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篇: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十五) --- 一個模組板省錢方法 有提到關於MCU EV 版最
常用到的周邊零組件就是輸入的按鍵及輸出的顯示。這兩種也是我們剛開始學MCU 平台時,
最早會碰到的周邊。當然在產品應用上也都會用到這些基礎周邊。雖然不一定用到那麼高階
的TFT LCD 面板,但基礎的LED 輸出到簡單的LED 七段顯示器都有可能。但不可諱言的是:
就是一般 Segment LCD 也是很常見的。看一下我自己剛踏入這個領域所接觸的LCD 顯示器:
學無止境--- 無論是電子技術或是以外的領域---溫故知新,精益求精。 還有賈老師的作品,可以讓我這個充滿科技,較生硬的部落格有一點人文的氣息! ---- 賈老師的真老公!
在前兩篇: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十五) --- 一個模組板省錢方法 有提到關於MCU EV 版最
常用到的周邊零組件就是輸入的按鍵及輸出的顯示。這兩種也是我們剛開始學MCU 平台時,
最早會碰到的周邊。當然在產品應用上也都會用到這些基礎周邊。雖然不一定用到那麼高階
的TFT LCD 面板,但基礎的LED 輸出到簡單的LED 七段顯示器都有可能。但不可諱言的是:
就是一般 Segment LCD 也是很常見的。看一下我自己剛踏入這個領域所接觸的LCD 顯示器:
工程師鍾情技術開發與提升本身的技術能力,無可厚非,也深信唯有技術在身才是
保有自己職場與商場上的競爭力。這樣的概念與觀念是沒錯啊。
但反過來說:你認為到底要保有多少技術在身才夠?到底技術鑽研與提升是要專精獨門
領域呢?還是多方涉獵各領域的讓自己有多種才藝?當然啊,越廣泛的技術領域也有助於
在產品開發的技術整合能力。但說真的啦。現在網路媒體發達,到處充斥著許多DIY 或是
一些職人的技術或產品開發影片。每個影片看起來都有種令人羨慕與充滿著期望心態。
那怕是那些來自於第三世界的一些很牛的職人影片,只要簡簡單單的土法煉鋼的磨,
也可以呈現出令人驚豔的成果:譬如弄個仿真的跑車啊、方便上手電動工具或搞個
機器人或變形金剛等等,不勝枚舉...那就更不說:許多DIY Maker 職人影片了。
但一方面這些影片的真實性?我們也都知道許多網紅也都慢慢養自己的工作團隊,
這些影片可能是經由剪接與美化修飾過的....另一方面:這些所謂的簡化流程的工作模式
真的可以拿到檯面上來談:產品設計、驗證測試、生產品管與銷售品質管制嗎?
從技術轉換成產品設計生產到銷售換取營收獲利有這麼簡單容易嗎?
這個月有個網路影片很紅,就是山道猴子的一生。 所造成的相關社會現象的深入探討。
網路上也有不少從每個專業角度來解讀這股社會現象背後的成因與心態。大家有空
也可以去參考看看,當然也不乏可以找到屬於熱血男兒的一些本性吧。有的分析也蠻有道理。
或許大家也可以探討研究一下。其實當你年紀慢慢的增長,有許多年輕時衝動想做的事,
也會慢慢地回歸到一個比較理性的反思。所以就有許多屬於個人的感觸就會浮上心頭。
這部山道猴子影片故事有一個跟我比較有貼近一點的淵源:就是機車改裝這件事。
記得之前我有提到我有把我的數位CDI 的轉速支援到 15000 RPM 以上,你認為這個東西
是做給誰用的啊?所以啦,機車改裝部品市場我也懂啊。只是你要不要深耕這塊市場而已。
你說:這塊市場好不好賺?利潤高不高?你只要看過影片,深有所感的,應該都知道。
人老了,有甚麼好處?當然就是可以隨時玩玩自己想玩的東西,
只要不要花太多錢,也不用花太多時間---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玩物喪志就可以了。
一來玩這些東西自己要很清楚:是純粹娛樂消磨時間,不是拿來鑽研技術用以賺錢用。
二來呢,就是讓自己還可以保有一些童稚之心,當然以前不懂時,是覺得好奇好玩。
隨時年紀增長,就覺得說:這些玩意兒背後的科學理論或相關知識都已經了然於胸,
也沒覺得有甚麼大學問的。就真的純粹覺得好玩...也算是彌補一下兒時的興趣。
首先這一套是以前我國中時,我的工藝老師給我們的一堂課:馬達 DIY 。
我為什麼對這堂課特別有印象?因為它是我第一堂跟電學有關的工藝課。
一般要學新的MCU 或相關開發工具平台最快的方法就是拿原廠的EV 板子平台切入。
而自從Arduino 這樣的市場產品出現後,不管你是做哪一種MCU 或是相關的周邊
電子零組件廠的,也不用管你公司有多大?你的產品有多先進或多高科技?
