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USB DIY-- 自學計畫(十)

想瞭解之前的...可以點選以下連結:
---
關於USB 自學計畫中關於HID 的應用來說,大概就剩下關於PC Host 的軟體部分,

又因為HID 是走Microsoft 標準驅動程式的,所以,在驅動程式這邊就沒啥好說,

所以,我只要稍微點出驅動程式一些現象之後,最後我會再以原廠所附的上層

應用範例程式簡單說明一下,大概就完成了整個USB 自學計畫中的HID 部分了。

關於 USB HID 的部分真的是自學計畫啦,因為第一:我之前沒有做過USB HID

的產品,這一次要逼著學USB HID 的確是因為有系統應用上的需求,所以,

就開始著手進行了。第二:當然也是希望透過這樣子的機會,剛好也可以熟悉一下

這一家對大家來可能會比較好取得的USB MCU ,如此一來,大家也比較容易可以

跟得上我的相關學習內容的解說。當然啊,透過這樣子的解說或許對您來說:

可能還是有些許沒有交代很清楚的地方,但是,對我來說,應該是足夠我進行系統

應用開發了。至於,您認為不足的地方,我說過了:我不會拿著標準規格書一一的

比對的解說給您看的,因為:這一部份,您真的要自己好好用功念書的。

如果:您自己本身無法從標準的規格書去解讀出USB HID 或相關系統應用的方法的話,

那我會認為您真的要認真的考慮一下:您自己到底要不要走這一行了。

您也不可能想說:又想幹研發工程師,但卻又沒辦法從標準規格書去消化出工作規範,

只是想一輩子最好都有長官或前輩可以罩著您?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很簡單:

人都會老的,永遠會有年輕力壯新生代的工程師出來的...這就是現實人生。
----------------
好吧,我們就來解說一下USB HID 所對應的PC Host 的軟體一些東西,我先說明一下,

我還是只針對Microsoft 的作業系統...唉~想一下還真感慨啦,記得我剛開始寫USB DIY

系列文章時,也只不過短短幾年而已,網路所累積的閱覽人次也才二十幾萬人次。

結果:我們就看到 Apple 之 iOS 與 Google 之Andriod 兩大陣營在科技界的較勁。

反而,昔日大家所倚賴的,或是大家認為學高科技技能所必備的就業利器的Microsoft

作業平台,竟然被冷落一旁了。現在只要您翻開一些短期進修或在職進修,乃至於

所謂就業輔導課程...幾乎都快被以上兩大陣營之行動作業平台所佔據了。

這一種幾乎不可擋的趨勢:我想Microsoft 如果不敢快想出因應對策的話,不要說:

他作業系統上的應用開發程式沒有人想學啦,我想連他自己原本強大的作業系統平台

也前途堪慮。...前幾年當Google 喊出要取代微軟的口號,我還以為是痴人說夢話,

現在我也開始有點相信了,我們當然不是說:微軟會完全被取代啦,只是人們對於

他作業系統的需求也只會停留到目前階段就夠了。已經不需要升級改版,甚至認為

沒必要再做任何未來投資了,這樣子的看法與解讀,對於所謂上市櫃公司來說:

是很危險的。因為股票市場看的是『本夢比』,沒有任何前景或願景的公司,

在股票市場一定會被唾棄的。您看我們上市櫃公司裡,尤其是高科技公司遊戲規則裡,

其實有許多公司他的營收或是獲利其實都還可以過得去,但是,股價就是被晾在那。

譬如:全年EPS  1~2 元都已經算不錯了,但因為沒有願景,也只能被定位成10 左右的

本益比...股價也頂多20~30 元,萬一市場稍微有點風吹草動的,就會被連帶的打成

票面淨值的。唉~...那就更不用說:那一些沒有跟上這一波時代潮流的高科技公司的。

您自己可以去查一下那一些主要營收項目是:微控制器的高科技公司或IC 設計公司的。

不要說營收持平,光要維持損益平衡都很辛苦了,也幾乎包辦了目前類股中低價族群。

高科技界打的是腦力密集的持續戰,不行的,就自己看著辦吧!
------------



上圖應該是我所貼圖中最長的一張圖了,先不看解說。

您可以自己看得出他是什麼東東嗎?!

其實,如果您可以從裡面看出他的USB Protocol 的話,應該算很厲害了,但如果您

還能看出微軟作業系統的USB HID 驅動程式的內容的話,那就更厲害了。

我這張圖是在 Microsoft 作業系統 XP SP2 下插拔時,USB Enumeration 時節錄的。

答案是:當我們USB HID  Device 插入PC HOST 時,作業系統的內定驅動程式會看到您的

USB HID Class 的 Get Report Descriptor 所描述內容,因為:在USB HID  Class 中,

USB Device 至少一定要定義一組 Interrupt Interface。

所以,從圖上您就可以看到當我們USB HID Device好不容易回完 Get Report Descriptor 之後,

PC Host 馬上就透過Endpoint 1 (interrupt  Interface 之Endpoint )來要資料了。

根本我們自己的上層應用程式都還沒打開呢。...這完全是PC Host 作業系統的那一支

HID 底層驅動程式搞的。其實,人家這麼做也沒錯,因為HID 本來就是要定義給

像鍵盤或滑鼠這一種人機介面(HID, Human Interface Device) 的輸出入裝置用的,當然,

當您USB Device 一掛到PC Host 之後就得要馬上動作,才能符合USB plug and play 特性。

作業系統的驅動程式只負責把USB HID 的資料抓進來擺著,您上層應用程式要不要用?

那是您上層應用程式的問題。跟他作業系統無關的。

那至於多久抓一次?其實,依據的是您自己Device Interface Descriptor 所定義的。

萬一您都沒有回的話,會如何?!我有試了一下幾分鐘都不回,作業系統也沒怎麼樣。

本來在USB 規範中,其實資料傳輸本來就是In Token 與Out token ,這樣子的東西,對於

Interrupt Interface 與Bulk Interface 來說:我們光從 USB 的匯流排分析儀來看是一樣的。

所以,只要您有正常的回NAK 完成 In/Out Token ,沒有人會說您是錯的。我講過了,

您要用NAK 擋到千年、萬年的,還是屬於USB 規範內容,就算您是微軟也不能說不對啊。

只是這樣子的擋法,一直不回PC HOST資料內容的您要作什麼用?萬一您上層應用程式

跑起來要這一部份的資料時,作業系統就有可能沒辦法回您資料...您就自己看得辦吧。

好吧,我們就把這些中間的NAK 拿掉再觀察一次:


我就可以發現:雖然我們PC Host 上層應用程式沒有跑,

其實,作業系統的那一支驅動程式,還是幫我們一直抓資料的...

而我們USB DEVICE 也是一直在送資料的。這些都跟我們有沒有打開應用程式無關。

但是我們從前面那個Packet Number 看來:也好像沒有那麼規律性的時間來抓資料,

這跟我們在PC Host 中寫MFC 程式時,用那個Timer 寫程式一樣:從來沒有人會認為

這個時間是很準的啦,...好像跟我們看電腦的時間(時鐘)一樣,沒有人會相信他的誤差

是很小的。我們還是習慣再看一下時鐘會比較安心的。
-----------------------------
好了,我們已經稍微講完USB HID 的PC Host 的驅動程式的基本動作了,最後我們會交代完

在寫上層應用程式時,所會用的一些簡單的函數庫呼叫,之後,我們就又就會將這一部份的

USB DIY 自學計畫,暫時再告一段落了。當然啊,如果有什麼新發現,或值得大家在討論的

我會找機會說明的。謝謝!
(待續)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科技權利金,但是又何奈!

在科技界付出高額的權利金,是很常見的啦,反正這檔子的事,

就如同人家財務長講的,反正公司賺錢或是也懶得投資基礎科技,這種錢不算什麼,

一副付得理所當然的。也根本不會去在乎這個金額。----公司賺錢時都是這一種口氣。

在商言商嘛!只要搞財務的看法沒錯,大老闆也沒啥看法。

但是呢?對研發工程部門來說呢,就比較辛苦了,財務長付了權利金付得很爽,

研發部門就得吞得下且得消化掉這個東西。以前只有一個作業平台,都還好,

反正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但是呢?現在有這麼多陣營?又該壓誰啊?

前兩天朋友有點感慨的說:據他瞭解,國內專門搞Apple 的APP 公司好像不多。

(朋友的看法認為是:國內工程界還是比較缺乏腦袋裡的文化,不知道做什麼APP?)

這一點就有點呼應到這一個結果了,很簡單,只要付權利金可以馬上賺錢的,

這些搞財務的都會二話不說:馬上掏錢,眼睛也不會眨一下。至於您工程部門

該如何評估?該如何執行出績效?那就是您們部門的事。那就更不用說:改採用誰的?

甚至要不要自己投資開發?這種事您就不用跟財務部門提了,他們是沒興趣聽的。

所以呢?結果就是這些國外大廠也落得輕鬆,一開始先給您甜頭吃,等您上癮了,

就來這一招,反正就會有您們一大堆工程師們賣肝幫他們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才說:對於這一種權利金當然得付啊,但是又何奈呢?!您搞技術開發的,

真的會比搞財務的會算嗎?! 是不是?! ...

---------------

PS : 至於國內過去推動的那個高階微處理器的計畫,也沒啥意義,倒不如真的拿這個錢

去付權利金比較快, 而對於國內這些傳統的微處理器廠來說,真的要想一想:

如果真的一樣要付權利金給ARM 之後,您還玩得過他們這些高通、TI 及Freescale 了嗎?!

如果不付?那您也得要想一想:您的未來要玩那一塊市場啊?

沒錯啊,您可以玩那一個連國際大廠不想玩的市場,8 bits 低階的~ 這個東西大家也知道

就像士林夜市的東西...去哪裡買?什麼行情價大家也都知道的。既然是夜市裡的東西,

同樣開店做生意的,就不如批貨擺地攤賣東西了,不用搞得這麼辛苦了吧。

---

權利金喊漲 宏達電頭大

花旗證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微軟有意調高對宏達電Android平台手機授權金,每支從5美元(約新台幣145元)增至7.5美元至12.5美元(約新台幣362.5元)。業界估計,宏達電今年支付微軟權利金至少要增加五成,侵蝕逾一個股本獲利。

宏達電昨(29)日證實,今年繳給微軟的權利金確實會增加,但授權金是否真如外資所言的金額則無法透露。

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強調,科技業支付權利金的作法很常見。宏達電近四季毛利率都持穩在29%至30%,儘管今年可能面臨微軟要求增加權利金問題,但宏達電整體營收也會同步成長,預期加付權利金的影響不大。

Android平台由Google推出,採開放式分享,使用Android平台的手機廠,不需繳交權利金給Google,促成Android平台快速崛起。但是Android手機上使用微軟的服務時,手機廠必須支付權利金給微軟,例如宏達電手機上有msn功能時,即須另外付費給微軟,微軟此舉也可能對其他手機廠形成衝擊。

宏達電去年4月底與微軟簽約,取得旗下Android手機中微軟軟體使用權。微軟透過收取權利金,不僅搶搭Android平台熱賣順風車,也希望增加手機廠Android機種成本,降低Android平台競爭優勢。

花旗證券指出,由於Android平台手機營業利益率約僅10%至15%,此次若大漲權利金,將大幅衝擊宏達電獲利。

宏達電今年首季Android手機出貨量達970萬支,是全球Android平台出貨規模最大的手機廠,今年Android手機出貨量將有倍增的空間。宏達電今年繳給微軟的權利金近60億元,侵蝕每股獲利程度將從去年的約3元增加到約7元;一旦微軟今年調漲權利金至7.5美元,宏達電全年權利金將增至近90億元,無形間吃掉一個股本的獲利。

宏達電可能面臨加收權利金、稀釋獲利的說法,已隨著外資報告與網路討論區悄悄傳開,上周五股價逆勢下跌15元、收1,180元。

【2011/05/30 經濟日報】

-------------

微軟衝WP7市占 槓Android

微軟有意提高對宏達電旗下產品中Android平台權利金,導致品牌手機廠人人自危,業界分析,微軟此舉是項莊舞劍,希望手機品牌多採用微軟的作業系統,幫微軟打天下。

手機作業系統應用平台主要有諾基亞主導的Symbian、Google主導Android、蘋果的iOS、微軟的Windows平台。由於Android極速增長,微軟的作業平台則急速下滑,今年首季微軟手機平台全球市占僅3.6%,較去年同期的6.8%腰斬。微軟除了與諾基亞合作、欲大舉搶回市占之外,更是不遺餘力推廣Windows為基礎的手機平台。業界人士分析,微軟調高Android平台權利金,除了具有減緩Android陣營聲勢續強的消極作用,更希望藉此吸引品牌廠採用微軟的Windows phone以及以Windows為基礎的平板電腦開發,藉此影響市場版圖變化。目前包括宏達電、三星與LG都可能在未來推出Windows Phone 7。

對新崛起的Android平台平板電腦業者來說,只要先前有與微軟談授權,也難逃權利金增加、獲利受到壓縮的窘境。

新聞辭典》Android系統

Android是Google手機、平板電腦等使用的作業系統,開放程式碼給軟體業者,鼓勵更多軟體開發商可以發展應用服務。

手機業者使用Android不用支付Google權利金,包括宏達電、三星、摩托羅拉、索愛、LG等手機品牌廠,皆選擇以Android做為主力的智慧型手機平台。

【2011/05/30 經濟日報】

---------------

Wintel 不再唱獨角戲

過去Wintel獨領風騷,每回Computex電腦展,聽完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的專題演說,便可大概掌握科技業下半年趨勢;但今年,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Thin Client」大行其道,模糊了電腦與手機的界線,ARM、Google、Nvidia、Qualcomm等竄出,Computex不再是Wintel的獨角戲。

今年Computex,ARM全球總裁Tudor Brown、和負責Chrome產品開發的Google資深副總裁Sundar Pichai,都將親自來台,剖析運算科技的變革與進化。

ARM大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已經預告,新一代的四核心Tegra晶片就緒,已獲得五家電腦大廠和五家手機大廠設計導入,推測今年Computex上可看到不少搭載Tegra 3的科技新品。

不論宏碁的ICONIA Tab、華碩的變形平板,或是摩托羅拉的Xoom,這些市面上熱門的平板電腦,清一色採用輝達的Tegra晶片,而非英特爾的處理器,使得Tegra的動態受矚目。

高通、德州儀器、飛思卡爾等晶片大廠,預料也都會在今年電腦展上推出更多ARM架構的系統單晶片(SoC)。

【2011/05/30 經濟日報】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USB DIY-- 自學計畫(九)

想瞭解之前的...可以點選以下連結:
----------
上回有提到說:我們在一般USB 的Homekeeping 韌體管理程式一定要搞清楚,

所有USB SIE 發給我們MCU 的中斷點,因為我們有提過說:如果您沒有留意

這一點的話,您根本很難塞進相關的USB 應用程式,我們拿著人家USB MCU IC

又不是只是拿來學學好玩而已,也不是像老師上課,教完了就沒事,怎麼用?

