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猶言在耳的論述

這些講述:企業都必須重視產品研發的重要性,這種道理大家都知道。

但一旦要貫徹執行力或是面臨許多外在環境之後,這些論述就全走樣了。

何謂產品研發?!就找幾個台清交的高材生,抱著國外產品規格書猛K 的就是產品研發?!

創新就是去國外網站下載軟體開發平台...再做一遍就是研發?!

有很多產品或應用市場都不全然在於產品本身的研發...有很多是來自於堅持與自我要求

因為產品的成功不但來自與產品本身,還有許多外在環境的配合...

譬如市場,通路與上下游之間的整體考量,當然許多道理老闆也都懂,

但是當他們回頭又碰到新的挑戰或每個月的財報時,

他們許多猶言在耳的觀點又不知道跑道哪裡去了。----- 知易行難啊

名家觀點/台廠突破瓶頸 別再擰毛巾

國巨可說是台灣企業的縮影之一,過去在以量產規模、達到台灣被動元件龍頭廠地位後,也和其他台廠相同,面臨不再只能拚產能的時候,必須走向技術升級的轉型;若能藉由下市,調整組織結構和採用更好的員工分紅策略,有助吸納人才。

資本市場的上市、下市,對企業長遠經營來說意義並不大,過去雖然雖曾出現私募基金或投資公司併購、重整案,但不一定都會成功,原因在於併購方不懂產業和技術。

部分台廠過去藉由產能和「擰毛巾」的策略,一點一滴擠出企業規模和獲利的方式,以前可以成功,但這幾年市場已經在轉變,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台灣企業此刻已經面臨瓶頸期,以量取勝的時代已經過時了,要改以產品升級來競爭。

現在企業最重要的是自己研發產品,尤其現在的高科技產業型態已經改變,不再是過去追求產能和經濟規模的時代,技術必須有層次和區隔,各企業都應該設法讓技術扎根。

像是電源供應器龍頭台達電就是極佳的典範,做出自己的產品和市場空間,進而帶動獲利;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是不斷推向先進製程,一路保持領先地位。台廠就是應該像這樣在不斷創新中成長,不能再靠「擰毛巾」策略。

在國際上最典型追求創新和技術札根的企業,還有美商蘋果和較少被提及的3M。以3M為例,每個小東西看似不起眼,但毛利率都很高,3M的策略就是30%毛利率以下的產品就不做。台灣的廠商也應該朝此方向發展,把經濟規模的產品拿到大陸去做。

至於企業做了下市的決定,若是為了規劃更好的招才和留才措施,也是情有可原。像過去政府調整員工股票分紅機制後,確實使得上市櫃公司吸引全球人才的誘因大減,影響到人才競爭力,下市後才有條件規劃更好的配套。

就現狀來看,雖然不該完全恢復像過去那樣高額的股票分紅,以致影響股東權益,但應該可以適度恢復一部分,讓企業有更多吸引人才的條件。

另外,就法規來看,上市公司的法令限制確實較多,下市後可以有比較大的彈性,不失為一個解決龐大股本的方法。如以大同的減資案遲遲無法過關來看,若國巨下市,是為了順利完成大幅度的減資瘦身,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

不過,以私募基金的角色來看,通常屬於「短打」型的投資定位,較少長期投資的案例,買了後包裝再出售,則是典型做法,對於企業經營和技術提升較無加分作用,助益仍待觀察。

(本文由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口述,記者謝佳雯採訪整理)

【2011/04/07 經濟日報】

2 則留言:

  1. 深表同感,複製型的研發 也只是削價競爭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簡單...取得的成本低,當然就會賤賣成果。
      這個就是代工產業帶來的基本思維模式!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