大家就照著 Arduino 的公版腳位出EV 平台PCB 版就對了,就連Arduino 自己也知道,
那怕他們現在再推出新一代的產品平台,也擺脫不了這樣的規範標準了。😂😂😂
沒辦法,這個就是一種市場導向啊,你說這樣子的市場不大?這樣子的PCB 電路板的
設計也沒有符合真正產品設計的標準?但他也畢竟是一個切入市場推廣的好平台啊。
標題雖然聳動,但其實內容很輕鬆。也是一個很簡單的硬體 DIY...
現在網路發達,要搞個甚麼DIY 開箱文,都很簡單的啦。有些東西雖然稱不上
是甚麼明星產品,但對喜歡DIY 的宅男工程師們來說:往往就是好玩又實用的東西。
這個DIY 的東西也不難,也沒有甚麼高深的電子電路學問,你說他在學理上不對嗎?
也不能這麼說,但以現許多先進的電子科技技術來說:好像哪裡覺得怪怪的?
我們就來看看吧。
月初本來就是要打算寫一篇USB to UART 的技術文章,但寫這種技術分享文章
真的事先需要一點時間來整理一下相關技術資料,所以要動手寫這種文章不容易。
但我還是希望分享一下這些經驗,當然也可以從中延伸一些技術以外的經驗,
供各位看倌們,可以多想想一些未來在技術養成與就業(創業)機會條件上,有甚麼
可以借鏡的。 這些都不是賣弄甚麼高超的技術能量,而是都是一些工作經驗上,
所碰到的使用需求所累積下來的。我也常說:只要有老闆金主願意付錢給你,
而你也可以從中要求自己的把事情做得更好時,你就可以累積這些技術了。需要的
就是時間與機會而已。玩久了,不成仙也會成精的啦。😂😂😂
所以我也希望藉由一些簡單的技術經驗分享,從中可以協助你點出你未來要思考的
機會與出路問題。(看到最後結論與心得吧。)
其實原本是打算寫一篇關於USB To UART 的技術文章。
但一大早同事就傳了一篇今天的新聞報導給我。以下是這篇新聞報導的文章。
而前幾天也剛好有一篇類似的新聞報導,也在以下連結新聞報導中。
不過呢。我不是要拿來說嘴甚麼的,或哪來損誰?或揶揄甚麼的?這把年紀也都已經
走過不少職涯與工作事務了。也沒甚麼好羨慕或搥胸頓挫的...人生嘛。就是如此。
會寫一下感觸文章是因為我最近剛好都在關新里一帶上班...