所有市面上相關的書籍都不會教您這個問題,您碰到問題想問也問不到,

甚至怎麼問?要問誰都不知道?往代理商丟?人家工程師搞不好也是菜鳥,

搞不好還要您教他呢!....

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我之前在USB DIY 系列文章中有提到說:

USB MCU IC 一定要優先處理完USB Protocol 的程式,再來處理PC HOST 交辦的

事宜。否則,當您收到一個USB Token Interrupt 就匆匆忙忙的急著執行相關

應用程式的話,結果,哪知道USB Protocol 上,USB SIE 還發給您MCU 一大堆

中斷,我們都知道:中斷程式都會影響我們韌體程式的Stack 及變數(以8051 來說:

就是那個RAM  Bank的切換),而這一種程式的Bug 卻又是最難追的(問題發生點

每一次不一定一樣,很難複製!)。

在我們一般觀念裡,不管哪一家USB  MCU IC ,大致上這一部份的架構都是差不多的。

至少我還沒有看過不一樣的,所以,我一開始接觸到這一棵新的USB MCU IC 時,

我就有想到這一個問題,但是他原廠資料,也只有交代說:USB 上許多Setup/In/Out ,

甚至Stall 或Reset 等都會發中斷...而原廠給的範例程式也沒有交代,甚至程式裡

根本都沒有處理這一部份的程式。

而您在使用上又沒留意到時,結果批哩啪啦寫了一大堆應用程式,整個韌體程式已經

寫得像狗皮膏藥,或是說:已經一大堆應用工程師們都塞了他們自己程式之後,

在產品實際驗證測試時,才發現好像都一些不尋常的靈異現象,又不容易抓,

最後大家只好全推給原廠,就開始怪人家的IC 不好,不穩...甚至都可以把所謂EMI/EMC ,

全抬出來...一股腦往人家身上推,結果呢?那您還要不要再換另一個MCU 啊?

大家就重新再搞一次?作事情的永遠是最可憐的工程師,如果您自己還不長進的話,

這種事情讓您多作個N 遍,再讓您多換幾家公司也是一樣的啦。
-----------------
好吧,我就從最簡單:在USB插拔時,Enumeration 第一個Get Device Descriptor 來看:



因為他是SETUP-In-外加一個Null-Out ...就是教科書說的:SETUP-Data-Status 啦。

(但是另一種為SETUP-Out- Null-in 也是SETUP-Data-Status...有不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的啦。所以,看中文書或教科書還是要認真一點。也不要光看書啦!)

這一種Get Device Descriptor 就是先Setup 出USB 標準Command (8 Bytes) ,

然後就要跟您USB DEVICE 要資料了。然後PC Host 收到資料後,會回您一個

Null- out 跟您說他收到了。

從上圖中與我的解析說明:您可以看到說:PC Host 是很厲害的啦,他一下完 Setup 之後,

就開始一直跟您要資料:您有看到 143~157 那一大堆回NAK 的IN...代表您韌體都還沒

處理完呢。然後當您好不容易回完資料後,他又一下子就回您Null-out (ZeroSize Packet)。

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實際上我們有收到三個 SIE發給我們MCU 的的三個中斷,

如圖中藍色箭頭所示。注意一點依原廠所附的範例程式來看,其中:從收到SETUP 中斷

之後,一直到MCU 回資料時,其實,我們的韌體程式是一直停留在SETUP 那一個

ISR (中斷服務程式)裡的。所以就說:他一回完資料之後,就又馬上被中斷叫回!

然後又被另一個Null_OUT 中斷叫回。.....

好了,以上是基本的 Setup _In_NullOut 的動作。

那另一種Setup- Out-Null_IN呢?!...他代表的是說:PC HOST會把一些數據資料

輸出給您MCU...這一種在一般標準 USB Enumeration中是沒有的,他需要跑一些

應用程式才有。....他跟Setup -In-Null_Out 不一樣的地方是:

他是Output(Setup)-Output(out)-Input(Null_IN) ,而 Setup -In-Null_Out是Output-Input-Output。



上圖就是一個利用原廠所附的上層應用程式所完成的一組Endpoint 0 的Setup Command。

這是一個HID Class 的Command ,就是 Set Feature 的一個動作。

同樣的,當PC Host 下完Setup Token 之後,我們的USB MCU 也沒辦法馬上可以接收

PC Host 下過來的資料,我們USB MCU 中的SIE 就會幫我們擋著。

直到我們把USB FIFO 清楚整理完畢才可以。...結果,PC Host 一送完資料就又馬上跟

我們要另一個Null-IN 的Status 的回覆,相對於之前提到那個Set Device Descriptor 來看。

連我們回給PC Host這麼一個簡單的Zero Size Packet 的NULL-In  都還會產生NAK。

之後,PC會緊接著下另一組Get Feature 命令,他也是屬於一般Endpoint 0 的Setup Token 。

您可以自行比對一下他跟Get Device Descriptor 是一樣的動作的。就不再解說了。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Endpoint 0 的命令與動作都是如此的,有些命令是沒有帶任何

資料傳輸的...他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USB 的Protocol 動作。

像我們在USB 的Enumeration 中,最後一個Endpoint 0 命令Set configuration就是:



這些命令您就自行參考原廠標準範例就可以了。這一種東西都已經是標準了。

也沒什麼好解說的。所以,我才一直強調說:USB 其實不難,他比UART(RS232)

還簡單,因為您根本無法在這些標準動作外,加入屬於自己的東西。
-------------------
除了這些東西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當然有啊。萬一傳輸的內容大小超過一個

In Token 或Out Token 的最大Packet Size時,他又是如何?在一般來說:

在Endpoint 0 中的  In Token 或Out Token 的最大Packet Size是 64 Bytes的。



上圖就是傳輸資料超過 64 Bytes 時的傳輸結果,我們就可以發現他每一個

In Token 都會產生Interrupt Event 的,這代表著我們的USB MCU IC 對於每一筆我們要

傳輸的資料內容都是要我們自己一筆一筆慢慢整理的..所以您就看到一大堆IN - NAK 。

所以我上回說:那個暫存器的那個幫我計數的Packet Counter 是一點鳥用都沒有。

除非他是反過來定義說:我可以把一大筆傳輸資料先塞進FIFO 中,然後SIE 他自己

可以一口氣傳完再發中斷給我們MCU。..這樣子鐵定效能是比較好的!

但是這一種有點類似DMA 的作法,不是每一個使用者容易搞得清楚的。

我之前也一直強調:傳得快,不如傳得穩。所以,人家這一種USB MCU 的設計方式

我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所以啦。下回如果您要做什麼高效能的USB傳輸介面時,

當您要選擇這一種通用型USB MCU時,就不要太在乎他的傳輸效能了,

您也不要老是把那個 USB 1.1/ 2.0 甚至USB 3.0 老是掛在嘴上。沒有人會理您的啦。
-----------------------
我相信我這樣子精闢的解說,外面應該沒有任何USB 教科書或參考書會教您的啦。

因為人家都不會理您這些最基本問題,人家只要把規格拿出來講一講,然後把人家

USB MCU 用力的 Promotion一下,剩下的就是您自己的事了...啊,您自己還要花

多少時間摸?搞不好,買一本看不懂,講不清楚,然後又得再找另一本,

買了一大堆,看來看去總覺得每一本講的內容還是都差不多,甚至還辛辛苦苦的買

了人家的開發版,結果,搞了老半天還是搞不懂。我相信有許多讀者,從我發表

第一篇USB DIY 文章之後,也就想好好學學USB...但是您真的有抓到學習重點嗎?

等我把這一系列的USB  HID 做完、講完之後,應該就沒有什麼好講的了,

那您學起來沒有呢?!...您要好好加油了囉。

(待續)





USB DIY-- 自學計畫(五)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USB DIY-- 自學計畫---外一章(一)

關於這一系列的USB 自學計畫,一定有很多人想問我說:您為什麼要選用這一家

USB MCU IC 呢?其實這也是代表一個IC 產業的趨勢,我原本也有準備另一家

的USB MCU IC。但是只要您看到以下這兩家關於USB MCU IC 中關於USB 控制

Registers 的說明書比較之後,您大概就會明白我的意思了:

以前賣USB MCU IC 會很搶手,利潤也很好,所以人家原廠會砸錢不惜成本的印那個

精美的使用手冊。打開一看就像一本大學的教科書一樣,也難怪會有老師們會想

拿這一棵USB MCU IC 來寫書,您看:光是擷取書中的一些圖片或文章段落後,

也可以很容易的貼出一本中文使用參考手冊了。您看打開書中的內容,當然也不乏

許多圖片與許多細膩的解說文字。

但是呢?現在您說:還有多少工程師們還會抱這麼一大本原廠的使用說明書來寫程式的?

您光從頭到尾讀一遍書中關於USB Control Registers 之後,大概也想投降了。

更不用說:還要一一的套用到程式裡。以前我們剛學8051單晶片時,以標準的8051

單晶片裡的一些Registers 也算是蠻精簡的...不用花多時間K 大概就可以上手寫程式了。

但是呢?現在IC 您也不能作得太簡單,否則人家會認為您的IC 沒啥特色,功能也不強。

所以啦,這些搞IC 設計的,就非得定義出一大堆Registers 來讓韌體工程師們可以

靈活應用。但不好意思,比較多Registers 的IC 也不一定有比較有學問,只是累死

一大堆系統應用工程師,令系統應用工程師們最嘔的兩件事:

第一:就是這些Registers 一大堆,K 完都快頭昏腦脹的,結果,好不容易K 完之後,

才知道:IC 又要改版了...尤其現在許多 IC 的壽命都是特別短,用沒幾個月,

突然市場殺出個程咬金,結果IC 設計部門為了Cost Down ,也只好再精簡某些功能,

連帶的受影響的就是Registers 的修改與增減。---又要重新來一遍。

第二:這才是讓系統應用工程師更嘔的是:好不容易K 完,也寫了應用程式之後,

才發現:有些Registers 的定義與應用結果不是很匹配?搞了老半天,問一下原始

設計者之後,才發現:什麼功能都有,就是您要的這個系統應用不支援,然後,

就一副要您自己想辦法,否則只好等IC 改版了囉。這時PM 還在旁邊跳腳的說:

"不行,IC 改版來不及,要您在系統應用上想辦法..."。昏倒!我為什麼要幫人家擦屁股?

搞了老半天,...運氣好一點的~或許還有得解,結果就是在一些應用程式上一大堆

看似不合理韌體程式語法...結果:IC 改版後或是工程師們人來人去的

(死的死,逃的逃...)後來接手的工程師就完全看不懂這些歷史包袱在幹啥用的?

人家老鳥就跟您說:反正您就留著不要理他...結果程式就到處一大堆狗皮膏藥看不懂

的程式段落。結果更多的人來人去,最後整個IC 的韌體程式已經2266 了。

-----
好了,講了這麼一段似曾相識的故事場景之後,您就會明白我的意思了。

所以呢,以現在IC 功能越來越強大,當然不塞多一點東西您的IC 也沒什麼賣點似的。

結果:現在許多其實看似壽命不長的IC(類似多媒體IC 啊,或是一些特殊專用IC等),

其實,他們內部的控制暫存器都不少了,隨隨便便一個像是I2C 啊,或是一個外部

記憶體的控制暫存器就不少...功能支援越多的,控制暫存器就越多,密密麻麻的,

不管您懂或是不懂的,就是一大堆,甚至有一大堆您看不懂之後,還跑去問一下

原始設計者之後,他還一副悠哉的回答您說:"哦...這個暫存器我自己IC Debug 預留的,

您可以不用管他!" ,您聽了有沒有有點想找人K 他一頓的?

好了啦,您辛辛苦苦的鑽研完這一棵IC 所有暫存器之後,您就是這一棵IC 的專業達人了。

那您有比較厲害嗎?!答案是沒有。因為我說了:現在IC 改版的速度搞不好比現代男女

換男女朋友的速度還快,您這個某專用IC 的使用達人,不用太久就像過氣藝人一樣。

所以,我是站在各位系統應用工程師的角度為大家未來幸福著想,要學一棵 USB MCU IC

來說:要不要花太多時間去K 一大堆以後不知還有多少機會,或是還有多少壽命可以

享受人稱USB MCU IC 達人的封號。...這又不是傳產那一種類似修車老師傅。

您真的還以為學這種東西有這麼有價值?我跟您說:如果您還可以找到比目前這一棵

USB MCU IC 還更少Control Registers 的,我還是會建議您們再換。

因為很簡單:暫存器越少的,某種程度代表他的IC 功能越簡單,成本越低...

所以,您們就不要以為我在替某一家USB MCU IC 在打廣告,

我說過了:現在賣IC 的,就像是士林夜市賣蚵仔煎一樣,又不是只有您一家在賣而已,

而且啊,賣得還都差不多的耶。反正他們也只會賣蚵仔煎(IC),您叫他們換點新鮮的,

他們也不會,他們就是寧願把這個市場搞爛,搞臭也不願意...他們只相信:

當別人作不下去時,我就可以獨享市場佔有率了,結果沒想到的是:這家作不下去的,

還是有人願意頂下這個店面,繼續在這個行業裡 LDS (台語:"拉豬屎"--- 瞎搞和的!)

這樣子比喻有沒有給它有點過份啊?!!但事實也好像如此喔。

------

PS:我最近也發現一些IC 通路商的業務,最怕遇到的客人是:您都還沒開口報價時,

他就搶先一步的喊出一個讓您左右為難,回去又很難交代的價格。以前我們在賣IC 時,

我們老闆都跟我們說:IC 價格的報法,最漂亮的就是讓客人覺得有點貴,又好像有點

機會的樣子。....結果,現在時代不同了:客人都比您懂得市場行情,反過來一喊,

您都只好說:我回去會跟原廠討論、討論的。...唉。時代真的不同了。

在台灣高科技這行業果然是興盛產業,他真的造就了一大堆相關人才出來,

如果不轉業的,幾年來累積下來,還真的滿街這一行的業務與工程師的。

大家碰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您又換到哪一家了?有沒有什麼新產品啦?

只會越來越多的啦。....我不會騙您的!

...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科技轉向,人才何去?

以下兩篇文章,我認為道理也是一樣的,所以我把他擺在一起,然後下了這一個標題註解。

不過呢?目前台灣科技界還是充斥著以硬體出身,起家的老闆們,

您要他們轉換心境,調整心態把新的投資標的物轉向科技文創人才?

