刪除傳產的資本支出(成本)應該跟IC 設計業應該不同,IC 設計業都得靠人,
所以,研發人事成本支出本來就會佔多數。但很不幸的是:人的問題,
在台灣公司裡也一直是老闆頭痛的問題,所以,各有利弊,見仁見智。
老闆懂,但工程師們不一定懂,那更不用說剛畢業的學生了。
2. 大家還活在過去電子業那種不合理的股票分紅大夢?
這是大家看事情都把他簡單化的結果。股票分紅是以前普遍的現象,但他的
資本市場機制是回到最基本的投資觀念:IPO 是所有投資者最初投資產業或公司
最終『退場機制』目的之一,一旦公司上市櫃之後,人氣潰散自然夢就破碎。
以前機會多,自然大家就習以為常。但最近幾年越來越難...大家就比較會去思考
這可能是自己過於幻想的"春秋大夢"。
3. 機械產業與電子產業本質不同,本來就沒有那種暴利可圖
誠如第二點所述,是否是自己過於幻想的"春秋大夢"?!這是大家都可以
拿出來檢視的!暴利可圖的生意不分哪一種產業,只要您能塑造本身不同
於其他相關業者的產業價值,都可以的。
只是:在電子行業裡,因為基於過去成功案例似乎比較容易,所有讓許多
新興公司老闆容易過於自信...譬如:明明是近親繁殖的產業複製模式已經
不容易成功了,還是有許多老闆還是相信以前那一套。人家已經明明跟他講了,
他們還是執迷不悟...這就是最危險的經營理念。(您知道我在舉誰的例子!)
4. 機械產業需要靠經驗累積,而不是短短3,5年爆肝賺一票走人
所有的產業與產品開發技術都是要靠經驗累積的,但在電子高科技行業裡,
大家都被迫於現實環境所逼,都不得不兵隨將轉...市場流行什麼?許多工程師
也不得不隨著市場產品與技術領域而一直輪轉...自然要靠經驗累積技術撈錢
這件事,對於高科技業來說:真的蠻難的。這是工程師自己要自我管理與
負責的。您不能怪大環境...這個行業的本質本來就是這樣子。沒有人拿著刀子,
逼著您做這一行啊。----所以,人家才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
只要該公司能證明他是高獲利也願意高薪聘用人才,自然會有人過去.
回覆刪除至於領獎金的跑到別家? 我想這要看原來獎金的條件,如果有綁服務幾年的條件,就沒辦法跑.
如果沒有或是綁約到期,選擇好的去處也是很正常的.
不管老闆要做啥偉大的事業,也是要拿出實質誘因吧.
另外我想應該也有拿聯發科獎學金的人跑到別的地方去, 這應該沒啥稀奇的.
嗯,同意!
刪除但是如果在市場資訊不對等公開或誤解條件下,這樣子的結果,對於產業或
工程師個人來說:未必是對的,或是一件好事!那邊有好處,那邊去!
只會造成公司經營的困擾與產業不良發展。公司賺錢大家一窩蜂往那邊擠;
又許多明明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公司...還是一堆人(畢業生)往裡面擠,
撈的(資深員工)早就落跑另起爐灶。...
結果就是一直在創造相關領域的人才一直重複投資,這個就是我們所看到
的電子產業的發展現象。所以,放心好了,要搞電子的~真的不會差這麼
幾十個人或是幾個學校的電子科系畢業生的啦。
其實回歸到原點,應該是說,這些老闆們到底有沒有永續經營的想法?
回覆刪除假如想永續經營,那現在這種動不動就把人操到過勞死的文化肯定是行不通的,錢少一點無所謂(很多人並不想過那種生活),讓員工過點有品質的生活..細水長流,讓員工把經驗累積、傳承下來,一代接一代的精進,也讓那些技術精湛,但不適合走管理職的員工有個出路
不然再過10年,雜誌還是繼續報導「為什麼德國/芬蘭/瑞典/丹麥行?我們不行?」 :((
小老弟啊,我跟您保證:再過十年,
刪除雜誌還是繼續報導「為什麼德國/芬蘭/瑞典/丹麥行?我們不行?」的啦!
因為我從賈老師學生的教育環境看到了這一點。
至於台灣的電子行業...人家已經給台灣過太多機會了,沒有一家公司願意
去嘗試改變的啦。過去毛利好,產業群聚效益大,...這個行業有機會走出
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但是那一個近親繁殖,同業惡性競爭的產業轉折點
已經出現了。...大家就不得不往短線操作,猛操、過勞工程師都是在拼
另一個時機點:當別人作不下去時,我就會有機會成為市場老大了。
但是很不幸的,我也說過了,人才培育與養成的眾多結果:就算別人作不下去,
還是有人會頂下來繼續搞,因為很簡單,這些人就只會作這一行,不作這一行,
您叫他們去作什麼?!...別的不說啦,光是一個簡單的電子零組件,譬如:
MCU 或是什麼MOSFET 、觸控IC等等...您看您一年可以接觸到多少公司與
業務來來去去的跟您推銷啊,這絕對不離譜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