寫這篇文章時,一時不知道要把它分類成"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 還是要把它分類成
"工程師創業故事"裡,但無論如何,我認為都是一個有點年紀又資深的工程師應該
分享一點比較現實實際的經驗故事給年輕一代的工程師聽聽,再由你們自己去判斷或
評估自己工程師歲月該何去何從吧。
要講這種故事,我們當然要拿個範例來說,這樣子大家會比較有感覺一點吧。
反正現在網路發達,市面上充斥著許多看似好玩,又有點商機的東西,有些技術看起來
好玩,但不一定有商機,也未必適合每個人可以投入時間、金錢或資源去做的。
而有些東西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東西,但卻是可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而這些
都是需要時間與不斷的思考與嘗試你才會得到的寶貴經驗,但往往時間卻又是我們人生
的最大殺手,因為人的一生歲月都是固定,而技術與工作又不是你人生的全部。
我一共有兩台示波器,有一台是比較高檔四通道的 TDS 2024B ,是用來作為
系統開發用的。而另一台就是 TDS 220 兩通道的示波器,這台已經陪我超過
二十幾年了...他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做為我產品量產的檢測治具用。
這一次他的液晶螢幕"又"發生白化現象了...在約八、九年前就已經發生過一次了。
當初是在淘寶網買個螢幕自己回來換的。沒想到去年底又開始發生了...
淘寶的維修品...你還能期望他能撐多久啊?
更神奇的是:這款TDS 220 的液晶螢幕,目前在淘寶網上還可以買得到的。
我在幾年前有整理一下我原本在Hinet 網頁所寫過的USB I/O 應用技術文章。
當然最原始的文章的年代就更久遠了,至少是十五年前了。但你說這種東西會不會
退流行?當然不會,因為不管現在科技技術多發達,但只要是電子產品要量產,
就得要有一定的量產生產線上的檢測驗證流程,也都需要這些很基礎的技術應用的。
不要老是想自己寫程式技術有多好,東西要量產你就得要靠完全不懂電子技術或程式撰寫
的生產流水線的小弟、小妹可以幫你所開發設計的東西在生產線上順利的檢測出貨啊。
我們年紀大了,做過的產品一多,自然也就會碰過這些事,搞技術又不是整天玩新技術
開發,所開發的東西沒有量產出貨,哪來營收收錢過日子啊?尤其當你老的時候,沒有
那麼多精力燒腦地整天搞開發設計,賺自己老年年金最快的方法:就是把開發過的東西
當印鈔票的量產出貨收錢最快、最穩定的啦。
之前講了一些自己的創業故事,當然我們過程只是一個過程案例,也不怎麼成功。
那我們就來看一下成功的案例故事。但我們不是要錦上添花的歌功頌德說別人多
偉大,而是我們可以從人家創業初期的許多小故事裡,可以看到甚麼實例小故事可以
供我們學習與借鏡的? 還有這些人物的側錄故事與其背後的小典故。
之前我已經有寫過關於Elon Musk 的故事了:讀書心得 --- 從賈伯斯到馬斯克
不過,這一次我是針對Musk 創業的其中一家 :太空探險科技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來整理心得的。(PS:他們原本的公司名字要稱為 S.E.T 的,後來還是
Musk 定調為 SpaceX 的。) ,以下故事前提必須考慮到美國國情環境與時空背景。
但是箇中的一些對於理想夢想的堅持與基本的企業成功要素,道理應該可以參考的。
我發現我已經很少寫關於技術的文章了,尤其是 USB DIY 的文章。
之前第一篇也將近一年前的事了,而那一篇也沒講技術內容,就只是打混哈拉一下。
當然不寫深入的技術文章,一方面覺得科技日新月異,要寫也寫不完,更何況
現在網路發達,開源平台也多,有些東西我們也未必能寫得完整與詳細。
另一方面也是年紀大了,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們都是倚老賣老的賣弄技術。
