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告別一個夢想時代

我剛進大學時,剛好是太空梭起飛的時代,那時系上有許多來自美國NASA的

研究資料,那時也沒什麼Discovery 頻道,所以要吸收新知也只能從一些國外的

報章雜誌去翻...當然當時系上也有提供許多相關研究文獻與書籍資料。

我還記得我們系上有屬於自己的圖書館(整個系館是中央空調,在南台灣的夏天裡

的確是一個消暑的好去處...),除了一些系上相關書籍外,還有許多NASA研究影片

可以供我們借閱觀賞,我記得當初挑戰者號發生爆炸後,當初NASA 有製作了一個

調查報告影片,我當初就是在系館圖書室裡看到一手資料,蠻不錯的!

雖然沒有中文字幕,但是還是努力的把他看完...當然還有許多NASA 先進技術開發影片。

當初太空梭計畫的確衍生了許多相關技術開發,那是一個夢想帶領人類工程技術

前進的計畫...我也很高興能在那個時代接受相關知識洗禮。雖然後來在職場上沒有太多

相關知識的應用機會...但是那是一種學習成長的過程...

30 年過去了,也代表一個世代的結束,但不代表人類的科技發展就因此結束,

李恕權先生在臉書上發表了他的看法...寫得還不錯。

或許您是學生,您也有您的夢想時代,也有您曾經努力參與的計畫或事情。

真的不要認為未來不一定會用到而放棄,但畢竟是因夢想而帶您學習成長,

等您30 年後,再回首那一個世代的結束,也代表您的一種成長與歷練。

----------------

太空梭任務終結 30年美夢醒

星空萬里無雲。美國「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21日清晨降落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宣告尼克森任內發起的美國太空梭時代正式寫下休止符。

在兩聲特有的音爆後,太空梭彷彿從五公里跑道的漆黑中瞬間衝出,在場的2000人屏氣凝神。太空梭指揮官佛格森透過無線電告訴塔台:「服務世人30年後,太空梭早已在歷史占有一席之地,現在要航向終點。」塔台回答:「幹得好,美國。」

第135趟任務 航向終點

由於太空梭任務凶險難測,所以每一次的安然返航都值得大肆慶祝;但因這次是美國30年太空梭歷史的第135趟,也是最後一趟,不免令人悲喜交集。休士頓的任務控制處的參觀室內,坐滿參與過的指揮官與家屬。

NASA要裁8000人

參與太空梭計畫的人員陸續功成身退,美國太空總署(NASA)本周將再裁2300人,8月再砍1000人,總計要裁8000人。

曾為太空梭任務指揮官的NASA署長波頓表示:「我們所做的一切已經為探索未來奠定基礎,但我現在不便多說,我只想向機組人員致敬,歡迎他們回家。」

美國與俄國的太空爭霸將開啟另一章。未來幾年內,美國太空人將搭俄羅斯「聯合號」火箭的上太空,「共乘」所費不貲,一席從5000萬美元起跳。太空總署已和波音公司與洛克希德公司合組的「聯合發射同盟」達成協議,將嘗試以「擎天神五號」(Atlas V)商用火箭將太空人送到國際太空站。

「人類探索太空 達極限」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似乎達到極限,太空時代可能結束了。1950和60年代,美國和蘇聯太空計畫的長期目標將外星描述為終極邊疆,等待人類開拓。環繞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無形中把地球體積變大了。最遠的人造衛星距地球36000公里,也許這就是人類太空野心的極限。

有人指望中國大陸接棒,但中國頂多派人登陸月球,然後可能見好就收,不會超出之前美蘇的發展範圍。無人太空船的探索也許會繼續,但無人太空船已抵達水星除外,太陽系內每個擁有堅固表面的行星;除非火星上發現生物,或有其他更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否則大眾不會有興趣埋單。

從數字看 太空梭30年

2090(億美元):NASA從太空梭研發到除役所投入的總經費。

355:太空梭搭載過的太空人數目,其中有306名男性,49名女性,來自16國。

135:1981年到2011年太空梭出任務的總數,其中133次順利完成,兩次以災難收場。

14:在兩次太空梭事故中喪生的太空人數目。第一次事故是1986年「挑戰者號」升空時爆炸,第二次是2003年「哥倫比亞號」返航時解體。

5:實際進行太空任務的太空梭數目─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提斯號、奮進號。原型機企業號未曾進入軌道。

2:太空梭任務女性指揮官的總人數─艾琳‧柯林斯和潘蜜拉‧梅洛伊,雙雙以空軍上校退役。

1:美國1961年第一個載人太空計畫「水星」任務的7位太空人當中,只有1人後來參與太空梭任務,就是約翰‧葛倫。1998年10月,時任聯邦參議員的葛倫以77歲高齡參與第95次太空梭任務,成為史上最高齡的太空人。本周最後一次太空梭任務期間,葛倫正好滿90歲。