可能是有點緣木求魚啦...可能是:還是再多開兩家IC 設計公司搶老東家市場比較快吧!

更何況台面上一大堆公司都已經應付蘋果產品帶來的衝擊了,還有時間

想這些嗎?!更不用說:您還要他花 20 %時間去物色人才?我說過了:

我們台灣高科技的大老闆們個個都已經親上火線滅火,搞得焦頭爛耳的...

所以文章就看看就好了,就當狗吠火車,也別以為您是念資訊,搞軟體的您就炙手可熱了。

等您碰到腦筋不輪轉的老闆時,或許您根本還沒那個機會碰到大老闆時,

您就碰到那個二流部門研發經理了,您也只有降格成為三流人才被使喚了。

所以,我們從人家文章也看到別人的老闆是怎樣的一個人,那我們家自己的老闆呢?

那就更不用說:我們這些高科技企業的老闆整天腦筋裡想的是:如何降低成本?

下回工廠還要搬到哪裡?!或是看看別人家的東西或市場產品,看看有沒有機會降價競爭?

尤其這一兩年:看到以前曾經往來交手過的公司...譬如原本數位相機的智基(6294)、

天瀚(6225)、鴻友(2361)等或是搞零件通路的海德威(3268) 、普格(3073) 等,

或是以前也曾經是競爭者的倚強(3219)...好像這一兩年的營收與市場產品都不盡理想,

不要說股價啦,連公司淨值都令人捏一把冷汗的。也好像這幾家也好多年都沒有配股配息了?

---- 其實,道理都很簡單:就是蘋果惹的禍啦,千錯萬錯都是蘋果的錯啦...

什麼啟示錄?根本就是台灣高科技的悲慘浮生錄啊!所以啦,人家要搞那個Windows 8時,

誰會理您啦?!我們在做系統設計時,每一個人客人嘛都跟您說:您先別管工廠啦,

等您東西做來了,再來想辦法的啦!...工廠再找就有了啦。一樣的道理:

在人家微軟、Intel 、Google 或是蘋果這些公司眼中:我們就是工廠啦。

您看USB 所有規格書裡,不要說主要規格書啦,連一些分項Class 的規格書裡,

哪一家台灣高科技公司有上榜過的?!我相信虧我們應該還是USB 相關產品產值最大

的國家吧! ....就算人家真的邀您參與時,我們這些公司敢嗎?!搞不好老闆還會跟您說:

參加這個幹嘛?!我們等規格出來,有生意做就好了。...

這些就是我們引以為豪的高科技重點產業。

--------------------

蘋果啟示錄

臧聲遠/Career職業情報誌總編輯

小筆電不敵蘋果的i-Pad旋風,宏碁連續3度下修業績目標,股價崩跌腰斬,執行長黯然下台,科技業的風雲變幻,眼看它樓起、眼看它樓塌,令人觸目驚心。

宏碁與蘋果之戰,牽動的不只是個別公司的興衰,更揭開人才重新洗牌的序幕。在雲端運算的時代,科技產品的硬體規格大為簡化,許多功能直接從網路下載即可,決戰點從硬體轉向軟體與數位內容,而這正好打到台灣科技業的罩門。

在硬體掛帥的年代,電子、電機人才是當紅炸子雞,未來將會讓位給資工、資管等軟體人才,以及影像多媒體設計、資訊傳播、遊戲等數位文創人才。同樣與蘋果對壘,宏達電不僅立於不敗,公司也登上股王、老闆躍居首富,看看王雪紅不惜重金吃下香港TVB電視台與多家手機遊戲公司,積極在數位內容進行布局,並大舉網羅國內頂尖軟體好手,未來科技人才誰領風騷,答案已呼之欲出。

如何汲取台灣充沛的文創能量,攸關台灣科技業能否重新翻身。在這次花博會中,夢想館展示的數位互動藝術驚艷全球,也為科技與文創的結合,點出一條全新的道路。唯有植入文創的基因,科技產品才不再是沒有靈魂的硬殼,正如賈布斯在皮克斯(Pixar)動畫工作室的沉潛,成就了蘋果王國的霸業,台灣也需要更多喜愛電影、奇幻文學、遊戲動畫、數位閱讀,身上流有文創熱血的科技人。而台灣文創產值相對於科技業,不啻九牛一毛,文創人若能克服科技恐懼症,勇於跨界嘗試,將有希望從窮酸的邊緣產業,進佔主流科技業的神經中樞。

在硬體製造領域,「上肥下瘦」成為產業定律,台灣科技業「力爭上游」、進軍上游關鍵零組件與材料,企圖心相當明顯,從太陽光電矽晶圓、電動車鋰電池、到LED藍寶石基板,布局動作都已展開;而日本震災的斷鏈效應,更為台灣提供絕佳的契機。愈是朝上游研發走,愈有賴於物理、化學、化工、材料等基礎科學人才;台大物理系去年擊敗台大電機系,躍居大學指考二類組的第一志願,正反映了人才板塊移動的趨勢。

未來開拓中國內需市場,從餐飲、醫療到科技業都需要商管人才;而台灣內需市場在陸客商機加持下,各行各業則都需要觀光人才。人才市場劇烈洗牌的此刻,從學生到上班族,務必請多留心財經時事,否則宏碁的冏境就是你的寫照!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5月號(421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

李開復:老闆要放下架子去請人才

http://www5.cnfol.com/big5/news.cnfol.com/110513/101,1596,9860747,00.shtml

IT時代週刊》
一個特別重視人才的老闆,他就必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三顧茅廬去招人,而不是說招聘是人事部門的工作,你們自己去做。任何一個好的老闆應該至少把20%的時間放在招聘上。我從來沒有少過20%,我曾經的老闆比爾·蓋茨也從來沒有少過20%。而Google的前任CEO施密特要親自審閱每一家公司將要雇用的人。想想,一家員工達2萬多人的公司,一年可能要雇用好幾千人,但是每一個人他都親自看一遍,他甚至可以不參加戰略並購方案討論,而去看每一份簡歷。

  為什麼要這麼做?真的是因為他能判斷誰該雇、誰不該嗎?不是,重要的是,他認為,作為領導要以身作則,要讓整個團隊知道雇人不是這麼容易的,公司的人才標準非常高,不要隨便雇用人。儘管這麼做程式上慢一些,但傳遞了一個資訊:大老闆重視人才的程度非常高。

  在世界上,總有一些很優秀的人不想去微軟,比爾·蓋茨就會放下身段,花很多的時間來說服這些人加入公司。曾經有一個很厲害的人,叫做傑姆·萊恩,手裏有不錯的軟體,想自己創辦公司,為了邀請他加盟微軟,比爾·蓋茨親自跟他約見幾次,傑姆·萊恩說:好吧,既然你願意見我,我不能不見。比爾·蓋茨說:微軟很好,你要不要來我們公司?傑姆說:不,你們的產品是我見過的軟體中做得最爛的。

  比爾·蓋茨怎麼回答?他當時並不是首富,但他是天才,已經上了媒體,他說:傑姆,正因為你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做得爛,才需要你來拯救我們。他心裏覺得他的產品做得爛嗎?不一定,他是為了吸引這個人才。兩人見了幾次面後,比爾·蓋茨感動了傑姆,最後傑姆才來到微軟。

  記得1998年我加入微軟的時候,希望招入一個很牛的同學。第一次找他的時候,他說:不行,我在IBM,負責深藍計劃,研發打敗國際象棋冠軍這樣的一部機器。我說:沒關係,就是聊一聊,他不來。

  第二年又見面,還要請客,還是不行。又一年,他的深藍程式打敗世界象棋冠軍了,我說不錯,這次可以挖他了,我說:你已經打敗世界冠軍了,要不要來我們這邊?他說:不行,公司還有項目。

  又過了一年,IBM深藍計劃解散了,這個團隊不存在了,各人做別的事去。我想這次可以找他了,我說:你打倒世界冠軍,又沒工作了,總可以來吧?還不能來。他說:開復,我還沒交過女朋友呢!當時他40歲。我說:沒關係,趕快來,我們在北京,可以給你介紹女朋友。他說:我沒有交過,但已經找到了合適的,我的女朋友在加州,我必須去加州工作。我說:好,那你去加州。下次去加州又找他吃飯,他說:我正在戀愛中,我想以後再說吧。

  終於有一天,他告訴我:我要結婚了,我太太要去北京工作,現在我可以來你那兒了。當時我已經不負責中國區,調回微軟總部了,我說:太好了,我們趕快安排吧!最後微軟總算把這樣一個人挖到手。五年、五頓飯,我就是這樣的鍥而不捨。公司領導認為,這樣的天才,40歲沒交到女朋友,就憑這一點也要挖到手。

  企業領導人不要有我已經是CEO,我是總裁,而他只是一個工程師這樣的觀點。只要是一個重要的崗位,或者你的團隊告訴你某人很棒,你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說服這些人加入。我在創新工場前三個月的時間都是說服人加入,現在不是100%的時間,我相信20%-25%肯定還是有的。

  記住,招人的時候還有一些準則。在我工作過的三家公司蘋果、微軟、Google,都有同樣的一句話,這句話有一些人不喜歡聽,但事實如此。這句話就是:一流的人雇用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用三流的人。

  如果你是很厲害的人——不是說整個人一流,也許你擁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溝通能力等,你很自信、很受人尊敬,不會在乎雇用另外一位一流的人,因為我有足夠的自信雇很棒的人。也許對方的智商(IQ)很高,但沒有關係,我經驗比他豐富,我技術比他強。

  二流的人就會有些不自信,一般的經理大部分都不是一流的人,這是一個事實。非一流的人更喜歡雇一些自己管得住的人,這並不只是對方經驗比自己差,而是樣樣都不如自己,非常聽話,可以管得死死的,叫他做什麼就去做,叫他跳多高,他就跳多高。但是這樣的人就把公司搞砸了,公司就開始走下坡路。

  微軟、蘋果、Google這三家公司都非常相信這句話,當然,不是每一家公司必須要做到這點,在工廠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也許你只是用在管理團隊上,也許不必應用到你的公司裏,但是作為老闆都應該記住這句話。因為如果你雇十個比較聽話、比你差的人,他們再雇十個比自己差的人,再雇用一萬個更差的人,當公司發展到一萬個人時就完蛋了,都是很差的,你的公司怎麼行?所以要儘量找一些非常優秀的,最好是在某些方面比你優秀的人。

----

抗蘋果 Win8拚明年上市
 為了對抗蘋果勢力,微軟正積極開發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8」,傳出微軟已號召英特爾 、英偉達、高通等晶片大廠,組成「整合開發計畫」(IDP) ,但獨缺台灣系統廠商。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為了對抗蘋果勢力,微軟正積極開發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8」,傳出微軟已號召英特爾 、英偉達、高通等晶片大廠,組成「整合開發計畫」(IDP) ,但獨缺台灣系統廠商。對此,經濟部技術處處長吳明機表示,台灣不能缺席,會與微軟溝通,爭取台廠加入。

微軟Windows 8 作業系統開發計畫啟動,此次打破「Wintel」框架,預料將同時推出支援X86和ARM等不同架構的作業平台,以配合平板電腦等新型行動運算裝置的流行。

最近市場盛傳,微軟為開發Windows 8 ,已經號召英特爾、超微 、英偉達、高通、和德州儀器等五大處理器晶片廠,組成「IDP」計畫,將共同負責Win 8的前期開發。不過,裡頭成員獨缺宏碁、宏達電、華碩等台灣系統廠商

廠商認為,除了Google的Android之外,微軟的Windows 8將是其他廠商對抗蘋果的重要武器,而市場競爭激烈,業者擔心如果被排除在IDP計畫之外,可能錯失先機。

為此,經濟部得知國內科技業者處境,由吳明機親自出馬,擬與微軟溝通,爭取台灣廠商或工研院等法人研究單位參與。

吳明機說,在PC時代,台灣一直扮演重要角色,長期以來與微軟併肩作戰。最近幾年蘋果陸續推出iPhone、iPad等熱門產品,刮起旋風,要不是台廠在設計、製造上提供許多奧援,蘋果恐怕沒辦法這麼快取得成功。

這回微軟開發Windows 8 ,想要對抗蘋果,如果沒把台灣廠商考慮在內,絕對是失策。他強調,台灣不能缺席IDP 計畫,政府會盡全力協助。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施振榮:品牌不比代工賺 盡社會責任(轉載)

其實,最近看了幾家上市櫃公司的老闆,也覺得他們也蠻可憐的。

(不過,朋友都一直勸我說:"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您看前兩天寫的那個M 公司的老闆,員工領飽了股票全都落跑回家享清福了,

您還要親上火線在那邊親自督軍,結果您的同輩伙伴全退了享福,您也只好年紀一大把的

來隔代帶領另一世代的人衝...還有,昨天另一家M 公司的董事長還要親自與電視財經新聞

連線護盤...您是替公司股價護盤,但看在那些領飽飽的退休員工來說:又是如何心境?

那就更不用說:另一位年紀一大把,還在生孩子的老闆,還為了工廠事故親自坐陣。

結果,人家資金市場也不捧場...(好像他新婚之後,工廠就衰運連連喔?!)

這些高科技的老闆們,啊也沒看到什麼充分授權的分層管理理念或經營哲學?

我們再來看國外那些高科技公司的老闆們,有如此這般的勞碌命嗎?!

