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欲知前世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 一句版主蠻喜歡的一句話!

------------------------------------------------------------------------------------

許多世上事,沒有人能說得準?!也沒有孰對?!孰非?!

當然也沒有人說:只要我怎樣!?怎樣?!就一定如何?!...

在作電子或產品開發過程中,如果在生活上有機會能多參透這一些禪意的話。

總覺得生活也蠻不錯的。...因人之所為人,就是有多一點七情六慾的生活體驗。

朋友夫妻兩,雙薪家庭薪水一個月加起來也十餘萬。

先生是園區工程師,太太是公務員...這不就是人稱人羨的家庭組合嗎?!

但雙方卻又為了金錢與生活習性格格不入而生齟齬。...已經冷戰近一年了..

看來短期也無任何轉寰餘地。就只因為小孩的關係....一條僅存的彼此關係....

輕輕淡淡的維繫著一對怨偶...也不知何時斷線?!大家也都沒把握...

-----

又回頭看看賈老師學生家裡生活情況....夫妻兩擺攤子...從早忙到晚...一個月不到五萬元...

卻養著一家五六口...小孩子們卻很貼心的...努力向學,自己打點自己生活每一個小細節。

令人為之動容...

-----

或許就是因為在這個號稱高科技的城市裡生活。...讓我們更有機會去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

也希望新的一年,大家也都有新的希望與未來。

 

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

USB 轉JTAG 應用探討(下)--軟體篇




上回我們提到有關J-LINK在 硬體上的一些東西。

而這個J-Link也算是一個USB Controller 作發展工具的一個使用範例。

那我們也來談談有關這方面軟體的問題好了。

很幸運的是:此一發展應用就是供給ARM平台用的。而當ARM平台普及之前,

USB 介面也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ARM 相關的發展平台工具,在搭上此一USB 介面之後,

有如虎添翼般的橫掃市場,成為一個也算是業界標準的發展平台。

(唉~也害版主的USB ROM Emulator 少了許多應用市場機會!!)

現在ARM的 開發平台都很成熟了,效能又好,又是用高階 C 語言,

所以在系統切入時間短。只要稍微看一下您Target ARM IC 的幾個簡單的Block Diagram,

就可以輕鬆上手了 !---所以啊 !版主還是蠻慶幸的,當初還是選擇C 而不是 VB 還是對的 !

否則,就會像時下一些年輕工程師們一般的掙扎:我到底要學VB 還是C 語言呢?!

另外,現在這些ARM都已經也都是Flash Based,程式可隨時更新及Debug ...價格也都還可以,

難怪,人家ARM 幾乎可以當一般MCU 賣了,就像您在此一J-Link 看到的:

連USB Controller 都被這種平台給侵佔了。因為很簡單:這種發展工具的產品數量原本就不多,

售價也不便宜。(所以USB 控制器的價格也沒有人會比較在乎的!)

但卻要時常更新或升級,所以,這種一般通俗的MCU平台就非常合適了。

(之前,版主也碰過幾家公司,就非常堅持要用"自己家"的東西來作一些開發工具?!

我就很納悶:為什麼要這麼辛苦與堅持呢?!...難道就比較能夠凸顯優異嗎?!

人家PIC 的ICD2 餅乾盒也是用別人的USB Controller 或是別人的MCU啊?!

難道真的要這麼把自己玩得這麼辛苦才能顯示自己不得了嗎?!納悶?!納悶?!???)

....

我想別的PC 週邊產品是否要採用USB可能是見仁見智,但對於一些MCU 的開發平台工具來說:

現在凡是這些開發工具幾乎都是USB 介面了,這是無容置疑的!更何況現在的NoteBook 也

都只剩下USB了,像我們這種得常常「出外」打工的人來說:USB Hub 更是少不了!

(圖)

但NoteBook 的USB 介面有一個很討厭的地方:就是有時會斷電,或是簡單的進入睡眠狀態。

如果啊...您剛好在這些ARM 或是ICE 的開發平台上跑一些Debug時。

去辦個事情回來,糟糕...NoteBook 進入睡眠狀態.....

您還記得我之前有提到這個問題吧...如果,他給您USB Device斷電還好...

反正重新Resume 回來時,就是重新啟動而已....(尤其是Bus Power 的USB 裝置!)

但更讓人討厭的是:進入睡眠狀態卻又沒斷電的,最討厭了....

尤其是:您像圖中那種掛在供電的USB Hub後面,就是這一種....

意思就是說:您的USB 裝置會收到一個睡眠指令 : Suspend ....

如果您USB 的韌體沒有做好這一點,有時就是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

還有一個更令人討厭的是:您的應用程式(如開發平台的Debug環境)...根本不知道您的USB Device,

有收到這個訊息---因為是由作業系統OS直接下的.......

精彩的問題來了:就是您的DEBUG 環境還在傻傻的想跟您的 USB Device 作連結溝通....

結果...您的USB DEVICE 都還來不及發出「最後求救信號」時....

呵...呵...您的開發平台軟體就掛點了.....這個問題要解其實蠻難解的....

因為您的USB 裝置是不能主動通知上層的應用程式(當他收到OS 的Suspend 指令時,

而這個USB Device 也搞不清楚這個命令是上層AP下的?!還是OS?!

就算他知道不是上層AP 下的命令,但卻又不知該如何通知上層AP?!........很可憐喔!!)

而且這個睡眠指令還是作業系統偷偷下給您的USB DEVICE的....

光這點您就知道為什麼:USB 的產品開發不容易喔!--每一個USB 東西都有他的「眉眉角角」存在!

---其實,Suspend 不是一個命令,他實際上是一個硬體的動作,

就是一個USB 的J-state 與K-State的交互作用...所以,只要您是USB 的硬體就會接受這個命令的!!)

所以啊...您就會再重新開機時.....,看到螢幕這個可怕的提示視窗:

(圖)

(很奇怪的是:像上圖那個知名品牌的USB Hub 也都使得像這個J-Link 或其他USB 發展工具,

都會多多少稍發生Resume 之後,認不到機器的現象,版主也懶得去追問題發生問題了!)

....所以啊...如果您的開發平台如果沒有做好這一點保護措施的話...

萬一您的開發平台是在開發類似馬達控制或是比較大型的控制系統時,

就要小心一點喔....所以,像作這一種開發工具就要小心這個問題---

不要讓您的控制系統---突然的 Out of control 喔!

至於,您會問:版主怎麼可以知道人家這個東西的類似問題癥結點呢?!

哈...哈...很不幸:版主之前作那個 "FxxA" 的開發平台時,就是碰到過這個問題:

(圖)

我只是用一個比較和緩的文字提示視窗...讓USB 裝置重新與上層應用程式重新連結...

(說不幸,還真不幸啊...搞那個開發平台,除了寫USB 韌體程式,還要debug 開發工具的硬體,

寫上層的Visual C++ 應用程式:除錯程式下載﹑什麼單步執行啊,設定斷點啊...變數檢視視窗等...

所以啊,當您什麼都會時,就不代表您會過得比較幸福美滿!!對不對?!

....這種事情還是做過一次,嘗一下鮮就好了...別太認真...)

像這個問題還真的蠻難處理的,當初版主碰到這個問題時,還在想我這樣的解法對嗎?!

...幸好剛好這次我也看到人家國際知名大廠作的東西,

也如版主作的東西一樣時,也算是蠻安慰的----代表人家我作的東西也有國際水準的啊 !

(自己ㄆㄜ....卡袂臭車....念不出台語的....代表您不夠Localize....)

但是....這個東西的問題:真的叫 USB Communcation Time Out 嗎?!

會不會誤導一些寫USB 驅動程式的人啊?!....見仁見智...

--------------------------------------------------
當然啊,也就是因為當初也就是一個人全包了,所以,碰到此一問題時,

就自己鼻子摸一摸,自己想辦法解了。否則啊?!像一般大公司啊,

像這種從USB 底層到韌體再到USB 驅動程式,再到PC 端的上層應用程式,

喔~還有包括那個發展平台的 Target Board(目標版)....

我想至少三﹑四個一大伙人還可以找個藉口,給他解個各把月或是半年的,

我想長官們也大概拿大家沒輒的。----這不就是呆在大公司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所以,就看大家是要作技術的呢?!還是要混日子的。當您練就像版主這一身十八般武藝時,

您的日子就可由您自己決定要過得快樂還是要充實一點?!