【陳正杰/輯譯】 資料來源:space.com

【2011/07/22 聯合報】

--------------------------

探索30年 亞特蘭提斯安降 太空梭謝幕

2011-07-22
  • 中國時報
  • 【張嘉浩/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台灣時間廿一日下午五時五十七分安然降落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角甘迺迪太空中心,歷時卅年的美國太空梭計畫在完成第一百卅五次任務之後,也就此譜下終曲。

     亞特蘭提斯號此行載運四名太空人,任務進行十三天,任務指揮官佛格森降落後,告訴德州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的NASA任務管制中心說:「任務完成,休士頓。服務全世界卅餘年後,太空梭已贏得歷史地位。」

     佛格森也讚揚數千名獻身太空梭計畫的人士說:「太空梭改變了我們觀察地球和宇宙的方式,今天大家百感交集,但不爭的事實是:美國永遠不會停止探索。」

     近兩千人聚集於甘迺迪太空中心跑道附近迎接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它功成身退,未來將陳列於中心永久展示。

     美國太空梭計畫共建造五架太空梭,一九八一年四月十二日展開飛行第一次任務。其中「挑戰者號」在一九八六年一月發射時解體,「哥倫比亞號」二○○三年二月返航時在高空爆炸,各造成七位太空人殉職,太空梭機隊也僅存三架。

     亞特蘭提斯號是美方打造的第四架太空梭,一九八五年十月三日首航。友機「發現號」與「奮進號」已先除役,分別安置於洛杉磯「加州科學中心」與「史密森學會」華府「航空暨太空博物館」北維吉尼亞州分館。用於著陸測試而從未執行太空任務的「勇往號」則落腳紐約市「無畏號航空母艦海空暨太空博物館」。

     卅年來,五架太空梭共飛行約八億七千二百卅萬公里,環繞地球逾二萬一千一百五十次,載運來自十六國的三百五十五名太空人,在太空則待了一千三百卅三天,相當於四年歲月。

     據估計,太空梭計畫的研發與運作耗資超過二千億美元,其影響既深且遠,除了將一百七十九個人造衛星與太空探測器送入軌道外,太空梭發射並維修「哈伯太空望遠鏡」,也建構國際太空站,打開地球探索無垠宇宙的眼界,計畫衍生的百餘項科技更廣泛應用於醫療、工業等領域,繼續造福人類。

     美國為節省每年四十億美元的作業與維修成本而結束太空梭計畫,未來資金將轉用於研發可登陸小行星、月球甚至火星的太空飛行載具。

----------------------------

太空梭35年了...終於停飛了!

 

 

NASA宣佈未來所有太空梭任務,從今起將以更便宜幾近ㄧ半的成本委託蘇俄及民間企業執行,引起眾多媒體及全球人士引憂。

 

我不清楚實際內情,但19歲(大三)曾參與太空梭坐在太空艙裡工作的我,可以提供幾個有趣

的角度供參考:

 

1. 我加入太空梭團隊時,NASA已經研發太空梭近十年。 今年我53 :-),所以太空梭的技術已經有45年之久,對NASA而言這已經是很老舊的技術了。

 

 

2. 如果NASA把45年前的老技術釋放給民間,你大約也可猜得到NASA現在已著手在做未來45~50年的技術研發了。 NASA已經很清楚知道,委外執行 外太空來回運輸交通的任務,已絲毫不影響他們掌握的更高競爭優勢與技術。

 

 

3. 美國的國防,太空,與軍備ㄧ直以來都是由民間企業,招標承攬研發生產(可參考電影: "鋼鐵人"),目的是提升效率品質,降低成本及避免政府貪污。

 

太空梭是由LOCKHEED(洛基)公司承攬製造,再依太空梭裡不同的區塊,下包給無數廠家,如: Rockwell洛斯威爾公司,Northrop(負責火箭引擎*), Hughes(休斯衛星通訊), General Dynamic.....。

 

所以,45年後,當科技與管理機制都已成熟後,現在正式交予民間,就如同將地球內的航空權開放並交予華航,長榮去經營,其實真的是件很自然,且正確的管理經營策略。

 

4. 早在45年前人類在外太空就有太空站了。 美蘇雙方合作即已平凡與成熟,彼此相互幫助維修與支援。

 

只要NASA更新的核心技術掌控在手,太空梭的執行工作發放海外給便宜優質廠商代工,早是國際趨勢,降低成本,提高品質,互盡其利,創造雙贏,太空工業當然也不需例外,更不需過於難過或緊張。

 

 

 

註: *1986太空梭Challenger挑戰號,炸掉是因為,Northrop火箭引擎 的燃料箱"O ring(O 型封片) 在天氣冷縮熱漲下外漏。 當時廠商即擔心並嚴厲建議停飛,但NASA主管因行程以定,決定按時起飛,導致起飛五分鐘後,在全球實況轉播中在空中爆炸,六位太空人(包括一位日本人,及一位女老師) 在全球目睹下當場罹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