您有看到人家賈伯斯每天親上火線的嗎?!那就更不用說:比爾蓋茲了。

所以,電影中大老闆們那一種遊艇、度假勝地、寬廣綠地的豪宅等。都跟我們台灣

這些高科技老闆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您不能說品牌不比代工好賺,因為在台灣口中的品牌做的也只是大家都可以複製

的產品規格。裡面沒有太多的產品創意與市場區隔啊。所以啦,也只能說:

盡盡社會責任,但是呢...以前或許可以,現在呢?太低的毛利或流失的競爭力真的很難

再照顧到許多員工了。已經是明顯的世代交替了,大老闆們光看您們這麼勞心勞力的

南北奔波。嘴吧裡說出來的,跟大家實際看到的...我想應該會給年輕一輩不同的解讀吧。

-------------------------------------------------------

施振榮:品牌不比代工賺 盡社會責任

來自各校EMBA學程的學員們日昨參加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所主講的「品牌全球化與企業再造」企業論壇。施振榮指出,宏碁經營品牌是出自使命感,他直言,做品牌不一定比代工好賺,但是試想:如果你在歐洲看見每三台筆電就有一台是Acer(宏碁),你的感覺如何?他說,蘋果也許比較賺錢,但是宏碁的市佔率一定比較高。

五月21(六)晚間,「品牌全球化與企業再造」企業論壇由政大商學院院長陳春龍引言,並由政大商學院于卓民教授主持,與談人為交大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施振榮的演講內容分別為品牌經營、企業文化建立、全球化經營與企業的變革管理。

施振榮一開始就破除大家對品牌經營的許多迷思,例如品牌不一定比代工好賺、控制管銷費用比控制成本重要、要訂單更要講究訂單品質等等。

他也指出,品牌的價值取決於品牌定位,因為品牌的價值等於品牌定位乘以品牌知名度。他說,品牌是有生命的,品牌要有創意,顧客才會記得你。他也說,品牌是長期的智財權,未來的時代將是「智權品牌密集」的時代。

施振榮也說明宏碁如何轉變及改革內部企業文化。他強調「信念加上言行」,即為打造企業文化的幸福公式。他說,主管與員工間的溝通與共識都必須自組織還小時就要開始建立,並從簡單的口號,來建立開始建立企業的共識。他不諱言的說,宏碁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也曾遭遇多角化經營、拓展海外分公司所造成的內部文化的挑戰。

施振榮最後表示,他在2004年底交棒,深深感到「霸道」雖能做大,但「王道」才能做久,西方社會注重霸道治理,但是企業不能只靠一個人,他意有所指的說,宏碁從八零年代創立至今,歷經了數次組織再造與變革,面對近來企業內部的人事更替,宏碁堅持走出自我的台灣價值,並以王道而非霸道的精神治理。

他說:「宏碁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盡社會責任。」此言令全場聽眾為之動容。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1/05/23 台灣醒報】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USB DIY-- 自學計畫(八)

想瞭解之前的...可以點選以下連結:

USB DIY-- 自學計畫(六)

USB DIY-- 自學計畫(五) -----

關於F3xx 系列有關於USB 應用參考韌體程式有兩支:

1 : USB_Bulk : 就是我在(一)~(五)中所用的。 這一隻範例您是需要外掛屬於自己的

PC 端的驅動程式的。我想這一種USB應用大家可能都比較害怕吧。

2 : USB_HID : 這一隻範例程式用的是標準Microsoft 的驅動程式,但我想您也不會只拿來

寫滑鼠或鍵盤吧,自從iPhone/iPad 創造流行之後,作滑鼠、鍵盤的廠商應該都在那

剉著等吧。

鍵盤的就不用說了。至於滑鼠功能,我想多點觸控屏的特性應該跟傳統滑鼠的定義不同吧。

當初USB 在HID 中定義滑鼠時,應該也沒想到多點觸控吧。---詳細的規格我就不知道了。
-----
我們也發現這兩支範例程式的程式風格,應該是不同人員撰寫的,所以,如果您要同時參考

這兩支範例程式時,最好有心理準備。以我自己本身經驗稍微看了一下他們的程式的架構,

不要說其他USB 特殊應用功能,光是處理USB Chapter 9 標準命令來說:我都覺得

這兩支原廠的範例程式都寫得不好。尤其對於USB新手要學習 USB都有不容易的盲點。

更何況當您是沒有寫過多少 8051 單晶片C 語言的新手來說:可能更難了。

我們就以USB_HID 這一支程式來簡單說明一下,我之前在USB DIY 一系列的基礎USB

系統說明中有說過,所有USB MCU IC 幾乎全都採用所謂的Interrupt Event 來處理

所有USB 匯流排上的所有USB Token (包括RESET、SUSPEND、STALL 、SETUP、

IN 及OUT 等,尤其是後面那三個SETUP 、IN及OUT 幾乎就是佔去絕大多數的USB

 匯流排 Event 。)

所以,如果您真的沒有好好的掌握這些USB 匯流排上的Interrupt Event 的話,

您要好好的維護您的USB 韌體程式是很辛苦的,您以別以為只要套用原廠的範例程式,

稍微改寫一下就好像很好用了,其實不然,如果您的USB 系統應用稍微偏離一下原廠

的範例功能外,您可能就完全掌握不到人家原廠USB MCU IC 的精髓了...
---
(其實,我也沒說人家原廠USB MCU IC 就一定很好用,或是說您就非用不可,

我說過了,現在賣MCU IC 就像士林夜市賣蚵仔煎一樣,大家賣的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就看您自己喜好程度,不喜歡的您就再換一家嘛!像這系列的USB MCU IC 也沒有

想像中那麼容易掌握,您別看他一些 Registers 好像不多,更何況還有一些像廢物一般的

無用的Registers ...連原廠的範例程式都沒用,譬如:FRAMEL/FRAMEH、INMAX、

OUTMAX等等這些暫存器,以我們用過USB 經驗來說:反正都還要定義自己的傳輸參數,

給這些也沒用,就算我們拿來檢查一些USB 狀況來說:如果這些東西都已經出錯了,

那大概這一棵USB MCU IC 也不能用了,也會被應用市場給唾棄了吧!

所以有些搞IC 設計的老是會偏離系統應用角度,搞一些有的沒有的暫存器給我們用,

也都不一定對於我們系統應用有所正面幫助的...這一點您自己本身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
----
我們就作一些簡單的示範來說明一下:

(注意:我們講的還是很基礎的USB Chapter 9 標準命令的韌體程式的掌握程度,

這一部份套用在另一支USB_BULK 範例程式也是一樣的!)



首先我們先把一個簡單的 I/O Toggle 擺在 USB_ISR 中,來觀察所有的USB interrupt Event,

只要有任何USB Interrupt Event 發生就可以觀察得到,然後我們就可以利用USB 分析儀

來觀察每一個USB Interrupt Event 的發生點(程式進入點)。



結果,這是一個最簡單最基礎的USB Enumeration 第一組命令:Get Device Descriptor 。

我們就可以發現每一個 SETUP/IN/OUT Token ,,,我們的USB MCU IC 都會收到Interrupt

Event。但是原廠的範例程式並沒有把每一個Interrupt Event 作適當的判斷與處理。

當然啊,如果您真的覺得您USB 系統功力真的很好,您都可以把這些Interrupt Event

 視而不見,我也沒意見,但我說過了,等下回您突然要又不同的USB 系統應用時,

您最好可以自行處理與應付。但我個人覺得:

如果新手在學USB 韌體時,沒有留意到這個東西與流程時,可能是很難掌握USB 韌體的。

對於這部分的韌體,我是覺得原廠這顆USB MCU 還有一個很搞笑的地方,

他裡面有定義一段韌體:



如果照原廠的說法:您發現這一個中斷旗標(SUEND)發生時,您就可以作如此處置。

但我是覺得如果在USB 匯流排上發生這個問題時,大概您的USB MCU 也掛了吧。

因為USB 匯流排上也不太可能只掛您一家的USB MCU 啊...而且現在USB MCU 的相容性都

很高了,我想會發生說:當您明明已經完成OUT Token 然後在等 In Token時,您的USB SIE

還可以解到一個屬於您的OUT Token...您該不會怪人家USB HOST IC(主機板南橋晶片)

有嚴重疏失吧?!這可能在早期還有可能,現在應該沒有了吧。至少我都沒碰過啊。
----
我們再回到之前那個USB Interrupt Event...我們可以看到明明有這些USB 中斷,那您知道

這些USB 中斷對應到您韌體程式的哪一段嗎?!...答案是:都沒有。原廠的範例程式沒寫。

所以,我們就稍微改寫一下原廠的範例程式:



加入這兩段程式,然後也Toggle 一些I/O 再來觀察實驗結果:



果然我們就完全掌握住每一個USB Interrupt Event 的程式進入點,至於您要不要做一些對應的

系統應用,就看您的本身在系統應用上的需求了啦。
---
當然啊,我們在真正的系統應用上,也不能只有加這兩行而已,否則,這種程式的寫法就是

貼狗皮膏藥的作法...真的不值得鼓勵去做。

最基本的問題是:原廠所附的這個程式在USB 控制流程上的韌體程式的寫法不夠

明確(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其實,如果您也像我一樣看著USB 分析儀的答案也未必能夠

很快的去解讀程式的含意...但是難道沒有人跟原廠反映過嗎?!
-----
對於這一個這麼簡單的原廠韌體程式的修改實驗觀察,我們不是要說原廠的程式不能用,

我說過了,我也相信可能也有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到這一點,就劈里啪啦開始作系統應用

發展,對於一般基本的USB 應用應該還好,但如果您是要做類似USB_BULK 那一種有

自己驅動程式,有自己的Vendor Command 的...您還是最好熟悉下這一個問題吧,

但對於我來說:能改寫或作這個實驗,對於我們可以很快的熟悉及瞭解這一棵

USB MCU IC 的每一個USB 控制Registers 來說:是更容易明白與清楚其用法的。

或許您也可以參考這一個作法試看看。
----
PS : 其實,原廠這樣子寫USB 標準流程韌體(我們俗稱的USB HomeKeeping 程式),

不是很好的寫法,對於一些想學這一棵USB MCU IC 的工程師來說:真的沒那麼容易上手,

但我也說過了:對於許多USB新手工程師來說,大部分都不會太質疑或甚至改勇敢的去改寫

一個似乎可以用的程式...這個就是我們台灣科技教育制度的習慣,也造就了我們在工程技術

與產品開發上那一股"Me Too" 的產業文化。...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待續)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USB DIY-- 自學計畫(七)

想瞭解之前的...可以點選以下連結:

USB DIY-- 自學計畫(六)

USB DIY-- 自學計畫(五)

-----

在真正利用一般標準USB Controller 之前,一定得要先對於USB Controller 的

基本架構與規格要有一定的瞭解,否則當您碰到一些系統應用時,您自己

心裡會因為有點心虛(對於USB Controller不瞭解而產生疑慮),這是不好的。

尤其是對於我們專注於應用系統開發工作時,而且現在有很多單晶片微控器,

都已經不是像傳統一般的標準單晶片MCU,各家MCU 都會有點些許差異,

如果您不好好看一下這些原廠的技術文件的話,您就有一些資訊流失,當然啊,

您會覺得因為原廠的資料都是英文的,閱讀上可能會有所辛苦,然後想偷懶的找

有沒有中文翻譯版本,不好意思,市面上有很多這一種類似的中文書,大多是學校老師

或一些想兼職賺外快的人士隨手寫一寫或翻譯的...也都未必真正把這些技術文件的內容

真正的落實在實驗或實際應用上,所以,常常根據中文的描述自己作一遍時,

總覺得怪怪的?但又不願意懷疑書上所提的。您看我們在探討這一系列的USB 原廠範例時,

我們就發現了許多錯誤與奇怪之處,那更何況只是拿這些原廠資料翻譯的技術文件呢?

我說過了:原廠技師也是人也會出問題的,只要您懂得一些基本原理或作法,其實,

都還是可以開發出不錯的系統產品的。畢竟,人家也是真真實實的把一些該提供給客人

的相關產品資訊公開給客人參考的。但在這也不得不提醒一下各位,

這些都是國外公司的作法,有些國內的相關類似的公司或相關產品,

他們所提供的資料或內容,您就要小心了。

因為以我個人的使用經驗,國內或是大陸的相關原廠資料都會避重就輕的把一些很關鍵資料

一筆輕輕帶過,那一種似有似無的工程數據您就要特別小心,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國內有許多單晶片MCU 廠也都會跟上國外公司潮流的標榜自己家的MCU 內部也有提供

震盪迴路,說什麼免掛外部震盪器...也可以工作。好了,就說到這裡點到為止。

甚至還給您美化數據...以下是國外的原廠資料:

其中國內MCU IC 針對這兩項,第一:什麼是  1T 的8051?或是什麼1T 的MCU,語焉不詳,

結果仔細一查,什麼一下子什麼Long Jump 還是 2T 、查TABLE也不能 1T或是一個乘除法

還是要4 T...8T 的。

再跟您說:如果您真的要跑到規格書上說的24MHz 的話,您的工作電壓最好高一點....等等,

不在規格書上的但書說明...好像誰沒留意誰就跟著倒楣。人家的就很坦白跟您說:

只有 70% 的指令是 1T 或2T...這樣子誠實的寫,我們反而還會比較留意的處理,

反而在系統應用上會多加注意,所以人家說:國外的MCU 好像比較穩定,其實不是,

是因為人家誠實,所以我們系統應用工程師會特別留意處理,國內的那些MCU廠,

都好像生怕人家知道他的缺點,避重就輕的~然後被人家抓包之後,再來找FAE擦屁股,

難怪老是被冠上東西不好用的負面形象...反而賠了商譽而得不償失。

第二個就是我們說的:內部震盪迴路...相較於人家坦白從寬的指令效能說法外,

人家倒是明確的指出就是 0.25% 誤差,這一點反而國內就更沒有明確的表態數據了。

其實這種東西工程上就是怕兩種因素:一是溫度漂移,二是工作電壓漂移。大家也知道。

我們也知道人家一開始作MCU 時,這一家國外MCU都有附所謂的內部TEMP Sensor。

您以為人家吃飽太閒幹嘛附Temp sensor 給您用?當然就是他自己內部要做震盪迴路的

溫度補償啊...(想您也應該猜得到吧!)好了,國內的MCU IC 廠就想省這個東西,

(或許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吧!),結果就想偷,心存僥倖看看客人會不會留意到這一點。

結果,東西量產之後,真正碰到惡劣環境後,才知道事情大條了...相較於當初業務

拍胸脯的品質保證時,這時候就想低調處理或是逼著FAE 工程師去客人那邊做作樣子

看看可不可以打混戰蒙混過關?最後再叫FAE 工程師排排站的夾卵蛋賠不是...

所以,您不要以為人家日本大地震造成 瑞薩或日系MCU 大缺貨您就高興?市場缺口

還不一定輪得到您來接手的啦。您以為您們家的MCU 跟人家的MCU 是同一個檔次的?!

這一種MCU 就跟搞玩具MCU 一樣嗎?!...

------
所以,大家還是要真正的養成習慣察看原廠原文的技術文件資料的。

首先我們看一下一些所謂USB 專用的MCU 控制器他們的標準架構:

就是包含了 USB Tranceiver ,這個東西是類比的東西...就像我們在用UART轉成 RS232 用

的那一個什麼 MAX232或是類似的轉換IC 啦...第二個部分就是USB 專用的數位邏輯的SIE

(Serieal Interface Engine) ,在USB 匯流排上的那些PID 或是SETUP、IN、OUT 或是什麼

NAK 或 ACK 這些訊號都是屬於他要負責的...還有資料的進進出出還有與標準MCU 之間的

介面也都屬於他,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真正的MCU 就在最右邊,跟這些USB 就沒有多大

的關係,這就是我們常看到一般MCU IC與專用USB MCU IC 不同之處。這樣的架構是比較

容易模組化,我們也就常看到市面上一些USB MCU IC 的基本架構都差不多的啦。

原因也在此。

所以,您就也可以看到USB 專用的記憶體FIFO 也不一定要長在MCU 這一邊...

