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員工股票分紅?!

整理一下當事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的不同的結果...這就是符合了我們的人類歷史觀點。

---- 十年前對的事,十年後就不一定還是對的。

若再姑且不論此歷史時空交錯的問題與結果,我們再以最基本的觀點來看:

這跟我們在工程上的許多設計觀點一樣:凡事總是有利有弊的一體兩面結果。

尤其是那一種表現最極端結果現象的方法。譬如:搞系統設計,當然32 bit MCU 最強的啦。

但對於市場價格卻是最令人不能忍受。...什麼方式賺錢最快?當然就是搶銀行啦。

生病了看醫生,當然要下最重的藥,但很多特效藥卻也會許多後遺症等等...

好了,難道這個制度真的很好嗎?...看來的確有許多財務不夠透明的地方。

但現在有許多小小工程師只會質疑費用化之後,大家沒有像以前分得這麼爽。

但您有沒有想過:過去高科技公司就是用這一道護身符,一直在壓低您的基本工資,

長期下來造就了台灣高科技業的賣肝工作模式,結果比較之下,工時鐘點費比速食店還差。

另一方面也影響許多社會不良觀點:科技新貴的反向負面觀點,甚至看過許多超時工作,

喪失原本正常的家庭生活與親子之間的關係。當然啊,以產業本身來說也沒有步上比較正常

發展。一窩蜂的殺價競爭,惡性搶奪殺戮市場價格,不斷的人力與物力資源的重覆投資。

(您看光這幾十年下來,我們造就了多少相關高科技產業重覆性人才?做的都只是

重覆的專長與領域相關的工作...講起來都沒一絲一毫的特有的成就感!)

甚至為了本身少數人的利益,卻影響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環境:不斷的擴充科技園區,

土地徵收,搶水、搶電資源...惹得怨聲載道的。

或許您身在其中不自覺,但事實上,您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您而死!

如果制度有這麼好的話,那為何國外科技大廠不採用呢?難道只有我們中國人最聰明?

但不管如何。畢竟幾十年後的今天,勢必也得面對與調整制度的改變,

那從產業政策、公司經營到每一個從業的工程師們要不要從新調整一下心態。

用一個更健康、更良性的觀點來面對一個新的世代之產業發展與就業市場。

讓每一個人可以真正的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呢?您說呢?

-------------

新聞分析-面對法官告發 李的3條路

  • 2011-07-29
  • 工商時報
  • 【張國仁】

     李焜耀被檢察官所指控5、6項罪名,雖然在高院的判決已無罪定讞,但法官在審理後主動告發,李焜耀、李錫華、及游克用等3人另涉財報虛偽不實罪嫌,並要檢察官與主管機關繼續追究,李焜耀等如何因應,攸關會否身陷牢獄之災,絕不可掉以輕心

     內線交易等罪本來是要三審才可確定的案件,但依刑事妥速審判法規定,二審法院維持一審無罪判決,而且判決所適用的法令,並不牴觸憲法、並不違背司法院解釋、也不違背判例等3種情況,因此明基電通案在二審後,檢察官不得上訴,李焜耀等人原所涉各項罪名,無罪定讞。

     但二審法院合議庭卻從審理過程中發現,李焜耀等3人另涉違反證交法加重財報虛偽記載罪嫌,於是向檢察官及主管機關提出追究刑事與行政責任的告發,這恐怕是該3人及其辯護律師群,始料未及。

     證交法第174條第1項第5款有財務報告虛偽記載罪,之所以被俗稱為「加重」財報虛偽記載罪,原因就在於它比商業會計法或證交法財報不實等罪的刑責重,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罰2千萬元以下罰金。簡單說,就是觸犯這個罪如果成立,被告連易科罰金的機會都沒有,坐定牢房。

     法官告發這個罪名,自然不是無的放矢,該3人沒有在明基財報上,揭露公司用員工為人頭保留激勵海外員工股票的作法是事實,法官同意該3人等有「公司自治事項」的職權,但法官也不能無視法的存在,既已發現不得不告發。

     以下3方向,恐怕是李焜耀等未來無法避免,必須擇一而行之路:1.無罪抗辯到底;風險是如果敗訴,準備吃牢飯;2.主動向檢方認罪請求緩起訴,可能須繳一筆相當金額的錢給公益團體,表達誠意;3.檢方不領情,依然提起公訴,可在一審辯論終結前請求認罪協商,爭取法院判刑在2年以下以適用緩刑規定。

---

冷眼集/員工分紅,用人頭帳戶惹的禍…

 

明基內線交易案二審宣判,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與前總經理李錫華維持一審無罪判決。回顧台灣科技業員工分紅制度,員工分紅費用化算是分水嶺,在此之前,科技業為留住人才,多數都有獎勵員工變通方式,但費用化後,近兩年科技業相繼採取調薪、績效獎金等因應,科技新貴動輒拿到兩、三百萬分紅盛況已經不復見。

明基內線交易案爆發後,台灣特殊的員工分紅制度備受外界關注,甚至一度登上國際媒體。當時,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甚至發表公開信力挺,他曾說,員工分紅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成功關鍵之一,但因法令不夠完備,員工拿到分紅配股後,就因挖角或自行創業,爆發離職潮,因而科技廠都會把股票分紅存在人頭帳戶,再慢慢提撥給員工。

據科技業大老透露,大部份上市公司員工分紅,幾乎每年都有約三分之一分紅股票,鎖在公司可掌握人頭帳戶內,且有8成公司都採此作法,僅兩成公司會將當年員工分紅全數發放,以作為公司掌握優秀的人才,壯大企業作法。員工分紅制度亦是過去20年來,台灣高科技公司在全球發光發亮的重要利器。

但隨2008年員工分紅費用化實施,加上去年企業員工分紅配股所得將改按實價課稅,以IC設計業為例,聯發科今年在員工分紅部分全部配發現金,晨星也因掛牌上市,今年分紅金額大幅降低。

不過員工分紅大幅降低,為留住人才,今年如聯發科、晨星去年都已進行較大幅度薪資結構調整,外傳,去年兩家公司每位員工基本薪資平均調幅都在3-5成間,且另加發獎金。而台積電等科技龍頭亦將原分紅股票採現金獎金發放,近年調薪幅度也在15-20%,彌補以往配股方式。

如今科技業如IC設計股王聯發科2007年時,每位員工分紅平均數字高達五百餘萬元盛況已不復見,「科技新貴」已不再是絕對「新貴」。

 

--------------------

危險的捷徑

商業周刊-商業周刊目錄-第1017期 出刊日期:2007-05-21

曾經,李焜耀說品牌是他最大的冒險。如今,這句話聽來更加諷刺,因為這場冒險還看不到終點,卻已轉成了他個人與明基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為何圓品牌夢,會讓明基捲入內線交易案?

一位曾經登上《富比世》(Forbes雜誌全球版封面、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列入「電子業名人堂」、目前掌管集團(友達、明基)四千億市值的台灣企業家,為何現在因為涉嫌內線交易被檢方起訴?究竟,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的真正樣貌是什麼?念茲在茲推動台灣品牌躍上國際的使命家?還是私心牟利的商人? 五月九日凌晨兩點,夜幕低垂,四周寧靜,一臉疲憊的李焜耀與十餘位員工守在法治路上的桃園地方法院門口。 半小時後,被羈押五十七天的明基資深財務副總經理游克用,從鐵門裡走出來,先抱著妻子,一個接一個,抬頭一望,看到李焜耀,兩人泛著淚光相擁。「辛苦,委屈你了。」李焜耀說。這一幕沒有媒體光環圍繞,只有自己……

然而對明基與李焜耀更大的挑釁,卻早在這刻的前八小時開始。
照顧員工?私心牟利? 

人頭戶設紙上公司,開啟爭端

五月八日下午,桃園地檢署一份十七頁、七千字「九十六年度偵字第六一六五號」起訴書,以「內線交易、背信、洗錢」將李焜耀、總經理李錫華與游克用等五人提起公訴,雖未具體求刑,但立刻在企業界投下震撼彈。因為,李焜耀不是王又曾(力霸創辦人),明基不是力霸。……三人為鞏固經營利益……將未分配之剩餘股數納為掌控,充當隨己意調用資產,意圖為自己不法之利益……在第二頁的犯罪事實上,兩位三十幾歲的檢察官胡樹德與翁偉倫,把李焜耀等三人描述成「經濟罪犯」。面對的是,七年以上的刑責。被對待的是,交保金額比被控掏空的力霸集團王家成員還高。檢察官會如此看待李焜耀和明基,源於一家神秘紙上公司——克萊歐Creo)。

「克萊歐的成立,目的在於執行海外員工分紅事宜……」李焜耀在起訴書公布後的三個小時強力反擊,認為這是科技界常見做法。

「的確很多台灣公司利用人頭戶或境外公司,處理海外員工,特別是大陸員工的分紅配股。」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張冀明解釋。但這個科技界常見的做法為何到了明基身上就出事?還被檢察官當成重案來辦?
回溯整起事件,其實是三個關鍵決定,讓李焜耀一步步陷入危機。

一切得從二○○二年二月,一場在明基台北總公司的午餐便當會報談起。
當時,明基成立品牌BenQ不過三個月,氣勢如虹,預估全年營收破一千億元,成長五%,獲利更將成長一四五%,後來也都順利達成;甚至四月中,股價攀上成立品牌後的歷史高點八十四元。 那時,李焜耀信誓旦旦要讓BenQ在五年後超越三星(Samsung)。五月底,原任明基董事長施振榮更是交棒給他,李焜耀如日中天。然而新科董事長的品牌決策,卻種下他五年後被起訴的果。這天,李焜耀與游克用跑來找現任執行副總王文璨吃飯,三人談到未來品牌要打進全世界,勢必要延攬海外人才,「不過要如何給海外員工分紅股票呢?」李焜耀問。這個問題,也是許多上市櫃老闆的困擾。王文璨表示當時,受限於法令,除非國外公司員工親自來台灣申請戶頭,不然就是要透過信託方式開戶。前者要員工親自來台灣,相當不便;透過信託方式,在當時,員工無法選擇於高點賣出股票。從申請到成立信託帳戶,最快也要一個月,曠日廢時。
 

權宜之計?惡意違法? 
賣股再買回,缺乏透明監督機制

更頭痛的問題是,所謂的海外員工還不包括「大陸員工」,因為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陸員工不能持有台灣公司的股票,也不能信託,除非「主管機關」同意。但過去業界都熟知,去問政府機關,答案都是:「No!」一位信託業主管苦笑說。

因為大石頭「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橫亙路中,所以,明基必須設計繞道而行的捷徑。之後衍生的問題也都出自於此。游克用私底下探詢業界朋友、法務人員,發現企業界普遍都成立境外公司處理海外員工分紅。經過一個月整理,他親自向李焜耀口頭報告,建議成立境外公司。 而明基內部全部近一萬五千名員工,知道克萊歐公司的人,只有李焜耀、游克用與少數幾位人資部員工。

 

第一個關鍵決定,成立克萊歐公司。

「現行法令裡,對於利用名義人(俗稱人頭戶)成立境外公司,用來處理海外員工分紅配股,雖然沒有明文禁止,但也沒有認定合法,這是一個法令三不管的模糊地帶。」博鑫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錦旋說。李焜耀當時認定這是業界常態,外加並無違法,就決定成立克萊歐這個在財報上找不到的紙上公司,做為調節分配海外員工分紅配股的「水庫」。六月,游克用便找來人資部主管童文池與員工阮文珍擔任克萊歐負責人。並在明基股東會上,通過授權董事長、總經理全權處理未分配盈餘裡的員工分紅配股。

操作流程如下:第一步驟「存」,每年股東會後,明基會將分紅給海外員工的配股(或日後挖角用),先存入人頭戶童文池等四人名下;第二步驟「賣」,由李焜耀、李錫華與游克用三人伺機決定賣股換成現金,匯入紙上公司;第三步驟「再買」,在適當時點,游克用從克萊歐現金帳戶買回明基股票,存回紙上公司。

如此大費周章,「為的就是等股票存到變多後,再處分給員工分紅。」王文璨在紙上畫圖解釋。(見明基海外員工分紅配股八步驟)

此處有一重要思維:明基採取配發股票政策。如果明基是配發現金,也就是股票進到人頭戶,變賣為現金後,逕配給海外員工,就不會衍生複雜的流程或紙上公司,也沒有如此大的灰色地帶,有部分台灣公司是如此處理。但是在實質面,王文璨解釋發股票能使員工和公司的利益綁在一起,知道越努力,股價會越高,不像現金一發就沒了。其激勵效果是大於現金。