-----------------------------------------------------------------

我們這一次剛好這一個機會碰到這個USB 介面的相關應用案例,也從硬體與軟體兩方面來看問題。

像要作這種開發工具的產品,都不是單一會寫軟體或只會寫韌體或是作硬體的人就可輕易

的很快做出一個產品,或是解決一些問題的。

還是強調一下:要學USB真的不要給自己設限,不要認為自己會寫軟體或是作硬體的而已罷了!

因為像這種應用問題,都不容易從單一方面可看到問題,也不要說:反正這個問題是公司的事!

只要您有這種稍微不健康的想法時,您無形中也會給自己為來帶來不確定感。

有一天您離開這個職位或是這樣的工作環境時,您就會懷疑自己還會作什麼?!

相對來說:您也無法跟別人討價還價的。因為您有什麼資格說您做過這個題目呢?!

-----------------------------------------------------
無論是USB 的技術開發或是其他電子軟硬體系統技術,如果您能夠很紮實的掌握技術,

把馬步蹲好!相信版主說的:只要您願意出門,不要作個宅男!

就像老美或外國人他們那樣,偶爾參加一下別人的聚會。跑一跑市場。

您就會懂得原來知識與技術也是很值錢的!如此一來,您就會發現:

不用每個案例您都需要全力以赴,或是只要動用您幾分的功力,您就可以輕易的解決別人的問題。

而您也會很容易的看到自己在客戶眼中的價值的,原來作技術也是可以這麼好玩的!

也藉由這個USB 轉JTAG的題目,把這個經驗分享給有緣的您!

謝謝您的指教。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是人才也是會跟人才的

歲終年末時節,似乎又是另類的驪歌季節, 無論您是在找人的或是想換跑道的...

每年這個時候總是心中就會有一絲絲的感觸,

更何況今年又將是股票分紅費用化執行元年,到了第一季(4月 ), 即將公佈第一份答案了...

今天早上聽寰宇電台談到X達電公司的一些故事(這一期的今週刊吧 ).

由股王可以看得出...或許IC設計業真的比較辛苦了...(尤其最近股價表現!)

因為IC設計業做的東西,真的比較難出現比較多種創意的產品---相較於系統設計業 !

畢竟IC設計業大者恆大的情形下,大概都只能找那些標準化的東西來做.

但是標準化所代表的就是比較缺少那麼一點多樣化的創意.

尤其市想接一些OEM 單的設計案....

最近剛好朋友也留意到一些國外新興的IC產品,想找版主合作...

版主已經看過國外的系統驗證版子了...我想國內業者應該十家裡面有九家九, 還不敢像國外

這麼大膽的投入前期開發...您想如果:萬一這顆IC的應用市場起來了...

您想國內的相關業者會落後多久 ?!....您覺得屆時再怎麼炒題材,我想看在外國人眼中又是如何

竊竊私語而偷笑著  ?!....

------- 但也高興國外這些IC設計業也蠻看得起國內的電子領域的功力(應該是產業聚集性吧),

也願意來國內找相關系統設計或系統整合業者配合開發產品或推廣IC 應用市場 !

真的...如果您也是如版主是做系統開發的..您也要好好加油了...

您想想X達電...也是配合國外產品的初期開發...加入自己的創意...

您也可以創造出比IC設計業者更有價值的市場定位的系統開發者....

------------------------------------

喔...還有另外一位朋友在這個時間送給版主一句話,版主也深深的體會到他的涵義,

如果您在尋尋覓覓的找人的, 或是也想換工作的...

或許也是值得您思考的 : 這句話是  :

是人才也是會跟人才的  !

再回頭想想國內這些龍頭公司的人員...想想也蠻有這麼一點道理吧 !!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工作是一時的, 家人是永久的...

最近週遭一位也是園區朋友也有同樣的困擾...

看到大人的問題, 殃及無辜小孩...真的有點替小孩難過...

夫妻倆也幾乎名存實亡了...都讓人很難想像當初結婚時的誓言...

真的...無論工作在怎麼優渥或在怎麼忙...有天您還是曲終人散轉換跑道, 也會換退休的...

但真正能陪您至終, 一定是您的家人...

還是多點時間多多陪陪您的家人, 多談談心...

有了家人背後的支持與關懷...這樣子, 工作起來也比較帶勁啊---

祝福園區工程師們...都能幸福美滿 !!

----------------------------------------------------------------------------------------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4179277.shtml

綠帽幻影 百萬年薪老公自殘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報導】
2008.01.14 11:02 am
 

陳姓女子嫁給百萬年薪的趙姓竹科工程師後,丈夫擔心她偷人,動輒打罵,她要躲回娘家,丈夫威脅把4歲稚女從6樓往下丟,還拿刀刺胸口,離婚後丈夫不斷騷擾恐嚇,她含淚聲請保護令,開庭前丈夫跪求原諒,她才撤回。

署立新竹醫院精神科主任陳世哲認為,從描述來看,這名工程師可能因少有機會與妻子深談相處,心中有所虧欠,又擔心妻子戴他綠帽,才會透過自殘及辱罵妻子方法,希望妻子多注意他,最佳解決之道還是要多溝通,無論再怎麼忙,每天都應與枕邊人聊聊,分享生活,才不會感情愈形疏離,演變成家暴或離婚後果。

35歲趙姓男子5年前與陳姓女子結婚。

陳女婚後專心做家庭主婦,丈夫工時長,常加班、應酬,且因工作壓力大,返家時很暴躁,認為她應百依百順,她認為夫妻不該如此,試圖溝通卻遭丈夫質疑有外遇。

她表示,丈夫好幾次深夜返家,譏諷她「今天偷了幾個人?趁我不在很爽喔?」,她不堪受辱,多次收拾行李要帶女兒回娘家,丈夫卻抓住女兒衣領,作勢要從6樓陽臺摔下,恐嚇她不得離去,還打她,她怕女兒受傷,只得聽命丈夫。

94年3月底,丈夫罵她「討客兄」,還毆打她,她抱著女兒害怕的啜泣。

95年7月,丈夫酒後對她大聲咆哮,破壞房門,拿刀刺胸口作勢自殺,把她嚇壞,「現在他刺自己,以後被刺的可能就是我!」,決心「為了女兒,不可再過這種日子了!」。

前年10月離婚後他們仍住一起,2個月後他酒後持鐵棍攻擊她,對她拳打腳踢、辱罵,恐嚇她不得報警。

去年1月他酒後返家,又對她施暴,她仍念及舊情,先搬回娘家住。

半年後,他不斷打手機或傳簡訊,恐嚇騷擾、辱罵她。她才於去年9月聲請保護令。

【2008/01/14 聯合報】

2008年1月13日 星期日

USB 轉JTAG 應用探討(上)--硬體篇

我想各位從事電子行業領域裡的諸位同好,在幾年多的工作資歷中,

想必都會多多少少碰過不同性質的電子產品。

就像版主一樣,做過車用電子啊﹑掃描器﹑USB隨身碟 或MP3 乃至於單晶片微控器等。

有些產品開發是時代所趨所致,當然也有些產品也因時代所趨而不得不黯然的退下舞台。

但不管從事終端電子產品為何?唯一不變的是個人電子技術與產品歷練的累積。

這是最大的個人資產,也是個人最大價值,若要從有形的獲利能力來說:

畢竟就如同有形資產一樣,有一天也會消耗殆盡的。但是無形的資產:如產業歷練,

人脈的累積或是個人技術精進等,卻可能是一個人終生受用不盡啊。

這將是一種屬於個人的理想與夢想延伸。---因為當您累積了許多無形資產之後,

您就可以往自己興趣或目標前進。

-----------------------------------------------------------------------
就以目前的電子產業來說,單晶片微控器(SOC, CPU, MCU ...)其實已經扮演其一個重要角色了。

而且也時勢所趨,每一種MCU也慢慢的很明顯的區隔出市場價值。如果,您有留意到相關產業訊息,

或是有機會跟一些從事這方面領域的人多打屁聊天,您大概就可以抓到幾分市場脈動了,

您不用去相信報章雜誌的報導,您不用去查什麼產資報告,您可以從最一般使用者得到第一手訊息。

當然,這些報章雜誌的報導都是一些確切的數據,但是這些虛無飄渺的數據,

對於一家小公司或是個人來說:他所隱含的意義是很值得深思的。就像我們之前有提到的:

台灣作微控器(MCU)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可能還要說成產值啊!)來說:還是少數的。

量是很大啊,但價格啊....唉...就像一大箱的王子麵在跟一罐小小法國香水比似的。

您在市場上買東西或作產品開發,大概還少會碰到以台幣的"角"為報價單位的,

(您家裡還找得到一元以下的錢幣嗎?!)但很不幸,電子產品中的MCU就是有這一種報價單位的。

好,我們就切入主題:為何台灣的MCU 為何無法成長成為世界主流?!很簡單。

標準化!---就像台灣要作MCU的公司也都是抄人家MCU 起家的,很簡單,就是抄人家的標準化。

什麼是標準化?!就是在標準化的背面,有著豐沛的人力資源與周邊資源。

MCU 市場要成功最需要的就是相關配對的開發工具與相關發展測試平台。

不要說MCU 就連USB也是。

人家USB 標準一出來,人家USB 分析儀就等著市場風起雲湧的把他的銷售量帶起來了。

好,我們回頭看MCU,以八位元來說:8051 或PIC 的相關開發平台與周邊資源來說:

我想這是大家已經無法否定的,如果,您想另起爐灶的話,您就得要有相當的心理準備。

您可要想清楚:您是要養家活口呢?!還是要作個唐吉軻德去跟風車怪物大幹一場?!