這樣子的IC 架構也比較單純容易套用到不同MCU 需求上。不一定您的MCU 要 8051 或是

MicrpChip 或是AVR 甚至32 Bits的ARM...都可以容易整合的。

這一家的USB  MCU 在USB Transicever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不用在外掛D+/D- 匹配

電阻,早期我們在作USB時,這兩線上都還要串接  27 歐姆的...他就不用了。

另外,我在早期寫過一個USB DIY 文章中有提到D+ 上一個提升電阻的使用技巧,這一個

USB MCU 他在IC 本身的USB Transceiver 上就有提供這樣子的功能,就可以讓您在

系統上很方便的使用硬體的重複插拔功能。

接下來的這一張圖所要表達的是:我上述那一個模組化的IC 設計概念,您會發現在一般

標準的MCU 上只要兩個Registers (USB0DAT 與USB0ADR) 您可以完全處理與控制

USB 功能方塊。因為您不知道您原來標準MCU 上面有多少Registers 空間可以塞進

因為增加USB 功能之後,所需要增加的Registers 空間...

這樣子的架構就很簡單只要增加兩個Registers 位置就可以了。

(像8051 的 特別暫存器空間是在80~FF 之間,而且還要負責周邊電路的存取暫存器,

譬如還有ADC 、SPI或是PWM等等 ...其實空間使用是非常受限的!這樣子只佔兩個是比較

好一點的!當然有些公司會直接把這些暫存器移到xDATA 上...但我們知道8051 對於外部

記憶體的存取效能沒有比較好,而且您也不一定保證外部記憶體空間會不會被其他應用佔用

...甚至像PIC Like MCU 就沒有這一塊記憶體定址位置...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同樣的道理:一個USB 控制介面到底要提供多少個 Endpoint 才夠用?

而且在實際應用上,每一個 Endpoint 在硬體上都是直接指到一個固定的FIFO上...

所以,我們也就可以理解到在USB 控制暫存器為何在處理Endpoint 或FIFO時,

也會採用類似的兩個Registers (USB0DAT 與USB0ADR)的作法...

這樣子在未來設計與系統擴充時,系統應用工程師

的設計變更是比較輕鬆一點的!----這一點可以體會瞭解嗎?! 這是您在瞭解系統應用之後,

您也會慢慢懂得如何在IC 架構上開規格的系統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好了,我們也稍微整理一下這一棵USB  MCU IC 的一些控制暫存器,其實已經算很少的啦,

如果您有機會看過類似MP3 外帶USB 或是隨身碟專用IC 的USB 控制暫存器的話,

這樣子的暫存器數量算很少很少的啦...所以,您真的不要以為要看、要瞭解這暫存器是很難

很辛苦的。當然,我們也可以瞭解這樣子USB MCU IC 的USB 效能也不會比那些專用USB IC

好的啦...因為他們畢竟都是一般通俗常用的USB 控制IC...從這一點的應用市場來看,

我們也知道USB 3.0 在硬體上已經有一點不是很相容USB 2.0 了,像這一類的USB MCU IC

也都只做到USB 2.0 的 『Full Speed』...(其實還是USB 1.1而非USB 2.0 的High Speed)。

所以,在主機板上要真正淘汰掉USB 2.0 也沒那麼容易的...這也是USB 3.0 的市場思維問題。

(其實,USB  3.0 出來有點『生不逢時』,因為搭著iPhone/iPad 潮流,

人家產品講的是軟體附加價值,不再盲目的追求硬體極限...所以,過於強調硬體效能的

USB 3.0 就比較受不到市場的關愛眼神...他可能只是要拿來跟SATA 比較而已!)

從以上的說明,我們就知道他的 Endpoint 這一個 INDEX 暫存器的設計用意了,

也知道這樣子USB  MCU IC 未來擴充也可以達到 16 Endpoint...

好像Cypress USB 就是這樣子。

但在系統應用上,真的會用到麼多 Endpoint 嗎?!如果沒有用到,只是增加IC 本身面積,

增加晶圓代工與減少IC 晶圓量產數量...對於銷售競爭力是有負面效果的,這就見仁見智了。

至於0x20-0x23 那個 Endpoint FIFO 的定義,道理也是一樣的,我們就不說明了。

-------------------------
好了這一個章節我們從很基本的USB MCU IC 的基本架構來看USB 控制暫存器(registers)的

基本定義精神,我們就可以好好的進一步聊解USB MCU IC 該如何透過這些registers 來完成

USB 傳輸控制與USB 韌體程式設計了。

(待續)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彼得原理:為何上司總是無能?(轉載)

在中國人傳統觀念裡,官大學問大。對於公司組織來說:您如何讓有研發技術的人,

可以安身立命的為公司效力?!....好像很不容易,因為在同儕之間也會產生排擠與猜忌,

所以,這些理論與學理看來對於一些高科技公司也好像沒什麼啟發作用?

甚至我說過了:還有公司還反向操作,利用升官之際,把您功夫給廢了...

避免他日投效敵營,為自己塑造潛在威脅,所以,許多聰明的工程師就會主動提前跳槽,

避免陷入升遷之後,因績效不彰而武功盡廢,作繭自縛...讓自己陷入生涯規劃迷失。

所以,如果有一天您因技術卓越而升遷,不要太高興...因為彼得定理跟您說:

有朝一日終究您會高高的從雲端摔落的。....好像宏碁的蘭奇就是如此。

所謂勝不勝任自己那個職位?!也好像也不是您自己可以定義的。對不對?!

"...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於1969年出版的「彼得原理」一書
就發現了,也就是人們會因為自己的能力特質限制,升遷到一個無法勝任的位置就停
住了,導致穩定組織中到處充滿不適任的人。....
"

這就是很多大公司、老企業很容易出現的人事包袱問題。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人家專家早在40 幾年前就已經探討發現了。

...

PS:  以下兩則新聞...如果依照各公司對外的說法的話,這麼好的位置,這好麼好機會,

為什麼還要頻頻換將呢?!大家心知肚明!

-----

矽創敦南 總座換人

半導體業昨(19)日高層人事變動頻傳,剛開完股東會的面板驅動IC廠矽創(8016)宣布,總經理李盛樞轉任執行長室顧問,總座職缺由董事長毛穎文兼任。

敦南(5303)昨天也發布高層人事異動,總經理陳健志因個人因素辭職,公司找來前Fairchild半導體總經理郭裕亮接任。....

----

蔡明介親上火線督軍200天 聯發科高層大換血

華夏經緯網   2011-05-18 11:11:36  

429日,聯發科在對手展訊坐大之後,第一次交出第一季財務季報成績單。聯發科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 39%;第一季毛利由去年同期1854000萬元,掉到918000萬元,營業凈利較去年同期下滑70%,唯一 的好消息是,總經理謝清江表示,公司毛利率將趨穩,打破連6季下滑局面。消息一齣,瑞信、大和等外資紛紛上調聯發科 目標價。

    但聯發科的挑戰,其實才剛開始。這200天中,蔡明介面臨的是人才和市場兩大挑戰。從季報來看,蔡明介經 歷了一場苦戰。

    考驗連連!流失三大將,市場被瓜分

    從去年1018日,聯發科原手機事業部負責人、第二事業 群總經理徐至強離職

    去年底,因為產品決策失誤和競爭對手展訊崛起,蔡明介不得不親自回陣督軍,和對手展開苦戰。

    培養了56年的人才,在這場激戰中紛紛流失。今年初,原先負責聯發科最重要山寨機事業,無線通訊事業一部總經理袁帝文傳出倦勤,現轉任總經理特助。負 責大陸市場的大將,中國分公司總經理林彥璋,4月底也以身體欠佳為由 離職

    包括徐至強在內,200天聯發科換了三個總經理,再加上去 年底離職的財務長喻銘鐸,和人力資源處處長陳家忠,聯發科在人才上罕見的出現大幅異動。聯發科中 國區總經理呂向正證實了這些異動消息。

....

--------

彼得原理:為何上司總是無能?

文/王樵一

每一個上班族,心中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為何我的上司這麼無能?」

「為何他這麼無能,竟然可以成為我的上司?」沒錯,幾乎每個人都曾在職場上碰過無能的上司。

對於「無能上司」這件事,上班族一般不外認為,一定是這個人很會拍老闆馬屁,亦或者是個笑裡藏刀的小人,再不然就是運氣好,甚至跟老闆有一腿(親戚關係也算有一腿)……。

這些理由都沒有錯,肯定也出現在某些職場,但也不盡然對。比較公允而合理的解釋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博士(Dr. Laurence J. Peter,1919~1990)在《彼得原理:為何事情總是搞砸了》一書中所提出「彼得原理」。

當年勞倫斯彼得博士完成《彼得原理:為何事情總是搞砸了》一書後,並不是一開始就被世人當作偉大的定裡看待。彼得在1964年把書稿投給麥格羅希爾出版社時,編輯回覆說:「我覺得這樣一本書不可能賺錢,因此我們對它沒興趣。」

這不是唯一一次的退稿,此後,彼得博士連續被三十家出版社退稿。最後一家出版社以兩千五百美金買下了該書,並印了一萬本。沒人看好這本書,卻在出版第一年就賣出了二十萬本。並且在1970年一整年都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後來更被翻譯成三十八國語言出版。

什麼是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指的是,在一個層級分明的科層組織中,一個在原有職位上工作表現良好而獲得升遷到更高職位的人,最後將會升遷到他所無法勝任的職位。

科層的無效率:升遷不勝任

根據彼得原理,每個人在職場工作的人,最後都將被升遷到自己能力無法勝任的位置上,然後才停止升遷。那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的主管明明就很無能(或者至少比自己無能),卻能夠待在比我們高的位置上。因為,他們過去都是因為待在自己所能勝任的位置,替公司立下汗馬功勞,進而被升遷。

舉例來說,組織中一個原本專司研發設計的工程師,由於創意不斷,替公司開發出許多賺錢產品。於是,不斷被拔擢,最後在研發部門已經無官可升,董事會便決定將之升為管理職,甚至擁有董事席次。

然而,這個專長研發設計的男人,其實是個不善交際,不懂領導統馭的人。當公司為了滿足組織升遷(以做為獎勵)制度的合理性,而將此男人升遷到他能力所不能及的職位上時,便註定了,他將無法再升遷,無法再替組織做出貢獻,進而出現科層的無效率,從而也壓抑了該名員工的才能與價值。

適才適位:多元發展職階、職銜

彼得原理提醒我們,一個不斷升遷員工, 若學習成長以跟上所升遷後職位的速度太過 緩慢,甚而無法適應新升任的工作時,終將 停滯在其所不能承擔的工作上。

「彼得原理」解釋了人們普遍疑惑卻又不 知原因的「工作不勝任」現象。彼得原理一 方面非常直接的告訴我們,評估自己是否到 了再也無法往上的極限;二方面則是提醒, 可以透過組織編制的調整,避免將員工升遷 至其所無法擔任的職位上。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其專長,也有其侷 限,某些侷限可以透過學習而突破,但某些 不能。對組織來說更重要的是,與其讓某一 個員工學習他所不擅長的,好將其按組織規 定升遷到某種員工不能勝任或不希望從事的 職位上,還不如多元發展組織職階、職銜, 讓每一種才能的員工,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崗 位上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獲得相應的 報酬。

例如前面舉例的研發專才,就不要將之升 遷到管理職,較好的作法是設置更完備的研 發部門職銜(職等)與福利,使其可以待在 擅長的領域內工作,且獲得同等尊重。

在《彼得處方》、《彼得計畫》、《彼得金字塔》等書中,彼得博士接連提出了幾種解決升遷不勝任現象的辦法,像是:懂得自我反思、自我提醒、善加利用理性思考,做事以先就取得了解。懂得設定目標方向和計畫,不相信權威,凡事「小題大作」,試圖簡化工作內容,降低科層組織的複雜性,不斷自我充實,積極投入重建科層金字塔等等。重要的是使自己願意並有能力自救,便可能解開「升遷不勝任」的彼得原理魔咒。

----

盧希鵬@講理專欄 經理人雜誌 2011/05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銀行中有一個怪制度,就是服務好的行員就會升遷做主管到後面蓋圖章,而服務不好
的行員,因為升不了官,繼續留在第一線服務客戶。結果,在第一線服務客戶的,要
嘛就是沒經驗的新手,不然就是表現不好的老員工,凡是第一線表現良好的員工,就
被調成第二線的主管,從此不再面對員工。

軟體公司好像也是如此,舉凡程式寫得好的程式設計師,就會升任為經理,而程式寫
不好的員工,因為無法升遷,留在基層繼續寫程式。結果,留在基層寫程式的,要嘛
就是新手,不然就是程式寫不好的程式設計師。凡是表現良好的程式設計師,就被調
任成主管。從此不再寫程式。


如果這個現象再發展下去,就是做得傑出的經理,將會升官成副總,不再繼續做經
理。而繼續做經理的,多半是做不好現職而無法升遷的人。這樣下去,一個穩定的組
織,每個位置都是升不上去,或是不適任現職的人。

這個現象早在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於1969年出版的「彼得原理」一書
就發現了,也就是人們會因為自己的能力特質限制,升遷到一個無法勝任的位置就停
住了,導致穩定組織中到處充滿不適任的人。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企業不應該以升遷做為獎勵的方式,於是,好的銀行行員可以繼
續做行員,但是待遇需要比照經理。好的程式設計師可以繼續留在基層寫程式,待遇
甚至可以比照副總。
如此一來,彼得原理的現象就可以稍微解除。

不過,當經理人所在的組織仍以升遷做為獎勵途徑的話,就要注意每次的升遷,都代
表著自己能力與特質的改變。通常基層員工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注意瑣碎事務的邏輯
關係,但高階主管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強調直覺的人際關係。如果升遷後自己的特質
沒有改變,自己可能就是下一個彼得原理的產物。或許,對一個升遷的經理人,要記
住: 「換了位置,一定要換腦袋」。

在組織中,不同階層的人應該有著不同的腦袋。聽說有一位貴婦到一家精品店買東
西,買回去覺得不適合,第二天來退貨,不料基層店員說,我們公司的政策是貨既售
出、概不退還,是不接受退貨的。這位貴婦搞不過這位店員,就大聲嚷嚷說要你們老
闆出來。這位老闆在後台聽見了,一見這位貴婦是大戶,急忙出來,並馬上就改口
說,退,當然退,誰說不可退貨的。這位店員還很生氣的跟老闆說,你怎麼這麼搞不
清楚,你不是才告訴我們不接受退貨的。

誰才是搞不清楚的人?

