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就業或創業,你都會面對競爭力的挑戰。不管是技術面或生涯規劃。
尤其是創業開公司,這方面的壓力是更大的。因為不只是產品開發的技術面,
還有公司財務經營管理或市場業務拓展方面。(要專心搞技術就去學校就好)
我最早接觸到這方面的概念時,是我在第一家 IC 設計公司完成掃描器SOC 的
開發工作之後(二十幾年前了),那方面我已經得到公司高層在技術面的某種程度
上的肯定了。所以我一直認為:我可以在我的工程師生涯方面,至少可以永保
安康了。但那時候我們公司來了一位台清交電子科班出身IC 設計者。公司是從
國內另一家IC 設計大廠挖角過來的。是做類比設計(我們俗稱 Circuit Design)。
當時國內這方面的人才不多,其實現在這方面的人才也相較比較少,因為
這方面實戰養成過程不容易,況且他在原來公司也是戰功彪炳的。我個人
認為他離開原來公司時,應該在他的人生已經算是"財務自由"了。所以我們
就毋庸置疑他的學經歷與技術能力了。他說:一個人或公司的技術厲不厲害?
就看他們做的產品在市場的數量與佔有率就知道了。這一種觀點,以我個人
的經驗是蠻贊同的,因為這不只是產品設計的好,包括後續量產檢測與產能
支持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以這一種指標來看:的確是許多有經驗的創投與老闆
都很清楚的一件事。其他自吹自擂的就聽聽就好。沒有量產規模的技術,其實
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也可以做得很好,但那些也都算侷限在自個兒孤芳自賞
而已,就像你在許多社群媒體上看到那些產品技術發表啊,簡單的幾張演示的
照片或影片之類的。那你說要多少數量或佔有率?以我們在園區IC 設計業來說:
就是每個月以 M(KK) ,至少也是要以百K 計量的那一種數量啦。這也是代表著:
那是有市場需求,也代表著你的產品規格定義(規劃能力)、設計技術能力、業務
推廣與客戶服務整體團隊組織能力都做到非常到位與完善。這才是一個完整的
產品開發計劃執行方式。
反正就是真的要拿出一點有一定的營業額或市場經濟規模的才有辦法說服別人。
一個工程師一生不要說待過多少公司?做過多少產品?有從事那些技術發展?
其實只要有這樣一、兩個產品,就真的就夠了。包括一定財務收入的。
這也是一種你個人或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展現方式。(往下看就知道)
---
而我們這位類比IC 設計者,就是有這樣的自信,他之所以會離開原來的舒適圈,
是想給自己一個新的挑戰機會,因為我們公司還是小公司,未來發展機會較大。
但很不幸的是:他來公司還不到半年,公司就宣布與另一家IC 設計大廠合併。
他聽到這個消息時,當然不是很高興,因為如果透過合併還要到另一家IC 大廠
上班的話,他根本不需要離開原來的舒適圈啊。所以他就毅然找我們幾個
平常比較談得來的同事,聊他的理想與抱負,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想做車用電子。
那時我也在這公司裡拿到公司唯一的專利:所以我就是他心目中的一個人選了。
所以他不是一下子就找我談產品技術或市場業務,而是先找人來幫我上課:
上所謂的競爭力分析課程,而他所找來的老師是當初在另一家IC 設計大廠所
轉投資的公司擔任企業顧問工作。好了~我直接說了啦:就是聯發科轉投資的啦。
所以他們對於這些IC 大廠的競爭策略都有一定的認知與分析了公司發展策略。
當初給我上課的教材就是當時國際知名策略大師:Micheal Porter 的競爭力分析。
---
這時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除了技術以外,還有這麼多重要的課題要學的。
而且對他們這種台清交優秀的工程師們來說:技術也只不過一個基本入門門檻
而已,對他們來說:人生的目標是還有很多技術以外的課題要努力的。
說真的啦,像他們有這麼優秀的學經歷與資質,你說要搞技術高人一等,
或是要透過技術開發賺一筆錢。其實也都不是太難的事啊:去找一家好的
公司或是一流的公司,不管是國內或國際大廠,只要有好的資源與發展
平台,對他們來說,隨隨便便都可以比我們這些苦學出身的工程師們,
機會或條件都好幾倍的啦。我不會騙你的啦,這幾年你看一下國內這些
躍居國際一流大廠的薪資待遇或績效獎金就知道,我以前IC 設計公司的
那些台清交工程師,領完台灣的待遇分紅之後,還可以出國找到工作
繼續待在國際一流公司裡,參與世界潮流趨勢最新科技技術,改領
美金年薪,根本不需要擔心薪資收入問題。就連新一代我兒子的高中
同學,念了台大資工系所,在研究所念了一年之後,覺得沒意思,
就直接投履歷去新加坡找機會:第一年起薪就是台幣 240 萬元,隔年
調到270 萬元,他說:他先待個幾年看看,要嘛就是回來休息或創業。
人家搞技術根本不是甚麼門檻問題,要創業腦袋裡想的就是這些競爭力分析。
哪像我們這些想苦命努力的拚上新鮮肝,才辛苦的換來一點點機會...