以MCU的後起之秀來說:近幾年來,最成功的應該就是屬於 32位元的 ARM 了。

他的出現都遠比8051或是PIC 乃至國內這些MCU廠商老前輩年輕好幾年。

但他的成功更是無容置疑的。他完全符合MCU產品市場的第一前提要件:性價比!!

性價比:性能與價格比例!(可不只看他的售價而已喔...還有他所能展現的應用能力!!)

接下來的,就是他相關的開發平台與周邊資源的配合,您可別小看那些ICE 或是組譯環境。

您MCU 要成功,這些小東西您可別忽略啊...否則,可能連要養家活口都會很辛苦。

您看國內那些IC 設計公司要作SOC時,為何要選用8051 當他內含的微控器呢?!

很簡單:就是不要再寫組譯器或相關開發工具。您到底是要作產品呢?!還要是賣開發工具呢?!

(您看國內某家開發16 位元MCU 的公司,他前前後後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資源,

作了許多開發工具或相關開發平台,您想:您可能聽都沒聽過這樣的一個產品吧!

那您就可以想像他的困難之處吧!)

--------------------------------------------------------------------
因為小弟也有幸走過這一遭,也頗知那個16 位元MCU的心路歷程。

也剛好會寫USB 介面,(現在的MCU開發平台如果還不是USB介面的話...呵...呵...

不要說新MCU產品啊...就連一些8051 或PIC 都還想用USB做出更便利的開發工具呢!)

所以,會比較留意這方面的相關產品訊息,當然也不會放過ARM的開發平台工具啊。

我今天要說的就是ARM 的開發工具:IAR 公司所出品的J-Link 啊...

http://www.iar.com/index.php?show=32887_ENG&&page_anchor=http://www.iar.com/p32887/p32887_eng.php

(圖)

我們可以看到他所支援的ARM 平台:

Key features
 
• Any ARM7/ARM9 core supported, including Thumb mode
• Download speed up to 600 KB/sec *
• DCC speed up to 800 KB/sec *
• Seamless integration into IAR Embedded Workbench
• No power supply required, powered through USB
• Max. JTAG speed 12 MHz
• Automatic core recognition
• Auto speed recognition
• All JTAG signals can be monitored, target voltage can be measured
• Support for multiple devices on scan chain
• Fully plug and play compatible
• 20-pin standard JTAG connector
• Optional adapter for 5V targets available
• USB and 20-pin flat cable included
• Wide target voltage range: 1.2V - 3.3V
• Delivered with power on pin 19 with the ability to turn it off in the software
• SWD support
• Optional power on pin 19, default is power on
• Outputs can be tristated (Effectively disabling the JTAG interface)
• Support for ETB

* Measured with ARM7 at 50 MHz, 12MHz JTAG speed.
 
   我們就可以想像到他所涵蓋的公司範圍了...TI﹑NXP﹑ATMEL﹑ST﹑ADI 諸家的ARM 平台了....

此處可以想像的是:像IAR 這種以作組譯器起家的公司也開始推出硬體設備了!

我相信以上述這些公司來說:以他們的資源或名號,要號召人家去寫一個開發平台或組譯環境,

應該都不成問題,但是呢?!具所瞭解:IAR這款ARM 開發平台還蠻暢銷的。

人家所說的:世界是平的了。您就不用太訝異了。或許,改天人家大公司也看得起版主的經歷,

也願意釋單給版主開發一些應用平台或是輔助開發工具也說不定啊?!哈!哈!........

好吧,我們還是來看一些USB 相關訊息吧...

我們此次主題來FOCUS 在他的硬體規格:他基本上就是一個USB 轉JTAG 介面。

當然,版主之前也有類似的主題探討,如果您有常留意版主的文章時,應該還記得。

我們看到他的USB 下載速度為 800 KB/Sec...哈!哈!...剛好跟版主所探討過的USB 問題相符合:

就是USB 1.1 的速度就綽綽有餘了。所以啊....作技術可真的不能囫圇吞棗...

當您一拿到產品規格時,您要如何本能反應式的看出產品的主要訴求。

所以啊...相對來說:他的JTAG 的速度也不必太強求了:12MHz ...

超過了...對這個800KB/Sec來說,就沒啥意思了。

好吧,我們就把這個機器打開看一下:(嘩...版主您也有機器喔?!...開玩笑,

之前不是說過了,當您在業界混久了,您無形就會累積了一些無形資產嗎?!)


呵...呵...就是一棵 ATMEL 的Controller 外加一個I/O Buffer ...標準USB 開發工具的配備。

我們在仔細的放大看一下:

(圖)

乖!乖 ! 看到沒?! ARM based 的耶....現在連搞這種簡單的USB 介面都拿這種ARM來玩了...

其實,說真的...像傳統那種 Cypress 那種USB Controller 可能一棵都還要美金 3 元起跳...

有時又給您來個供貨不足....而現在一棵 ARM7 都已經美金一元有找了...

而且像現在的ARM 都已經把 USB CDC (communcation Device Class)都給作進去,

也給標準的原始程式碼,您就不用再找一個 USB 轉 UART 的IC了....您說方不方便?!

不知各位看觀看到這個東西時,您心裡有何感想?!

(當然對我來說:一點也都不意外....因為真的已經有太多傳統MCU市場真的被ARM給攻佔了!

當然國內還有許多公司還在掙扎著要不要轉換以ARM為開發核心時?!

您要思考的是:上述的系統資源或是相對應的市場需求的規格在哪?!)

您可以想像再過幾年,ARM的平台會如何拓展他的勢力範圍?!

很簡單,就像我們當初玩8051 一樣,當一些學校或相關市場應用產品一直在訴求ARM 平台時,

當您公司的工程師所能找到的新進工程師都是在學校學ARM時,

呵...呵....又當一棵ARM的價格再向下擠壓傳統MCU市場時,然後,人家的所有開發工具與平台

都是如此成熟完整時。您說呢?!......

----當然啊,說真的,現在您用什麼IC 去開發您的系統,真的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重要的是您要用這些IC 的解決方案兜出怎樣的一個系統比較重要。

而這個系統對於您的客戶來說:他真正的價值在哪?!

還有,是您如何找到您對的客戶讓您的產品走得出去....所以您本身經營的「性價比」在哪?!

工程或技術問題對您的客戶來說:真的也不是那麼重要。

工程師們,如果您還是那麼緊抱著您手中的東西時,而不願意走出門外世界去多聽聽客戶或

找一些真正市場需求的東西時,您不只是工作越發辛苦難過,還不免有一絲絲的失落感吧 !

讓自己能多看多聽...多去接觸市場訊息與脈動吧....

----您就會發現世界的寬廣與美好,您也可以找到您真正想作的東西!!

就像當您看到這個產品也是利用一棵ARM 作的,而不是用我們傳統觀念裡的Cypress這種

8051 Based 的USB Controller 時,您心中的想法與刺激是否與版主相同呢?!

-------------------------------------------------------------------------
這次我們所探討是關於一種USB 轉JTAG 實際產品的硬體情況。

下回呢?!我們要探討的是關於這種MCU 開發平台在軟體環境所會遭遇的其他問題!

謝謝!


 




 

2008年1月12日 星期六

台灣製造業的美麗與哀愁(轉載 )

這是今年開春的一系列文章...

我想大家除了可以參考閱讀一下...不過, 更重要的是 :

大家讀完之後有何真正的行動力呢 ?! ....這的確是會讓人既覺得無奈卻一籌莫展似的.

至於文中Highlight 的文字段落是一位朋友的眉批...

其中一項指到 DVD 讀取頭之事....前兩天看到大賣場的DM :一台DVD 撥放機只要6,7 百元時...

