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平均薪資倒退16年 創金融海嘯以來新低(轉載)

我對於這樣子新聞內容一點也都沒啥好意外的...

當然也有一定的人很不服氣的跟我說:我們哪裡沒有在研發創新啊?!

我每天上班都在寫程式,甚至在設計公司裡搞硬體設計,或爆肝寫程式啊!

只不過,有時當上面長官一急時,就常常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而已?

所以啦...有時媒體真的太過渡的強調這一種數字報導,然後呢?我們現在英明的

政府官員呢?!就很容易受到這一種報導影響,就急就章的搞一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的政策...別的不說了~就拿您自己的工作來說吧:您以為現在的工作環境與條件

與過去一二十年前一樣嗎?!您只要把程式或把長官交辦的事宜做好就可以等著

股票分紅,賺年終嗎?...那您要不要看一下另一則新聞?!如果生意有那麼好作的話,

那一哥幹嘛還要把公司搞這些有的沒有的?人家美國那一種奇異(GE)公司或是人家

IBM ,微軟公司或歐洲的BOSCH ,賓士等公司等等,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來您有

常常聽到人家公司每隔幾年就來個公司分割或合併嗎?!不行的產品或組織,人家就

直接賣了或關門了!...您還在想搞財報,想分割IPO那一套?!...

所以啦...大環境如此,人家說的:覆巢之下,無完卵!...真的有多少公司在想創新研發?

以我自己來說:這一篇電子自學學習心得回憶(二)的故事,大概就是離開之前財團法人

機構後,最貼近的研發感覺的工作...但也很不幸,這一種工作在一般公司很容易"顧人怨"

的!...

好了~那就算您真的像我那般的仔細的作產品研發工作的分析推導來完成產品開發,

那您覺得過了幾年後的今天為什麼大加的薪水沒漲?因為大家搞研發真的也沒像我們

那時那般?或是這幾年來,也不是光靠這樣子就可以提高多少產品附加價值?!

要不然您以為這幾年來,台灣高科技人才沒有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增加快嗎?

投入的人力與財力資源沒有以前多嗎?...那薪資待遇增加速度怎麼不增反減呢?

所以啦...有時就不要太過於自欺欺人了啦...我們就不要先管這些報章雜誌或是這些

統計數字,就想想您自己這幾年的工作,您自己本身所能創造的附加價值在哪?

如果您自己是老闆的話,您會為自己加多少薪水?我講的那一種看到您自己的價值,

而讓老闆不得不幫您加薪?!...如果只是那一種我只要在找人來取代您,只不過,

好聽一點,因為現在人不好找,老闆就不得不提高待遇找人的那一種提高薪資待遇?

那您放心好了~再過個 16 年後,這個結果還是會再發生...您說會很意外嗎?

所以啦...我這幾年已經很明白一件事了,我這一種年紀,是不可能只光靠會寫程式,

弄硬體設計,就想要人家老闆給加薪的啦...不炒您魷魚,您就要偷笑了啦!

---既然在研發工作上找不到創新研發時,那就應該在別的方面嘗試一下另類的創新吧!

...我想這才是台灣真正需要的創新研發吧!

----

平均薪資倒退16年 創金融海嘯以來新低

  • 2013-06-25 01:26 
  • 中國時報 
  • 陳宥臻/台北報導

近6年1~4月實質平均薪資

近6年1~4月實質平均薪資

 台灣人真的很「薪」苦!行政院主計總處昨日公布,今年一至四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三萬六七三九元、實質平均薪資則為五萬五六二元,分別退回十四年前與十六年前水準,均創下二○○九年金融海嘯後的新低。

 薪水沒漲物價漲 年輕人不結婚

 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一至四月平均薪資為五萬一六七四元,但受到年初廠商發放年終獎金較少,以及同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一‧六二%影響,使得實質平均薪資為五萬五六二元,創四年來最低。

 據主計總處定義,平均薪資是每月「經常性薪資」(本薪及按月給付的固定津貼及獎金)及「非經常性薪資」(含加班費、年終獎金、員工紅利等),實質薪資則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後的薪資。

 主計總處昨公布「四月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一至四月平均薪資為五萬一六七四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一‧○九%;一至四月實質平均薪資則較去年同期減少二‧六七%。

 更慘的是,今年一至四月的實質平均薪資五萬五六二元,不如一九九七年的五萬一一四三元;且實質經常性薪資僅三萬六七三九元,不如一九九九年的三萬六八七三元。

 擔任廣告企劃的黃馨儀說,畢業四、五年了,薪水只有漲幾千元,加上男友薪資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影響到兩人結婚計畫,必須要多存幾年錢才能定下來。

 製造業不求創新 對台灣風險大 在中壢開設快炒店的李先生說,現在消費者很精,多漲五元就會接到很多抱怨,但食材的價格在漲,客人的薪水不漲,老闆要漲價又很怕客人不來,生意實在很難做。

 另外,針對新鮮人就業,一一一一人力銀行也對企業主做調查,共有七成受訪廠商表示今年第三季有徵才計畫,較上季六成八略增。另第三季有意徵才的企業,以資訊科技業釋出的職缺為主,平均薪資大幅領先,達三萬四千元,與百貨販售業平均僅有二萬三七三一元起薪相較,差距逾一萬元。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分析,台灣製造業不求創新跟研發,與國內薪資凍漲有很大關係。例如過去賣一百元的產品可以賺廿七、廿八元,現在降到僅有廿一元左右,這就是附加價值率大幅滑落的結果。

 台灣以出口為主,製造業又高度集中在資通訊產品,幾乎高達八成,對台灣風險很大。吳再益說,企業主賺得到錢,才會給員工加薪,應加重研發的投資比例,讓產品賣到好價格,台灣人加薪才有望。