癥結在於:每年這批授權給董事長處理的股票,一旦進入人頭戶後,若缺乏透明的監督機制,就進入「人治管理」;也因此,李焜耀認為的處理海外員工分紅配股的「水庫」,五年後變成檢方眼中李焜耀的「洗錢中心」,有這樣聯想全因第二個關鍵決定出現。

 

巧合?完美犯罪? 
交易時機點敏感,各說各話

依照上述流程,克萊歐連續三年處理股票,因為交易量都不大,所以靜潛在水裡。然而去年一、二月出現第二個關鍵決定,讓明基一下捲進內線交易風暴。

○○五年六月明基宣布購併西門子手機部門,到十月合併確立,一下增加四千多名外籍員工,為了應付未來發放給這些海外員工的股票,勢必要加大克萊歐的股票水庫。「西門子進來後,一年一下多了四千多名德國人,要趕快把這個換過去,才有辦法做。」李焜耀解釋。

於是,去年一月二十日起的一個月,游克用透過人頭帳戶賣出共六千七百六十九張股票後,匯款二億二千二百七十萬元到克萊歐公司。為的是三月買進股票、儲存水位,以便發給海外員工。此時,因為處分數量超過六千多張,又碰到非常敏感的賣股時機,因而被檢調盯上。

所謂的時機敏感,指的是,三月十四日,明基宣布二○○五年全年財報稅後虧損六十億二千萬元,是成立二十一年以來首度虧損。

證交所的股市監視機制有了反應,發現:明基在宣布財報虧損前,有高階經理人「偷跑」大量賣股,因此移請檢調調查。
檢調因而認定明基是「內線交易」。深入調查,最後居然發現內線交易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更大的帳戶。當時克萊歐名下已有兩萬張股票,甚至成為明基第九大法人股東,持股比率.九%,近五年每年固定進場買入明基股票,而且購買股票資金來自明基旗下員工,這下更讓檢方不敢大意,步步逼近明基底下隱藏的潘朵拉盒子。

李焜耀解釋這根本不是內線。從二○○五年六月,明基不花一毛錢就買入虧損的西門子手機部門後,當時明基的虧損早有預期,「虧損本來都是預期當中的事,早就知道大量虧損啦!算什麼內線呢?」他激動說。
而他在去年四月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還信心滿滿的說:「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甚至那時還要施振榮進場買明基股票。

第二個關鍵決定後的一個月,第三個關鍵決定隨即出現。檢調發現,人頭帳戶賣股票匯款到克萊歐後,動作並未結束。在三月十四日宣布虧損後,明基股票下跌之際,紙上公司大舉進場買明基股票,而且變成明基第九大法人股東。檢方解讀,李焜耀等人在「護盤」,是「圖利自己、鞏固經營權」,涉嫌背信。

最後一個關鍵現形,讓檢調拼湊出明基整個疑似完美「犯罪」模式,潘朵拉盒子完整呈現。

 

個案?通則? 
錢未進私人口袋,凸顯法令問題

起訴書上載明,三月十四日財報公布後,游克用隨即在十六日以紙上公司克萊歐名義,買回四千二百九十五張股票,「製造該股票活絡表象……使該公司股價終止跌停。」關於這點,李焜耀相當不滿的說:「明明三月七日、八日也有買進股票,證明我們不是因為財報公布後,怕股價下滑才護盤,但檢方這個都不寫!」他接著表示,他有將克萊歐即將執行海外員工分紅股票的相關資料給檢察官,但這部分檢察官也不採信。

除了護盤,第三個關鍵決定還牽扯出鞏固自己的經營權。這點,李焜耀略微動怒說:「零點幾%就說我『鞏固經營權』,真笑死人,不到一%喔,怎麼鞏固?」「我若要鞏固個人經營權,發給自己就好了……講一句難聽話,我公司每年撥一大半給我自己可以嗎?沒有人可以挑戰啊!你可以說我不公平,但法律合不合法?合法。」李焜耀說,檢察官以戴墨鏡的眼睛去看整個企業家經營的善意,這是他無法接受的地方。

的確,即便在檢方大舉搜索及連番蒐證後,在起訴書上,都未能指出這些錢流進李焜耀口袋。

李焜耀的真實面貌是如起訴書所述:一位將員工股票納入己控、私心鞏固自己經營權的商人?他的部屬王文璨說,如果李焜耀私心牟利,紙上公司根本就可登記為自己名下,何必大費周章找人資部門的員工。他的老長官施振榮在李焜耀被起訴後,說:「對他的做事方法,每個人有不同看法,但對他的操守,我有信心,他絕對不是一個貪心的人。」

明基事件是單一?或者是通案?

除非走合法信託大門,但一位信託業主管說:「目前國內上市櫃公司中有做信託,處理海內外員工分紅的公司只有五十家左右。但因為法令限制,全部都不包括大陸員工。」

換言之,國內全部一千二百家上市櫃公司中,有透過信託處理員工分紅的公司比率只有四%。這顯示,高達九六%的大老闆們也會出現灰色地帶,用人頭或境外公司處理員工分紅,都有觸法可能。連施振榮都認為法令確實不符合實際:「各公司都想辦法,希望解決現行制度的問題,現在有關員工分紅的法令規定不是很完備。」他與科技業大老交換意見,都有同感。

持平而論,輔仁大學金融所教授葉銀華認為,這些股票買賣只有高層決定,不受監督,「的確有違背公司治理的可能,但從法令環境來看,卻又不得不這樣做。」他說。

無辜?有罪?
重創品牌價值,官商與投資人皆輸

李焜耀全然無辜嗎?

他是有錯,該打三十大板。一位跨國集團負責人,對於法律分際,應採更高的標準,這是社會的期待。對於董事會之信任,授權董事長處理員工分紅股票,未能建立透明的監督機制,一如葉銀華所說:「有違背公司治理的可能。」但李焜耀罪不及抄家,「從法令環境來看,卻又不得不這樣做。」跟不上時代的法令,弱化台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企業普遍無奈,這是政府該有智慧檢討。

李焜耀,畢竟不是王又曾。政府拿著「大炮」在手,要有能力分辨孰為大快人心,孰為人心惶惶。

檢方一連串的大動作,明基三月十三日被搜索後隔天,集團市值縮水一百七十三億元,若加總品牌權益因此受到的損害,絕對超過這數字。一百七十三億元是什麼意義?全台灣數十萬家的大小企業,只有很少數企業有這等價值。一下子,巨大的市值就蒸發了。於是,李焜耀輸了,投資人輸了,政府也輸掉企業的信任。

---------------

李焜耀 員工分紅 台灣最畸型制度文/李珣瑛

  明基(2352)董事長李焜耀3日高分貝批評「員工分紅」,是台灣企業最「畸型」的制度,員工薪資相對低,要靠分紅股票來補。他表示,員工斤斤計較分紅,造成企業相當大的困擾,應該回歸到薪資及獎金的體制內,才能真正反應經營成本。
  李焜耀昨天赴工研院演講,暢談「BenQ的品牌經營」時,二度高分貝批評台灣特有的員工分紅辦法,對於台灣產業平均薪資較韓國為低,要靠員工分紅的股票來補,他以「畸型」來形容這種制度。
  李焜耀罕見的以高分貝批評「員工分紅」制度,據瞭解,與明基併入西門子手機部門後,海外員工大幅增加有關。明基也未雨綢繆在7月的股東臨時會,通過修改章程,調整激勵制度,引進股票選擇權,改採與國際接軌的措施。
  李焜耀直指,台灣產業最大的問題,在於追求低成本的製造。以南韓三星電子為例,三星員工的平均薪資,要比台灣員工高30%,在如此高人力的成本下,三星確仍能在半導體及面板產業躋身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領先者。
  李焜耀說,三星電子的高度垂直整合,是全球唯一能賺錢的大企業,連日本企業都做不到。三星堪稱是全球花最多錢強打品牌的企業,也就是三星是用半導體部門賺的錢,來協助品牌推廣。此一獨特的模式,並非人人學得來的。
  李焜耀說,明基從ODM代工轉型到邁向品牌之路,是看到代工業最大的壓力,永遠來自低成本的競爭對手。因為代工難有差異化,企業要永續經營唯有靠品牌來支持。

【2005/11/04經濟日報】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LEGO MINDSTORMs NXT 開發資料(7/29補述)

找了一下:發現這個產品的工程資料都蠻完整的。原廠也很公開的釋出資料。

看來人家這個產品不是靠這個電子產品硬體賺錢的... 而且看來他的產品的定位

及行銷也蠻成功,至少在網路搜尋下,全球的玩家也不少。他所造就的周邊商品與

衍生教育市場也很可觀...當初我在推廣那個多核心單晶片時,我就有這一種觀點。

您賣的東西要能吸引許多參與討論與行家願意投入,否則人家才不會想浪費時間

研究您的產品。雖然這樣子的行銷手法會比較辛苦一點(要多一點市場包裝等)。

但此時心態就很重要了...國內許多科技老闆做的明明就是類似單晶片MCU IC 產品,

卻都以為自己的東西很了不起,都不太願意公布太多工程資料,讓市場或玩家難以接手。

說真的,市場有80% 以上的客人也都會知道您怎麼做的,人家只是懶得理您,

您越掩飾,只是讓市場客人覺得您的心態有問題,人家才不理您。

如果您的東西別人隨便抄一抄也可以大賣?那您的東西也沒多大的市場競爭力吧。

或許在國內號稱高科技產品與公司,實在是有太多相似度與市場重疊性,又有太多

台清交優秀的高材生...大家也只好搞產品或技術開發時就得如此辛苦的"諜對諜"心態吧。

---------------

看了LEGO 原廠資料之後,我才一直強調在電子領域裡:要搞基本的硬體與設計都不難啦。

最難的還是基礎理論與系統應用的結合,像我之前從Youtube 影片中發現

許多國外的玩家也都會結合Mathlab 來作控制分析,然後再利用MindStorms 的

硬體來實現一些基本概念...這樣子的流程我個人覺得這樣子才是真正的

技術與產品開發的標準流程。國內許多所謂高科技公司都沒有這一種訓練與流程。

讓許多學生畢業進入職場後,也一直無法讓學校理論與實務產品開發做結合!

之前我還在工研院時:還有看過做CD-ROM 伺服馬達控制的(我師傅)、及

號稱要搞噴墨印表機控制系統單位的人,還有拿Mathlab 作系統設計分析...

但我後來到了園區公司上班後,就看到所有公司及工程師被訓練成只要賣肝

Try and Error 的來調適所有控制系統...原來那一套理論就全被拋在腦後了!

因為道理很簡單:要結合理論與實務,就是要在實驗室內裡架起實驗平台...

不斷的模擬測試與校正的修正參數...不好意思,園區公司十之八九的公司都不會

花這種錢去架實驗室的啦。...所以不管您是台清交的,最後全被送上第一線客戶端

當FAE 工程師...哪需要您坐在家裡慢慢研究分析的?要坐在家裡的,也只有

買人家IP設計軟體,天天Try and error 調參數,跑一般模擬軟體做Post Sim 等。

至於,那些什麼理論基礎或是模擬分析建立工程資料庫的...就不需要您做了。

還是由公司花一筆大的權利金去跟國外買規格或買專利比較快了吧。

您台清交畢業的,還是賣肝比較實際吧。....唉~真是悲哀啊。...

-----------------

所以,若是以站在國內工程教育與公司實務產品開發的角度來看。我是蠻支持

透過類似MindStorms 的開發訓練與一些基礎理論建立是對於工程師的養成

是蠻重要的。....不要讓國內這些業者只會把學校畢業生寵壞成只會賣肝的。

呼籲一下:不知Eric 老師的意下如何?真的也不需要學生還要花時間去做PCB

...劃Protel 電路圖,甚至用雕刻機在那邊製作PCB...或是在那邊用洞洞版跳線搞

電路了,因為畢竟這些電子硬體設計與製造國內已經很成熟了,放心好了,

學生一畢業被丟進業界這個大染缸,不用出一季,就會訓練成"一條"又乖又好用

的專家狗了。

要真正可以跳脫Skill 領域進入Scheme 境界,就看各位自己的想法了。

---

LEGO NXT 內部的硬體資料:包括基本感應器的電路圖

所以您就可以依照這個電路圖重新寫屬於自己的應用程式。

如果不小心寫壞了?沒關係,您還可以回復原廠的原廠設定:

LEGO NXT 公布最後版本的Firmware

...

如果您還想學單晶片,就不要老是想從基本的I/O 或LED 燈號跑馬燈做起了吧!

實際拿一個應用平台來學比較快了吧:

您拿著上述的硬體電路圖,實際下去寫這些單晶片程式吧。

開發平台環境與基本範例,就在連結的右邊 Download 連結

---

如果您真的從此對於單晶片的系統開發有進一步的興趣的話,您就可以

道理下連結網頁看看一些有趣的應用,甚至可以開發屬於自己的周邊模組吧!

