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iPad蝴蝶效應 颳科技龍捲風(新聞)

這是今日報紙一系列的分析...大家都願意去思索這個問題固然是好現象。

但我覺得主要還是取決於台灣這些高科技界老闆的心態是比較重要的吧。

大家都一直強調這一次iPad 的優勢來自於軟硬體的搭配...但對台灣廠商來說:

最大的致命傷就是軟體...軟體不只是寫程式的技巧外,或是英文版本問題外...

最重要的還是來自於真正一種長期所累積的數位內容的能量。

它是一種需要長期投資與真正落實的文化素養的表現...這一點對於台灣這些大老闆都喜歡炒短線。

更習慣於像硬體一般的只要看表面的成果,而不真正的去培養"產業文化的軟實力"。

就以我最近幾篇提到的日本動畫文化一般...這些東西絕對不是一朝一夕所建立的。

那我們來看我們台灣過去幾十年來的號稱高科技產業...有一項是以"軟實力"著稱的?!

這個東西絕對不能只看那一兩家公司的成績或作為...他需要是一個整體產業的塑造。

這下要台灣廠商一下子拿出來?還真的有點給他為難啊...

就像Acer 最近一直打廣告的那一台小筆電...有變形金剛組合功能,但是呢?!

他有提供怎樣像 App Store 的功能嗎?!...那我不如回去買筆電,又想一想:

iPad 所提供的服務平台還真的沒話講...那我為什麼還要投Acer 小筆電一票呢?!

---

PS : 週末去新竹文化局觀看朋友小孩的高中設計畢業展...整個展覽會場,清一色全是iPad...

少說至少超過 20 台。...還真的深植民心啊。

---

iPad蝴蝶效應 颳科技龍捲風

 
去年元月,當蘋果執行長喬布斯(Steve Jobs)在舊金山的Moscone Center展覽中心端出平板電腦iPad時,沒人預料到iPad不僅改變民眾對科技產品的認知,更在一年之後,引發全球超級巨大的科技龍捲風。

今年1月超微執行長梅爾(Dirk Meyer)下台,3月宏碁執行長蘭奇閃電辭職,這兩位任內戰功彪炳的專業經理人,被公司董事會認為推動平板電腦不力,因而離職走人。接下來還會有幾位執行長,被平板電腦這把飛刀砍到?

iPad去年4 月中才正式上市,短短半年多就在全球狂銷超過1,500萬台;根據各家市調研究機構的預估,今年iPad的全球銷售量約上看4,000萬台。「4,000萬台」,這個魔術數字背後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

宏碁經過多年的努力,前兩年攀上企業發展生涯的顛峰,NB市占率「坐二望一」,宏碁一年的筆電銷售量大約就是4,000 萬台。

前幾年轟動PC武林的小筆電(Netbook) ,吸引宏碁、華碩、惠普、聯想等各路英雄好漢雲集,創造出一段光輝盛世,即使在極盛時期,全球小筆電一年的市場規模還不到4,000 萬台,不敵蘋果一家公司的一款產品iPad。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形容:「這是一場完全沒有歷史紀錄可以參考的新戰役。」如果把平板電腦加進去,則全球行動電腦(Mobile PC)的市占排行榜將大洗牌,蘋果今年躍居世界第一,惠普變成第二,宏碁被擠到第三。

iPad究竟有何魔力,能掀起如此滔天巨浪?有人形容,iPad就像是「吃了類固醇的iPhone」,把手機和電腦、資訊與通訊的界線完全打破掉。

長期以來,手機市場的基本盤就遠大於電腦市場,全球筆電一年的市場規模大約2 億台;手機的一年出貨量上看15億支,兩者規模相差懸殊。iPad市場通吃,創造出史無前例的全新格局,讓所有PC同業全都跌破眼鏡。

其次,隨著無線網路技術成熟,以及網路社群、雲端服務等各式Web2.0網路應用興起,行動上網裝置的需求大幅增加。

王振堂表示,iPad把運算裝置從「創造資料」 (Date Creation )推向「消費資料」(Data Comsumption)的新時代。早期從類比時代走向數位化,因為數位內容不足,電腦是為了「創造資料」而誕生,像鍵盤、滑鼠都是為了方便輸入;如今數位內容愈來愈豐富,透過平板電腦簡單的觸控螢幕,就可以享受各式各樣的數位資料。

若論iPad硬體本身,實在稱不上是革命性產品,因為宏碁、微軟早在好幾年前,就曾聯手推出類似平板電腦的產品。重點在於,蘋果開創硬體、軟體、服務全部串連在一起的全新商業模式,配合應用軟體市集(App Store)中成千上萬的應用程式,iPad可以是電腦、導航機,也可以是遊戲機。