基層員工的腦袋通常是「搞不清楚的清清楚楚」,搞不清楚的是不知老闆的想法,清
清楚楚的是做事的細節。員工沒有錯,只是搞不清楚為什麼要那麼做。公司有標準作
業程序,但那是應付公司的標準狀況,眼看的就要得罪一位公司重要的客戶,這不是
標準狀況,當然不適用標準作業程序。「搞不清楚的清清楚楚」的人最愛說按規定要
如何。基層經理人應該按制度來做事,只是他們搞不清楚,組織不是為制度而存在,
應該是制度是為企業組織而存在。

當你升遷成中階主管時,你的腦袋就要變成「搞得清楚的清清楚楚」。你要先搞清楚
老闆的想法,再去清清楚楚的做事。如果你凡事按制度來,你就是彼得原理的產物。
中階主管知道,制度不是目的,制度是幫助企業完成使命的工具,當老闆的意見與制
度不一致時,通常改的是制度,而不是老闆的想法。聽起來很狗腿,企業中不正是有
能力又狗腿的人升官嗎?

當你有機會成為高階主管,你就要學習「清清楚楚的搞不清楚」。清清楚楚的是企業
的方向,搞不清楚的是對人對事的細節。高階主管面對的情境常常不是標準狀況,搞
不清楚是給自己留彈性,但是心裡卻是清清楚楚的在盤算。他們知道「難得糊塗」的
重要,得饒人處且饒人,和氣不就生財了嘛。

管理學院就在訓練這三種人,大學生沒有老闆,若不用功讀書,就會成為搞不清楚的
搞不清楚。研究生漸漸知道你的指導教授就是老闆,開始學習取悅老闆,所以畢業後
有機會當中階主管,是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而EMBA的學生呢? 自己可能就是老闆,
所以學校對EMBA課程的設計可是清清楚楚,對期末的考試呢? 就難得糊塗吧。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USB DIY-- 自學計畫(六)


想瞭解之前的...可以點選以下連結:

USB DIY-- 自學計畫(五)

---

之前寫了有關USB 自學計畫...完成USB Bulk 傳輸之後,原本要進入HID 應用,

後來就停了一陣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一直強調的:學USB 不難,

最主要的還是要有明確的應用市場或是產品,否則,真的很難督促自己一棵向學的心。

也不能講說:向學的心啦...因為對於USB DIY來說,我應該是不用向學了,

應該還是拿來作系統應用開發才對。所以啦,不管您要學什麼USB 、MCU 或是Andriod,

主要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總不能說:我只是為了比較好找工作,

如果是如此的話,那找到工作之後,那您是不是又陷入另一個迷失?那豈不永遠學不完?

我來講一個同樣的道理:有許多老闆是搞技術出身,公司一開始也是滿腔熱血,常常是自己

突發奇想,總覺得哪些東西、產品好像很前景似的,就一頭栽進去搞,這樣子搞也沒錯,

人總是因為夢想而偉大的嘛!...好了,在搞的過程中,就開始找一些業務進來幫忙看市場,

結果,業務跑了兩圈,才發現這個東西好像沒老闆想像的那般市場榮景?

好一點的業務,很誠摯的跟老闆反映說:可不可以依據客人或市場需求調整?

一般這種所謂的『調整』,往往又有點偏離老闆原始的初衷,老闆不一定聽得進去,

久了,這業務也懶得再跟老闆反映了...結果,整個公司開始打混戰了。老闆自我安慰的

"很東西的研發是需要時間的啦!"也勸勸業務不要急啦。一股研發本質精神的自我感覺很好。

結果...一年,兩年...時間慢慢的流失,後來才發現:整個市場趨勢翻盤了,原來,

現在世界已經在流行 iPad、雲端等等....老闆才發現帶一群迷途的羔羊(青澀工程師們),

誤入歧途的不知所云的埋頭苦幹,然後才發現業務早就安排退路腳底抹油了。

所以您跟我說:您在這一種環境中,您學到什麼?!您學會了又代表什麼?!

那您的自我感覺是不也很好啊?!那您是不是該又要準備再學點別的?

這幾年,我看過太多公司、太多工程師都面臨這一種問題,老闆還是浸淫在那個自我感覺

很好的幻想裡...所以,有很多朋友都跟我說:在高科技界裡,他的結論:很有把握的說,

有超百分之九十的公司,只要老闆是搞技術出身的,然後又很容易陷入一種工程開發或

研究工作之後自我感覺很好的...大概公司下場都很慘的。

是不是這樣子的?或許您也可以參考看看吧。

----
好吧,我們就來講一點USB HID 的東西吧。大家就不用這麼辛苦的搞得要死的~

有些東西或技術,大家都可以拿出來討論的,可以早一點讓大家有點覺悟吧。

不要上班搞這些之後,還是那一副自我感覺很好,甚至還是公司花錢請您出去外面上課,

更是師出有名,振振有詞的...您也只不過慢慢的要步入另一個宅男工程師的樣子而已。

首先,我們採用的是Silabs 的C8051F320 的開發平台,什麼平台不重要,

我看過那麼多家,USB 控制器裡的Register 的定義與用法幾乎差不多,我都有點懷疑,

這些USB 中的SIE 應該都是師出同門的吧?改天我會針對這些 Registers 說明的。

SiLabs 在USB HID 中有提供相關的PC 端HOST 軟體供您參考,但是我敢跟您拍胸脯

保證,如果您是公司要搞USB 控制器韌體的工程師的話,您一定看不懂這一隻軟體。

那更不說:Silabs 這一隻範例程式的說明根本語焉不詳,一開始您根本看不懂這個範例

想表達什麼?! 他的韌體與上層PC HOST 軟體在幹什麼?!尤其您還是USB 新手。

很簡單:您不要以為用Microsoft 的 HID 驅動程式很爽,不用寫驅動程式,不好意思,

您要用人家的驅動程式您就得乖乖的用別人的方法或是思維模式...這一點才辛苦呢。

其實坦白講:這一隻範例程式真的寫得很好...他已經把USB HID 的精髓都全包進去了,

只是我是覺得:真的一下子太快了,對於USB 新手來說,有點給他複雜一點。

以USB 傳輸來說:HID 中的interrupt pipe 傳輸是跟Bulk pipe 是一樣的啦,至少您從

USB 的分析儀看起來也是如此,甚至在USB 控制器裡的Registers 定義也是一樣的。

但很不幸的是:作業系統端與應用軟體端是不同,您要用人家的驅動程式就要用人家的

作法...簡單來說好了,USB HID 中有一個基本規格:就是Interrupt In Pipe。(人家USB

有跟您說:您的Interrupt Out pipe 是可以用Control pipe 來做的...如果是我,我當然要選

Control pipe 來作啊,PC HOST 端的軟體多簡單啊 ...)他是USB Device 端,主動的在

每一個時間內都會送出資料給PC 端的,您不要以為您的應用程式只要開在視窗上,

他就是一直在執行...對於作業系統來說:您要搶周邊資源,您也得要聽作業系統的啦。

像一般我們USB Control Pipe 來說:他是每按一下,系統就幫您執行一次,簡單又明確。

以現在這麼強的作業系統幫您執行這樣的工作,不難。但是您要他隨時幫您留意周邊資源?!

不好意思,這下子是換您要聽他的...可不能隨時讓您隨心所欲的。所以,他的這一隻範例

程式在處理這一部份是用所謂的 Multi-thread(多緒)的作法...我是不知道VB的程式語法啦。

在VC 要處理這一種東西就讓人很討厭...他是不同與一般簡單的程式方式,

更不用說:您只是寫寫USB 控制器的韌體工程師了...所以,我才說:對於USB 新手來說,

有點給他難一點。

----
好吧,先不管他,我們還是照往例先利用他所附的先跑一遍,以確定功能。

還是按照往例,我們還是先動手稍微改一下PC HOST 端的應用軟體,看到右下角那個

LOGO沒 ?代表我們真的有給他改他原來的MFC 程式的啦。

我們也照往例從USB 分析儀看一下資料傳輸的內容....很快的,我就發現一個怪怪數據?

只要您是寫MFC 的,您就知道這個 0xCC的意思了...(未定義的陣列啦!)

查一下PC HOST 的程式碼...果然是錯的啦...

他沒有定義到 Pattern[0][1] 啦。...難怪會出錯。人家USB 傳輸是不可能出錯的啦。

幸好,這一個參數影響USB 韌體不多(當然不多,他們原廠才沒有發現的啦。)

我們在看這些程式與資料流時,一定要盯緊每一筆資料的流向的。

這一個數據指示拿來設定USB 控制器裡Timer 中斷中的LED時序的。

 --------------------------
這一隻範例程式是從Interrupt In pipe 端(就是那一隻Thread 程式一直在抓USB 資料),

抓從USB 控制器上那一個ADC 值(可變電阻的輸入電壓)...

他在HID 的Report Descriptor 中Report ID 是0x04 ...長度只有1 個Byte(8 bits)。

所以,在分析儀上看到的就是那一個 0x04 0x32...那個0x32(0x2F, 0x34...) 就是ADC 值。

很簡單吧...

其實還不簡單啦,要能真正拿來作應用,還是需要一番修改與努力的。

您不以為您的USB 韌體只要固定時間一直往PC HOST 丟資料就可以了...

我們講過:USB 是主從架構,沒有這一隻Thread 程式一直從您的Interrupt In pipe

中要資料的話,您的USB 韌體中...Interrupt In Pipe (ADC 資料)一筆也傳不出去。

(然後您會發現:很難掌握Microsoft 底層的這一隻thread 程式何時出手抓資料?!

一般Thread 程式是比一般程式難Debug的啦...)

只是我說了:您光會寫USB 韌體還不夠,還是要能自己修改PC Host 端程式,

這樣子Debug 或是開發定義彼此之間的通訊協定是比較快的啦。

就像我們一開始就可以發現原廠的錯誤範例,是對我們熟悉開發平台是比較好的啦。

(待續)

---------------------

PS : 您不以為用了 USB HID Class 這一種介面,您就可以完全解脫了,簡單來說:

若是現成的 USB Class 介面,您還是得遵循USB Class 規範來走,甚至每一條命令

或是每一個指令都要遵循Class Command ,這不止HID 而已,連一般隨身碟的MSDC也是。

所以,若您是用HID Class 已經有的 Usage Page,不好意思,您自己也要用功一點,

把規格每一條都要K 清楚,就是您K 清楚了,您也得要慢慢的跟Microsoft 的作業系統

慢慢磨合一點(誰叫我們要用人家現成的驅動程式)。

但是若是一般HID 的Usage Page 有定義的,對我們搞USB DIY 或是真的要拿USB 作一些

特殊應用的...好像也啥好鑽研的,我們USB DIY 最主要的就是要拿來像一般傳統RS232 的用法,

讓我們可以隨心所欲。所以呢?這樣子的系統應用問題還是得回到我們自己本身對系統應用的

通訊協定的架構的定義了,這還是得考我們自己本身能否在我們自己的系統應用條件中,

再配合USB HID 的基本精神,創造屬於自己的應用介面。這代表的意思是說:

我們自己在系統應用中,到底有沒有能力去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Application Command 了。

舉個例子來說:您要做一台簡單的MCU 燒錄器,您要怎麼定義屬於您MCU 燒錄器命令介面?

您要準備哪些命令介面?要如何定義一台USB 燒錄器介面?這才是重點。瞭解嗎?!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Ipad2 玩音樂

一切都不在盡言中。重點還是老話一句:不是硬體厲害,還是腦袋裡的東西。

能把東西玩得出色,還是需要一些很基礎的養成訓練,我說的是:

只要您有很好的音樂素養(包含文化涵養等...)您自然就可以透過科技硬體

創造出您本身的價值。...就跟我之前一直強調的 Skill 與Scheme差別的意思。

所以,我就真的要多鼓勵後進晚輩:真的在您真正要步入社會工作之前。

還是多充實屬您自己的個人專業涵養...培養屬於您自己的內涵。

您想一想:只要一台 iPad2 外加  $ 4.99 軟體費用,您就可以從事音樂創造,

根本不用專業的音響或相關硬體樂器設施...看來 iPad2 不是影響PC 電子產業而已。

唉~...真的,再讓您抄三年,您也搞不出iPad 2 這種東西。---看了這個影片我更相信。

另外一個影片就是代表說:一個簡單的產品UI操作流暢感就可以讓許多人很容易上手的啦。

--------------------------------------------------

新頭殼newtalk 2011.05.15 謝莉慧/綜合報導

外傳iPad2最快將於下週五在台開賣,雖然通路業者均表示,目前還沒接到蘋果方面的通知,但以這支網路上曝光的影片來看,用iPad2玩音樂,還真的挺酷的, 連自稱「反蘋果」的網友ty67在看了影片後,都忍不住想買一台來玩玩,而大多數的網友則都驚呼「太強了」、「太厲害」了。

由網友john586在YouTube影音網站分享的影片顯示,這個用iPad2玩音樂製作軟體GarageBand的網友,有相當強的音樂基礎,不論是鋼琴或電吉他,都玩得讓人佩服不已,尤其是影片最後的電吉他Solo更讓網友忍不住讚嘆「太棒了」,網友lin790528更說,「如果我也會樂器的話,那我一定要去買台iPad,這勝過我買的任何遊戲啊」。

讓蘋果迷引頸期盼的iPad2於3月11日在美國首賣,iPad2的WiFi版與WiFi+3G版產品,也已於4月中旬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審驗,因此,外傳iPad2可望於5月底或6月在台正式販售,於台北國際電腦展中,與宏達電的Flyer正面對決。

新聞所附的即為網友用iPad2玩音樂的製作影片。

 

--------------------------------------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台灣的未來經濟靠夜市?

我特地把兩篇不一樣的新聞擺在一起,讓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其實,我原本還要擺之前五股爆竹煙火爆炸案的新聞,因為五股煙火爆炸案發生前

兩小時(約下午六點20 分左右)時,我也剛好開車經過上面的64 號快速道路。

大家都很容易看到一些很簡單的事件...再來追究許多原因。

但這些事情讓我不免憂心台灣的未來:為何會有廠商囤積煙火爆竹?!

很簡單,就是有市場需求,而最大的需求客人是誰?!沒錯,就是每一個縣市政府。

最近幾年您看每一個縣市政府都是砸錢辦一些表面功夫活動...對於真正的產業經濟

規劃有真的在用心嗎?!...今年運氣算不錯的去竹南看燈會時,沒遇上人潮,

但一到會場的感覺也很差,因為就是一大堆夜市攤販...難道這就是台灣的在地

經濟產業文化?!我們的政府還大肆宣導耶,一直倡導台灣的夜市觀光產業。

但大家知道嗎?!所有的攤販都是免開統一發票...都是免稅生意,這樣子的經濟活動

難道就是我們台灣未來立足國際的經濟實力嗎?!如果政府鼓勵大家都去擺夜市攤販,

那政府的稅收從哪來?!...這樣子的產業政策我一直搞不懂,還要勞駕總統上台帶頭喊?

