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老工程師的技術生活(二十八) --- 所面臨的系統開發經驗

現在要你從事單晶片 MCU 的系統開發工作,真的不需要像我們早期那般的

還要自己搞甚麼開發版,又要辛辛苦苦的建立每一段程式或完善驗證一個副程式函數庫,

慢慢地從零開始,然後一不小心,你的長官或你的市場客戶要求你換MCU 平台時,

你又得非常"歹命的"從頭再來一次,換了系統平台,又擔心彼此之間不相容,或差異

過大的難以為繼的無縫接軌。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才賺不了甚麼錢的,一天到晚又是

換硬體,也跟著辛苦的換系統平台裡面的函數庫或相關應用開發元器件介面...這也是

ST 公司這種大者恆大、資源充分表現與看到市場趨勢發展的策略:MCU 機海戰術!

當老闆、長官或市場客戶跟我們討論系統方案時,真的很難不從既有現成的解決方案裡,

找出最快,系統資源最完整豐富的平台。我這幾年一直強調的:搞技術或產品開發,

有時候不是在比誰的技術有多好?而真的就是要比這些資源的支持,尤其是小公司或

單位組織人員不多。資源也有限的條件下,該如何把系統開發工具迅速完成? 

然後,最好就是在方案選擇有一定的上下產品線規格或周邊界面都有一定的

延伸性或關聯相容性,這樣還可以隨時地引用這些既有的開發平台與資源。

而ST 的 MCU 產品就是有這方面的優勢:(發揮IDM 廠的優勢)


參考資料:Microcontrollers STM32 Family Overview

以上是ST 的 MCU 產品線大綱,大家可以看到解決方案產品涵蓋範圍有多廣?

而黃色部分就是今年新出的產品線。而我最近收到廠商所提供的評估開發平台版:


就包括了最新的 STM32U0 系列(左上角)及 去年底的 STM32U5 系列(左下角)。

至於右邊的那兩片是早期有同時支援 USB+CAN Bus 的解決方案。(STM32F072/STM32F042)。

就連目前市場主流的 STM32F103 的開發平台:Nucleo-F103RB ,我都自行改成

STM32F103RC 系列:這一級MCU 市場應用真的很大的啦。



那你會覺得:怎麼會有那麼多方案?我個人對於廠商的選擇是沒有太多意見的啦。

反正這種年紀,有甚麼還可以難得倒我呢?我之前也說了,小貓兩三隻,沒啥資源,

就得依賴MCU原廠所提供豐富的資源。我也不會自己整天吹捧自己,給自己添麻煩...

事情就越簡單越單純就越好。反正我這個人的專長就是系統韌體、軟體都可以做的。

而且年紀大了也很認命的,對於產品開發或市場評估這些產品企劃、財務、業務資源,

也就不太想花太多心思或過於干涉別人了。要去搞那些就自己開公司,自己當老闆,

但這個自己人生已經做過了。敬謝不敏。

若要自己喜歡搞自己想做的,然後嘴年輕人,之後再來弄個開班授課的,我也沒啥興趣?

(創業開公司只是想獨善其身的塑造自己神一般的優秀,然後員工或公司利益在哪?)

因為如果針對系統應用產品開班授課,那萬一學生反過問我說:老師,既然你的技術強,

做這些產品又那麼專業?那為什麼沒有自己去做產品生產製造?與業務行銷呢?

"因為沒有成功啊。"😢😢😢😷😷😷 ..."因為只會技術,其他的都不會啊。..."

學員心裡想:"那萬一我辛辛苦苦學會了,結果還是一樣,那是不是以後換我還得要會

開班授課?才能養活自己嗎?"   😂😂😂 ... "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同樣的事啊!"

所以啦,人家也知道這種道理,就乾脆簡單一點:就利用公開網路平台,分享自己的

成果,讓普羅大眾各憑本事的去渡化自己。

當然你也不要以為這些開放平台上的這些原始創造者就因為如此,就沒啥業務機會?