我想今年大家尾牙大概就不會想抽中這個產品了吧...,祝大家今年尾牙中大獎 !!

----------------------------------------

Source: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0000077288_A6O8J91UQC908SN72MGKR
 
菁英論壇─台灣製造業的美麗與哀愁(上)

陳慧玲/外稿 2008/01/02
 
 很多人都說台灣的製造業毛利率不到4%,非常悲哀,我就是屬於那種「每天拼來拼去,毛利率不到4%」的人,我記得,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先生曾經開玩笑說:「我們這個產業,是個『茅山道士』的產業」,聽起來好像武俠小說,但不是真正的茅山道士,而是「毛利率3到4」,我們就是在這個產業中每天拼搏。

我今天想要用一個比較個人的觀點,不是經濟學者,沒有可靠的數據,今天用到的數字大都是我私人揣測出來的,也不是政治人物,沒有很多口號,而是用台灣製造業從業人員的身分來談,以一個比較寬廣的視野來看台灣製造業的美麗與哀愁。

今天早上,在我來的路上,打開早報看到報紙的社論標題是「西進是對還是錯?」,「產業西進是不是造成創意研發無法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原因?」。事實上,這幾年來我們幾乎天天都在思考這個題目,很多法人來訪問我們時,也都一直在問這些問題,天天都在想:「製造業該何去何從?」。今天我想用一個有血有肉、有痛苦的角度,來與各位分享我對台灣製造業的觀察。

現在,我們每天聽到的產業策略就是「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或是反過來變成「有效開放,積極管理」,不曉得是否還有其他組合,或是我們談西進、鎖國、三通、創新、研發、品牌、全球化、營運中心、兩兆雙星,但我們有沒有辦法承受這些強力的藥劑在身上,我們有沒有實力按照這些偉大的口號走上一個榮景與未來,我想,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台灣製造業版圖最大特色---自己人拼自己人

我們或許可以先從台灣製造業版圖看起,這是台灣的主體產業,我們大都是OEM/ODM,我們有很多大型代工製造業者,5年前我可能會講成鴻海、廣達、仁寶,但現在的狀況是泛鴻海、泛廣達、泛仁寶,其中包括很多企業分支、上下游整合的布局等。這些公司雖然各自有不同的領域、也都需要深淺不同的技術支持,但卻都還是在做代工製造,營運模式也沒有太大的區別。這些代工製造業者帶動了很多元件業者,這些元件供應商就是提供元件給這些代工製造商,台灣也有一些元件業者很爭氣,可以直接把元件賣給歐美大公司。

光看這樣的版圖,你有什麼感覺呢?到底有什麼特色呢?很大一個特色就是在這個版圖裏,我們都是在與自己競爭。

台灣有18項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就以我個人比較熟悉的NB產業來看,台灣2006年NB產量佔全球市場82%,我想2007年一定會到90%以上,但不是廣達與仁寶競爭,就是仁寶與英業達競爭、英業達再去與緯創競爭,幾乎都是台灣廠商自己在競爭。雖然帶動的產值非常大,在這樣的競爭條件下,很多公司投入很多錢去做研發;大家都知道施振榮先生提出微笑曲線的理論,微笑曲線兩端的品牌與研發的附加價值都非常高,比我們做製造高出很多,但我們競爭的結果是,很多廠商花了很多錢去做研發、去改善製程、去提升品質,然而結果只是讓你有更多機會去拿到單子,價格卻還是一樣差,差別只在於誰能拿到訂單。

所以對台灣製造業而言,施先生描述的微笑曲線其實是嘴巴歪一邊的微笑曲線,因為研發產生的價值只是能讓你拿到訂單,並無法產生高附加價值,所以研發那一邊的嘴角翹不了多高。ODM與OEM的差別,只是在客戶面前證明我們能做更好的東西,但也只是為了要拿到單子而已,ODM的「D」是小寫的「d」,還不是大寫的「D」。台灣廠商努力投入研發,只是成為拿到訂單的工具。

30年時空背景已迥異 台灣卻仍死守一畝田?

台灣代工製造業的版圖很大,究竟是在怎樣的時空條件下,台灣才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這是30、40年前,由政府與產業界共同走出來的路,是在相對人才、技術、及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共同走出來的一條路。現在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現在的人才、技術、與可運用的資源比30年前多出非常多,時空條件已完全不同,可是為什麼我們還是守著這一畝三分田捨不得放棄。

單以鴻海來看,5、6年前,可能沒有人覺得它有多大,30年前,它可能還在三重騎腳踏車,根本感受不到它的氣勢。30年前台灣對國外產業、技術是很陌生的,30年前的留學生也才剛到美國展開求學生涯,有產業經驗的人才並不多,不像現在,很多擁有國外產業經驗的人才回到台灣,帶動這些IC設計、帶動很多技術的開發,而30年前台灣產業與國外交流的機會也很少,不像現在每天絡繹於途、每天都在國外飛來飛去。

以NB來看,最早期台灣廠商就是代工製造,客人設計好交給台灣製造,就是EMS型態的生意,後來變成ODM,就是由台灣廠商設計生產;而現在,台灣廠商是連市場行銷都一手包,戴爾(Dell)、惠普(HP)就是來看明年我們可以提供什麼產品、能夠做什麼產品,以前是開規格給台灣做,因為他們了解市場,所以開好規格給台灣廠商做,但現在卻是都交給台灣廠商一手做到完。所以,我們對市場的了解,也不是30年前的狀況可以比擬的,但很奇怪的是,儘管是這樣,我們還是在做代工製造,還是在做30年前的事。

當時的時空條件下所形成的營運模式,我們還在大力的加碼,大力的加工,好像沒辦法走出一條出路,我想,這也是為何很多有識之士,每天都在呼籲我們應該走出不同的路,時空條件不一樣了,應該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們每天都在談創新,很多人以為創新就是那些精巧的設計;事實上,一個營運模式的卡位,到底要卡在怎樣的關鍵位子,比如代工的營運模式,就是一種創新,替台灣帶來如此波濤洶湧的榮景,就是一個偉大的創新。下一個營運模式應該卡在怎樣的位子上,將會是另一個重要的創新,究竟是向左轉向右轉,是研發還是品牌,很多人都這樣講,包括我自己也是,不過要做出來,要落實執行,才是一個關鍵。

百億美元超大企業集團成型 購併、國際化、向左向右走

我們從製造業的版圖中,來看看它已形成怎樣的規模。我估計,2008年台灣代工製造業的規模可達到3兆新台幣以上,而且將有10家企業達到100億美元的年營收規模。在我的實務經驗裏面,100億美元年營收規模的企業,就已經是具有國際級規模的公司,在國際上很多場合就可以跟別人平起平坐了。

而以目前台灣赴大陸設廠生產的狀況來看,我估計,2008年台商僱用的大陸員工人數將達到3,000萬人,怎麼算出來?以目前製造業約4到5萬家計算,其中應該至少有90%都已到大陸設廠,而派出去的台幹可能高達40到50萬人,而每一個台幹通常會帶60人到100人的大陸員工,若以平均值約60人計算,50萬X60就是3,000萬人,這是很可怕的,我們帶動了3,000萬的大陸勞工就業機會,而若以營收年成長率10%計算,2013年台商僱用大陸員工人數更將達到5,400萬人。

這是一個很大的動能,到底這樣的動能,代表了什麼意義?這麼多年來,這麼大的規模,究竟發展出怎樣的趨勢? 我認為,台灣製造業有五大趨勢:購併成長、大集團的形成、全球化經營、向左向右轉、財務國際化。台灣製造業的規模已經這麼大,未來若要成長,一定是要透過合併。鴻海一個7,000億~8,000億元的規模,它若要繼續成長,就一定要購併,除了台灣的購併,也包括國際的購併案。

台灣製造業已經有8家以上的大型集團企業,包括鴻海、光寶、仁寶、廣達、明基、宏碁、聯電、台積電等等,對照日本、南韓過去幾十年並無新的企業集團出現的經驗來看,台灣短期內應該不會再有新的集團出現了。

我從小到大,都認為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不像南韓都是大企業,但現在我看到的是很多的大企業集團在形成中,大集團最大的意義是有超大的資源可以做許多事。