現在很多基礎的技術都已經成熟到可以打包成標準程式庫,是有些領域的基礎應用
底層也都可以完善到不需要人家還要辛苦地去鑽研...坦白講:科技技術就是如此。
所有的科技新知與應用都是建立在前人的成果基礎上的,就像我們以前念書時,
還需要每個人都去研究微積分、工程數學的所有原理嗎?知道怎麼用比較實際吧。
我相信現在的 USB 也已經走過我近二十年前寫的那些基本概念歲月了。現在只要懂得
怎麼用就好了。所以也就是我已經也沒那麼多動力再寫這些的原因了。
已經進入三月了,又到了公司結算去年營收與準備年度報稅的日子了。
上回我們有提到關於市場與產品企劃。 這回我們就來看看所謂的公司財務報表。
我們在許多控制技術上,都知道有所謂的回授控制觀念,這是為了讓我們在
控制系統上,可以達到一個精準又穩定的系統環境。一樣的道理:公司經營也是
要透過一些系統上回授資訊,來檢視我們公司經營與公司現在與未來狀態,
而最明顯與重要的回授資訊,就是公司年度財務報表了。創業弄公司不是光搞技術
就可以,還是要試著了解與解讀所謂的公司年度財務報表。
裡面有些數據分析會很明白清楚的告訴經營公司的你,該如何面對過去一年的績效,
並調整一下來年的經營方向與策略。
關於這篇文章---關於多核心MCU 的基本概念,還有一些軼事來補述一下好了。
我雖然是搞系統技術的,趁機利用參與多核心MCU 的設計開發了一套IDE 平台。
那要怎麼驗證這個東西在市場上好不好用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市場跑一圈就知道了。
在完成第一顆MCU 原型之後 ,我就請昔日IC 設計公司的業務同事,(他後來離開之後
有去過國內另一家專門設計生產 8051 MCU 公司擔任大陸地區業務銷售人員) ,帶我們
跑跑一些潛在客戶。當然就是他以前有接觸或跑過的公司。 當然我也不是那一種只是
想待在家裡埋頭苦幹的工程師,也想藉由隨著這些業務人員到處跑跑去了解一下外面的
世界到底長甚麼樣子啊。出發前呢?我老闆有交代:他希望這種新一代的MCU 有別於
傳統殺價紅海市場,看能不能儘量把觸角往高端或工業用市場走。所以我們這位業務朋友
也非常"阿莎力"的答應了。這個就是人家是一位優秀業務人員厲害的地方。
我想來講講所謂多核心MCU 的一些基本概念,但說真的我也沒真正去研究過像
STM32 裡那些所謂雙核心或是其他高階多核心的MCU 東西。有機會我也會去試試看的。
但對於一些MCU 的基本概念,我想應該相去不遠吧。這也是許多MCU 的設計基本架構吧。
也不好意思,我大學不是念EE 或資電相關科系,所以學校教的所謂微處理器課程內容,
我也不知道,但我的確是從 8051 的基礎從組合語言開始玩起的。所以應該還是有點概念吧。
現在不管是 CISC 或 RISC 架構的MCU 來說:基本上都是從程式記憶體中去抓取程式碼,
然後藉由這些程式碼來解讀MCU 所理解的指令,來一一執行。然後依據指令來判斷是一般
計算、記憶體搬動或是I/O 控制等等來完成指令所交付的任務。我想這就一般的基本概念。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又已經農曆過年了,給大家拜年,祝福各位新的一年順心愉快。
每逢過節總是會暫時放下工作,難免就會有一些心情起伏之感觸。尤其是面對親朋好友時。
當然隨著年紀愈大,想法就應該顯得成熟才行,以前年輕氣盛,看到一些不平、不合理、
或不順心之事,總是也都會有一些抱怨或嘀咕的。但現在年紀大了,事情也看多了,
尤其這幾年因為養狗、遛狗,也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領域與工作環境的朋友,也讓自己
視野與觀點,有了個廣泛的體會與了解,譬如說:看到有人養狗習慣不怎麼好,但你又能
怎樣,剛開始還會像年輕時,會嘀咕兩句,但久了~你也拿他沒輒啊。
一樣的道理:為什麼有人養的狗會那麼乖?那麼穩定聽話?有人養的卻是一隻脫韁暴衝的狗。
每個人對於飼養寵物的理由或觀念也迴然不同,就跟我們在職場或社會所看到的現象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