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篇: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十五) --- 一個模組板省錢方法 有提到關於MCU EV 版最
常用到的周邊零組件就是輸入的按鍵及輸出的顯示。這兩種也是我們剛開始學MCU 平台時,
最早會碰到的周邊。當然在產品應用上也都會用到這些基礎周邊。雖然不一定用到那麼高階
的TFT LCD 面板,但基礎的LED 輸出到簡單的LED 七段顯示器都有可能。但不可諱言的是:
就是一般 Segment LCD 也是很常見的。看一下我自己剛踏入這個領域所接觸的LCD 顯示器:
學無止境--- 無論是電子技術或是以外的領域---溫故知新,精益求精。 還有賈老師的作品,可以讓我這個充滿科技,較生硬的部落格有一點人文的氣息! ---- 賈老師的真老公!
在前兩篇: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十五) --- 一個模組板省錢方法 有提到關於MCU EV 版最
常用到的周邊零組件就是輸入的按鍵及輸出的顯示。這兩種也是我們剛開始學MCU 平台時,
最早會碰到的周邊。當然在產品應用上也都會用到這些基礎周邊。雖然不一定用到那麼高階
的TFT LCD 面板,但基礎的LED 輸出到簡單的LED 七段顯示器都有可能。但不可諱言的是:
就是一般 Segment LCD 也是很常見的。看一下我自己剛踏入這個領域所接觸的LCD 顯示器:
工程師鍾情技術開發與提升本身的技術能力,無可厚非,也深信唯有技術在身才是
保有自己職場與商場上的競爭力。這樣的概念與觀念是沒錯啊。
但反過來說:你認為到底要保有多少技術在身才夠?到底技術鑽研與提升是要專精獨門
領域呢?還是多方涉獵各領域的讓自己有多種才藝?當然啊,越廣泛的技術領域也有助於
在產品開發的技術整合能力。但說真的啦。現在網路媒體發達,到處充斥著許多DIY 或是
一些職人的技術或產品開發影片。每個影片看起來都有種令人羨慕與充滿著期望心態。
那怕是那些來自於第三世界的一些很牛的職人影片,只要簡簡單單的土法煉鋼的磨,
也可以呈現出令人驚豔的成果:譬如弄個仿真的跑車啊、方便上手電動工具或搞個
機器人或變形金剛等等,不勝枚舉...那就更不說:許多DIY Maker 職人影片了。
但一方面這些影片的真實性?我們也都知道許多網紅也都慢慢養自己的工作團隊,
這些影片可能是經由剪接與美化修飾過的....另一方面:這些所謂的簡化流程的工作模式
真的可以拿到檯面上來談:產品設計、驗證測試、生產品管與銷售品質管制嗎?
從技術轉換成產品設計生產到銷售換取營收獲利有這麼簡單容易嗎?
這個月有個網路影片很紅,就是山道猴子的一生。 所造成的相關社會現象的深入探討。
網路上也有不少從每個專業角度來解讀這股社會現象背後的成因與心態。大家有空
也可以去參考看看,當然也不乏可以找到屬於熱血男兒的一些本性吧。有的分析也蠻有道理。
或許大家也可以探討研究一下。其實當你年紀慢慢的增長,有許多年輕時衝動想做的事,
也會慢慢地回歸到一個比較理性的反思。所以就有許多屬於個人的感觸就會浮上心頭。
這部山道猴子影片故事有一個跟我比較有貼近一點的淵源:就是機車改裝這件事。
記得之前我有提到我有把我的數位CDI 的轉速支援到 15000 RPM 以上,你認為這個東西
是做給誰用的啊?所以啦,機車改裝部品市場我也懂啊。只是你要不要深耕這塊市場而已。
你說:這塊市場好不好賺?利潤高不高?你只要看過影片,深有所感的,應該都知道。
人老了,有甚麼好處?當然就是可以隨時玩玩自己想玩的東西,
只要不要花太多錢,也不用花太多時間---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玩物喪志就可以了。
一來玩這些東西自己要很清楚:是純粹娛樂消磨時間,不是拿來鑽研技術用以賺錢用。
二來呢,就是讓自己還可以保有一些童稚之心,當然以前不懂時,是覺得好奇好玩。
隨時年紀增長,就覺得說:這些玩意兒背後的科學理論或相關知識都已經了然於胸,
也沒覺得有甚麼大學問的。就真的純粹覺得好玩...也算是彌補一下兒時的興趣。
首先這一套是以前我國中時,我的工藝老師給我們的一堂課:馬達 DIY 。
我為什麼對這堂課特別有印象?因為它是我第一堂跟電學有關的工藝課。
一般要學新的MCU 或相關開發工具平台最快的方法就是拿原廠的EV 板子平台切入。
而自從Arduino 這樣的市場產品出現後,不管你是做哪一種MCU 或是相關的周邊
電子零組件廠的,也不用管你公司有多大?你的產品有多先進或多高科技?
大家就照著 Arduino 的公版腳位出EV 平台PCB 版就對了,就連Arduino 自己也知道,
那怕他們現在再推出新一代的產品平台,也擺脫不了這樣的規範標準了。😂😂😂
沒辦法,這個就是一種市場導向啊,你說這樣子的市場不大?這樣子的PCB 電路板的
設計也沒有符合真正產品設計的標準?但他也畢竟是一個切入市場推廣的好平台啊。
標題雖然聳動,但其實內容很輕鬆。也是一個很簡單的硬體 DIY...
現在網路發達,要搞個甚麼DIY 開箱文,都很簡單的啦。有些東西雖然稱不上
是甚麼明星產品,但對喜歡DIY 的宅男工程師們來說:往往就是好玩又實用的東西。
這個DIY 的東西也不難,也沒有甚麼高深的電子電路學問,你說他在學理上不對嗎?
也不能這麼說,但以現許多先進的電子科技技術來說:好像哪裡覺得怪怪的?
我們就來看看吧。
月初本來就是要打算寫一篇USB to UART 的技術文章,但寫這種技術分享文章
真的事先需要一點時間來整理一下相關技術資料,所以要動手寫這種文章不容易。
但我還是希望分享一下這些經驗,當然也可以從中延伸一些技術以外的經驗,
供各位看倌們,可以多想想一些未來在技術養成與就業(創業)機會條件上,有甚麼
可以借鏡的。 這些都不是賣弄甚麼高超的技術能量,而是都是一些工作經驗上,
所碰到的使用需求所累積下來的。我也常說:只要有老闆金主願意付錢給你,
而你也可以從中要求自己的把事情做得更好時,你就可以累積這些技術了。需要的
就是時間與機會而已。玩久了,不成仙也會成精的啦。😂😂😂
所以我也希望藉由一些簡單的技術經驗分享,從中可以協助你點出你未來要思考的
機會與出路問題。(看到最後結論與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