LEGO MINDSTORMS 學院

....下回您就不要老是想說:我想做一塊單晶片控制版。我看了許多人都不知該如何下手?

您就自己利用這一塊硬體吧...我相信以ARM7 的能力,應該效能是綽綽有餘了吧!

 

 

 

 

 

 

生不如死的股票 少碰為妙 (轉載)

轉載這一篇只是覺得這個新聞標題下得真是有點給他...(也不知該如何形容?!)

另外還有一篇今週刊的報導... : 卡位與出局 一場傳產勝過科技的趨勢變革

其實,台面上許多電子公司大部分都是在賣老本,都是靠一些舊產品或是一些

反正市場就是接受這樣子的東西,能賣多久就當多久賣了,譬如:光碟機或是

PC 用的 2s1P I/O 卡...等等這些東西。反正也不用再搞研發了,只要市場需求

還在,就繼續開門做生意,我們常開玩笑說:這一種公司只要有老闆還有幾個會計

就好了...這就人家新聞所說的:"這檔股票的產業發展及營運趨勢是正向、還是負向" ?

公司會不會倒?我跟您保證:只要老闆沒有大頭症,還想搞新產品?絕對不會倒...

這一種公司的財務帳面還很好看的咧。只是除了老闆之外,對您我有差嗎?

---

所以,資金市場是一個產業的動能,今週刊的分析沒錯。如果沒有多餘的資金

願意投注在某個產業上(科技),那您憑什麼可以坐享其成?

所以也不要怪員工股票費用化的問題。尤其這一兩年來在科技類股上也是幾乎

就是遵循『大者恆大』的市場機制...若真的把電子的加權指數拿出來分析,

您也不難發現:真正撐起電子科技股的,也就是台面上那幾家而已。其他的,

說真的~人家根本不會放在眼裡,只是留給一些股市名嘴或炒手炒作玩弄的標的而已。

的確這一兩年國內產業的板塊移動,也令人不得不思索產業佈局...

因為真的沒有人會可憐您高科技業賣肝過勞,或是該不該學USB 或Android了...

或甚至說:現在一棵單晶片MCU 我該賣多少錢?...

答案已經很簡單了,人家只要一個老闆幾個會計就可以一直存活了。

那您還在那邊窮緊張的想搶人家的生意,人家不但可以把產品殺價殺到低毛利...

人家還可以再把家裡的人事管銷費用砍到最低,連您這一種想靠研發一夕致富

的工程師都不需要了。您憑什麼還在想:在同樣的市場或類似產品性質的機會中

我可以還可以再Cost down 的搶生意呢?....您說:是不是?!...

------------------------------------

生不如死的股票 少碰為妙

投資人對「淨值」這個數字常會產生迷思,當股價跌破淨值時,就會認定這檔股票已具投資價值,因為就算這家公司倒閉清算,每股能拿回來的錢會比現在股價還高,有何風險可言。

這推論看似正確,但卻常慘套投資人。試想,當一家公司倒閉清算、比它繼續經營下去還要有價值,這種股票能碰嗎?

台股昨日小漲23.25點、以8817.49點作收,相較去年底封關收盤指數的8972點,僅下跌百餘點,但很多電子股股價卻腰斬破底,跌破淨值者到處可見。

「股價淨值比」的確是投資股票的參考數據之一,但不是唯一,更重要的是先參考這檔股票的產業發展及營運趨勢是正向、還是負向,假如是負向,就算股價淨值比低於1、甚至更低,還是少碰為妙。

一家公司的淨值是會隨著營運狀況跟著變動,也就是說淨值是落後指標,僅是反映這家公司過去的經營績效,當這家公司持續虧損時,季報的淨值是會如下樓梯般、愈走愈低,當股價淨值比的分母是逐季下降,股價當然也要跟著下修才會合理。

所以,投資人常會抱怨,不敢追的股票是每日創高,以為是低接的股票卻是常破底,拿機殼廠的可成(2474)與DRAM股的南科(2408)來舉例,您就可發現,當一家公司倒閉後的價值比不倒閉的股價還高時,除非它未來的營運及整體產業趨勢有扭轉機會,否則還是勿衝動投資較好。

---

2011/07/27 16:24
【文.賴筱凡、周岐原;今周刊授權刊載】

這是一個可能危及你財富、薪水、工作、社會地位的大變革,它將顛覆你對科技新貴的想像,瓦解你對傳產的刻板印象。當上銀技術員年薪領得比奇美電工程師多,當賣燕麥的本益超越NB代工,一場卡位與出局的拉鋸戰,已經重新點燃。傳產IN、科技OUT!將不再只是投資人須關注的議題,而是可能影響我們每個人的一場趨勢變革。

猜猜看:有個產業的平均薪資,領先各產業創十年新高,平均月薪逼近七萬元;四八%購屋者,來自某一個產業;其中一家公司,產品毛利率比賣面板、做NB還高,達三五%,這些是什麼產業?

這些數字背後的答案,可能和你想的都不一樣,更超出你的既有印象,它們全都不是來自科技業,而是傳統產業。這是我們從主計處、各家上市櫃公司財報及房仲數據資料裡,發掘到的驚人趨勢,一個攸關你我薪水、財富、工作及社會地位的寧靜革命,一場顛覆你我對科技、傳產想像的變遷,正在發生。

贏者圈大逆轉 新貴易手

三年前的這一天,又是發薪水的日子,即使天氣與現在一樣的熾熱,但在Dennis心裡,看到薪水單的那一刻,其實是寒冷無比。「你能想像,扣掉房租、飯錢、給爸媽的家用,我幾乎存不到錢嗎?」說這話的Dennis,曾經是台灣社會十幾年來刻板印象裡的科技新貴。公立大學研究所畢業之後,服完兵役來到新竹科學園區工作,名片上印的是製程整合工程師,在科技新貴的光環下,這七個字就像燙了金一樣,象徵某種躋身「人生勝利組」的意義。

「年薪百萬、分紅動輒數十張股票」,學長編織給他的美夢,言猶在耳,但當他領到薪水時,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他掰開手指一算,那一年,他的年薪不過五十萬元,這還是未扣掉無薪假前的數字。

是的,二○○八年一場金融海嘯,把台灣科技業打趴在地上,科學園區裡休無薪假的比比皆是,Dennis還記得主管與他面試時,是這麼說的:「現在已經是最差了,不會再壞下去了。」衝著主管這席話,加上同學也在這家公司工作,退伍不到一個月,Dennis就去報到上班,而這家本該載他搭往「科技新貴」之地的列車,叫作力晶。

Dennis是家裡的長子,父母一路培育他到大,原本以為大好的人生才正要開始,直到他在力晶待滿一年後,景氣的春燕開始飛回來了,半導體廠訂單重新回籠,但景氣春燕始終沒有眷顧DRAM業,他才開始認清現實,「一周光是無薪假就休了四天,同事一個個離職,誰心裡不會恐慌?」他說。

那一年,Dennis不過二十六歲,第一次認知到,成功距離他是如此遙遠,科技新貴的光環從來沒有降臨在他頭上,學長分紅拿股票,一口氣可領六十萬元的景象,他從未體驗過。

前途茫茫,一年四個月後,Dennis決定離開科技產業,他考上了台塑新事業部門,「我在台塑領到的第一個月薪水,是五萬多元,比我在台積電的同學還高!」棄科技轉投傳產懷抱,Dennis不是特例,因為在台塑新事業部門裡,近兩成的年輕工程師,都跟Dennis一樣,來自科技業,甚至還有台積電工程師。

「在科技產業真的太累,為了追求生活穩定,才換工作到台塑來。」這位台積電前工程師因為考量生活品質,拋下科技新貴光環,到台塑重新學習,即使在台積電累積的技術,在這裡壓根兒派不上用場,但他心底明白:「要錢或要命,你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人力挪移成為風向球 產業趨勢隱然可見

這是三年前的故事,時至今日,人事已非,因為科技環境的大變遷,早已沒有「要錢或要命」非A即B的單選題,「當你發現,傳統產業薪資不比科技業低,工時卻比科技業短,你會怎麼選?」剛從面板業離職的Maggie,她想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場景換到位於彰化和美的一家紡織工廠,下午五點一到,張先生簡單收拾了桌上的報表,準備要下班,這是他來這兒上班的第一個月,憑著工作三、四年的經驗,他領到的月薪是三萬多元,而令他意外的是,這樣的薪資水準,居然與擁有同等學歷的竹科工程師一樣多。

很多科技人可能會抗議,認為棄科技轉投傳產懷抱的,不過是少數中的少數,可是,當過去二十年政府砸大錢扶植的DRAM業,進入每季都虧損的惡性循環,面板業也等不到景氣的春燕回來,雙D產業變「慘業」,越來越多科技人在想,到底要跳往什麼產業才對?

DRAM業只是這波科技產業人力大挪移的起點,人力不停流失的焦慮感,開始滲透進面板業,當分紅獎金變成「憤怒獎金」(編按:以前分紅獎金動輒數十萬元、百萬元今已不復在,而感到很憤怒),科技新貴們再也笑不出來了,取代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近月來參加數場喜宴的Dennis不諱言,老同學見了面聊工作、聊薪水、聊誰又換了工作。當初為求離家近,而選投傳產懷抱的同學,因為上銀科技來到歷史高價,成了他們最新的羨慕對象,因為誰也沒料到,當初以為進了「人生勝利組」的科技產業,如今,卻隨著產業趨勢改變,人生也跟著大逆轉。

科技、傳產大洗牌 資本市場價值再定位

科技人對產業重新洗牌的焦慮感,並非個案,若重新衡量台灣每個產業的價值,本益比不斷被下修的DRAM業,幾乎是常態分配裡的最後二%,面板業雖不致落到最後二%,卻也同屬在本益比遭大幅修正的族群,就連「保二總隊(毛利率僅二%)」的NB代工,也難擋市場對其價值的重新定位。

這些昔日被資本市場賦予高本益比的科技廠,如今面對大環境的衝擊,經營困難、毛利率下滑其實早就不再是新聞,連季虧損只是一再讓投資人失去信心;反倒過去那些不被看好的傳產業,成了本益比被上調的優勢族群。

所以,聯發科的本益比不再是過去的動輒二十、三十倍,而僅剩十三倍,連帶的IC設計業的價值也被重估,本益比剩不到二十倍的大有人在;過去本益比不到十倍的老牌食品廠佳格,如今坐擁二十倍本益比,統一超本益比甚至達二十五倍。

資本市場對科技、傳產的價值重估,只是第一步,股價才是這次產業結構調整陣痛的開始,因為對趨勢最敏感的市場資金,早就嗅到這波科技業反轉的趨勢。所以,科技股的股價直直落,本益比修正再修正,不少資金從科技股撤退,轉戰非電子股,形成近年來罕見「傳產股總市值大過科技股」的局面。

「台股有成為亞洲那斯達克(高科技股市場)的本錢。」這是外界看待台灣股市懷抱的長期印象,若以上市櫃公司家數判斷,列為科技股的企業占五六%,但若攤開科技股與傳產股的市值變化,高下立判,在被視為亞洲高科技股市的台股中,傳產股總市值,竟然悄悄超越了科技股!

自金融海嘯至今不過三年時間,傳產股和科技股分量已經正式逆轉。我們嘗試從每一筆的數據裡,理出一個趨勢來。果不其然,在《今周刊》統計市值數據時發現:○八年九月雷曼兄弟倒閉時,傳產族群總市值不過是七.二八兆元,這個數字只相當於同期科技股總市值八成。

但三年後的今天,股價創新高、躋身百元俱樂部,不再是科技股的專利,長期追捧科技股的投資人,等不到科技股交出好業績,開始轉向獲利穩定的傳產股,於是,佳格、全家、台塑、上銀……,一家又一家的傳產百元股成了台股市場的新焦點,傳產族群的價值也開始重新被定義。

科技股「失寵」 市值蒸發數字驚人

根據《今周刊》統計市值發現,今年七月十五日,傳產股總市值來到十二.四六兆元,遠比三年前增加七一%,更一舉超越科技股的十二.一六兆元。這是近年來首見的逆轉,一記震撼彈就這麼丟進了台股市場,宣告科技股不再是投資人的最愛,更正式昭告市場,傳產IN、科技OUT!