世上現實的不是教科書教你的那一套:一分的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
人家光靠發揮他那個百分之五十的天賦資質,就可以在技術研讀與
實作開發上讓你看不到車尾燈了啦。所以啦,不要老是在想:
我想靠自己努力不懈的鑽研技術就想超越這些人--(很難。就像在學校唸書
考試拿成績的道理是一樣的) ,你是更需要靠天賦以外的,我所說的這些核心
競爭力分析,學習技術以外的策略規劃,資源整合與靈活的市場業務運作,
才可以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的!
老天爺是公平的,再天資聰穎的人也是有一些破綻的啦,但反正絕對不會
在搞技術能力方面的啦。人生在職場或創業又不只是讀書考試那麼單純。
---
我們一直認為好像專注搞技術,就是我們做工程技術開發的工程師畢生的職責,
但這時我才發現:原來人家早就跳脫這麼一層的思維模式,我們自己真得太過於
短視與視角狹隘了。到了今天,我還是有同樣的感觸:優秀的工程師就更應該跳脫
技術以外來思考人事物的。我們自己原來的邏輯思考模式是不是哪邊出了問題?
我最近看了一則影片:
---
引述這個影片,不是拿來討論政治議題,而是藉由同樣的邏輯思維模式來探討。
(當然啊,我以前常在兩岸往返時,也經常碰到類似的話題,但都是冷處理啦~)
但這些邏輯思考的道理也是一樣可以套用在我們與宅男工程師的互動過程:
為什麼?很簡單,幾個重點:
- 我聊客觀事實,你扯主觀情感。---我談技術以外的東西,你就只想講技術。
- 只管態度。不管事實。 --- 我問除了技術,還有甚麼未來發展想法?
- 只問動機,不管是非。 --- 搞了這麼多、深入技術探索,為了甚麼?
- 只問親疏,不管道理。 --- 不跟你討論技術,你就覺得我們道不同。
--
- 道理與情緒。
- 事實與立場。
- 是非與動機。
- 文明只對文明管用,邏輯只對邏輯管用。
--- 對於不相信邏輯的人,本身的思維邏輯也是一種神邏輯。
--- 要打敗魔法,也只能魔法而已。
所以你仔細去觀察你公司或身邊的宅男工程師們,是否也有類似上述的許多
特質。只要扯到關於技術以外與分析探討市場業務相關競爭策略時,他們的神邏輯
就會跳出來了,整天就一直跟你講:我就是相信唯有我專注的技術,才是王道。
所以以下我們要討論的這些所謂的競爭力分析,對他們完全沒用,他們相信的
核心競爭力就只有一個:自己一個人終其一生就是獨自努力的追求技術開發。
(或是用自己所理解的核心競爭力的價值與做法方式,一味地蠻幹...)
至於這術發展的終點目標?就是一副情感上的寄託而已。這到底是一個老闆?
還只是一個宅男工程師呢?你是要創業?還是只想當教授(還不是有學術地位)?