【2011/04/05 經濟日報】

---

台廠 輸在創新能力

工程師阿德最近要買電腦,走進光華商場前,原本已設定要買宏碁超薄型筆電,但走出光華商場,手上提的竟是聯想的產品,這反映出宏碁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欠缺獨一無二的品牌特性。

宏碁成功自創品牌,是國人驕傲,尤其早年筆電市場惠普、戴爾等國外大廠環伺,當時宏碁以「物廉價美」作區隔,在歐洲市場所向披靡。但當其他的品牌也都做到物美價廉時,消費者就有更多元的選擇。

過去品牌是品質保證,但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品質保證已是「基本條件」,而非「必勝要件」,必須藉由創新來創造消費者對品牌的感動,蘋果i系列產品就是最好的實證。

現在的品牌是「創新」和「流行」的另一個代名詞,要能引領風潮,而不是做「我也一樣(me too)」的產品,或是在競爭對手發表新產品之後推出「改良版」。舉凡全球各大品牌,從路易威登(LV)、愛馬仕(Hermes)、法拉利到蘋果,產品都要能引領風潮。品牌不只是作廣告,其精髓在於「創新」,創造「非這個品牌不可」的核心價值。

例如消費者要買宏碁,不會是因為王建民,產品本身不是需要明星來代言,而是產品本身就要是名牌產品,過去很多明星以搶到第一台iPad和iPhone ,在部落格上炫耀為樂,到底是明星在廣告iPad,還是iPhone在襯托明星的光環?

蘋果高階主管曾告訴跨入蘋果通路商的正崴董事長郭台強,蘋果商店是要開在LV的旁邊,而不是光華商場。

【2011/04/05 經濟日報】

----

名家觀點/利用雲端 開創PC式平板

最近我買了一支中低價位的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Android作業系統智慧型手機,有人問我為什麼不選蘋果iPhone?我回答,過去的iPhone時尚、珍貴且稀有,但現在拿著它走在路上太普遍、太容易「撞衫」了。

這個開場小故事的用意不在於評論各家手機品牌,我所強調的是,蘋果確實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但這不代表隨著時間演進,未來不會有更好的產品問世。

江山代有才人出,客戶群永遠值得開發,我們應對科技產品的新舊更迭有信心。

蘋果iPad平板電腦的浪頭正高,相對地現階段台灣品牌業者的優勢位於低點,我們必須等待下一波機會;與此同時,台廠也要思考自家在平板電腦、乃至未來行動裝置的定位,補足自己缺少的部分。

攤開台灣科技品牌業者發展平板電腦的歷程,宏碁、華碩均輸在起跑點上,宏達電和所有品牌一樣,都敵不過蘋果iPad2的熱力四射。

對宏碁、華碩等PC業者而言,平板電腦應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

當PC巨人英特爾、微軟無法再為台廠撐腰,而手機品牌廠商奠基於過去和電信商的合作經驗,具有軟體內容服務優勢,在平板電腦市場,個人電腦(PC)業者確實腹背受敵,呈現軟、硬吃虧的狀況。

平板電腦採用新的作業系統(由搜尋引擎大廠Google開發的Android平台)、新的核心處理架構(ARM);此外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一樣,背後的軟體內容服務應視為產品的延伸。

以作業系統來說,微軟的作業系統不適合輕量級平板電腦產品,Google所開發的Android以手機業者為目標,新版本3.0甚至優先支援三星,讓台廠在起跑點就輸了一大段。

PC業者必須從頭來過,利用自身的優勢,找到蘋果還沒有涉獵的地方。

首先,業者可自問是否能將PC的功能發揮在平板電腦上,其次是好好利用雲端的機會。

觀察目前宏碁、華碩所推出的平板電腦,功能比蘋果、其他手機品牌更接近PC,更兼具消費性與商業用途,是創新的產品。

從這點來看,台廠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接下來則是抓緊雲端的機會。蘋果的應用軟體市集(App Store)雖然內容豐富,但卻是以英文為主,為華人量身打造的應用程式仍不多,顯然有一塊屬於華人的應用軟體市場尚未開發,這是台廠可以留意的機會。

蘋果的iPad系列正火熱,艷冠群芳,我認為台廠可以掌握在下一波的機會。雖然蘋果預計吃下七成的平板電腦市場,今年Android聯軍的表現仍值得我們期待,誰勝誰負,尚難預料。

(本文為拓墣產業研究所長陳清文口述)

【2011/04/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