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類比IC 市場訊息

作2G 手機晶片或是相關數位邏輯整合SOC IC,這一種IC 的市場策略就是101 招,

所謂 101 招就是殺價競爭,尤其是那一種找一大堆賣肝工程師的產品。

所以,對於如此的市場趨勢,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

其實比較令人比較在意的是另一則新聞:類比IC 市場。

以我們自己在搞一些系統應用設計時,那一些寫韌體或是兜一些數位邏輯電路,

都還蠻容易上手的...現在的數位邏輯的反應能力都很快...在規格上都比較少一點問題。

但對於一些類比電路來說:是比較棘手的...而且以未來講求行動運算產品來說,

電源管理與相關類比晶片來說:的確是一個重點,就拿我們簡單的一個基本零件來說:

MOSFET...他就未來會朝向:Low Rds、High Vds 與Low Vth 整合來走。

這一部份其實是比較有一些挑戰性,而這些都必須整合一些晶圓廠的製造技術。

所以,當這些IDM 廠在作這些整併與擴充產能時,他的確會造成市場衝擊。

而且現在要打這一種市場戰,可不像我們在大陸玩那些 2D 山寨手機的那般自己砍自己。

您看從今年初的TI 合併 NS ...對目前英飛凌要再一次整合12 吋廠來說:

這將又是另一波的半導體盛事。....

只是對於我們國內相關業者來說:比較可憐的是我們不像人家有那麼好的應用市場

來維持高獲利:車用應用市場,人家至少還有一塊比較容易賺的,然後在一般消費性市場

跟您殺價競爭(我說過現在老外也懂這一套了!)...大家就比較辛苦的啦。

-------------------------------------------------------

大摩:晨星成長快 聯發科陷苦戰

2011-08-19
  • 中國時報
  • 【張志榮/台北報導】

     摩根士丹利證券昨(18)日指出,晨星2G晶片成長快速,單月出貨已由今(2011)年初的100至200萬顆大幅攀升到目前500至600萬顆,為聯發科出貨規模的7分之1至8分之1,加上中國本土廠商互芯(Coolsand)積極低價搶市,影響所及,聯發科接下來將有一波價格戰得打。

     因此,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呂家璈預期,聯發科未來60天股價表現將劣於大盤,除了上述潛在價格戰風險外,聯發科近期股價領先大盤上漲,也使得投資價值不再具吸引力。

     不過,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程正樺認為,聯發科股價經過今年初與過去幾個月以來重挫,未來再度大跌機率已不高,是他維持「中立」看法的主因,但3.75G智慧型手機晶片需求目前看起來並不強,在新產品難有突破前提下,股價也很難有大漲空間。

     據呂家璈了解,拜深圳世大運所賜,第三季中國手機晶片市場仍有旺季效應可期,尤其是7月,相關廠商出貨成長動能都不錯,但隨著世大運8月11日開始舉行,白牌手機需求已開始趨緩下來,現在只能期待9月新一波拉貨需求。

     從個別手機晶片廠商狀況來看,呂家璈指出,聯發科與展訊雙雄之間的戰爭看起來沒有太大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新進廠商已開始嶄露頭角,如晨星單月出貨量已由今年初的100至200萬顆大幅攀升到目前的500至600萬顆。

     呂家璈表示,500至600萬顆的量相當於展訊的3分之1、也是聯發科的7分之1至8分之1,若加上中國本土廠商互芯的竄起、積極展開價格戰,第四季2G手機晶片市場競爭將會非常激烈。

     以互芯為例,呂家璈指出,目前單月出貨量已達100萬顆的水準、且持續成長中,互芯明(2012)年初將推出一款價格較現有產品還要低25%至30%的新晶片,由於現有產品價格已較展訊低20%,可想像未來價格極具破壞力。

     呂家璈認為,整體來說,2G手機晶片組已越來越難區隔化,走向低價且平均銷售價格(ASP)走跌將是必然趨勢,過去可能只有聯發科與展訊互打,現在又多了新進競爭對手,也意味著新一輪價格戰即將開打,未來只有能提供低成本與低價產品的廠商,才能擴大市佔率。

------------------

英飛凌 擴充類比IC產能

2011-08-19
  • 工商時報
  • 【記者涂志豪/台北報導】

     英飛凌宣佈擴產計劃,包括買下已破產的德國DRAM廠奇夢達(Qimonda)原本位於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的12吋廠部份設備及廠房,並將在馬來西亞庫林(Kulim)興建8吋廠,擴充電源管理及功率半導體等類比IC產能。

     繼德州儀器及美信半導體(Maxim)開始以12吋廠量產類比IC後,英飛凌本季也將開始利用12吋廠量產類比IC。對台灣半導體廠來說,台積電及力晶已經決定開放12吋廠產能爭取代工訂單,類比IC封測廠超豐、菱生、矽格、京元電等,可望獲得委外訂單,但是包括立錡、致新等國內類比IC廠,下半年仍將面臨來自IDM廠的價格戰,以及市佔率爭奪戰等龐大競爭壓力

     英飛凌日前公佈2011年會計年度第3季(4-6月)財報,營收達10.43億歐元,季增率為5%,主要受惠於工業與多元電子事業處(IMM)的強勁需求,以及汽車電子事業處(ATV)的營收成長,其中來自汽車電子部門的營收及獲利,並未因日本大地震後汽車供應鏈中斷而遭受重大負面衝擊。英飛凌上季淨利為1.9億歐元,基本每股盈餘為0.17歐元。

     英飛凌會計年度第3季表現強勁,成長幅度再度超越市場平均水準與其競爭對手,部門總收益率延續上一季的高水準,執行長鮑爾德(Peter Bauer)表示,營運成績優於預期,代表英飛凌致力於能源效率、行動性與安全性的方向是正確的策略。

     為了擴大在類比IC市場的優勢,鮑爾德也宣佈擴產計劃,英飛凌將利用今年5月向奇夢達破產管理人購買的無塵室設備及廠房,投入12吋晶圓功率半導體的量產,同時也將擴充馬來西亞晶圓廠產能,要再興建1座8吋廠。

     據了解,英飛凌去年底在奧地利Villach的12吋廠中,已展開類比IC的研發工作,在買下奇夢達廠房及部份12吋設備後,本季將進行量產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