---
關於策略大師的競爭力分析網路上有各行各業的引述與分析:
我簡單的套用幾張圖片;
引述內容來源:波特五力分析是什麼?五力分析優缺點、範例分享!
---
引述內容來源:波特五力分析架構介紹,愛迪達的五力分析範例與五力分析圖
----
其實這些道理你只要願意花一點時間與心思,就可以很容易體會得到的。尤其
當你的職場生涯有累積一定的閱歷與觀察的話,只不過,我們自己沒辦法去
統計分析與整理而已。重點就是要如何去落實執行它而已。或是
你真的就讓自己要不要擺脫你原來工程師(職人)的角度來面對他而已。
----
當然我當時也是第一次聽到IC 設計業與園區科技業的常說的一句話:
上駟對中駟(下駟)。
這其中就代表著許多競爭力分析的成分在內。當我們創業要從諸多競爭者的
市場中突圍而出的話,我們本身到底具備了多少競爭優勢,可能一開始沒有,
但如何去布局找出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當然需要多方面的布局與努力的。
搞技術固然重要,但肯定絕對不可能只靠一門自己天天關起門來練功的技術啊。
你既然都願意花那麼多時間關起門來搞技術開發,為什麼就不願意轉個念,
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呢?因為你真的不是在學校裡,有領著學校固定薪資的
教授老師,就算是教授老師,你也應該知道你學術地位的目標有其一定的
指標吧。難道就搞技術搞到沒有任何技術以外的邏輯思考能力了嗎?
---
我真的很高興在我的工作職涯過程中,有遇到這些在技術上非常優秀的
工程師們,不只教我許多技術上的概念,也帶給我除了技術以外的換位
邏輯思考能力。當然我覺得最重要還是:我們自己本身願意放下自己的
本位主義,也願意傾聽與接受,並嘗試著去努力改變我們的做法。
我常常說:工程師們有時候真的不太喜歡別人評論自己,尤其是關於
自己所努力專注的技術應用想法。但你真的也別忽略的一句名言:
忠言逆耳。你不喜歡聽的話,有可能是忠言啊,別人可以用另一個角度
來協助你檢視你的作法或觀點。人家可能就是你知心的朋友,才願意
甘冒犯你的自尊來評論,要不然呢?就整天一大堆社會新鮮人、菜鳥
工程師們敬畏的稱讚你:老師你好厲害!你好棒棒喔~給你按個讚。
結果私底下就是一副:老師~祝你好運吧....好壞也不關我的事。
就像 @Bee 朋友提過的一位 8051 組合語言大師的故事一樣:總覺得
他是那位應該被大家所吹捧的大師,最後就是躺在安寧病房裡,
還是有一大堆人搞不懂他寫的程式?還有他的程式對大家未來搞
相關產品市場時,有甚麼幫助?或是過個幾年,這些東西會不會
被新一代的技術或更先進的做法與市場潮流所取代了?
---
其實我們所討論的這些就業、創業與技術發展之間的關係與概念,都是一些
非常基本的邏輯思考模式,對搞科學技術的工程師們應該是比誰都
還要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的,尤其我們在撰寫程式與在做一些產品技術
的開發、除錯或產品驗證測試時,在工程開發的邏輯思考能力,
肯定都比誰還清楚這些工程問題的邏輯模式,但為什麼反而只要
談到技術以外的邏輯思考時,就完全變成另一個樣子的呢?
這個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自己根本不想勇敢的去面對這個事實,
也完全不想放棄這有點自私的本位主義立場,那就跟我們在公共議題
或政治立場上的那些小粉紅等有甚麼差別?那也沒關係,你有你堅持
的立場與想法,但問題是:萬一你是老闆,有員工未來發展需要考量,
不是每個員工志向都是如此;你會有老婆、小孩與家人,如果這些事情
上面有著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念,那會不會淺移默化的在生活上的
一些瑣事,也容易有同樣的態度呢?這才是你身邊最關心你,
最在乎你的人所要感受與承受的....
---
以下這篇報導剛好也是在這個月:也剛好可以拿來佐證:"有技術不見得會成功"
「前十年白忙一場,是很好的歷練」新代科技董座談創業:有技術不見得會成功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9331?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我跟文中主角雖然在差不多時期在同一個單位,而且他也是我成大的學長。
那時候大家都在炒所謂 PC-Based 控制器。覺得它是未來市場主力....