舉例來說,我想如果晶圓代工公司要提升製程,隨便拿出10幾20億元投入研發絕不是一件難事,但如果要透過政府來做,光想到10億、20億元的預算要經過立法院,就知道結果一定很慘烈。所以,未來企業的轉型、創新的責任都應漸漸回到企業自己本身,因為企業自己有很多資源可以做。政府的科技產業政策不需要像過去30年那樣再帶著企業做、或是教企業怎麼做。企業漸漸集團化,自己擁有的資源、人才、及國際視野,絕對不會比政府的科技官僚少或差,李國鼎、潘文淵的時代,由政府帶著企業往前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我們的科技產業政策好像還處於轉型的尷尬期,讓人不時感受到李潘的身影猶存。

另外,企業漸漸轉向全球化,像是鴻海、宏碁、明基等等,我舉一個小例子,就像是台灣在DVD播放器產業早已擁有相當高的佔有率,但卻始終被說成是「無頭產業」,因為台灣沒有自行開發生產DVD讀寫頭的能力,但就有一家開發DVD讀寫頭的公司,這家公司的研發實力乃經由購併飛利浦旗下的讀寫頭團隊而來,還有一個團隊在日本橫濱,所以,現在這家公司所有的研發人員都在海外,在這個公司裏面,有荷蘭腔的英文、有日本腔的英文、也有台灣腔的英文,大家共熔一爐。這就是台灣廠商應該去做的事,就是往全球化發展,我們應該要到國際上去找人才、到國際上去找資源。

現在很多人都說要向右轉做品牌,做品牌說起來很簡單,好像把牌子掛起來,就是做品牌,去買一個西門子那麼大的事情,也叫做品牌。但也有很多人向左轉去投資做研發、創新,我知道,很多台灣製造業若不投資研發,EPS可能會增加1元,但做了這麼多研發,卻還是只變成爭取訂單的工具,不過,台灣公司投資研發的觀念已經很普及,只是研發的深度只限於開發短期產品。

而代工製造廠商的財務也已相當國際化,外資持股比重通常都不低,但這樣的國際化,是我們被別人國際化,未來有沒有可能是台灣把別人國際化呢?像是讓國外企業來台灣掛牌。如果能夠走到那一步,我們的國際化就更成功了。


Source: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0000077292_A628L71LT8L12QR10ZSAE
 
菁英論壇─台灣製造業的美麗與哀愁(中)

 
2008/01/03
台灣製造業已是一種文化 「拼擠榨趕」的精神+「煎煮炒炸」的生活
 
 台灣製造業已不單是一個行業,台灣製造業是一種優勢的製造文化,一種生活型態。製造業的本質是瑣碎、細緻、謹慎、耐煩;也因為是一種文化,所以不會被輕易取代。台灣製造業的精神是:「拼擠榨趕」。業績是拼出來的,利潤是擠出來的,績效是榨出來的,產品是趕出來的。台灣製造業員工過的是「煎煮炒炸」的命運,就是拼搏、彈性、短視、悲情。

我常常不是用產業的觀點來看製造業,因為製造業是一種文化、生活型態,我曾有一個客戶,改換跑道到另一個產業去,他到那個產業之後,還是回到台灣來找人幫他生產,因為他在全球其他地方找不到像台灣一樣的代工製造資源,這樣一個優勢強勢的製造業,應當非常風光才對呀!

但事實卻不然,我們每天都要擔心小細節會不會出錯、每天都在想有沒有幾分幾釐的降價空間,我們有千億元的營收規模,但我們的主管每天都在想還能不能再降個1分、2分,製造業無法讓你大開大闔,也不是很羅曼蒂克,更不是讓你覺得江山如此多嬌、引英雄競折腰去逐鹿中原的產業,它只是一個幕後的產業,沒有明星、才子、佳人,而是很瑣碎、細緻、要能耐煩

很多人會擔心,台灣製造業很多都跑到大陸去,我們會不會很快被取代,我認為,除非我們要放棄,否則不是那麼輕易就被取代,因為製造業是一種文化、生活型態,要有安靜的心,要能耐煩,要有很謹慎、很細心的管理階層才能做得起來

如果有其他公司想要投入製造業型態的產業,像是大陸要做半導體廠,就要來台灣挖人,就像是中國古時候官場上存在的「紹興師爺」一樣,哪一個一發表出任成為哪個縣官,就要到紹興找個師爺,好幫他掌管錢糧刑名一樣,哪一個國家想搞製造,就是要來台灣尋覓製造業人才,找一個紹興師爺。

製造業是一種文化,不是典章制度,典章制度還可以模仿抄襲,但如果是文化、是生活型態,那就沒辦法抄襲。那麼製造業的文化是什麼?我歸納出來就是拼、擠、榨、趕。我們過的日子是,若拿到訂單就是100億,沒有就是0,在100億與0之間,你要不要去拼?所有的業績都是拼出來的。業界流傳一個笑話,有一家台灣大廠的老闆為了爭取訂單,想盡辦法去探聽到大客戶來台灣的班機時間,親自到機場去迎接他,但一到機場,發現跟著大客戶一起下飛機走出來的,卻是對手公司的董事長!業績就是這樣拼出來的,就是這樣競爭出來的,無所不用其極。在100億元與0之間,你還會去顧慮到倫理?會不會無所不用其極討好客戶呢?會不會有第二攤呢?

我們的利潤都是擠出來的,大家都知道價格下降很快,我隨便舉個例子,1年前LCD面板1.5吋的報價接近5美元,昨天已經變成2.5美元,我們的利潤就是這樣掉法的,那個速度真的就是叫跳樓,不會慢慢下降的,在這種狀況下要如何創造利潤呢?你就只有去擠,我們的績效也都是趕出來、榨出來的,我如果在晚上7點就離開辦公室,就會覺得有罪惡感,就覺得對不起太太、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國家社會、對不起所有人,怎麼可以這麼早下班?我們的績效就是這樣被榨出來的。我們的產品也都是趕出來的,常常是一邊除錯,另一邊已經在生產線上生產,這是我們整個製造業的精神,就是在拼擠榨趕下形成的製造業文化。

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每天過得是什麼日子呢?是「煎煮炒炸」的日子,每天都在拼搏,每天都有上戰場的感覺,上個月為了趕出貨,我們才拼得半死,分班二十四小時趕趕趕,兩岸三地每天電話都打個不停。我有一個業務主管告訴我,他有一天接到客戶20通以上的電話來催貨的記錄,每天都像上戰場一樣,我們是非常有彈性的,客戶要什麼,我們通通給,為的就是要有單子,拿到單子之後,再來想辦法,我們就自己盡全力彈性調整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台灣人的英文名字  製造業最高境界的彈性展現

 我在製造業裏面很多年,我感覺到台灣製造業最高境界的彈性顯現,就是台灣製造業中每個重要的人物都有個英文名字,我叫David,你知道施振榮先生叫Stan、Terry郭就是郭台銘先生、林百里先生叫Barry、緯創的林憲銘先生叫Simon、光寶的宋董叫Raymond,華宇的李森田先生就叫Stephen,我常常有個疑問,為什麼我們會是這樣子?你有沒有聽過日本Sony的社長叫Frank?他一定是一個日本名字,你有沒聽過韓國三星的社長叫David?有沒有聽過印度人取一個什麼奇怪的英文名字?一定是叫Rahul什麼的,甚至連大陸企業也是如此,你有沒聽過大陸企業的領導人出來會自己報上英文名字的,很少見到吧!

但為什麼獨獨台灣製造業,每個人都有一個英文名字。我有一個很重要的幹部,他姓陳,英文名字叫Bill,有天我的一個親戚告訴我,他認識一個陳某某在我們公司工作,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他是誰,直到告訴我他的英文名字,我才恍然大悟,喔!是Bill啊!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企業文化,這就是終極高度彈性的顯現,讓我們的客戶容易稱呼、很容易記得我們,用盡一切方法,用盡一切的彈性,甚至改變自己的名字,就是要讓你的客戶認識你,讓你的客戶與你產生很好的互動,然後願意給你單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又怎能看得很長遠呢?我們一定是短視的,我們不可能規畫3年後的事情,我們通常擔心的是下個月、或下一季的訂單,或者在3個季度之後的設計產品是否符合客戶的需求。

我們與客戶的關係是不對稱的,客戶下單,然後我們一堆人一起競爭訂單,這就是不平衡的關係。因為這樣不平衡的關係,我們的員工過的日子是很悲情的,被客戶罵個30分鐘是常有的事情,是我們整個製造業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到底成就了什麼東西?我們贏得了青樓薄倖名,也失去了不少。

我們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產業,徐志摩說的,數大便是美。我們形成了一個全球舉足輕重的產業。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互相競爭呢?你降個1塊美元、他降個2塊美元,就是這樣一直降下來,現實面就是這樣。我曾經突發奇想,既然台灣NB具有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何不來組一個NB合作社,像是產油國組成的OPEC一樣來決定價格,誰敢不乖,我們就不出貨給他們、或是提高價錢。台灣NB產業就具有這樣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什麼我們不這樣做?為什麼我們不能成立一個像青果合作社一樣的組織,可以控制價格、控制市場?台灣NB佔全球90%,真的是舉足輕重,如果我們不出貨,就可能造成全球恐慌,NB是一個例子,手機也是。我們所生產的手機,每天要出貨到82個國家、2,000個據點,如果我們一天不出貨,那邊馬上就會出狀況,這就叫全球舉足輕重。我們今天的製造業就已具有全球舉足輕重的能力了。

製造如種田! 海島型經濟的台灣能一直做下去嗎?

