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成長與歷練,最近剛好我小孩推薦給我兩本書讀,雖然他也是念理工的,
(當然也還沒進入職場),但很高興得他能夠去接觸這一種非技術類文章的書籍,
或許跟他念國中時,所做的專題論文有關,當初他們就是以醫學作家為背景去探討
一些非專業文學作家在他們的文學作品裡所呈現的是哪一種文學觀點。
很巧,這兩本也都剛好跟一些醫學背景有關的"類自傳似的"報導散文。
一本是:一千個裸體陌生人:看盡生死的孤寂與瘋狂,救護車的邊緣急救紀事
而另一本是: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
這兩本書都是翻譯自美國職場上的兩位的工作經驗談,一位是男士,他是一位救護人員,
另一位則是畢業於醫學院,原本是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後來卻轉作法醫及病理專科學者。
這兩位作者不管男女,在其書中所描述的工作經驗中,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後來
都是男主內,女主外。前者在結束十年的救護人員工作之後,就轉全職寫作,也順便在家
帶小孩。另一位女性作者,更是在擔任一年外科住院醫生後,在一次連續值班超過
三十六小時,在手術檯旁昏倒之後,就決定不再擔任外科醫師了,而要遠赴外地受訓轉任
法醫,結果她老公也決定留在家裡帶小孩,不好意思的是:她老公還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
全職家庭主夫。所以在西方國家裡,可能這一種男女職業平等觀念是我們比較難想像的。
---
我是先讀完第一本書後,就決定要寫這一篇感想的。因為近來大家喜歡討論到工作經驗
以及所謂的生涯規劃問題。或許書中這位男性救護員的工作經驗也可以給我們一點借鏡吧。
首先:這位男性救護人員所在的城市是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他也完全不避諱地指出
這個城市的背後黑暗的一面,在另一本書也是呈現同樣的場景:美國不是我們一般人所
經常描述的移民天堂,而是到處充斥著毒品、槍枝、罪犯以及高失業率,遊民多的社會
現象。
這位男性救護員,在學校畢業後,其實有擔任過業務人員,也做過記者,而突然有一天
覺得擔任救護人員是一件很酷的事,而且也可以找到屬於他自己的成就感,所以他就決定
去參加正規的培訓課程,並通過考試正式成為合格的初級救護員,後來也成為高級救護員。
從一開始非常期望能進入亞特蘭大最大、最專業的醫院,到後來正式成為該醫院的一員,
甚至成為該醫院一名知名的救護人員,對他來說:十年來完成他人生一個階段的夢想。
這十年間他有找到他工作的意義,也找到工作的熱誠與成就。但一開始時,就有前輩跟他
警告過:第一點:只要在一行待得夠久的話,就會有職業倦怠。第二點:隨著時間流逝,
不管你想要跑甚麼樣的業務,都有機會碰到的....這兩點就跟我們一般工程師們所碰到的
很類似。就像我以前摸單晶片,搞產品,跑市場,真的~只要你在一行裡待得夠久的話,
真的會遇到不少人事物的。但終究都還是會回到第一點的。
其實:我覺得西方人可能比較能夠放得下吧。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會比較根深蒂固。
總覺得:你既然做這一行了,你就應該要好好地做下去,不應該輕言退出。
但是從這兩本書中:我看到別人不同的工作態度與生涯規劃。你既然已經不喜歡目前
的工作了,那你還幹嘛眷戀呢?天下對你來說:又不是只有一個職業適合你啊。
只要你願意努力去學習轉換,那又如何?就像那位男救護員,人家為了能成為救護員,
也是每周花幾天晚上花幾小時開車往返去上課進修啊。至於未來有沒有工作機會再說吧。
後來既然是菜鳥進不了心目中的公司醫院服務。那又如何?就從小公司小救護站做起。
對啊~人生不就是如此嗎?
這兩本書的內容。除了給我許多這一種在工作職場的態度之外,當然還牽涉到
生死交關,看盡人生百態的故事。其實,對每一個人來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又何必很在意精彩呢?只要你努力的去做,然後也可以如此據實地為自己留下
一些屬於自己的成就感,那也何嘗不是一篇或一本好書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