但我跟他不熟,我同事是他系上學長,而且蔡太太剛好也是在新竹教育圈的。
這是我們這一票的另一半都在公教單位,我們這些先生們,才敢放手一搏的啦。
在台灣,這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啊。也供大家參考。
====
後記:其實我寫這篇文章時,我沒有打算還要寫這種嚴肅的話題。
也想寫寫一些技術文章、貼幾段程式碼就好,大家也都可以拍個手,
按個讚,大家可以參考看看,但這一類的文章或內容,在網路世界
裡俯拾即是,也真的不需要我太過於錦上添花的啦。
反倒是大家可以從技術角度以外,有著不同的邏輯思考模式故事
來聽聽,或參與一些討論或交換意見也不錯。
反而我最近幾篇文章大家留言很踴躍,私底下也收到不少朋友的Email
來信討論,也很高興地大家能在同樣是從事工程師職務,討論與聊聊
技術以外的許多想法或心事。大家也不用客氣地稱我是老師,大家
都是辛苦大半輩子的工程師了,為了大家有個更輕鬆自在的工程師
生涯,都非常樂意地與各位交流的。
也祝各位都有個怡然自得的工程師人生與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
談競爭是傳統行銷,但在平台經濟下來不及用上去。因為平台是得先機者贏全部,使用平台的小廠都只能走客制化以避開主流取得自己的市場。另外一個是更年輕的世代遇到的問題更嚴重,時代變化的速度大於市場競爭。也就是一個職業可以做多久?平均只剩下6年,產品做出二輪後考量的不是對手,而是市場可能移到新的位置去。真正要考慮的是你的客戶跑去那?
回覆刪除變成市場環境分析重要性提高很多。所以我才會去研究市場系統模型化。
先入手的是數位行銷。因為環境已經數位化。這個和數位貨幣有關(積點也是一種)。
然後轉向資訊理論,這裏沒有書。只好自己從系統經濟開始。
最近轉向數位思維,看看一般人是如何處理資訊。
分析得很好。
刪除我自己也知道:我二十幾年前聽到的核心競爭力的理論,
未必能因應目前的市場競爭態勢,所以我當初上課買的
Michael Port 的書,我已經全丟進垃圾桶了。😁😂😂
目前整個市場趨勢都是一直隨著環境在改變,
所以有些技術開發方式或模式也要跟著調整改變。
就拿我們之前提到的 stm32 MCU 的開發平台概念。
現在搞系統寫MCU 程式,已經不可能還要像我們以前
二十幾年前那樣:慢慢地研究每個周邊應用副程式,
從應用系統一個一個地兜出來。更不用說:還要你從
組合語言去研究底層架構。... 市場哪有那麼多美國時間
讓你從一個單一技術領域蹲個五年、十年的?
就像 stm32 MCU 的馬達開發平台應用一樣。
那就趕快讓馬達轉起來的去找市場、找客戶了。
因為你說的:當你的產品做出二輪之後,
你的市場或客戶不知道會跑到哪裡去了?