但是,製造業的悲哀是,製造有如種田。以前台灣是以農業養工業,再用工業扶持農業,走了30多年,卻發現製造業還是在種田,因為製造業與土地息息相關、很難搬遷的,在大陸的工廠面積動輒幾平方公里,你搬得動嗎?做了30年才發現製造就跟種田一樣,與土地是息息相關的,沒辦法輕易移動的,需要一拖拉庫的人才能做,沒有人你根本做不起來。我們到大陸去,那麼多的生產,剛剛提到,我們要動用3,000~到5,000萬的人,難道只是因為工資便宜嗎?不是,而是我們在台灣找不到人力,難道要進口那麼多人力來台灣做嗎?如果我們還是維持3,000萬員工的需求,那恐怕每一個人都要到線上去做作業員,才有辦法維持這樣一個代工製造的產業。

事實上,以代工製造業的型態來看,是比較適合大陸型地區的產業,因為代工製造業需要很大的地。台灣有一家大型代工廠,他在大陸的某個廠佔地18平方公里、光是員工的伙食一天就要殺1,000頭豬。這樣的產業難道真的有辦法在台灣成長嗎?真的有辦法在台灣做生產嗎?基本上是非常困難的。現在大陸在改變聘僱合同,而且工資不停的上漲,大陸的工資水準可能已經是越南的一倍以上,但我們有辦法離開嗎?其實,製造與種田是差不多,都是守著一畝三分田,蠻安土重遷的

近年來我們常常討論,我們應不應該西進?都說西進的結果是掏空台灣,使得台灣很多人沒有工作做。但是,我們能夠不去大陸做生產嗎?因為製造業本來就是大陸型的經濟,沒有那塊地、沒有那麼多人就不可能做的,如果在台灣做的話,我們一定要選擇一些不同型式的產業,我想台灣是海島,應該比較適合發展海島型的經濟

 所以,我們今天若只是在乎1、2家廠商或是3、5家廠商,把他1、2個工廠搬到大陸去,就可以掀起軒然大波,在島內這邊談那邊談,就說那1、2家廠商造成失業率提高,我覺得,這是脫離產業的現實,因為台灣要有3,000多萬人,才能把這些產業移回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我想,這是我們台灣製造業目前實際的狀況,無關乎立場,無關乎口水。

跳脫兩岸走向真實國際化 15世紀的荷蘭「全球掠奪」思維

 那麼,未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不管未來是什麼,政府其實很難指導產業應該要怎麼做,事實上,現在的產業界,他們的人才、資源、國際化都很充足,他們很清楚下一波最好的產品是什麼,我們不需要去幫他、帶領他們,但最重要的是,必須要走出真實的國際化,不要把國際化與西進到大陸混成一談,我們是海島型經濟,光只會擔心到大陸去,是一個思維的墮落,好像自己能經營大陸型經濟一樣,畢竟我們是個海島型經濟的國家,所以我們必須走出去,用國際化的人才,就像那個光碟機讀取頭公司,現在全部都是國際人才。

我希望提醒台灣的產業界與很多年輕人,特別要了解,今天台灣的人才,光跟大陸比好了,我們的人才數量少,更悲哀的是,我們的人才素質也不見得比他們高,我必須提醒大家這一點,大陸的人才是在百分之一裏面選出來的,都是很可觀的。我以前在台大教書的時候有一個助教,他後來出國讀書,之後他到了大陸微軟天才學院當領導,多年之後,我在雜誌上讀到他的訪問稿,他告白說他選擇去大陸,就是因為大陸人才非常多,在大陸可以帶動很多的創新,所以,我想提醒台灣很多人注意的是,其實我們今天台灣的人才是不足的,而且素質不見得是那麼好的。我們必須要有國際化的思維,一定要跳脫兩岸的思維。

我認為台灣應該要開始發展一套「全球掠奪」的思維。我以荷蘭為例,在15世紀到16世紀之交,荷蘭雖然不是一個海島型國家,是自然資源非常有限的北歐小國家,但他們透過稅制的修訂調整,鼓勵到海外去發展,在印尼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但東印度公司所有的經濟行為跟荷蘭本土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從印尼開著船到台灣買鹿皮,再跑到日本賣給日本人,再跑到中國買瓷器,再回到雅加達銷售回整個歐洲市場,整個經濟行為都不是在荷蘭本地,都是在國際海域進行的商業活動,他們的重心不在荷蘭,只是透過稅制法律的鼓勵,讓他們賺了錢還是帶回荷蘭。這是一個國際化的思維。海島型國家沒有市場,缺乏資源,我們應該五湖四海去掠奪才對呀!

所以,我們的產業的成功,為什麼一定要要求企業的營運中心設在台灣?難道所有船都跑到台灣才是最佳途徑嗎?所有的飛機要飛到台灣才是最佳的運送方式嗎?我覺得,應該是我們的人要出去,是要到南美洲或印度或其他地方成立營運中心,我們現在面對的現實是,我們不會是國際的營運中心,我們已喊了這麼多年,讓我們面對這個現實,台灣不一定具備、或說還差一大截,成為亞太甚或全球營運中心的條件。摩托羅拉的營運中心還是設在新加坡,而不是在台灣,現在可能更難,因為可能會跑到大陸去;偉創力這樣的一個公司,他的營運中心也在新加坡,也不在台灣。我們有一些現實面的問題,不是喊喊政治口號就會實現的。

所以,我想拋出一個議題,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把國際化活動放在台灣這個島上來發生,為什麼我們不能訓練我們的人到國外去。我們必須要有真的國際化的管理能力。我們曾和Sony Ericsson做生意,我有很深的感觸,Sony Ericsson的總部在英國倫敦,研發中心在瑞典,但管理主管很多都是日本人,這些日本主管的平均身高大概都在160多公分左右,但瑞典人的平均身高可能是185公分,這些日本主管的英文也都還帶著濃濃的日本腔,下午開會偶爾也看到有人打瞌睡,但為什麼他們能夠管理這樣高度國際化的公司呢?我體會到,要做管理,不一定要英文嚇嚇叫才能管理外國公司,這些日本主管多半都有多年國際管理經驗與訓練,在他們之前的工作經歷中,早已在日本以外的國家流浪10年、20年了,上一個工作不是在匈牙利、阿拉巴馬、就是其他不同國家的某些地區,這樣的國際化的管理能力,讓Sony已經不能稱為一個日本公司,而是一個國際公司,Sony已經走過這條路,他已經變成一個國際公司,所以用的人才中,5,000個員工中,恐怕不到100人是日本人,其他全都是歐洲人。


Source: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0000077293_A6C8091F84LTH6124L16V

 
菁英論壇─台灣製造業的美麗與哀愁(下)

 
2008/01/04
      台灣產業繼續往下走,後續的規模一定會再擴大,現在的營收規模5,000億元的,再5年可能是年營收1兆元,如果還是在既有的範圍內,我想經營上一定會愈來愈困難。我們必須要學習國際化的管理,我在我寫的書【嗥嗥蒼狼】裏曾提到另一個經驗,很多年前我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當時貝爾實驗室的股價曾經高達80多美元,我就勇敢的回來台灣了,心想有這些股票我後半輩子就不用擔心,可以好好回台灣拼一下。但後來沒想到,貝爾實驗室的股價一路下跌,1年內,我的股票跌掉了99.2%,最後只剩下0.67美元。在悲哀之餘,那時,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是不是我們可以湊一點錢去把貝爾實驗室買下來,我想,工研院花了很多資源在發展專利技術,但若買下貝爾實驗室就有很多專利、還有不少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才可以用。
 