其實,反而可以更專心與專注在其公開系統平台上去因應特殊市場或客戶需求創造額外

的機會。 我們家的賈老師也教書教了一輩子,你不要以為教書就只是站上台上

口沫橫飛就可以,你還要事先備課,事後還要解惑考核及追蹤..."客戶服務啦"....

那就更不用說:你還要靠有實物,還要實戰經驗的東西授課...那些都是辛苦血汗錢啦。

要做這些苦差事,只有一個機會條件:那就是你本業就是學校老師,準備教材本來

就有人付你薪水,也從事相關專業研究,開發的東西沒市場業務機會也餓不死的

(當然啊,如果你技術能夠讓你的產品業績長紅的話,整天就只能忙著生產、收錢,

說真的啦,到了這般年紀,哪來還有這麼多時間備課開班呢?我常說的:一個人

年紀大了,能做的真的有限的啦!)

----

所以啦,一句至理名言啦:理想很豐富,現實很骨感的啦

===================================

接下來我就稍微整理一下當我們拿到上述的那些MCU 開發平台之後,就可以依客戶

市場需求的把一些基礎應用內容先快速地建立起來,這些東西在網路公開平台上都

已經被公認既成熟又有一定穩定度的系統元素或基本應用平台。你的工作就是:

利用你豐富的經驗,把系統從韌體、軟體上下整合到產品可以透過提供標準或一套

可以讓客人或消費者可以自行應用驗證使用的平台(可能是自己開發軟體介面、或市面上

公開,甚至法規認證標準程序方法等...),讓大家都可以趕快生產變現換現金的方式,

皆大歡喜的永續經營合作下去啊。其他的都是屁話啦。

下面就是我所整理或是我自己也經常參考套用的公開平台或相關資訊:

要玩 Raspberry pi ,就得要上 Linux (Raspberry Pi OS)。

LCD 人機介面顯示有關的:Emwin 或 ST 本身的 GFX (還支援觸控介面功能)。

記憶卡、檔案儲存系統有關的:FATFS

網路連結的有關的:LwIP

無刷馬達系統:VESC (比較偏一般動力系統)或是 ODrive (包含伺服馬達在機械人應用)。

影像處理的 : OpenCV

無人機飛控(AutoPolit)的:PX4 、PixhawkAPM(Arduino Mega)等。

車用系統平台:AutoSAR

機器人系統平台:ROS

嵌入式系統平台:uC-OS(Micrium OS 及 uC/OS)、FreeRTOS 等等。

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啊。有看官可以補充的,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提供相關資訊。

(有些我也不一定摸過,或全搞懂...真的太多、太多了啦。)

甚至現在 ST 也在他高階MCU 平台上,讓你直接上 Azure RTOS 了。

在在地說明:現在就算你要玩單晶片或是簡單的系統應用,其實都不需要你很辛苦的

從零開始,以前那一種你只要會寫個 8051 或 PIC 就可以開個工作室接案子的時代,

已經不容易了啦。像我們這種老人家老古板的,也就很難像以前那樣,會寫個單晶片韌體

或系統的,往往就是要包山包海的整合一大堆東西、介面或相關驗證測試平台。

所以以我個人的職場經歷來看:從學會寫 8051 組合語言入門,到IC 設計公司的 SOC 系統

開發,再到新MCU 開發設計 ,眼看著支援 Arduino、Raspberry Pi 等模組平台市場成形。

真的很難讓我現在就還能只靠堅守著一個單晶片系統開發或是搞個 USB 介面整合

(軟、韌體)能力等,就可以因應目前市面上許多系統應用開發,幸好我還走過簡單的

 USB 模擬器或車用CDI 點火系統產品開發銷售。能夠很快速與調整自己的系統開發

心態:真的不要過於堅持某個狹隘或領域的產品或市場,也不要讓自已的情感過於

左右自己的心思,畢竟當你年紀越大,你所依賴的額外資源就越多,因為你還要兼顧你

老年生活所需要的額外生活空間與歲月的,現在你要搞懂以上那些公開或非公開的各項

應用平台時,都不是小貓兩三隻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可以讓你可以關起門來,從零開始