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數字,說明了科技股在資本市場中「失寵」的程度:今年以來,市值縮水最多的一百檔個股裡,科技股就占了六十九檔,其中不乏鴻海、聯發科、宏碁等大型股在內,僅僅這六十九家科技廠所蒸發的市值,就高達一.五五兆元,這整整是台股總市值的六.五%…【全文請見今周刊762期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LEGO 之Mindstorms

我之前有待過一家作單晶片多核心的MCU 之IC 設計公司。

在那一陣子有在研究關於機器人的相關應用。(也大概是那時候開始寫網頁與BLOGs)。

當然我們知道在實際生活應用上,要真正導入機器人應用市場還有一段很遙遠的路。

但是您說簡單的機器人玩具市場他又是要上不上的一個很灰色的市場定位。

便宜一點的,應該說:簡單的...就要便宜到玩沒兩下就想丟在一旁了。

那您說要花個幾千元買個電子恐龍,也沒想像中那麼有增長見聞的感覺?

所以,要搞機器人玩具市場就得考量一點DIY 樂趣才行。否則很難找到市場!

但如果是以所謂的教育教學市場來說:他的確就是一個定位算是很明確的應用市場。

因為畢竟機器人是結合了機械邏輯組合與基礎電子控制觀念的東西。--適合教育啟蒙功能。

我在那一段單晶片推廣期間,有許多朋友都給了我許多產品與市場觀念。

後來,比較令我比較留意的產品就是LEGO(樂高)積木的Mindstorms 這一款結合

積木組合的機器人...您要說他是玩具?也未必是。但他也是從很簡單的原始堆積木的觀念

來作一個機器人...只是給他一個控制核心而已。但市場價格不斐...

但如果從一個科學教育市場來看,卻又覺得似乎也蠻合理,講難聽一點:

當您小孩上學後,每逢寒暑假,您也得花一筆錢把小孩送去安親班或參加一些活動時,

也差不多是這個價格...

而且您往往只是把小孩子往外送,到底學到了什麼?好像也沒那重要似的。

後來...我本身也離開那一家IC 設計公司了,也就沒有花很多心思在這一領域了。

但心中也覺得:國內業者也沒多少公司可以結合這些市場與產品好好著墨...有點可惜。

因為畢竟人們常說:消費市場裡就女人與小孩子的錢是最好賺的!但女人又往往比較

不喜歡碰高科技電子產品,所以,如果能結合寓教於樂的教育產品的確就是一個很好的

消費市場。...那您說:現在小孩與家長們也越來越精了,您光一個簡單的玩具或教材,

也未必能使他們從口袋掏出錢來。這是我們現代在搞產品時,所常常碰到的問題:

太簡單的,沒有多少技術門檻的...一大堆廠商搶著做,您做了也不一定會賺錢。

但難一點的產品...也未必每一個老闆或公司就願意蹲著做?現在這一個時空環境,

您就不得不得思考這個問題,否則您要跟我說:您想搞什麼樣的產品開發啊?

---

所以啦,人家LEGO 公司也就推出這一款MINDSTORMS 機器人,當然也有人稱之為

"電子積木"啦!這樣一個電子產品觀念與名稱...不錯。的確有其賣點。

說是容易啦,但要把他真的搞得有聲有色也不一定有公司或團隊願意做啦。

----

當時我也有衝動的想買一台來玩玩,但後來因為離開了,就沒有再把這件事給擺在心上。

後來小孩子也長大了,每逢寒暑假,賈老師跟一般家長一樣,都在為小孩子漫長的暑假

安排一些正向的休閒活動而傷腦筋。總覺得不應讓小孩虛度這漫漫長假。

如果家長不費心,小孩子也是一天過一天的...渾渾噩噩天天混日子。

後來有幾個暑假賈老師都讓小孩子去參加這一種所謂機器人研習營。

我也只能說:人家不只搞產品,還真的有花心思在推廣市場教育...反正小孩子有事幹,

真的總比睡覺、打線上遊戲等正面多了...結果幾個暑假的研習營過了也都沒有特別在意。

反正上課在主辦單位都有安排一定數量的機器人供小孩接觸,學習。

但今年不同了,因為小孩比較大了,玩了幾年也比較上手,在邏輯思考方面也比較成熟了。

幾位之前志同道合同學也都一起研習好幾年了,今天大家就說好了想參加比賽...

所以,我們賈老師就決定心一橫,讓小孩買了。我事先完全不知情,

也不知該喜?還該憂?...喜的是,小孩的成長看得到,但憂的是:荷包要大失血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終於我不用開口跟賈老師拗錢買高級玩具,而是她主動願意掏腰包了。

而我也可以趁機把玩一下昔日曾經幻想過的電子產品。當然啊,主要還是以小孩為主啦。

我也盡量以小孩的想法為主,我是盡量在旁協助,也可以趁機觀摩一下。

----

這是第二代的MindStorms---NXT。(第一代稱為NXC)他主要就是有一個帶LCD 面版

的主控機外加三個馬達控制輸出(A、B及C)與四組感應器輸入...還有USB 連線接口。

至於感應器為模組化的各類電子感應器:像下圖中為一組馬達與兩組感應器:

分別是超音波感應器還有麥克風接收器...另外沒在照片中的:紅外線感應器,

接觸式感應器(就是一個類似按鍵式按鈕而已!)等基本配備。

其他的相關產品資料可以參考官方網站

當然啊...以電子產品技術來看,已沒有特別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

這些電子部品都沒有特別之處,我相信以台灣搞高科技的電子公司要做這樣子的產品,

簡直易如反掌...但是重點還是我要說的:老闆的心態要不要真的把他視為一個

產品的好好經營?!他隨產品還附了三張光碟裡面還有一個PC 端可程式化的操作環境:

一個很容易讓小孩子上手的人機圖控程式,可以讓小孩子組合機構、馬達與外部感應器

之後,可以做出一些活動設定,並透過USB 下載到主機內,後可以脫機自行運作。

這個圖控程式是用NI 的Labview 寫的...

簡單容易上手....這一部份我都不直接參與,都讓小孩自行摸索。我只是從旁觀察一下

人家的程式是如何寫的?如何讓完全不懂程式設計的一位小孩可以輕易上手的?

----

暑假過了快一個月了...我就問小孩說:您們比賽準備怎麼樣了?...他回答我說:

他覺得光只是依指導老師給個特定題目來做,那也只不過都在玩機構設計與組合,

根本沒有達到一定的樂趣。所以,他決定自行上網查詢產品的相關應用與玩法。

其中一項:他最感興趣的就是這個內建的Bluetooth遙控功能...他決定要先挑戰一下

用任天堂的Wii 搖桿來直接控制馬達前進後退...這一點真的對他來說:真的有點難了。

不過收集資料部分就由他自行消化,我也盡量協助他釐清一下技術與專有名詞的解釋。

結果:他真的利用Wii 的搖桿透過PC 端的Bluetooth 轉接可以控制此機器人的馬達。

因為:Wii 的搖桿命令過於簡單,無法執行MindStorms 複雜動作,就得必須透過PC 上

的應用軟體才可以...兩個軟體:OnBrick 與GlovePie...其中OnBrick是拿來編輯

PC 端控制MindStorms的各項馬達或感應器的節目...而GlovePie 是拿來搭起Wii 搖桿

與PC 的介面,如果您沒有MindStorms ,您也可以利用Wii 搖趕來控制PC 端的一些

I/O ,甚至取代幾個特殊按鍵與滑鼠功能...有興趣者可以搜尋一下這一個GlovePie 關鍵字。  

也蠻好玩的...小孩子果然可以靜靜的在房間內,慢慢的摸索嘗試各種介面的設定...

這一部份:改天等他有點成績之後,再跟各位分享!

----

而我自己就趕快前進一點的去研究一下這個產品的其他規格...其實:原廠也蠻貼心

提供開發平台資訊給各位,讓大家可以自行開發重寫整個控制器的內容...

有興趣者也可以連結以下網站


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其中用的CPU 為ATMEL 的ARM7 :AT91SAM7S256

還搭配了AVR 相關MCU...我說過:這些電子產品的規格都沒什麼,以現在電子技術

要做這些設計都是輕而易舉的,我們台清交的高材生也未必看得起搞這個。

他們寧願去園區搞手機、搞IC 設計...但我就非常欣賞人家這一種赤子之心。

您說:台灣的塑膠模具廠寧願去搶做 3C 產品,就不會想去開發這一種類似產品。

一樣的道理:您看日本搞鋼彈(GUMDA),前兩天陪小孩去美麗華看今年的Gunpla展。

其中我看到人家日本人用影片介紹他們的四色成形機與他們的鋼彈射出型機工廠...

實在令人感動...人家就是用一份赤子之心的投入開發,也造就了另一個不同的產品世界。

您的MP3 撥放器、您的USB 3C 產品、筆電或是平版電腦等,世代交替這麼快的令人

目不暇給。真的有比較好賺頭嗎?但人家這些產品所累積下來,長期的經營就是活越久,

越有競爭力....如果真的要我重新選擇一個產品開發的話,我真的會比較傾向這一種產品。

而台灣的電子產業也要真的好好的想一想:老是吵短線的跟別人流行什麼?就做什麼的

心態,要好好的思考一下...一樣的技術、產品開發與賣肝工程師的青春歲月付出。

那您要我們工程師選擇什麼?尤其當現在已經不如從前一樣可以輕易的股票分紅

的短線炒作之後,我們是不是該重新拾起我們的一棵赤子之心呢?

---

...待續...

後續還有許多有關MndStorms 的研究議題...因為我也發現有人拿這一台去玩

電腦鼠...太神奇了,..甚至做出類似Segway 兩輪平衡車 :

 

國內的: 攻擊!樂高二輪平衡車! 

Attack LEGO NXT Mindstorm with CATCAN SmartSensor Lite

---

還有這個:有沒有搞錯啊?!太令人訝異了!這真的只是玩具嗎?!

-------------

如果先不管電子控制部分...至少人家的LEGO積木的模具組合性有多好啊: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防線在哪?

看來這個事情最後還是會『打落牙齒,和血吞』的。最後由誰買單?答案很清楚。

以債入股後馬上被減資,跟直接打消呆債本質上有何不同?...減資對於原始股東來說:

就是認賠殺出,一切化為烏有。當然沒有一位原始股東會願意接受這種事實。

更何況還以債作股,讓銀行卡了大股東的位置,這已經說明要找新股東加入是更難而已。

若我們再以半導體的技術與市場來看:要以一個12 吋晶圓廠要力拼轉型,談何容易?

您的製程與產能都是問題...更何況以晶圓代工龍頭TSMC 表示景氣不樂觀,您的12吋廠

可以來接什麼產品?可以把您的產能填滿?那就更不用說:您的代工製程根本跟不上

市場潮流。就算免費丟給接手人,光每一個月的維持廠房基本營運費用都不是隨便

阿貓阿狗可以養得起的。---- 當然是燙手山芋啊!當然也找不到適當的接手者,

最後還是要銀行買單啊。以銀行為大股東來主導半導體公司營運?當然就是以利益

為考量。下場如何可想而知,那就更不用說背後有何政府政策考量?

我不喜歡談政治議題,以很簡單的產業觀點來看,剩下的就是裡面上班員工的心態,

一來可能年紀已經大到也沒辦法換公司了,而這家公司還能撐多久也不知道?

就只能撐一天算一天,照樣領我薪水過日子,反正銀行入股就當作公營事業的公務人員。

還要力求轉型?還是嘴巴說說吧!沒有額外的資金來作研發資本支出,哪來的先進製程

競爭力...最後還不是靠設備與勞力的剩餘價值,殺價競爭,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我們再比對一下:這一期的商業週刊的中芯故事:

 
(越是越聰明的人才聚集的地方,越是鬥爭越激烈的地方,偏偏高科技就得要
 
越聰明的人才能玩,所以最後不但搞技術累與辛苦?連玩鬥爭也累人啊!)
 