好了...竹南燈會每天幾場的煙火秀,連花博也是,這麼好的政府標案,也難怪民間

會囤積演煙火,政府的標案都只有一個原則:要準時驗收。您說:不囤積哪來準時交件?!

如果每個縣市政府再這麼玩下去,就不知道下一回又要輪到誰倒楣了?

那請問一下:您去看了竹南燈會之後,您就會因為一個燈會就想搬去苗栗縣住?

去苗栗縣投資嗎?!還不是縣市政府灑錢,全民買單。這樣子的表面功夫活動意義在哪?

真正的未來產業經濟規劃都沒有,也沒聽到說什麼未來什麼國家經濟建設規劃...

就讓大家放牛吃草...結果就是所有好不容易培養的產業人才,撈一票就去擺攤子賣小吃。

當然大家都有追求自我生活的目標,但是呢?!這樣子的國家經濟再過幾年要如何

落實創造國際競爭力?!....該不會要全民擺攤子做夜市吧?!

以前有十大建設...涵蓋許多產業與許多不同的人才培育,所以,以前不管念一個科系,

總覺得都還有不錯的出路與就業市場...現在呢?!都不知道該念什麼科系,

才是未來台灣產業經濟所需的?!...我自己真的也不知道了。

---

 逛夜市的樂趣,在於體驗五花八門的吃喝玩樂,如果攤位流於千篇一律,毫無特色,容易讓遊客生膩。

【撰文/朱學恒]

我在台北搬了幾次家,但每次都不會離士林夜市太遠。從小到大,在士林夜市吃飯或逛街,就成了我很重要的一個回憶。不管是以前在市場裡面的那個髒髒臭臭的夜市,或者是現在這個蓋在「臨時市場」已經十幾年了,卻一直還是臨時市場的夜市,我都覺得還不錯。

所以我也不打算討論什麼十幾年的臨時市場到底是不是代表市政府的能力,或者是將來蓋了一個正式市場,會不會跟圓環市場一樣從此完蛋,我要抱怨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士林夜市已經崩壞了。

我不在乎來的觀光客是哪一國的人,我也不在乎市場的設計到底怎麼樣,但如果你今天晚上去跑一趟士林夜市,就會知道對於老台北來說,那裡幾乎已經不能去了。

品項重複性高又難吃

上周我跟我老婆晚上去士林夜市約會,因為實在很多人,我們就隨便挑了一家店坐了下來,沒想到抬頭一看發現,這家店賣的東西跟前面的店面幾乎完全一模一樣。

現在士林夜市賣的品項大概只有幾種,大多是賣十全排骨、羊肉湯、牛肉麵、花枝羹、臭豆腐、蚵仔煎等。每家賣的都一樣,而且還比以前要難吃很多倍。我點的蚵仔煎整個乾癟,甚至還有焦黑部分,臭豆腐一點也不入味,連泡菜都感覺像是昨天才從游泳池撈上來的一樣,更別提羊肉湯毫無中藥味,羊肉還像是染成肉色的橡皮筋一樣久嚼不爛。

我吃了幾口之後,當天的心情就整個跌落到谷底,最後勉強買了一杯甘蔗汁,卻加水加到好像甘蔗渣沖泡出來的自來水一樣淡而無味,於是我就只好去多買了幾支炸熱狗和豬血糕才回家。(好,我知道我那天晚上因為生氣吃太多了,請大家不要挑剔。)

但我的意思是,士林夜市這樣完全沒有統合性的一窩蜂每家都賣一樣的台灣美食真的是正確的嗎?說老實話,那些攤位我幾乎看了一輩子,很多攤位是去年才開始賣「台灣牛肉麵」的,在那之前根本沒看他們做過半碗牛肉麵啊!能夠半年之內做出一碗好的台灣牛肉麵,那就真的是台灣奇蹟了。

沒特色難帶動回客率

如果所有的攤位都覺得自己可以賣一模一樣的東西,來讓大陸觀光客覺得不虛此行的話,不管是哪裡的觀光客都不會是笨蛋啊!如果慕名而來發現的是名不虛傳,那麼就會有更高的回客率,但對方來了之後卻發現「見面不如聞名」,你真的覺得這些觀光客回去之後會告訴大家士林夜市是個值得去的地方,甚至推薦朋友和家人一起來嗎?當然不會啊!

那為什麼現在士林夜市已經變成一個每一家店幾乎都賣一樣東西的複製品夜市?以前的攤位都有各自特色,你可以在不同攤位吃到不同專長、不同特色的士林夜市到哪裡去了?

寧夏夜市辦桌創意鮮

相較於士林夜市的崩壞和統一化的演變,我前幾個月才去吃過的寧夏夜市辦桌,就顯得更有味道了。

寧夏夜市的自治會為了宣傳夜市的特色,特別推出夜市很多老店集合在一起的辦桌吃法,只要花幾百塊錢,你就可以把這邊各個著名攤販的特色餐點集合起來,點到滿桌都是,在他們自治會的小小空間裡面吃得不亦樂乎。

甚至有非常多的國外觀光客一試成主顧,吃完之後下次準備再光顧寧夏夜市進行大掃街,把整個寧夏夜市好好的吃一遍。而自治會的會長和幹部也非常熱情的招呼,還會介紹整個地區的文化和背景,讓大家更進一步瞭解這個地方。

兩相比較,你覺得哪一個地方會更有發展?

我不太確定,但我想以後我會多去寧夏夜市,士林夜市能不去就不去吧。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1年264期】

---

科技人改賣小吃 賺到美好生活

2011-05-16
  • 中國時報
  • 【陳育賢/新竹報導】

「職位金錢、家庭健康,要如何取捨?我選擇家庭健康,當初放棄科技高薪改賣雞,人人反對,連家人都不諒解;但現在全家都覺得我對了,因為我找回幸福與自我,我珍惜現在!」原是半導體主管的桶仔雞達人朱建榮說。

     從年薪三百多萬元、一天常要爭取幾千萬元上下、年營業額達八億元的半導體主管,現在是一隻雞幾百元的「苦賺」,若是你,寧當何者?

     朱建榮說,他樂當雞老闆。因為,有了家庭生活與健康,而且賣雞也讓他賺了不少錢,這就是曾當企業主管的好處,懂得如何經營各行各業。

     朱建榮在當了十二年半導體業頗有名氣的代理商主管後,「看破」股海分紅與高薪,不願再當金錢、科技業的奴隸,毅然決然地離開人人稱羡的科技業,選擇自己從小愛吃的「烤雞」業,創設了「非常雞車」,現已有三家店。

     朱建榮說,當初創業時,人人都覺得他頭殼壞掉,當時小孩正要念書需要錢,連家人都不諒解,認為雖然有一點存款,但不應輕易放棄高薪工作,而且選了個「不務正業」的桶仔雞賣,確實冒險。

     朱建榮認為,原本就有退休要轉行的打算,何不早點付諸行動,等到哪天健康、體力都被科技毀了就來不及了。最重要的是,離開科技產業,讓他終於有時間陪小孩、家人,再來一次,也會選擇最愛的桶仔雞。

     原本是工研院倚重的工程師張仁豪也是如此,放棄高科技鐵飯碗,創立與科技風馬牛不相關的「黑丸嫩仙草」。短短三年,全台已有廿多家分店。

     另名台大高材生JASPER,則是在網路媒體業打滾十年後,轉行創業,現成了冷飲大亨,最近還將進軍大陸。

     他們雖都是來自科技業,同樣都有讓人羡慕的高薪,但最後卻選擇完全不同領域的「傳統民生產業」,導致如此結果的原因只有一個,「要賺到更美好的生活」,他們異口同聲說。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MCU 非廣告

這真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真是好康的一定報給您知。

是MCU 讀者是您的福氣了...您想擁有屬於自己的MCU 嗎?!

大家可以看以下這麼專業的公司網頁設計:是一家專業的MCU IC 設計公司,

有著完整的MCU 標準產品線:標準I/O 型的MCU、ADC MCU 還有帶LCD MCU,

最重要的是:還有大家喜歡捧我場的USB 型MCU...還不每一家MCU IC 公司都有的喔!

----

---------------------------------------------

看到沒?!以下這麼完整的MCU 產品線!

------------------

完全不輸給園區任何一家MCU IC 大廠啦。

不過,大家不用太緊張,這家公司跟我都沒有任何關係,我也完全不認識任何人,

純粹是幫忙打打廣告...促進產業技術交流。

您可以看看以下這一棵USB 型MCU的規格書 ,寫得多漂亮啦 ,

基本功能與規格洋洋灑灑多整齊,全英文規格書,完全符合國際大廠風範。

-----------------

最重要的重點來了...這一家公司,停業了...見以下公司基本資料。

公司成立時間讓我想起昔日我做那一棵多核心MCU 的時間差不多耶!

好了...重點是:這些MCU 產品線,他最終願意出售MCU 產品線的光罩,

只要您有興趣自己投片生產,他們願意配合的。---不知道?!朋友說的!

有興趣我可以再幫忙問問看。

---

這在在的告訴我們,誰跟您保證現在開一家MCU IC 設計公司可以保證您可以

在市場競爭下生存?!這跟公司基本的資本額無關...只是活久與活短的問題而已。

看看所有產品的基本規格,哪一項不是符合時下一般MCU 的基本規格?!

我相信他們最終的價格絕對是具有一定的優勢(最後都活不下去了,那價格鐵定很殺的啦!),

我更相信:會開一家MCU IC 公司也都不算是一般等閒之輩的工程師們。

您可以到他們公司網站看:一樣有完整的ICE 開發軟體,還有燒錄器軟體..使用手冊等。

(甚至還為了配合大陸廣大市場,還是中文簡體版的耶!)

甚至還有一系列的Application Notes 文檔供您下載參考。

這些至少都代表這些工程師們都曾經努力奮鬥過的...我自己做過,我可以體會的。

但最終得結果就是:下台一鞠躬。這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這個就是目前MCU IC 產業的

大環境在改變...所以呢?!當您現在再拿出一棵新的MCU IC,您怎麼可以說服我說:

您的MCU 有多優?!多Powerful ?! ...價格就在那,別以為您在賣老命的賣MCU,

別人客戶也不一定要陪您玩啊,因為現在都不知道說:是您先死?!還是我先死啊?!

像這個問題最終結果,我是不知道答案的啦...但我肯定的是:像這一種MCU IC還有一點

市場殺傷力的啦...就是拿出來大家喊價格。東西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但鐵定您的MCU 會被拿來跟這個東西比的啦...您怎麼說服客人?!客人一定不會想理您,

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辛苦的幫客人做系統設計,所有的苦難都得往自己肚子裡吞啊。

---

不過呢?!或許他是一家境外的大陸公司也說不定...但這個市場本來就是在大陸啊。

像這樣的MCU IC 滿街都是了,也難怪現在歐美日國家的工程師也都不想玩

這一種產品線了。這一種市場亂象,是誰也都不想碰啊。除非,您的錢太多沒地方燒。

我也相信:這也是冰山一角而已吧...應該有更多類似的公司吧。

難怪最後朋友跟我說一句話:您說現在開IC 有什麼難的?!還是得做系統,看市場應用啦。

(其實,我心裡很想反駁朋友說:開IC 真的很難...除了一般邏輯之外,還有許多

Circuit Design ...還有還一大堆開發工具與寫一大堆軟體等等!要不然怎麼有一大堆

工程師在賣肝...只是惡性循環的結果,真的也沒人會在乎這些小細節而已!

台面上剩下的就是被賤賣的產品技術與那一些看似專業洋洋灑灑煞有一回事的

技術文件而已!....真是淌血啦! )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兩個新聞一個結果

這兩個新聞對我來說:是講同一件事,就是國內搞高科技的許多業者的心態都是

一樣的。每個人各玩各的!...

大家都不想跟別人合作, DRAM 專利是次要,每一家都不想跟別人整併。

要虧大家一起虧...誰怕誰啊。

搞軟體也是一樣,對啊 ...4000人不多,但每一家要自己養4000 人就很多了。

(對啊,如何導到正確的產業?!這才是問題啊...哪一個老闆有這麼睿智的?!)

以前半導體或高科技電子業剛啟蒙,遍地開花,大家都有錢賺 ,再多家也不怕。

現在呢?!...毛利低,每一家都想自己玩自己的,都以為這樣子毛利可以高一點。

結果,也沒比較厲害...只是玩死更多基層工程師而已。很多公司都是如此,差別的只是

台面上的雙D( DRAM與LCD )與PC 產業代工五哥...大家玩得比較大,

大家容易聚焦...其他的小廠還不是一樣?!來啊,誰怕誰啊。

近親繁殖的~大家都是一個血緣出身的,誰怕誰啊。大家都一樣的啦。...