的慢慢磨地建立起來,你需要的就是如何快速地去整合這些系統基本元素或平台,

讓你開發的產品系統可以快速地進入產品驗證測試與導入生產製造出貨。(MCU 原廠本意)

如果你還在緬懷過去自己辛辛苦苦地走過慢工出細活、拿著自己非常狹隘的系統開發

概念的來嘴年輕人或鄙視別人時,你有沒有想過:現在的科技快速發展是怎麼一回事時,

你真的能體會到科技新聞裡,在講那些 Nvidia 、AMD 、 tsmc  或ChatGPT 等的情節時,

到底跟你有沒有息息相關?你老了,會不會被時代的洪流給洗出去?你是視而不見?還是

欺騙自己的視若無睹做個埋在沙裡的鴕鳥?

但肯定的是:你開始會覺得自己會越來越孤單的...因為以前那些想會把案子發給你的公司

或企業單位,也當然也會感受到這一股科技潮流所帶來的衝擊,他們直覺上就是能快速的

能夠整合以上那些系統元素或平台。要的不再只是一個很基礎或所應必備的模組而已(

譬如一個USB/CAN 介面、或是一個顯示UI 人機介面、乃至於一個馬達伺服或飛控系統等)

而是如何能夠地整合這些東西來呈現出產品在市場上的特色,拚的就是快速的產品

系統整合(包括系統開發驗證測試)。至於那些甚麼PCB 繪製、製造等等,這些無非都是

一些枝微末節的小玩意兒,甚至我都開始懷疑:這些未來會不會也可以利用AI 技術所

克服:只要是有一定的繪製規則、有著大量的知識庫資料累積下,誰能擔保這些東西

會不會給AI 機器所取代? 未來的世界真的很難讓你所能想像的。

(當然自己有年紀了,也不用這麼歹命啦。反正小公司小企業,資源有限,當然勢必就得

靠著外部資源來彌補本身資源之不足,只要有這些小幫手, 小資源可以應用的,就肯定

有市場需求的啦,就像以前我們在系統開發時,還要自己設計弄個 Debug Tools 的,現在

網路上到處都有各式各項的系統開發輔助工具模組或軟體平台,便宜又好用的。花一點錢

留一點給別人賺,誰還要自己搞個這些小玩意兒啊?就讓自己多一點空間與時間吧。)

我說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順著科技世界潮流,快速整合這些系統元素平台,協助

公司企業或團體單位,讓新一代的工程師學習經驗或提供未來AI 所需的知識資料庫,

以每一代工程師在他的時代歷史角色扮演中,所應該做的份內工作給做好做滿即可。

---

結語:

我們這一代玩單晶片系統開發,以前就是沒那麼多人會懂得單晶片系統開發,

包括使用開發工具,懂得寫寫組合語言,而市場又有一定的需求,當然也包括

我們以前在園區 MCU IC 設計公司需要有人在系統開發端上,可以協助應用

該公司MCU 平台來開發相關應用市場。基本上大家還可以過得很爽。

但時代真的不同了,小玩意兒的東西(就只有幾K 的組合語言的系統開發...),

真的也輪不到我們這一種一大把年紀的人還要去做,坦白講啦。那些只寫幾K 

(可能真的只有 1~2K 程式空間而已喔)組合語言的系統,也沒啥甚麼發展擴充性,

市場機會就是一片紅海的殺戮戰場。

在歐美日或台灣裡搞這些系統開發是真的不符合經濟效益,反過來思考:

反而現在許多那怕是一個簡單的系統小玩意兒,也整合許多你所沒看到諸多

系統應用內容,不就是 IoT 物聯網啦,複雜的人機介面或許多基本元素:

譬如來說:以前我們那個年代,一片LCD 或TFT 有多貴?多奢華啊...

但現在一個簡單的隨身音樂撥放器或是一個電池充放器,都可以把操作畫面

做得多炫啊....就連許多系統連結不是要USB 就是要有 RF 或藍芽...

當然啊,以現在電子系統開發來說:產品多面向的爭奇鬥艷的,五花八門...

以前 8 位元,小小幾 KBytes  的程式空間,能玩出甚麼新把戲?