您也就不難瞭解到這一個事件最後下場...所以,當公司或產業風光時,
 
大家都會投以羨慕的眼光,但一旦失去光環,就沒有會留意您們的下場的啦。
 
----------------------------------
茂德以債作股 銀行達共識

茂德債權銀行昨(25)日召開銀行團會議,會中達成共識,原則同意在200億元到280億元的額度內「以債作股」;各債權銀行將把這項共識,帶回提報各銀行董事會討論。

這項共識意味債權銀行未來將成為茂德最大單一股東,持股將超過五成,形同國內第一家「銀行監管」的DRAM廠。

此外,昨天會中也達成共識,原則同意將茂德的貸款利率,直接降至0.1%。

茂德董事會在本月初通過減資、增資案,並將協調銀行團將債權以債作股,化解茂德財務危機,茂德財顧公司KPMG日前向銀行團簡報,提出以債作股方案後,債權銀行昨天召開銀行團會議,初步達成共識。

債權銀行主管表示,昨天會議主要有兩項重點,第一個是銀行團達成共識,將在200億元到280億元額度內將債權「以債作股」。第二個是,直接將茂德的貸款利率降到0.1%,債權銀行將把此共識帶回,提到各銀行董事會或常董會討論。

銀行主管表示,會採取這種彈性額度作法,主要是考量茂德未來實際減資情況及各銀行可投資金額不一。

銀行主管指出,為解決茂德財務危機,並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茂德提出的自救方案,分為「減資」、「減債」,以及透過公開標售,「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等三大步驟。

首先,茂德將於8月26日舉行臨時股東會,預計通過減資85%;其次是進行減債。

經過會商後,銀行團對茂德的570億元債權,其中接近三至五成 ,也就是200至280億元,將會由債權轉為股權。

據了解,銀行團以債作股將透過私募方式,取得茂德股權,但私募每股訂價尚未出爐,因此很難精算銀行團日後取得的茂德股數。

市場人士粗估,銀行團持股比將逾五成,成為茂德最大股東。

銀行團主管表示,主要債權銀行將會回報總行,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確定最終的以債作股比重,最快在8月初,就能取得共識。

據悉,在完成減資、減債相關步驟後,茂德將聘請財顧,舉行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的公開標售作業,出價最高的公司,就能取得茂德的股權,讓茂德東山再起。

【2011/07/26 經濟日報】

-----------------

引進策略投資人 茂德拚轉型

茂德高層昨(25)日表示,感謝銀行團的決議,茂德會全力拚轉型,並希望能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讓公司走出低潮。

市場人士指出,全球第二大DRAM廠韓國海力士也曾因債務危機,債權銀行同意以債作股,後來海力士搭上DRAM景氣復甦列車,業績大幅好轉,股價揚升,銀行團順利解套,甚至獲利出場,因此只要市場回穩,債權銀行團不見得會「永久性套牢」。

茂德積欠銀行債務約570億元,銀行團同意以債作股額度為200億至280億元,約是總債務的五成。茂德先前已宣布減資216.19億元,消除21.61億股,減資85%,即每仟股消除850股,減資後實收資本額38.15億元。

茂德高層昨天表示,茂德「不賣廠、不聲請重整」的立場不變,獲得銀行團支持後,會積極拚轉型晶圓代工,走少量多樣的精品化路線,目前已有訂單。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曾透露,目標明年下半年晶圓代工營收比重超過三成。

茂德為分散營運風險,已將組織分為三大事業部,由三位副總級主管主導記憶體代工、自有記憶體製造及非標準型記憶體代工等三大事業群,三大事業部各自負責該單位研發與銷售,避免過去研發與業務部門互踢皮球,牽制業績。

茂德強調,積極轉向特殊記憶體及手機用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今年該公司第一季消費性電子產品比重已達24%。

茂德也將透過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藉此引領茂德有新的營運方向,希望在未來的股東結構上,技術投資人可以成為最大股東。

【2011/07/26 經濟日報】

------
新聞分析-解茂德警報有賴跨部會協調
  • 2011-07-26
  • 工商時報
  • 【朱漢崙】

     茂德危機經過銀行團近日緊鑼密鼓的協商,彼此間的看法已逐漸拉近,畢竟高達570億元的債權不是開玩笑的,銀行就算備抵呆帳提再多,這麼龐大的債權一旦變成呆帳,哪怕一時間未直接影響獲利,也會增加日後提存負擔,使銀行無法盡數反映獲利,正因有了這層體認,銀行團才願以「茂德不倒」為前提,作出昨日的4大決議。

     然而,就在銀行團步步退守底線,全力配合解救茂德之際,茂德的警報要解除,還是有賴政府包括經濟部、金管會、財政部3方的跨部會協調,以及股東會能否順利通過先前茂德董事會所通過的減資方案。

     茂德的財務重整計畫,減資成功與否絕對是其後銀行以債作股,及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的必備條件,否則沒有人願意對一家虧損未減乾淨的公司挹注新資金。然而,由於市場近來盛傳茂德的最大股東茂矽反對減資,這也成為銀行團最擔心股東會能否順利通過減增資案的變數。

     此外,茂德開出部位高達280億元的以債作股部位,當場向銀行團說明的理由也是策略投資人在入股時,不希望茂德負債太高,但重點在這麼高的金額,倘若金管會不專案放行,債權銀行卡到銀行法「天花板」問題者可能不在少數,銀行團即使想配合,也力不從心。

     2年多前,為了救茂德,銀行團配合政府跨部會協商決議,在茂德舊債權尚未回收的情況下,新增放款支付茂德海外ECB債務;2年後在茂德生死存亡之際,政府能否有效展開跨部會協調,仍是茂德危機可否順利落幕的關鍵。政府如果起了頭,卻不幫忙收尾,等於「頭洗了一半」,比沒洗還要更糟。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社論-夾在蘋果霸權與Google霸權之間(轉載)

不管是昔日的Wintel 或今後的 Apple 或Google...對台灣高科技都是辛苦啦。

今日科技版圖移動,果然誠如歷史所言:昨是今非。公司企業沒有永遠的紅花。

至於藍奇要跳槽三星?一點也不意外。我不是常說:在老闆眼中除了老闆本身以外,

公司內沒有人可常居久安的,對員工來說:也不可能有永遠的老闆,薪水才是真的。

在高科技界裡最令人棘手的不是說:老闆您看人家不順眼之後,別以為人家黯然下台

就會歸隱山林...最有名一句職場名言:燒都ㄟ丟耶!(台語,"以後大家還會碰到的啦!")

人是從您這邊離開的,他會的當然就是您公司這一套遊戲規則。

他不退休,當然就是跑到您的對手去的。至於,人家去對手家裡作多久?那也不重要,

反正那也是人家的『剩餘價值』,對老東家『鬧鬧賭』(台語,"攪亂一池春水。")

絕對綽綽有餘的啦。...所以還奉勸一下老闆們,就不要太有自信,別以為人家不在您

這邊上班,人家就會餓死?您沒聽過:天無絕人之路。更何況您這麼有自信,

相信您的對手也會蠢蠢欲動的啦。...至少我看過許多職場人生都是如此。

----------------------------------------------------------------

社論-夾在蘋果霸權與Google霸權之間

2011-07-23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這是個舊霸權退場,新霸權出頭的年代。在政治領域,美中(G2)勢力正此消彼長;在科技領域,蘋谷之爭(Apple vs. Google)早已取代Wintel(微軟+英特爾)、諾基亞各擅PC、手機勝場的局面。「蘋果告贏宏達電」、「Google力挺宏達電」,代表的是新龍虎鬥定局前的重要戰略過招。微妙的是,不管是蘋果陣營或Google陣營,抬轎的主力都是台灣科技業,這就好比爭奪世界少棒錦標賽冠軍的兩個隊伍都是中華隊。當中華隊打中華隊,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該支持那一隊?

     科技業向來是個幻化迅速的行業,從以前資(I)通(C)訊井水不犯河水,到如今數位匯流、ICT跨界、軟硬整合、App冒出頭、雲端當道,翻轉速度更勝以往十倍。不少自認可以永保安康的「拳王」都被迫退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昔日芬蘭國寶諾基亞,上季手機出貨跌破9千萬支,不僅出現1998年以來的第2次季度虧損,更將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王座讓位給蘋果的iPhone,落得要靠蘋果和解金來彌補虧損,要靠擁抱微軟WP7來取暖延命。

     老牌半導體龍頭英特爾表面鋒芒猶在,拜企業換機潮與新興市場首購熱之賜,上季營收再創新高,單季首度突破130億美元,淨利則逼近30億美元。但若與蘋果同季業績相較,營收不到蘋果285億美元的一半,淨利更只約當蘋果73億美元的4成。尤有甚者,蘋果iPad後發先至,打趴各類小筆電,英特爾被迫下修今年PC成長率至8~10%。

     舊霸權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如今「蘋果教」勢力龐大,「封閉系統」就是聖經,許多資深蘋果迷自動成為傳教士,即使是初次從PC轉到iMac的消費者,也很快地從蘋果到位的網路行銷服務,感受到賓至如歸。因為以往Wintel是由上而下,訂好產品規劃藍圖(roadmap),挾其市場絕對優勢,半強迫消費者換機升級,蘋果產品的推陳出新,固然也從公司端發啟,但在設計之初,就將數位環境的變化、消費者的需求與軟硬體整合的可能性納入考量,所以才能一路從iPod、iPhone到iPad,彈無虛發。

     換言之,「誰人能比?蘋果1小時賺1億」,這是賈伯斯用才情與生命創造的賺錢奇蹟,看似不可思議,其實絕無倖致。如今,蘋果以新霸權之姿,意圖吃乾抹淨天下之利,因而四處興訟,Google陣營大將宏達電首當其衝。儘管Google所謂力挺宏達電,現階段純屬口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Google想要壯大Android開放式陣營,就必須證明自己有本事對抗蘋果的各種挑釁,否則抬轎的人「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絕對撐不了遠路。

     從發展國家品牌的角度,我們當然樂見宏達電(HTC)蒸蒸日上。宏達電從代工微軟起家,規模初具後決定發展自有品牌,並靠向Google的Android平台,無非就是想擺脫「千金價,ㄚ嬛命」。一如我們也寄望宏碁三造成功,大手筆併購雲端公司iGware後,能化天邊的雲彩為重生的榮耀。

     但產業競爭是超越國界且不留情面的,連在專利權官司上逼和蘋果的舊強權諾基亞,現在都只能抓住浮木求生,宏達電「我們有信心贏」的背後,勢必要有付出重大代價的準備與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過往台灣廠商在專利權、聯合訂價上,吃了多少歐美的虧,美國不生產一片面板,卻能將台灣業者定罪入獄。只要遊戲規則一日不操之我,台灣代工市占率再高、品牌企圖心再強,仍得時時面對踩地雷的風險。

     說到底,除非完全拒絕科技,我們終究擺脫不了科技強權環伺。對消費者而言,這也並非壞事。當今科技強權要賺你的錢,就要討好你,例如臉書(facebook)已吸引7.5億人次註冊,被戲稱為全球最大媒體,Google就抓住臉書的隱私權弱點,推出限定群組聯繫的「Google+」搶客,使用者在兩者之間遊走,可以不花一毛錢。蘋果i系列換機步調緊湊,消費者可以像換名牌包一樣,每季追逐流行,也可以靜制動,等待更好的產品版本出現。

     對以代工為骨幹的台灣科技業來說,在強權之間搶食,是本事也是宿命!台商身為各大供應鏈的重要環節,雖然面對的是「人家吃肉,自己喝湯」的差別待遇,但只要蘋果王國或Google王國越壯大,概念股就不乏源頭活水,投資人大可在彼此重疊的概念股圈圈裡轉檯牟利。

     比起強權的高姿態,威脅台商更甚的恐怕還是同業間不計血本的搶單廝殺。從Wintel稱霸的年代到現今蘋谷爭輝,組裝代工毛率也從二位數沉淪到「茅山道士」(毛利3到4%),只能靠衝量來擴大營收與獲利。有人戲稱,「台商擅長將沙漠變綠洲,再將綠洲變沙漠」,雖不中亦不遠矣。究其實,這是台灣商人本性使然,與何種強權當道無關!

---

三星PC大布局 台廠大震撼

2011-07-23
  • 工商時報
  • 【記者楊玟欣/新聞分析】

     宏碁前執行長蘭奇據傳將跳槽三星筆電部門,在此同時,三星併購惠普PC部門的傳言,持續在業界流竄。兩項消息會集,台廠供應鏈無不高度關切。

     原因無它,三星是家高度上下游垂直整合的公司,從面板、DRAM、 LED、光碟機、電池、硬碟機等零組件,三星都有能力生產,而且產能、品質都在水準之上;而惠普一年PC出貨量高達6,200多萬台,當中衍生的採購商機驚人,多年來一直是台廠的主力大客戶,試想,若這6千多萬台PC採購量,只剩一半或三分之一分給台灣代工廠,殺傷力將有多強?

     事實上,今年3月,兩強攜手傳聞甚囂塵上之時,台廠供應鏈無不慎重看待,惠普亞太區採購主管承受龐大來自供應鏈的關切,迫使惠普總部第一時間正式回應「絕無此事」,以平息供應鏈的疑慮。由此也可看出,台廠對惠普「韓化」的恐懼有多深...

-----

蘭奇轉戰三星

2011-07-23
  • 工商時報
  • 【記者詹子嫻/台北報導】

     三星決積極進攻NB市場,繼先前傳出將收購惠普筆電部門後,近日再傳勁爆消息,4個月前黯然下台的前宏碁執行長蘭奇,將8月加入三星筆電部門。據稱,三星將借重蘭奇擅於通路管理、以及熟悉歐洲市場生態的歷練,衝高三星筆電的全球市占率。此事一旦成真,勢必將對以歐洲為母市場的宏碁和華碩造成影響。

...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玩具好玩嗎?!