------------------------------

沒專利 DRAM生死戰難落幕

  • 2011-05-12
  • 工商時報
  • 【記者李淑惠/台北報導】

     台灣DRAM廠深陷虧損泥淖,目前僅華亞科(3474)一家可以信用交易,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創見董事長束崇萬對如何挽救DRAM產業不表樂觀。束崇萬指出,台灣DRAM產業的問題在於沒有專利,導致產業無法前進。

     束崇萬並指出,但是今年因為多家DRAM廠針對標準型DRAM減產,不管是DRAM與Flash,今年景氣風險都不大。

     創見今年首季每股盈餘繳出2.09元的亮麗成績單,主要歸功於工控、客製化等利基型產品,束崇萬表示,目前這些產品佔創建營收比約25%,長期來說希望以30%為目標,以往創見在DRAM發展上較為積極,但是未來將加強Flash的耕耘,下半年在SSD與伺服器上會分頭加強火力。

     面對DRAM廠呈現高額負債、財報不佳的雙重夾擊,生死戰輪流上演,束崇萬認為,對台灣廠商來說,景氣好不好是其次,主要問題在於台灣廠商沒有自己的專利,產業無法往前走,但是DRAM產業前後已經投了這麼多資金,還是要想辦法搭救,只是如何搭救是個大哉問。

     束崇萬也認為,今年因為很多廠商在標準型DRAM上減產,相繼轉作Mobile RAM或是Flash,今年無論是DRAM或是Flash,景氣風險都不大,至於價格只要不跌就好了。

     創見首季繳出漂亮成績單後,4月至6月進入傳統淡季,景氣會稍微趨緩,以4月營收來看,雖然出現衰退走勢,但相對於去年同期是成長的,創見估計本季毛利率、營收可望維持第1季水準。

     而在創見積極規劃之下,該公司內湖廠已經啟用量產,目前已經開出超過50%產能,聘僱員工數為700人,該廠區估計可望容納18條生產線,全產開出時,估計將可創造1,500名就業機會。

     創見首季稅後純益為8.8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2.09元,本季毛利率有機會維持第1季水平。

-------

宣明智:台灣不缺軟體人才

  • 2011-05-12 01:05
  • 工商時報
  • 記者李淑惠/台北報導

 宏碁前CEO蘭奇接受外電媒體專訪,公開指出台灣缺乏軟體整合人才,才會對外尋求人力資源,卻引發去台灣化的聯想。對此,宣明智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初期也沒有人才,如今卻是半導體全球重鎮,以智慧型手機的軟體人才需求4,000名,數量並不算太多,只要把人才導引到需要的產業上就好。

 宏碁前CEO蘭奇閃電離開宏碁之後,首度接受外電媒體獨家專訪,大談台灣缺乏軟體整合人才,才讓他向外尋求人力資源,埋下蘭奇與老東家拆夥的導火線,蘭奇這一番話也讓台灣軟體人才荒浮上檯面,宣明智也被媒體追問對此事情的看法。

 宣明智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一開始也沒有人才,當初是透過新竹的自強社,將畢業後有意投入半導體產業的新生加以訓練,透過培訓加入半導體業的陣容,如今台灣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生產重鎮。從官方與民間統計數字來看,智慧型手機所需的軟體人才約4,000名,平心而論,這個數字不算太多。

 台灣並不缺人才,如何找出人才透過培訓,將其引導到需要的產業才是關鍵,台灣對於人才荒不需要過度恐懼,政府與相關推動小組仍在積極因應。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還是要換腦袋

人家講得也沒有不對的地方...這也的確是台灣電子業長期以來的問題。

但是對於台灣這些台面上這些靠硬體賺錢的大老闆們來說:

要他們改變腦袋裡的想法,也的確是不太可能的事。就算您是軟體或是整合行銷

的高手中的高高手來說,畢竟您也不是老闆,所以,要從這些企業內部來做

這些事情,看來也應該沒有解的! ...所以,您不要跟我說:您多會寫Andriod軟體,

您就多厲害。當您碰到這一種根本無法換腦袋的老闆來說:也沒啥路用!

-----------------------------------

新聞分析-台灣不缺軟體好手 缺賈伯斯

2011-05-11
  • 工商時報
  • 【吳筱雯】

     在台灣電子產業環境,主流思考就是硬體「俗又大碗」,這套在不需要傷腦筋應用程式的PC產業還行得通,但當Android陣營推出平板電腦開發的作業系統Honeycomb,面臨應用程式不足、消費者購買意願不強時,只有硬體規劃能力的台灣PC業者,除了試圖殺低價錢求生路之外,就沒有其他招可以用。

     面對空有一台高效能的平板電腦硬體、卻找不到也寫不出合適的應用軟體,充分反映台灣電子產業不僅「無頭」(關鍵零組件全靠進口)、也「無腦」(軟體)的現實面,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台灣雖然軟體工程師不夠多、但不乏好手,但是卻沒有看得見未來的領航者。

     台灣有的,大多是只會跟著大廠腳步做產品開發的PC業者,這些公司為了證明自己有創新能力,便把工程師開發出來的各種功能,不論對消費者來說實用與否,一股腦地全裝在新品中

     以蘋果來說,蘋果的研發人員素質不會比台灣業者差,研發人員開發出來的新功能也不會比台灣公司少,更不用說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三天兩頭就有蘋果又獲得投影機、觸控螢幕、手勢操作等各種新專利,但業界卻流傳著一個故事,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每天在公司做的決策,不是要在iPhone、iPad、iPod上多加哪些新功能,而是從軟體、軟硬整合、市場需求角度,決定不要放哪些新功能。

     吃著Wintel奶水長大的台灣PC業者,對於何謂軟體已經所知有限,現在不僅要重新了解什麼是軟體,隨著Wintel在未來的行動通訊與行動運算產業式微,多數還得重新學習如何定義消費者想要的應用,而不是跟著大廠腳步推出類似但價錢較低的新產品。

     所以台灣不僅缺軟體人才數量,更缺的其實是一個賈伯斯。


---

前執行長蘭奇:宏碁缺軟硬整合人才

前宏碁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3月底閃電請辭後,首次接受國外媒體專訪。他強調自己致力推動宏碁轉型,坐穩全球前三大個人電腦(PC)廠寶座,但公司高層擔心「去台灣化」,決定朝不同方向發展。

蘭奇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他努力推動宏碁成為更專注於行動市場、更全球化的公司。他說,宏碁要把眼光超越台灣。如今英特爾與微軟的影響力逐漸減弱,電腦製造商要自己多做點事。

蘭奇說:「那個時候我已經看出來,如果想在新世界稱王,要做一些投資,主要是軟體、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觸控。」蘭奇認為,宏碁要擴編工程師人力,從目前的3、400人增加到1,000人,且更專注軟硬體整合,但目前台灣找不到需要的人才。

他說:「問題是在台灣辦不到。我們要走出台灣,不管是中國或印度,甚至美國或歐洲,只要能找到軟體資源和軟體專業知識,哪裡都要去。」但宏碁高層擔心,他的計畫會讓公司「去台灣化」。他強調:「那不是去台灣化,而是全球化。如果我們想在三到五年內躋身全球前三大PC製造商,就要妥善運用資源。」

蘭奇承認,宏碁太晚才切入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但那是因為公司沒有所需的能力。

宏碁在他帶領下,八年來從一家100億美元的公司擴大成200億美元,一直都有獲利。如果照著他的規畫去做,宏碁會變成300億美元的公司,到2015年前三分之一營收來自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幾年後大家就會知道究竟誰錯了。」

蘭奇說,雖然今日平板電腦市場主力是一般消費者,但在微軟力推支援ARM晶片的Windows作業系統下,平板電腦將跨入企業領域。

他也說,宏碁要做更多準備,以迎接新時代來臨。除提升軟體能力外,還要改變與晶片製造商的關係。他說,PC世界就是買賣零組件,價格和取得與否主要靠的是數量;行動世界則是靠緊密的夥伴關係及策略聯盟。

【2011/05/11 經濟日報】

---

新聞分析/土洋較勁 路線之爭

蘭奇認為,台灣缺乏足夠的整合人才,應該走出去;王振堂則看好台灣在資訊科技(IT)領域的紮實基礎,希望促成經濟部傾國家之力,迎接這場新型行動運算裝置硬仗。說穿了,「蘭奇vs.王振堂」其實是一場「垂直整合」與「專業分工」的路線之爭。

宏碁前執行長蘭奇在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缺乏宏碁所需的足夠軟硬整合人才,認為宏碁應該走出台灣、尋找更多資源。

這樣的觀點,是植基在「蘋果模式」的思維下。由於蘋果從上游的處理器晶片、作業系統,到iPhone、iPad等硬體裝置,一路串連到下游的網路商店平台、甚至零售通路,一手通包,開創出「垂直整合」的成功商業模式,引起仿效。宏碁想要以一己之力,打造如同蘋果般的軟硬整合能量,資源當然不夠。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像蘋果現在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三星則是韓國傾國家之力,培養出的超級旗艦企業。以宏碁的規模,如果要採取垂直整合模式,與蘋果、三星正面交鋒,勝算微乎其微。王振堂盤算是希望複製PC時代「專業分工」模式,認為台灣應該傾國家之力,打造屬於台灣的智慧型手持裝置產業鏈。王振最近促成經濟部成立「手持裝置工作小組」,號召聯發科、宏達電等加入。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政府漠視 IC設計四巨頭憂被中國吃掉(新聞)

這些科技大老不用太擔心啦...您們的股票都領得飽飽的~已經不愁吃穿了。

您們擔心的應該是有沒有年輕的工程師要不要幫您維持股價市值而已。

非關政治藍綠或是國際情勢如何?!反正大家都喜歡『近親繁殖』,

自己本身就已經是惡性競爭,殺價破壞市場行情了...這有什麼好意外的呢?!

上週五有通路商問我說:好像USB 3.0 的市場推得不怎麼有量的感覺?!

我說:應該還是在應用市場端的需求吧!您說:號稱USB應用市場最大的隨身碟,

控制IC 都已經用COB 的方式在搞產品了...這麼爛的市場行情,有誰想再搞新的應用?!

大家都沒在想新的應用市場,都只是一味地等別人量大的東西在搞。

要不然一天到晚只是在用IC 設計觀點在幫客人搞系統,...

一天到晚在問客人要整合什麼功能?!在在的使在電子應用產品開發的時程與應用彈性

備受制肘...如此的產品開發思維方式,只是讓大家更辛苦而已。

大家不妨好好算一算:當您一棵IC的售價只剩下不到 十塊,甚至不到台幣五元時...

他的利潤大概也只有一兩塊錢不到...您也只能期望有沒有一個月至少百萬顆的市場規模,

否則...您跟我說:怎麼會有投資報酬率呢?!

所以啦,最終最重要的還是得回到最基本的市場機制,與產品系統創意開發吧。

總不能自己把市場搞成這負德行之後,再來問別人怎麼辦?!還要政府買單吧?!

-----------------------------------------------------------------------------------------------

2011-5-9 
政府漠視 IC設計四巨頭憂被中國吃掉

記者洪友芳/專題報導

台灣IC設計業伴隨半導體業崛起,躍為家數眾多的競爭優勢次產業,但近年來,連龍頭聯發科也遭遇發展瓶頸,業界多位重量級人士相繼疾呼,政府應更積極重視產業發展未來性,否則IC設計業不僅將被中國超越,甚至有被合併的危機。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吳誠文、智原科技副董事長林孝平、創意電子總經理賴俊豪、瑞昱半導體執行副總經理陳進興等4人,日前接受本報專訪,談到台灣IC設計未來的競爭力,不約而同感到擔憂。

智原、創意分屬聯電、台積電不同陣營的IC設計服務公司,客戶群涵蓋中國IC設計公司委託設計案。

中國比台灣 跑得更快

林孝平表示,近幾年來,中國佔公司營收比重逐年上升,且不乏採取40奈米、28奈米先進製程生產,不少公司比台灣IC設計業跑得更快。他認為,從中國IC設計業積極投產先進製程的現象來看,產業競爭環境變化加劇,跟他們這一代的經歷已不同,他對年輕一代的素質、專業與國際觀是否能贏得過彼岸感到憂心。

優惠都取消 殺傷力大

陳進興指出,政策在政治與選舉考量下,顧及社會公平性,逐漸取消對半導體業一些優惠工具,對IC設計業產業發展、吸引人才等既有競爭優勢,皆造成相當殺傷力;外部國際經濟環境變動,也使得台灣IC設計業逐漸面臨惡性競爭與削價搶單、獲利壓縮,優勢流失。

往昔台灣創立IC設計業易存活,多達數百家,堪稱半導體業最多家數的次產業,隨著技術整合度高、市場挑戰性變大,進入門檻走高,新創的IC設計公司漸少。

陳進興預估,IC設計業將走向大者恆大,小公司則需靠利基產品才能立足市場,不然就等著被併。整併將是發展趨勢,他建議,政府應重視IC設計產業發展,培養出國家代表隊,才能與國際大公司競爭。否則,台灣IC設計業不僅將被中國的公司超越,將來恐有被合併的危機。

台灣IC設計 出現瓶頸

賴俊豪也指出,中國IC設計業挾政策支持、人才多、市場大,漸蓬勃發展,企圖追趕台灣,反觀台灣IC設計業已出現發展瓶頸,值得產業界與政府省思,重視此一現象。

吳誠文表示,近30年來,政策引導台灣產業轉型,早期的自行車、鞋業等傳統製造業,紛往外移,產業萎縮,取而代之的產業是電子、半導體等科技業,躍為台灣產業主流,吸引優秀人才與資金聚集,進而帶動國內經濟發展。

吳誠文認為,隨著高科技產業獲利多,政府對科技業的獎勵補助刪減、稅法修訂,員工分紅也費用化,財政種種政策已使產業漸喪失競爭優勢。

政策不重視 前景堪慮

吳誠文強調,面對中國新提出的第12個五年計畫(十二五計畫),顯示中國積極複製台灣過去優惠產業發展策略,並且再加碼。台灣令人擔心的是,政策不重視半導體業與IC設計,但也看不到下一個可接棒半導體業的產業萌芽,喊得響亮生技、太陽能產業還不足以跟國際一拚高下,這是很危險的堪慮局面。

----

2011-5-9 
中國展訊進逼 聯發科衝擊初現

記者洪友芳/專題報導

政府大力扶植、海外學人歸國創業及內需市場大,帶動近幾年中國IC設計業迅速發展,衝擊台灣IC設計業已開始出現,手機晶片廠展訊通訊崛起,使得聯發科股價、獲利皆下滑就是最明顯例子。

業界指出,比起前10年,中國IC設計公司家數從幾十家迅速增加到約4、5百家,技術與產品也趨多元化,產值更擴增達30多倍,年複合成長率超過兩位數,有些公司年營收雖跟台灣廠商還大有差距,但已達幾億美元規模。

中國較知名IC設計公司包括北京海爾、海思半導體、聯芯科技、瑞芯微電子、展訊等。

業界表示,中國IC設計業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來自政府政策大力扶植,海外歸國學人熱絡返國創業,宛如台灣2、30年前半導體業發展另一翻版,加上內需市場廣大,帶動產業發展直線上升。

儘管就目前而言,中國IC設計業還沒有一家規模進入全球前十大的公司,但以國家政策不斷鼓勵IC設計公司朝全球舞台的目標進軍,國內認為,這是遲早會出現的事情。

聯發科的2G手機晶片稱霸中國市場多年,但在展訊來勢洶洶攻城掠地後,互打價格戰,聯發科去年流失掉一些市場佔有率。市場調查指出,展訊市佔率從10%上升到25%,聯發科約從80%以上的市佔率下滑到約70%。

聯發科去年合併營收達1135.22億元,年減1.7%,毛利率卻跌破50%大關,致使獲利減少15.6%。

獲利下滑,3G手機晶片又銜接不上,法人對聯發科營運前景看空充斥,衝擊近一年股價重創。

聯發科日前公佈今年第一季財報更不佳,合併營收198.6億元,季減12.4%、年減達39.3%;毛利率46.2%,季減3%,年減達10.5%,稅後盈餘33.1億元,季減13.5%、年減高達70.3%,每股稅後盈餘僅3.03元,創下近2年來單季新低紀錄。

展訊去年出貨量逐季成長,以第四季為例,單季營收1.265億美元,年增199.5%、季成長31.5%,優於公司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