(以前我自己也覺得只要能賺錢就好,也未必就得跨入 32 位元MCU平台...

我也打臉我自己~😂😂😂... 畢竟現在單晶片真的絢麗又好玩多了...人生苦短,

能多玩玩,增加一些系統發展與趣味性...也真的不錯啊...又打臉自己...😊😊😊)

小公司或小團隊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市場趨勢在改變,像 ST 這種 MCU 大廠

也知道,所以人家的MCU 機海策略也沒錯,只是我們每個人真的要懂得市場

潮流趨勢操作,才不至於被時代給淘汰,活出一個真正屬於工程師的人生啊。

17 則留言:

  1. 說真的, 用過STM32後, 真的回不去了, 像CubeMx, 很方便, 高度整合,
    透過點選設定, 自動生成相關週邊程式碼, 外加網路(大多是對岸的)上一大堆範例可參考, 不像早期還要K datasheet + 看範例成程式, 才知如何正確的設定週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系列 IC 腳位包裝有多種選擇, QFN, LQFF 到 BGA, 在設計上有很大的彈性

      刪除
    2. 你用的是後面完整的。當時要換成Cube,函式庫大改,一堆人用原先的STD函式庫就是不想轉到HAL函式庫。我看到的就是Cube系統的核心就是統一化的HAL函式庫。STD函式庫和HAL函式庫之間還競爭好一段時間。

      刪除
    3. 這一波MCU 市場,的確讓ST 站穩鋒頭,未來就看其他MCU 如何翻轉?
      這些都是經由市場洗鍊而出的,其他業者就得另尋策略,
      這些讓ST 幫 ARM Based 抬轎,抬得風風光光啊:
      https://newsroom.arm.com/news/iot-reference-design-platform-2024

      沒有市場市佔率的支持,MCU 如何支付 ARM 的IP 費用呢?
      而如果你擁有一定的市佔率,那肯定相對 ARM 也會相對提供更多
      支援服務的。這就是一種資源互相利用的競爭態勢:
      光看這兩天台灣科技業盛事:NVidia 沒有台灣這些協力廠商,
      又如何能夠快速地站上浪尖?
      我只能說:台灣的這些工程師們,真的很拚啊。

      當然這也是一種資本市場的強大展現:只要是有市場強烈需求,
      誰不想趕快搶進分一杯羹?看看黃仁勳的故事:

      https://youtu.be/BOJQs7dqm1k?si=aZM5Lg1AuAD3p3er

      就是行銷與業務啊。三個創始員工,就黃仁勳最懂這套。
      你說就讓另兩個工程師當CEO ?所以真的不要以為有技術就是一切。

      至於關於 STD 函式庫或HAL函式庫 之爭,這應該也不只我們這些
      外部使用者的差異想法,我推想在原廠內部也肯定有一定的路線
      之爭情事。早期還有支援寄存器版(Register) 呢!
      不過隨著 MCU 強大的運算與記憶體擴充,與市場所需的快速導入
      系統產品設計,這些路線之爭,很快就會壁壘分明了啦。

      所以我文中才列出那些網路常用的開放平台中各項應用領域的
      相關資源,道理是一樣的:除非有特殊的需求,否則呢?
      就是簡單的讓大家快速的參考上系統整合開發了啦。
      不用在糾結在基礎技術開發應用上了啦。

      譬如:人家一大票科技大老都在講如何運用AI 人工智慧來創造
      機器人或相關應用時,誰還在跟你教導或吹噓無刷馬達在伺服
      控制技術的基礎功力啊?就趕快把應用ODrive 給架起來,
      趕快的把AI 人工智慧或雲端運用等整合到市場所需的產品裡了吧。

      人的眼光與格局還是要放遠一點的啦。尤其當你還年輕時。
      想想人家三十歲創業。也是要用開放心態走 30 年才有今日啊。(Nvidia)

      你該不會想:那我現在來研究一下 MCU 的STD 函式庫或是
      無刷馬達基本控制...等我三十年後,我就可以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藉由這篇文章就是要勸勸年輕人,瞬息萬變的時代所帶給的衝擊,
      更需要你有不同的人生思維與策略啊。
      加油吧!