以前在消費性電子公司上班時,看到其他部門同事在玩這些玩具電子產品時,

都不免有一股小時候好奇玩性樂趣,好像上班也可以玩玩具似乎也是一件樂事。

但探究其中,就不難發現:這類產品的價格敏感度最高,那怕是一分一毫都要計較。

對市場來說:有許多產品都不太講求什麼功能,就是要便宜...

其中還有一些產品是帶有那一種語音功能的,之前我也曾經很有興趣。

但後來一位學弟同事跟我說:"當您整天童言童語的搞這些產品之後,不用多久,

您就非常討厭與厭惡這樣子的工作。"..."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棄老返童的變笨了?"

...難怪,後來公司裡的這一些工作也都慢慢轉移到大陸據點找大陸工程師來搞。

只是沒想到的是:現在連大陸工程師也蠻挑的,他們也會發現這樣子的工作

他們也不喜歡。...所以,這樣子的產品就有點像傳統產業中的夕陽工業。

反正玩具嘛!對小孩子來說:只要會動,會叫~會發光就好了!而且還不能太複雜。

您說機器人或是益智型玩具...有時是叫好不叫座的。至於那一種搭配電影或熱門話題

的玩具,都是炒一波股價而已,有沒有賺到錢?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之前有一位通路商朋友本來也想切入搞那個27MHz 無線遙控器IC(玩具車子啦)...

結果評估結果:也只不過在周邊少了幾顆被動元件而已,價格還是一樣的慘烈。

他鼻子摸一摸,還是算了...這一種辛苦錢還是留給別人去做好了。

國內的相關電子業者也心知肚明,這一類產品早期切入市場的公司,多多少少還是

把這些當貼補家用...總也不能拿來衝營業額的。因為單價實在低到像一盤散沙一般...

像以下這一種新聞出現,對業務來說:最怕的就是被倒帳了。

對公司長期發展來說:還是找一些比較像樣、上得了台面的產品還是比較好。

不管是產品技術開發或是人才募集的題材還是比較好的啦。...

但往往對於公司主軸產品定位來說:又會造成部門資源或是營收比重的排擠效應。

最後還是又會陷入公司經營管理與產品定位問題,整天在那邊吵翻天。

結果造成現象就是再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幾家小公司來玩玩...幾個客人之後,

公司經營管理與產品定位問題等等老問題又來了。幾次循環後,市場飽和度就

擠爆了一大堆這一種公司...那您跟我說:玩具市場好玩嗎?!還是小朋友好玩,

您拿來做生意?還是『卡早睏,卡有眠啊』(台語)!....

---------------------------------------------

素藝玩具倒閉 200工人求

珠三角中小企業倒閉事件頻傳!韓商廣東省東莞市素藝玩具公司倒閉,老闆不知去向,200多名工人前天到東莞市政府門前聚集求援。

中通社報導,19日14時許,200多名身穿藍色制服的工人手撐雨傘,冒著大雨在東莞市政府門口處聚集。

工人稱,7月13日,他們位於東城牛山梨川鴻盛工業區的東莞素藝玩具有限公司被法院貼上封條。讓上千名等待復工和發薪的員工們徹底絕望。

報導稱,「素藝」是一家韓國老闆開辦的毛絨玩具製造企業,最高峰時有將近2000名工人,產品銷往歐美等地。辦廠歷史大約與2008年倒閉的「合俊玩具」相當。當時「合俊」倒閉,「素藝」存活了下來,但是在這次危機中居然沒有挺過來。

工廠的中層管理人員稱,這家工廠效益一直以來都還不錯,工人的待遇也過得去,在同行業中工資處於中上水平。公司也曾經想過到其他地方去開分廠。

目前,該公司廠房租賃方東城區梨川股份經濟合作社已發出公告,墊付工人拖欠工資總額的70%,但工人們不滿意,一些工人希望政府部門出面協調,討回公司2011年6月1日至7月13日拖欠的全部工資。

此外,6月中旬,位於東莞寮步的紡織業知名企業定佳公司同樣關門大吉。

這家有兩千多名工人的紡織企業關門那天,令旁邊的同行大吃一驚。曾在「定佳」從事倉庫保管的張先生表示,他覺得,「定佳」這樣的紡織業倒閉,顯示同行很多企業日子都不好過。

「由於銀行銀根緊縮,加上市場環境變化頻繁,近來不少中小企業日子難過。」一位紡織企業老闆稱,不少小企業主難以支撐,乾脆關門暫避鋒頭,因此近來工人討薪事件增多。


【2011/07/21 聯合報】

---

訂單減成本升 玩具出口業快玩不下去

令人驚訝的數字

以前我們都認為像國內績優股--- 中鋼或是台積電...一天都有一億元的獲利。

但比起這個一小時一億的那簡直小巫見大巫...的確令人驚奇。

我們的一天一億是靠工廠,靠產能;而蘋果卻沒有工廠的一家科技公司。

當然花無百日紅,但畢竟眼前這樣子亮眼的成績,是一個值得欽佩的歷史成績。

那我們就只好撿剩下的來作了啦。...

前兩天去3C 賣場買個周邊。才發現也難怪現在這些3C 賣場也都要多少賣一點

相機、家電之類的(連電熨斗這一種小家電也賣!)...

要不然,光靠電腦周邊真的很辛苦了啦。所以,對我們台灣這些3C 通路商來說:

我們對於後PC時代的解讀就是:還要賣電熨斗這一種小家電啦。...

-------------------------------

誰人能比? 蘋果1小時賺1億

  • 2011-07-21
  • 工商時報
  • 【記者楊玟欣/新聞分析】

     蘋果財報驚艷全球!這家一再創造科技神話、且打趴一掛競爭對手的品牌到底有多會賺錢?以上季淨利73億美元換算約2,102億新台幣,蘋果平均每一小時獲利近新台幣1億元

     幫蘋果印鈔票的明星產品,從iPhone再添iPad,且值得注意的是,iPad在上一季度營收達60億美元,正式超越以桌上型及筆電為主的Mac系列(營收50億美元),成為蘋果第二賺的產品,同時也等於向世人宣告了後PC時代已經來臨。

     iPad有多恐怖?今年上半年累積銷量將近1,400萬台,全年達到3,500萬台的機率非常高,用筆電出貨量來比擬,是介於第一大、第二大品牌的出貨規模。若再加計蘋果麥金塔電腦出貨量,蘋果早就成為僅次於惠普的第二大PC(筆電加桌上型電腦)品牌。

     目前包括顧能以及IDC等PC產業重要的研調機構,都沒有把平板電腦出貨量納入筆電的計算行列,因此表面上看起來PC品牌廠江山穩固,市占率排名暫時「偏安」。但實際上,iPad戰火早已打到PC廠家門口,儘管平板電腦難以取代筆電,但吸走消費者口袋預算是不爭的事實,導致今年筆電產業成長率恐怕不到10%。

     iPad熱賣宣告後PC時代來臨,過去PC業者最擅長操作的那套戰術戰略,包括追求硬體規格、機海戰術、價格導向三大法寶,在後PC時代已不見得管用。

     且PC品牌大量借重代工廠的研發資源,本身投入創新、研發的費用占比並不高,比起蘋果更僅是九牛一毛。iPad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意謂創新、掌握消費者需求,才是迎戰蘋果的良方,也是PC品牌廠現階段要補強的防線。

     iPhone已徹底顛覆手機產業,老牌大廠諾基亞、摩托羅拉也無力招架。iPad會不會重演iPhone逆襲戲碼,讓PC品牌豬羊變色,將是業界關注焦點。

全球最大企業 蘋果半年內達陣

路透社 – 9小時前
(路透舊金山21日電)蘋果(Apple)緊咬石油巨擘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只差咫尺,就能一舉超前,成為全球最大企業。

根據蘋果成長曲線,以及今秋新iPhone推出和中國擴產等催化劑,投資人與分析師預測,蘋果可能在6個月內擠下艾克森美孚,最晚明年中,市值躍登龍頭。

科技業中市值無人出其右的的蘋果,只差520億美元,就能追上艾克森美孚的4100億美元,即便這間最大油廠最新營收數字是蘋果的4倍有餘。

光過去1個月,蘋果市值就暴增660億,來到3578億美元,主因下半年iPhone 5和iCloud等強作不斷,前景看俏。

分析師說,唯一能阻礙蘋果躍登龍頭,是油價飆漲拉抬艾克森美孚股價,不過可能性不大。

假設艾克森美孚股價持平,蘋果股價一旦衝破444美元大關,即較今天收盤價上漲15%,就能榮登全美最大企業。中央社(翻譯)
 
------------------
 
晨星新低階晶片 出貨
  • 2011-07-21
  • 工商時報
  •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大陸白牌2G手機市場近期再度展現活力,除了聯發科(2454)及展訊外,晨星(3697)的全新超低階晶片MSW8532近期也開始放量出貨。業者表示,「三龍搶珠」使得2G晶片戰爭提前在十一旺季前就開打。

     據了解,晨星此款晶片主打「低價差異化」特色,頗獲大陸手機大廠聞泰、天宇朗通青睞,有機會在下半年混戰中異軍突起。

     晨星的手機部門在去年底、今年初面臨新一波動盪,原先負責銷售的總經理特助何雲湘在農曆年前離職後,而晨星手機部門也跟著沈寂了一段時間,而在經過大半年時間的組織調整及磨合之後,近期因為超低階新晶片MSW8532的推出而再度引起業界關注。

     據了解,在超低階新晶片MSW8532推出之前,晨星的兩款晶片MSW8533C以及MSW8533C的COST DOWN版本MSW8533B都引起業界關注。業者表示,晨星手機晶片出貨量在4、5、6月呈現逐步成長的態勢,而6月底、7月初量產的全新超低階晶片MSW8532更是瞄準聯發科下半年2G主力晶片MTK6252和展訊的超低階新晶片SC6620。

     業者表示,這次晨星的MSW8532主要獲得大陸手機大廠聞泰的支持,另外,有包括晨譽通信技術、天宇朗通、菲尼科通訊等10幾家大型手機設計公司及品牌客戶對此款晶片表示青睞,而此款晶片主打「低價差異化」的特色,有機會在下半年2G晶片價格混戰中取得一席之地。

     晨星表示,MSW8532近期確實已量產出貨,不過出貨量不便透露,而除了此款低階晶片外,TD晶片也已在第2季量產出貨,至於目前正值話題上的「類智能」手機,晨星也在去年就在新興市場力推,其中印度當地品牌MICROMAX、 KARBONN、ZEN、VIDEOCON、IMO、VENERA等均採用晨星的手機平台。

---

諾基亞2G晶片供應 野村證:晨星可望勝出

  • 2011-07-21
  • 工商時報
  • 【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外資圈昨(20)日盛傳,諾基亞已在亞洲尋求2G晶片供應商,根據港商野村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鄭明宗推測,晨星勝出機率高,儘管2013年起才會開始出貨,但短期可壯大晨星2G晶片版圖,長期則有助於2G晶片順利跨到3G晶片。

     不過,鄭明宗昨天倒是先將晨星目標價調降至185元、投資評等仍為「中立」,主因電視需求欠佳,且電視晶片也正面臨價格壓力,影響所及,2011與2012年每股獲利分別調降13%與19%、適用本益比也由15倍調降至13倍。

     鄭明宗指出,晨星目前電視晶片客戶高度集中在三星與樂晶這兩大廠商,由於聯詠與聯發科正分別嘗試突破三星與樂晶,對晨星來說將是一大威脅,儘管晨星有機會切入諾基亞2G晶片領域,但以2013年毛利來計算,電視晶片市佔率每掉1個百分點,諾基亞2G晶片市佔率得增加3個百分點才補得回來,足見前者的重要性。

     鄭明宗表示,過去幾年來,諾基亞一直都有跟聯發科接觸,但目的可能只是測試聯發科的晶片設計能力,畢竟聯發科支援白牌手機,對諾基亞來說,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間接競爭對手。

     相較之下,鄭明宗認為,對諾基亞來說,選擇日前甫招募1,000位手機團隊的晨星較為合理,加上晨星在白牌手機晶片出貨量並不大,對諾基亞來說,還不至於成為主要競爭對手。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我們的未來來自於我們自己的付出

不管您在哪一行業,也不管您事業多有成就,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是您無法改變的,

那就是遺傳基因--- DNA。就算您賣肝工作,或是遠調大陸大西北工作時,

一旦您有了小孩子,那這一份遺傳基因就會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也不用管說小孩的聰穎或駑頓,小孩一旦出生與成長就如同白紙一張,

需要大人不斷的要在生活與教育上付出與陪伴他,但是呢?您又不能依您本身

的想法去限制小孩的發展空間,因為您也不知道小孩子未來發展空間。

所以,我才一直強調說:工作只是一時,家人卻是永遠的!!