技術開發方式與發展方向,就得隨時隨地跟著
調整。小公司沒資源,就更應該依賴與善用這樣子
概念與做法。從服務特定客戶與市場客製化做起。
現在市場技術潮流是不可能讓小公司從一個技術角度
就想甚麼就想做的啦,譬如:我會寫單晶片MCU 的
韌體與系統應用,那又怎樣?你又不可能拿這個
的技術出來說:甚麼客人?甚麼客戶我都可以等著
客人上門的啦。
這一點也真的值得我們再研究觀察與探討思考的啦。
因為職業時間太短,這才是我放棄技術為主的看法。一項技術吃不了十年,就找不到工作了。也就是學了組合語言,你用的MCU可能就從市場消失。學了C還好一點,我可以轉去其他MCU,但MCU本來還是要重來。學了C++可以寫PC。但MCU好不容易弄懂了,回去PC上,確發現驅動的方式變了。以前只要DLL,現在還要搞註冊?然後還有使用者管理規則在中間卡關? 技術的投入又很長時間,走錯全白廢。不如找個變動小一點平台。除了市場環境分析,還要技術應用分析,從市場走向去猜未來技術主流會移去那裏。
回覆刪除市場環境的確影響著技術開發的作法。
刪除就像我以前在文章提到我老爸開工廠的那一套
老人家職人技術觀點:經驗資料庫,不是擺在
職人的腦袋與經驗中;而現在都已經上雲端資料庫了,
就算你要引用這些經驗值,透過AI 雲端運算還可以
快速的幫你整理分析,這種作法與趨勢只會越來越快,
真的沒有那麼多美國時間讓你還在用那套職人方式:
投入那麼久?結果還搞錯客戶市場潮流:全白費了。
你不覺得人家現在講"職人"這個詞,推崇之外,還外帶
一點時代的諷刺嗎?
我老了。我當然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我才不斷地從
自己技術開發以外的經驗來分享這些觀點,也好讓
年輕人在這劇烈競爭環境裡,多一點技術以外的
邏輯思考方式。
免得到老了,沒抓住好機會,反而怪東怪西的,
然後又很阿Q 的安慰自己:我就是一個工程職人啊。
"我就是一個工程職人啊",
刪除曾聽以前同事說, 工字不出頭, 是不是也是這原因呢?
其實也不用太過於己悲啦。
刪除喜歡搞工程,從工作中找到一些成就感也不錯,
只不過,隨著年紀增長,總是還是會增廣見聞。
過與不及長期對身心來說:都未必是好事的啦。
多一點平常心,也多涉獵工程以外的事物與一些
邏輯思考是比較健康一點,因為上了年紀,
你有小孩或後生晚輩需要彼此學習互動,
培養多一點工程以外的心理素質:對家庭或職場的
人際關係是比較好。
這才是一個永保安康,身心愉快的工程師人生啊。
"老師你好厲害!你好棒棒喔~給你按個讚。
回覆刪除結果私底下就是一副:老師~祝你好運吧....好壞也不關我的事。"
我觀察到有些人是抱持 "應付應付的心態" 在做事,
上班裝白癡, 即便事情覺得怪怪的, 假如繼續發展下去有很大的概率會出包,
也當作沒看到, 不吭聲, 事不關己, 到點刷卡下班,
反正你(公司)要我做的事情(成品)已完成,
至於能不能用? 好不好用? 有沒有使用限制? 這... 跟我無關
補充一句:
刪除找到好的機會(工作), 頭也不回地, 拍拍屁股走人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一位我家巷子口機車行老闆的故事:
刪除https://chamberplus.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html
https://chamberplus.blogspot.com/2022/05/usb-to-uart-rs232rs485.html
就是人家老闆鼓勵學徒出去創業的故事。
最近這位老闆跟我太太說:
他教過的學徒出去開店的,超過二十位,最遠是在苗栗。
他總不能輸給這些學徒吧。
所以他花了2500 萬元在竹北買了一個新店面,
緊鑼密鼓地進行裝潢開分店的事項工作。
如果我們說:一個工程師在職場上產品開發成功的標竿是
所參與過的產品在市場上有多少銷售量或市占率。
那麼一位稱得上好的師傅:是不是也應該看看他所
指導教授的學徒有多少?又如何擴展相關影響力?
我們看武俠小說都會說:少林、武當門派如何?
那也是看他們在武林世界裡的實質影響力。
文章中我也說了:師者,傳到、授業、解惑。
不能光只是技術傳承,在業界,人家有時候就是
會從待過哪些公司來評斷人員工作轉換。
為什麼?當然不只光是從技術領域,還有各方面的視野。
所以我們在找工作時,都會說:良禽擇木而棲。
我們就得從這些職場的歷練中。磨練出自己的判斷力與抉擇,
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重點。
其他的就真的也沒辦法管太多了啦。
想到版大以前提到的一句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回覆刪除很多事情, 即便知道, 也沒辦法去改變什麼, 只能順應時勢 ...
"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重點。" <== 想想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