      刪除
    4. 寫一半去開會斷掉。Cube推展一個是函式庫換成HAL,然後當時也不成熟,有時產生出來的碼會掉一部分,編譯成功,但硬體又不會動,當時的debuger大家都用慣了keil,誰會用cubeIDE?找不到人可以問。所以推展的前二年很慘沒人要用,我就跳開1.0等它進二個小版本才進場。然後去抓暫存器問題才修好一些驅動問題。別人看來是不成熟,我是知道未來會很強只是還有不少bug要除錯。
      CubeMX改版很快,又引發新問題,主管會說去年編的專案怎又不能用了,因為開發時用的是CubeMX 1.x版,今年都是CubeMX 2.x版。很多主管很不想軟體一直改版,keil版本很舊還是在用。
      但ST就是出新MCU很快,快到Keil都要去更新新MCU暫存器才能使用,不然只能用舊MCU去設計。
      ST的CubeMX引發一連串行為:出新MCU,更新CubeMX,搬舊函式到新MCU,進入產品設計。明年又看到新MCU又整合新IP,成本更低。再次進新的循環。
      結果ST就出新MCU更快。

      刪除
    5. ST打破了換MCU就是改朝換代這件大事,變成小事。用新MCU只是小事,大家就會跟上ST這一班換MCU和吃飯一樣的列車,所以一但上了賊船沒人會再想下來。

      刪除
    6. 我自己開發過 MCU 的IDE 平台,知道這些東西不好搞。
      所以初期會有一些 Bug 是難免的,大公司沒差,有資源終究
      可以克服的...甚至還可以外包到印度或其他軟體環境比較的國家地區。

      直到今日,他的CubeMX 也快包山包海了,像是馬達系統或無線網路其他
      應用領域,甚至也整合了他的 TouchGFX ...
      至於Keil 或IAR 要不要跟上?那是你們Keil 或IAR 的問題,
      反正CubeMX 早就也可以把 Code Generation 轉出你們的開發平台了。
      未來 ST 也未必還要考慮這些問題啦。
      ---
      換MCU 這種大事變小事,這是人家ST 可以做得到,也是每家MCU 原廠
      或系統開發商想做的事啊,只是這需要考慮很多資源整合,跟不上的
      永遠就是系統工程師的惡夢,如果工程師不想幹,你老闆或長官也不能
      說甚麼?拖了時期,薪水照領,你說有多少老闆或客戶可以接受?
      這些就如同我上述的那些網路公開的系統模組一樣,
      "人家也就是要讓原本複雜的系統應用變成簡單的小事"
      因為在真實的世界裡,還有更多、更需要大家應該去做的事啊:
      人工智慧或雲端運算等的系統整合工作啊:這些也都會慢慢的
      "從原來認為很複雜的大事,變成小事啊"...
      --- 記住 --- "很重要的觀念" --- 切記 ---
      能把複雜的大事變成簡單小事的人或公司。才能賺到未來的錢。
      --- 記住 --- "很重要的觀念" --- 切記 ---

      整天就想我的技術很好﹑比別人更懂得這些困難基礎技術,
      但又不知道包裝成簡單小事,那是沒有任何商業價值的東西啦。

      刪除
  2. 我們是這 1 ~ 2 年才開始轉用 STM32,
    STM32 早期開發工具不穩定, 生成有 bug code 的情況,
    不能說完全沒有, 機率是蠻低的

    最近遇到使用新版 FW library 生成 code 有 bug, USB 變數初始化設定少掉3行, 前一版沒這問題, google 後才知道 STM32 討論區有相同的問題, 依照其他人的留言進行處理, 我認為像 STM 這樣的大公司, 它的產品很多人在用, 有什麼問題, 應該是很容易被發現及修正

    用 CubeMx 生成出的 code, 由於選 HAL library 關係, 其 code size 確實比較肥大, 所以在選 MCU 料時, 特別將 CPU Frequency, SRAM 與 Flash 這些規格挑的高一些, 工具程式生成的結果也能還能接受,