還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多陪陪家人。

---------------------------
話說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或說他們在學習成長過程中,一定會對外面許多事物

感到興趣,而試著去接觸或學習模仿的...我的小孩也不例外。

之前(可能是去年了吧!)陪小孩去台北看動漫展時,小孩有買了一些參展戰利品

回來...下圖就是其中一個初音手中所拿的"蔥"(應該就是那個甩蔥歌的道具吧!)

這是一個簡單的填充的布絨道具...反正小孩子們從小就會有一些小玩意會陪伴他們

成長的東西...包括您我也都是。結果,後來小孩子的學校也會開始教一些工藝家政

之類課程,會教小孩子作一些小東西。小孩子就會想舉一反三的想DIY 一下。

結果:他就自己利用一下工藝家政所剩下的一些材料,自己縫縫補補作了一個縮小版

的"蔥"...看起來還蠻可愛的。他還去買了手機吊飾線頭,就完成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

個性化手機吊飾。

正面(圖)

---

背面(圖)

----
之後呢?他就有一副小小的成就感,想在作其他類似的東西...就又縫了一個號稱鋼彈

吊飾?...我也搞不懂這個圖樣是哪一個鋼彈圖樣,反正他喜歡就好。

(圖)

----
後來,他決定要挑戰一個比較難一點的---漫畫人物中無頭騎士的頭盔。

是不是挑戰?我也不清楚,反正他就是覺得應該會蠻好玩的吧...而對我們家長來說:

只要他能乖乖靜靜的坐在書桌前專注的做一件事而不是一天到晚上網打網路遊戲就好了。

過了幾天,他竟然就完成了這個作品,連我們都感到訝異。重點是他不是2D 平面的,

還真的是一個縮小版的3D 頭盔耶。

----

----

----
最後還把這三個作品一起綁在他自己的鉛筆盒子上..看來他應該還覺得滿有成就感的吧!

---
其實,對於小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身為父母比較難為的,因為畢竟小孩的性情與未來發展

都不是我們所能完全掌握的,我們所能作的就是不斷提供應有的資源與注入養分,

讓他們成長茁壯。整個社會或是教育大環境都不是我們一兩個家長所能改變的,

我們所能作的是能多陪小孩,在他成長過程中適時的提供一些協助與資源。

別人家長的想法與作法是如何?我們不得而知。過去我也曾經在園區或其他高科技公司

上班時,想過我會很奢望努力工作一點,如果公司上市櫃股票賺了一筆我就會回家好好

陪陪小孩子,讓他們有個舒服與無虞的生活與成長環境...但是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

如我們所願可以上市櫃讓我們可以撈一票就可以回家陪小孩,尤其小孩成長只有一次,

他們的成長路上也不會等您公司或您真的撈到一票再說。賈老師在新竹的國中教書,

看過類似許多家長都是有著同樣的想法:我日以繼夜的拼事業,如果公司順利上市櫃

之後,我就可以專心回家陪小孩了,結果往往就人算不如天算,有很多家長一時間

沒有留意到說:原來小孩子長大是這麼快!他們一下子就已經上國中了...

等學校通知家長說:小孩成績或行為偏差時,結果家長往往就是最後一個知道。

家長還一副義憤填膺的當著學校教育人員面前教訓小孩子說:我這麼辛苦的日夜打拼

您怎麼還不知道呢?結果小孩子只是淡淡的回一句:我已經很久沒有跟您說過一句話了!

家長只知道:小孩往學校與補習班送...給他零用錢吃飯,天真的以為小孩子就會

自動自發的努力向上...其實這一種小孩是少之又少的個案而已。所以,人家修道者常說:

孝子賢孫是您上輩子修來的福。您就要好好的檢討一下,您上輩子有沒有積好德?!如果

有積好德的話,您也不用這麼辛苦賺錢吧?!應該公司很快就會賺錢分您退休金吧!

賈老師真的遇過太多園區的工程師家長...原都以為小孩子安排安親班、補習班。

把小孩子全都給其他人負責,甚至還不好意思去面對自己的小孩,譬如:明明學校規定

小孩的頭髮不可以飄染,或捲燙等等...或是相關服裝儀容規定。結果:當學校通知家長

來學校溝通時,家長竟然回答說:

"因為小孩子堅持啊,他們也沒辦法啊。(怕得罪小孩子?!)"

結果:家長都只喜歡當個好家長,好好人,卻要學校教育人員當壞人,...等小孩子出事了,

再來怪學校教育人員...賈老師常常奉勸家長,還是要多關心一下小孩,他們老師頂多

也只能陪小孩子三年,只有家長才能常常久久的陪著小孩。更何況等小孩過了青春期,

他的生活是偶像、朋友或同學,慢慢他們的生活圈子裡不會是身為父母的您了!

最近一位朋友:原本在上市櫃大公司任高階主管,公司預計安排他出任大陸主管,

結果:朋友就是考慮小孩正值青春期,等他再回台時,小孩可能都已經離巢單飛了,

他還是婉拒了這樣子的機會,不過,說也奇怪:為何高科技公司不接受如此的條件,

他也只有被迫離職...難道大家在高科技公司就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

人類科技發展有其脈絡可循,我們投入工作也有其世代交替之發展,我們今天學單晶片

或USB乃至於 Andriod...但我們都不知道未來人類社會如何發展,我們所要依靠的是:

我們下一代的承先啟後,我們永遠不可能說:等我們賺了錢就可以早一點退休,

因為我們整個社會會教給下一代接手與管理我們,甚至需要他們來養我們!

如果,我們不多花一點心思在下一代的教養與栽培時,我們整個國家社會也不會有更好

的環境可以讓我們頤養天年的...您今年三十歲,您可以學Andriod 作業系統,

但是到了四十歲您小孩大了,或許Andriod 已經又要大改版了,您還有精神好好學嗎?!

萬一您老闆嫌您怎麼沒辦法像昔日全心付出打拼了,您開始有了憂患意識,

您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真的入錯行?跟錯老闆?怎麼沒讓您撈一票退休呢?

這個就是台灣高科技從過去依賴股票分紅的薪資結構改變後,所需要調整的就業心態。

但不管如何,還是文章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您的遺傳基因才不管您所從事哪一個行業,

您的小孩還是一天一天的長大的...他還是需要您的呵護付出與注入他成長所需要的資源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您的寶貴時間!這也是別人無法代勞的。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工程師該建立應有的思維

以下這些文章當然有很多觀念成分是屬於炒股之嫌,姑且信之看看就好。

但是其中不乏有許多值得我們工程師所必須正視的問題。

手握投資資金的券商或法人,他們自然會以資金風險與投資報酬率看市場。

而我們工程師們呢?卻要投入不少的精力、勞力甚至青春歲月去追逐一門技術。

我們工程師可不能像他們這些分析師這樣子,看看產業就轉投資;對我們來說,

隨隨便便都要付出青春歲月甚至賣肝與健康生命來換取技術經驗的累積。

好了~如今一句"六成電子股沒有投資價值",這背後代表有多少青春歲月會被犧牲?

那我們自己就自己來檢視一下自己的投資價值好了。

譬如:我們一開始就辛辛苦苦的學習單晶片,然後又要學USB...之後又要學Andriod,

還要搞懂那些什麼平台作業系統之類的,永遠似乎要一直努力的維持自己在就業市場的

薪資價值...結果。大家可以想一想:您真的學會了這些Skill 之後,看在這些產業分析師眼中

您就能有保有您的投資價值嗎?...您自己可以捫心自問:我只是學會這些新Skill,

卻無法從中創造出新的應用市場或產品時,那您跟剛畢業的菜鳥工程師有什麼不一樣?

"覆巢之下無完卵"...整個產業甚至您的公司都缺乏題材吸引資金時,您憑什麼還要學這個?

學那個?來取得一頓溫飽?....您也不要以為我說的是個人悲觀看法。一樣的道理,

您或您老闆會不會也是過於自信的相信自己?不要說公司資金問題,您自個兒可以去問問

同學或是同業,您覺得您自己的技術領域或產品特色可以在市場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

定位嗎?您用EMC 或Holtek 單晶片MCU與用 Microchip 的PIC 來搞產品時,差別在哪?

只是價格差異?!那真正以目前應用市場與產品區隔來說:有差嗎?!難道您還以為

現在您搞一棵偉大的8 bits MCU 就算有USB 、ADC,I2C 或SPI 等就可以創造公司未來有

2~300 元潛力的股票行情嗎?您憑什麼要這些投資名嘴給您資金加持?

就像我們自己在拆人家PCB 的BOM時,大該都可以拆出成本與利潤了。

人家也很容易算出您股票行情,譬如:大M要執行庫藏股 8000 張,但外資握有

45 萬8000 多張大M股票...零頭都不夠,本業不搞好,護盤只是拿公司的現金讓別人

下車而已...小M 也是一樣,今年執行兩次庫藏股只是把公司的現金丟進無底洞而已。

還被人家分析師譏笑為:不愧為工程師的腦袋!--- 太過於自信與相信自己。

您們的產品靠的不過就是Cost Down...又不是專利或創意,人家現在老外也懂得殺價,

就憑您差個不到1 ~2 塊的市場價差就想拉出自己的競爭力?時代已經不同了。

這些想法與看法都可以透過市場分析與產品訴求可以清清楚楚的攤在陽光底下公開

討論的...

那您就別跟我說:您學會Android...只是要拿來當山寨機您就有多好的投資價值。

這是我們在觀看這些文章報導時,自己心底要拿捏的一件事。

當然啊...如果,您覺得自己有著無限的潛力與創意興趣時,那您更應該有一套屬於自己

的生涯規劃,不要應該別人說了什麼?寫了什麼?甚至去跟別人比什麼?而去作什麼!

林老師跟我講過一個觀念(也是別人跟他說的!):

大學畢業後幾年內,不要去跟同學作比較!因為會您迷失您原本的生涯規劃。

我個人是覺得蠻有道理的!您覺得呢?

------------------------------------------------

台股再跌破年線,電子股更是頻頻破底,慘不忍睹,元大投信專戶管理部副總林冠和直言,一五○○檔的台股中,值得投資的公司可能只剩三百家,未來投資台股,抓對產業向上趨勢勝於一切。
【文/林麗雪】

歐美債務利空環繞,台股短線回檔修正壓力沈重,但元大投信專戶管理部副總林冠和卻指出,這都在預期之內,台股短線反彈至季線後遇到反壓,加上國際股市也紛紛出現漲多後的休息整理,台股回檔整理也屬正常。

原以為這樣短線回檔的行情,林冠和會把手中的代操部位大為調降,但他卻說,手中還有八~九成的高持股,讓人大為意外,而這關鍵原因是林冠和壓對了趨勢股,包括三月以來就看好的水泥股及近期上漲的汽車股,都讓林冠和的代操部位獲利不少。林冠和說,台股指數已經不重要了,重點是抓對趨勢產業,他甚至直言,超過六成的電子股都已沒有投資價值,建議投資人趁早改變習慣買電子股的投資思維。以下是林冠和接受採訪紀要:

台股指數已無太大意義

上半年包括歐洲、美國、中國的情勢都不明,但在我看來,全球股市最混沌的狀況已經過了,接下來的情況會比上半年好很多,最近,中國總理溫家寶的措施都已經出來了,接下來包括美國的救市政策也會出來,從總體經濟的表現來看,下半年全球股市應有行情,特別是中國市場如果有進一步拉動的訊號,那麼全球股市就會進入正向循環。

最近台股很多股票頻頻破底,但大家還在問我,指數何時才會大漲?其實,去年一整年,台股上漲不到一成,今年以來到現在,台股則是下跌五%,台股今年一整年的表現,預期不會有太突出的表現,看指數投資台股,已沒有太大意義,我認為未來投資台股,投資人不要再看指數操作了。

今年台股的盤面結構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傳產股趨勢一路往上,但電子股卻是一路破底,這種兩極的情況一直出現。嚴格地來說,我個人覺得,台股超過六成的電子股,其實都已經沒有投資的價值了。而一五○○檔的台股中,在我看來,現在大概僅剩下三○○檔可以投資,而這些潛力股,很多則是和中國市場有連結的公司。

電子股市值比重將破四成

過去,台股太多的資金在追逐太多沒有效率的標的,而台股大多數的投資人,都還是習慣交易電子股,但我認為,很快地在未來有一天,電子股及傳產股的市值會分別出現死亡交叉及黃金交叉,電子股市值會跌破四成,傳產股的市值則會突破四成。

下半年我雖然不看壞台股的多頭行情,但台股一直面臨結構性的調整,掌握對的產業趨勢此時顯得更重要。像最近慘跌的面板股,幾乎是已經沒有回頭路的產業,現代人常說三代同堂就已經很擁擠,但面板產業現在卻是「十代同堂」的產業,是一個沒有自然淘汰機制的產業;日本及大陸都已經是十代線、八.五代線的產線,但台灣的勝華卻是用三代線在出貨;而整個台灣廠的折舊到六.五代線,但韓廠的折舊則已經到了七.五代線,這樣的產業長期下去如何有競爭力?