擺脫買得起卻管理不了的悲哀 重拾先民勇渡黑水溝的氣魄

把貝爾實驗室買下來真的不行嗎?那時的股價只有0.67美元,只要請郭台銘先生、林百里先生幾個人湊一湊,買他個30%的股權一定不是問題,可是後來想想,買下來之後誰能去管理?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能力管理國際級的公司,要很尊重他嗎?他們可是5點就下班了,那你就不要再亂講話喔,還是要跟我們一樣,把這些外國人操到早上5點呢?真的不曉得該怎麼做。我們怎麼去管理國際化公司,因為他們人力資源系統、法律、企業文化等等,都是跟我們不一樣的。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有國際化的思維,要有躍馬全球的企圖心,就是要到處去買技術、買公司。我們一定要有國際化管理能力,因為只靠台灣自己的力量慢慢成長,我們是沒有機會的

 剛剛提到海島型經濟,我認為,這麼多年來,台灣人是把自己的本性給壓抑了。事實上,台灣人應該是有海盜性格的遺傳的,都是很掠奪、冒險的,因為我們的祖先早期就是勇渡黑水溝,從唐山來到台灣的;只不過,近100年來,我們可能被馴化了,只知道要循規蹈距,只能線性思考。製造業對我而言,是一個線性產業,成長是線性的,在同一種生意型態下,追求量的成長,一分成長就需要一分人力,連帶著對未來的規模也非常線性,大都在同一種典範下思考。

但事實上,台灣應該要改變思維,不只是要去掠奪,而且是要那裏有資源就要去那裏拿。我最近有機會與日本公司三井接觸,三井在巴西重要產業之一是礦產,他在那邊開礦,但是台灣呢?我們在煤礦開採完之後,就沒有礦業了。但是,難道我們不能到非洲去開採嗎?我們要材料產業,礦業就是很重要的基礎。

所以,我們要有國際化的思維,我們要擴大我們的格局,我最喜歡王陽明先生的一首詩叫「蔽月山房」,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小時候大概都學過,詩是這樣寫的,「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闊」。今天我們躲在山裏面,看來看去都是樹木,而且你還看不到樹林,你可能只看得到枝幹,也看不到山的蒼鬱,更不要講說若人有眼大如天,才能看得到月亮。所以,我們要擴大我們的格局,才有機會到全球去掠奪,才能發現新的機會。

以日、韓為尺的JKULB產業政策 讓我們再給自己15年!

那麼,到底我們要做什麼才好?對於產業發展政策,我自己發明了一個理論,叫做「JKULB」理論 (Note by Mr.850: Is it a short for  "Japanese & Korean Upper & Lower Boundary" ?),其實很簡單,就是「日本韓國上下限理論」,日本是上限、韓國是下限。JKULB理論從上限看,日本已做而我們還沒做或沒做好的應值得做,比如Sony的國際化公司模式、全球商社、材料光電技術;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日本如果沒有做的我們最好不要貿然做,比如套裝軟體、CPU;從下限看,韓國已做而我們還沒做的要趕快做,比如內容、品牌等;韓國都不做的我們最好也不要做,比如代工。前幾年我們在國際市場上還常與韓國搶代工,這幾年已完全聽不到韓國朋友提起代工這個字眼了,有的話,也是他們來找我們代工,這值得警惕深思!

代工製造是棄之可惜的產業,我想我們應該再給自己15年。為什麼是15年?因為我算了一下,現在台灣企業第一代的老闆,15年後大概都退休完了。現在台灣企業的老闆都是第一代創業家,也通常都是最大股東、也是最主要經營者,所以就會很拼、很有彈性,但到了第二代接班時,可能就會失去這樣的拼勁與彈性。至少目前為止,我還看不到有真正夠格局的第二代接班人出現,不要讓我們老是擔心,如果郭台銘先生退休不做了,鴻海還能不能持續成長。

我們應該從代工走到品牌;從研發走到市場;從電子走到照明、能源、醫療、生技等產業;從系統走到材料元件;從硬體走到軟體,包括服務、內容、金融;從生產導向走到營運導向;從拼搏走向品味。

前不久,我在建國花市遇到一件讓我很感動的事。我看到一棵非常漂亮的松柏盆栽,樹齡至少有40年,我看那個老闆是個年輕人,不過30多歲,我就問他,他怎麼會有這樣的盆栽可以賣,他回答說:是我祖父種的留下來給我們賣的。那時我很感動,40年的時間,從祖父到孫子,而這個年輕老闆也說,他現在做的事就是繼續種樹、種盆栽,以後可以留給他的下一代。你看,今天的努力不是為了明天的EPS,而是為了30年後下一代的業績,這才是一個有品味的產業

我們應該努力尋求永續經營的企業文化,有人用利益導向來驅動員工更大的爆發力,提出「歡迎大家來爭權奪利」的口號,機關算盡的員工不太可能是跟你走一輩子的;有的企業提出很好的願景及策略以爭取員工的認同,對的策略讓企業成長獲利,但是可以共享成果的員工,不一定能一起開創新局一起共患難

我覺得面對這麼多挑戰,這麼多變局,台灣製造業需要一套能感動員工的企業文化,唯有能感動員工,才能帶著員工開創新局,才能有如30年前的員工一樣不離不棄地一起打下今天製造業的氣勢。今天台灣大多數製造業並無法感動員工,我常用員工訓練課程做指標來衡量感動度,今天有那一家肯花大錢做員工訓練課程呢?太少了。未來要做什麼?要怎麼做呢?我們不斷聽到、讀到很多先知的話語,有些先知叫我們向左轉,有些先知教我們向右轉,但我很擔心,這裡面可能很多是假先知,因為不管向左轉或向右轉,都必需考慮自己的條件及優缺點,但今天先知們的話語都很一致,不是創新研發就是做品牌,問題是我們還有足夠的競爭力在創新研發上與世界一搏嗎?我們真的大家都應一窩蜂去做品牌嗎?

我不是先知,無法鐵口直斷向左向右那邊才對,但我希望透過今天的演講,丟給大家的是一個思考的角度,一個誠誠實實從台灣的條件出發的思考角度,不只是現況的線性延伸,不只是誇大的政治口號,而是面對我們海島型經濟體資源不足的現實,不要硬把世界的中心拉到台灣來。我想有很多可以做的改變,這是一個大時代,敢走出老舊框架的人,敢用有眼大如天的格局思考的人,一定能從更大的格局看出台灣的機會,也看出個人的機會的。


(本文為蘇元良先生受邀於蔚華科技價值經略論壇演講之內容,由蘇元良口述,陳慧玲整理)

蘇元良現任華宇集團執行長,曾任教於台灣大學、交通大學,後出任工研院電通所副所長,1998年投身台灣電子產業,實際參與大型代工製造公司之營運。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機械人之伺服馬達

好吧...

我們就來談有關機械人常用的伺服馬達控制器來談關於電子問題吧,

針對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說:

第一:就是大家好玩的,兜兜一些系統應用版,做出一隻機械人或是機械手臂。

接下來,大家比較在乎的是:這隻機械人或是機械手臂活動的靈不靈活?

或是感覺會不會太僵硬?!當然啊,牽涉的就是調整整個控制系統的協調度,

所以,在系統上,如何提供一些人機介面的調適機制,可以讓機構或是

控制系統中那些輸出給伺服馬達的PWM值,可以適時適地的很「協調」的輸出到每一個伺服馬達之上。

這也是大家比較會留意到說:要不要提供一個PC連線功能?!有一支美美的PC應用程式,

可以在PC 端模擬出整個系統的協調度。

當然啊,以這樣的應用,人家就大概比較不太會在乎或留意到,我該用哪一種MCU 或是控制平台?

因為,玩這些的人,他們比較在乎的可能就是機構外型或是比較沒時間再去

鑽研每一支程式的小細節了。

或是說: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細節的電子控制電路版或是程式架構上吧。

所以,像SSC-32 這樣的東西就蠻合適的。相對來說:人家就比較在乎就是伺服馬達的支持數量。

我們就可以從以下幾張圖示可以看出:我們就可以利用一些TTL IC 支持來完成這樣的功能。

情況一 : 直接用MCU 之I/O !

情況二:利用外部TTL IC 可以增加 I/O 數。

情況三 :使用外部TTL IC 可以增加I/O 數,並可以降低MCU 的資源利用率。

*其實,如果您用一般的CPLD 或是小型FPGA 都可以的!

-----------------------------------------------------------

第二:就是說:在電子控制上,我們都知道伺服馬達的單價是蠻高的,我們可不可以適度的降低

其成本,或是說: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的整合到說:每幾個伺服馬達共用一組控制器?

那我們來看:每一個伺服馬達的基本架構:就是一棵普通的有刷馬達,外加一棵控制IC !