    當然, 有些產品對價格比較敏感, 不能這樣操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還用過16K/2K,HAL一生成就佔12KB。再一路改成LL函式庫。FreeRTOS放不進去,改成自己寫的,再改成別人寫的。中斷太多,改成用DMA,不然有些來不及,DMA大量資料都不用去理,直到DMA中斷產生。用熟了,要速度,要反應,要價格都用STM32。

      刪除
    2. ST 號稱要讓 32 bits MCU 有一天也可以取代大部分的原本 8bit MCU
      市場,這些從精簡HAL/LL 或略增加記憶體(這可以從先進製程達成),
      說真的~就如同大家所表達的:用了ST 他們的這些整合開發平台之後,
      就真的很難回去了。
      就連ST 他們自己也不再維護他們原本 STM8 的應用市場了。
      有限的資源當然就是要拿來做未來有績效的投資報酬啊。
      這也是我們這些沒資源、沒多少本錢的人也得要考慮的因素。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遠啊。
      (至少不小心摔下來,至少也比別人久一點啊。^_^ !! 不是嗎?)

      刪除
    3. "Your next 8-bit MCU is a 32-bit. It’s called STM32C0. And the series is expanding."

      https://www.st.com/en/microcontrollers-microprocessors/stm32c0-series.html

      其實 $0.24 的牌價還是不能夠完全威脅 8 bit MCU 市場的。
      但肯定的是會壓縮到 8 bits MCU 的一些市場發展空間。
      反正 8 bits MCU 就是簡單的再往下的退守到 $0.1 以下。
      再不然就只做沒封裝、賣裸晶片生意啊。
      這些都已經不會是一般普羅大眾系統開發者可以做的生意。
      這塊市場打不死,ST 應該也知道。就隨他們去吧~

      刪除
    4. 是沒有錯。但一開始新產品根本就不知道市場會不會起來,先用STM32做原型,寫好APP,量好電力消耗。膠封成第一代產品出去做測試。公司做到這裏就解散了。再下來應該是看市場反應,有成功才會再cost down,才會是裸晶。

      刪除
    5. 喔~那些低階 8bits MCU 的市場操作是原超出我們一般人想像的啦。
      尤其在大陸市場,
      那就是直接做Cost down 的Replace 市場的,
      誰能更便宜就讓你的 MCU 進來做:根本沒有所謂市場起不起來的問題。

      還有另一種若是新市場的新產品;也是直接開市場規格:
      直接比價下去賭:價錢一次到位。包含跟原廠要求出廠就帶Code...
      (就是我們以前俗稱 OTP/Mask Code)。
      簡直就是當一般TTL 邏輯電路在做系統的啦。
      譬如舉個例子:廁所在某個間隔時間就會啟動小馬達噴香水。
      你說:這還要評估會不會有這個市場?
      就直接做好一塊公版供給做芳香劑工廠。一批量就是一口價。
      ---
      你東西賣不賣得出去,關我MCU 甚麼事?
      這幾年人家喊大陸產能過剩,不是沒有道理的...
      要不然你以為在蝦皮、淘寶那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兒哪裡來的啊?

      怎樣?你都得不得不佩服那些人吧~
      大陸人多、工廠多就是想做點東西出來賣,換現金啊。
      ----
      這些都事我文章所表達的:這些系統韌體,根本輪不到我們。
      學校找個學生;或去找個兼差者,丟個幾千元人民幣就搞定了。
      在大陸就是有這麼一票人在做這些事,管你ST 、台廠或大陸
      Local MCU 廠...誰給便宜的MCU 方案,我就跟他賭了。
      所以萬一大陸不景氣。或像現在搞這種閉關貿易戰的,
      這些相關人等都真的要多小心一點...