---

鴻海集團分拆 郭台銘:小孩長大 要獨立

  • 2013-06-25 01:34 
  • 工商時報 
  •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啟動集團事業分拆大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首度對外說分明,強調這「就像家裡的小孩長大成人了,自然就要獨立門戶一樣」。鴻海集團分拆將分成二大項,第一大項是將舊有的事業群切割出去,讓集團瘦身;第二大項是將具有投資價值的隱藏版公司推上檯面。

     鴻海集團的分拆,將由「科技製造」轉型為「科技服務」,轉型後鴻海至少還有20年好光景。郭台銘還掛保證,年營收成長15%的目標不變,今年營收可望上看4.5兆元。

     鴻海啟動分拆大計的消息,近期在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逼得郭台銘也不得不在股東會前二天親上火線,說清楚、講明白。

     郭台銘強調,鴻海不是分拆,而是轉型,是就業務結構做重整,「就像家裡的小孩長大成人了,自然就要獨立門戶一樣」。

     鴻海首波分拆的事業群指向連接器事業群,鴻海將在明(26)日召開的股東會中付諸討論,並在向股東報告後,立刻啟動分割機制,預定7月1日啟動,最快年底前完成獨立。

     鴻海即將啟動的分拆計畫,可細分成二大項。第一大項是將舊有的事業群切割出去,讓集團進行瘦身,不過,要進行切割,也不是盲目的切,郭台銘心目中認為可以付諸切割的事業群條件有三,一是必須具有整合能力,亦即有一條龍的生產線或是具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第二是營收和獲利表現要很穩健,第三則是具有發展潛力,著眼於此鴻海挑出了佔集團營收2%的連接器事業群,作為第一波強打,獨立後的連接器事業群有機會在三年內掛牌上市。

     至於第二大項,將具有投資價值的隱藏版公司推上檯面,舉例來說,集團投資的光學元件廠三營、工業電腦廠樺漢,未來都會轉上市,再者眼球事業群也可能再進行分拆,推估至少可以再細分出5~10家子公司。

     儘管鴻海啟動分拆大計,但也不是所有事業群都會被分拆出去,未來鴻海仍會保留部分事業群作為母體的核心,包括精密機械、光學、材料科技、雲端、網路、自動化的研發等,未來都還會留在母公司。

     鴻海進行分拆,時點選在QE退場前的尷尬時刻,對於景氣,郭台銘少見出言保守,強調全球美、歐、中、日本看來經濟表現都不佳,今年全球景氣並沒有樂觀的理由。但鴻海沒有景氣問題,只有競爭力的問題,今年下半年是強勢成長的時候,今年年成長15%目標不變,年營收挑戰4.5兆元的契機仍在。

4 則留言:

  1. 郭董:1天拼16小時 鴻海股價隨年齡成長

    對同業(和碩)搶單,郭台銘回應,台灣很多廠商都不去培養客戶,只會去搶客戶,但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他們的雕蟲小技,目的是去學東西,回饋給母公司,去做相似產品,「台灣就是有這種被外國人看死的小公司,只會低價搶單」。

    「低價搶單、挖人客戶、做相似的產品」不就是郭董您一直在做的事嗎? :))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低價搶單、挖人客戶、做相似的產品」不就是郭董您一直在做的事嗎? :))  "

      這一種宿命,就算是台灣的台大生或是大陸的北大生給他用,
      他能做什麼事?!...就是這一百零一招啊!
      所以我們還需要花精神去管這個人想做什麼嗎?

      刪除
  2. 台灣跟GE,IBM,M$...真的沒辦法比的,這些公司都有類似研究院的組織,請了一堆博士做5-10年後有可能變成產品的研究,也就是燒錢燒5-10年,一出手就是把該領域的所有專利卡死,之前就有報導過IBM光授權專利就賺翻了

    台灣人的思考模式是:

    1.與其做研發培育人才為對手所用,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培養
    2.直接挖角對手RD就好,叫對方帶槍投靠

    之前上銀的老闆把以色列一家專門做線性馬達的公司買下,以色列人說你怎麼不派台灣員工過來學習?上銀老闆趕緊說那怎麼可以,他們學會了跑到對手公司那我不慘了,你們以色列人留下來研發就好(奇怪以色列人就不會跳槽?這邏輯是?)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有一位業界的朋友跟我說過:上銀的螺桿並不是那麼好...
      只不過,當初剛好日本發生311 地震海嘯...那地區剛好就是主要的
      螺桿製造地區!...沒辦法...
      但他說:他做工具機如果能用日本的螺桿,他就盡量用日本製的,
      因為耐用性及精準度...台灣製都沒辦法媲美的!
      --------------------
      至於您所說的台灣人的思考模式,就是告訴您說:如果您是真正
      研發人員,您真的不要奢望您在台灣的公司企業裡,老闆會真的
      花大把金錢培訓您?!---- 所以啦...我才一直強調或鼓勵新一代的
      學生或工程師,如果有機會能到歐美日國家學一點東西的話...
      還是盡量去爭取試試看。您就不要在台灣科技公司裡上班時,
      還以為您會搞出什麼好玩意...真的~我還真的沒看過!...
      有的話,也算是有個比較開明的老闆會花錢去國外買一點授權,
      還可以讓您有機會去"聞香"一下!否則喔~大部分的應該都是
      去市面上買個類似的產品,叫您搞逆向工程,看您自己可不可以
      搞得出來,至於裡面有多少學問?!或理論基礎?他就不那麼在乎了!

      :)) ... :)) ... :))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