台灣廠商一直以來擅長的是大量製造,但隨著平板電腦的崛起,台灣又必須捨棄PC世代那種舊石器時代的生產模式,最近台股科技股的走跌,其實凸顯的是台灣產業升級沒有做起來,但這不代表台灣的廠商完全沒有機會。往前看,平板電腦的趨勢還是很好,但股本輕盈的零組件廠,肯定會優於系統組裝廠。此外,包括智慧型手機、觸控及超薄電腦概念股,也都仍是趨勢向上的產業。

下半年包括總統大選及兩岸政策開放效益持續,會是推升台股行情的原因。我估計,台股選舉行情應在九月江陳會前後發動,而最主要的受惠族群仍以金融股為主。

科技產業就是靠著不斷的創新,創造需求、創造市場,但愈來愈多的電子股,趕不上市場的變化,未來可能要面對相當大的考驗,反應在股價上,就是不斷的破底。
【文/黃啟乙】

作為一個投資人,其實每一天都重複在作一件事,那就是「預測」。預測股市的漲跌、預測產業的變化、預測景氣的興衰。期待可以像美國好萊塢電影「回到未來」一樣,只要能夠猜得準未來的趨勢,就可以大賺其錢!

當然從短線而言,台股進入弱勢的循環之中,除了電子股持續作出修正之外,連強勢股也出現補跌的壓力,很明顯的,這是個調整的局面。

PC、NB、平板的大變遷

這一次到新疆參訪,曾到賽博數碼參觀,在新疆這個據點,是由人行徒步街所改造的3C賣場,兩排都是個體戶所經營的3C賣店,而且是各種品牌都有!

走了一趟下來,可以很清楚發現到,只要是賣蘋果3C產品的商店,通常是門庭若市,但其他品牌的賣店,卻顯得人氣缺缺,形成極大的對比!

在個人電腦的時代中,各種品牌百家爭鳴,也因為需求量不斷被激發出來,甚至也可以自己買各種零組件來自行組裝,打造客製化的個人電腦。那一波需求十分龐大,幾乎從事個人電腦有關的產業,皆大發利市。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微軟及英特爾。

但進入筆記型電腦的NB時代後,情況又開始改變,首先NB的品牌數量大減!當然這也經過一番大淘汰,如果還有印象的話,當年的倫飛、藍天等,也是NB的品牌之一,如今何在?而IBM也退出NB的市場,將個人電腦部門,整個賣給聯想。

現在NB的品牌,在台灣只剩下acer、Asus,其他國際品牌還有:HP、DELL、蘋果,以及一些日本品牌如:SONY、東芝等,其他早已被市場淘汰了。

科技不創新就沒前途

科技產業就是靠著不斷的創新,創造需求、創造市場,過去台灣的投資人也習慣追逐不斷創新的電子股,但可以發現,愈來愈多的電子股,趕不上市場的變化,未來可能要面對相當大的考驗,反應在股價上,不斷的破底,就是反應市況的變化!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來說,電子產業的「賞味期」並不長,必須經常換新包裝,如果沒有跟上市場,過了「賞味期」,恐怕就會被市場淘汰。

唯有像IBM一樣,不斷領先市場,調整本身的營運方向,以及策略,才能成為常青樹,在美國股市之中,迄目前為止,大概只有IBM、蘋果、亞馬遜等,股價仍可以引領風騷,其他的個股,其實離高價已愈來愈遠了!

賞味期愈久,股價愈牛

第二,在全球經濟架構的調整之中,可以迅速找到自己定位,而且看清楚新興國家的發展,尤其大舉布局中國市場,甚至在一九九○年代,就已進入中國,在二○○○年之後逐漸壯大,開始享受中國市場的果實,台商的康師傅、旺旺不也是如此嗎?同樣的,康師傅與旺旺的股價,在近期也創下歷史新高。

故而,對應自金融海嘯之後,台股之中,可以勇創歷史天價的個股,不也具備上述這些特色嗎?這些產業未來的趨勢變化,其實也很好預測,只要可以跟著中國市場壯大而壯大的個股,而且是業界的領導者,就是「長多股」,即便是短線壓回,也很快會再創新的高價。

現在一個期待已久的投資標的出現了──中國大潤發,就要以高鑫控股的名義,在香港上市,雖然因某些因素而短暫延誤,如果按照美國市場,自一九八○年以來發展的經驗,這將是最可注意的投資標的。

可以試想一下中國大潤發,也就是高鑫控股現在是中國市占率最大的量販店約一二%,競爭力超過沃爾瑪及家樂福,目前有一九六個據點,未來隨著中國GDP壯大,所得水準的提升,未來三~五年,高鑫控股的據點,有機會到三、五百家,未來肯定會超過一千家、兩千家,甚至更多,未來的高鑫控股會不會像三十年前的沃爾瑪?創造極大的成長空間?是值得期待。

高鑫控股具長期成長力

就如一開始所提到的,若可以預測一個企業三~五年,甚至五~十年會發展到什麼模樣時,肯定可以賺到大錢,而高鑫未來的據點,肯定會一年比一年多,規模會一年比一年大,投資的「賞味期」相當長,因此高鑫控股的上市,正是一次絕佳的投資機會。這也會對台股之中,除了潤泰全、潤泰新之外,其他的中國消費通路股,也可望被高鑫所帶動。值得特別注意。

再附帶說一下,未來中國內需通路,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除了大潤發之外,包括藍天的百腦匯,或者是鴻海集團的賽博數碼,皆有進一步擴大版圖的動作。其中市場傳出鴻海將結合精英的IT通路,若有新的進展,也許在下一輪之中,也有機會走出另一條不同的路。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誰好?誰不好?

最近有機會陪朋友到外縣市,拜訪一些廠商...

結果所到之處讓我的感覺彷彿回過過去早期台灣農業社會一般,

也如同我當年到大陸出差所看到一切一般的緩慢步調。似乎這幾年的台灣經濟成果

都沒有反應城鄉差距的變化?!坐在朋友接送的車子裡,望著窗外道路兩旁的

景色...悉悉疏疏破舊的加工廠,要不就是沒有幾家像樣的公司或工廠...

雖然一路上從高鐵轉東西快速道路,再到一般平面道路。雖然交通便捷卻沒有帶來

台灣產業的均衡發展...在地廠商跟我說:"要不是家裡有老人家需要照顧,或是

也想為在地盡一份小小心意,否則,在這些窮鄉僻壤的地方,有幾個年輕人願意

留下來打拼的?!...他是可以以這個理由強迫自己留下來,但他又要用什麼理由

要求自己的下一代也如此一般呢?..."

聽完他的描述,心中也不免有一番欷噓,的確是,台灣不是只有台北等都會區而已,

還有許多默默耕耘的地方,也有一群努力不懈的子民,剛好暑假回南部時,

還特地繞去台南玉井買了一些農產品...台灣不會只有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

也不會只有園區繁忙賣肝的工作環境,還有許多令台灣人可以感動的地方的啦。

(見下圖玉井照片)

-----

宏達電(2498)今天股價持續重挫,盤中最低價來到855元逼近跌停板,一舉跌破年線914元與900元整數兩道關卡,不少在營業大廳的散戶卻說「跌得好」,主要是因為今年大盤指數很失真,完全由台積電(2330)與宏達電等少數大型權值股撐起,即使目前指數在8500點上下,但是卻有很多的股票股價還落在指數6、7千點時的價位載浮載沉。

宏達電產業基本面從3月起到6月,來自每單月合併營收迭創歷史新高的利多,刺激股價不斷竄高,並力挺於1000元價位上作高姿態的震盪整理;但散戶投資人說,買一張宏達電就要100萬元,即使以融資方式買進,至少也要自付40萬股金,若買了1、2張宏達電股票後,大概就沒有股本可以買其他股票,而股價上到1000元的股票,是每跳一檔就是5元的輸贏,萬一像6月初受到外資法人大砍持股,突然連跌2根跌停板,2天就跌掉165元,也就是馬上賠掉16.5萬元,以融資買股的人,勢必天天提心吊膽,深怕再跌就會被斷頭出場,而一般散戶,抗壓性都比較弱,怎麼有辦法承受這樣的震盪風險。

每當散戶看到宏達電股價大漲,貢獻大盤指數漲幅,但檢視自己手上的股票卻是逆勢下跌,即所謂「賺指數、賠差價」時,心態上多半會「很吃味」,因此,今天宏達電重挫下來,但指數卻沒有被拖累而大跌。

【2011/07/13 聯合晚報】

做股票的人真可憐
幫政府那麼多稅收~卻任內線黑手宰割~做股賺錢的少之又少
炒房的把貧富差距炒大~給政府的稅卻很少
做股悲哀快退場吧~
 
------------------------------

 
芒果的故鄉...玉井。
 
跟我生平一點關係也沒有,我純粹只想去走走看看,讓我可以體會一下,
 
除了科技生活以外不同的台灣生活體驗。...這個地方應該不會有過勞死賣肝高壓工作吧!
 
 
沿途所見都是待收的芒果樹。
 
 
滿山遍野的結實纍纍的芒果樹!
 
 
沒有豪宅名車,也不懂股市殺聲隆隆...更不懂得政治的口水戰,
 
也不知道哪一天會不會發生香蕉木瓜事件?!只有老夫妻倆守著一車的芒果。
 
這個就是真實的台灣。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My iPad2

小孩子要選組了...他問我說:該念哪一組?心想小孩子難免對於老爸搞科技的,

好像都很酷的樣子,總會可能有一點誤導之嫌...

說實在的,未來幾十年的潮流是什麼?我們也不一定清楚,就像我當年要選填科系時,

那時搞科技或電子也沒那麼熱門,有人說:念結構分析不錯...也有人說:建築也不錯!

反正那時也沒有明星產業,大家就看著辦...想念什麼?我老爸也懶得管我。

那我能給小孩子什麼意見呢?...心想:算了,反正您們自己也常玩電腦。

那就乾脆買一台 iPad2 ,您們自己暑假玩一玩...大概自己心中就有答案了吧!

當然,賈老師平常上網時間不多...也不想浪費太多時間在無用的網路世界裡,

對於不常使用電腦的賈老師來說:簡易上手可以輕易上網的 iPad2 就不二人選了。

本來在五月底iPad2 上市時,有跟台北客人一起去板橋全球購物中心選購,

只是當初只剩下 64G + 3G 而且黑色機種...所以沒有買下手。

心想過一陣子之後,熱潮一過應該就會好買一點...沒想到,拖到六月底,

各門市店的缺貨狀況依舊...像新竹光復路的Studio A 就跟我說:要先登記拿牌子,

什麼時候拿得到也不一定?...還跟我說:他們已經排到五百多號了...

心想算了...還是上網去跟Apple 訂算了...據說還可以個性化雷射標籤。

所以就網路下訂...也順便訂了一個折疊外蓋。

結果,不到一週,我就說收到折疊外蓋,卻沒有iPad2 ...我們一家人就看著那個

折疊外蓋,乾瞪眼了一週多...沒想到,不到相隔不到十天就收到全新白色iPad2 了。


右邊就是讓我們全家乾瞪眼一週多的折疊外蓋...在等待 iPad2 過程中,

我們全家還特定跑到光復路的Studio  A 門市店去把玩一下展示機,乾過一下癮。

打開快遞外盒之後,就可以看到 iPad2 包裝外盒了。

也迫不及待的取出 iPad2 察看一下產品內容...還真是簡單啊。

尤其他所內附的使用說明書:就那麼小小一張如名片一張紙而已...

還真的硬體簡潔到連說明書都省了。也可以想像可以輕易上手的使用環境吧。

當然上Apple 的官方網站訂購有個性化雷射標籤服務。所以也順便檢視一下背面了。

個人生平第一件Apple 產品,看到那個咬一口的蘋果,心想之前玩USB時,

接觸過許多 Mac 甚至 iBook ...那時從來沒有想過要買一台Apple 產品。

沒想到,在iPad2 出現後,我還是臣服為蘋果一族了。

所以,不管台灣IT 業者如何廣告?如何吹噓台灣本土的平版電腦有多好?

答案就是如此清楚明確...就是無法賺到我口袋裡的錢!

看到沒?那個個性化專屬的雷射標籤...不錯吧!

---

當然啊...我個人還是回到一般NB 工作,這一台 iPad 2 什麼時候可以輪到我把玩一下?!

看來至少還是要等到暑假過後,我才有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