      這樣子你就懂了我之前在MCU 原廠待過的情形了吧。
      後來誰還裡你多核心啦?就單核心,然後給我抱價便宜一點就好。
      所以據說後來的市場應用,幾乎很少用所謂的多核心啊。

      刪除
    6. 有興趣的可以去查:大陸的WH571
      CH571F USB+蓝牙BLE 单片机 RISC-V QFN28 低功耗蓝牙MCU
      (32bits RISC-V)
      牌價 : 1.7 RMB (約台幣 8 元)
      怎樣~你ST 或台廠MCU 行嗎?
      我手上就有一個這個MCU 做的產品。

      刪除
    7. https://www.wch.cn/products/CH573.html
      下方有綜合規格比較表。
      已經是8 bit MCU不會塞這麼多週邊了。
      程序碼空間直接192K Bytes起跳~

      刪除
    8. 市場面的差異。前公司是和機械公司合作新產品,主要銷售是客戶的市場。機構對電子規格的要求常常說不清,都是見到實物作動才說得出來,會弄得我要大改程式架構還寫到Flash爆掉,要是照你們說的不就要浪費好幾次的NRE,若客戶是電子公司也許沒有錯,但電子公司的利潤及時程又抓得很死,根本是在燒肝。這也是前公司採用異業合作的案子,利潤要好得多,但就會多出一個市場探詢週期,同時也要教授業務員新產品要如何操作。
      另外一個大約是個人問題,我看到公司主產品的利潤太低,我就不會去,因為去了只會燒肝,結果我老是進不了大公司,但產品開發程序還是很清楚的,只是還沒有走到產品完成,前公司就收店了。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問題,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問題,環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產品進程。

      刪除
    9. 異業的結合真的不容易,這一點我過去在做車用電子時,
      尤其是引擎控制的東西,你就別奢望機械廠會給你甚麼電子規格了。
      這種東西在台灣這種環境肯定就是你自己先懂機械(應用市場特性),
      再自行評估談電子系統架構與規格。
      譬如:是要做單缸四行程?轉速範圍多少?要控制供油?點火?
      最後:人家要的就只是能讓引擎可以通過汙染油耗法規。
      機械車廠的人,才不管你用 8 bits/32 bits MCU。
      一樣的:馬達控制,你要做的是哪個功率等級的?定速控制?
      定力矩控制?或位置控制?等等。
      其實探討之後,我們自己就可以把目標市場定在很窄的範圍內。
      沒關係,先求有。建立開發驗證平台...弄出完整的第一套。
      ---
      真的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很行...讓客戶隨便開規格或訂市場。
      其實都是很發散而無法聚焦的開發模式,你要拿NRE 也不對,
      不拿又好像很吃虧....,這就是一種雙方投資賭注。
      但很有效率的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與金錢。

      所以你就常常會看到一些在社群網路上許多工程師型的老闆,
      總是自認為自己甚麼東西或相關技術產品,他都會,也願意接受挑戰。
      也沒多少產品企劃或市場評估能力,整天就等著別人會不會出個
      題目來考他(有付NRE 費用的委託外包案子給他...),根本上都是
      處於被動的產品企劃與市場評估。直接說白了:這就註定一輩子
      勞碌命的工程師性格。

      這兩天Nvidia 黃仁勳的創業故事,一再被拿出來 review :
      https://youtu.be/UBwHVneGiXs?si=leQntPVyfkSoE_Tc

      你到底是要做市場被動的乙方呢?還是市場主動的甲方?
      這就決定你創業的格局。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問題,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問題,環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產品進程。"

      對的,說得沒錯。
      但回歸到產品企劃與市場評估的基本面上,其實領薪水上班
      跟創業目標與工作流程都是一樣的。
      如何從小部門的一個案子或創業的第一個產品,都是依照一定的
      評估準則來決定你的升官發財與創業獲利的方式的。

      相信只要你在市場上或在社群媒體上去留某些人或某些公司
      其實都不難可以看到類似的案例與脈絡可循的。
      以前我們出來創業時,我們在大公司的主管們或夥伴們,
      也都會類似的思維與邏輯推理來挑戰與評估彼此在
      這方面的策略模式是否有無欠缺的地方或應該如何克服挑戰?

      待過大公司也不是一無所處,至少這套完整的策略思考方式與訓練
      是值得大家參考學習的啦。

      刪除