(我想:短期幾年內,應該不會出現無刷馬達的吧...而且應該還是以換相馬達為主吧---

為了扭力考量!!)

我們就來看目前比較主要的控制IC:NE544 與M51660L...(喔, Futaba 的不一定用這一種的!)

在此提一下個人經驗,關於馬達電子控制來說,在業界有一個蠻好玩的認知落差:

一般作馬達業者都會說:馬達控制需要一個"驅動器"...他們指的是"整個電子系統";

但對於我們作電子的人來說:馬達控制是包含"控制器" 及 "驅動器"兩部分。

當然控制器就是MCU啊或是簡單的邏輯電路,如我們在上述的第一部份的那種SSC-32。

而驅動器指的就是負責高功率的驅動電路--

----我們把PWM訊號送到伺服馬達上時,伺服馬達內的IC就是負責這一部份啊!。

以版主跑市場的經驗,所有一般客戶都是把這兩個東西當作"一個"零件報價。

等您搞清楚您們兩者之間的差異時,才發現:價格成本上的落差。

呵...呵...所以,像一般的MCU (Such as 8051,PIC or FxxA...) 就不是很合適的扮演這個角色。

因為我們看一下主流市場的那兩顆IC的一個規格:Output Current : 400mA... 呵..呵...

您說一般MCU 的 I/O 推力有這麼強嗎?!您就是非得要加上我們電子人的"驅動器"啊..

那您說:您MCU如何完成多組伺服馬達共用一組控制器(或是說控制IC呢?)

----您MCU幹嘛沒事把I/O 做成 400mA 的Drive Current ?!當然,您能否有此技術可以完成

這樣的需求這又是另一個產品與技術開發議題了。...這是再清楚不過的觀念與想法了。

---------------------------------------------------------------------------

所以啊,我們綜合以上的分析,就以一個很清楚的產品企畫與市場開發觀點討論。

(好的產品不單是來自於優異的產品技術開發,還有良好得市場趨勢分析!)

很清楚的,您就可以瞭解到:為何大家還是回到第一的技術議題上:

設計出一個既便宜又容易上手的SSC-32 還是主要Issue 吧。

但是,若針對這個問題來說:又有碰到一個蠻好玩的IC 本身的成本架構。

就是I/O 數量問題。您希望所能控制的伺服馬達數量夠,您的IO就要足夠。SSC-32 就是32 I/O !!

很簡單...以MCU 市場來說,I/O 數越多,代表他的本身與封裝成本。

IC 本身的成本就是來自所謂IC 本身的Pad Limited 問題(而非Core Limited,

如果您是有聽過IC設計人員說過的話,您就會懂這兩者的差異。)。

而一般MCU市場目前也走向 M 型兩極化的市場型態。要嘛就是很貴﹑很高檔的MCU 平台,

要嘛就是便宜﹑簡易上手的MCU ---小而美 ,就是比那王子麵一包便宜的MCU。

對於多 I/O 數的MCU 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32 Bits MCU (像ARM 平台)簡單容易。

因為他們的市場需求平台量大,無論是開發平台或周邊支持度與價格相對來說,

都具有相當的市場說服力。----我想這是一個您不得不重視的Issue。

連版主這種LKK 的老技師,也都不得不得留意此一趨勢。不要說一般冷門的MCU,

就連一些過去傳統用 8051 + 8255 的應用市場,都有被ARM侵蝕的跡象。

(所以啊, 國內8051的售價一直在破盤堅守市場啊...您可以想像在幾年後嗎?!)

所以,當您如果真的想利用一些電子技術來開發一些機械人的控制系統時,

您在選擇您的電子解決方案時,您就會面臨這些相關議題。

這沒有所謂個人所鍾愛的平台或是IC 乃至熟悉的環境等。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那我們應該也可以體會到人家日本人或國外的所做的東西嗎?!

因為在技術的開發是需要不斷的累積經驗與技術升級,這是一個長時間的琢磨。

所以,相關周邊與系統應用的配合度是一項很重要指標。

技術與產品開發真的不難,難的地方是如何將這些許許多多跟技術看似相干又不是很牽涉到

很細節的技術Issue ,連結起來所完成的事情。---一個人開發一個個人化的東西很容易。

但是要拿到公司裡結合眾人力量開發與得到市場的肯定,那又是另一回事。

-------------------------------------------------------------------

後記:之所以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要釐清一下個人過去所發表相關伺服馬達控制方式的

一種認知上的落差,當然也是有人希望聽聽個人在過去這段歲月所累積的一些個人觀點。

,我必須承認:過去或許真的比較執著於技術開發,比較沒有市場或成本觀念,

也沒有很客觀的從產品本身特色去分析相關技術的優劣點。

還是強調一點:技術的養成與成長,是需要更多包容與涵養。當您可以接受別人多一點的指教,

您就可以有一點機會多接觸您以前所排斥的領域。也相對會有多一點空間成長。

不就是人家所說的:有捨就有得啊!---感謝網路上諸多同好的指教與批評。

當然還有這些很"現實"的老闆們,您們用一些非常現實且很尖銳的問題拷問我,

讓我不得不思考這些問題的。也把這個經驗分享。---謝謝!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新年快樂


祝大家新的一年...心想事成.

因為最近頗受到一些困擾, 再一次強調 : 以下這些網站的內容,

雖然大家看起來似乎似曾相識, 好像是誰寫過的 ?!

http://www.asn.com.tw/fppa/phpBB3/viewtopic.php?f=17&t=6

--- ? ? 這個網站真的不認識?!....

http://www.gkong.com/blog/more.asp?name=gongkong&id=7789

---楊先生的部落格, 不好意思...只是跟他說了好幾次,

他老是搞不懂後面那兩個英文字(TM)的意思是 Trade Mark ....的縮寫 ,

不是他原來的字意的一部份....唉...就讓我想起周星星電影中那包龍星審訊那個

來福一樣...."少了幾個字?是不是?" ...."死" 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 不過, 您們可別破壞我跟楊先生的情誼喔...只是我也不太愛進一步去解釋什麼的...

http://www.saw-link.com/fppa.asp

---呵...呵...如果您真的那麼有興趣的話...您就多參考一下吧...

或許有一天...他們也會增加許多系統應用的範例, 也會讓您們有意外的收穫也說不定啊...

只是看到裡面那篇車用電子篇時..也不禁莞爾會心一笑....大陸好像不是稱為機車..應該是摩托車吧!!

(好像這些圖片COPY 幾次之後...越來越不清楚...好像不是原版似的...)

------------------------------------------------------------------------------

反正講這麼多也沒啥用的 ?!...網路世界似乎就是如此...

不管是好事或壞事...黑與白總是難以界定...更不用說灰色到不能再灰了...

就像之前有關龍應台學姐那篇網路文章一樣...

"父母是有限效期限的"...因為老是跟龍學姊那篇"目送" 擺在一起...才引起誤會的...

http://blog.xuite.net/maya569/01/14029523

您們有時,是不是也會犯這個毛病呢 ?!...

------------------------------------------------------------------------------

唉,大家如果真的對技術那麼有興趣的話...就不用客氣...也不用怕麻煩...

您們都可以直接去找原廠支援啊....

搞技術嘛...就是千錘百鍊的...人類科技進步都是日積月累的...

沒有說誰的技術就一定就比較高明...只是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不同罷了 .

還是套一句林老師轉述的一句話 :  "Information has no value until it's shared."

( http://chipware.myvnc.com/phpbb/viewtopic.php?t=137)

---只有您無私的分享,您才會有更多的收穫...有更多有價值的回報..

就像我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提到有關機械人伺服馬達的控制方式...

人家也可以用一般便宜好用的盛群 MCU 做得一樣出色:

http://www.robofun.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327&extra=page%3D1

其實, 如果您有心去研究過SSC-32  控制器的架構...

我想您隨便用一顆簡易的MCU都可以做得到的..(這一部分改天有機會再各位分享討論 )

---- 也如同昨天有位老友問我有關 USB 轉I2C 的問題...

他們公司要做一百台左右的這種夾治具...問我Cypress Solution 好不好買 ?!

那您說呢 ?!....一百顆 IC 誰會理您 ?! 您堅持要用也沒人會反對啊...

-----

新的一年已經來臨...

當您的心有多大...您的視野就有多大...

當您的視野有多大....您的機會就有多大....

當您的機會有多大....您成就就會有多大....

當然..這裡所說的 "心 " 所說的可不是那個企圖心喔...

而是那股如同佛門所說那個"心"啊....

祝福大家...新年新希望...一切順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